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教你超越寂寞、戰勝自己、克服弱點、創造魅力、思考進步的小品集,
引領你尋找心的方向。
無論如何,人生,是要向前走的!
就算一切均已不可收拾,還是要拿出新的力量,唯有如此,你的人生才有意義。-卡夫卡
基於今日世界的文明技術已合一的情況下,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幸福上,光祈求自己的幸福是無益的。-羅素《幸福論》
我們必須常思考的不是避免死亡,而是要如何利用『剩餘的時間』,才能活得最有意義。-蘇格拉底
與其當面給予難堪,不如笑臉以對。-莎士比亞
最後入海的水流,也有片刻鑽過樹葉下方之時。-伴蒿蹊
我們都是凡夫俗子,因此必須制定是非之理。-聖德太子
命運裡沒有偶然,人遭逢某種命運時,都是自己種下的因。-湯瑪士‧威爾遜
章節試閱
以笑面對一切
與其當面予以難堪,不如笑臉以對。 --莎士比亞.英國
在提心吊膽是否會挨罵時,以笑臉面對,將會如何?
與其反唇相譏、大動肝火,不如消消氣,如此一來,反而會使人不知如何是好。
也就是說,笑是人的特權,藏有不可思議的力量。
但是,在緊急時刻還能談笑自若,這就非得從平日下功夫了。豐臣秀吉的心胸寬大,即是一例:
一五九○年的春天,秀吉率領十七萬大軍攻打小田原城。經過激烈的拼鬥,仍無攻陷該城的跡象。戰爭一旦拖長,將使攻擊的一方漸漸焦躁不安。但秀吉悠然自得,請來表演的藝人,和部下享受著能劇、狂言之樂。恰巧那時有個騎馬的武士經過,對正在作樂的武士們反感地大喊:「現在不是在打仗嗎?如此大吵大鬧成何體統!」
武士們聞言後將騎馬的武士圍住,紛紛叫道:「你是哪個諸侯的部下,報上名來!膽敢對我們惡言相向!」
騎馬的武士卻威風凜凜地騎馬離去。秀吉聽到這個消息,震怒不已,立刻命令下屬浮田秀家:「有個叫花房助兵衛的人,不懂規矩!竟敢批評我所舉行的能劇、狂言表演,立刻將他處以極刑!」
秀家相當為難,以沈重的步伐走向自己的營地時,馬蹄聲竟漸漸靠近了。於是,他立刻回到秀吉的面前,沒想到豐臣秀吉說出難以置信的話:「我決定取消剛才的命令。叫花房的這個武士,對我毫無懼色且直言不諱地說出他的看法,是個值得敬重的人。給他獎賞吧!」
秀家對靜靜地邊笑邊說的秀吉的態度既感動又佩服,不用說,花房也感動不已。怒氣平息的秀吉笑了,平和的措詞不只使齊家和花房欽佩,還使麾下的所有兵將心服。
破除「心中之賊」
不要責怪他人,不要生氣。只有拋棄怒氣和私欲,心靈才能常享快樂。
--德川光國.日本
提起德川光國,可能有人不知道他是誰,但若說「水戶黃門」,大概無人不知。他十八歲時閱讀《史記》,深深受其中伯夷和叔齊重義理之事感動,不久,著手於《大日本史》的編纂。
《水戶黃門漫遊說》是光國漫遊全日本時之紀要,實際上,水戶不過在他的領地內漫遊而已。這個拋棄怒氣和私欲、悠然自得的老人,對領地內的人們產生非常大的感化作用,難道我們做不到嗎?
為了仿效他,首先必須留意的是「不要責怪他人,不要生氣」。從西鄉隆盛的日常生活中,充分說明了這個道理。
他年輕時,和弟弟從道雇了一個老婆婆,過著自炊生活。某天,隆盛因有急事,一大早吃完飯便出門了,弟弟從道則很晚才起床吃早餐。
他嚐了老婆婆做的豆汁,覺得非常奇怪:「為何一點味道也沒有?」實在無法想像這是以烹飪自豪的老婆婆所做的東西。
「哥哥也是喝過豆汁才出門的嗎?」
「是的……」
「哥哥什麼都沒說嗎?」
「是的,和往常沒什麼不同。您為什麼問我這些呢?」
「因為,這個豆汁完全沒有味道。」
老婆婆大吃一驚,頭趕緊低垂說道:「因為很急,所以忘了調味。非常對不起……」
從道對於什麼都沒說就出門的哥哥,能夠體諒老婆婆的心意感動不已,從此銘記在心,更加深對哥哥的孺慕之情。
乍看之下,隆盛的作為似乎很容易做到,但其實很難。不自覺地抱怨乃人之常情,不論是埋怨別人或被人埋怨都令人不快,多數人只顧著自己不要受害,卻不在乎是否傷害別人。
「山中之賊易除,心中之賊難破。」如王陽明所言,這是因為每個人的內在,都有「心中之賊」--怒氣和私欲--之故。
認清對方的本質後再來往
一切合宜地去做。 --釋尊
這話以佛教用語來說,就是「大慈大悲」四個字。基督教是「己所欲,施於人」,佛教則說「合宜地去做」。乍聽之下非常人所能為,但仔細想想,至少能做到以溫和、熱心的態度待人。
我們常會不自覺地以自我為本位,對別人盡心竭力也多少有點私心。如果能夠做到「合宜地去做」,就可說是佛了。舉個具體的例子:
以代表作《大地》而廣為世人熟知的賽珍珠,自小就在中國生活。當時中國的情況,是生長在美國的她無法想像的--貧富差距懸殊,想法及習慣也大不相同。但是她面對現實,以國際的視野學習新的生活方式。
回國後,她所生的小孩發育不良,智能的發展很慢。她不厭其煩地要孩子的手握住鉛筆,有一天,發現孩子緊握住鉛筆的手汗水涔涔地滲出,察覺到此,她愕然地對施加於孩子身上的痛苦請求寬恕。
「人一生下來,就各有不同。」
人要體認到此點,認清這種差異而後不斷努力,才不枉此生。為了避免虛度光陰,人生所應有的基本態度之一,就是貫徹「往者不追,來者不拒」。
要做到「來者不拒」是很困難的。我們都有自己的遭遇和喜好,再加上人從生下來就有不同,因此要迎接所有來者幾乎不可能。但是,「往者不追」則只要平常留意「合宜地去做」,是可以做到的。
喜怒哀樂皆因執著於過去而起,無論如何,凡事切莫強求,只要合宜地去做,人生就會更美好。
在「知識之額」上燃起煩惱之火
體諒比知識重要。 --卓別林.英國
「我不想當皇帝,不想支配別人。可能的話,想援助他人。不論是猶太人、黑人、白人,所有的人都應該互助。以他人的幸福為念……不可互相憎恨。人本應生來自由,但貪欲帶給人類悲劇和流血……體諒比知識重要。假使沒有體諒,剩下的只是暴力而已。」
「各位士兵,不要犧牲,不要成為獨裁者的奴隸!人生是美妙自由的,讓我們為民主主義而結合力量吧!為更美好的世界而戰吧!讓我們趕走貪欲和憎惡吧!」
卓別林在電影《大獨裁者》中,對納粹主義加以諷刺,充滿了對人類的愛,而且有「人不過是地球最弱小的生物」的觀點。關於這點,巴斯噶曾說:「人不過是一枝蘆葦,在自然界中是最弱小的。但是,人是會思考的蘆葦。」會思考的蘆葦並非指知識優於萬物。不僅如此,知識是人心的病原,會將人推向傲慢及毀滅。
知識之額上,煩惱之火燃起。知識無法抵抗死亡的恐怖。
知識即便對人生有重要的意義,但那僅是其次。
因知識使人虛榮,也使人忘卻本分,把對自己的權力之途有妨礙之物全都消滅。
潛藏在人心深處的something是求取知識的源流,但光靠知識是無法填滿something的,而我們人生的意義就在something裡。佛教稱此為「菩提」,和卓別林所言「體諒」是相通的。羅素在《幸福論》中提出:「人都期盼自己幸福。但是,基於今日世界的文明技術已合一的情況下,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幸福上,光祈求自己的幸福是無益的。」人真正的幸福不在對抗的意識中,而在協調的意識中。
一言以蔽之,最重要的是「體諒」二字。
斤斤計較的人大多失敗
凡事切莫只考慮自己。 --宮澤賢治.日本
有一次,同年級的乾一被老師處罰,拿著裝滿水的碗站在走廊下。手若舉起,水便溢出。少年時期的賢治不忍見此,說道:「好了好了,把水喝了吧!」
「……但是,老師會生氣……」
「不要緊,喝了吧!」
「不行啦!我怕……」
賢治突然從乾一微微顫抖的手中接下碗來,並仰頭一飲而盡。
賢治的行為並非「為了自己」。他的名詩〈不要輸給雨,不要輸給風〉中,有一句「凡事切莫只考慮自己」,他的行為便是遵循此理。他抱持這種態度,努力奮鬥了三十八年的人生。
但是,一般人的行為則非如此,和宮澤賢治完全相反--「凡事只想到自己」。社會上,大家都只為個人的利益,利欲比戀愛更令人盲目。我們在有意無意中,不斷地求取私利、滿足利欲即為一例。就連極自然的行為,原本應是「期待的原則」的「利益互惠」,現在成了「算計的原則」而深植人心。這種「只求利益」的利己主義,是導致工作失敗的一大要素。
「這種精打細算的人,竟會在社會上失敗,實在令人驚訝。所以,遵循心中最真善美的激勵,每天的行為均出乎正直,是達到世人所謂成功最確實的方法,這個單純的真理,確實深植我們的內心深處。」
正如邱吉爾所言,關於工作,再沒有比「每天正直地行動」更重要的事。
有句話說:「只求利益的人,總有一天會被名為損失的大蛇吞噬。」即使從事和得失相關的工作,也要超越得失,如此才能體會工作的樂趣。何故?因為人的對手終究是「人類」,不是「金錢」。
並非力量不夠,而是不夠認真
只要能再多活五年…… --葛飾北齋.日本
北齋晚年傾心於富士山之美,開始專畫富士山。平均一年四或五張,由各種角度畫富士山,最後在七十四歲時出了畫集。他在跋中,有以下敘述:
「我從六歲起,開始學習描繪物體。五十歲時,出版很多畫冊和書,但仔細想想,到七十歲為止所畫的畫沒十張像樣的。到了七十三歲,好像漸漸了解鳥獸、魚蟲的真正形態及草木生氣盎然的樣子。因此,若到八十歲會更加進步,九十歲則有透視萬物的能力,一百歲的話,則無論在何處皆能發現生命。」
但是,他在八十九歲時病倒,痛苦地嘟噥:「至少再十年,五年也可以。只要能再多活五年……」最後在九十歲時死去。對北齋而言,人生可說只有獻身於美才有價值。世俗的人們,只要像獸類般填飽肚子便滿足,但真正的藝術家是不停地追求,「與其做隻飽食即可的豬,不如做個不滿足的人」這個道理。日本畫壇的巨匠橫山大觀就此點,有以下的敘述:
某位壯年的畫家,拜訪大觀時,對自己的貧困生活直發牢騷:「像我這樣的人,有妻兒、有家累、終日奔波辛勞,不能專心致力於創作,真羡慕老師啊!」
大觀答道:「沒得吃、沒得吃,若只在乎是否有得吃,將來便會真的沒得吃。怕沒得吃的話,那就努力吧!如此一來,總有一天必能不愁吃。」
年輕的畫家則完全喪失自信,以非常懦弱的口吻說道:「我沒有力量,又無才能。」
大觀以堅定的口氣,對那個年輕畫家斥道:「並非力量不夠,而是不夠認真。拼命地去做吧!難道沒聽過平時連拿根掃把都嫌重的少婦,一旦發生火災,就連櫥櫃也能搬出來的故事嗎?」
我們不是為了吃才活著,是為了活著才吃。即使面對死亡,只要把持像北齋那樣確切的認真態度,一定活得更好。
張開心中之眼,避免「圓形徬徨」
利益即虎。 --古代西班牙貨幣名言
「利益即虎」(一體兩面)這句話裡,對無限有著強烈的憧憬。
人的所言所行以及世上所發生的事情,常常有其另一面。不管是做生意、做學問,或身為工匠必須練就本領也罷,道路都是遙遠、險峻、永遠無限的。在工作崗位上,想必多多少少有此體驗吧!凡是想要認認真真地過完人生者,只要前進一步,就一定要再進一步,就像追逐空中的彩虹般,前進的道路是沒有盡頭的。這是日常生活的現狀。因此,我們不管做什麼,必須把「利益即虎」這句話放在心上。帶著深深的質疑及強烈的憧憬後,再加上無限的熱情,我們的人生才能更有意義、更加豐富。針對這種情形,我們常常要留意的是張開心中之眼。舉個具體的例子:
幾年前,在阿爾卑斯山下落不明的五十九歲登山家,隔了十三天後才被人發現,仍然相當有精神,令大家雀躍不已。他迷路後,每天持續走十二個鐘頭的路,迷路之處和被發現之處僅相距大約六公里。他回憶當時情景,說道:「感覺當時總在原地打轉。」
人閉著眼睛走路,如果是二十公尺的直線,任何人都會有四公尺以內的誤差,若是一百公尺,則變成畫圓的情形。即使有引導,自己知道什麼時候該轉彎,但只要一閉上眼睛開始走,仍舊無法走成一直線。這種盲目行走、繞圈的情形就叫「圓形徬徨」。這種現象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有可能發生。
對於這種原地打轉般的人生,日本名作家森鷗外有以下的看法:「自己所做的事,不過像演員在舞台上扮演某個角色。在那個演員背後,一定有某種東西存在著。由於一直被鞭打驅策著,因此無暇體悟到那是何物。」
無法醒悟某物為何的話,即便好不容易記在心裡的「利益即虎」,我們也無法避開圓形徬徨。所謂張開心中之眼,即是要體悟某物。那麼,某物究竟為何呢?將之認清吧!
懂得分辨道路,就不會迷路
無功受祿與盜賊無異。 --《大戴禮》
沒做什麼事就拿很多報酬的行為,與盜賊無異。但現今社會上,這種如小偷般的人何其多。
「各人依其能力發揮,依其勞動多寡給予報酬。」這是理所當然的,但現實並非如此。
「有功者只得極少報酬」的情況處處可見,這是導致無功卻受厚祿者繁多的一大要因。那麼,要如何是好呢?想不通這點的話,恐有不知如何面對人生、社會之憂。
試由各種角色,慎重地作根本的考量吧!簡單地說:「沒有人會對自己的財產感到滿足,但也沒有人對自己的才智感到不滿。」
問題的根本就在於此。以中國的諺語來說,就是「懂得分辨道路,就不會迷路」。當遭逢困惑之事時,我們大多高估自己的才智能夠「懂得分辨道路」。因此,即便受厚祿也認為理所當然,甚至還覺得不夠。
所有的熱情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逝,但「自大」絕不會消失。並且,自大極容易變成獨斷。
滿足於自己的才智,是因自大和獨斷所致。如果一個人太自我陶醉,他的世界便過於狹隘,並且自大和獨斷,自然面不改色地接受厚祿,完全不顧其他人的生活。
這種人也算是一種「成功的人」吧!但是,為了獲得「厚祿」這種成功,而犧牲人生其他要素,所付出的代價未免太大了。畢竟,成功只是有可能幸福的要素之一而已。
「無功受祿」的人,只不過像有妻子卻無愛情、空有財富卻無幸福可言的人罷了。
人生的幸福,就像在工作後完全放鬆中得到滿足的感覺。不先努力工作便休息,等於毫無食欲卻勉強吃飯一樣。
關於這點,幸田露伴有以下的敘述:「那天,把自己該做的事做完,適宜的勞動後入浴,然後晚飯時喝杯酒,別有一番滋味,我認為有所勞動的人,才是真正懂得幸福的人。」這種心情是無功的受祿者永遠無法了解的吧?
幹勁是人生的最佳智慧
我認為對人而言,勞動較吃飯、睡覺更為必要。 --芬伯魯特
恩格斯曾說:「人類社會的特徵便是勞動,這也是人與猿的區別。」關於這點,森鷗外所說的話更加具體、生動:「什麼都不做,對我而言與死無異。與其無所事事活一年,不如有事情做、但只活一個月,來得令人歡喜。」
有個極端的例子,生於瑞士的美國博物學者路易.阿格西的日常生活即是如此。他很重視「時間」。以下是他在三十九歲時,應哈佛大學之邀擔任動物學、地質學的教授,定居美國時所發生的事情:
悠閒的友人對總是忙碌不已的阿格西說:「你還不到四十歲,稍微輕鬆點嘛!」
阿格西的回答仍和平常一樣:「謝謝你。但是,忙碌本身並非是苦差事,真正苦的是工作的時間老是不夠。我實在無法了解那些苦於如何消磨時間者的想法,如果可能,真想把他們的時間接收過來。我總是在想,如果一天永遠不要結束,那該多好。」
若有這種幹勁,即使資質稍差,一定能有所成。
我們如火焰向上蔓延、小石子往下掉落般,生下來即是為了有所行動。對人類來說,什麼事情都不做,和不存在於世上是一樣的。失敗的一生,其根本原因大都不離下列三項:
一、那人完全沒有工作。
二、工作超過那人的能力。
三、那人的工作不是他所喜歡的。
人並非因工作成果的好壞而失去名譽,是因怠惰而失去名譽,怠惰常產生腐敗。這點莎士比亞曾說:「有一隻想吃魚的貓,卻不想弄溼腳,『要抓囉!』一出口,馬上又說:『不行!』如此輕言放棄,難道我們打算就那樣過完乏味的一生嗎?」
默默努力,切莫搶功
沈默之樹結有和平之果。
--阿拉伯諺語
日本工業博覽會首次在東京上野舉行,承包這項工程的是服部長七。由事務局交付下來的噴水用鐵管,他判斷不耐用,立刻向負責的技師反應此事。
「這種材質根本無法承受水壓,請你慎重考慮!」
但是,那位技師並未聽取承包者的建議。
長七不得已,開始設定噴水裝置,但卻陸續發生故障,只好自己設法準備一些耐用的木管,當作預備材料使用。
在開幕的前一天,當著主管人員的面,測試噴水裝置,如長七所料,鐵管忽然破裂,水淹沒了周遭。不用說,負責的技師慌亂得不知所措。
他大聲嚷嚷著:「快點!把鐵管換掉!不要拖拖拉拉的!動作快點!」
長七若是一般的承包者,必會怒目而視,憎惡地答道:「一開始我就說不行嘛!現在還有什麼好說的?天色已晚,我們要回去了!」但是,他卻不反唇相譏,而是繼續地做他的工作,當晚修復裝置後,到隔天的開幕式前,準時完成一切的工程。
開幕式時,絢麗七彩的水柱噴向萬里無雲的晴空。於是,負責的技師受到很高的評價,他一直以為是換裝自己指示的鐵管之故。長七當然不會把換用木管這件事說出去,因此,所有的功勞都歸技師。
歷時許久的博覽會中,噴水裝置毫無故障地噴出絢麗的水柱,贏得數萬人的讚嘆。不久,閉幕式順利地來到,當拆除工程開始時,負責的技師一直認為挖出的是鐵管,但挖出的卻是長七所設計的木管:「原來如此,原來……如果用我所指示的鐵管,恐怕博覽會將有一場大混亂,是他默默地在袒護我……」
技師紅著臉向長七點頭,深深地致上感謝之意。正如服部長七所言:「自己(尤其是男人)默默努力工作,把功勞讓給他人。」這種氣度是必要的。想要博得周遭人的讚美,只有不誇耀自己的長處、確實去做,別無他法!
以笑面對一切
與其當面予以難堪,不如笑臉以對。 --莎士比亞.英國
在提心吊膽是否會挨罵時,以笑臉面對,將會如何?
與其反唇相譏、大動肝火,不如消消氣,如此一來,反而會使人不知如何是好。
也就是說,笑是人的特權,藏有不可思議的力量。
但是,在緊急時刻還能談笑自若,這就非得從平日下功夫了。豐臣秀吉的心胸寬大,即是一例:
一五九○年的春天,秀吉率領十七萬大軍攻打小田原城。經過激烈的拼鬥,仍無攻陷該城的跡象。戰爭一旦拖長,將使攻擊的一方漸漸焦躁不安。但秀吉悠然自得,請來表演的藝人,和部下享受著能劇...
目錄
前言:超越「寂寞」 003
〈輯一〉
第一章 戰勝自己 008
第二章 努力工作 029
第三章 滿懷壯志 049
第四章 捨棄「獨善」 070
〈輯二〉
第一章 克服致命的弱點 092
第二章 磨練心志 113
第三章 「自由」地活 134
〈輯三〉
第一章 男人和女人的智慧 156
第二章 創造人的魅力 177
第三章 思考進步 198
前言:超越「寂寞」 003
〈輯一〉
第一章 戰勝自己 008
第二章 努力工作 029
第三章 滿懷壯志 049
第四章 捨棄「獨善」 070
〈輯二〉
第一章 克服致命的弱點 092
第二章 磨練心志 113
第三章 「自由」地活 134
〈輯三〉
第一章 男人和女人的智慧 156
第二章 創造人的魅力 177
第三章 思考進步 198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