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麼相信你……
無法承受伴侶的不忠,於是接受荒唐的詭辯;
遭父母遺棄的孩子,只能把罪往自己身上攬;
應該保護人民的制度,卻因官官相護反過來魚肉百姓……
背叛——或被背叛——幾乎是每個人都曾有過的經歷,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出軌、虐待、背信棄義、職場剥削與歧視,都是背叛的例子。然而,我們常忽略背叛這件事。我們無視背叛,好保護自己;我們害怕一旦知道得太多,安穩的現況就會崩解。但另一方面,視而不見也會讓我們付出沉痛而深遠的代價。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常要面對這種知或不知的兩難。
幸好,只要我們願意,就能學習如何正視擺在眼前的背叛與不公義。作者列舉許多真實案例(包括自己的切身經歷),帶領讀者一同探討關於背叛及「盲視背叛」的幾項核心問題,包括為什麼我們會對背叛視而不見?覺醒之後,又該如何療癒自己?
也許你認識一個正在背叛困擾中掙扎的人,也許你自己正努力從生命中的背叛和盲視背叛中醒悟過來。本書提出的方法能幫助讀者減緩背叛的傷害,甚至能預防背叛發生。當我們能正視背叛,並學習如何信任自己與他人,就能一同打造更美好的世界。
作者簡介:
珍妮佛.弗雷Jennifer Freyd
美國奧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心理學教授。弗雷於一九八三年取得美國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學位,對於背叛的心理與創傷有超過二十年的實驗與研究經歷,累積超過數千名研究對象,出版了數十篇學術論文。弗雷已經建構出一套理論,解釋為什麼會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以及這種情況如何發生。一九九六年時,弗雷在她的首本著作《背叛創傷:忘卻童年受虐經歷的邏輯》(Betrayal Trauma: The Logic of Forgetting Childhood Abuse)中首度提出背叛創傷(betrayal trauma)的理論。本書將從此理論出發,並繼續擴展此一理論的應用。
潘蜜拉.畢瑞爾Pamela Birrell
執業臨床心理師及奧勒岡大學心理系資深指導師。她於一九七三年取得奧勒岡大學心理學博士,在奧勒岡大學接受臨床心理師訓練,並在一九八六年時完成社區心理健康實習工作。自此之後,她積極投入教學及臨床工作,也發表許多促進心理健康的著作,探討背叛創傷的療癒及倫理等課題。畢瑞爾擔任心理治療師已有二十五年的時間,她發現許多所謂的心理疾病的根源都是背叛。
譯者簡介:
郭恬君
師大翻譯所口譯組與英國劍橋大學教育所雙碩士,現從事全職中英會議口譯與筆譯工作。全心熱愛翻譯工作,並認為譯者不是傳聲筒,而是紀律與藝術靈魂交融的溝通橋樑。譯有《解讀大師觀點》。
楊琇玲
美國爵碩大學(Drexel University)創造性藝術治療所舞蹈治療碩士。對人的內在世界充滿興趣,多年來致力於身心整合療癒工作,目前於國內醫療機構從事舞蹈治療。除臨床工作之外,並從事心理相關專業研討會與工作坊的口譯與筆譯。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媒體推薦:
王浩威 精神科醫師、作家
朱衛茵 飛碟電台主持人
許常德 音樂人、作家
國外推薦
只要經歷過背叛和盲視背叛的人──等於是每個人──都一定要閱讀此書。——美國專業心理學委員會成員、費里蒙社區心理諮商計畫總監 Laura S. Brown
兩位作者指出的療癒之路,讓這本精采著作成為能救人一命的寶藏。——作者與社會運動家 Robin Morgan
無論是正在經歷苦難的人,或是覺得進退維谷、面對全心全意託付的人或組織不知是否該認清其醜陋真相的人,這本書都是最珍貴的禮物。翻開此書──親眼見證知識與真相帶來的力量與解放。——美國波士頓新英格蘭法律學院法律士、《部分正義》(And Justice For Some)作者 Wendy J. Murphy
本書力道十足、發人深省,當中揭露的事實卻也令人感覺如坐針氈。——美國康乃迪克大學健康中心精神病學教授 Julian D. Ford
此書不但會成為各種臨床心理訓練課程的必讀書籍,也能為所有想更深入了解人類行為與經驗的讀者帶來知識洗禮。——美國專業心理學委員會認證之臨床心理學專家 Kenneth S. Pope
本書充滿勇氣與真知灼見……內容引人入勝,行雲流水,深入刻畫最真實的故事與心理。——《攻擊真相》(Assault on Truth)、《終極心理分析》(Final Analysis)等二十六本著作作者 Jeffrey Moussaieff Masson
名人推薦:
媒體推薦:王浩威 精神科醫師、作家
朱衛茵 飛碟電台主持人
許常德 音樂人、作家
國外推薦
只要經歷過背叛和盲視背叛的人──等於是每個人──都一定要閱讀此書。——美國專業心理學委員會成員、費里蒙社區心理諮商計畫總監 Laura S. Brown
兩位作者指出的療癒之路,讓這本精采著作成為能救人一命的寶藏。——作者與社會運動家 Robin Morgan
無論是正在經歷苦難的人,或是覺得進退維谷、面對全心全意託付的人或組織不知是否該認清其醜陋真相的人,這本書都是最珍貴的禮物。翻開此書──親眼見證知識與真相...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盲視背叛
茱莉.史東(Julie Stone)今年四十多歲,是位備受尊敬的律師。她的故事讓我們窺見盲視現象的內涵──盲視如何發生?又為何會發生?
茱莉告訴我們,她還年輕時,曾經有一次在酒吧中等待丈夫從為期一週的出差行中歸來。她知道他結束出差後一定會做的事:他會先到那間酒吧,與男性朋友喝幾杯啤酒。她和襁褓中的孩子通常會在家等丈夫回家,但今天她想做點不一樣的事。她的朋友──丈夫生意合夥人的太太──說服她今晚出門,她很少這麼做。不過雖然她一開始不太願意,現在她卻迫不及待要給先生一個驚喜,她知道今晚將會成為兩個人特別的回憶。
茱莉告訴我們,她很少進城,大部分時間都在家照顧年幼的兒子、操持家務。她親自打點農場的一切:醃漬水果罐頭、整理花園、照顧農場的動物等等。她是個十分迷人的女人,有一頭豐盈的鬈髮和一對攝人的眼眸。不過或許是忙著做一個好母親、好太太、好農夫,她沒有意識到自己有多美麗,更忽略了自己聰穎的腦袋。今晚,她只知道自己興奮地坐在酒吧裡,期待丈夫的到來。兒子有保母在家照顧,今晚她不用管其他事,只要與丈夫共度就好。
她緊盯著門口,最後終於看到丈夫走了進來,她的臉上立即浮現一抹喜悅又迷人的微笑。但是她的丈夫沒有看到那個微笑。因為在此同時,另外一個女人──茱莉並不認識──立刻從座位上跳起來,奔向門口男子的懷抱。他們兩人接吻了。
當他們雙唇分開後,他抬頭,對上了我的眼。我似乎是看到了什麼,然後他走了過來,對我說:「我不認識那女人。」而我相信他。
她娓娓道出自己經歷過的那些背叛,以及她如何把一個又一個的背叛從意識中──根據她的說法──「咻出去」。「這麼明顯的事,她怎麼會毫不知情?」我們心裡疑惑不已。
在酒吧事件發生之前,茱莉早就有懷疑丈夫不忠的理由:
我的前夫外表還不錯,確實吸引了不少女人。事實上,我知道女人會主動接近他。我有個朋友,常常用開玩笑的口氣跟我說,她實在很想對我丈夫下手,這是我們兩個之間常常講的一個玩笑話。有一次我們和一群女性朋友聚會,我提起這件事,笑笑地問我朋友還想對我丈夫下手嗎?我那一群朋友瞬間沉默了。我當時覺得很好笑。但你知道,好一陣子後,我才發現當時在場所有人都知道我朋友已經爬上我前夫的床,只有我不知情……
之後,茱莉又發現她丈夫還有另一個外遇對象。更驚人的是,酒吧事件是再下一年的事了──也就是在她發現丈夫兩度外遇之後才發生的事。所以我們眼前的謎團更難解了:她的先生與另一個女人接吻,她怎麼有辦法把這個事實從腦中「咻出去」?
我們重新聆聽與茱莉的訪談錄音,不斷納悶這個「咻」確切的心理過程是什麼。我們是心理學家──應該要知道「咻」代表什麼。我們研究人類為什麼可以遺忘或完全沒有察覺到重大事件的發生,甚至可以說我們在實驗室裡研究「咻」是什麼,也在諮商室裡觀察「咻」的過程。我們得承認,這還是一個沒有完全解開的謎團,但我們對這個效應已經有不少了解。這種將重大背叛事件從腦中「咻出去」的情況,我們稱之為「盲視背叛」。
盲視背叛發生時,我們沒看到或看不到眼前發生的事。茱莉已經知道丈夫至少有過兩次外遇,為什麼還能對丈夫的不忠視而不察?她的丈夫與一名陌生女子接吻,並且聲稱:「我不認識那女人。」茱莉居然相信這種說法?
人類心智的巧妙複雜令人難解。從某種層面來說,茱莉幾乎肯定知道她先生背叛她了。當然從「知道」這個詞的另一個層次來看,她不讓自己「真正知道」這件事。
明明擺在眼前的事,為何茱莉就是「不知道」呢?答案很可能是因為她必須生存。在剛結婚的頭幾年,茱莉有強烈的動機──雖然她不自覺──讓自己不要察覺丈夫的背叛:她完全依賴丈夫過活。一旦察知背叛的事實,就必須有所動作,但是她無法承受沉船的後果。當知情必定會導致天下大亂時,無知有時能保住當下相對的幸福快樂。如果無知能讓你存活,無知就是福氣。
第三章 盲視背叛的其他形式
飛機上的少女
二○○八年八月,筆者兩人一同列席一場聯邦刑事訴訟庭訊。珍妮佛.弗雷為此一訴訟案的顧問與專家證人。她受託為陪審團解說學術研究的成果,解釋性侵受害者的各種反應。我們發現大部分民眾對性侵的真實情況一無所知,如果陪審員對許多事情愚鈍無知,又甚至是對危險的迷思執迷不悟,刑事正義系統就會岌岌可危。許多人並不了解受害者心理,反而多多少少相信一些謬論,學者將這些謬論稱為「強暴迷思」或「性侵兒童迷思」。
強暴迷思指的是為施暴者開罪、將強暴歸咎為受害者責任的錯誤想法。之所以錯誤,是因為這種說法與科學實證不符。例如,相信這種說法的人會認為是受害人的衣著打扮招來強暴犯,又或者是男人無法控制自己的性慾。性侵兒童也是一樣,也有人有錯誤的想法,認為是孩子自己的行為或衣著招來毒手。這些迷思嚴重阻礙社會正義伸張,導致受害者——在遭受了不義罪行的背叛後——再度遭法庭背叛。
弗雷擔任專家證人的這宗刑事案是一起強制猥褻案件,罪行在飛機裡發生,受害者是一位十六歲少女,被告是少女的三十二歲教練。
被告向聯邦調查局(FBI)探員承認他當時確實有猥褻行為。事情發生前並沒有任何浪漫的氣氛、調情,也沒有任何一方提出暗示。原告與被告當時結束一場運動比賽,正在搭機返家的路上。受害者坐在靠窗的位置,蓋著毯子睡著了,被告的座位就在她旁邊。事情發生時正是晚上,飛機裡一片漆黑。女孩醒來時,發現教練把手伸到她衣服裡撫摸她。受害者發現自己的尷尬處境後,反應是有點消極、或「僵住」的情況。
在美國聯邦法律中,只要當事人年滿十六歲以上,就可以因未違反其意願的理由而判決妨害性自主不成立。被告試圖將此一事件描繪為兩情相悅發生的性關係,不斷強調以下這個充滿暗示性的問題:如果她沒有意願,為何不主動反抗?被告律師在結案陳詞時主張,受害者與她的教練在飛機上一起創造了一個「親密泡泡」,後來泡泡破滅了,導致受害者「後悔從事性行為」,才聲稱當時的事件違反其意願。
在美國性侵案件當中,當事人意願的認定仍然是十分棘手的議題。弗雷作證時引用受害者研究的相關成果,讓陪審團了解性侵的受害者選擇消極以對其實並不罕見,另外還有一些研究探討與消極反應相關的因素,例如恐懼或認為自己無力(perceived powerlessness)等等。在這起案件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背叛。這名女孩必須倚靠教練才能保全自己在隊裡的地位,她也信任這位教練。他的年紀是她的兩倍,而且還負責照顧她。少女的消極反應,完全符合盲視背叛的特質。檢方在結案陳詞時提醒陪審團,犯罪受害人消極對抗並不罕見,並且再度檢視重大證據,證明辯方提出的當事人同意論點不成立。陪審團最後判決被告有罪。
第十一章 知情的療癒力量
自我揭露可以帶來療癒
蘇聯勞改營裡的倖存者賈克.桑德庫(Jacques Sandulescu),一直期待說出自己的故事。他的太太提到當他們多年後回到東巴斯(Donbas),跟一些勞改營倖存者見面,幫助他先生療癒過去的創傷。但真正的奇蹟發生在他們從東巴斯回來,當他們接到一封從奧勒岡州春田市所寄來、一封由十三歲男孩賈許.歐福頓(Josh Overton)所寫的信──那個城鎮最近剛發生校園槍擊事件。歐福頓希望可以印一本賈克的《東巴斯》給他即將退休的老師,史提.何斯(Steve Hess)。原來是因為何斯老師念《東巴斯》這本書給學生聽,念了二十八年,他的書已經快脫頁四散了。歐福頓被書裡的故事所感動,把他從一個成績低落的邊緣孩子,轉變成一個不僅成績好而且關心學校的學生。
賈克的太太安妮提到跟歐福頓和他的老師聯絡的經驗,就像回到東巴斯一樣,改變了賈克的生命。在《歐普拉雜誌》(Oprah Magazine)的訪問中,安妮表示:「他終於確定他被全然理解。何斯告訴他:『這是我為孩子們念過最受歡迎的一本書。』我在賈克身上看到新的面貌:比起他的基因,他的故事更決定他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精神可以繼續傳承下去。他一直希望有小孩,但不是從自己的身體生出──而是從故事中生出一個個新生命。」他不僅覺得自己的生命被理解,還發現自己能夠啟發其他的生命,這是一個真正療癒的經驗。
凱西的故事:安全與希望的重要性
四十多歲的凱西,終於可以說出真相。現在的她開始提到安全感、信任與希望。對她而言,最重要的是建立安全感,這也是凱西從她的治療師(我們將治療師稱為凱洛〔Carol〕)身上所感受到的感覺:「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個安全的地方。一直到有了第二個小孩、遇到我的治療師,我才找到這樣一個處所。她的辦公室是我第一個安全的地方,是我生命中第一個安全經驗。」我們問她,「是什麼讓你覺得安全?」
她並沒有坐在那裡跟我東扯西扯。情況比較像是,我走進那裡,她很誠懇、不會評價我。她就只是坐在那裡,讓一個小毛頭發飆亂罵,而她從來沒有──至少從來沒讓我覺得──評斷過我。她給我一個空間,就像我們可以戲謔面對那些鳥事,然後把它們丟在地上、留在那裡。她允許我可以把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留在那裡。她就只是坐在那裡、看著我,我可以感覺到她感同身受,留給我空間讓我自己把這一切想清楚。
天知道我花了多少年的時間在心理治療,當你小時候被背叛,你不會知道什麼是安全的地方,你不會知道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個地方──你不會有概念。什麼都沒有。現在你有個地方,不僅僅是一個安全的地方,還是一個可以讓我好好沉思、整理自己的地方,把一些遺忘的事情慢慢喚回,可以把那些留在治療室裡。……那是最好的禮物,就是從這裡開始:安全感。當你有一個安全的空間去探索,你就能處理所有的事情。就這樣,就是這麼簡單。
凱西在還沒有安全感之前,無法面對過去的家暴與背叛。她需要一個「容器」幫助她度過那些黑暗過往所造成的陷落與混亂,讓她可以開始相信自己的反應,而不用依賴身邊的大人。
就像生活在黑暗裡一樣──你持續長大因為你應該長大,你認為在某處一定會有亮光,然後你找到了光亮。那讓人產生渴望,因為你知道可以找到信任與安全,找到一個人、一個安全的地方……然後開始進行這樣的整理:「這件事我也對了;那件事我也對了;我都對了。」然後你開始有了自信,開始有了希望。
在這裡凱西提出了療癒的第二個重要因素──希望。對凱西而言,信任感可以幫助她開始建立與自己和他人的關係。我們問:「你開始信任你自己了嗎?」
慢慢來,一點一點累積。因為你還是會想到他們教你的一堆東西,但是那裡有希望的種子。希望的種子會長大。然後你開始尋找背叛的徵兆,那很不舒服、非常痛苦,而且很恐怖,因為在多年缺乏安全與信任經歷的日子裡,只有一絲絲燭光。所以要回到黑暗裡非常容易,因為「那比較舒服、比較熟悉。」……現在,凱洛給我的那份禮物,是我生命中從沒有過,最大、最重要的禮物──我不能背叛那份禮物。因為這樣,我就不能繼續背叛自己。因為……不管發生什麼事,就讓它發生吧!然後會結束。終於,你可以離開、全身而退。不論那是個二十年的婚姻關係,還是個家暴的父親,不管那個人是誰,你都可以全身而退。但重要的是:你打算開始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嗎?或是你打算繼續背叛你自己?因為當我們重複過往時,我們就是背叛自己。
我們被教導要背叛自己,如此一來,他們就可以蹂躪你。……你捉住那僅有的光,那微弱的光亮,繼續瘋狂尋找更多的希望。
希望,就是希望。「也許還有更多希望。如果我已經找到一個可以信任的人,也許還有更多人可以信任。」你不會想把自己全部敞開……雖然你不會直視著問題點,但這樣的希望會滋養我們。希望很脆弱──不是脆弱,是易碎,因為有那麼多其他的事情可以搞砸它……但事實上,因為它深藏在你內心深處,所以非常強壯。
安全感和希望是療癒的重要元素──它只能發生在當我們終於能夠說出自己的故事,找回自己的認同,以及表達自己的情緒,在自我主體中存在著力量。你可以在凱西身上看到自我表達所帶來的療癒力量。
第一章 盲視背叛
茱莉.史東(Julie Stone)今年四十多歲,是位備受尊敬的律師。她的故事讓我們窺見盲視現象的內涵──盲視如何發生?又為何會發生?
茱莉告訴我們,她還年輕時,曾經有一次在酒吧中等待丈夫從為期一週的出差行中歸來。她知道他結束出差後一定會做的事:他會先到那間酒吧,與男性朋友喝幾杯啤酒。她和襁褓中的孩子通常會在家等丈夫回家,但今天她想做點不一樣的事。她的朋友──丈夫生意合夥人的太太──說服她今晚出門,她很少這麼做。不過雖然她一開始不太願意,現在她卻迫不及待要給先生一個驚喜,她知道今晚...
目錄
前言
謝辭
1 盲視背叛——這麼明顯的事,怎麼會毫不知情?
「盲視背叛」發生時,我們看不到眼前發生的事。當茱莉目睹丈夫與別的女人在酒吧接吻時,已經知道先生有兩次外遇的紀錄。但她還是接受丈夫的辯解,而且後來的許多年也完全沒有想起這件事。為什麼會這樣?
2 遭背叛的孩子——孩子不知道背叛是什麼,只能把罪往身上攬
孩子遭父母背叛後,會責怪自己,而不是真正的加害者,藉此維持自己與照護者的連結,因為這種連結太重要了!茱蒂的母親在她四歲時車禍身亡,不久後,父親把她丟給一位遠方表親。茱蒂認定因為自己不是個好女兒,所以母親才會去世……
3 盲視背叛的其他形式——人可能在職場、家庭或社會中遭到背叛
背叛不只有外遇一種形式,也可能發生在非親密關係的場域裡。美國聯邦假釋官馬克坦承猥褻與性侵他所監督的女性假釋人。她們一開始並沒有提出任何申訴,因為她們很信任他,也希望他喜歡自己。最初的沉默,其實是求生的合理選擇。
4 體制背叛——我們信賴的制度也可能傷害我們
最為人所知的體制背叛案例,或許就屬天主教會隱瞞神職人員性侵孩童的事件。一名遭神職人員性侵的女性說:「受害者最感震駭的是,那些應該保護他們的人顯然更關心如何讓教會不受任何爭議紛擾。」
5 為何盲視?——當背叛你的人同時也是你依賴的人
人類是社會性動物,必須倚賴他人才能生存,同時深知可能受騙,因而發展出精練的「欺瞞偵測機制」。不過難題在於,當背叛你的人同時也是你依賴的人時,該怎麼辦?
6 知情與否——當「不知情」再也無助於生存的時候
莎曼姍不知道該如何獨立生活,因此無法離開出軌的丈夫馬克。為了維繫這段感情,她對他的不忠視而不見。但是當馬克決意要離去時,莎曼姍開始了解,唯有獨立自強才能確保生存,而這個認知也成了她生存策略中的根本轉折……
7 同時盲視多種背叛——令人嘆為觀止的人類心智
對莎曼姍來說,丈夫出軌、情緒虐待及肢體虐待似乎都和成了一團巨大的背叛,但她卻成功地盲視這幾種不同的背叛。她的頭腦對眼前的證據做了特殊處理,扭曲了事情的意義。
8 相關研究發現——對背叛一無所知是為了維護現狀
我們將探究幾種讓盲視背叛可能發生的內外在心理機制。盲視背叛並非愚蠢或不理性的行為,因為那源自於正常的心理運作機制,而這些機制在大部分的時候,對我們是很有用的。
9 盲視背叛的毒害——背叛對個人、人際關係與社會都會留下深遠的影響
背叛可能讓受害者產生多種心理症狀,甚至破壞生理健康;背叛讓我們難以信任他人,也難以維繫長遠穩定的人際關係;背叛的影響更會蔓延到體制,當體制不再被信任時,社會將會瓦解……
10 知情的風險——真相讓人清醒,同時也令人害怕
說出自己的背叛創傷,可能會有更大的風險,因為如果他人無法給予正面的回應,當事人可能會遭受二度傷害,婚姻危機加重、致使關係破裂、擴大家人間的嫌隙、失去工作等等。打破盲視背叛之後,世界就變得不一樣了……
11 知情的療癒力量——安全感和希望是療癒的重要元素
羅勃從自己和他人身上新發現的信任,讓他能夠拿回他的力量,敘說自己的故事,表達他的情感,回應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並且將自己從羞恥感中解放出來。
12 表達的療癒力量——打破沉默,才有機會改變
尚恩在軍隊擔任十四年的情報官,認為國家是完美、尊貴、神聖不可侵犯的。他在軍中受傷被除役之後,卻沒有經濟、醫療和社會救助的補助。面對體制的背叛和報復,尚恩憑藉妻子的愛與內心的仁慈,開始蒐集資料、說出真相……
13 說出真相——作者自身的真實故事
珍妮佛‧弗雷是本書的作者之一,她指控父母性侵,卻遭到殘忍的報復。弗雷的父母成立了一個基金會,並將之公器私用,母親以無名氏的名義將她的隱私寫成信件、流傳散布。在一場專業研討會上,弗雷分享了她的親身經歷……
14 撥雲見日:面對盲視背叛——只有面對背叛和隨之而來的痛苦,我們才能成長並捍衛真相
所有勇敢向我們分享生命故事的人,揭露了背叛與盲視背叛的遺毒,同時也種下希望的種子。我們可以從背叛中復元,但是首先必須承認背叛的力量,以及盲視背叛是一件多麼容易的事情。我們可以重生,一起創造全新的社會。
推薦閱讀
註釋
前言
謝辭
1 盲視背叛——這麼明顯的事,怎麼會毫不知情?
「盲視背叛」發生時,我們看不到眼前發生的事。當茱莉目睹丈夫與別的女人在酒吧接吻時,已經知道先生有兩次外遇的紀錄。但她還是接受丈夫的辯解,而且後來的許多年也完全沒有想起這件事。為什麼會這樣?
2 遭背叛的孩子——孩子不知道背叛是什麼,只能把罪往身上攬
孩子遭父母背叛後,會責怪自己,而不是真正的加害者,藉此維持自己與照護者的連結,因為這種連結太重要了!茱蒂的母親在她四歲時車禍身亡,不久後,父親把她丟給一位遠方表親。茱蒂認定因為自己不是個好女...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