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結合自然與歷史,告訴你動物如何改變世界文明的迷人故事集!
.超過150幅典雅的繪圖、照片與藝術作品;
.超過15萬字的生動論據與有趣奇聞;
.從食用、醫療、商業與實用四個面向,分析動物對歷史的重大貢獻;
.50種動物依學名排序,由蚊子領軍、人類結尾,精彩登場。
本書以最美麗動人的形式,呈現不同的動物如何在不同的年代,對人類文明產生深遠的影響。
「到底是人類改變了很多動物,還是人類被其他動物改變,好有趣的一本科普書。如果當年這是我的生物課入門書,或許我就會成為生物學家了。隨身帶著這本書吧。」──作家小野
「我們常常沒有意識到人類並不是孤獨地活在這個星球上。人類早在建立起文明之前,就已經跟地球上許許多多多的動物們共同生活了千萬年之久。其中有些動物與人類的關係特別密切,一部份與人類一同演化,彼此互蒙其利,也有一部份卻被人類迫害甚至滅絕於世,更有些動物卻是藉著加害人類,讓自己活得更興旺。無論是那一種動物,牠們的生命都與人類產生緊密的關係,在人類文明的建立與發展過程中,各自扮演了鮮明的角色。本書即由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找出五十種影響最深遠的動物,逐一剖析牠們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地位,闡明我們人類原來與世上動物們的因緣糾葛,竟是如此地深遠綿長。」──本書譯者王建鎧
【下接介紹主文】
《改變歷史的50種動物》是一本包含精彩故事與美好視覺享受、囊括生命科學與歷史,鉅細彌遺地揭露了或雄偉或渺小的各種動物們,令人驚嘆的故事。書中提到的動物都曾在人類演化及現代社會形成的過程中,扮演過核心角色,卻被我們遺忘在歷史的角落裡,包括從西元前四千年就被馴化的馬,曾經幫助蒙古人征服了地球上廣大無邊的疆土,到掌握人類紡織產業命脈長達五千五百年以上的蠶,催生了古中國到歐洲間的國際貿易路線──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絲路。人類並不永遠是主宰世界的物種,書中動物不僅影響了我們的農業、醫療、商業、科學、運輸,也經常是我們在宗教、政治等精神層面的追尋象徵,如果沒有牠們,人類的歷史會變得貧乏許多,甚至可能不如想像中長遠。
作者簡介:
艾力克.查林Eric Chaline
專業作家與記者,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畢業後,專業著作範圍廣泛,涵蓋自然、宗教、哲學、社會、與科技等題材,並與歷史相結合,討論它們在人類文明中的意義與影響,迄今已有十七本相關專書,現於倫敦南岸大學 (University of Southern Bank) 攻讀社會學博士。
譯者簡介:
王建鎧
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畢業後赴英國諾丁漢大學進修並取得動物生理學博士學位。於平日研究工作之餘進行科普寫作與翻譯,致力於將刻板、但對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性的的專業科學知識,以容易輕鬆理解並接受的方式推廣給大眾。譯作有《藍海精靈》、《在街上遇到老虎怎麼辦》。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科普界名人推薦:小野、王道還、李偉文、李家維、劉克襄、科博館館長等……
名人推薦:科普界名人推薦:小野、王道還、李偉文、李家維、劉克襄、科博館館長等……
作者序
前言
人是只會消費不事生產的生物。他無法產乳、也不會下蛋,太孱弱而拖不動犁,跑太慢連兔子都抓不到。但他卻是所有動物的主宰。
──喬治.歐威爾,《動物農莊》(1945)
在過去兩萬年裡,人類與許多動物發展出密切的關係,在這過程中,人類改變了,這些動物也改變了。一度以採集、狩獵維生的人類,轉變成牧人與農夫,而本來遭到獵捕的對象也隨之成為受到悉心照料與保護的家禽家畜。
掌握所有的生命
在傳統猶太與基督信仰裡,人與動物的關係可以參考《聖經.創世紀》1:28當中,上帝創造亞當與夏娃之後所說的:「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所以千年以來,這個信仰給予人類天賦權利去利用、消滅,或改造生活周圍的動物,而鮮少思考這麼做是否會對廣大的自然環境造成影響?因此許多生物物種如美洲水牛(第22到25頁)、或是度度鳥(第182到183頁),要不是瀕臨生存危機,就是已經自世上消失,而有些物種卻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共襄盛舉,一起興旺起來。
數萬年前,人類(第210到217頁)形成小團體,過著四處游蕩、以採集與打獵維生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方式,跟狼(第44到47頁)其實沒有什麼兩樣。而狼之後也成為最早被人類馴化的動物,經過好幾代的篩選育種之後,就成為人類養的狗(第48到51頁)了。在人類發現動物除了是會移動的肉與毛皮來源之外,還可以為生活帶來更多好處後,人與動物的關係就永遠改變了,從獵人變成了牧民。原本是人類獵物的草食動物,現在不止是人類的肉品來源。牛(第34到39頁)與山羊(第52到55頁)提供鮮乳,綿羊(第142到147頁)與大羊駝(第116到119頁)提供毛料,而馬(第76到81頁)、驢(第72到75頁),以及駱駝(第40到43頁)則貢獻牠們吃苦耐勞的力量。
地位象徵
當人類從整天忙著找食物的生活中解放出來以後,開始有能力永久定居下來,然後接著就發展出了城市,並進一步發展精緻的藝術文化。人類從這裡開始,在動物界中追求更好的物質材料,像蠶絲(見蠶,第28到33頁),以及將色彩帶進人類生活的染料,(染料骨螺,第26頁到27頁;胭脂蟲,第66到67頁)。
這些奢華的材料,成為在社會中區別一般大眾與富有權力人士的標誌,並且首次促成了文化之間,長距離貿易路線的形成。然而,人口集中程度的增加,也帶來一些不受歡迎的訪客,像是大鼠(第184到187頁)與鴿子(第62到63頁)。在動物界,人類並不永遠是主宰一切的物種,有些體型極小的動物,如蝨子(第158到161頁)帶來許多不適與病痛,另外像蚊子(第8到11頁)跟東方鼠蚤(第204到209頁),則造成了許多世界性傳染病。
除了影響人類的農業與貿易,動物們也以許多不同的方式,改變人類文化與歷史。有些動物像獅子(第152到157頁),糞金龜(第188到191頁),眼鏡蛇(第134到137頁),以及白頭海鵰(第100到103頁),在人類漫長歷史中,常被用來當做宗教或是政治上的象徵符號。在醫學與科學方面,如果蠅(第68到71頁),達爾文雀(第96到99頁),以及禽龍(第110到115頁),則幫助我們拓展知識,進一步地了解自然世界的演化過程。
動物提供的產品與牠們的勞力付出,不止保障了我們的食、衣方面的基本需求,也減輕了人類為生存而辛勤勞動的負擔,讓我們有空暇發展文明,讓人類文化得以豐富繁盛。如果沒有這些動物,人類的歷史會變得貧乏許多,而有一天,我們還可能會發現自己的未來,不如想像中長遠。
蚊子Anopheles gambiae
原生地:漠南非洲
分 類:昆蟲綱
體 型:最大至16公釐
對於已開發國家的人來說,蚊子再糟也不過是夏天裡惱人的小蟲子,但是對漠南非洲,即所謂的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開發中國家人民來說,甘比亞瘧蚊卻預示一種致命疾病的到來,這種疾病每年奪去近百萬條人命。
熱帶吸血鬼
鄉野傳說之中塞滿了噬血食肉的怪物,像是吸血鬼、食屍鬼、食人巨魔、狼人等等,趁人在睡夢中時吞食受害者。雖然在南美有一些品種的吸血蝙蝠會在動物血液缺乏時,偶爾吸食人類血液裹腹,但其他絕大多數以人血肉為食的都是昆蟲:跳蚤、蜱、蠓、沙蠅、蝨子等,還有本文所要介紹的主角:蚊子。英文的mosquito這個單字,是從西班牙文中形容「小蠅」的單字mosca演化而來。現有大約三千五百種的蚊子散布全球,跨越熱帶、亞熱帶,一直到溫帶氣候區。這個地球上,唯一有可能讓你逃過這種深夜惱人嗡嗡聲的所在,大概就只剩南北極地區了。
蚊子是一種史前生物。牠是龐大昆蟲綱中的一員,這一綱裡的動物,演化超過四億年,比爬蟲類早了一億年,比哺乳動物則早了兩億年。解剖構造上與今日蚊子相似的最古老蚊子祖先樣本,是在加拿大琥珀中發現的,約距今七千九百萬年。這標本告訴我們這個惱人的小朋友在面臨牠黏膩的死亡之前,已經飽餐過一頓恐龍血了,這比我們人類祖先出現前(距今約四百萬年)還要早了七千五百萬年。一個更古老但也更原始的蚊子樣本,同樣也是保存在琥珀中,甚至可以追溯到一億年前。
蚊子之所以會在本書中佔有一席之地,並不是因為牠會把粗心沒有做好防蚊準備的夏季假期變成災難,而是過去幾百年來,牠以一個殺手的身分,造成數以百萬計人類與動物的死亡。有好幾種蚊子是致命疾病的帶原昆蟲,包括黃熱病、登革熱、屈公病以及瘧疾等。在西元1900年時,蚊子帶來的瘧疾在全球造成三百萬人死亡,其中還包括歐洲與北美洲地區的八萬死者。 (更多「蚊子」內容請見本書)
蜜蜂A p i s m e l l i f e r a
原生地:歐洲、近東、亞洲
分 類:昆蟲綱
體 型:12-16公釐
蜜蜂的重要性不只在於生產蜂蜜與蜂蠟,更重要的是牠在許多經濟作物的授粉過程中扮演關鍵的角色。而蜂群崩潰症(Colony Collapse Disorder)引起的作物欠收危機,已經造成全球性的恐慌。
模範社會
許多昆蟲過著獨身生活,往往也毫不遲疑地獵殺自己的同類,甚至有時候連自己的小孩都吃掉。但是蜜蜂卻形成成龐大、組織良好的群體一起過日子。以人類的眼光來看,大概有一個小到中型市鎮的規模。單一蜜蜂蜂群大約由四萬到十萬隻蜜蜂組成,成員可以區分成三大類: 一隻具有生育力的蜂后、一群沒有生育力的雌性工蜂,以及少數雄蜂。蜂群裡不同種類的每一隻蜂,都為蜂群的利益竭盡心力,到了一種連共產國家獨裁者都為之豔羨不已的地步。民俗故事中總是說蜜蜂群是協力合作、勤奮工作,以及完美社會組織的典範。然而,這個模範昆蟲社會並不是一個由擁有自由意志的個體自動自發一起工作與生活、一同為各自的理想奮鬥的社會。真實的蜂群從高高在上的蜂后開始,任何一隻蜜蜂只要再無法勝任自己的工作,就會立刻被蜂群淘汰等待死亡。
從形態學上看來,蜜蜂跟其他昆蟲並沒有什麼不同,一樣分成頭、胸、腹部(以及六隻腳)。但在解剖構造上卻演化出一些額外的功能,讓牠們在生態競爭中擁有優勢。工蜂的最後一對腳上,有一種叫做粉筐的構造,可以用來當成裝花粉的籃子。(更多「蜜蜂」內容請見本書)
蠶B o m b y x m o r i
原生地:中國北部
分 類:昆蟲綱
體 型:4-6公分
蠶絲曾經受到古代中國的嚴密保護,讓中國得以壟斷蠶絲的製造與貿易超過三千年以上。這種珍貴的纖維產品是維繫著絲路的主要支柱,而絲路連結起中國、近東,以及羅馬帝國,其中羅馬帝國對中國蠶絲的熱愛極為瘋狂。到西元六世紀的時候,拜占庭與波斯人習得了養蠶的祕密技術,漸漸地,相關的製造技術傳遍了舊大陸與新大陸世界。
皇后的茶
跟據中國古代的傳說,養蠶製絲技術是嫘祖(黃帝的妻子,約西元前二十七世紀)在皇宮庭院的桑樹下喝茶時發明的。當時有一顆蠶繭剛好掉進了她的茶杯,在滾熱的茶湯中散了開來。這個故事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是,當她抽開蠶繭的絲時,一直拉到整個庭院都布滿了蠶絲, 才看到蠶被安穩地包在繭中。於是她了解到這種昆蟲造出了整顆滿是纖維的繭。她徵詢黃帝的同意之後,開始在一個桑樹園裡繁殖蠶, 並研究牠們的生命週期。她最後不但學會如何養育蠶,直到牠們結成繭,還知道該怎麼抽出蠶絲,並以原始的織布機紡絲成布來製作衣物。因為她為中國帶來這項珍貴的禮物,嫘祖後來被奉為先蠶(即始蠶之神)。
雖然這個故事很吸引人,但卻完全是個想像出來的傳說。黃帝是神話裡面中國文明的創始人,因此也讓他的妻子享有蠶絲的發明權。
然而,就像許多前工業時期的重大發明,養蠶技術的開發應該是花上了數百年時間,由不同地區的人們歷經嘗試與失敗才摸索出來的。目前所知的是,蠶的養殖與採絲技術可以追溯到西元前5500年,也就是中國文明剛剛開始萌芽的時候。但是這個祕密,卻被中國文明以國家的力量嚴密地保護著,直到西元六世紀才傳向西方。亞洲以外的古代人並不很了解蠶絲到底是怎麼來的。
大多數羅馬人,即使熱愛消費絲綢衣物,卻也誤以為它是像棉花一樣的植物纖維,不知道那其實是某種昆蟲其生命週期中的代謝產物。(更多「蠶」內容請見本書)
牛B o s t a u r u s
原生地:歐洲
分 類:哺乳動物綱
體 型:1.25-1.5公尺
在這本書所討論的日常實用、食用到商業用途這些範圍裡,最重要的一種動物應該就是牛了。牛提供我們肉與乳,牛乳可以說是所有乳製品的原料來源,如果沒有牛的話,實在難以想像要怎麼烹飪做菜? 牧牛的方式依文化不同有所差別,從美國的大牧場集體飼養、東非馬賽族的逐水草游牧,到英格蘭鄉村的小牧場式放牧,各有不同。
乳牛
如果問一下本書讀者,來比較書中五十種動物裡,那一種動物對人類歷史有著最巨大的影響? 我打賭很少人會把牛放在第一位。像牛這樣人盡皆知,沒有任何值得好奇之處,是最難讓人激起興趣的動物。牠沒有辦法像狗、貓、馬之類的動物一樣引起人類情緒上親近的反應。牠出現在我們的腦海裡,藏身在背景的某個角落裡嚼著草,做個稱職的擺飾,完全不引人注目。
但是如果你能魔術般地將牠抹消,像外科手術移除一樣讓牠從人類歷史中消失,那麼今日的人類世界將會變成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地方,從飲食、衣著、宗教信仰,到億萬人類的生活方式,都將轉變為另一種完全無法辨識的文明。牛早自史前時代一路到現代,讓許多文明發展成型,牠對人類文明的影響,隨著社會越來越富有而龐大,有時不盡然都是正面的。
在環保運動者的眼中,牛隻的放牧事業已經變成生物多樣性與人類健康的嚴重威脅,不但了浪費了珍貴的資源,也是造成全球暖化的兇手之一。
牛肉裡藏了什麼?
十七世紀初期,當西班牙征服者剛到墨西哥時,發現當地並沒有大型的馴化動物。美洲馬早在數千年前就已經絕種,而美洲唯一的牛是美洲水牛,但卻生活在阿茲提克首都的遙遠北方。在歐洲依靠牛來完成的運輸與耕犁工作,在中美反而是由人力完成。於是歐洲移民帶來了馬,讓北美大平原上的原住民從此改變了傳統的生活方式,也帶來了其他的家畜,如綿羊、山羊、牛,一步步地扭轉了美洲原來的生態面貌。
西班牙人將歐洲放牧技術引入美洲,並將之在地化,而在北美洲的歐洲移民也隨著向西開拓的過程,調整帶來的放牧技術。北美大平原一望無際的草原,讓自由放牧這樣的家畜飼養方式得以實現。牛隻可以在野地過著自由漫遊的生活,就像那些即將被淘汰的原生美洲水牛一樣。秋天來臨的時候,牛仔會把牛群聚集起來,依靠牠們身上的記號(通常是烙印)區分主人,然後將成熟的牛隻挑出來運到市場拍賣。
紅布之於公牛
西班牙傳統鬥牛運動(La corrida de toros),可追溯至古羅馬鬥獸場競技,讓角鬥士與野獸生死相搏做為表演內容。現代西班牙鬥牛是在仿造古羅馬競技場的圓型建築中進行。依據傳統西班牙鬥牛內容,公挑釁。長槍手是騎在馬上,拿著長槍或長叉的鬥士。接著是鬥士助手(banderillero),將長條狀的旗子插進公牛的肩膀。
鬥牛士出場時穿著兩種不同的長衣,一種是大洋紅或鮮黃的長斗蓬,另外一種是較小的鮮紅鬥牛布,用來誘使公牛不斷地朝他衝刺。鬥牛士藉著在被公牛長角刺到的最後一刻前,緊急轉身閃開,以展現他的勇氣,以及掌握公牛動作判斷轉身時機的高超技巧。在鬥牛的最後階段,鬥牛士一手揮舞鬥牛紅布,一手拿著長彎刀,伺機砍向公牛的脊椎來殺掉牠。技術特別高超的鬥牛士將獲得公牛的耳朵做為獎賞。(更多「牛」內容請見本書)
雞Ga l l u s g a l l u s d o m e s t i c u s
原生地:東南亞
分 類:鳥綱
體 型:翼展45-60公分
在一萬年前的東南亞,野雞開始被人類馴化,時至今日,牠們已經成為地球上數目最多的鳥類。最初牠們只是被隨意地飼養在後院或穀倉角落,現代的養雞事業則是密集地將雞隻飼養在龐大的養雞場裡,這引起了一些動物福利的爭議,以及人類對於人畜共通疾病,特別是變種禽流感病毒的恐懼。
叢林野雞
每個人都聽過這個機智問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某個無名氏曾風趣地答道:「當然是雞,因為如果上帝還得坐著孵雞蛋,那看起來就太蠢了。」不過,考古學家發現這個問題的答案,既不是蛋也不是雞。最先出現的其實是恐龍,牠們是所有鳥類的共同祖先。所以下次當你享受一塊炸雞時,你可以這樣想,這隻為了滿足你的口腹之慾而犧牲生命的雞仔,乃是古代暴龍的遠房表親。雖然一眼望去,恐龍與鳥類之間似乎不怎麼相像。不過牠們都會生蛋,而且研究指出,好幾種恐龍其實並不像今天的爬蟲類一樣披著鱗片,反而是長著羽毛。
在分類學上,鳥類的演化可以溯源到侏羅紀晚期(一億五千萬到一億四千五百五十萬年前)的始祖鳥開始,這是一種長著牙齒的鳥型恐龍,然後在白堊紀(距今一億四千五百五十萬到六千五百五十萬年前)再分別演化成幾個不同的物種。在這段時間裡,牠們與其他巨大的恐龍一起生存,與翼龍一同飛翔在天空。
在之後滅絕恐龍與翼龍的災難來臨時,牠們反而活了下來,成為天空唯一的主宰。鳥類中主要在地面活動的是雉科鳥類,生活到現代的品種有鵪鶉、雉、孔雀、鷓鴣,以及叢林雞等, 牠們這些品種在距今約兩千五百萬到兩千萬年前出現。
不過這不難想像,早期過著採集與狩獵生活的人類,在獵捕叢林雞與撿取雞蛋時,發現把抓來的雞養起來,可以提供更穩定的食物供應。接著養雞技術在八千年前從東南亞北傳到中國,八千五百年前西傳到印度河流域,並在摩亨佐─達羅遺跡(今巴基斯坦境內)出土養雞的證據。
以印度為基地,雞的馴養繼續往非洲與歐洲傳播,在西元前700年傳進古希臘。結果家雞成為偉大的世界旅者,後來更隨著人類的祖先出海,在距今三千三百年前,航向玻里尼西亞。最後牠們在西元1350年抵達了南美洲智利的愛爾.亞雷納爾地區,比哥倫布還早了一百四十年。
吮指回味
美式炸雞也稱南方炸雞,其中包括一段有趣的社會經濟學歷史典故。最早它是美國非裔奴隸的傳統小吃。這種雞肉料理是用歐洲人不常用的混合香料醃漬調味,或許是來自西非料理傳統。這種炸雞料理之所以普及,還得到十九世紀時兩個重要條件的支持與配合:一個是便宜的油炸用油,來自新品種肉豬大量產出的豬油;另一個則是當時推廣開來的好用鑄鐵油炸鍋。
今天,炸雞不再跟奴隸扯上關係,反而是速食文化的主角之一。因此,它也成為造就已開發國家大量肥胖人口的主要因素之一。(更多「雞」內容請見本書)
歷史上,家禽可以提供肉與蛋做為人類動物性蛋白質的來源,尤其是那些社會上比較貧窮的人,特別是在其他肉類太缺乏或是太昂貴的時候。相對於其他較大的產肉家畜如牛跟羊,雞養起來比較不佔空間,又是雜食性的動物,幾乎什麼東西都能餵,因此不管大小農場,多少都會養一些雞。直到二十世紀初,還有許多先進國家的城市居民,會在後院養幾隻雞放著。
在十六世紀時的法國,自由農與工匠階級成為國家新興勢力,公雞就是他們的象徵物。綽號「好國王亨利」的法王亨利四世(1553-1610),曾經對他的臣民承諾他將致力於提升平民的生活水準,希望「到了週日,每個鍋裡都能有隻雞」。
前言
人是只會消費不事生產的生物。他無法產乳、也不會下蛋,太孱弱而拖不動犁,跑太慢連兔子都抓不到。但他卻是所有動物的主宰。
──喬治.歐威爾,《動物農莊》(1945)
在過去兩萬年裡,人類與許多動物發展出密切的關係,在這過程中,人類改變了,這些動物也改變了。一度以採集、狩獵維生的人類,轉變成牧人與農夫,而本來遭到獵捕的對象也隨之成為受到悉心照料與保護的家禽家畜。
掌握所有的生命
在傳統猶太與基督信仰裡,人與動物的關係可以參考《聖經.創世紀》1:28當中,上帝創造亞當與夏娃之後所說的:「要生養眾多、遍...
目錄
6 作者序
8 蚊子
12 蜜蜂
18 小鬚鯨
22 美洲水牛
26 染料骨螺
28 蠶
34 牛
40 駱駝
44 狼
48 狗
52 山羊
56 北美海狸
60 北大西洋鯡
62 鴿子
64 胭脂蟲
66 果蠅
68 驢
72 馬
76 獵鷹
82 貓
88 大西洋鱈
90 雞
96 達爾文雀
100 白頭鷹
104 水蛭
110 禽龍
116 大羊駝
120 大象
126 蚯蚓
128 西班牙蒼蠅
130 火雞
134 眼鏡蛇
138 歐洲兔
142 綿羊
148 黑猩猩
152 獅子
158 蝨子
162 海豹
168 牡蠣
174 蝙蝠
178 馴鹿
182 度度鳥
184 大鼠
188 糞金龜
192 沙漠蝗蟲
194 血吸蟲
198 豬
204 東方鼠蚤
210 人類
218 延伸閱讀
224 本書圖片版權
6 作者序
8 蚊子
12 蜜蜂
18 小鬚鯨
22 美洲水牛
26 染料骨螺
28 蠶
34 牛
40 駱駝
44 狼
48 狗
52 山羊
56 北美海狸
60 北大西洋鯡
62 鴿子
64 胭脂蟲
66 果蠅
68 驢
72 馬
76 獵鷹
82 貓
88 大西洋鱈
90 雞
96 達爾文雀
100 白頭鷹
104 水蛭
110 禽龍
116 大羊駝
120 大象
126 蚯蚓
128 西班牙蒼蠅
130 火雞
134 眼鏡蛇
138 歐洲兔
142 綿羊
148 黑猩猩
152 獅子
158 蝨子
162 海豹
168 牡蠣
174 蝙蝠
178 馴鹿
182 度度鳥
184 大鼠
188 糞金龜
192 沙漠蝗蟲
194 血吸蟲
198 豬
204 東...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