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並非只能慢慢累積!
面試超過2萬人以上的人力資源顧問,
教你如何突破年薪350萬!
在這個僱傭環境的激烈變化的時代,許多人大嘆新環境艱苦。但這同時也是個從刻板生活模式中解套,多元生存模式廣受認可的時代。你是否有自信在四十歲之後的生活可以稱得上良好?換句話說,你有沒有能力讓自己在四十歲之後不必為金錢煩惱,這一點決定了你往後的人生。
本書的目的,就是讓各位重新認識新時代的新規則,並重新思考在新規則之下應該如何應戰並展開相應的職涯規劃,才能成為「年薪超過350萬」的人才。
重要的是,不論在什麼狀況下,也不論環境如何變化,讓自己成為「維持年薪超過350萬元」的潛力人才,這條職涯戰略路線一定要牢牢把持住。
在轉換為新規則的大環境中,這本書就是一本處世守則。作者由衷的祝福,從今天起,你的職業生涯,都將成為有意義的戰鬥。
物價上漲,薪水不漲。通貨膨脹的壓力,讓每個人的薪水越來越薄。年薪破百萬似乎已經成了多數白領上班族遙不可及的夢想。
在這樣的時代下,受薪階級又該如何走出一條高薪的道路呢?首要之務,就在於提升自我的價值。你還把自己的職場生涯寄託在公司的身上嗎?你心中是否懷抱著創業的夢想呢?閱讀本書,讓你在40歲之前就可以年薪突破350萬!
本書共分12章,依序從職場中的自我價值養成到職場生涯的規劃、人脈的建構,逐步改變你對「工作」、「人生規劃」、「下班後的生活」的觀念,從頭到腳重新建構你的職場觀,清楚解析年薪破350萬的訣竅與法門。。
第一章 跟公司平起平坐 你還扒著公司不放嗎?你的技能是否只能在目前的公司發揮呢?懂得不再依賴公司,將是你跨出高年薪的第一步。
第二章 絕對不要走全才精英路線 上班族應該具備各種技能?是不是應該利用下班時間補強自己的弱點呢? 與其克服弱點,不如增加自己的強項,讓自己擁有他人無法取代的特點,不再「樣樣通,樣樣鬆」。
第三章 成為冒出頭的釘子 沒有人會告訴你職場生涯應該如何規劃,因為每個人要走的路都不一樣。從今天開始,選擇高基礎門檻的工作,透過不同的職場經驗,利用「乘法型」的職涯規劃讓你的年薪一飛沖天。
第四章 要公私不分 透過下班後的時間培養興趣,並將興趣結合工作,將是你踏入新領域,開創新事業的新契機。
第五章 不要執著在公司內部 除了公司裡的同事,將人際網絡向外延伸將是你轉職與創業時最好的安全網。跨足其他領域,建構「真正的人脈」,將是成就高年薪的一大條件。
第六章 用個人秀搏得焦點 如何加深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印象呢?透過引人入勝的文案與具體的故事與數字,不要害怕犯錯,勇敢地揮出讓人耳目一新的「全壘打」。
第七章 選擇不安定的一方 在大企業工作不代表生活就此穩定。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安穩度日的想法只會讓你的生活停滯不前。勇敢地拋開「吃人頭路」的想法,利用「V字回復型職涯規劃」一口氣衝高年薪。
第八章 當個大嘴巴 勇於夢想,「誇下海口」大聲宣揚自己的目標,勇敢地朝高年薪邁進。
第九章 逮到機會就利用別人 不要再認為「我只是個小職員」,要「選手兼教練」,把自己放在主管的立場。因為「管理技術」將是你終身受用的隨身技能。
第十章 不要存錢 在如今高通膨的時代,你的銀行存款難保不會愈來愈薄。與其存錢,不如花錢培養自己的才能,擁有隨時都能賺錢的能力,心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第十一章 立志當社長 你是否也有創業的想法呢?設立公司的好處有哪些?若是有獨立創業的打算,最好從離職前就要開始準備囉!
第十二章 專挑別人沒做過的事情做 害怕失敗、優柔寡斷,是無法成就高年薪的。勇敢挑戰沒人做過的事,不管身處什麼領域,只要先做就先贏。就算失敗了,也是很有意義的。
作者簡介:
田中和彦 KAZUHIKO TANAKA
株式會社Planet#5執行董事/人力資源管理顧問/公關企劃顧問
一九五八年生於日本大分縣。一橋大學社會科學院畢業後,進入Recruit Holdings,歷任過人事部課長、公關部課長、轉職情報誌<<週刊ビーイング>>(B-ing週刊)等四份雜誌的總編輯。爾後於GAGA Communications(現名GAGA Corporation)擔任電影製作人,並於キネマ(Kinema)旬報社擔任董事長。現在以「面試過兩萬人以上的人力資源管理顧問」之姿,活躍於企業人才採用、教育研修、活化組織等領域。
並以講師身份,每年關於職涯規劃研修、管理職研修等演講超過一百場。因豐富的人脈認識許多「年收破一千萬日圓的人物」,匯集這些人的共通點,研究提升人才價值的方法。
因針對四十歲前後的上班族群,提倡「再次挑戰」、「總之向前看」,受到中堅世代廣大的支持。
著有<<為何你的年薪無法破千萬>>(幻冬社)、<<為何你老是辦不到?42歲起的工作準則>>(明日香出版社)、<<38歲起一定要做的事>>(ナナブックス出版)、<<課長的時間術>>(日本實業出版社)、<<退休後繼續生存的工作方式>>(朝日新聞出版)等書。
譯者簡介:
陳逸瑄
曾留學東京、倫敦,現為兼職譯者。
章節試閱
「年薪三百五十萬元」是許多工作者夢寐以求的目標
不論從事什麼行業,幾乎每位工作者都希望能獲得更高的收入。至於「年薪三百五十萬元」(約等於日幣一千萬日圓,以下所提金額皆為新臺幣),已成為大多數日本上班族心中一大目標,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我在擔任《週刊B-ing》的總編輯期間,最受讀者歡迎的報導以及廣告特輯,都是和年薪三百萬相關的企劃案。「為了賺取年薪三百五十萬而轉職!」、「年薪三百多萬元不是夢!」、「三十五歲起目標年薪三百五十萬元!」等等,這些特集一直以來都獲得廣大的迴響。
對於年薪三百五十萬元這件事,常被用「即將邁向一個大關」來形容。當新任部長上任時,從社長手中接過任命書的時候,社長常會說:「你的年薪終於也即將邁向一個大關了,加油啊!我可是很期待你的表現呢!」
根據工作型態所做的年薪期望調查,以及單身女性的結婚對象年薪期望調查等等,三百五十萬這個數字,可說是一個基本門檻。
年薪三百多萬幾乎是所有工作者夢寐以求的目標。當然,手中握有這本書的你,想必也是以三百五十萬元這個關卡為目標的其中一人。
許多三十歲到四十歲出頭的上班族已放棄未來
「年薪三百五十萬」雖是許多上班族的目標,但在三十歲到四十歲出頭這個年齡層的上班族們,就我看來,大部分的人都相當缺乏幹勁。
我每年約有一百天以上的時間,在各大企業擔任不同層級的研習講師。大多數三十歲到四十歲出頭的人在言談之間,總是透露出認為自己公司內部和整個社會都充滿了一種閉塞感。
具體一點來說,我時常聽到以下這類的對話。
「雷曼兄弟事件之後,業績好差喔!根本沒有回升的跡象。」
「我走過泡沫經濟之後的就業冰河期,職場經驗對我來說,只有嚴峻可以形容。」
「公司的人事結構除了泡沫時期大量採用的人員之外,上面還有更多老鳥,感覺我們這個世代根本沒有揮灑的空間。」
「這幾年調薪幅度好像已經到了極限,我不認為往後年薪還會再增加。」
「我幾乎每天都抱著一股莫名的不安。」
聽到的淨是一些負面的話。
更有甚者,詢問他們對於「年薪三百五十萬」有什麼想法時,得到的答案更是不可思議。「雖然以年薪三百多萬為目標,可是到目前為止,只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幾乎大部分的人都給我這樣的答案。
與其說這些人悲觀,倒不如說他們對未來已經產生放棄的想法。
在現任公司拿到「年薪三百五十萬」的可能性有多高?
那麼我們現在就來調查看看,以你現有的工作模式和目前的工作環境為前提,實際上你有多少機會,可以達到「年薪三百五十萬」。
請將你現階段不包括獎金的薪水計算出來,業界和職務別我們另外統計。
舉例來說,一般上市公司的年度報告裡,都會公布公司員工的平均年薪。不過每家企業的員工年齡層和平均年齡各異,網站上所公布的排名就是以這些資料為基礎所推算的推測值。
基於這一點,反正暫且當作參考值也無妨,希望各位以自己的判斷,比較檢討一下這些數字。
至於業界的部分,通常金融業、綜合貿易公司、能源相關業種的薪水都比較高。三十多歲就年薪超過三百萬的員工也不少。
職務別的部分,電視公司製作人、金融界的基金經理人、機師等等,通常較講求特殊技能的職業排名會比較前面。
行政性質職務的薪水通常是按職掌來區分,業務性質的工作則受業績左右。技術性質和研究性質的工作,則是按照工作成果決定薪水多寡。
在本階段,我希望讀者能了解兩點。第一,自己所處的業界和自己的職務別,究竟在整個社會架構當中,處於什麼樣的位置?第二,到底哪些業界和職務別,年薪可以維持在三百五十萬以上?
目前任職的公司,給薪的基準大約是如何?我認為不妨直接詢問較熟悉的前輩或是上司,會更加清楚。
「請問在我們公司,平均要服務到幾歲,或是做哪種職務,才有可能年薪破三百五十萬呢?」這類直白的問題,假使是在公司聚餐的輕鬆場合提出來的話,或許真的會有人願意回答:「我跟你們說,但是千萬不要說出去喔……。」
其實,比起服務年資或是年齡,職務的影響或許會比較大。當然業績的影響也有,所以如果是以打比方的方式發問:「如果以某某前輩來舉例,他有可能年薪破三百五十萬嗎?」拿和自己期望的職涯發展相類似的前輩來當作例子,或許是比較好的問法。
如果是以一般的資料來做比較,很難掌握到各人之間細微的差距,不過如果是以自己的公司所獲得的數據做比較,相信連各人之間的細微差距都能掌握,也較容易分析出自己的落點。
在這個時候,許多人可能會遭遇兩大難關。
1. (業界、職務別、企業間各有不同)如果不升遷到管理職的幹部以上,年薪就無法突破三百五十萬。
2. 一般來說,如果要轉職到年薪可破三百多萬的業種,若沒有相應的能力或是經驗,是非常困難的。
也就是說,即使先前抱有「只要持續在這家公司做下去,總有一天可以年薪破三百五十萬」的想法,事實上是一項嚴峻的考驗。
當然,也有人能夠突破這兩大難關。即使待在現在的業界,工作性質以及公司都不變,也不是真的就完全無法達到年薪三百五十萬。
但是就現實狀況而言,的確是充滿困難,所以各位必須檢討,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達到這個目標。
以三十歲為起點的四種年薪型態
現在你已經認清了,以現階段的工作模式和工作環境為前提,自己年薪破千萬日圓的可能性有多少。不過更重要的,是往後的行動。
想要增加年薪,有一定的模式。
例如,從二十幾歲開始,每年慢慢地累積上去,也是一種模式。身為一個社會新鮮人,從什麼都不會的情況之下,逐漸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熟練自己職務範圍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技巧等,直到可以獨當一面。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階段性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不同的業種和職務、不同的企業,達到能夠獨當一面的進程也各不相同。
不過,在二十幾歲時的成長曲線,因為吸收能力強,呈直線上升的機會也比較高,相對地薪水也會隨之提升,並且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
如果在二十幾歲的階段,能夠順利拉高自己的年薪,三十歲以後,各人之間的差異也會更加擴大。因為大家不會再像二十幾歲的時候,薪水都呈現大幅度上揚。
三十歲開始,年薪的增加方式有四種類型。
以三十歲為起點所做的四種年薪型態分析,接下來我會模擬個案的年薪狀況舉例說明。在這裡,我們假定,從二十幾歲開始就努力獲得加薪,三十歲的時候,大約可以獲得年薪一百四十萬元到一百七十五萬元。
1.「後繼無力型」
身為一名社會人,雖然進步的速度和一般人差不多,但因怠惰於自我成長開發,開始對於環境的變化適應不良,導致逐漸被後進們超前,年紀愈大評價反而愈差。年薪在三十歲左右就開始下滑,只能一直停留在每年一百零五萬左右。
2. 「維持現狀型」
對於公司的期望和要求,通常可以產出相應的成果,但總是無法達到超出預期的卓越表現。就某種程度而言,對於公司來說是可以任意使喚的角色,但公司不會把你當成可以期待的人才。年薪總是在微幅的增減之間徘徊,雖然可以維持現狀,但是不會再增加了。
3. 「緩緩上升型」
三十歲之後,在公司擔任團隊領導(team leader)或是管理職,對公司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人才。不過只停留在現階段職務範圍內所能設想到的努力程度,年薪曲線呈現微幅上升,年薪大概達到二百一十萬到二百八十萬就停止了,遲遲無法突破三百五十萬。
4. 「突飛猛進型」
對於價值觀和工作模式、職涯發展等,以完全不同於以往的方式,做大幅度的改變。不拘泥於過去的表現或是做事習慣,以「選擇和集中」為理念,不顧一切的增強自己的優勢。這樣就能和周遭的人拉開差距,大大凸顯自己的人才價值,非常有可能一口氣就衝破年薪三百五十萬。
這裡所介紹的是以三十歲為起點,未來的四種發展可能性。不過已經超過三十歲的讀者,或許你正在想:「我好像是屬於這種類型喔……。」
當然,改變是不分年齡的。雖然愈早改變當然是愈好,但也不會因為太遲了,就完全不可能。
如果非常確定自己想要改變,首先要改變你的意識。其次,要改變你的行動。
請你在心中隨時都明確的抱持著,要以﹁突飛猛進型﹂的路線達到年薪持續在三百五十萬以上。
不可以只是認為:「反正就是年薪要破三百五十萬嘛」。而是要非常強烈的想著:「我每年都要賺超過三百五十萬」,所以只要拚了命往這個方向努力,「我就可以維持年薪超過三百五十萬了」。
請你強烈的抱持這樣的願望,並且,一定要付諸行動。
年薪破三百五十萬,並非不可能。但是……
其實,在我身邊就有一位男性友人曾經公開表示「我要年薪破三百五十萬」,而且他在二十五歲左右就真的達到這個目標。從學生時代開始,他就立志要成立一家藝廊,立下這個願望也是因為要籌措成立藝廊的資金。他希望自己可以親手打造一個地方,提供新生代藝術家展示作品,這就是他的動機。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竟然跳上了捕鰹魚的漁船。
他跑到燒津港去,找了一艘超過四百噸的大型遠洋漁船,直接跟船長談判,請人家僱用他。跑船的工作,辛苦程度超過一般人的想像。要是剛好發現了鰹魚魚群聚集,不管工作幾個小時,都要不斷重復拋竿捕釣。
在船上每天平均只能睡四個小時,在船上封閉的世界中,人際關係同時也是一種煎熬。整艘船上只有他是大學學歷,剛開始大家對他多少都有點冷眼旁觀,甚至故意刁難他。不過最後他還是熬了過來,和大家打成一片,不論在精神上或是肉體上,都獲得精實的鍛鍊。
從他公開表示要年薪破三百五十萬之後,過了一年又多一些時間,他真的存到了三百多萬。由於在船上工作根本不會有什麼開銷,所以賺到的錢全部都存了下來。
從以前就言出必行的他,之後又跑到青山的一家咖啡藝廊研習,最後終於開了屬於自己的藝廊,真的是相當令人欽佩。
想要像他一樣,在短時間內存到三百多萬,並非不可能。在這個世界上,工作環境嚴峻但可以獲得高報酬的工作,只要你願意找,就可以找到。
不過,這種工作大都只能做短期。我的那位朋友後來也坦白說:「說真的,如果不是專業的漁夫,根本不可能持續得了幾年。」
這本書裡面,我所要傳達的,並不是像他那種在短時間內賺到大量金錢的方法。在僅僅一年之內賺到三百多萬,稍微勉強一點努力的話,應該有可能做到。但是如果不能持續的話,根本沒有什麼意義。
這本書的觀點是,想要成為長期下來每年年薪都可以破三百五十萬的人才,你應該要怎麼做。
成為一個不論環境和立場怎麼變化,每年可以持續賺三百五十萬元的人
即使是上班族,因為時期不同,偶爾也有年薪飆得很高的時候。例如大環境的景氣很好,公司的業績也不錯,剛好配合的客戶下單量也提高,該年度的個人業績獲得好評等等。
距今大約二十多年前的泡沫經濟期,像是以證券公司為象徵的金融業以及不動產業,年薪破三百五十萬的上班族可說是所在多有。即便是現今這種景氣低迷的時代,也聽說某些急速成長的冒險企業因為偶然的業績飆漲,年收入也大幅躍升。
不過,這些例子都是短期表現良好,若是無法持續的話,還是沒有意義。
泡沫時期之後,在證券公司和不動產企業員工之中,也有很多人年薪腰斬了將近一半。
再者,還存有年資獎勵要素的企業,因為每年的年資加給而年薪破三百五十萬大關的人,說真的也很難一直持續。
因為光靠年資、而不是以自身能力增加收入的人,有一天也會面臨年薪遞減的窘境。大型企業中,有不少公司承襲舊有的退休制度,要員工滿五十五歲時,就從管理職上面退下來。所以很多人就算做到管理職,五十五歲開始,年薪也會一口氣突然銳減,而且年年減少。
在同一家公司裡面,即使僅在某一個時期年薪曾超過三百多萬,如果沒有持續下去的話,也不能算是和他人有顯著差異的高附加價值人才。
不論景氣動向或是公司營運狀況的好壞,能穩定持續受到好評的人,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人才。
這種人才,公司外部的評價往往高於公司內部的評價,且不會只拘泥在單一場合的評價表現。不論是以上班族的型態或是以接案型態謀生,甚至是自己當老闆,這種人都是大家爭相想要合作的對象。
即便在五十五歲時離開管理職,或是更誇張一點,達到現行的強迫退休年齡六十五歲之後,大家還是爭相和他合作,每年還能賺到年薪三百五十萬以上,這是多棒的事情啊!
從四十歲起每年年薪都破三百多萬,到六十五歲的時候、或是之後也都可以維持這樣的收入的話,算下來就有連續超過二十五年的三百多萬年薪。請現在正在閱讀本書的你,也要立志成為這樣的人才!
不論環境和處境如何變遷,年薪都能穩定超過三百多萬的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人才。這並非短期即可想出,而應藉由長期的構思,在職場上也切實執行,才是我希望讀者掌握的真正法則。
增加年薪的基本法則
如果想要提升年薪,首先一定要知道「增加年薪的基本法則」。
1. 選擇社會需求較高(社會視為必需)的行業。
2. 選擇稀少價值較高(能夠從事此職位的人數非常少)的職務類別。
3. 成為該領域中獨一無二(only one)的人物。
首先,關於第一點所提到的社會需求,即使擁有再特殊的技術與專門知識,假使整個社會對此專業沒有需求,也沒有可以活躍的舞台。
社會需求分成兩類型,其中一種類型是不受時代變遷影響、較為普遍的;另一種是會順應時代而改變的。像是醫學、法律、食、衣、住相關的職業等,就是不論時代如何改變,社會需求普遍來說都偏高的領域。
另一方面,有些領域會隨著時代變遷,而不再受到社會所需要,或是突然大量被社會所需要。
在電影還以默片(無聲電影)為主流的時代,需要專業旁白講述電影內容。簡單來講,這種專業旁白在當時就和現在電視台的當紅主播一樣,是大家趨之若鶩的行業。
然而,當有聲電影成為主流之後,大部分的電影旁白就被迫失業了。因為整個社會已經不再需要該行業。
另外,我們來談談突然大量受到社會所需求的職業。以當今這個時代來說,智慧型手機的應用程式(Application)工程師就是一例。
利用最近廣受矚目的「安卓(Android)」作業平台,開發其應用程式的工程師,不僅在電信業出現大量需求,就連提供手機末端服務的各種企業,也大量需要這類工程師。
針對社會需求這一點,我們所要考量的,並不是當今的社會正需要什麼,而是這個社會將來的各種需求。
其次,關於第二點所提到的稀少價值。即使社會需求再高,要是人人都能很快地駕輕就熟,這種職業是無法孕育人才價值的。
以語言能力來說,如果只是會講日常會話程度的英語,其實談不上具有高度稀少價值。
如果能夠在國際貿易上,以流利的外語,和海外企業的商務人士進行棘手的交涉談判,或是在國際會議上,勝任摻雜專業用語的同步口譯工作,才稱得上是在英語領域產生稀少價值。
另一方面,稀少價值與需求的關係,也會因為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而有所改變。
會說印地語(又稱北印度語)或烏爾都語的日本人,確實非常稀有。然而,在日本這兩種語言的需求度不像英語那麼高。但這種人如果到了印度,去替當地和日本做生意的企業工作的話,就比較有可能成為稀少價值高的人才。
我在日本Recruit Holdings公司(日本人才招募公司)工作的時候,時常被周圍的人認為是「對電影如數家珍的超級影癡」。後來轉職到伽嘎電影發行公司(GAGA Communications)之後,瞬間就成了「在電影業界中對電影較為了解的普通人」而已。更後來,在電影雜誌界的翹楚Kinema出版社(キネマ旬報社)擔任社長的期間,和眾多對電影無所不知的編輯群們相比,以我對電影的了解,根本就只是「普通程度以下的人」。
所謂的稀少價值,在我自身的例子裡面清楚可見。
最後,關於第三點所提到的「無可取代的存在」。這裡所指的是成為一個其他人無法替代的人。也就是要成為獨一無二(Only one)。
在經濟學裡面有所謂「替代品」的用語。例如用在「石油是煤炭的替代品」的句子,如果某件物品可以被其他物品所替代,價值就不高。
二○一○年,在釣魚臺列嶼所發生的中國漁船船長扣押事件,導致中國停止對日本輸出稀土金屬,在當時引發極大的話題。稀土金屬是提升蓄電池、LED、磁鐵等電子產品功能不可或缺的材料,日本在稀土金屬的使用上,絕大多數仰賴中國的進口。當時由於很難從中國進口,也沒有替代品可使用,讓日本再次認識到稀土的珍貴所在。
人才的價值和物品的價值一樣,取決於供需上的平衡。如果需要超過供給,價值就會上升;反之,價值就會下降。
若是被社會全體或是大多數人所需要,那個人必定擁有某些獨特的特點,無法找到其他人替代的話,你的人才價值就會提高,當然年薪也會隨之等比例增加。「使年薪增加的基本法則」所指的,其實就是這麼簡單的法則。
「年薪三百五十萬元」是許多工作者夢寐以求的目標
不論從事什麼行業,幾乎每位工作者都希望能獲得更高的收入。至於「年薪三百五十萬元」(約等於日幣一千萬日圓,以下所提金額皆為新臺幣),已成為大多數日本上班族心中一大目標,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我在擔任《週刊B-ing》的總編輯期間,最受讀者歡迎的報導以及廣告特輯,都是和年薪三百萬相關的企劃案。「為了賺取年薪三百五十萬而轉職!」、「年薪三百多萬元不是夢!」、「三十五歲起目標年薪三百五十萬元!」等等,這些特集一直以來都獲得廣大的迴響。
對於年薪三百五十萬元這件事...
作者序
前言
「四十歲起年薪超過一千萬日圓」的人,在我身旁就有一位。他是在不動產顧問業界活躍的N君。
N君在二十多年前,大學剛畢業就進入專營不動販賣的公司。據他本人說,以前自己是個「不中用的員工」。新進員工幾乎都被分派到營業部,不過做事情講求三思而後行的N君,卻怎樣也沒辦法簽到客戶的合約。
對於自名門國立大學畢業的N君,公司本來抱著相當大的期望,不過也因為如此,當成績不如預期,公司對他也早早失去期望。每到人事異動的季節,就不斷被各個營業部門當成人球踢來踢去。
直到N君進入公司的第五年,才出現了轉機。當時他因為內臟的疾患必須長期住院,出院之後,N君被公司分派到審查部。
在這家以業務為主體的公司裡,審查部是毫不起眼的部門,不管工作得多拚,考績永遠是全公司最低的。
然而,做事風格審慎的N君,卻在審查部上演鹹魚大翻身。
由於在審查部門工作有較多的時間能運用,N君開始研讀不動產相關的各種法律。受營業部委託調查的案件,不僅可以時常學習到不動產的知識,而且後來N君也不斷精進,只要由他出面陪同處理案件糾紛,事情就能圓滿解決。隨著健康狀況的復原,周圍的人也愈來愈發現他洋溢出自信。
看到N君卓越的進步,公司當然不會放過利用人才的機會。法人營業部門的責任主管,直接就找他刺探跳槽的意願。
法人營業的工作,正好可以活用N君的審慎性格,而且營業部可是公司的紅牌部門,一般人大概會馬上就答應轉調部門。但是N君卻說「希望在審查部再多鑽研一段時間」,就這樣回絕了。
其實公司大可以用違反職務規定來逼N君轉調,不過因為許多大型案件都是他在經手,只好先暫且按照他的期望。
不過人事部認為,轉調部門這種做法對其他員工有所不公,於是就把N君轉成專門職,薪水也若干縮水了。不過N君仍就這樣在審查部待了十年。
N君在審查部任職的期間,由於偶然的機會,他在某個研究會上發表了一份報告。同時也非常偶然的,該份報告被刊登在某金融機關的研究中心宣傳誌上。更有人因為讀了這份文章之後,竟然就邀請他去演講。
演講辦得非常成功,於是類似的邀約不斷湧入。後來因為這些邀約而累積了不少經驗,N君在三十歲後半就決意要自立門戶了。
現在的N君是擁有五名員工的堂堂社長,客戶當中不乏知名不動產企業、銀行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關,甚至是法律事務所。年薪大約是一千萬日圓,和上班族時期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從一九九○年起的八年間,我在轉職情報誌《週刊Being》擔任總編輯,親眼見證了僱傭環境的激烈變化。
或許,以社會結構的大轉變來形容會更加貼切。用運動規則的改變來舉例的話,就像是把棒球的大小規定成跟足球一樣大,那樣巨大的變化。
除了大前提的規則改變之外,從工作方法、職涯規劃、目標的角色設定等等,都來到一個不得不跟著新規則走的時代。
雖然有許多人大嘆新環境艱苦,但這同時也是個從刻板生活模式中解套,多元生存模式廣受認可的時代。剛才所介紹的N君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接下來的時代,有轉機,也有危機。然而現實狀況是,有許多人正在為此煩惱不安。
請看看你周遭四十歲以上的人們,他們都能過著良好的生活嗎?或者你剛好正值40歲以上,在此當下,你認為自己的生活稱得上良好嗎?
你在40歲之後的生活模式,換句話說,你有沒有能力讓自己在40歲之後不必為金錢所煩惱,這一點決定了你往後的人生。你以後會成為本書一開頭所舉例的A君,還是B君呢?接下來的幾年,就會決定這一點。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讓各位重新認識新時代的新規則,並重新思考在新規則之下應該如何應戰並展開相應的職涯規劃,才能成為「年薪1000萬円」的人才。
重要的是,不論在什麼狀況下,也不論環境如何變化,讓自己成為「維持年薪超過一千萬日圓」的潛力人才,這條職涯戰略路線一定要牢牢把持住。
在轉換為新規則的大環境中,對你而言,這本書就是一本處世守則。我由衷的祝福,從今天起,你的職業生涯,都將成為有意義的戰鬥。
二○一一年九月
田中 和彦
前言
「四十歲起年薪超過一千萬日圓」的人,在我身旁就有一位。他是在不動產顧問業界活躍的N君。
N君在二十多年前,大學剛畢業就進入專營不動販賣的公司。據他本人說,以前自己是個「不中用的員工」。新進員工幾乎都被分派到營業部,不過做事情講求三思而後行的N君,卻怎樣也沒辦法簽到客戶的合約。
對於自名門國立大學畢業的N君,公司本來抱著相當大的期望,不過也因為如此,當成績不如預期,公司對他也早早失去期望。每到人事異動的季節,就不斷被各個營業部門當成人球踢來踢去。
直到N君進入公司的第五年,才出現了轉機。當時他因為...
目錄
前言
序章 再這樣下去,你真的有辦法突破年薪三百五十萬嗎?
第1章 跟公司平起平坐
法則1 扒著公司不放的人,沒有年薪破三百五十萬元的資格
法則2 「會賺錢的人」,懂得按照自己的意思離職
法則3 自立的第一步,就是學習具有普遍性的技術
第2章 絕對不要走全才精英路線
法則4 比起「島耕作」,《釣魚狂日記》裡面的浜崎其實評價更高
法則5 不走全才精英路線的專門職,找工作反而比較吃香
法則6 比起整齊的空心水泥磚牆,不整齊的石牆其實更堅固
法則7 與其克服弱點,不如專注增強自己的強項
第3章 成為冒出頭的釘子
法則8 職涯規劃自己來,不要交給公司
法則9 「乘法型」的職涯規劃讓你一飛沖天
法則10 盡早建立扎實的「乘法」職涯基礎
法則11 選擇人人敬而遠之、高基礎門檻的工作
第4章 要公私不分
法則12 獨一無二的幼苗就藏在「興趣」當中
法則13正向的「公私不分」和自我實踐大有關聯
法則14 結合新領域,以新事業型態呈現「興趣」
法則15 思考如何橫向轉職
法則16 時常播種,別放過決勝點的機會
第5章 不要執著在公司內部
法則17 別老是跟相似的人群聚,也要透過「公司外的飯局」跟不同的人交往
法則18 跨足複數領域才能降低風險、創造機會
法則19 轉職也好,獨立創業也好,公司外的人脈是最好的安全網
法則20 「真正的人脈」是透過一起工作而構築成的
第6章 用個人秀搏得焦點
法則21 淘汰避免錯誤的處世方法,事前體認風險,朝目標邁進
法則22 行銷的基本功就是「引人入勝的文案」
法則23 透過數字和具體事蹟讓對方印象深刻
法則24 一百支安打也比不上一支特大號全壘打
第7章 選擇不安定的一方
法則25 安定過日不見得就能安心
法則26 拋開只是「受僱」的心態,抱持著「自己僱用自己」的想法
法則27 被動物園豢養的獅子,到了野外就會餓死
法則28 用「V字回復型職涯」一口氣衝高年薪
第8章 當個大嘴巴
法則29 人絕對無法超越自己的想像
法則30 「誇下海口」的價值在於要說出口才有意義
法則31 侷限在上下關係當中的人,無法擁有自我主張
第9章 逮到機會就利用別人
法則32 再怎麼厲害的人,一個人能做的也有限
法則33 管理技術正是終極的隨身技能
法則34 選手兼教練,思考時限設定、集中學習
法則35 優越的管理能力才能造就獨一無二的團隊
第10章 不要存錢
法則36 與其存錢,不如把錢拿來創造自己的人才價值
法則37 擁有能賺一百萬的能力,勝過空有一千萬的積蓄
法則38 比起擁有儲蓄,擁有「隨時都能賺錢的能力」,心才會真正自由
第11章 立志當社長
法則39 只要設立公司,你也能當「社長」
法則40 事先體認風險,失敗了就快速做出決策
法則41 有獨立創業的打算,就要從離職前開始準備
第12章 專挑別人沒做過的事情做
法則42 鎖定利基鑽研,立志成為獨特的存在
法則43 不論什麼領域,先做的人就先贏
法則44 挑戰沒人做過的事,就算失敗了也很有意義
後記
前言
序章 再這樣下去,你真的有辦法突破年薪三百五十萬嗎?
第1章 跟公司平起平坐
法則1 扒著公司不放的人,沒有年薪破三百五十萬元的資格
法則2 「會賺錢的人」,懂得按照自己的意思離職
法則3 自立的第一步,就是學習具有普遍性的技術
第2章 絕對不要走全才精英路線
法則4 比起「島耕作」,《釣魚狂日記》裡面的浜崎其實評價更高
法則5 不走全才精英路線的專門職,找工作反而比較吃香
法則6 比起整齊的空心水泥磚牆,不整齊的石牆其實更堅固
法則7 與其克服弱點,不如專注增強自己的強項
第3章 成為冒出頭的...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