簡單、規律、精準,學會神奇543選股法,對技術線型沒天分,你也能征服股海!
面對複雜的技術線型,你是否感到手足無措?尤其許多市場主力大戶,常利用線型製造騙線效果,引誘一知半解的投資人上當。社區大學人氣No.1超級名師謝晨彥,累積多年的實戰經驗,以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法為基礎,精研出一套神奇的「543選股法」,近幾年來在股市中無往不利,年年創造15%的穩健獲利。
所謂「543選股法」,不主觀預測走勢、抓頭探底,而是著重基本面的運用,包含總體經濟、產業知識與財務分析。其操作思維在於,找出能長期穩定配發股利的股票,時大量買進,股價偏離價值時獲利了結。
不管你是股市新手還是老手,如果有以下困擾,建議你一定要學會「543選股法」:
★股價走勢起起伏伏,不知何時進退場……
→ 「543選股法」用景氣循環找出合理價位,點出買賣點。
★無法解讀財報數字密碼,常受消息面驚嚇……
→ 「543選股法」憑3張財務報表,避開地雷公司。
★想賺點外快和退休金,每天卻盯盤不得閒……
→ 「543選股法」以極簡單的加減乘除,篩出雪球股。
本書特色:★證所稅後,台股的長期投資方式:證所稅勢在必行,謝晨彥老師表示,這個台股艱困的年代裡,最好要有「長期持有、永續經營」的心態,因此建議以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法為基礎,並搭配這套「神奇543選股法」,未來一定能在股市中無往不利,年創15%穩健獲利。
★社區大學第一名師,學生多到在體育館開課:由於獨到的投資眼光,深獲投資人喜愛,曾受邀至台灣銀行財富管理部、各大銀行財富管理部、各大保險經紀人公司、各大資產管理公司、福華VIP俱樂部、扶輪社等團體開設投資課程,在社區大學開課期間,班班爆滿,人數多到必須借用體育館場地才能上課。
★超完美選股邏輯,一手不留:本書從看懂總體經濟指標講起,搭配三大財報的圖解說明,最後教導讀者個股挑選,進而長期持有,一本人人都能照著做,也能照著賺的選股聖經。
★超值回饋:隨書附贈價值1萬元課程抵用券。
★各界鄭重推薦:萬寶投顧董事長 朱成志、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 王淑芬、News 98「財經起床號」主持人 陳鳳馨、富邦期貨總經理 張雅斐、永豐期貨總經理 楊新德、非凡電視台財經主播 鄭明娟、日盛期貨副總經理 錢怡成、交通大學EMBA執行長 鍾惠民
作者簡介:
謝晨彥
國立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擁有紮實的投資理論基礎,以及近15年的金融操作實務,是國內投資界知名的操盤手。目前擔任豐彥資本董事暨策略分析師、晨星財經學院首席講師、台北市中山∕萬華∕大安∕士林社區大學超級名師。
2000年科技泡沫崩盤,投資受挫,於是開始著重總體經濟跟價值投資。2007年底,台股創新高之後大幅壓回,觀察到諸多經濟現象都有泡沫化疑慮,提早將部位做了大幅度調節,順利躲過股災。如此幾年實證經驗,加上努力研究華爾街大師的投資心法,甚至重新檢視財報背後的數字意義,總算悟出543選股法精髓。爾後持續追蹤長期投資個股,縱使身處歐債風暴,也讓他獲利滿滿。
由於獨到的投資眼光,深獲投資人喜愛,曾受邀至台灣銀行財富管理部、各大銀行財富管理部、各大保險經紀人公司、各大資產管理公司、福華VIP俱樂部、扶輪社等團體開設投資課程,在社區大學開課期間,班班爆滿,人數多到必須借用體育館場地才能上課。目前累計培養的專業投資人已經超過數千位,聽過演講受益者更是上萬人。
粉絲團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cyrus1203
章節試閱
全球金融事件回顧
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後一年,很多人其實都還沒脫離當時的恐懼氛圍,這也難怪,如果從2003年起算多頭市場,過了5年安逸的日子,人心早已被慣壞。多頭市場是投資什麼就賺什麼,因此投資人很容易就忘卻空頭的恐怖模樣,而且一旦被嚇到,要恢復清醒,還真的得收收驚!
2008年9月到2009年3月初,全球股市不斷破底之際,多數的投資人都不敢貿然進場投資,到了2009年4、5月股市反彈一段之後,才又蠢蠢欲動開始買進,沒想到股市又開始進入盤整期,投資人也跟著縮手。
從2009年杜拜風暴、2010年歐豬四國債信危機,到2011年希臘、葡萄牙、愛爾蘭的主權信用評級先後被下調至垃圾級,全球股市連續幾年遭受到重大的金融衝擊。英國《經濟學人》分析,希臘問題其實不大,但因為歐洲領袖一再拖延援助希臘,導致市場信心崩潰,才會演變成不可收拾。希臘危機始於2010年10月,新政府承認前任政府做假帳,預算赤字達GDP的13%,累積債務達GDP的115%;葡萄牙赤字高,且長期缺乏競爭力;西班牙債務不高,但無力重建經濟,失業率高達20%;義大利也負債沉重;英國未加入歐元區,卻已讓幣值貶值,赤字也很嚇人……2011年的南歐國債危機,與雷曼兄弟破產和杜拜危機並不雷同。如果國家收入不足以支付當年開支,就形成財政赤字,而解決赤字的辦法,當然就是借錢。通常儲蓄率高、國內資金充沛的國家,政府多傾向在國內發行公債,直接向民間融資,或是向其他國家舉債。
希臘、葡萄牙及愛爾蘭,其實占整個歐元區或全球經濟的比重並不大,就算這些國家破產,應可能如同2008年的冰島一樣,引發一陣討論後,大家就已將其拋到腦後,金融市場亦很快就回歸正常。另外,西、義兩國倒債的可能性並不高,由歐洲央行(ECB)於2010年底發表的報告來看,預估西班牙2011年底國債占負債比重僅約66.3%,低於德國的76.7%及法國的82.5%,雖已高於歐盟60%的高標準,但距離倒債危機仍有一段距離。在外債方面,雖然西班牙外債占GDP比重約150%,但在歐洲國家中並非最高,英外債比占GDP比重逾300%,德、法兩國也均高於150%,而愛爾蘭高達960%,已破產的冰島更近1000%。依過往經驗,外債問題更多是國際政治協商,若只要各國央行願意收購該國發行之主權債,或與美國聯準會(Fed)達成換匯協議,更或者直接向國際貨幣基金(IMF)借款,倒債發生的機率並不高,因此,大國外債違約的可能性也是有限。
歐洲國家負債問題存在已久,而且和全球經濟接軌的程度不及美國金融業和全球掛勾的程度,只要可以控制在歐元區內,應該不至於引發全球的系統性風險。自雷曼兄弟倒閉以來,國際間對於「大到不能倒」的共視大幅提高,歐盟或美、中、日等國際大國不可能放任骨牌性的倒債效應發生。歐洲債信的危機,一再干擾國際股市的發展,2011年第四季到2012年第一季,除了歐美市場呈現回檔整理的型態,而本來就處於弱勢的中國股市甚至還連續重挫,再破底而下,讓台股也陷入整理、拉回的走勢。投資人在這段時間受到上述希臘等利空消息的衝擊,開始無法冷靜思考,追高殺低的恐慌情節,又再次出現!
2010年:歐債事件
有一則笑話,一語道破歐盟的問題:《十誡》有179個字,《美國獨立宣言》全長1300字,但歐盟關於蔬菜販賣的規例,卻有2萬6911字之多。
歐債風暴影響的不單只是歐盟,還包括全球經濟的體質。2011年底歐洲銀行業加速裁員,這股風暴一路吹到美國,世界最大期貨經紀商全球曼氏金融(MF Global)提交破產保護申請,成為歐債危機持續擴散下,華爾街上第一家破產的大型上市交易經紀商。
歐元區只有「貨幣聯盟」而無「政治聯盟」,各會員國以穩定之歐元及較低之利率超額發行公債,若發生債務償還問題,均須由各會員國自行處理。歐元是歐盟的法定貨幣,1999年1月1日歐元誕生,2002年1月1日正式全面流通。歐盟在1999年初進行歐元區整合,施行「書同文」要求成員國的匯率、通貨膨脹率、長期利率、赤字預算、及政府負債均須符合「統一性標準」規定。歐盟成員國之一的希臘,發生債信危機起因於金融海嘯後,必須提出「振興經濟措施」挽救經濟,但其所造成的赤字與公共負債皆大幅增加,長期的債信危機均未根本解決,因此希臘的債務評級不斷下降,無法借到新的貸款償還債務,導致陷入危機。經濟體質良莠不齊的成員國結合在一齊,經濟結構性問題在遇有經濟與金融危機時,體質差的會員國就會缺乏靈活有效之因應措施。
歐盟峰會決議,希臘債券持有人接受面值減記五成,加上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預估賠付兩成,短線應可抵減七成希臘債務損失。但有多少家銀行必須減計,以及配合減計50%的措施,各家銀行必須減計多少比例與額度,目前都沒有定論。再者,歐盟與歐元區峰會決議,槓桿化操作規模達4400億歐元的EFSF,可放大這筆基金4∼5倍的效益,但效益放大,也意味著危機的升高。以目前金融市場資金緊俏的狀況來看,加上EFSF目前實際上已沒有多餘錢對銀行注資,歐元區銀行的資金缺口短期內不易彌補,歐元區銀行業仍存在流動性風險,所以這次的會議結論僅能短線緩和市場情緒無益解決長線問題。因EFSF是由歐元區的16個國家共同籌資,若任一國家的信評遭調降,如此EFSF的利率勢必調升,整個救助機制將岌岌可危。
歐債問題是長期積弊,目前債務危機已從邊緣國家蔓延至核心國家,要徹底解決問題,在短期內是不可能的。長期來看,歐元區面臨一個經濟結構的調整,歐洲面臨的債務危機恐怕要花上許多年的時間,才有辦法解決。歐債危機對投資人勢必產生心理面的衝擊,各債務國為了償還債務,推行財政緊縮計畫,撙節開支將是必然的政策,一旦這樣的乘數效果啟動,「全球的經濟成長趨緩」將是可預見的未來。
歐債危機衝擊歐元區造成歐元貶值,更造成全球金融市場波動,並影響金融海嘯後之經濟復甦。市場擔心希臘債信危機可能蔓延至義大利、葡萄牙、愛爾蘭、西班牙,導致全球股市持續重挫。不過,歐債危機反倒助漲中國地位的提升,也就是說,全球經濟將形成中、美、歐三強鼎立的現象,而對於與中國鄰近的台灣,不只同文同種,兩岸互動的頻繁,這樣的趨勢,將是利大於弊。因此,自希臘發生危機以後,每次風暴都造成歐美股市重挫,雖然台股均無法倖免,但馬上都能恢復正常運行。台灣對歐盟出口比重逐年下降,而台灣對「歐豬五國」的出口僅占整體1.6%,目前已低於中國、東協、日本、與美國,歐債危機對台灣的影響,主要是透過資本市場影響股市,尚不至於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
2011年:美債事件
2011年暑假,全球市場在進入8月後,可說是風雨飄搖,以往帶動全球經濟成長的兩大火車頭,美國和歐洲等工業大國,陸續陷入債信危機。美國四大指數為首的道瓊工業指數從7月21日的12751點,一路下跌到8月9日10604點,跌幅高達17%;S&P500指數從7月21號的1347點,一路下跌到8月9日1101點,跌幅高達18%。
如果去過紐約時代廣場的人,應該都有注意到設立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旁的「國債鐘」,這是在1989年由一位已故的紐約房地產商人道格拉斯•德斯特(Douglas Durst)訂製的,主要是因為擔心政客會過度舉債而禍延子孫,於是做了這個國債鐘,分分秒秒提醒美國人民,自己為政府揹負了多少債務。這個鐘曾在2000年時,因國債一路往下降,一度曾被關閉,但好景不常,2002年大鐘又被重新啟動。這個原本13位數的電子鐘把最前面的美元符號「$」移掉,改成1字頭,代表10兆美元,就是為了標計超過10兆美元的債務。顯見美國國債的黑洞已經愈來愈大,所有的經濟學家都為這條引信感到擔憂。最新的數字顯示到2011年6月30日為止,美國國債已超過14兆美元了,換句話說,每一位美國公民,都揹負了4萬6,000美元債務。
美國在 1790年首見赤字,當時戰爭的債務大約為7500萬美元,過去幾十年,美國國債急遽增加,除1998∼2000年間一度出現預算盈餘之外,在小布希政府決定出兵阿富汗及伊拉克後,戰爭的債務撲天蓋地,爾後的歐巴馬祭出紓困開支,國債更繼續暴衝,歐巴馬還因國債大洞而失眠。目前美國國債約略超過美國GDP的 90%,雖然還比不上二次世界大戰時當時國債高達GDP的120%,但仍是極為驚人的數字。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紐約的華爾街更是全球經濟中心,萬一美國國債違約,全球經濟將會大垮台。最先遭殃的是歐元區,因為他們與美國金融往來最密切,接著是中國及日本(因為買了最多美國國債),再一次金融風暴來臨。所以,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曾警告,若不能再舉債,美國將會出現經濟大衰退,不是沒有道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也表示,美國倒債將衝擊美國國債,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破壞性影響,歐巴馬更直言,美國倒債會導致金融體系崩潰,經濟將面臨更嚴重的衰退,傷害更甚於2008年的金融海嘯。
信評機構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在2011年4月,將美國長期的主權債信展望,由「穩定」降為「負向」,但是AAA最高等級的債信評等並未改變。標普調降美國債信展望,主要是懷疑兩黨可能無法在2013年前達成協議,解決中、長期美國聯邦預算赤字的問題。屆時美國財務結構,將與其他3A國家相去太遠。其實,美國的債信評等本來就是政治問題,想想看,只要世界發生危機,誰不是趕快擁抱美元?只要美國的地位無可取代,美國政府發行再多債券,也不怕沒人買。更何況,美元不但是國際主要準備貨幣,更是多數國際貿易計價的單位,甚至像中國或是日本等貿易大國,手中也持有大量美元計價的資產。若美國無法解決長期赤字的問題,2012年國際經濟狀況將可能出現緩步下坡的趨勢,依照「末日博士」魯比尼(Nouriel Roubini)的說法,2013年全球經濟發展將會出現警訊。
2012風水輪流轉
2012年度開始,全球市場仍沉浸在新年的氣氛中,在台股農曆年封關休市期間,國際股市普遍上漲。尤以新興市場表現較好,包括印度、南韓、台灣、印尼、菲律賓、泰國、巴西、墨西哥等等,呈現「股、匯、債」三漲的局面,2011年跌慘的亞洲,似乎有逐漸走出當年慘跌陰霾的跡象。
進入2012年,隨著全球央行努力救市,不僅籌錢彌補傷口止血,更釋出寬鬆政策,希望藉由更多的活血來刺激市場。加上問題兒童希臘與民間投資人完成債務交換協定,惠譽評等機構接著調高希臘信用評等,由有限違約調高至B-,展望為穩定,也讓驚魂未定的全球股市走了一波反彈,歐美市場連袂大漲,幾乎攻克2011年歐債風暴的起跌點,亞洲市場的表現也不遑多讓,包含日本、中國,這兩個與台灣產業鏈密切相關的股市;韓國、恆生、星加坡,以前與台灣並稱亞洲四小龍;還有幾個東協成員國,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還有近期因人口暴增而快速成長的印度,以及掌握天然資源的澳洲。
經歷2011年歐債風暴的上沖下洗,亞洲股市已經開始穩定下來,呈現多頭排列。顯見亞洲股市已經慢慢走出歐債風暴的陰霾,之前受到外資大幅調節的影響,亞洲股市表現自然不佳,但近期可以發現,國際投資資金又開始蠢蠢欲動,排除經濟前景展望較差的歐洲,投資資金自然轉到亞洲股市。從外匯存底來看跟利率水準來看,亞洲股市的潛力,也比歐美市場來得高。
亞洲地區已歷經去槓桿的階段,加上主權債務的風險低,經濟成長強勁以及財政體質良好,是國際資金回流的關鍵。新興亞洲經濟成長力最強的以中國、印度、印尼為主,預估未來10年的GDP成長率可達到50%以上的成長,加上亞洲中產階級比例高達60%的消費主力,將由內需成長帶動新興亞洲的經濟。市場現在不再視美國為驅動全球經濟成長的引擎,逐漸認同中國以及印度雙引擎對於全球GDP的貢獻。
逝者已矣來者可追
雖然歐債風暴過後,台灣對歐美地區的出口確實明顯下滑,但仍以歐美為出口大宗,加上外資占台股比重已高達20%∼30%,台股受到全球景氣影響的程度已大幅提高。若把外資和本土法人的交易比重合起來計算,台股市場有30%∼40%的主導權是握在法人手上,因此,法人對台股後勢的看法更形重要。
一般來說,法人評估大環境時,基本面指標是最重要的參考依據,例如領先指標、景氣對策信號、國內生產毛額(GDP)、貨幣供給額、物價指數等經濟面的因素。央行統計,台灣目前有6千多家外資,進出頻繁的20戶進出金額占全體外資比率高達36%,占銀行外匯交易量比率也達33%,外資的進出會使匯率過度波動,因此由匯率的變化,自然可以看出外資的動向。另外,也可從國際市場的消費能力(例如消費者信心指數、B/B Ratio、ISM)、國際投資人對股市的預期(例如VIX指數),看出國際股市未來可能對台股的影響,因此接下來的章節,希望能協助讀者跟隨法人腳步,看懂10個重要的經濟指標。
由於法人慣以基本面選股,因此,「財務報表」也是法人選股的重心。最常聽到法人掛在嘴邊的名詞就是本益比、股價淨值及殖利率,如果投資人對這些基本面的觀念模糊,甚至產生誤解,就很容易做錯方向。因此,本篇第三章會用對照方式,幫助各位釐清概念,以及破除長期投資中「只進不出」的迷思。
最後我希望,各位在了解國際金融市場變化的始末、建立正確的投資心態、掌握各項經濟指標之外,還能懂得善用神奇的543選股法,挑對股票長期投資,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自然就能成為一位無憂無慮的股市贏家。
破除基本面選股4大迷思
觀念1 升息未必不利股市
「利率」是放款人借錢給借款人所獲得的回報,也是借款人借貸金錢所需付出的代價。利率是政府調節貨幣政策的重要工具,藉由利率的調整,可以控制通貨膨脹,進而影響經濟增長。市場利率是在債券市場上形成,主要具代表性的債券商品是政府債券,因此,「政府債券市場的供需」決定了市場利率的變化。
利率又分「名目利率」與「實質利率」,名目利率是指在存款期間所獲得的利息,假設把1,000元存進銀行一年,以定存利率3%來計算,年底可獲得30元的利息。至於實質利率計算的是「獲得利息後的實質購買力」,也就是把名目利率扣除通貨膨脹率後作計算,如果該年的通膨率是3%,到年底的1,030元,只能購買與一年前的1,000元相同數量的商品,因此實質利率是0%。
2008年聯準會首次實施量化寬鬆政策,也就是QE1,透過購買中長期公債等方式,兩次總共注資市場達1.5兆美元,希望通過購買房利美、房地美及相關銀行的抵押貸款資産,以挽救美國金融體系和相關金融機構,中長期目標則是提高就業水準及幫助經濟走出通縮陰影。儘管美國實施的QE1通過壓低長期利率促進投資需求,救了美國金融業,景氣從谷底脫身,卻造成美元貶值,熱錢湧入新興國家與炒作各項資產。
事實上,實施QE1後的美國復甦仍舊緩慢,2010年9月美國失業率仍高達9.6%,遠高於前次景氣循環擴張期的平均5.3%,且1.2%的物價指數上漲率低於Fed認定的合宜區間(1.5∼2.0%)。為避免經濟二次衰退、刺激更快速的成長與降低失業率, 2010年3月QE1實施屆滿後,聯準會於當年11月至2011年6月底,再度實施第二輪量化寬鬆,總共收購6000億美元公債,後來聯準會陸續釋出2.3兆美元購買公債與房貸債券,但結果一樣造成熱錢持續湧入新興國家。2012年3月26日,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發表演說,除重申維持超低利率政策至2014年外,還強調就業市場尚未恢復正常前,仍需長時間維持寬鬆貨幣政策。
到底什麼是「貨幣寬鬆政策」?簡單來說,當一個國家或是經濟體,為了經濟活動能夠達到特定的政策目標,如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抑制通貨膨脹或降低失業率,這時貨幣權威機構(一般都是央行)就會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給量和利率,這就是所謂的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可分為「擴張性」和「緊縮性」兩種,目前貨幣政策通常依賴利率和貨幣供給之間的關係來作為調控工具。擴張性政策是增加貨幣供給或降低利率,此時利率會降低,取得資金融通更為容易,容易刺激經濟的成長;緊縮性政策則是減少貨幣供給或是調升利率,此時利率提升,取得資金融通較為困難,將抑制經濟成長,也因此有人就呼籲:利率降低,會刺激經濟的成長,要買股票;利率提高,將抑制經濟成長,要賣股票。但真的是這樣嗎?
景氣循環角度來看:升息→短空長多
2000年科技泡沫化之後,加上2001年911危機及2002年的SARS風暴,兩年時間的利率快速調降,目的就是為了避免通貨進縮所祭出的貨幣寬鬆政策。2003年之後,隨著物價水平開始提高,當年油價一桶30元美金,持續走高,2008年竟然漲到147美元一桶的天價,國內的利率也從2003年6月27日的低點,一路調高到2008年中,才停止升息。後來因為金融風暴的發生,為了因應快速衰退的景氣,才又進入降息的循環。這一波的降息到2009年2月才宣告停止,之後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解除,才在2010年開始緩步升息。
目前政府多以「利率的調整」來控制貨幣供給,由於利率的走向將牽動景氣走勢,因此聯準會利率決策會議總是備受矚目。在台灣,利率調整的權力則是掌握在央行手上,央行的理監事會議就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央行升息與降息的動作,代表著景氣向上或向下的長期趨勢,所以投資人總是緊盯著央行的動作,判斷進出場的時機。
當市場預期央行會調低利率,普遍的投資人會認為央行實施寬鬆政策有利股市。因為當政府調降利率,企業可以降低借貸成本,同時也能刺激消費與需求,有助企業獲利,投資人將對企業獲利前景更具信心,便會接受較低的風險貼水而進入股市。反之,當市場預期央行會調高利率,投資人則認為央行實施緊縮政策不利股市。因為當政府調高利率,企業的借貸成本增加,同時減弱消費與資本支出,公司獲利減少,更不利企業營運,導致投資人對企業獲利前景失去信心,便容易退出股市。就短線來看,或許會有這樣的現象,但從長期經濟循環的角度,其實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觀念!
根據我的經驗,央行最後一次降息表示景氣落底,正是布局股市最佳的時點,第一次升息則是景氣復甦的訊號。當央行開始升息,雖然短期內可能對股市造成衝擊,但從長線角度來思考,一旦央行開啟了升息循環,一個升息循環通常會持續3∼5年不等,屬於景氣擴張階段,股票自然是最佳的投資標的。另一方面,根據歷史經驗顯示,升息循環往往發生在經濟正成長的階段,此時通常是景氣回升的開端,股票市場位處多頭,後市看漲。從圖3可以發現,2003年到2008年的多頭時期,其實利率是持續走升的。
觀念2 高殖利率股不一定能賺到錢
近來油電雙漲的壓力趨勢下,不僅面臨潛在通貨膨脹壓力,也造成實質購買力將持續下滑,「投資股票收股利」的概念又躍上檯面。加上每年第二季,企業陸續敲定股利,動軏7%、8%的現金殖利率,著實讓人看得心癢癢,假如持有這些股票,每年都能穩穩收息,那該多好!尤其是股市在行情膠著時,選股難度提高,高殖利率題材更是市場注目的焦點。一般來說,電子股的現金股利殖利率較有機會高於8%。不過,高殖利率公司必須營運穩定,若加上獲利好、財務體質佳、不易受外在景氣衝擊,才較易受到市場青睞。
因此,不少投資專家和媒體都很喜歡提到這個指標,可惜,一般投資人對於現金殖利率的認知不多且膚淺,如果媒體提供的觀念又不正確的話,投資人很可能賺了股息,卻賠了股價價差。
「殖利率」的概念源自債券市場,意指投資債券持有至到期日時,這段期間所收到的收益加總所得到的報酬率。由於債券殖利率的計算時間是「持有至到期日」,因此又稱為「到期殖利率」。
殖利率與債券價格之間的關係為反向,當殖利率下降,債券價格上升,反之當殖利率上升,債券價格下跌。
目前殖利率被廣泛地使用在配發股息的公司,按照台灣證券交易所對股票殖利率與現金殖利率的公式如下:
•股票殖利率=〔(該公司每股配發之現金股利+盈餘轉增資股票股利)/收盤價〕×100%
•(現金殖利率=現金股利÷買進價格)×100%
例如一張30元的股票,預計今年配發現金股利息2元,加上股票股利1元,那麼這張股票的股票殖利率等於:〔(2元+1元)/30元〕×100%=10%
至於這張股票的現金殖利率則為: (2元/30元)×100%=6.67%
各位要知道,現金殖利率與股票殖利率是不一樣的,兩者差異在於「有沒有將股票股利列入計算」。所以,當我們以3萬元買進這張股票,除權息時就可配得2,000元的現金股利加上1元的股票股利,報酬率高達10%,和目前定存利率不到1%相比,實在是太吸引人了,這也是高殖利率股誘人之處。但問題來了,除完權息股價就會掉下來,以前例來計算,若除權息前一天的股價也是30元,則除權息後的股價等於(30元-2元)/(1+0.1)=25.45元
因此,若無法填權息(填權息指的是,股價在除權息之後再漲回除權息前一日的價格),那麼,形式上只是把自己付出的本金拿回來而已,根本沒有賺到股息。定存一年後的本金可以拿回來,但股票的價格並非固定不變,未來股價的走勢如何,是漲是跌,根本無法得知,所以股票殖利率的概念其實隱藏著不少風險。
股票價格會隨著市場不斷波動,因此進場時間不同,持有股票的成本不同,但是,殖利率就不同。除權息前後,股價必須沒有改變,也就是除完權息之後,股價必須能夠填權息,不然領了股利賠了價差,就失去高殖利率股的意義。
高殖利率股有能力配發高股利,是因為上個年度公司經營績效良好,但是未來是否仍然具備相同的獲利能力,非常重要。股價反映的是未來,若看不到公司的前景,很可能在除完權息之後,股價一落千丈,那麼高殖利率就變成包著糖衣的毒藥。更何況,高殖利率表示目前股價偏低,若殖利率那麼好,為何此檔股票沒有人青睞?
或許是市場還沒有發現這檔股票,但也有極大可能是這檔股票本質就有問題。前者情況比較會出現在小型的冷門股,由於平常法人並不會特別追蹤這類股票,導致市場忽略掉這種股票,情有可原,因此一旦挖掘到這種高殖利率股,一定要把握。但若是後者,就要小心了!投資高殖利率最重要的觀念,不但要領到股利,同時還要拿回買進股票的成本。如果一家公司前景看好,營利不斷成長,參與除權息確實有利。但這樣的公司在除權息之前,早就應該被看好的投資人搶進,股價老早提前反應,殖利率不應該在高檔才對。所以,公司的營運發展會影響股價的趨勢,「公司未來是否看好」才是值不值得持有高殖利率股的關鍵考量。除非個股在除權息之後能夠順利填權息,不然應該買在高殖利率當時,且在除權息之前趁股價高漲、殖利率偏低時賣出。
全球金融事件回顧
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後一年,很多人其實都還沒脫離當時的恐懼氛圍,這也難怪,如果從2003年起算多頭市場,過了5年安逸的日子,人心早已被慣壞。多頭市場是投資什麼就賺什麼,因此投資人很容易就忘卻空頭的恐怖模樣,而且一旦被嚇到,要恢復清醒,還真的得收收驚!
2008年9月到2009年3月初,全球股市不斷破底之際,多數的投資人都不敢貿然進場投資,到了2009年4、5月股市反彈一段之後,才又蠢蠢欲動開始買進,沒想到股市又開始進入盤整期,投資人也跟著縮手。
從2009年杜拜風暴、2010年歐豬四國債信危機,到2011年希...
目錄
推薦序〉平易近人的紮實選股法 鍾惠民
〈自 序〉跟著我,體驗長期投資的爆發力
前言:我要告訴你一個祕密
Part1一口氣搞懂總體經濟
【謝老師教室】兩句話,擺脫賠錢的命運
第1章 失序的金融世界
第2章 經濟指標原來這樣看
第3章 破除基本面選股4大迷思
Part2讀懂財務報表打通關
【謝老師教室】股票評估,重視真實價值
第1章 公司好不好?看資產負債表
第2章 績效好不好?看損益表
第3章 競爭力好不好?看現金流量表
Part3 一招心法讓我鹹魚翻身
【謝老師教室】順勢操作,股票一定賺
第1章 想法對了,永遠有機會
第2章 輕鬆算出個股合理價位
第3章 亂世求生,神奇的543選股法
Part4 我從股市領薪水,你也可以!
【謝老師教室】價值投資,買賣點都是等來的
第1章 完美的進出場操作技巧
第2章 6道獨門功夫,抓得住漲跌
推薦序〉平易近人的紮實選股法 鍾惠民
〈自 序〉跟著我,體驗長期投資的爆發力
前言:我要告訴你一個祕密
Part1一口氣搞懂總體經濟
【謝老師教室】兩句話,擺脫賠錢的命運
第1章 失序的金融世界
第2章 經濟指標原來這樣看
第3章 破除基本面選股4大迷思
Part2讀懂財務報表打通關
【謝老師教室】股票評估,重視真實價值
第1章 公司好不好?看資產負債表
第2章 績效好不好?看損益表
第3章 競爭力好不好?看現金流量表
Part3 一招心法讓我鹹魚翻身
【謝老師教室】順勢操作,股票一定賺
第1章 想法對了,永遠有機...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