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於百年前由法國人法布爾先生所撰寫,
十冊的巨作至今被翻譯成多國語言,『昆蟲記』啟發了古今中外無數的讀者。
本書作者楊維晟以法布爾的昆蟲記為藍本,依照原書的架構,
適時加入作者於法國拍攝的生態作品,以及相對應的台灣昆蟲種類,
再進一步以台灣昆蟲的生態行為,讓讀者更加了解昆蟲生態。
『昆蟲記中記』一書不僅是改寫昆蟲記,更加入台灣本土的昆蟲生態,
讓讀者在重新認識法布爾昆蟲記之餘,
更對台灣土地原生的自然生態(不僅限於昆蟲)有更深的認識。
作者簡介:
自然生態作家、昆蟲生態觀察家,善以優美照片搭配幽默文字介紹各類昆蟲生態,2006年帶著一台折疊式腳踏車造訪法布爾位於法國南部的最後長眠地,尋找『昆蟲記』一書的蛛絲馬跡。著有『甲蟲放大鏡』、『蝶蛾放大鏡』、『野蜂放大鏡』、『台灣甲蟲生態大圖鑑』、『賞蟲365天春夏篇‧秋冬篇』、『昆蟲記中記』﹝以上均由天下文化出版﹞。
章節試閱
回憶記
「從童年時代起,我就喜歡鞘翅目昆蟲(甲蟲)、蜂和蝶蛾。我記得我從懂事起,就曾出神地望著步行蟲華貴的鞘翅和黃鳳蝶美麗的翅膀。」(註1)法布爾透過昆蟲記文字,回憶起童年與昆蟲邂逅的美好經驗。成年後,歷經長期窮困教師生涯的法布爾,無意間翻到昆蟲學宗師雷翁‧杜福(Léon Dufour)關於蜂類的著作,他得到新的啟發,並且認為科學除了將昆蟲製成標本進行命名與分類,更該有人深入研究昆蟲的生態才對,而那人就是他自己。
深受雷翁‧杜福影響的法布爾,不久便發表他第一部關於昆蟲的著作,此著作並非後世傳頌的昆蟲記,而是關於膜翅目蜂類的論文,隨後不只得到昆蟲學宗師的寫信鼓舞,還一舉獲得法蘭西學院的實驗生理獎項。自此之後,法布爾更努力投入昆蟲實驗觀察與寫作,為世人解開許多昆蟲的生態秘密。
昆蟲學的回憶錄
『昆蟲學的回憶錄』是昆蟲記的法文原書名,法布爾在多達十冊的昆蟲記當中回憶一生與昆蟲在野外相遇的故事,沒日沒夜的在飼養箱中觀察昆蟲行為也記上好幾筆;偶爾,法布爾也像多數老人家總愛回憶過往,不時在書中憶起自己愛上昆蟲的歷程。
令人感到意外,啟蒙法布爾寬廣視野的並非他的家人,在那個物資條件匱乏的年代,連溫飽都不容易,遑論將寶貴時間去觀察和自己肚子無關的昆蟲。法布爾會走向和昆蟲為友的道路,跟他幼時生長環境有關,缺乏玩伴的小法布爾,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蟲就成了他最好的同伴。一切故事,都從顛沛流離的童年開始。
故事回溯到法布爾三歲時,法布爾的爸爸將當時剛成為哥哥的小法布爾交給居住在農村的爺爺奶奶,因為家中又多了一位新成員,家中的經濟無法一次撫養兩個小孩,小法布爾第一次離開爸媽,在如此年幼之時。
爺爺奶奶家的農村坐落於山區的山谷內,四周有遼闊的田園圍繞著,小法布爾慢慢從自然中認識到各樣新鮮事物,耳朵聽著草叢螽蟴的鳴聲、夜晚跟牧羊人在夜間觀察星空、就寢時抱著綿羊保暖的睡覺。
回憶起這段與爺爺奶奶相處的童年時光,法布爾感謝卻也明白的說:「親愛的祖母,我欠妳多少恩情啊。…妳或許遺傳給我強壯結實的身體、對工作的熱愛,但身為祖母,妳卻一點也不了解我對昆蟲的濃厚興趣。」(註2)六歲時的法布爾早已燃起對昆蟲與花草的興趣,儘管祖父母與父母都無法理解他那不切實際的興趣,但自然觀察家的幼苗早已深植於他幼小的心靈。
熱情萌芽
到了七歲,小法布爾因為需要就學被爸爸接回去聖雷翁村(St.Léons),這是一個約一百多戶的小村莊,也是他出生之地。隨後小法布爾進入一位六十多歲老師開的私塾讀書,他形容這間學校是學校、廚房、臥室、食堂、雞棚、豬圈的綜合體,根本就是個破爛的避難所,跟豪華建築完全沾不上邊。當時老師除了教室內的授課,還會帶著學生們去戶外幫忙農事,因為老師身兼數職,身兼古堡管理員、敲鐘人、農夫、果農,天氣好的日子,老師會將學生帶去幫忙農務,田園四周的小動物吸引了小法布爾的心,當時他已經會熟練地捕捉青蛙與金龜子。
第一次發現鳥巢更讓小法布爾無比興奮,高興的取走鳥蛋後,卻在路上遇到牧師,被牧師要求將鳥蛋歸還鳥巢,牧師指出那種鳥的名字為「岩生」(拉丁語,意指生活在岩石中,中文名為黑喉鴝)的鳥巢,讓小法布爾發覺許多生物都有人類賦予的名字,雖然沒有順利帶回鳥蛋,對動植物的熱情卻已經再一次在小法布爾心中發芽。
七歲,我努力的回想我七歲時在做些什麼事?老是做著蠢事?學ㄅㄆㄇ?我的印象完全模糊了,都市長大的我,幼時對昆蟲的印象大多來自與事實不符的兒童繪本或童話,而家中擾人的螞蟻與蟑螂讓我遠離昆蟲。 法布爾的成長歷程和我差異極大,我更無法想像,幾年後進入青少年的法布爾,又必須隻身前往陌生城市,目的就只是為了遠離貧困啊!
教職生涯
15歲法布爾來到亞維農(Avignon)的沃克呂茲初等師範學校就讀,因為家中的貧困迫使法布爾離家,他憶起學校至少有乾栗子與鷹嘴豆混煮的粥可以填飽肚子,正值青少年時期的法布爾倒是看得很開,有得吃就很滿足,他同時努力學習拉丁文與拼字法,讓他在閱讀昆蟲知識佔有優勢。課堂上他更是與眾不同,當其他同學在努力翻閱字典學習時,他卻偷偷地研究夾竹桃果實、胡蜂螫針與步行蟲鞘翅。
18歲畢業後,他分發到卡爾龐特哈(Carpentras)高中附設小學教書,教導五十多個頑皮的小孩子。一日帶著學童到野外進行幾何學課程時,邂逅在卵石上築窩的高牆石蜂,還跟著小孩子一起放下教學器材,尋找蜂窩並舔嘗窩中蜂蜜,高牆石蜂帶來的樂趣深留腦海中,直到書店中一本圖文並茂的『節肢動物博物學』出現,他將一個月的薪水都買了這本昂貴的書籍,第一次閱讀到高牆石蜂的生態習性後,心中隱約浮現一個聲音對他說:「有天你也會成為昆蟲的博物學家。」
用一個月的薪水換來一本昆蟲書籍,在我看來真是個瘋狂的舉動,但有些東西的確難用金錢衡量價值,對法布爾而言,這些貴如千金的東西就是昆蟲,就是知識。再看看現在年輕人願意用一個月薪水去購買最新最夯的手機,法布爾的投資看來挺正確。
科西嘉島
四年,是法布爾待在科西嘉島的日子,當年25歲的他離開卡爾龐特哈,前往被地中海包圍的科西嘉島(Corse)的阿嘉丘中學教授物理與化學,科西嘉島是個多山的島嶼,面積只有8682平方公里,大概1/4個台灣的大小,科西嘉島最有名的就是出了位軍事皇帝拿破崙。不只出名人,島嶼多山又四面環海的環境,自然資源的豐富程度自然不在話下。
一直居住於內陸的法布爾來到海島簡直大開眼界,學習力旺盛的法布爾接觸各項新奇事物,利用假日在島上採集植物,足跡也擴展至海邊採集貝類。除了愛好大自然,法布爾仍持續進修希望取得數學教師資格,一位博物學家的出現卻讓法布爾的志向有了轉變,從法國來的莫干‧唐東(Moquin-Tandon)本來是到科西嘉島編撰植物圖鑑,他結識到法布爾這位愛好大自然的年輕人,給了法布爾建議:「放棄你的數學吧,來研究蟲子研究植物吧。如果你確實像你表現的那樣,血管裡有股熱誠,你以後會找到傾聽你講話的人的。」(註3)法布爾更從莫干‧唐東身上學到解剖動物的技巧,在科西嘉島的四年,法布爾不僅開了眼界,更朝博物學家之路邁進。
三十而立
早在20歲法布爾就已成婚,小孩也陸續出生,在科西嘉島待了四年後,他回到亞維農的沃克呂茲初等師範學校擔任物理助教,這時他已29歲。隔年,他讀到雷翁.杜福關於弒吉丁蟲節腹泥蜂的論文,啟發他研究昆蟲的決心,並在32歲那年以研究獵捕象鼻蟲的節腹泥蜂論文,得到法蘭西學院的實驗生理獎項肯定,讓他得以在三十出頭的年紀獲得些許成就。
受困於經濟與家庭陸續有新成員報到,法布爾斷斷續續進行各種昆蟲的觀察研究,也曾將心力轉移到茜草植物上,希望藉由茜草提煉出染料為自己多攢些錢,多年後卻因化學染料的問世,讓法布爾的茜草研究終成泡影,以失望作收。46歲那年,全家又從亞維農搬到歐宏桔(Orange),法布爾放棄了植物化學,改用筆墨將多年來知識經驗,彙整成各種科學讀物(非昆蟲記)來賺取微薄稿費。
以子之名
邁入超過50歲的中老年階段,法布爾又再次搬家,位於歐宏桔東北方不遠處的賽西尼翁小鎮(Sérignan),成了他最後的落腳地。搬家同年,55歲法布爾的昆蟲記終於付梓出版。
完成昆蟲記的動力其實來自於一段傷心往事,法布爾將此故事寫在昆蟲記第一冊的「附錄」中,這是關於喪子的悲傷故事,懷念深受法布爾喜愛的次子朱爾,原來是昆蟲記誕生的最大的動力。
昆蟲記的附錄看似在描述四種法布爾認為應是新種的膜翅目蜂類,其中卻有三種蜂類被冠上「朱爾 」(Jules)之名,於附錄文末,法布爾終於毫不掩飾的寫出他對朱爾的想念之情。
朱爾是法布爾相當喜愛的次子,從小跟著法布爾四處觀察昆蟲,是法布爾的最佳助手,但在昆蟲記第一冊出版的前兩年(1877年,法布爾53歲),朱爾因病過世,兩年後,傷心欲絕的法布爾在昆蟲記第一冊附錄中感傷的寫下:「親愛的孩子,我很高興你這麼小就熱愛花草與昆蟲,…我要為你寫這本書,書中故事使你高興,你有天應該把這本書繼續寫下去。但你才看到此書的前幾行,就到天堂去了!但願你的名字至少在這本書出現,因為你是如此熱愛這些靈巧而美麗的膜翅目蜂類,這三種蜂類就是以你的名字命名的。」(註4)。
法布爾將三種蜂類冠上朱爾之名,分別是朱爾節腹泥蜂、朱爾泥蜂與朱爾砂泥蜂,獻給他早逝的兒子。 「我曾經盡可能為之縮衣節食的蟲子,卻撫慰了我的老年歲月。」(註5)要是沒有昆蟲的陪伴,活到91歲的法布爾是無法捱過人生的起伏與悲痛。
直到法布爾83歲為止,總共出版了十本昆蟲記,『昆蟲學的回憶錄』回憶的絕不只是昆蟲!
註1:節錄自『法布爾昆蟲記全集』第一冊第59頁,遠流出版社發行。
註2:節錄自『法布爾昆蟲記全集』第六冊第63頁,遠流出版社發行。
註3:節錄自『法布爾昆蟲記全集』第六冊第90頁,遠流出版社發行。
註4:節錄自『法布爾昆蟲記全集』第一冊第346頁,遠流出版社發行。
註5:節錄自『法布爾昆蟲記全集』第六冊第88頁,遠流出版社發行。
登山記
「還要再走下去嗎?」我的內心不斷的反覆思考這問題,隨著腳下藍色亞瑟士休閒鞋柔軟橡膠底,不斷碰撞著堅硬碎石頭發出的哀號聲,我越加意志動搖,其實球鞋並沒有抱怨,也不敢抱怨,而是我的心犯著嘀咕。如果我聽到球鞋抱怨,那一定是我走到筋疲力竭而產生幻覺了。
碎石堆山峰
馮杜山可是被法布爾形容成如同一堆維修馬路的碎石堆,卻堆積而成高達兩千公尺的山啊!我在數十公里遠的歐宏吉(ORANGE),就已遠眺過這座從平地拔地而起的灰色巨大錐狀物,靠著腳板踩踏出規律圓周的協調性運動下,摺疊單車帶我來到山腳下的貝端(Bedoin),我發現我竟然可以融入這座山腳下的小城鎮,這裡聚集了為數眾多的單車客,貝端儼然成為單車客朝聖地,他們騎著看似專業且擦得啵兒亮的閃亮單車,鮮豔無比的單車衣讓他們遠看像是一隻隻公孔雀低空掠過,耳上掛著只有流線兩字才能形容的墨鏡,不透光的墨鏡鏡片正忠實反射出前方的道路,畫面如同他們眼睛瞳孔所見。他們的聖地是1909公尺(昆蟲記中記載為1912公尺)高的馮杜山山頂(Mt. Ventoux)。
我的摺疊單車讓我看起來像是個不專業的單車客,而我也不想反駁,我早已領教過普羅旺斯看似平坦實則高低起伏的公路,我無意騎向高處,無意讓自己的小腿抽筋,無意讓眾家單車客驚嘆騎著摺疊單車的亞洲人竟然征服馮杜山,還好我沒讓這事情發生,事實上也不可能發生。我的目標是像法布爾一樣,用雙腳的力量登上馮杜山。真正踏上山徑之前我的確是這樣想的。
投宿了一晚後,我料想有個充沛的體力,並且擺脫掉讓屁股疼痛萬分的單車座墊,隔天一早也如願找到登山小徑,一切看似順利,但出發沒多久發現,我遇到跟法布爾一樣的問題。1865年8月,法布爾第23次造訪馮杜山,他沒提到前面22次的經驗,因為第23次,馮杜山差點讓昆蟲記這套書夭折,因為一場驟雨差點要了法布爾與友人的命。
這段驚魂記被法布爾寫在昆蟲記第一冊,馮杜山高山的威力與蘊含的多變自然生態一定震撼了他。
展讀北半球植物天書
馮杜山是阿爾卑斯山與庇里牛斯山之間最高的山峰,一路上生長著原本應該分布在不同緯度上的植物,就像因板塊擠壓而突出台灣大地的高山一樣,三千多公尺的山脈海拔由低至高,兼容並蓄了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植物,最頂處是連植物都長不出來的岩屑地,隨著緯度生長的植物全都濃縮入三千公尺的垂直大山。
「是發揮想像力的時候了!」這是我的想像力,跟法布爾無關。
假設有一張攤平的北半球地圖,而地圖上描述的不是國與國的疆界,而是「植物的疆界」,植物可不會理會那些歪歪扭扭的國界,它們只根據大自然提供的條件來決定落腳處,例如氣候就是重要的因子。我所想像的這張地圖是各類植物在陸地上的分布圖,從赤道開始,這裡有豐富多樣的熱帶闊葉森林;往北而上,亞熱帶植物相仍以闊葉林為主,豐富程度依然;再更北些,來到中高緯度地區的溫帶地區,闊葉樹變少了,森林中還夾雜了針葉樹;更北些接近了北極圈,耐寒的針葉樹控制了這片大地;最北的極端呢,這裡天寒地凍連針葉樹也沒了,剩下苔蘚與石頭接管景色單調的凍原。
從平面拿起這張地圖,貼在牆壁上吧!不要猶豫的把它撕成三角形,就像御飯糰那樣的形狀,上頭尖尖而下方寬大平穩,這不就是一座山嗎!再擠出點想像力,想像這是一座位於台灣島脊樑處高達三千多公尺的高山,就說這是台灣第一高峰玉山好了,山腳下是亞熱帶闊葉植物;隨著海拔上升,海拔一至兩千公尺為針、闊葉混和林;海拔兩千五百公尺針葉樹鐵杉與冷杉出現了;接續往山頂看,最耐寒的玉山圓柏消失後,山頂只剩散落一地的碎石頭。岩石在海拔3952公尺上頂著寒風,繼續演出風化的萬年老戲碼。台灣海拔超過三千公尺的高山,不就是如此濃縮北半球的植物相。
我很幸運在膝蓋尚稱運作良好的學生時代,爬過數十座台灣高山百岳,可惜那時沒注意周遭的昆蟲(除了蒼蠅,牠們受惠於登山客的垃圾而徘徊山頂與山屋旁),我仍對植物種類隨著海拔上升而產生的驟變留下深刻印象。
馮杜山也如同這張立起的植物分布圖,只是山頂海拔高度比起玉山山頂低了近兩千公尺,整體植物豐富程度也不如玉山山脈,但在法國南部,尚稱高聳的馮杜山仍是研究植物與昆蟲者必造訪之處。
馮杜山驚魂
法布爾了解馮杜山在植物學上的多樣,他和巴黎來的植物學家以及拉著驢子的嚮導展開兩天一夜的登山,他打算沿路觀察昆蟲,經歷一番體力上的付出後順利登頂,他觀察到山頂竟有幾百隻聚集在一起的毛刺沙泥蜂(Ammophila hirsuta)。毛刺沙泥蜂在台灣慣稱為細腰蜂,分類上歸類為細腰蜂科沙泥蜂屬,台灣最常見的沙泥蜂當屬「斑節細腰蜂」,至少我看過多次牠們在人類採踏後的裸露山徑挖洞築巢,對於牠們的纖細「腰身」我一直印象深刻,相信法布爾也是。
多以獨行俠性格出現的毛刺沙泥蜂,在馮杜山頂竟成群窩在大石頭上,讓法布爾深感不解,雖想深入探究卻沒有足夠時間給他找出解答,下山途中一行人遇到高山常見的地形雨,大雨與大霧阻斷視線,讓他們籠罩在墜崖與迷路的威脅中,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情況下靠著觸摸刺人的蕁麻,得以保持走在登山路徑上,用「瞎子摸草」方式幸運脫困回到營地。
我想步上法布爾當年的山徑,卻不想步上墜崖與迷路的過程,但我還差的遠呢!我估計我只走了不到五公里的路,山頂上的阿波羅絹蝶離我遙遠,單車客登頂後的興奮喘息聲我也聽不見,腳下的山徑就像法布爾筆下的馮杜山,只有著綿延無盡的碎石頭,清新草地、歡樂小溪與百年老樹的巨大樹蔭都是不存在的,法布爾曾形容馮杜山路徑:「腳踩上去便會塌下來,發出金屬般乾乾的喀嚓聲。碎石流就是馮杜山的瀑布,岩石坍塌的聲音代替了潺潺水聲。」(註1)
路途之艱辛或許超越昆蟲記所形容,況且,山徑上只有我孤零零一人,身著專業服裝的單車客早已遠離輪胎能承受的碎石路面,我只能獨自穿越灌木叢,只能自我解嘲這裡好在不是住著美洲山獅的洛磯山脈,否則背後襲來的美洲山獅能用利牙滑順的朝我的脖子親吻下去。馮杜山的碎石瀑布實在不是亞瑟士休閒鞋該來之處,我還是硬著頭皮也硬著腳皮走下去,植物單調乏味連超市酒櫃中法國紅酒的種類還多樣些,我沒走出百里香與橄欖樹的視力範圍,法布爾曾走過位於山腰處的山毛櫸林,而我此刻只能遠眺。
蜻蜓般的長角蛉
我必須往回走了,為了我的平安著想。好在數小時的山徑苦行後,我仍在沿路見著不少小生命,蜘蛛是數量最多的,尤其是一種腹部紅色且不斷從石頭縫中跳出來打量我的跳蛛,另一頭我也聞到了肅殺之氣,另一種跳蛛正咬著大蚊送牠歸西。
眼角的餘光找到任何移動的可疑物體都必須追蹤,遠方一隻蜻蜓模樣的蟲兒,孱弱的飛行能力排除牠是蜻蜓之輩,幾番起飛又落下再起飛的追逐戰後,面對我的執著牠終於妥協,原來牠是一隻長角蛉(Libelloides longicornis),身著毛衣毛帽、胸部插著網格薄翼的長角蛉。打鼓棒的觸角是長角蛉的特徵,比起台灣的長角蛉,馮杜山長角蛉的美讓我雞皮疙瘩、汗毛直豎,彷彿我也是豎滿細毛的長角蛉。
我心滿意足了,我努力的來到貝端,我也在馮杜山下用雙腳領教過碎石頭的威力,就像當年的法布爾一樣。這些碎石頭在原地帶著稜角姿態躺了千百萬年,默默承受著旅人的踩踏,包括法布爾、植物學家、嚮導的驢子,以及我這個來自台灣的傻子。
註1:節錄自『法布爾昆蟲記全集』第一冊第200頁,遠流出版社發行。
回憶記
「從童年時代起,我就喜歡鞘翅目昆蟲(甲蟲)、蜂和蝶蛾。我記得我從懂事起,就曾出神地望著步行蟲華貴的鞘翅和黃鳳蝶美麗的翅膀。」(註1)法布爾透過昆蟲記文字,回憶起童年與昆蟲邂逅的美好經驗。成年後,歷經長期窮困教師生涯的法布爾,無意間翻到昆蟲學宗師雷翁‧杜福(Léon Dufour)關於蜂類的著作,他得到新的啟發,並且認為科學除了將昆蟲製成標本進行命名與分類,更該有人深入研究昆蟲的生態才對,而那人就是他自己。
深受雷翁‧杜福影響的法布爾,不久便發表他第一部關於昆蟲的著作,此著作並非後世傳頌的昆蟲記,而是關...
作者序
從小我就不是個追星族,國中正值青春期的我,房間裡沒有酒井法子的海報,大學宿舍中掛在床頭的甜美蘇慧倫看來是前任房客對未來女友的擇友標準,擺在床頭倒也風景美麗,我不捨得撕下。人總是會變的,三十歲後我卻意外成了追星一族,偶像卻是一位九十多歲且過世近百年的法國人,他沒有專屬海報,也沒有如職棒球員的球員卡可記錄顯赫成績,是他撰寫的昆蟲記讓我成為他的粉絲,而且一路追星追到他家樓下。
退伍後做過幾個與自然生態相關的工作,也如願進入兒童雜誌當個安穩的編輯,一切都與我興趣相符,沒料到老闆卻用欠薪水的奧步當作鞭策我成長的無情鞭子,我不得不提早進入自己接案的 SOHO 族生活,渾渾噩噩過了兩年光陰,靠著接案攝影工作與撰寫自然生態稿子,日子倒也輕鬆愜意。當時的我並沒安於現狀(其實是很不安),也一直苦於無法突破,狗急總會跳牆,到國外進修是多數人逃避現實生活的好理由,我也編造了一個短期進修的好理由,只是我選修課程的授課者早已仙逝,還好我還有教材(昆蟲記)可自行修課。
二十多天的短期課程對我獲益良多,這趟自助旅行磨練了我的膽識與見聞,最重要的是我實踐了一個夢想,就像小聯盟選手每天夢想著登上大聯盟,我也上到了我的大聯盟:法布爾觀察過無數昆蟲的普羅旺斯大地。
法國短期進修回來的兩年後,我有幸在好友黃一峰的引薦與張蕙芬總編輯的支持下,於天下文化陸續出版昆蟲生態著作,多年來的自然觀察算是有點小成績,這一路走來除了朋友的協助,法布爾更像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導師,指引我人生的方向。
這幾年在天下文化的大力支持下,昆蟲生態書籍不但沒有被書市淘汰,反而成為另一波文藝復興,在不被看好的書市中每年仍有穩定的成長,新秀不但輩出,主題內容與樣貌更加多元化,實為讀者之福。於此,我獻上這本風格獨具的『昆蟲記中記』 給每一個愛好大自然與閱讀的人,也希望每個人都能登上你心目中的大聯盟。
前言
啟蒙記
如果一本中國大文豪魯迅都想翻譯的書,你會不想看嗎?就算附庸風雅,也該瀏覽一下封面。
容我為各位介紹這本大作(事實上是十本),同時這也是啟蒙我人生的書。
這本啟蒙之書就是『昆蟲記』,它不只是魯迅於晚年未能如願翻譯的書,也是啟發我投入觀察昆蟲之路的重要書籍。當年多虧日本人奧本大三郎以童書口吻,改寫且濃縮了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得以用輕鬆又富趣味的角度認識『昆蟲記』(1993年由東方出版社發行,共八冊),直到2002年最為完整的中譯版在台灣上市(由遠流出版社發行),讀到最原汁原味的昆蟲記,讓我對法布爾鉅細靡遺的觀察與生花妙筆更加敬佩。
加總共十冊厚厚的繁體中文版昆蟲記,可比『聖經』份量重上許多,號稱昆蟲界聖經的昆蟲記,文字量十分龐大,插圖只如清淡的調味料,點綴般穿插於文章中,對習於閱讀圖文並茂的現今台灣讀者而言,閱讀起來並不輕鬆(我也不例外,此套書曾是我助眠的好物),況且,愛書人當中又能夠熱愛昆蟲、不怕昆蟲、關心昆蟲的人更是異數。以上種種因素,讓我產生改寫昆蟲記的念頭,我的第一步開始於2006年,那年我親身造訪法布爾昆蟲記筆下的普羅旺斯大地,感動之餘,此想法更深植我心中,隨後多年在台灣累積更多的昆蟲觀察經驗後,自昆蟲記改寫的『昆蟲記中記』一書才得以付梓成真。
我並非昆蟲學系出身,就如當年法布爾一樣,純粹啟迪於對昆蟲生態的好奇心,儘管現今市面上已有許多改寫或節錄版本,連魯迅晚年也曾想翻譯昆蟲記,不自量力的我仍大膽嘗試著改寫,並加入大量圖片,輔以台灣與熱帶雨林的昆蟲生態,期望讓昆蟲記有新的面貌與知識。雖名為改寫,我仍加入不少源自法布爾筆下的字字珠璣,畢竟被大文學家雨果讚譽為昆蟲界荷馬的法布爾,文字中散發濃濃文學味,我適時的加入原文(翻譯參考自遠流出版社發行出版的『法布爾昆蟲記全集』),希望讀者也能閱讀到這些曾令我感動的字句。
「童年的光輝使過去時光變得更美麗!」(註1)法布爾在第八冊中回憶到他童年的記憶:和弟弟在萬丈深淵前採摘榛果、觀看蜂房……。法布爾的童年造就了昆蟲詩人,那你的童年呢?我的童年則是在電玩與考試中渾噩的度過,長大後,法布爾的昆蟲記沒有喚回我的童年,而是開創我的新人生。
法國昆蟲記‧雨林昆蟲記
那趟到法國自助旅行追尋法布爾的難忘經驗,如添加柴薪般的助燃我對昆蟲的熱愛,除了努力於台灣的昆蟲探索,更引領我開啟一連串出國探索昆蟲的行旅。法國行後的五年之內,我陸續拜訪熱帶雨林五次,主要造訪的目的地是隸屬於馬來西亞的婆羅洲沙巴與砂勞越兩州。
熱帶雨林是真正的昆蟲天堂,種類與數量遠遠高於法國普羅旺斯,如果當年法布爾能夠和華萊士( Alfred Russel Wallace ,提出著名的生物地理學)並肩抵達此赤道無風地帶,在雨林仍然原始且茂盛的19世紀,昆蟲肯定多不勝數,法布爾的昆蟲記就何止現今這十冊。
昆蟲並無國界,牠們只認得溫度濕度高度,只認得食草植物或獵物的味道,但人類當中如同我這個瘋子,要到各地探索昆蟲,還得將護照蓋滿一個個印章,飛過無數個被人類定義的虛無政治國界,有時還得看各國入境管理者的臉色。還好透過書本,不出國仍能知天下事、天下蟲。
關於改寫昆蟲記
昆蟲記自出版至今已逾一百多年,各種語言與版本的昆蟲記充斥於書市,有原汁原味,有改寫成童書版本,也有濃縮精華版。而『昆蟲記中記』這本由我操刀改寫,將十冊濃縮為一冊,並且加入大量圖片(拍攝地點橫跨歐洲與亞洲,幸好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是本充滿法國風情與本土台灣味兼具,適時加點熱帶嗆辣口味的精華版變形昆蟲記。
我並未依照真實昆蟲記的冊別與章節去鋪陳,我依據的是法布爾最初觀察昆蟲的地點,或是昆蟲記書中出現的先後順序,讓昆蟲主角們重新洗牌登場。書中不少內容根據昆蟲記原意去改寫,並適時加入法布爾深具哲學思考的經典文句,藉此將法布爾的感受忠實傳達給讀者。受限於篇幅,以及個人能力所不足,仍有不少昆蟲篇章成為遺珠之憾,在此也要說聲抱歉。
法布爾的昆蟲記絕對無法取代,再高明的改寫也無法取代原版的感動,我只期望『昆蟲記中記』是一本昆蟲記的「補充版本」,讓讀者透過我的圖文,不用長途跋涉就能抵達昆蟲記位於法國普羅旺斯的現場,還能進入法布爾的荒石園。對於不少景仰法布爾昆蟲記的忠實讀者,希望『昆蟲記中記』能帶給各位不同的閱讀感受。
想我那年獨自一人踏上普羅旺斯大地,騎著單車造訪法布爾的宅院,一個來自亞洲的台灣人,深受昆蟲記影響而啟發往後的昆蟲觀察與寫作,並大老遠的想親眼見見他筆下各式昆蟲與普羅旺斯大地,他老人家在天之靈應充滿訝異與欣慰之情吧,我今日冒犯的改寫昆蟲記,希望他老人家不計較囉!
昆蟲記法文原文直譯為「昆蟲學的回憶錄」,這本全新的昆蟲回憶錄,是我的,是法布爾的,也將是各位讀者的!
從小我就不是個追星族,國中正值青春期的我,房間裡沒有酒井法子的海報,大學宿舍中掛在床頭的甜美蘇慧倫看來是前任房客對未來女友的擇友標準,擺在床頭倒也風景美麗,我不捨得撕下。人總是會變的,三十歲後我卻意外成了追星一族,偶像卻是一位九十多歲且過世近百年的法國人,他沒有專屬海報,也沒有如職棒球員的球員卡可記錄顯赫成績,是他撰寫的昆蟲記讓我成為他的粉絲,而且一路追星追到他家樓下。
退伍後做過幾個與自然生態相關的工作,也如願進入兒童雜誌當個安穩的編輯,一切都與我興趣相符,沒料到老闆卻用欠薪水的奧步當作鞭策...
目錄
作者序 4
前言 啟蒙記 5
回憶記 10
滾球記 18
狩獵記 30
泥殺手記 42
登山記 54
多產記 62
知了記 68
荒石記 78
返家記 90
鬼巫記 94
打牙祭 104
著色記 110
接龍記 118
尋妻記 124
食蚜記 130
面具記 138
八腳記 150
掘地記 162
幾何學記 174
胡蜂記 182
屍解記 190
蘑菇記 202
博物館記 208
遺珠記 212
附錄一:單車旅行 214
附錄二:今日普羅旺斯 218
參考書目 223
作者序 4
前言 啟蒙記 5
回憶記 10
滾球記 18
狩獵記 30
泥殺手記 42
登山記 54
多產記 62
知了記 68
荒石記 78
返家記 90
鬼巫記 9...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