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核武威脅、全球暖化……世界大事,可以預測!
本書的作者正是一位預測專家。
他曾經擔任美國CIA、國防部及許多大企業的特別顧問,他的預測準確率,達到驚人的90%!
這位國際級的大師,在本書中將首次揭露其「預測的科學」。
作者是賽局理論的專家。賽局理論假設:人是理性的,總是會去做符合自己利益的事;而且他們會去思考他們的對手想要什麼、對於我方的策略對方會如何反應。運用賽局理論,要研究某一議題的未來發展時,作者會蒐集四種數據:
一、 關鍵決策者是誰;
二、 他們聲稱想要得到什麼(立場);
三、 議題對他們來說有多重要(關切程度);
四、 他們的說服力有多大(影響力)。
然後,模型會去計算這些玩家將如何相互作用,因此可以預測這個議題的未來變化。
在本書中有豐富的真實案例,例如:如何模擬針對北韓核武威脅的談判策略、對於伊朗與伊拉克動向的預測,還有從安達信顧問公司(Arthur Andersen)與安隆(Enron)舞弊案,說明如何預測哪些企業會舞弊。作者也提到,如何用賽局理論去預測全球暖化的未來趨勢;對於斯巴達亡國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這些重大歷史事件的重新解讀,令人眼界大開。
本書結合了數學、政治學、行為科學、經濟學、邏輯,以賽局理論為基礎,來探討複雜的人際互動賽局,讓這門預測的科學不光是運用於國際關係與談判,也可用於商業決策、法律訴訟,甚至日常生活中(例如在本書第一章就介紹了一種絕佳的買車方式,讓你用最小的成本就能買到想要的車,不會老是被銷售員佔了上風)。
預測未來,不是靠占卜,而是靠紮實的邏輯。本書將令您大開眼界!
★★★本書為《預測未來》2013年改版★★★
作者簡介:
布魯斯.布恩諾.德.梅斯奎塔Bruce Bueno de Mesquita
他是紐約大學政治系Julius Silver講座教授,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他於1971年獲得密西根大學政治學博士,專長領域是政策預測、國際政治經濟、國防安全政策。在美國的國際外交領域,他是最具影響力的學術權威。他也是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2009年所選出的世界一百位頂尖思想家之一。
梅斯奎塔長期擔任美國政府國安事務的顧問,包含中央情報局(CIA)、國防部等單位。他也從事企業顧問,在企業併購、訴訟、法規管制、勞資關係、合約談判等方面提供協助。他是梅斯奎塔與隆岱爾顧問公司(Mesquita & Roundell, LLC.)的普通合夥人,該公司主要應用他的賽局理論模型來協助政府單位與企業。
他著有15本書及上百篇論文,並常接受電視訪問,包括巴西、中國、南韓、荷蘭等國的電視節目。他的重要著作有《繁榮的治理之道》(Governing for Prosperity)、《政治生存的邏輯》(The Logic of Political Survival)、《競選的策略》(The Strategy of Campaigning)、《戰爭陷阱》(The War Trap)等。
本書的網址是:http://www.predictioneersgame.com/
作者於TED的演講:http://goo.gl/V7B7
譯者簡介:
林添貴
國立臺灣大學畢業,歷任企業高階主管及新聞媒體資深編輯人,現任逢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譯作極豐,有《蔣經國傳》、《裕仁天皇》、《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密》、《季辛吉大外交》(合譯)、《大棋盤》、《將門虎子》、《買通白宮》、《李潔明回憶錄》、《東方驚雷》、《黑社會之華人黑幫縱橫史》、《羅馬跨國企業》、《惡兆:中國經濟降溫之後》、《我的老闆是美國總統》、《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研究員 嚴震生
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系副教授 陳勁甫
香港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助理教授 馮勃翰
專文推薦
梅斯奎塔向我們示範了如何運用賽局理論,加上人是理性、自利的假設,來預測重大的政治問題與法律訴訟的結果。大家一定能從這本寫得很棒、又有趣的書中得到樂趣和啟發。――Kenneth Arrow,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丹福大學教授
《預測工程師的遊戲》這本書告訴我們,如果我們能仔細考量衝突雙方的誘因,就可以預測衝突會如何解決。從古代歷史到明天的新聞頭條,作者梅斯奎塔向我們展示了賽局理論的威力。――Roger B. Myerson,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教授
作者梅斯奎塔,成功地把決策的藝術變成一種科學――讓我們更了解政治與商業決策的過程。不談人理性或非理性這些「老生常談」,他說明如何根據相關玩家的利益和情境,來預測人類行為。作者說他並沒有水晶球,但是這本書將給讀者一些線索,讓他們可以自己來做預測。――Parag Khanna,《第二世界》(The Second world)作者
本書豐富的內容,將使你很難再用之前的――沒有接觸過賽局理論的――方法來看世界。――《柯克斯評論》
預測未來,從共通的人性出發
馮勃翰
《預測工程師的遊戲》這本書的作者梅斯奎塔,有一份讓人眼花撩亂的個人履歷。他是紐約大學的講座教授,國際政治領域的權威學者,著作等身,過去十年來又跨足憲政體制的比較分析。另一方面,他是一家顧問公司的創始人與合夥人,曾任美國中央情報局、五角大廈、以及許多大企業的特別顧問,業務範圍包含了國際局勢預測、法律訴訟策略以及商業談判策略的擬定,不一而足。
究竟是什麼樣的背景與專長,讓一位政治學博士可以橫跨從北韓核武問題到華爾街企業併購,這種種看似不相關也不相容的場域?這當中一以貫之的祕訣,在於一套善用既有資訊、研判對手動向、並找出最佳對策的系統性方法。這套方法,用行話說叫做「賽局理論」。而這當中最讓人難以捉摸的環節,就是如何洞悉你的對手怎麼想、預測你的對手下一步會怎麼做。在這裏,你的「對手」可以是向你推銷最新車款的業務員,可以是商場上和你搶生意的其他廠商,可以是職場裏和你角逐同一個晉升職位的同事,也可以是國際公約談判當中的他國代表。
我在西北大學管理學院任教的時候,曾經和一個鑽研賽局理論的數學家聊到這些話題。他說,學院裏的教育大多可以訓練學生如何在已知對手策略的情況下,輕鬆找出對應策略,游刃有餘;但是實戰上的關鍵,卻是如何精準地判斷對手會用什麼策略。若沒有這樣的預測能力,其餘的技能都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在這本書當中,梅斯奎塔拿出了壓箱寶,向讀者分享他近四十年的教學、研究與顧問經驗,所累積出來的訣竅。這個訣竅是,先放下意識形態和個人好惡,認清大多數人逐利的共通人性,然後設想自己若位在別人的處境、擁有同樣資訊的情況下,究竟會怎麼做。書中梅斯奎塔旁徵博引,用一個接著一個的真實案例,來闡釋他的基本想法,這當中包括了他個人和車商殺價的心得,對於伊朗、北韓、印度政治局勢的分析,甚至還有對斯巴達亡國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這些重大歷史事件的重新解讀,讓人眼界大開。
梅斯奎塔曾有超過二十年的時間,任教於羅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而他的基本思路就是在這段期間成形的。羅徹斯特位在紐約州西北一隅、安大略湖南岸,在數位科技尚未發展成熟的年代裏,曾是全球光學工業的重鎮,繁華盛極一時。在那個年代裏,在政治學大師威廉.萊克(William H. Riker)的號召下,羅徹斯特大學聚集了一群年輕教授和博士生,他們捨棄了個案分析和哲學思辨等政治學傳統研究方法,卻引入了賽局理論和統計學來分析選舉、立法程序、公共行政、憲法和國際關係。這些人及其後進所共同發展出來的,就是今天大家常聽到的「理性選擇」(Rational Choice)學派。而當年梅斯奎塔也參與其中。
而後許多從羅徹斯特出去的年輕學者,紛紛為哈佛、史丹福、普林斯頓、西北大學等名校所網羅,當中有不少人也和梅斯奎塔一樣,成為知名顧問,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美國的政治與商業。和我一同合作研究立法程序問題的學者丹尼.迪爾麥(Daniel Diermeier)就是這樣一個例子。他開的顧問公司,特約客戶就包括了美國聯邦調查局、麥當勞,以及多家石油公司和跨國銀行。而他在羅徹斯特當學生的時候,也曾坐在梅斯奎塔的課堂裏。這些人的成就和影響力,足足見證了本書當中的基本思路,並非只是適用於梅斯奎塔一人的特殊觀點。
當然,這本書的規模沒有那麼宏大。但是它絕對可以讓你一窺堂奧,跟著梅斯奎塔一同領略預測未來的一點點樂趣。
(本文作者為香港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助理教授)
善用賽局理論,做出更好的決策
陳勁甫
賽局理論可以運用在解釋、預測,甚至影響許多國際、社會、經濟、戰爭、個人的行為與活動。因賽局理論得到諾貝爾獎的至少就有John Nash(1994)和Thomas Schelling(2005)。本書作者布魯斯.布恩諾.德.梅斯奎塔(Bruce Bueno de Mesquita)是賽局理論運用的大師,我之前也讀過他在1981年出版,利用賽局理論與期望效用理論來解釋戰爭與衝突的《戰爭陷阱》(The War Trap)。
《預測工程師的遊戲》這本書是布恩諾.德.梅斯奎塔探討與運用賽局經驗的最新力作。作者從日常生活的買車學問展現賽局思維的運用,如果想買車的人能熟用此章的智慧,就遠遠值回書價。接著作者也以淺顯易懂的語言介紹了賽局理論的基本理念與假設。簡單地說,人是理性的,人們互相競爭與互動,彼此會去做其認為最符合其利益的事。要能了解狀況掌握全局,人就必須學會將心比心,策略性地思考別人的問題,因為參與賽局者的利益如何交集或衝突,乃是評估決策與結果的基礎。因此,要做出可靠的預測通常只需:一、確認哪些人或團體可能影響結果;二、他們的政策立場或想要什麼?三、此議題對他們的份量有多重要;四、他們在說服他人或改變政策的影響力有多大?決策者只要能善用專家,並知道從哪裏蒐集這些資訊,有信心地運用資訊就可以掌握預測和策畫結果的關鍵。
作者運用其所開發的模式去解釋、預測並幫助決策者做出更好的決策與獲致所要的結果,從北韓核武危機、中東和平、美國柯林頓健保法案、銀行併購、企業弊端風險、企業執行長的挑選到因應氣候變遷的預測,可說是包羅萬象,也充分顯示賽局理論的廣泛運用範圍。然而模式的推論、預測都建構在模式是否合理真實?模式可以非常複雜,也可以很簡單地在一張餐巾紙上擘劃和平。本書美中不足之處在作者並沒有清楚地描述其模式的詳細內涵與程序,因此難以加以複製或運用。這或許是有其商業機密或本書的對象為一般讀者的考量。雖然如此,透過作者案例模式的邏輯與理性推導,我們是可以了解到在複雜的模式背後有其共通的簡單邏輯與思維,而這些啟發就已深具價值。
舉例來說,作者在前言就指出「我們今天的世界,不惜花費億兆元為戰爭作準備,可是卻很少花錢在改進決策……當然也沒有好好思考如何成功地談判。」的確,一個國家、企業到個人整體的績效表現,可以說是其決策與執行的總和,今天的管理都過度專注在執行面,而常忽略了決策面的努力。事實上,大部分的失敗結果都可歸咎到錯誤的決策,「錯誤的決策更甚於貪污」!而要做出好決策的第一步就是要清楚了解決策問題的本質,這是非常關鍵也是常被忽略的一步。作者在第五章就清楚指出把問題定義清楚的重要性,建構問題通常是預測工程過程中最困難的一部分,而初步診斷錯誤,幾乎必然會肇致錯誤治療。的確,今天很多的管理成效不彰或導致災難後果,往往是運用龐大資源與精密工具去解決錯誤的問題所造成的,例如越戰的失敗、反恐戰爭成效不彰等。
另外就制度設計上,不能只是一味地防堵與規範,組織制度的設計必須考量到人性追求自我利益的動機。例如書上指出以「沙氏法案」(Sarbanes-Oxley Bill)來防止企業舞弊是沒抓住根本原因。給予經營主管錯誤的誘因,他們必會做出對社會不利的行為。給予他們正確的誘因,他們會正直行事,不是因為這樣符合公民道德,而是因為這樣符合他們本身的利益。當然,適當的誘因制度加上正確的倫理道德信念,才是企業永續經營與追求卓越績效之道。
世界是複雜的,也充滿問題與挑戰,但我相信在複雜的背後仍有簡單的動力與邏輯在推動這複雜世界的運作。本書是作者30年來的經驗菁華與啟發,值得大家去細細品味並活用在生活與工作上,來改善你的決策品質與環境。
(本文作者為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系副教授)
名人推薦: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研究員 嚴震生
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系副教授 陳勁甫
香港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助理教授 馮勃翰
專文推薦
梅斯奎塔向我們示範了如何運用賽局理論,加上人是理性、自利的假設,來預測重大的政治問題與法律訴訟的結果。大家一定能從這本寫得很棒、又有趣的書中得到樂趣和啟發。――Kenneth Arrow,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丹福大學教授
《預測工程師的遊戲》這本書告訴我們,如果我們能仔細考量衝突雙方的誘因,就可以預測衝突會如何解決。從古代歷史到明天的新聞頭條,作者梅斯奎塔向我們展示了賽局理論...
章節試閱
第二章 賽局理論第一課
假設人是理性的、人性並非本善、事情可以取捨
人們談到科學的時候,最先想到的是化學、物理,絕不會是政治學。但是,科學是一種方法,不是一個科目。它是依賴邏輯辯證和經驗證據去探究事物(和人類)的世界是如何運作的一種方法。科學方法當然可以運用到政治學上,與它運用到物理學上一樣。可是,物理學和政治學很明顯是完全不同的科目。它們有個地方不同,那正是了解即將發生的事物的關鍵所在。物理學大體上是跟分子(particles)如何互動有關。如今,分子互動的中心特質就是光子(photons)、電子(electrons)、中子(neutrons)或組成它們的夸克(quarks)絕不預期彼此會互相碰撞。因此,沒有所謂分子碰撞的策略。
研究人一向比研究單調的分子來得複雜。人類,還有每一種生物,似乎都有生存的本能。基因的行為就像是具有遺傳的本能,細菌尋找宿主,蟑螂會躲鞋子,一般人會趨吉避凶。這包括和友人合作,奮力抵抗敵人。人類就像物理學家的分子一樣也會互動,但人類和分子不同的是,人類互動時講究策略。這就是賽局理論的思維。
要成為一個成功的預言者,必須設身處地去想別人是如何思考他們的問題。同時,也要思考別人認為你是如何思考你及他們的問題,這也很重要。這個冗長的句子可以無窮盡地重複下去,因為這就是進行策略思考時所需的資訊。本章和下一章——還有預測工程學(science of predictioneering)——就是要解決你認為別人怎麼想、他們認為你怎麼想、你又認為他們怎麼想、你認為他們覺得你怎麼想……的問題。這種資訊是物理學家在研究他們感興趣的分子時,根本不會去想的事——但是以此為基礎,我們可以知道何時、如何使情勢轉為對我們有利。
我們要學什麼?
在賽局理論第一課裏,我們要探討如何透過別人的眼睛看世界。對於剛入門的人,我們至少為了論證的需要,必須先擱置對於人性的樂觀主義。賽局理論要求我們對一切要冷靜、嚴肅地看待,才能成為精於計算、理智的決策者。當然,世界上的確有一些真正善良、利他主義的人存在——但這不代表他們對其行動不做仔細的盤算。事實上,我們會看到即使像德蕾莎修女這麼一位善心的、利他主義的偉人,也可以透過賽局理論專家不是那麼溫暖、含糊的眼睛去檢視。這麼做可以有助於我們了解,她和自殺炸彈客的所作所為雖然大不相同,卻可以是同樣的理性,並合乎策略。這也可幫助我們理解,即使有些最不受質疑的智慧——譬如,所謂國家利益的存在——可能只是政客為了他們本身的利益而非我們的利益,而策略性地虛構出來的東西。聽起來很令人洩氣是吧?是的!真是這樣子嗎?當然啦!
本章將提供我們一個架構以理解賽局理論者的興趣、信念和理性;如何運用邏輯去穿透語言的迷霧;了解策略行為在結合前面兩個概念後,將能夠更好地描繪、預期別人的想法與行動。
別人的利益和信念是什麼?
賽局理論可分為兩種。一是由馮紐曼(John von Neumann)和摩根斯坦(Oskar Morgenstern)所發明的「合作賽局理論」(cooperative game theory)。1他們兩人在1947年有關這個主題的專書,對於人們(或國家)面對的問題,以及酒吧遊戲(如字謎)之間得出清晰、有說服力的類比。這些遊戲涉及到玩家們互動,試圖預測對方行為,予以反制,只是他們所說要做的行為,正是他們確實做出的行為。也因此它被稱為合作賽局——他們言而有信。也因為如此,合作賽局理論有一個重大局限,尤其是涉及到兩個以上玩家時,它太樂觀地認為人性本善。在這個世界裏,人們會談生意,也會守信用。當然他們會被收買,但大體上當他們說會做什麼,也會去做。這意味著合作賽局理論在零和遊戲上沒有問題,一方所失等於另一方所得。但是世界上許多有趣的賽局並非如此簡單乾淨。當它們不是時,這個原始的賽局理論就沒什麼作用了。
到了1950年代初期,數學家奈許(John Nash)——電影《美麗境界》的主人翁、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才又發明另一種賽局理論。2他把焦點放在人們也有不和他人合作的傾向。撲克牌玩家還有外交官用的「虛張聲勢」(bluffing),就和一般人指責別人「說謊」是同樣意思。在非合作的賽局裏,承諾未必真的會被履行。說謊是計謀的一部分。玩家認為遵守承諾符合其利益時才會履行承諾。當承諾和利益牴觸時,一般人就背信毀約,他們食言、耍詐、做出他們認為最符合其利益的行為。當然他們明白,虛張聲勢和耍詐欺騙有可能代價高昂,因此他們會衡量可能的代價和利益。事實上,提高他人的成本是鼓勵人們誠實的一種方法——雖然既困難又痛苦。
賽局理論的中心思維就在於把人當作是冷漠、殘忍、自私的。雖然好人或許有些空間,其實並不大。大部分時候,好人也可以撐到最後。有些人英勇撲向手榴彈,救了同伴性命;是的,他們這麼做之後,自己卻犧牲了。他們脫離了人生的賽局。我們緬懷他們、尊崇他們,也歌頌他們,但是我們不和他們競爭,因為他們已不在人世和我們競爭。這些善良的人不應該佔據我們太多時間。如果真要探究的話,我們將應用賽局理論家採取的辛辣觀點,看看自殺對他們有什麼好處。天堂或許會有貞女,或者說像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日本神風特攻隊飛行員、中古時期的十字軍,或今天的一些自殺炸彈客的情況,或許存在著重大的財務誘因,如對其家屬支付現金或勾銷欠債,以換取他們的犧牲。
有人可能覺得用這種唯物主義解釋個人犧牲,太過分了。問題是,錯誤地相信別人的善意,會比起認定他們自私自利(除非他們以行動證明他們不是),代價更高。如果你相信雷根總統的信條:「相信,但要查證」,你就不會吃虧上當。覺得這種人性本惡論太超過的人,我勸你要考量一些事實。
美國在伊拉克有實施一項「關心當地公民」計畫(Concerned Local Citizens)。參與這項計畫的伊拉克人,被稱為CLC。CLC要協助守護街坊免遭叛軍攻擊。他們每天可以得到十美元的報酬。看起來並無不妥,也不會報酬過當。但是我們應該停下來問問:這些CLC是什麼樣的人?究竟我們每天花十美元,買到的是什麼?
這些所謂的關心的伊拉克人可不是你我熟悉的街坊守望相助小組。他們不是父母親仍在上班時,學童可以暫時安全棲身的左鄰右舍。他們不是你外出度假時可以交代鑰匙,替你澆水、收信、餵貓的朋友。不是的!他們原本是反美的叛軍,而且人數多達好幾萬人。其中有些人實際上曾是凱達組織(al-Qaeda)成員。他們本應是最瘋狂、最惡劣的敵人。可是,為了區區的每天十美元薪資,這些原本不會動搖的凱達組織恐怖份子,現在卻搖身一變,成為美國的盟友,擔任我們的民兵,協助我們在遜尼派(Sunni)居多數的街坊降低暴力事件,防衛他們原本要粉碎的和平。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恐怖份子怎麼會這麼容易就變成我們的盟友和保護者?
原本是叛軍,現在受雇為CLC,以伊拉克的標準來看是一份好差事。每天十美元,CLC每年可從美國賺到幾千美元,加上他們另外幹活,還可賺別的錢。一般伊拉克人儘管國家有鉅額的石油財富,每天只能賺到六美元,幾乎只有CLC的一半!3那些認為恐怖份子是不理性的宗教狂熱者、對金錢和個人的激勵不會有反應的人,應該記住只要每天付他們十美元,就足以把這些人變成美國的準友人。
德蕾莎修女
當然,在賽局理論裏,聖賢和罪人皆有容身之處。像是德蕾莎修女也一定有一席之地。由於賽局理論是在可預期的成本和效益之下針對行為做出抉擇,它鼓勵我們提問(也可能激怒別人):德蕾莎修女預期她的犧牲奉獻可能會得到什麼回報?我們不能不注意到,她不像一般修女隱姓埋名做功德,行善不欲人知。德蕾莎修女的事蹟公開使我們確信她的理性,以及她有潛力大規模地幫助窮人。
我們不論是以天主教對聖人生活的觀點,或猶太教塔木德對行善生活的觀點來看德蕾莎修女的行為,都會碰上一個問題。她在行善時,或許必須和聖伯納德(Saint Bernard of Clairveaux, 1090~1153)一樣擔心,如果要嚴守上帝的誡律,她可能就犯了驕傲的大罪。她或許覺得因為自己的犧牲和善行做得比別人好,所以更應該上天堂,甚至成為聖徒。我們將看到,她似乎並不擔心這一點。
從邁蒙尼德(Moses Maimonides)所表達的塔木德觀點來看,德蕾莎修女的問題還真不小。邁蒙尼德認為,隱姓埋名對不知名的受惠人施助,協助他們自立,是最上等的行善。德蕾莎修女的行善並不符合此一標準,她也的確不想符合此一標準。她並沒有隱姓埋名默默行善;她曉得她施惠的對象;她也沒有特別努力去讓受惠人自立自強。事實上,她努力使自己及其行動廣為人知。譬如說,德蕾莎修女小心地促銷自己,創造品牌知名度——和Cheerios、可口可樂、全錄或凡士林並無不同——她一向穿她所創立教會的服裝(鑲藍邊的白色長袍,配上涼鞋),別人不致於把她和別的善心女士混淆。當然,默默行善還是值得驕傲的事,但一定不會在當今之世得到諾貝爾和平獎,或是在來世被宣福或封聖。
有沒有可能,德蕾莎修女自己的野心已經和她對永恆獎賞的信念連結在一起了?支付短期、有限生命的犧牲之代價,如果能換得在天堂永世的榮耀,有它的道理。事實上,這不就是我們許多人對自殺炸彈客行為的解釋嗎?——他們在自己驕傲的眼神中壯烈犧牲,換得在天堂的永恆地位。
或許以德蕾莎修女的例子來說,她行為背後的理性、盤算的動機更加複雜。我們現在知道,她質疑過她的宗教信仰與上帝的存在。4她的懷疑顯然始於她在加爾各答開始對貧病人士傳道之後不久。當時她或許覺得已經自陷於她所選擇的宗教生活中,進退維谷。一方面懷疑上帝,一方面沒有準備好脫離教會生活,或許她找到了一個完美的策略,讓她在這個她擔心或許死後就不存在的世界中能夠獲得讚譽。她在找尋永恆的獎賞,或是在當今之世的獎賞?真正的答案只有她知道。我們身為應用賽局理論家樂於看到,她的做法似乎就是:得到獎賞即是她的動機。換句話說,她並不冷酷、唯物,而是溫暖、唯物。這就足以使她成為我們要分析人生賽局中的理性、有策略的玩家時,一個最好的目標——或許這也足以讓她能被封為聖徒。
賽局理論使我們注意到形塑人們言行的重要原則。首先,就像德蕾莎修女或自殺炸彈客,所有的人都被假設是理性的。也就是說,我們假設他們所作所為皆因他們相信那是符合他們的最佳利益,不論是盡量賺大錢、或是爭取進入天堂等等。他們或許後來發現自己做了糟糕的抉擇,但是在賽局理論的思維裏,我們只關心人們在選擇其行為時,他知道什麼、相信什麼、珍視什麼,而不是他們在後來已來不及變卦時是怎麼想的。賽局理論才不甩事後諸葛;它只關心在必須做決定時做了什麼,即使當下我們不敢確定我們的行為會有什麼後果。
有些人不太能接受理性行為這個概念,通常這是因為他們所謂的理性,和經濟學家或政治學家所說的理性並不相同。語言可以有許多不同的意義,因此我們必須很小心謹慎地界定概念。賽局理論家在使用「理性」這個詞時,就堅持它的特定用法。
有些人似乎覺得,理性的人一定超級聰明,絕不犯錯,仔細評估過每一種可能,計算出每一可行行動的成本與效益。這才是胡說八道!沒有人那麼聰明、細心,也不應該會如此。事實上,查核每一個可能的行為,計算過每一個可能的結果,幾乎根本就不理性;至少在我的世界裏,理性不是這樣的。譬如說,追求更多資訊的成本若是大於知道更多資訊可預期的效益,那麼繼續搜尋更多資訊就絕對不算是理性。理性的人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停止搜尋。
人們對於理性還有一種說法,是和理性選擇理論家(rational choice theorists)心目中的理性完全不相干的,那就是討論某人所要的是否為理性。很令人討厭的一個事實是,想出瘋狂點子的人可能非常理性。理性是選擇符合個人利益的行動,不管這些利益指的是什麼。它和你我認為某人所要的究竟是好是壞,是否有好品味、好判斷,或甚至合不合道理,根本不相干。
我當然認為希特勒為了推動他邪惡的目標的言語和行為確實很邪惡,可是我也不願意隨隨便便就接受他是個瘋子,他不理性因此就放過他。以他的邪惡目標而言,他的行為是理性的,因此要他和其黨羽負起責任,非常允當。
對現代的恐怖份子也應該同樣如是觀之。他們不是神經病。他們是絕望、有心機、不滿意的人,想要強迫別人注意他們真實的或想像的苦難。指責他們不理性,就會抓不到重點,使我們在處理其威脅時做出不符實際的抉擇。只因為我們不了解其目標,就把他們貼上神經病或不理性的標籤,對我們沒有好處。我們最好專注在他們的作為,因為即使我們未必能改變他們所要的,至少或許可以改變或阻止他們的行動。
由於理性的人會接受計算過的風險(calculated risks),所以有時事情的發展會不順利。沒有人永遠事事順遂。我們絕不能因為某人得到一個糟糕的結果(不論是被迫接受草莓冰淇淋、輸掉一場戰爭或甚至更嚴重的後果),就下結論說某人不理性或其行為不理性。
理性的選擇不僅是思考過風險,也試圖釐清成本與效益。要釐清成本效益,有時非常不容易。這也可能成為我做理性決定時的重大障礙或限制。有時候即使我們對後果如何一無所知,也必須做出決定。這在談判一筆大生意或制定外交新政策時,是常有的事。在這種情形下,我們最好要仔細衡量我們不確定性的來源有哪些,不要一廂情願地一頭栽進危險的情境裏。我們或許得不到我們希望的結果,但是我們可以小心管好可能發生的結果之範圍。
對方的邏輯是什麼?(不是指語言)
根據以上的敘述,你或許已經明白,賽局理論提醒我們在如何表達及了解我們的利益、以及別人的利益時,要十分小心。我們很容易犯邏輯的錯誤,這些錯誤也很難被發現,它們時常會掩飾或隱藏個人思維與行動的意思。這正是為什麼賽局理論家運用數學來說明人們的行為。
日常生活的語言可以是非常含糊和不確定的。我有個朋友是語言學家,他很喜歡用一句話來凸顯這一點:「I saw the man with a telescope.」這是個意義含糊的句子。究竟是我透過望遠鏡看到一個男子?還是我看到一名男子帶著望遠鏡?我可不喜歡這樣的句子。我喜歡用數學寫出來的句子,它們不會產生詩意或雙關語,這使得它們很無趣,但也有極大的優點。在英文裏,說某些東西equal(相等),通常指「大致」相等;在數學裏,equal就是equal,不是幾乎相等或往往相等,而是簡單俐落的相等。
我們人類設計了各式各樣聰明的方法以掩飾隨便說說的或不牢靠的意見。我很喜歡告訴我的學生,一看到句子開頭是「我們可以認為」(It stands to reason that)或「事實是」(It is a fact that),我的懷疑心就升高。通常,跟在「我們可以認為」後面的話,都是應該要懷疑的。這個子句通常是用來逃避必須從假設開始合邏輯地推導到結論的困難工作。同樣的,「事實是」往往置於表述意見之前,而非事實之前。請留心這些詞語,它可以輕易把人帶到錯誤的思考方向,認為某些或許是真、或許不是真的事物為真。
譬如,請想想你認為我們的國家領導人應遵行何種政策,以保護和增強我們的國家利益。當我們仔細思考要如何增進國家利益時,就會很清楚發現,有時候明明似乎是真的東西,卻非為真。這時候,運用一點邏輯可以幫助我們釐清思考。
大家一般都認為外交政策應該增進國家利益。這個想法非常普遍,我們接受它是明顯的真實,但真是如此嗎?我們很少停下來問說:我們怎麼知道什麼才符合國家利益?我們似乎大多認為,有益於大多數人民的政策就是合乎國家利益的政策。守好邊境、防阻外敵入侵或非法移民偷渡入境,被認為合乎國家利益。使人民更繁榮的經濟政策也被認為合乎國家利益。可是我們也知道,花在保衛國家安全的錢,就沒辦法用來拼經濟。兩者必須取捨(trade-off)。那麼,請問在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之間如何找到正確的均衡點,以確保國家的利益?
假設美國所有老百姓分成人數相當的三個群組。第一個群組希望多花錢在國防項目上,也希望採取更多的自由貿易方案;姑且稱這些人為共和黨人。第二個群組希望削減國防支出,並且想要把貿易政策從「現狀」(status quo)移開,俾能更加保護美國的產業以應付外國競爭;不妨稱之為民主黨人。第三個群組則希望增加國防支出,也希望大幅提高關稅,以保護我們的市場不會被廉價的外國產品所淹沒;我們不妨稱這個群組是藍領的獨立派選民。把這三個群組放在一起思考,請問什麼樣的國防政策、貿易政策可以自命為「符合國家利益」?答案(參見圖2-1)是,「任何」政策都可以有正當性自稱符合(或不符合)國家利益。
圖2-1表達這三個群組——共和黨、民主黨和藍領獨立派——對於貿易和國防支出的政策結果之偏好。因此,你會在圖的右上角看到共和黨,顯示他們支持更自由的貿易、更高的國防支出。民主黨出現在最左方稍低於中間的地方,這也符合他們希望大幅降低國防支出、溫和修正貿易政策的立場。藍領獨立派選民出現在右下角,符合他們偏向貿易保護和提高國防支出的立場。你也可以看到有一個點,標示「現狀」,代表目前的國防支出和貿易政策。
把這兩個議題一起擺進這個圖,代表我承認它們在公共辯論中經常被連在一起討論。因為認定兩者之間必須有所取捨,因此辯論一般會環繞著如何才能在貿易和國防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譬如,自由貿易可以代表銷售高端電腦技術、武器技術和其他技術到國外,敵人或許可用以威脅我們的國家安全。高關稅可能引發貿易戰,甚至其他更糟的結果,因此可能會有害國家安全,導致必須多花些錢在國防上。
我假設,每個人都比較偏好離他所贊同的立場較近之政策(也就是代表共和黨、民主黨和獨立派所代表的黑點之位置),而不偏好離他所贊同的立場較遠之政策。譬如,藍領獨立派假如有機會選擇接近於他們認同的政策組合,他們會投票改變目前的「現狀」。
為了表示藍領獨立派認為比現狀更優的政策組合,我畫了一個圓圈(圖中只出現一部分),圓圈的中心是他們最想要的政策組合,而它的圓弧剛好經過「現狀」。6在藍領獨立派喜愛的圓弧之內的任何一點,對他們而言,都比現狀的國防支出和貿易政策要好。以共和黨及民主黨的偏好為圓心所畫的圓圈也經過現狀,其圓弧之內的任何一點也是如此。
藉由從每一個群組偏好的政策組合畫出一個圓,我們了解到一些重點。我們看見他們的偏好有重疊的地方。重疊的地方代表可以讓三個群組中的兩個同盟群組的政策組合,獲得一些改善。譬如,靠近圖左上方那個長橢圓形,即是增進民主黨和共和黨福祉的政策(哈,就是藍領獨立派會不爽、但兩黨認同之對外政策)。圖左下方的灰色部分,代表民主黨和藍領獨立派的利益獲得改善(犧牲了共和黨);圖右方的磚塊部分,代表有利於共和黨和藍領獨立派利益,卻令民主黨生氣的貿易與國防支出政策之組合。
由於我們假設三個投票群組人數相當,每個重疊的地方即是獲得三分之二選民支持的國防及貿易政策。可是,談到國家利益時,問題就來了。一個同盟希望增加貿易自由、降低國防支出。另一個同盟則要降低貿易自由、也要降低國防支出。第三個同盟卻要降低貿易自由、增加國防支出。因此,我們可以就增加或降低國防支出,組成佔三分之二多數的同盟。我們也可以就增加貿易自由或促進公平貿易,組成佔三分之二多數的同盟。事實上,有許許多多方法分配國防支出和貿易政策之間的作為,以使各種不同的同盟滿意。7
那麼,我們要問:國家利益是什麼?我們或許必須下結論說,除非在一些最直接的情況下,否則根本沒有所謂「國家利益」這回事,即使這個字詞指的是大多數人認同的東西。或許讓人覺得很意外是吧?但是就邏輯而言,它吻合人們會支持較接近他們想要的政策、反對較遠離他們想要的政策這個主張。任何時候在花錢或施加影響力時,各種選項方案之間有取捨關係時,就有可能出現許多不同的花錢或影響力的組合以打破現有觀點。沒有一個選項能夠說是比別的組合更真實反映國家利益,它反映的是從利害關係人眼中所見的,不是對國家福祉的客觀評估。我們的領導人追求國家利益,或者說,企業經營者一心一意增進股東價值,其實這些是經不起分析的概念。我假定,他們可以自由自在去建立一個同盟,而同盟所要的也正是他們想要的東西;同樣的,我們的領導人也的確可以自由自在去追求他們「自己的」利益,卻把它們稱之為國家利益或公司利益。
第二章 賽局理論第一課
假設人是理性的、人性並非本善、事情可以取捨
人們談到科學的時候,最先想到的是化學、物理,絕不會是政治學。但是,科學是一種方法,不是一個科目。它是依賴邏輯辯證和經驗證據去探究事物(和人類)的世界是如何運作的一種方法。科學方法當然可以運用到政治學上,與它運用到物理學上一樣。可是,物理學和政治學很明顯是完全不同的科目。它們有個地方不同,那正是了解即將發生的事物的關鍵所在。物理學大體上是跟分子(particles)如何互動有關。如今,分子互動的中心特質就是光子(photons)、電子(el...
目錄
推薦序 賽局理論準確預測了許多國際事件,兩岸關係的未來又會如何發展?/嚴震生
推薦序 善用賽局理論,做出更好的決策/陳勁甫
推薦序 預測未來,從共通的人性出發/馮勃翰
前 言 我如何成為一個預測工程師
1 買車學問大
當銷售員已經準備好策略等你上門,你的策略是什麼?
2 賽局理論第一課
假設人是理性的、人性並非本善、事情可以取捨
3 賽局理論第二課
囚犯的兩難、企業併購案的談判、選舉的遊戲規則
4 北韓核武危機
如何和北韓談出好結果?模型怎麼做?
5 在餐巾紙上擘劃和平
把問題定義清楚!
6 設計未來
大型法律訴訟案的分析、預測、談判
7 快轉到現在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問題的解決方案、如何預測企業舞弊
8 如何預測不可預測的事物
從柯林頓的健保方案,到冷戰的預測分析,模型得到改善
9 笑看歷史
以斯巴達、哥倫布、兩次世界大戰為例,模型顯示只要改變一些策略,就能改寫歷史
10 不要怕出糗
預測未來的巴基斯坦局勢與反恐問題、美國從伊拉克撤軍問題與兩伊局勢變化
11 大掃除
長達五百年的政教鬥爭賽局、預測全球暖化問題的未來發展
附錄一 北韓核武議題預測之加權平均數計算
附錄二 預測一件大型訴訟案的所需資料
註釋
編後記
推薦序 賽局理論準確預測了許多國際事件,兩岸關係的未來又會如何發展?/嚴震生
推薦序 善用賽局理論,做出更好的決策/陳勁甫
推薦序 預測未來,從共通的人性出發/馮勃翰
前 言 我如何成為一個預測工程師
1 買車學問大
當銷售員已經準備好策略等你上門,你的策略是什麼?
2 賽局理論第一課
假設人是理性的、人性並非本善、事情可以取捨
3 賽局理論第二課
囚犯的兩難、企業併購案的談判、選舉的遊戲規則
4 北韓核武危機
如何和北韓談出好結果?模型怎麼做?
5 在餐巾紙上擘劃和平
把問題定義清楚...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