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閱讀主要目的是透過閱讀來學習,閱讀理解能力的檢測不容易出題,有人知道出題方式不知道閱讀和語文精隨,有人知道語文知識不知道出題的撇步。這兩者在鄭教授身上正好密切結合,成就了這本書。本書幫助讀者在鷹架下,思考自己的閱讀方式,以及如何成為獨立自主的學習者。
——柯華葳(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閱讀素養檢測沒有標準答案,也不是在找出標準答案。沒有標準答案的檢測往往讓學生及家長覺得不安,老師也不知如何批改。在這本書,我們很高興看到,老師與同學大多在對話、討論,而不是老師【教】,學生【聽】,既然側重於提問、討論,當然不會有單一的標準答案,但也不是天馬行空的亂無章法。鄭圓鈴教授這套新書,對臺灣的閱讀教學而言,意義深遠,某種程度間接代表了國、高中國文課本改變的可能性,也代表國、高中閱讀教學改變的開始。
——陳昭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教授兼教務長)
閱讀理解是一門看不見的學問,因此經常被以各式各樣的比喻來表示與說明,讓我們能「看見」閱讀理解歷程的如何如何。此書不僅以引用培根的「螞蟻、蜘蛛、蜜蜂」來鮮明比喻,更透過許多實例與提問設計,請我們不僅看得見,更可看出方法與思路,讓閱讀理解不再神秘難懂;對教學者而言,更是明確的教學示例,讓學子可以學到,也學好。這真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許育健(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助理教授、教育部國中晨讀運動計畫主持人)
鄭圓鈴教授運用了大量的例子,帶來多重效果:效果1,連結讀者的知識與經驗,進行主動性閱讀;效果2,讓讀者辨別異同,掌握理論概念;效果3,讓讀者覺察自己的教學現況、明確日後的調整方式;效果4,讓讀者看見學生的學習困擾、了解如何適切地搭鷹架。效果5,讓讀者有現成例子可運用。這本書兼顧了閱讀的「教」與「學」。想了解閱讀教學的整體面貌,千萬別錯過這兩本書。
——陳欣希(教育部國中晨讀運動計畫協同主持人、台北教育大學幼教系教授)
學界專家專業推薦:
丁亞雯 台北市教育局局長
柯華葳 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陳昭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教授兼教務長
許育建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助理教授、教育部國中晨讀運動計畫主持人
陳欣希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教系教授、教育部國中晨讀運動計畫協同主持人
閱讀磐石獎校長叫好推薦:
忠孝國中 李月華校長
中平國中 施雅慧校長
碧華國中 徐淑敏校長
大墩國中 涂文雪校長
興雅國中 張銀釵校長
貢寮國中 陳君武校長
大橋國中 黃柄權校長(依姓名筆畫排列)
優良閱讀教師實證推薦:
許文姿 新北市國教輔導團國中國文輔導小組專輔、新北市立福和國中教師
王秀梗 教育部99年師鐸獎優良教師、台南市立復興國中教師
梁雅晴 教育部101年師鐸獎優良教師、基隆市立正濱國中教師
賴璞 新北市立中正國中教師
鄭圓玲老師出招
文/柯華葳
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試題的目的有很多,其中一項目的是增進學習。考過後,學生不只問答對或答錯,而是覺得被挑戰到,想翻書進一步學習。這試題就達到促進學習的目的。閱讀理解試題除測試讀者是否理解,提醒讀者再讀,再思考是其主要的功能。
形式上,試題大致可以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有人認為選擇題答案固定,考的是由文本直接提取或是背誦的知識。非選擇題要答題者自己寫一些字,較能測出非背誦的能力。其實不然,學生做多了考古題,即使是非選擇如申論題,仍以背誦的方式把答案倒出來。因此題目能不能讓學生動腦高階思考,關鍵不在題型,而在題目所測試的內容。
閱讀理解試題同樣有選擇和非選擇題,答案可以開放如寫心得與感想,也可以由文章中直接提取。讀後感或心得,看似讓學生思考但很可能學生不必讀只要看題目就能回應,學生再讀的效果可能比不上直接提取答案題。
基於閱讀主要目的是透過閱讀學習,因此題目需要搭鷹架,一梯一梯引導學生在文中探討。這就如鄭圓玲教授採用培根的學習類型說明閱讀的方式,包括螞蟻式、蜘蛛式和蜜蜂式,三者間是有進階的比喻。
閱讀理解不容易出題,有人知道出題方式不知道閱讀和語文精隨,有人知道語文知識不知道出題的撇步。這兩者在鄭教授身上正好密切結合,成就了這本書。本書幫助讀者在鷹架下,思考自己的閱讀方式,以及如何成為獨立自主的學習者。 謝謝鄭老師的用心。
國、高中課本改變了嗎?-- 跳脫傳統的閱讀教學
文/陳昭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教授兼教務長
當大家都在為PISA能力該怎麼培養,老師該怎麼教煩惱之際,鄭圓鈴教授的:【有效閱讀:如何讀?怎麼教?】及【閱讀素養一本通:3階段閱讀歷程X 3大文章類型 X 105到閱讀能力檢索題】兩本書,無疑是國、高中老師最好的閱讀教學的好幫手,也為老師、家長及學生掀開PISA閱讀之謎。
閱讀素養檢測沒有標準答案,也不是在找出標準答案。沒有標準答案的檢測往往讓學生及家長覺得不安,老師也不知如何批改。所以當基北特色招生擬以PISA方式測驗時,引起很多老師、家長及學生的反彈。在這本書,我們很高興看到,老師與同學大多在對話,在討論,而不是老師【教】,學生【聽】,既然側重於提問、討論,當然不會有單一的標準答案,但也不是天馬行空的亂無章法,而是以文本為主的直接提取及統整解釋。
從閱讀中學習,是學習如何學習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所以學生不僅要閱讀,更要懂得閱讀的策略,這些策略包括預測、提問、連結、統整及解釋等,如此才能真正的理解文本內容,也才能系統性、批判式的學習。作者以螞蟻、蜘蛛、蜜蜂比喻閱讀學習的三種層次,跳出傳統閱讀教學的格局,相當富有創意。螞蟻式的閱讀只知道照單全收,不會主動思考、組織、內化;蜘蛛式的閱讀因結構嚴密,知道如何捕捉對自己有用的內容,也會系統化的思考、組織及內化閱讀的內容,這是主動式的學習類型;而蜜蜂式閱讀更進一步,將對自己有用的資料,醞釀轉化為創造性的個人見解或創作,這是創造性的學習。
鄭圓鈴教授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台師大是培育師資的龍頭大學,因此鄭圓鈴教授出版這套新書,對臺灣的閱讀教學而言,意義深遠,某種程度間接代表了國、高中國文課本改變的可能性,也代表國、高中閱讀教學改變的開始。
閱讀理解是一門看不見的學問,因此經常被以各式各樣的比喻來表示與說明,讓我們能「看見」閱讀理解歷程的如何如何。此書不僅以引用培根的「螞蟻、蜘蛛、蜜蜂」來鮮明比喻,更透過許多實例與提問設計,請我們不僅看得見,更可看出方法與思路,讓閱讀理解不再神秘難懂;對教學者而言,更是明確的教學示例,讓學子可以學到,也學好。這真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文/許育健(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助理教授、教育部國中晨讀運動計畫主持人)
「學生是螞蟻式、蜘蛛式、或蜜蜂式的學習者」與「教師所提供的學習情境/教學策略」有關。如何讓教師理解前述道理並落實教學?鄭圓鈴教授運用了大量的例子,帶來多重效果:效果1,連結讀者的知識與經驗,進行主動性閱讀;效果2,讓讀者辨別異同,掌握理論概念;效果3,讓讀者覺察自己的教學現況、明確日後的調整方式;效果4,讓讀者看見學生的學習困擾、了解如何適切地搭鷹架。效果5,讓讀者有現成例子可運用。這本書兼顧了閱讀的「教」與「學」。想了解閱讀教學的整體面貌,千萬別錯過這兩本書。
——文/陳欣希(教育部國中晨讀運動計畫協同主持人、台北教育大學幼教系教授)
磐石獎校長推薦
許多教學者本身並不熟悉閱讀教學的策略,面對如何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挑戰,也經常是心有餘力不足!鄭教授以推動閱讀教學的豐富經驗和無比熱情,在本書中帶領教學者以務實的方法和步驟,釐清閱讀教學的特質,逐步建構系統化的學習鷹架,在過程中不斷地思考、組織並省思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讓閱讀教學成為一種創造式的學習類型,也讓有心想嘗試改變課堂風景的教師,找到有效的教學工具及操作技巧,是值得推崇的一件美事。
——文/新北市中平國民中學 施雅慧校長
在國中推動閱讀教育的實務經驗中發現,我們太專注於「透過閱讀學習」,而忽略「學習閱讀」的歷程,僅以為透過豐富的閱讀教育活動,就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而本書正透過豐富例題,深入淺出地將「如何有效閱讀學習」的課堂教學過程細緻成方法與步驟,具體到該做什麼以及如何做,協助我們現場教師能運用有效閱讀的學習方法、教學工具及操作技巧,提升課堂教學品質。所以,特別誠摯推薦給致力「活化教學」的每一位老師!
——文/新北市貢寮國中 陳君武校長
現場教師推薦
本書從閱讀歷程引導出不同文類的閱讀策略,再藉著PISA模擬試題的設計診斷閱讀能力,閱讀素養自然養成。更特別的是高關注於學習障礙的解決之道,例如檢索訊息「找一找」,部分老師認為很簡單,因此不曾思考如何引導,這本書就提供了「檢索」的補救教學技巧,對於台灣PISA評比「檢索」的表現不佳具有「對症下藥」之效。書中我更欣賞鼓勵讀者自己設計問題監控學習的作法,原來「閱讀 思考 閱讀」,素養「一本」就通,創造力也就產生了。
——文/王秀梗(台南市復興國中)
國際閱讀素養評量―PISA,因北北基103年特色招生可能採用而喧騰一時。社會大眾對PISA的疑惑,不外乎閱讀素養如何評量?老師會不會教?其實,閱讀素養是可學習的。102年3-7月新北市國文輔導小組在鄭圓鈴教授指導下開辦八場工作坊,研習的教師們即表示,只要熟悉閱讀策略,應用「找一找、說出主要的、為什麼、想一想、你認為」的黃金口訣,就能有效診斷學生閱讀理解的困難,進而搭鷹架,促發學生有效閱讀,擁有閱讀素養。得知鄭老師《閱讀素養一本通》即將出版,真真額手稱慶,不單新北市已研習的教師,凡對有效閱讀有興趣者,只要按圖索驥,都將大大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文/許文姿(新北市國教輔導團國中國文輔導小組專輔、新北市立福和國中教師)
怎麼辦?資訊叢林中,我深愛的學生像一台台法拉利跑車,衝得比我快許多,但他們的方向對了嗎?
怎麼辦?我知道「閱讀沒有捷徑,只有方法」,但是方法在哪裡?
怎麼辦?倘若我們自己都沒有學習的熱情,我們的學生哪來的學習熱情?
怎麼辦?……
這些「怎麼辦?」,在鄭老師的書中,可以找到「怎麼辦」。
時代變了,老師不能再是「講師」,而該是個「課程設計師」。你可以讓學生因著你的精心設計,拿到正確的課程地圖。想讓學生在「不能」到「萬能」之間,創造一切的「可能」嗎?那就跟著鄭老師一步步有效引導的閱讀策略,送給學生一個「老師不在身旁時的老師」吧!
——文/賴璞(新北市中正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