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做多少前期準備,機遇就能使你實現多大價值。
偶然即是必然。偶然和必然都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一個人的人格和經歷,決定了他究竟該怎麼做。
弗雷德里克•阿諾德為英國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校史編撰人
此書獻給即將步入社會或在職場叢林中迷惘不前的你,將帶領你穿越困惑、掌握機遇!
作者簡介:
英國著名文學家、藝術家、主教。一生遊學十幾個國家。英國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校史的編撰人之一。
作品:《文學和神學生活的回憶錄》(Reminiscences of a literary and clerical life)、《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Oxford and Cambridge: their colleges, memories, and associations)、《我們的主教和學監》(Our bishops and deans)和《人生的轉折》(Turning-points in life)等。其中《贏在轉捩點》是他的唯一一部寫給即將步入社會的年輕人的作品,一本極好的人文作品。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導 語
本章介紹全書的主題,講述人生的道德法則,說明人絕不是隨意做出人生重大的決定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以前發生的事情的影響的,所謂的偶然事件也不過是狹義上的。上帝決定了人生的各種境遇。文學史和科學史上也有轉捩點。本章還從道德和宗教方面探討了人生轉捩點這一主題。
當你步入這樣一個人生階段——回憶多於希望,追思多於展望之時,總會情不自禁地回首過去。一生像戲劇一樣圍繞著你一幕幕展開,情節如此錯綜複雜、跌宕起伏,而你卻能始終像個旁觀者一樣懷著一種對人生的極大興趣,熱切地關注、欣賞。我想,此時的你方能理解本文題目背後的真正含義。毫無疑問,無論是人類歷史還是個人歷史都充滿了重要的轉捩點,像炮聲隆隆的戰役、轟轟烈烈的革命和開天闢地的發現、每種藝術探索、每項科學研究莫不如是。無數的轉捩點貫穿了個人生命的始終。這些轉捩點絕非是簡單的人生事件,對所有人都具有道德和教育意義。
人們所想像的偶然事件的發生往往是必然的,是注定要發生的。所謂的轉捩點不過是前期諸多事件發生的必然結果。機遇只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比如說,如果厄斯金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即便他有機會公開展示他的辯論才能,他也不能一舉成名。否則,即使給了他機會也只不過會使他當眾出醜。他能做多少前期的準備工作,機遇就能使他實現多大價值。
再有,偶然發生的事情都在上帝的掌控之中。這種想法很難理解,但道理非常清楚,上帝才是宇宙萬物的主宰。像孩子接受父親的教誨,我們每個人,包括全世界的每個人也都接受上帝的教誨。上帝將世界交給人類,就是讓人類去征服、去掌控世界的。世界就是人類施展智慧和熱忱的舞臺。我們可以期冀萬能的上帝會在關鍵時刻幫助我們,以便能讓我們有資格在死後升入天堂。在塵世走一遭就是接受世間的一般洗禮,等待機遇的惠顧。生命諸事莫不如此,生生世世莫不如此。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充滿了至關重要的轉捩點。轉捩點的出現使人生就此大不相同。上學、做生意、交朋友、談戀愛、遭遇意外和死亡對我們來說可能都是重要的轉捩點。更不用說計劃落空、失去機遇、出現錯誤或絕望痛苦了,這些都是危機時刻。每個普通人的一生中都會遭遇精神危機,無論是在做驚天動地的大事之前,還是在失敗挫折之後。我們需要將影響控制個人歷史的各種因素明確分類。道德世界和物質世界一樣有法可循。我們會看到勇氣、精力、事業心、信仰、善良終究會善有善報。很多事情很多時候都是「山窮水盡疑無路」,忽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也許人生的境遇多半是跌宕起伏、灰暗無邊,但要相信這都是上帝的安排,一切將終成善果。也許不借助超自然力或參閱別人的生活無法從大處著眼理解此生此世。即便是那些為人類做出了傑出貢獻、塑造了完美高尚人格的人也難免會在失意時掙扎於內心的自我矛盾和惶惑當中。也許必須超越此生才能修成正果。此生此世的我所遇見的人們齷齪、骯髒,也許只有在天國彼岸才能成功地獲得幸福。
讓我們竭盡全力,努力實現理想吧!
人有了自知之明和自我洞察力才能冷靜地回顧自己的一生。人在剛下棋的時候並不知道哪招下錯了,很多時候盲目衝動。只有在快輸的時候,才知道哪招錯了。雖然他本可以贏的,但他已經沒有機會了。打仗也是如此,不能有絲毫差錯,合格的將軍不能犯一丁點錯誤,否則注定打敗仗。著名的政治家羅素伯爵和已故的詹姆斯・格雷厄姆爵士在其政治生涯中做過許多迫不得已的事情。他們在彌留之際,能公正地懺悔自己曾做過多少錯事,造成了多大損失,這是多麼感人啊!如果不能平靜地反省自己,就很難正確地理解他人,公正地對待他人,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每個人至少在與世界告別之時,要懷著一顆惻隱之心,一顆讚賞之心,忘卻競爭和宿怨。只有道德和智慧都達到更高境界的人才能做到這一點。人要達到這種崇高境界還要經歷好幾個成長階段。首先,人有永遠無法滿足的好奇心和慾望,總想去看、去聽、去嘗試新鮮的事情。不過,人對智慧的追求終會勝過好奇心的。人們希望瞭解主宰人類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法則;想要得到很多東西,其中重中之重,我想,就是至高無尚的智慧。智慧使人通過學習瞭解歷史、詩歌和對生命的熱情。它的道德作用就是賦予人們同情心、進取心、公平心、慈悲心和純潔心,期冀對所有的人做盡所有的好事。
知道自己辦了錯事,有了這種謙卑的心態就是好的開頭。追思過去,人生就會出現重大的轉捩點。人生的錯誤和轉捩點是密切相關的,悔過錯誤,瞭解並不完美的人生,知道人生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人生才能有轉機。也許很多錯誤犯得很奇怪,根本無法解釋。撇開人生可以解釋的必然行為不談,人生又有多少偶然性存在啊!偶然即是必然。偶然和必然都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大自然雖然有規律,春夏秋冬依次交替,但這並不是簡單的數學順序。四季變幻、景象萬千、豐富多彩。各種事情也不是清晰地按因果關係依次出現的,而是偶然事件的不斷發生造成的。也許人生事件和大自然景象一樣,有規律可循,可不管有規律可循還是無規律可循,探究起來都是挺麻煩的。糟糕的是,我們只看到了冰山模糊的一角,無法弄清其中的大道理。真理就像轉瞬即逝的天上的雲一樣。毋庸置疑,上帝最清楚這一切,他已經安排好這個奇怪的、充滿偶然性的世界最終走向完美,儘管目前我們仍無法理解他的意圖。我們迷惘惶惑,就像美國南部的種植園主剛一走進北部地方的工廠車間,立刻被複雜機器的轟隆聲弄得不知所措一樣。
既然已經談到偶然,那就有必要將偶然性和必然性清晰地區分開來。還是借用一下佩利舉的那個著名例子吧,儘管這個例子已經被人用爛了。一個人撿到了一塊手錶,他也許會歸還失主,也許會自己留下。這塊手錶很貴、誘惑力很大,他可能會揣進自己的兜裡。不過,另一個人遇到相同的情況,也許不會覺得這塊表怎麼樣,立刻把它交還失主。實際上,一個人的人格和經歷決定了他究竟該怎麼做。一個人一旦做出某種決定,就要任由後人評說他是明智還是愚蠢。據說,在危急時刻,人要麼會活力四射、敏捷公正,要麼會表現得截然相反——萎靡不振、衝動遲緩。我根本不想談危急時刻做事的偶然性,只想談談必然性。很明顯,人以前的經歷都是以後特定時期的特定行為的鋪墊。水手因為醉酒被船長解雇了,這個懲罰可夠重的,但是醉酒並非偶然事件,醉酒背後肯定還有很多低俗行為。一個女人跟男人私奔了,在她忘記一切文明和優雅的信條,做出這驚世駭俗之舉以前,她一定經歷過內心和道德的不斷沉淪。一個男人在法庭上被指控有罪,而很多證人不相信他犯罪,因為他是那麼地溫文爾雅。但是,他的內心其實早就處於犯罪邊緣,突然做出違犯法律之舉,也毫不奇怪。環境暫時掩蓋、粉飾了事實,看起來是太平盛世,但卻使事實更糟。所以切記,諸事皆需審慎。坦普爾主教曾就此論題佈道,我聽了他的佈道,也聽了他的崇拜者就同一論題的佈道,不過他們的解釋並不令我十分滿意。謹慎小心有時會讓人覺得很討厭、很煩悶、很瑣碎。有些事情多某些人顯得一點兒都不重要,但對其他人來說卻重要得很。謹慎小心是良知這座城堡的最前沿哨所。當前沿哨所一個、一個地淪陷,良知這座城堡的防禦能力也就盡失。良知的城堡已經四面楚歌,淪陷是必然結果。這個比喻適用於萬事。有因就有果,偶然皆出於必然。
因此,人生的各個轉捩點毫無疑問都帶有偶然性的特點。偶然皆出於必然。人在危機時刻必須做出抉擇,這個抉擇有時會影響一生。結婚或不想結婚,就也或不想就業莫不如此。在人的一生中,這樣的轉捩點總會時不時地出現。先哲告訴我們,事實就是如此。莎士比亞曾說人生如潮湧,小水波亦能變成滔天巨浪。人可能成就驚天動地的偉業,也可能是悲劇結尾。總有船會被潮水掀翻觸礁。大海漲潮了,饑餓的海水泡沫攀爬舔舐著落水人的雙腳、膝蓋、腰身、胸膛和嘴唇。他忍受著憂慮、痛苦、和死亡。突然潮水退去,漲潮又變成了落潮。他突然轉危為安,但沒人為那些已經死去的人樹碑憑弔。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屢戰屢敗之後,一切經歷似乎又變成金子般寶貴。曾幾何「拔劍四顧心茫然」,現如今」彩旗飄飄凱歌還」。不過萬事皆如揚基牧師說的那樣:「一切皆歸於塵土。」
有時,偶然事件改變了人生,使人生增色不少。我剛剛讀過兩個這樣的故事。那天我在一座很宏偉壯觀的圖書館裡看書,找到一本用牛皮紙包的厚厚的大部頭書籍。我滿懷喜悅地翻開這本書,讀到一段精彩的殉道士札斯廷和泰佛的談話。札斯廷向他偶然遇到的朋友泰佛講述了他一生中許多極為真實、奇異的故事。有一天,札斯廷在海邊沉思,一位和藹慈善的長者上前和他搭話,很冒昧地問他在思考什麼。札斯廷回答說在思考一些哲學家的理論。長者問他是否知道什麼是預言。接下來的談話改變了札斯廷以後的人生境遇。也許我們中沒有什麼人有機會和哲人談話,如果有機會和他們談話就好像是芝麻開門一樣會使我們茅塞頓開,否則我們將終生蒙昧無知。戈登夫人的小冊子裡滿懷崇敬之情地談到她傑出的父親大衛・布魯斯特爵士。他剛開始著手偉大的科學實驗就失明了,很可能要摘除眼球。看不見東西,世上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毫無意義了。著名的外科大夫本傑明・布羅迪爵士根據他的病情給他開了一個特殊的藥方。主要是一個很簡單、很普通的鼻煙。他用了,病很快痊癒。幾年之後,布魯斯特爵士再次遇到本傑明爵士,對他說了很多感激的話。但本傑明爵士感到很意外,說藥方根本不是他開的。他只不過是給了他沒有任何醫療作用的鼻煙。也許是名醫名藥的心理暗示治好了布魯斯特爵士的病。
我們再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理論是生活之屋的支柱,例子是能讓光照射進來的窗子。
毫無疑問,在家庭會議上討論上哪所中學或上哪所大學,對孩子來說是人生的重要轉捩點。人一衝動就能做出決定,可牽一發以動全域啊!更不幸的是,許多家庭往往是錯誤地處理了問題。對一些孩子來說,上公立學校就意味著一切,尤其是有些孩子從本質上已經被完全改造,迎合了英國公眾社會評判標準。他們的思想為社會所塑造,行為為社會所影響。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工作順利,高朋滿座,繼而財源滾滾、聲名顯赫。但是,還有些孩子只適合家庭教育或高尚的海外教育。他們的性格之花、情感之蕊如此嬌脆,只能在陰涼處綻放,耀眼的陽光只會使他們枯萎。考珀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悲思感懷,不是因為他天性穎悟,而是因為他敏感傷情。我由衷喜愛伊頓公學的學生。可是他們年滿18,仍然愚鈍無知。他們從未得到過他們應得的個人關懷,晃悠悠地一年又一年地升學。天曉得他們根本就沒有達到升學標準。上伊頓公學的好處根本談不上,不過有一點可以保證的是,學生還是有所得的,他們變得非常謙恭和善,彬彬有禮。伊頓公學的學生都這樣,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似的。但是,學生早期生活被不可救藥地全盤毀掉了。他們變成了俗之又俗的人,接受的細心、耐心的教育也是任何一個小可憐接受的全部教育。但是如果他還能參軍,還能過普通的家庭生活,這也是他所受教育的唯一好處。
上大學也是一樣,孩子上這所大學,可能是因為他的父親上了這所大學,也可能是因為他的叔叔在這兒有故交,再有可能因為這所大學給了他家鄉一筆微不足道的獎學金。劍橋的老師會說:「他就應該上三一學院!」牛津的老師會說:「他就應該上基督教堂學院!」或「他就應該上巴里奧學院!」為什麼一個刻苦的學生只上一般的埃克塞特學院,而一個懶惰散漫、衣著考究的學生卻可以上巴里奧呢?為什麼一位真正的紳士只能去壞大學念書呢?在那裡,他除了和別人一樣酗酒、抽煙什麼也不做。為什麼不可以讓那些搖擺不定還沒有完全定性的孩子接受更好的大學教育呢?全世界到處都有上錯花轎嫁錯郎,拜錯花堂娶錯妻的事兒。萊斯利・史蒂芬先生說三一學院連同不知名的小學校一樣總有些稀奇古怪、離經叛道的人,「但是,他們仍然是上帝的孩子。」他也許上了你在大學城住了十多年聽都沒聽過的學校。但他喜歡它,維護它,把它當做人間天堂,正如牛津學生維護基督教堂或巴里奧學院,劍橋學生維護三一學院和聖約翰學院一樣。
我們再看看社會生活中的轉捩點吧。在職場生涯中有很多成功的事例,而且它們絕不只是動聽的故事。倫敦的一位副牧師像往常一樣在小禮拜堂裡一坐一天,擔當社會救濟員的角色。他們每週一天在小禮拜堂用一個小時的時間發放免費藥票、餐券和服裝券,記下悲苦不堪的人的名字準備去登門拜訪。你如果想和副牧師們進行5分鐘的交流,你知道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去找他們。只要在那個特定的工作時間,輕輕地敲一下小禮拜堂的門,就會聽到副牧師喊:「請進!」,你完全有理由相信裡面還坐著一位愛爾蘭乞丐。一天,突然有位紳士到小禮拜堂造訪,他走進門問尊貴的修道院院長是否在家。副牧師說院長出城了,但他本人很樂意為訪客做任何事情。那位紳士支吾了一會兒,說明了來由。他打算捐筆錢,贊助牧師們過上好日子,可他哪個牧師也不認識,不知道該如何捐錢。他來是想問問院長看看最應該贊助哪位牧師。我們那位正在當差副牧師可不是傻子。人生的轉捩點來了,機會來了,就要抓住。那位副牧師說他知道有個人,完全有資格過好日子,不過不方便說出他的名字,其實這個人就是他自己。副牧師顧不上害臊,舉出大量例證說明「他」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那位副牧師過上了好日子。但院長並不高興這個結果,他更願意把好事讓給自己的親信。還有另外一件機緣巧合的事兒,講的是一位牧師偶遇上議院的大法官。大法官不是現任的哈瑟利勳爵,而是他的前幾任。那位牧師是牛津大學的老師,和大法官一樣是喜歡早起的人。他們碰巧到同一個鄉間別墅遊玩。一大清早,當整個世界還在呼呼酣睡,他倆在書房相遇了。共同早起的習慣使他們攀談起來,竟然發現倆人的興趣和情感還有很多相似之處。後來大法官給了他機會,讓他過上了舒適的生活。每個大法官的秉性脾氣都是不一樣的。像韋斯特伯裡勳爵那樣的大法官就不喜歡給小教堂發放贊助金,甚至還通過一項法律免除了小教堂的贊助金。其他的大法官更是摳門得很,如果能用「摳門」這麼個不好的字眼兒的話。事實上,國家根本不應該讓大法官掌管教會的贊助金。大法官要想競選獲勝或是解決棘手的法律問題,也不見得非得取消贊助金不可。
讀過坎貝爾的《大法官的私生活》一書的人,都覺得它有點兒一派胡言,因為滿篇講的都是很多律師突然一下子就功成名就的故事。很多律師都充分利用第一次人生機遇,就好像有老婆、孩子拽著他的衣角,求他竭盡所能一樣。幾乎所有的醫生都有懷才不遇的時候,但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一下就成了名醫。有人只不過因為在卡爾頓的門口偶遇了一位大人物,就此成了國會議員。這個人想代表巴夫參加市競選,他想讓另一個口才更好的巴夫成員和他一起聯合競選,費用他全承擔。後來兩個人都當選了。不知道你相不相信詹森博士對天才的定義,反正我不信。他說天才就是以前默默無聞的天才巨星突然轉向某一特定方向發展,以後的人生腳步至此徹底改變。所謂天才就是天生的才子。偶然事件改變了那位突然受到捐贈的牧師的命運,也決定了赫伯特・馬什主教的命運。如果你不太瞭解馬什主教,那就看看大英博物圖書館他的典藏書籍。梅厄先生為聖約翰學院珍藏的貝克手稿做了大量的學術注釋,其中也多次提到馬什主教,你在那裡也許會瞭解更多。赫伯特・馬什的德語就像母語一樣純熟。1800年,他用德語寫了一部史書,書中寫到:「英國和法國的政治歷史就是英國政府一直想努力保持和平的歷史」。 這部史書以翔實的史料證明法國而不是英國才是戰爭的始作俑者。這部書的出版為我國提供了標誌性的證言。皮特認為英法戰爭是榮譽之戰,而很多無知的歷史學者堅持認為皮特的理論大錯特錯,毫無價值,馬什主教再次終結性地證明了皮特的觀點。我只能建議徒有虛名的歷史學家再好好看看書,好好學學真實的歷史。皮特找到了馬什,答應每年送他五百英鎊資助他搞研究,後來馬什給他個主教的職位。另一位傑出的英國人憑藉歐洲的邪惡天才拿破崙獲得了財富。這個自私、殘忍的怪物被囚禁在了柏勒羅豐島。他乘坐的那艘船停泊在普利茅斯港口。在那個值得記憶的七月末,也就是英國美妙的仲夏季節,有位年輕的畫家查理斯・伊斯特雷克日復一日坐著小船,在他的船周圍遊蕩,盡可能一睹這位囚犯的容顏。每天晚上大約六點,拿破崙都會出現在船舷,向成千上萬想來看他的人鞠躬致意。有理由相信拿破崙猜到並應和了畫家的意圖。這樣查理斯・伊斯特雷克為拿破崙畫了一張很棒的素描,繼而畫成拿破崙的巨幅油畫。拿破崙給了他一千英鎊,並送他去羅馬學習,使他後來成了皇家學會的會長。
婚姻毫無疑問是人生的轉捩點。不過婚姻不應該是盲目的轉捩點,雖然還是有人盲目草率結婚。每個人都記得拜倫勳爵是如何投幣決定該不該向米爾班克求婚的。格蘭特先生講了一個故事,說有位至今還活著的英國公爵,當他還是侯爵的時候,寫信給一位已經約好一起去長畝視察火車的朋友。在信中他寫道:「也許明天你看不到我了,你自己去長畝視察火車吧。我從我的公爵父親大人今天說的話可以聽出,我就要結婚了。」侯爵不但讓他的公爵父親為他挑選妻子,還讓他全權負責準備婚禮的一切事宜。公爵父親正式暗示他已經為他挑選好了侯爵夫人,而他卻表現得整件事情和他毫不相干一樣。我想聰明的紳士不會這麼隨隨便便地選擇妻子的。要選擇一份職業,尤其是選擇一份神職,更是如此。很多紳士迄今為止都在拼了命地擺脫神職的束縛。他們的藉口是太年輕,沒經驗,他們有更喜歡的職業,應該自由地做出其他選擇。我對這個解釋不想妄加評論。不過有必要指出在做出婚姻承諾之前也要有同樣的顧慮。密爾頓在他的一篇作品中宣稱法律也不應該超出這個界限,這麼率性而為。
縱觀歷史、文學和科學歷史,我們會發現很多著名的歷史轉捩點。我們會弄清楚為什麼一個小小的手鐲醜聞或禁止舉辦宴會就能引發一場革命,顛覆一個朝代。讀讀文學或科學傳記吧。克拉布小心翼翼地叫艾德蒙・伯克讀他寫的詩。我毫不懷疑伯克當時肯定很忙。但他只是匆匆地一瞥,就知道眼前站著一位天才詩人。向來慷慨大方、愛教人的伯克下決心要幫助他。當克拉布不再需要伯克的教導,離開伯克之時,他已經是名真正的詩人了。再看看法拉第的故事。他原本只是個窮書商的兒子,辛辛苦苦、勤勤懇懇地在書店工作,但他並不喜歡他的工作,而對電學有著強烈的求知欲。他想盡辦法到皇家學院聽著名的化學家韓弗理・大衛的課。懷著顫抖的激動的心情,交給大衛上他課時記的筆記。後來法拉第在皇家學院獲得了一個職位,為他仁慈、光輝的事業打下了基礎。回想很久以前,哥倫布在西班牙的驕陽下休息,向女修道院主要了一杯水,這杯水竟使他的一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哥倫布喝完水,女修道院主和他聊了起來,他的外表給她的印象不錯,後來他的精闢思維更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女修道院主將他引見給皇帝,這正是他日思夜想的。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哥倫布為西班牙國王找到了新世界。
當偉大的思想、偉大的發現在腦海中模糊呈現,人生的轉捩點也隨之出現。這比看起來更重要、更榮耀的國家大事更精彩。休・麥克米蘭的一部傑作講述了這樣的光輝時刻。17年前的一個下午,在海拔四千英尺的內華達山脈,一位獵手追蹤獵物來到了森林裡人跡罕至的山坡上。在那裡,他意外地發現一大片3、4百英尺高的深紅色樹木直插雲霄。它們如此高大使周圍的樹木黯然失色。當黑暗已經降臨到周圍的矮樹上,它們的樹冠仍然在夕陽的照耀下發出奪目的紅光。就這樣,加州威靈頓巨樹被發現了,這是那個時代博物學的精彩一頁!你可以要麼步行,要麼騎馬穿過已經倒下的大樹。那些活著的樹也有2到3千年的歷史了。而那些倒下的樹應該也活了幾千年,並且橫臥在那裡幾千年了。獵人看了後匆匆地離開了。著了魔一樣,到處講述這個神奇經歷。人們剛開始並不相信,直到反反覆複看過好多遍,測量過好多次才信了。
美國人不喜歡自己的樹叫威靈頓這個英國名字,就叫它華盛頓巨樹。樹木專家給它起了個更科學的名字美洲巨杉。一位著名的美國作家認為有兩件事在人類的智慧史上佔有異乎尋常的重要地位。一件事是伽利略第一次用第一隻天文望遠鏡觀察星象。在觀察完金星的相位和木星的衛星以後,他喃喃地說地球之外還有很多和地球一樣的星球,大千世界層出不窮啊!另一件事是垂垂老矣的布馮檢驗面前堆積的大量化石和貝殼。令他驚嘆的是,這些化石和貝殼竟屬於地球上的未知生物!這位老人突然間茅塞頓開,認為時間是無限的,人類的創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屆時已年逾80的老者,滿懷崇敬之情,公佈了他的發現。懷著神聖的激情,他說未來將會是多麼偉大!並且預言未來新科學是多麼壯麗!只是他太老了,恐怕沒有機會再去追尋了。那天,我們幾個人一起對科學做了一次精闢概括。查理斯・金斯利先生說這一概括會開創生物學的新紀元。卡彭特博士在他的《閃電挖泥行動報告》中說地殼泥不單由白堊成分組成,而且是白堊成分的延續和發展,可以說我們還生活在白堊紀。活著的微生物一層又一層地鋪在新大陸上,我們只是看不見而已。這是一種很崇高的思想。他的更有意思的發現是權威性、終結性地提出在地殼下很深的地方仍然有大量生命存在,雖然所有哲學家都認為他的科學研究結果是根本不可能的,但哲學家們畢竟衷心學到一課。作為科學工作者必須多方聽取意見才能解決問題,把一切假設和結論都當成暫時的而非絕對的。如果有一個、半個科學家或多或少能誠實一點兒,不那麼教條一點兒,他們一生的科學研究將會迎來重要轉折,對英國協會各項發展也是一件幸事。
意外事件也是轉捩點,意外事件的出現會使你突然駐足不前,惶惑不知所往。還有很多能使人丟掉性命的意外事件,從人性的角度來說,如果平靜接受或許能夠避免。比如說,我特別希望能統計一下為趕火車,疾病突發倒地而亡的人數。那天當地的一家報紙報導了一件奇事,有人竟然參加了自己的屍檢。一群驗屍官組成的陪審團給一位逝者驗屍。其中一位驗屍官出門晚了。他本來約好和別人在公共大樓碰頭。從旅店出來就一直趕時間,甚至還跑起來。突然,摔倒在地。人們趕緊跑過去一看,他已經毫無生命跡象了。這樣驗屍官們就得為兩個人做屍檢。那個可憐的驗屍官在死後一、兩個小時,別人給他做了屍檢。
讓我們再回到主題的道德意義上吧。古希臘的詭辯家普羅迪卡斯,十分鄙視格羅特先生,他借色諾芬之口講述了赫琉克利斯的抉擇的故事。這個故事以多種形式、多種語言廣為流傳。這個故事也在坦尼森先生的筆下優雅再現。他描繪了孤獨幽怨的俄諾涅,帕里斯拋棄了智慧的雅典娜,繼而投入愛意融融的阿芙洛蒂特的懷抱,古典神話給了他無限的靈感源泉!畢達哥拉斯將字母「Y」作為人類生活的象徵。字母的下半部分象徵著人格還沒有形成;右側的枝杈更美好,象徵著真、善、美之路,而另外一側則是假、醜、惡。正如一位評論員所說,「古代人非常嘆服這個比喻!」你的人生中也有轉捩點。在第一章我只是稍稍觸及了這個主題。在後面的書頁中,我會提出一些基本原理。本書拋開的偶然事件和突發事件不談,是合情合理的,是我個人人格的真實寫照。機遇並非機遇,上帝早已塑造好了每個人的人生,變成了人生宏偉的畫卷。
讓我再次引用已故主任奧爾福德的話:「短暫的瞬間也許比數年更有價值。時間的重要性和價值不是按比例分配的,我們對此無能為力。病人要一連數周不知疲倦地到大夫那裡看病,可就因為有一次沒去就病死了。就差這一次5分鐘的診斷,就造成了天人永隔。人生轉捩點是極為重要的,它和人生在時間上根本不成比例,人生的轉捩點啊!什麼時候會降臨到我們頭上呢?要學會運用我們的聰明才智才能將它緊握手中!」
第一章 導 語
本章介紹全書的主題,講述人生的道德法則,說明人絕不是隨意做出人生重大的決定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以前發生的事情的影響的,所謂的偶然事件也不過是狹義上的。上帝決定了人生的各種境遇。文學史和科學史上也有轉捩點。本章還從道德和宗教方面探討了人生轉捩點這一主題。
當你步入這樣一個人生階段——回憶多於希望,追思多於展望之時,總會情不自禁地回首過去。一生像戲劇一樣圍繞著你一幕幕展開,情節如此錯綜複雜、跌宕起伏,而你卻能始終像個旁觀者一樣懷著一種對人生的極大興趣,熱切地關注、欣賞。我想,此時的你方能...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