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義(世新大學講座教授、台大中文系名譽教授)
徐富昌(台大中文系教授兼語文中心主任兼文學院副院長)專序推薦
著名的詩、散文、小說作家瓦歷斯‧諾幹,在以生花妙筆創作之餘,更能勤勉鑽研,將使人生畏、望之怯步的中國文字詞語,用心的以另一支學術通俗化的生花妙筆,去挖掘它們引人入勝的魅力,透過輕靈的珠璣妙語,使之個個散發著向讀者招徠的溫柔眼神。——曾永義
全書以「看圖說故事」、「語文點心」、「部首要說話」、「注意部首字詞」四大架構來說解部首及其相關字族,有六大特點解釋與部首相關的字形源流和文化制度:一、利用圖說和故事,使讀者親切地掌握字例;二、透過部首之初文,分析漢字的字源;三、按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的順序排列,方便讀者掌握字形演變;四、利用字形演變探求該字之構意(即本義);五、利用字義發展細說文字的形義變化;六、利用漢字的符號與信息系統,展示漢字的文化意義。——徐富昌
這是一本民國版的《說文解字》。
有別於漢字字典創造者──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與清代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這本由泰雅族作家瓦歷斯‧諾幹編撰的《字頭子》,顯得平易近人許多。本書依山川草木、蟲魚鳥獸、人類文化等分類法,講一個字從甲骨文到金文、小篆、楷體的變化過程,像是在說故事一般,讓讀者看完便能懂得。
不論《爾雅》對於漢字的訓詁,《方言》對於漢語方言的研究,或《釋名》的音訓,《切韻》、《廣韻》的聲韻,無一不在《說文解字》的範圍之內;而瓦歷斯的《字頭子》也巧妙地將訓詁、聲韻融合穿插在文字說明之間,堪稱文字學研究的又一里程碑。
當我在書房重溫師專生涯曾經閱讀過的文字學,再一次從鳥獸蟲魚山林海河的動態形姿,看到文字將其銘刻用以辨認我們的世界,而每一個一個凝固的字體裡頭居住著人類的夢想與生命態度,那是一座壯闊遼遠的洪荒宇宙,是細膩情思與深沉感悟的結晶體。駑鈍如我者,只能一字一字從樸拙的甲骨文摸索辨認,竟以七年的功夫在課餘時間窩藏在小小斗室企圖進行文字解密的愚行,何其幸運,古人將大智若愚貼在了我的胸口,讓我孤自品味愚行也可以是大道的寂寞。
所有偉大的人文大師的學說總是口授不書,西方畢達哥拉斯不寫作,只讓自己的思想活在弟子們的頭腦裡。柏拉圖說,口頭語言是飛動的,是神聖的。孔子述而不作,讓他的哲學思想綿延了幾千年。正是因為無法像偉大的人文大師口授不書,只能愚直的書而不授,只希望這本書不是披露事物的表象,而在於發現事物。如果,《字頭子》不僅僅是讓讀者理解與詮釋,而是能讓讀者繼續思考,這本書應該就會微笑以待。——後記
西方詞源學追蹤出「計算」一詞在拉丁文是指小石頭,源出畢德哥拉斯和他的子弟們用小石塊記數;「偽君子」一詞的起源是演員,「人」一詞的起源是假面具。至於今天我們所理解的「古典」,它是從拉丁文「船隊」(classis)演變而成,後來又有了「秩序」的意義。還有更多的例子說明詞的原義發生難以預料又曲折繁複的變化,它來自於西方對世界事物的理解,並銘刻在羊皮紙上用以抵抗記憶。那麼在東方,在五千年前藉由口傳指認萬物,又在三千年前以降化為竹簡布帛的「漢字」又是如何做出銘刻的呢?幸而「文字」有其密碼,其所洩漏的情意及其結構讓我們得以溯時間的階梯通向幽微隱密的圖像,即從甲骨文以下的圖像變化我們看到了漢字優美又盈富人性情理的變化,《字頭子》僅僅為歸納編輯已就的部首,再一次記述比之西方辭源更加引人入勝的變化做出謹小慎微的貢獻!
作者簡介:
瓦歷斯‧諾幹
台灣泰雅族人,1961年出生於台中市和平區Miho部落。早期曾用瓦歷斯‧尤幹為族名,後正名為瓦歷斯‧諾幹。漢名吳俊傑,曾以柳翱為筆名。省立台中師院畢業,目前專職寫作,兼任大學講師。2011年「小詩學堂」組詩獲2011年吳濁流文學新詩獎,同年獲聯合報散文評審首獎。已出版作品《荒野的呼喚》、《泰雅孩子台灣心》、《山是一座學校》、《想念族人》、《戴墨鏡的飛鼠》、《番人之眼》、《伊能再踏查》、《番刀出鞘》、《當世界留下二行詩》、《迷霧之旅》、《城市殘酷》等。
詩人瓦歷斯‧諾幹說:「人人可寫詩。」
民族作家Walis創辦《獵人文化雜誌》,記錄土地與原民的連結,報導土地與原民的糾結。
他的散文,優美中帶著淡淡的哀傷;他的評論,像一支支箭,射向對原民不太友善的社會邊緣。
使用漢文字在文壇耕耘多年,繼美麗的二行詩之後,瓦歷斯最新巨作《字頭子》,帶我們認識漢字的美。
章節試閱
ㄧ、生物百態
㈠人類馴養的動物
中國人的造字,最初時,大都以身邊的形象加以描繪,擷取事物的特徵構圖,充分表達出人類在繪畫(藝術)上的先天本能。《說文解字‧敘》曰:「皇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雖然這段話具有一定的神話傳說色彩,卻也反映了中國古人造字的原則:即以他們所能認識的事物起,仿照事物自身的特點創立文字。
特別是動物,這大概是人類以外最為易見、易知、易感的生物,於是描而摹之、繪而認之,以其外形特徵,生動活潑的創造出「文字」的原形。
目前部首 收有動物字計二十八個部首字,大約占整個部首字的百分之十五,這反映了在與人類生活較為接近的動物,人類有可能對牠們進行細微而全面的觀察,特別是經過馴化後的家畜、動物,人類在豢養、使用、交換、凝視的過程中,不僅敏感的看到其外在的差異,並且對牠們內在秉性上的特點了解的更為清晰透徹,可見其與人類的關係密切。
動物部首中,經過人類馴化的部首字依筆劃排序有以下六字:彐、牛、犬、羊、豕、馬。
① ② ③ ④牛
看圖說故事
「庖丁解牛」這則寓言典出《莊子.養生主》,用以比喻技術高超,或指能掌握事物規則,做事便能得心應手。這個「牛」是個具有繪畫神采的文字。①甲骨文是動物正面簡化的形象,兩側向上彎的部分是角,角下向斜上方伸出的是一雙耳朵,強調牛角、牛耳的特徵。②金文也大致和甲骨文相似,只不過將耳朵拉平了。③小篆延續金文的寫法,④楷書寫成「牛」字。
「牛」,ㄋㄧㄡˊ,四劃,象形字,作為部首的稱呼為牛部,牛字旁。
「牛」,作為部首偏旁 時寫成「 」,下橫斜挑,而且豎筆不鉤,如:「物」、「牲」;位在字的上方時寫成「 」,稱作牛字頭,如:「告」、「靠」。
語文點滴──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國目前發現最古老的文字(出土於殷墟 ,及河南安陽城西北五里處,洹河邊一個名叫小屯的村落),是殷商時代人們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也被稱作〝卜辭 〞,有時還被稱作〝甲骨卜辭〞,是因為這些文字的內容都是屬於向神靈詢問〝占卜〞有關的紀錄。要注意的是,甲骨文上的「甲(龜甲)」,實際上用於占卜(用來刻字──守兆)的是龜腹部的甲,而不是龜背上的甲。
近百年來,蒐集到的甲骨有十五萬片之多,卜辭使用的單字有四千六百字左右,經過研究考證,能辨識的約有一千多字。從甲骨文中可以看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多種造字方法,從字形觀之,當時的刻字技術已相當成熟,已是一種能滿足紀錄當時語言之需要、是個初具完備的文字體系。
部首要說話
「牛」,甲骨文象正面看的牛頭形。《說文解字.牛部》:「牛,大牲也。象角頭三、封、尾之形。」大意是,牛,大的牲畜。象兩角和頭三樣東西,象肩胛隆起的地方和尾巴的形狀。本義就是六畜之一的牛,哺乳類,反芻偶蹄類。體型龐大,有一對牛角,草食性,可以協助人類耕種、拉車。如:牛乳、牛車。《孟子.梁惠王上》:「見牛未見羊也。」這是說,只見到了牛而沒有見到羊。
「牛」,之所以發「牛」的字音,可說是源於牛的叫聲,這就是所謂的「擬聲語」。牛沉重、濁厚的鳴音聲如「哞─哞─」,這正與牛的古音相近。
古時立春,民間有「鞭打土牛」(又稱「春牛」,泥塑的牛)的習俗,地方官或者鄉村長者要鞭打土牛三下,以示迎春和動耕,邊打要邊說唱著:「一打風調雨順,二打土肥地暄,三打三陽開泰……」
儘管牛的性情溫馴,但犯起脾氣來會變得非常執拗,因此常用來比喻一個人性格固執、倔強、高傲。例如:牛脾氣。從高傲義,又引申出吹噓、說大話的意思。最常用到的詞就是「吹牛」。
「牛」,是古代星宿名之一,即牽牛宿。「牛郎星」就是傳說中與天帝的女兒織女結為夫妻,織女因疏於工作,天帝忿怒,將兩人分隔在銀河兩側,每年農曆七月七日才能相會,所以這一天也是中國的情人節。《潘岳.西征賦》有詩句:「儀景星于天漢,列牛女以雙峙。」(女:織女星。)
作為星宿名的「牛」,也是十二生肖之一,子鼠丑牛,排行第二。作為舊時記曆,「牛」指的是陽曆正月初五。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
「牛」,也是姓氏之一,如:牛先生。
「牛」,如今可單用,也作偏旁使用。凡從牛取義的字,都與牛或動物等義有關。
注意部首字詞
「牛」,是個簡單的字,卻具有深遂的涵義。《詩經.王風.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牛羊下來。」這首借景抒情(諷刺平王)的詩是說,天色已經昏暗,牛羊下坡回到圈裡。這種放牧歸來的恬靜情景,讓我們想到老子哲學思想中,清淨無為與柔弱似水的生命情調,老子騎牛緩行的歷史形象就有了深遂的想像與象徵意味。
「牛刀」,就是宰牛的刀,語出《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殺雞當然不必勞動牛刀,這豈不是大材小用,後引申為具大材之人。
「牛耳」,簡單地意義就是牛的耳朵。牛耳奇大,在牛的形象具有象徵意義,古代諸侯會盟時,盟主割牛耳取血,分與諸侯宣誓,以表守信。《左傳˙哀公十七年》:「諸侯盟,誰執牛耳?」也就是說,「執 牛耳」代指諸侯盟主,後泛指人在某方面居領導地位都可以說是「執牛耳」。
《戰國策˙齊六》:「乃賜(田)單牛酒,嘉其行。」這裡的「牛酒」非指牛的名稱,「牛酒」就是牛和酒,是古代用牛和酒作賞賜、慰勞或餽贈的物品。
「牛馬走」,難道是牛和馬在奔 走?「牛馬走」語出《文選˙漢˙司馬子長(遷)˙報任少卿書》:「太史公,牛馬走。」(走:猶僕也。)這是說,司馬遷是這樣一個在皇帝之前猶如牛馬供奔走的人。換言之,「牛馬走」是作為自謙之詞。
「牝」,ㄆ一ㄣˋ,是個會意兼形聲字, 甲骨文作左邊是牛,右邊是個雌性符號,本義就是鳥獸的雌性。《尚書˙牧誓》:「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這是說,母雞沒有打鳴報告天明的責任,如是雌代雄鳴則家盡。這是用來喻指婦奪夫政則國亡。今有「牝雞司晨」,比喻婦人專權。
「半」,ㄅㄢˋ,今從「十」部,這其實是個會意字,金文 下部是牛字,上部是個「八」,「八」就是分的意思,兩相會意就是將宰殺的牛一分為半的意思。「半」的分剖義,則由後起的轉注字「判」來承擔。
「告」,ㄍㄠˋ,今從「口」部,會意字,甲骨文作 ,上牛下口,會用牛羊祭祀禱告神靈求福之意。《說文解字˙口部》:「牛觸人……所以告人也。」大意是,用口告訴人說:這牛是要牴人的!因此「告」的本義就是向神靈祈禱,引申為告訴、報告、告發。《國語˙魯語上》:「國有饑饉,卿出告籴。」(籴ㄉ一ˊ:同「糴」,買入穀物。)大意是,國家發生饑饉的災難,你就要請求買入糧食。所以「告」引申為請求義,今有「告假」,為請求准假;「告饒」,為請求饒恕。
「牢」,是個非常具象的字,甲骨文作 ,一隻牛(或羊)給關在欄圈裡,加「牛、羊」是為了表明它的用途,本義是關牛、羊的柵欄。關在欄裡的牛是準備作祭品用的,據《禮記.王制》的記載,祭祀時牛、羊、豬三樣祭品齊全就叫做「太牢」,只用羊、豬就叫做「少牢」。後來「牢」字的辭義,發展為關禁犯人的地方,如:「地牢」。成語「亡羊補牢」,用的是牢的本義。
從部首「牛」所組成的字裡,有些字要注意讀音與用法。
「牯」,ㄍㄨˇ,形聲字,即母牛,俗稱為閹割過的公牛。已故台灣電影導演楊德昌攝有電影影片〈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牸」,ㄗˋ,形聲字,從牛字聲,比義是母牛。《韓非子.解老》:「戎馬乏則牸馬出。」大意是,只要戰馬一缺乏,快生小駒的母馬就需要出征。引申為畜類的雌性。
「犖」,ㄌㄨㄛˋ,形聲字,從牛勞省聲,本義為雜色牛,引申為色彩斑駁的意思,《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赤瑕駁犖,雜臿其間。」(臿:夾雜。) 大意是,赤玉紋采交錯,相互雜插其間。
「犨」,ㄔㄡ,形聲兼會意字,從牛雔聲,雔兼表相對之意,本義是牛的喘息聲,也指牛鳴叫聲,牛鳴則伸頸,故引申出突出義,《呂氏春秋.召類》:「南家之牆,犨於前而不直。」(直:正視。)這是說,(子罕)南邊鄰居的牆突出來,擋住了他宅前正視的視野。
① ② ③ ④豕
看圖說故事
《三字經》:「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可見,「豕」自古就屬六畜之一,而且是個重要的家畜。①甲骨文的形體,長嘴短腳、肚腹肥圓、尾巴下垂,簡單的幾劃,表現出樸拙可愛的形狀。②金文的上部就是一顆大的豬頭,頭的兩側是左右張開的大耳朵,下部是腿和短小的尾巴,整體的意像均屬象徵。③小篆的形體,為了符合方塊字的書寫,字形已經看不出是豬的模樣了。④楷書寫成「豕」。
「豕」,ㄕˇ,七劃,象形字,作為部首的稱呼是豕部、豕字部。
「豸」(ㄓˋ)與「豕」長的很像,「豸」是一種貓類的動物,豕就是豬,兩字不要弄混了。
書寫「豕」字時,如作左、上、內偏旁時,末筆的一捺要改為頓點。如:「豬」、「逐」、「圂」。
語文點心──金文
中國歷史上商周時期,人們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古人稱銅為金,所以叫「金文」或「吉金文」;青銅器中,樂器以鐘為最多,禮器以鼎為最多,一般用鐘鼎代表古代青銅器,因而金文又稱「鍾鼎文」或「鍾鼎款識 」。又因金文是刻鑄而成,古人將這種工藝叫「銘」(銘者刻也),所以金文又叫做「銘文」。
目前,已知的金文大約共有六千餘字,其中半數左右已經能夠解讀,而金文獲得一定程度的解讀主要是借助於清代考證學的發展。金文記載的內容非常豐富,包含奴隸主貴族祭祀、征伐、冊命、訓誥、賞賜、盟誓、立契,以及表彰仁德、頌揚戰功等生活跡象,均滲透到金文的字裡行間。
部首要說話
「豕」,甲骨文象豎起的大豬形。《說文解字.豕部》:「豕,彘也。竭其尾,故謂之豕。象頭、四足而後有尾。」這是說,豕,就是豬。豬發怒時,豎起牠的尾巴,所以叫做豕。像頭、四隻腳、身後有尾巴的樣子。所以「豕」的本義就是豬類的總稱。《三字經》:「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這是說,馬牛羊雞犬豕這六種牲畜,被人類所飼養。豬不同於馬、牛、羊之類的牲畜,不能作遠距放牧,但是豬具有雜食、繁殖能力強的特點(承自野豬的特性。從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家畜骨骼來看,中國人飼養豬的歷史可以上溯到距今八千年到一萬年的新石器時代前期。),對於從事農業、定居生活的華夏民族而言,發達的農業為豬提供穩定的飼料,豬則為人們提供肉食來源,糞肥也增加地肥的能力,也成祭祀牲禮的重要祭品。
《管子•大匡》:「豕人立而啼,公懼,墜於車下,傷足亡屨。」(公:魯桓公。人立:像人一樣站著。) 這是說,豬像人一樣站立著,魯桓公一時懼怕,竟然從車上墜下,傷到了腳失去了鞋子。其實,這是古人所認為的 「豕禍」。「豕禍」有豕入居室、豕對語、豕生八足、人頭豕身、豕生兩頭、一頭兩身、豕人立而啼等等多種表現,均被認為是不祥之兆。
由於豕後來做了偏旁,其義又另加聲符「者」寫作「豬」來表示。今部首「豕」既可單用,也作偏旁使用,凡從豕取義的字,大都與豬類動物等義有關。如:豝(ㄅㄚ),母豬。豜(ㄐ一ㄢ),是指大豬。豪,是指豪豬,長有長而硬的刺。豭(ㄐ一ㄚ),指公豬。豲(ㄏㄨㄢˊ),是野豬。豵(ㄗㄨㄥ),是一歳的豬。
今「豕」可單用,也作偏旁使用。凡從豕取義的字,都與豬類動物有關。
注意部首字詞
「豕」、「彘」、「豬」、「豚」,都是指豬,只不過一為象形字(豕與彘),一為會意字(豬與豚),也有方言的差異。「豬……關東西或謂之彘,或謂之豕。」(《方言 》卷八)在先秦 ,豕與彘是指大豬,豬與豚其實是指小豬,兩漢之後才泛指豬,而彘,最早指的是野豬。
一般認為豬貪食,故以「豕心」比喻貪婪之心。「豕牢」可不是豬的監牢,《國語.晉語四》:「大任娠文王不變,少溲於豕牢,而得 文王,不加病焉。」大意是,太任(周文王母親)是夢見與巨大的豬人在廁所後,生下文王姬昌,他得到豬神的庇護,從小都不患病。「豕牢」是指廁所,另一義就是指養豬的地方。
「圂」,ㄏㄨㄣˋ,今從「囗」部,會意字,甲骨文作 ,象兩隻豬被圍在豬圈裡,本義是豬圈,由於古代的豬圈常與廁所連在一起,人們又讓豬吃屎,所以「圂」又引申稱廁所,後來這個詞義給了「溷」字,指污穢糞便。
「家」,會意字,今從「宀」部。甲骨文作 ,家屋裡有隻公豬,金文作 ,突出了這隻公豬的生殖器,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上古先民在養豕(豬)時就發現豭(野公豬)經常光臨豬圈,使母豬懷孕,這些不請自來的公豬就像上古時期母系社會的男人一樣,晚上光臨女家,到了黎明悄悄離去。野公豬與男人行徑驚人的相似處,也在日後的口語話「豬哥」一詞洩漏了秘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認為這種現象(在一妻一夫制度下)實屬「淫佚」,於是巡狩會稽時,刻石明令:「禁止淫佚,男女潔誠;夫為寄豭,殺之無罪。」這就是「家」字會有頭公豬的緣由。
「豪」,ㄏㄠˊ,形聲兼會意字,古文從 (ㄧˋ,野豬)高聲,高也兼表長,會長毛豪豬之意。篆文後異體改作從豕。本義為豪豬,也叫箭豬,是一種身上有長而硬刺的毛一類的豬。豪豬兇猛,故引申為卓越的人物,如豪傑。又引申為豪邁、豪放,這樣個性的人,一般都不從流俗,也常視法紀為無物,於是「豪」又指橫暴、強橫,陶潛《詠 荊軻》:「豪主正怔營。」(豪主:強橫之君,指秦王。怔營:惶恐不安的樣子。) 事物花用如果也是豪放、強橫,就是指奢侈的意思了。
「豪」、「傑」、「英」、「俊」,都有表示一個人具有超凡的才智、品德的意義,但是「傑」、「英」、「俊」三字一直用於褒義,而「豪」字有時用於貶義,如:巧取豪奪、土豪劣紳。
「豫」,ㄩˋ,也從「豕」部,本義是安逸、安樂。《尚書.金縢ㄊㄥˊ》:「王有疾,弗豫。」是說,王有疾病,不得安樂。「豫」從本義引申為出遊,又做預備、預先講,又當「猶豫」的「豫」。今有同音的「預」字,本為「豫」的異體字,後來在遊樂的意義上,一般用「豫」;在預先的意義上,則使用「預」字。
「豨」,ㄒㄧ,形聲字,篆文從豕希聲,本義為豬奔跑戲鬧的樣子,引申泛指大豬。《墨子‧耕柱》:「狗豨猶有鬥,惡有士而無鬥矣?」這是說,狗豬尚且有爭鬥,哪有士人沒有爭鬥的呢?
「豳」,ㄅㄧㄣ,形聲兼會意字,篆文從山豩(ㄅㄧㄣ)聲,豩也兼表駁雜之意,隸變後楷書分別寫作豳與邠。本義為豳山,又用作古都邑名。這是古地名,在今陝西省旬邑縣西,周的先祖公劉即在此立國,《詩經.大雅.公劉》:「篤公劉,於豳斯館。」(館:用作動詞,建房舍。)這句詩的意思是,忠厚啊公劉,他在豳地建造房屋。
ㄧ、生物百態
㈠人類馴養的動物
中國人的造字,最初時,大都以身邊的形象加以描繪,擷取事物的特徵構圖,充分表達出人類在繪畫(藝術)上的先天本能。《說文解字‧敘》曰:「皇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雖然這段話具有一定的神話傳說色彩,卻也反映了中國古人造字的原則:即以他們所能認識的事物起,仿照事物自身的特點創立文字。
特別是動物,這大概是人類以外最為易見、易知、易感的生物,於是描而摹之、繪而認之,以其外形特徵,生動活潑的創造出「文字」的原形。
目前部首 收有動物字...
推薦序
序
源遠流長的文字
徐富昌
漢字是世界文字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當今世界上還在流傳和使用的最古老文字。在地球上,像漢字一樣古老的,還有埃及的「聖書字」和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但這兩種古老的文字都已滅絕,早在公元前後已經被埋在滾滾黃沙和斷垣殘壁之下了,是近代的考古學家的考古發掘才使它們重見天日的。它們都是歷史博物館裡的文字,是文字的化石。而漢字則從產生至今,綿延不斷,仍是通行使用的文字。漢字可說是世界文字史中,「源」最遠,「流」最長的一種文字了。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載體,每個字的產生與演變,都和社會歷史、文化制度、文化形態及思維模式有關。由於漢字經過漫長的演化變革,許多字在源流和字理方面,都起了一些變化。但從文字的形體和結構來看,古今文字中仍然有著千絲萬縷的連結,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其繼承和演進的關係。因此,在教學上,只要能掌握住漢字的源流知識,瞭解漢字的來龍去脈,並從文字的書面形態中所蘊藏的文化意涵,就可以從根本上提高運用文字的能力和水平。
有關漢字教學,大致有三方面的教師從事這類的教學:一是大學中文系講授文字學的教授;二是華語中心(對外漢語中心)的中文教師;三是小學的國語和中學的國文教師。其中,文字學教授是從學理去教學和探討文字問題,從事這方面教的較多,也有一定的方法和路徑;華語中心(對外漢語中心)的中文教師是教外國人學華語,既要教外國人學語言,也要教他們認寫漢字,對外國人而言,漢字難教難學是一般的認知;至於中小學,漢字教學則是學習國語文的基礎,但過去由於很少見到有關漢字源流和相關知識的淺近易學的工具書,所以在教學上也存在一些困難。
一般來說,要學好漢字,就必須掌握漢字的源流,亦即對漢字的起源、造字方法及形體演變等理論知識需有所了解。若能明白漢字的初文,就能掌握漢字的「源」;若能明白漢字偏旁的流變和變析,就能了解漢字的「流」。瓦歷斯‧諾幹的《字頭子》一書,從現行字典的214個部首出發,分別從生物百態、人體與兩性、天地與人文、生民與戰爭等漢字的初文或準初文中,去分析其源流,以方便教師知道怎麼去「教」與學生知道怎麼去「學」。全書利用「看圖說故事」、「語文點心」、「部首要說話」、「注意部首字詞」四大架構來說解部首及其相關字族。首先,書中利用「看圖說故事」的方式,將漢字的知識,融進歷史、文化和文學的故事中,讓讀者能清楚地系聯到該部首的相關知識。其次,透過「語文點心」提供大量的語文和文化史的知識,如甲骨文、金文、小篆、說文解字、象形、形聲、錯別字、五音、隱喻、十二生肖、史記、左傳、莊子、詩經、管子、王維、茅盾等材料 。其三,透過「部首要說話」分析字的形構,將字的本義及引申義等加以解說及詮釋。其四,以「注意部首字詞」來分析相關字族和詞語,同時也將詞義變化加以申說。透過本書的四大架構,吾人可以很清楚地掌握部首字的本形、本義及其文化意蘊。
從整體來看,本書取材豐富,詮說中肯。在四大架構外,另有六大特點:一、利用圖說和故事,使讀者親切地掌握字例;二、透過部首中之初文,去分析漢字的字源;三、按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的順序排列,列出古今文字字形,方便讀者掌握字形演變;四、利用字形演變去分析文字構造,以探求該字之構意(即本義);五、利用字義的發展,去細說文字的形義變化;六、利用漢字的符號與信息系統,展示漢字的文化意義。由此六大特點,吾人認為本書不僅清楚地解釋了與部首相關的字形源流和文化制度,同時也為漢字教學提供了一個簡明、實用的工具書。讓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可以很方便地找到部首所系聯的各種類型的字例;可以很容易地掌握這些字例所表達的字源、字義,進而幫助教師和學生了解蘊藏在文字背後的文化意涵。
漢字教學一向是個難點,既難教也難學,瓦歷斯‧諾幹在長年的教學中,透過自己的認識與實踐,編寫了《字頭子》一書,既深入淺出,又剖析分明,既適合中小學的語文教學,更適合一般人對漢字的深層認識。總之,希望本書之出版,能從漢字理論、方法和教學素材上,對漢字教學提供實質的幫助。是為序。
(本文作者為臺大中國文學系教授兼語文中心主任兼文學院副院長)
兩支生花妙筆
——從瓦歷斯‧諾幹的創作說到新著《字頭子》
曾永義
泰雅族人瓦歷斯‧諾幹是我的長女婿,我以他為榮,也很佩服他、器重他。我之所以以他為榮、佩服他、器重他,不止因為他在文壇上的成就和聲名,更因為他對創作、文化、文字詞語研究鍥而不舍的努力。
對於瓦歷斯創作上的特色和成就,論者已多:有的說他「犀利、孤峭的筆鋒,清晰、明確的邏輯思維,散發銳不可擋的論辯及批判能量。」「在1990年代的十年之間,瓦歷斯‧諾幹的詩、散文和小說幾乎獲得台灣所有的重要文學獎,並受到一致好評。回到出生地的瓦歷斯‧諾幹,不只是為泰雅族部落和台灣原住民族發言,更以泰雅族開展的胸襟,懷抱整個台灣島嶼和人民,是台灣中生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重要的散文著作有《戴墨鏡的飛鼠》、《番人之眼》、《山是一所學校》等。」
向陽更以〈來自部落的呼喚〉為題,評論瓦歷斯的詩集《伊能再探查》,認為「這本詩集確然有著不可輕忽的重量」,他分析這重量來自三方面:其一如詩人吳晟所云瓦歷斯的書寫多取材自部落的生活所見所思所感,因而意象十分真實而鮮明,自然的展現教人如親眼目睹的原住民族圖像。其次來自瓦歷斯的書寫隱然有著為台灣原住族群撰寫史詩的企圖。他的詩作,不沉溺於情緒的抒發,而是以冷靜的凝視,面對原住民族的歷史命運和現實處境,勾描烙印的腳步,點繪深陷的黥顏,發抒他們埋藏於內心深處的憤怒,表現他們「在風中掩面疾哭」之後勇健前行的面容。其三來自詩作的藝術風格。瓦歷斯擅長使用原住民的神話、傳說,經營漢人詩作所欠缺的魔幻想像,又能善用原住民歌謠的重沓悠遠唱腔,轉為詩作中的韻律處理。使得他的詩既有吸引人的奇詭意象,也有讀來悅耳、令人繞樑不絕的旋律。
而我要進一步說的是,瓦歷斯不止詩、散文、小說那樣的跨界書寫,他更一再的創發「新體」,使他教導的國小三年級生能寫出「和尚蟹是一位和尚嗎?好想叫他念佛經」那樣的「二行詩」,而他也有《當世界留下二行詩》(2011年)的專著;他為了糾正近來「極短篇」像詩或座右銘的偏鋒現象,倡導三百五十字的「微小說」,認為既名之為「小說」,就離不開故事、人物、情節的書寫元素。
而若論瓦歷斯創作的動力和內涵,實來自部落的呼喚。他毅然決然的捨平地教職,投入部落的國小教育。發現部落的場景是如此的豐富而獨特,也體悟到族人的遭遇是如此的弱勢而艱難。於是他投入原住民文化運動,主編《獵人文化》、主持「台灣原住民人文研究中心」,追隨著日人伊能嘉矩的足跡,翻山越嶺,從事田野調查,由紅頭嶼、台東到北海岸的三貂角和淡水,用他的筆來傳達原住民部落和族人的生活、思維、心事,從而形成他「驃悍雄渾」別具一格的文學風貌。
而一般人可能不知道,瓦歷斯除了聚精會神、鍥而不舍的努力創作外,也同樣心專意注、堅持不輟的努力於文字詞語的研究。他其實有兩支筆,一支用於創作,一支用於研究。這兩支筆堪稱「花開並蒂」。
2008年,他寫的一本書《字字珠璣》要我推薦出版,我翻閱之餘,大為驚嘆,原來這本書的寫作動機是作為小學國文課的補充教材,希望學生能精準的運用每個字和詞語;後來卻發現小學生、大學生乃至報章雜誌所使用的錯別字詞語如出一轍,乃撰著本書,用幽默的淺近文字,剖析容易混淆的字詞語間的正誤,包括經常被誤用的形音相近的字、多義字的辨析,易於使人迷亂的詞語,以及疊字、量詞、顛倒詞的使用。諸如:「我蔑視經常汙衊司法的人」,「一本手札、扎實」,「彌天大謊、消弭、敉平」,「齜牙咧嘴、身敗名裂」,「七拼八湊、拚生拚死」,「彈劾無私、綜核名實、刻骨銘心」,「大徹大悟、清澈見底、撤銷」,「市儈商賈、膾炙人口」,「雄赳赳氣昂昂、糾纏不清」,「切切私語、竊鉤竊國」,「視如草芥、草菅人命」。《國語日報》董事長黃啟方教授為本書作序,謂「精準使用文字,自然字字珠璣」,於是我也才明白,瓦歷斯就是在這樣的修為之下去從事詩、散文、小說創作,一絲不苟的使用文字語詞,所以其作品裡,令人覺得「琳瑯滿目,字字珠璣」。
而更令我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近日印刻出版社寄來兩包厚重的校印稿要我寫序,原來是瓦歷斯繼《字字珠璣》之後,以七年時間埋首部落山林的斗室,以部首字為單元,一個部首接著一個部首,逐一的去探索文字語詞的奧祕,從而使這奧祕煥發華彩,產生許多趣味。可以「看圖說故事」,部首也會自己說出話來,包括由此衍生的許多字詞,同時也沒有忘記為讀者端出一道可口的「點心」來,讓讀者藉與此部首相關的典故,多認識一些語文常識。具體的說,瓦歷斯使文字語詞趣味化的方法是:每個部首字都從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並舉入手,說其形音義,以探根溯源;並指出由此而孳生的部首字和楷書化後的變形;然後舉出由本義和引伸義所產生的詞語;以及分類說明以此為部首所造成的字詞;並將「語文點心」穿插其間。如此就將文字詞語系統化起來,可以使讀者提綱挈領般的去認識了解錯綜繁複的中國文字詞語,而且可以從中觸類旁通,一隅三反。不止可以獲得豐富的語文知識,也可以從此精準的運用文字詞語,不會再有誤用的情形發生。
瓦歷斯就這樣勉力的書寫了214個部首字,將它們分作「生物百態」、「人體與兩性」、「天地與人文」、「生民與戰爭」四大類,每大類再分若干小類。譬如「生物百態」再分「人類馴養的動物」、「野性未馴」、「獸盡其用」、「暢游在河海」、「天空的舞者」、「大自然的寵物」、「飲食植物」七小類,每一小類之下再繫上相關部首。可見瓦歷斯這部五十萬言的鉅著《字頭子》是透過精心的學術分類研究,再用詩人的筆觸傳達出來的。所以他希望讀者從本書中可以獲得「飛翔的記憶與輕盈的想像」。
西元八、九○年代,我曾大力主張「學術通俗化反哺社會」,呼籲學者走出象牙塔,將學術成果轉化為群眾可以汲取的滋養,來提升國民生活品質和社會文化氣質。自己也投入傳統與鄉土藝術的維護發揚,親率劇團出國,「以民族藝術作文化輸出」,也將野台歌仔戲推入國家戲劇院;現在還將戲曲研究心得呈現於戲曲劇本的撰著,演出於舞台。而今非常高興的看到我的長女婿,著名的詩、散文、小說作家瓦歷斯‧諾幹也能以同樣的理念,在以生花妙筆創作之餘,更能勤勉鑽研,將使人生畏、望之怯步的中國文字詞語,用心的以另一支學術通俗化的生花妙筆,去挖掘它們引人入勝的魅力,透過輕靈的珠璣妙語,使之個個散發著向讀者招徠的溫柔眼神。而我知道,瓦歷斯只有一個心願,那就是凡我國民都能有豐富的語文知識,都能精準的運用每一個文字詞語。
2013年9月17日晨於台大長興街宿舍
(本文作者為世新大學講座教授、台灣大學中文系名譽教授)
後記
飛翔的記憶與輕盈的想像
2002年五月,我壯著膽子參加國語文最基層的鄉鎮競賽──教師組字音字形比賽,接續兩年,結果都是鎩羽而歸。日後我摸索出這競賽除了需理解基本的漢字形音義之外,更重要的,它競比的是書寫的速度,當速度決定一切的時候,我們反而失去了對漢字真實的理解──記憶與想像。
2003年九月,我重新認識漢字。
這不是說我不曾識得漢字,記得在部落山村第一次擁有字辭典是在升上國中的開學初,時間應該是遠在三十年前的1963年,我父僅僅讀過一年蕃童教育所,不知道父親從何獲知的睿智,為鼓舞我升上國中,竟買來一本厚重的文史哲出版社的辭典,這是我第一本辭書,藏青色澤,翻到我的漢名「俊傑」一詞,義為秀異,竟爾喜孜孜幾日有餘,於是我理解文字所帶來的某種魔力──飛翔的記憶與輕盈的想像。
當我在書房重溫師專生涯曾經閱讀過的文字學,再一次從鳥獸蟲魚山林海河的動態形姿,看到文字將其銘刻用以辨認我們的世界,而每一個一個凝固的字體裡頭居住著人類的夢想與生命態度,那是一座壯闊遼遠的洪荒宇宙,是細膩情思與深沉感悟的結晶體。駑鈍如我者,只能一字一字從樸拙的甲骨文摸索辨認,竟以七年的功夫在課餘時間窩藏在小小斗室企圖進行文字解密的愚行,何其幸運,古人將大智若愚貼在了我的胸口,讓我孤自品味愚行也可以是大道的寂寞。
所有偉大的人文大師的學說總是口授不書,西方畢達哥拉斯不寫作,只讓自己的思想活在弟子們的頭腦裡。柏拉圖說,口頭語言是飛動的,是神聖的。孔子述而不作,讓他的哲學思想綿延了幾千年。正是因為無法像偉大的人文大師口授不書,只能愚直的書而不授,只希望這本書不是披露事物的表象,而在於發現事物。如果,《字頭子》不僅僅是讓讀者理解與詮釋,而是能讓讀者繼續思考,這本書應該就會微笑以待。
五十萬字的《字頭子》得以出版,是印刻出版社初安民先生慧眼與豪情的義舉;編輯的細膩與美輪美奐,當歸功編輯施淑清小姐的鞭策;我還需謝謝幾位無名的校稿員,沒有他們日夜的審校,這本書將掛一漏萬。感謝台大文學院副院長徐富昌先生,在繁忙的學術生活中為《字頭子》增色與勉勵。
尤其我的岳父曾永義先生,現任世新大學講座教授、台灣大學榮譽教授,以其老當益壯的深厚國學,於往返海內外講學之際,為本書作序,不吝推薦與揄揚,讓作女婿的感動不已。
漢字的文化與歷史博大精深,《字頭子》勉力書寫214個部首字,惟自識才疏學淺,有任何形音義的謬失,肯定是自己尚未參透文字的奧祕,懇請八方前輩不吝指教。
序
源遠流長的文字
徐富昌
漢字是世界文字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當今世界上還在流傳和使用的最古老文字。在地球上,像漢字一樣古老的,還有埃及的「聖書字」和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但這兩種古老的文字都已滅絕,早在公元前後已經被埋在滾滾黃沙和斷垣殘壁之下了,是近代的考古學家的考古發掘才使它們重見天日的。它們都是歷史博物館裡的文字,是文字的化石。而漢字則從產生至今,綿延不斷,仍是通行使用的文字。漢字可說是世界文字史中,「源」最遠,「流」最長的一種文字了。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載體,每個字的產生與演變,...
目錄
序 兩支生花妙筆——從瓦歷斯‧諾幹的創作說到新著《字頭子》 曾永義
序 源遠流長的文字 徐富昌
ㄧ、生物百態
㈠人類馴養的動物:牛 豕 彐 犬 羊 馬
㈡野性未馴:虫 鼠 豸 虍 鹿
㈢獸盡其用:彡 爪 禸 角 釆
㈣暢游在河海:乙 黽 貝 魚 龜
㈤天空的舞者:鳥 隹 羽 非 飛 龍 風
㈥大自然的寵物:屮 艸 氏 支 木 生 竹 麻 齊
㈦飲食植物:米 禾 黍 瓜 韭
二、人體與兩性
㈠五官面目:口 牙 齒 目 自 鼻 舌 耳 而 髟 毛 面 首 頁
㈡手舞足蹈:又 手 寸 足 止 夂 夊 疋 走 麥 癶 舛 隶
㈢直面人身:人 大 立 欠 子 儿 比 鬥 長 尢 疒 歹
㈣心神合一:心 肉 血 骨 食 甘 香 艮 見 尸 鬼
㈤兩性關係:父 老 士 臣 女 毋 身 方 黃 匕
三、天地與人文
㈠自然天成:ㄧ 山 巛 土 石 水 谷 穴
㈡日月精華:日 月 夕 雨 气 仌 二
㈢天造地設:火 厂 凵 冂 阜
㈣教育事業:文 攴 曰 言 音 聿 龠 十
㈤禮儀制度:示 卩 卜 廾 爻 色 鼓
㈥五顏六色:白 黑 赤 青 玄
㈦八方事物:丨 丿 小 无 至 襾 匸 八
四、生民與戰爭
㈠食器時代:臼 斗 皿 鼎 缶 酉 鬯 鬲 鹵 豆
㈡衣冠禮樂:衣 巾 冖 糸 ㄠ 黹
㈢住者有其屋:宀 广 几 戶 爿 片 瓦 門 里 囗 邑 韋 高
㈣大道之行:廴 彳 辵 行 舟 車
㈤工善其事,先利其器:工 玉 金 匚 弋 丶 亅 皮 革
㈥耕者有其田:田 力 己 耒 用 斤 ㄙ 网 辰
㈦止戈為武:刀 辛 戈 矛 干 弓 矢 殳 入
語文點心檢索
注釋檢索(釋字)
注釋檢索(常識)
參考書目
後記 飛翔的記憶與輕盈的想像
序 兩支生花妙筆——從瓦歷斯‧諾幹的創作說到新著《字頭子》 曾永義
序 源遠流長的文字 徐富昌
ㄧ、生物百態
㈠人類馴養的動物:牛 豕 彐 犬 羊 馬
㈡野性未馴:虫 鼠 豸 虍 鹿
㈢獸盡其用:彡 爪 禸 角 釆
㈣暢游在河海:乙 黽 貝 魚 龜
㈤天空的舞者:鳥 隹 羽 非 飛 龍 風
㈥大自然的寵物:屮 艸 氏 支 木 生 竹 麻 齊
㈦飲食植物:米 禾 黍 瓜 韭
二、人體與兩性
㈠五官面目:口 牙 齒 目 自 鼻 舌 耳 而 髟 毛 面 首 頁
㈡手舞足蹈:又 手 寸 足 止 夂 夊 疋 走 麥 癶 舛 隶
㈢直面人身:人 大 立 欠 子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