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破執著第八識為真心之說,詳解親證真如佛性之法,為您尋回正確的開悟之道!
◎以法義辨正建立正確知見,說理層次分明,帶領學人早日踏上開悟的道程。
◎秉「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正念,帶讀者擺脫世間邪教導,親證「真如」。
佛教八識,分別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第八識即是「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之名,來自梵文譯音,其意為「含藏」,也就是,收藏包含前七識所造作出來的善惡諸業種子。
人在生命結束後,所有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一切種子,都收藏在第八識裡,遇到緣,便起現行,一如田地放下種子,從而出生果實,故亦有八識田之稱。
當今佛教界,一部分人認為第八識為真心,其實是嚴重破壞佛法的知見。
本書將經典紀載之「阿賴耶識猶如毒藥」、「虛妄無常」、「識蘊所攝」、「是有為法」……等一一提出,足證《開悟不是證得第八識》。
更將佛菩薩開示親證真如佛性的方法、方向與原理詳細說明,希冀有心修學佛法之人,早日踏上開悟修行的道程。
作者簡介:
陳朝猛
簡歷:
1959年 出生於嘉義縣
1975年 畢業於嘉義大林國中,畢業後北上學習彫刻
2000年 獲中華民國第十五屆版印年畫 首獎
2000年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個展
2002年 獲中華民國第十七屆版印年畫 首獎
2002年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水印木刻教學
2003年 高雄市立社會教育館 個展
2003年 嘉義縣立文化局 個展
2004年 台北縣石碇藝文館 個展
2005年 獲中華民國第二十屆版印年畫 首獎
2006年 獲中華民國第二十一屆版印年畫 首獎
章節試閱
第二章 開悟不是證得第八識
所謂開悟,是行者當下親證自己的真如心體,這樣叫做明心見性。
這是禪宗祖師教導弟子首要親證的標的,如五祖弘忍大師把衣缽傳給六祖惠能的時候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經上的「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就是明心見性,不是把明心與見性分開來說。
但是現今佛教界,有一部分人把明心見性分開來說,說「證得第八識叫做明心,看見佛性叫見性」,這是錯誤的。為什麼?
首先來說,認為阿賴耶識是實相心的人,他們是怎樣認為自己親證第八識。
原來這一部分人,是觀察自己的色身確實有第八識執持著。這可以從身體除了第八識能執持外,沒有其他心能執持;或觀察眾生昏迷、全身麻醉、無心睡眠的時候,身體因為有第八識執持著,所以不是死亡;或觀察眾生命終捨身時,沒有第八識執持身體,就成了死屍。這些人就是依這樣的觀察,而說親證第八識。
但是這種說法是不如理的,因為這樣的觀察只是信解,不是親證。
當知,眾生把眼前這個身體執著為自己,不知道眼前所看到的,只是自己心中顯現的影像而已,那當然不知道這個身體影像之外,還有個浮塵根與勝義根。
別說勝義根,就以扶塵根來說,其實我們知道自己另外有個浮塵根,那也是從經典而來的。
就像,處在夢中的時候,哪知道夢境外還有個浮塵根?
雖然眾生無量劫來,都把現前這個身體影像當做真實的扶塵根,其實這是顛倒見。只是這種錯誤看法,並不會妨礙世間人的生活,這本來是不必在此多說的。但是現在要講的是明心見性。而這明心見性,卻有人以觀察第八識能執持扶塵根來建立,因此必須把這一層道理說出來,不然還與世俗的顛倒見一樣,那還談什麼開悟明心?
現在就以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比較容易了解。
譬如:大樓保全人員在警衛室電視螢幕,看到人來人往的眾生影像,因此知道大樓外面有許多人在活動。但是保全人員在警衛室,並不是直接看到外面的人,這一點大家很容易了解。
而眾生眼前看到的一切景像也是這樣,這是說,我們不是直接看到自己與其他眾生的身體,這一點就不容易理解,這其中的道理等到第二十五章的內界分再來詳細說明。
這裡要先說的是:我們是在大腦裡看到自己與其他眾生的身體與景像,這與保全人員在警衛室電視螢幕看到大樓外的景像一樣。
依此要說一個重點,那就是:大樓外的眾生的第八識,是執持大樓外的眾生的扶塵根,不是執持警衛室電視螢幕上的眾生影像;我們眼前所看到的自己與其他眾生身體也一樣,這是說「自己與其他眾生的第八識,是執持第八識才緣得到的扶塵根,不是眼前眼識所緣的身體影像」。
當知,我們現前看到自己與其他眾生的身體影像,是眼識去緣第八識的相分,然後轉變成眼識的相分影像,眾生是依這個眼識相分影像,比知有自己與其他眾生的浮塵根。
而這一部分人是觀察現前眼識所緣這個身體,來說親證第八識,因此不是現量親證,只是比量而知,如《成唯識論》說「眼等根,非現量得,以能發識,比知是有」。又說「變而緣者,便非親證」。
萬一,有人說,「我們開悟的第八識,不是觀察能執持身體這個心」。
如果有人這樣說,那可以肯定,說這話的人,他所悟的第八識是錯誤的。
因為,佛菩薩都叫我們從它的作用體會,而第八識的作用,就是「受熏持種根身器」。而持身是最好體悟的,我們不從這一點體會,要從哪裡證知第八識的存在?
假設,真的不是從執持色身觀察。
那如果有人問你「眾生昏迷、全身麻醉或無心睡眠的時候,是哪個心在執持身體」?這個時候,你要如何回答?你敢說「執持身體的心,不是第八識嗎」?
從上面所說可以知道,這部分人根本沒有親證第八識,只是信解而已。
即使把信解當作親證,那也不可以把第八識當作真心。因為眾生是因為無明而生死輪轉,而根本無明是對實相心的不了解。如果第八識是真心,那應該說「對第八識不了解而起無明」,但是《大乘起信論》不是這樣說,而是說「所言不覺義者,謂不如實知真如法一故,不覺心起而有其念」。
又唯識經典都說「第七識認為第八識是真實,這樣叫做俱生法執;而把它執為我,叫俱生我執」。如今卻有人以意識心,去認為第八識是真實心,然後說是「正知正見」。試想,有這種道理嗎?
其實,以意識心去認為第八識是真實心,這個觀念就是分別法執,如《成唯識論》說:「諸心心所依他起故,亦如幻事,非真實有。為遣妄執心心所外實有境故,說唯有識。若執唯識真實有者,如執外境,亦是法執。」
不然,從「第七識未轉依時,只緣第八識,轉依後,可以緣真如與一切法」這句話,也可以知道第八識不是真心﹝註1﹞。
又《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說:【一切法無狀、無相、無阿賴耶】﹝註2﹞。《金
剛三昧經》說:「第八識不出過真如無相之無生寂滅法體」﹝註3﹞。
又第八識可以與染法相應,但是真如不與染法相應﹝註4﹞。
而且經典都說「諸法因緣生」﹝註5、6﹞,七八識當然也是依因緣而生。如果第八識是真心,那等於說「第七識是第八識所生」。如果是的話,那如何說「第七識是第八識的俱有依」﹝註7﹞?
既然七八識是互為俱有依才能存在,那定性二乘人滅除七轉識,第八識就不起現行而入無餘涅槃,其所剩下的只有清淨真如本體﹝註8、9﹞。如果不是只剩真如本心,豈不是斷滅?若只剩第八識,豈不是說「第八識可以獨存」?若可以,如何說「與第七識俱時而有」?
又第八識如果是真心,那表示一切法都從第八識出生。但是《成唯識論》說:「無漏種非異熟識性所攝故,因果俱是善性攝故。」
這是說,第八識在因地,是染污,是無記性。但是無漏種,是清淨,而且純善性。那見道時,這些無漏法種從何而來?總不該說「染污、無記的第八識,可以出生見道的清淨、純善的無漏法」?如《攝大乘論釋》說:「釋曰:復次云何乃至淨心種子者,此顯畢竟無有道理,未曾見有毒為甘露,阿賴耶識猶如毒藥,云何能生出世甘露清淨之心?」
又為何有那麼多經典說「第八識念念生滅,是無常性」?
既是念念生滅,虛妄無常,怎麼會是真心?
如《瑜伽師地論》說:「阿賴耶識體是無常,有取受性。」《成唯識論》:「如何此識,非別境等心所相應?(中略)此識任運剎那別緣。(中略)此識性無始時來,剎那剎那果生因滅,果生故非斷,因滅故非常,非斷非常是緣起理,故說此識恒轉如流。」
又說「第八識是世俗諦」才有的﹝註10、11﹞;但真如是勝義第一義諦,不是世俗諦﹝註12、13﹞。
又說「第八識有能取所取」。有能取所取,當然是有分別的心﹝註14—17﹞。但是真如是無分別的﹝註18﹞。
又是唯識相,如《唯識三十論頌》說:「謂此三十頌中,初二十四行頌明唯識相;次一行頌明唯識性。」這「前二十四頌」,是說八個識的體性;至於真如,則是第二十五頌的唯識性。
經典又說,它是可滅性﹝註19—23﹞;但是真如,是不生不滅﹝註24﹞。
又是因所生、緣所起﹝註25—28﹞;但真如,不是因所生,也不是依緣所起﹝註29、30﹞。
又第八識是第七識無始劫來所執的我﹝註31﹞;但真如不是諸識所能執﹝註32﹞。
不但如此,經典還分明的說它是虛妄性。
如《華嚴經》說:【善男子!諸業虛妄,積集名心,末那思量,意識分別,眼等五識了境不同。】《法集經》:【真如為實體,非真如法,即是虛妄。】《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說:【佛告大慧:三種自性及八識、二種無我,悉入五法。(中略)復次,大慧!自心現妄想八種分別,謂:識藏、意、意識及五識身相者,不實相,妄想故。】《大乘入楞伽經》:【佛言:大慧!三性、八識及二無我,悉入五法。(中略)大慧!於自心所現生執著時,有八種分別起,此差別相皆是不實,惟妄計性。(中略)由虛妄分別,是則有識生八九識種種,如海眾波浪。】《入楞伽經》說:【依諸邪念法,是故有識生八九種種識,如水中諸波。】
從上面所說,可以知道第八識不是真實心。
第四章
第四章 不是第八識含藏的種子生滅而已,其心體也念念生滅
從上面幾章可以知道,第八識不是開悟求證的標的,但是一般人都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即使知道佛說「依法不依人」,但是等到問題出現在自己身上的時候,往往還是「依人不依法」,因反對而反對,所以會將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套入自己所認知的觀念。
譬如,佛菩薩明明說「第八識是念念生滅的虛妄法」,而主張第八識是真心的人,為了讓自己的道理說得通,就說「經典說,第八識念念生滅,那是在說第八識所含藏的種子,不是第八識心體有生滅」。
但是這樣的說法,錯得實在有點誇張。當知,經典說「念念生滅」,是說現行位的第八識,不是它含藏的種子。
因為種子,只是第八識的相分,就像色像與聲音,是眼識、耳識的相分,而經典提到眼耳識,一定是指眼耳識的識體,豈有只說相分?第八識也一樣,根身、器界、種子是第八識的相分,經典說第八識,一定說它的識體,怎麼會只說它的相分?
再說,如果有人說「念念生滅是它含藏的種子,而心體沒有生滅」。
那請問「第八識心體如何緣它相分的根身、器界、種子」?總不可說「相分的種子,可以緣同樣相分的根身、器界、種子」吧?
不然,經典說,第八識是識蘊所攝,是有為法,是依他起性。請問,這些是不是也只是在說「第八識所含藏的種子」?
更何況,第八識所含藏的種子有各類不同,即使以能生起第八識的種子來說,那也只是生起第八識的一個因緣而已﹝註1﹞,佛菩薩不可能只說其生起的因緣,而不說它的識體。
而且第八識含藏的種子,如果以十二因緣來說,那是屬於名色支所攝,如《成唯識論述記》說:「若爾!識種何法所攝?論:異熟識種,名色攝故。」
既然第八識含藏的種子屬於名色支,而現行的第八識屬於識支,如果有人說「第八識無生滅」,那十二因緣要如何運作?
況且,第八識心體念念生滅,是有經典為證的,如《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說:【以六識身與福非福,及不動行相應俱有,同生同滅,異熟識中安置諸行,熏習種子引發餘生新異熟識,由此道理,是故宣說行是識緣。】《攝大乘論釋》:「唯能引自果者:謂自種子但引自果,如阿賴耶識種子,唯能引生阿賴耶識。」
試想,第八識心體如果沒有生滅,那如何說「新異熟識、引生阿賴耶識」?
又《密嚴經》說:【賴耶無始來,為戲論薰習,諸業所繫縛,輪轉無有窮。
亦如於大海,因風起波浪,恒生亦恒滅,不斷亦不常。】《瑜伽師地論》:「阿賴耶識體是無常,有取受性。」《成唯識論》說:「能變有二種:一、因能變,(中略)二、果能變:謂前二種習氣力故,有八識生現種種相。等流習氣為因緣故,八識體相差別而生,名等流果果似因故。」
《成唯識論》這一段是說「七轉識所熏習的種子,能讓第八識中的等流與異熟習氣不斷生長,這樣叫做因能變;至於果能變,是等流與異熟二種習氣力,會讓生起的八個識有體相差別,而顯現種種相」。我們想想,如果第八識心體沒有生滅,那它如何受七轉識的習氣而改變它的體相?
《成唯識論》又說:「心於所緣,唯取總相。心所於彼,亦取別相。」這是說「心體能緣總相」,如果第八識心體沒有生滅,那它如何有能緣的功能?
又如果有人說「只是其含的種子念念生滅,不是第八識心體有生滅」,那它如何與其本具的五遍行心所有法相應?又如何有執身的作用?又怎樣緣外五塵與種子?
論上又說:「(護法)有義:此說亦不應理!開導依者,謂有緣法、為主,能作等無間緣。此於後生心心所法,開避引導,名開導依。此但屬心非心所等。(中略)等無間緣:謂八現識及彼心所前聚,於後自類無間,等而開導令彼定生。(中略)即依此義,應作是說:阿陀那識三界九地皆容互作等無間緣,下上死生相開等故。」
這一段是說「等無間緣」,所謂等無間緣,是前念滅了,可以開導後念生起的意思。這也證明第八識於三界中念念生滅。而且論上還明白的說「是心體有等無間緣,不是心所或所含的種子」。
論又說:「此識性無始時來,剎那剎那,果生因滅,果生故非斷,因滅故非常,非斷非常是緣起理,故說此識恒轉如流。(中略)由斯理趣,眾緣所生心心所,體及相見分,有漏、無漏,皆依他起,依他眾緣而得起故。」這些都證明第八識的心體念念生滅。
又眾生的心,有有心位與無心位。有心位,當然念念生滅,而經論說「有心位的八個識俱有而轉」﹝註2﹞。
又如《顯揚聖教論》說:「阿賴耶識於一切時,一類生滅不可了知。﹝註3﹞」
《成唯識論》:「阿賴耶識無始時來,一類相續常無間斷。﹝註4﹞」
即使在滅盡定中,沒有染污的七轉識鼓動,第八識依然念念生滅的流動著,如窺基大師在《瑜伽師地論略纂》說:「阿賴耶識能熏之風未鼓,但只念念平流,能熏之風鼓時成種,遂如波浪。﹝註5﹞」
這些都證明第八識是念念生滅的心,這是因為唯識經典是把第八識的心體說為自證分,如《成唯識論述記》說:「護法等云:諸識體即自證分,轉似相、見二分而生。此說識體是依他性,轉似相、見,二分非無,亦依他起。(中略)由內識體是依他故,必依種子因緣所生,非體是無,如遍計境。」
不然,從所熏的道理,也可以知道第八識心體念念生滅,如《成唯識論》說:「何等名為所熏四義?(中略)可熏性:若法自在性,非堅密,能受習氣,乃是所熏;此遮心所及無為法,依他堅密故非所熏。唯異熟識具此四義,可是所熏,非心所等。」論上分明說「此遮心所及無為法」。
又說「唯異熟識具此四義,可是所熏,非心所等」。
這是說,第八識的心體念念生滅才能受熏,如果它的心體沒有生滅就不能受熏了。
由此可知,不是第八識含藏種子生滅而已,第八識心體也念念生滅。
第二章 開悟不是證得第八識
所謂開悟,是行者當下親證自己的真如心體,這樣叫做明心見性。
這是禪宗祖師教導弟子首要親證的標的,如五祖弘忍大師把衣缽傳給六祖惠能的時候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經上的「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就是明心見性,不是把明心與見性分開來說。
但是現今佛教界,有一部分人把明心見性分開來說,說「證得第八識叫做明心,看見佛性叫見性」,這是錯誤的。為什麼?
首先來說,認為阿賴耶識是實相心的人,他們是怎樣認為自己親證第八識。
原來這一部分人,是...
作者序
《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而第八識是有為法,當然如夢幻泡影,如《華嚴經》說:【善男子!諸業虛妄,積集名心,末那思量,意識分別,眼等五識了境不同。(中略)善男子!愚癡凡夫,妄起分別,無中執有,有中執無,取阿賴耶種種行相,墮於生滅二種見中,不了自心而起分別。】
經典雖然分明這麼說,但是當今佛教界,卻有人認為「證得第八識就是開悟」。
說:唯識有虛妄與真實之別,不可以單說虛妄唯識。
還說「第八識能生諸法,是真實心」。
也強調:第八識就是如來藏。
並且主張「第八識是真心,真心上的作用叫做佛性」。
又說:見到真心上的作用,叫做見性,名為眼見佛性。
甚至認為:「第八識的真實與如如,叫做真如。」
還說:證得第八識,是菩薩道五十二階位的習種性中的第七住;而眼見佛性,是第十住。
並且把禪門三關,定位為「明心」、「見性」與「證慧解脫果」。
或說:「真心與妄心同時並存。」「真心與妄心和合在一起」。
也說:第八識是無分別心,那是對未悟的人「方便說」而已;如果已經悟得第八識,就對他說「第八識是有分別的」。
甚至說:第八識是無為法,是不生不滅的心,可以用「明說」的方式讓人開悟。
以上這些都是誤會佛法的知見。
然而,會有這些錯誤看法,那是因為對於第八識的了知與否,並不會妨礙解脫道的修證。因此佛陀在初轉法輪時,比較沒有詳細說明。
結果到了現今這個時代,已經可以把佛陀說的三乘經典,收集在一片電子光碟裡,所以,一般人都可以在唯識經典中,找到第八識的體性與行相,那當然可以知道第八識有什麼作用。
因此那些參禪覓心者,就可以現前觀察自己的身體,確實有第八識執持著;不然,也可以依眾生昏迷、全身麻醉、無心睡眠或命終捨身時,來比類觀察自己的身體,確實有第八識執持著。因此,把這個「能執持身體的第八識」,說為真心。
其實,從第八識會執持色身,就知道第八識不是真心。因為會執持身體,表示是有作用的有為法,而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試想,這樣的心怎麼會是真心?
但是,當有人證明第八識是有為法的時候,這些人就會套用八不中道的義理,來說「第八識非有為、非無為」,而自創「第八識具有有為與無為兩種體性」。
可是,這只是自圓其說而已。因為八不中道,是在描述真如的不二法性。而且,一個道理的成立,必須有聖教量為依據。試問,哪部經典說「第八識是無為的自性」?
我們要知道,認為第八識是真心這個觀念,與那些把意識心當作真心的人,根本沒有兩樣,都是把五陰當中的一陰當作真實,只是第八識比意識心深細難悟而已。
還有,會把第八識說成真心,那是因為《楞伽經》說:「阿賴耶識名如來藏」。但是,阿賴耶識名如來藏,那是理所當然的。就像水結成冰,可以說「冰是水」,但不可以說「冰就是水的原來樣子」。阿賴耶識也是這樣,當真如心體本具功能起用,就名為如來藏。這時候可以說「五蘊是如來藏」,當然也可以說「阿賴耶識名如來藏」。
但是,不可以因為這樣,而把五蘊或阿賴耶識,說是真如本體的原來樣子。而佛弟子首要求證是真如本來面目,不是只知道「冰是水的阿賴耶識名如來藏」而已。
更何況,佛說「阿賴耶識名如來藏」,這是為了讓二乘人證悟法無我。因為二乘初果以上的人,都是已經證得人無我的生空真如,佛才接著說般若與唯識,讓他們能繼續證法無我,這一點是要了解阿賴耶識名如來藏的前提,如經上接著說:【大慧!我為勝鬘夫人及餘深妙淨智菩薩說『如來藏名藏識,與七識俱起,令諸聲聞見法無我』。】
如今卻有人因一句阿賴耶識名如來藏,而說「開悟是證得阿賴耶識」,結果把親證真如的見道標的給埋沒,真是應了佛說的【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
當知,直接對尚未證得真如本體,或因緣未成熟的人說「阿賴耶識名如來藏」是不如法的。
因為,佛法修證本來就有次第。如世尊初轉法輪先說解脫道,讓二乘人證得生空真如,知道可以解脫生死;然後再於第二轉法輪時,略說般若;第三細說唯識。
如今卻有一些人,從電子佛典上搜尋的經文,也不揀擇哪些是證悟本心以後所要修學的,而直接把它拿來當做開悟入門的知見,結果把真正想修行的人給誤導。
要知道,開悟是親證自己的菩提涅槃元清淨體,也就是真如本心;而阿賴耶識名如來藏,這是證悟以後所要修學的,不可以本末倒置。
又認為阿賴耶識是真心的人,把阿賴耶識的見分,說為佛性。說,佛性是阿賴耶識的作用。但是,世尊說的佛性,是真如心體。也就是,不論阿賴耶識的自體,或是見分,都只是真如佛性本具作用而已。
又說,真如是所顯性,是依阿賴耶識的真實與如如而顯的名稱。可是,經典說的所顯性不是這樣,如《成唯識論》說:「空無我所顯真如,有無俱非,心言路絕,與一切法,非一異等,是法真理,故名法性。」
又依《菩薩瓔珞本業經》說「證了阿賴耶識,就是菩薩道五十二位階的習種性中的第七住」;又舉《涅槃經》說「肉眼可以看見佛性」;並且把眼見佛性定位在第十住。
這些都不正確,因為《本業經》說的第七住,那是行者在第六住親證真如心體時,如果能夠得到善知識攝受,那就可以進入第七住;至於眼見佛性,佛在《涅槃經》是說「慧眼可以少分見於佛性」,不是肉眼可以看見佛性。還有,《涅槃經》說的「十住菩薩可以少分眼見佛性」,這經上說的十住,是「初地乃至十地的諸地菩薩」,不是習種性的第十住。
又把禪門三關定位為:證第八識為破初關(明心);眼見佛性為第二重關(見性);證得第七識與第八識的互動,斷除我執而取證慧解脫果,名為過第三牢關。
這也不如理,因為這樣建立次第,不但沒有聖教量的經典依據,也不吻合菩薩見道內涵。
當知,禪門所謂明心見性,是行者親證自己的真如本心,見自真如本性,這樣叫做明心見性,不是把明心與見性分開來說。
至於有三關的建立,那是因為親證真如,從初見道到通達見道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那就是:「斷除我執,證得生空真如,叫做破初關;接著斷除法執,證法空真如,名過重關;過了初關與重關,如果還有我空、法空的觀念,那還不是真空,必須把我法空之念也空,這樣才是過牢關」,這些都可以從經典中找到依據,不是隨便安置的。
還有,這一部分人強調,真心與妄心同時並存。本來阿賴耶識就跟其他識同時並存,只是有人妄認阿賴耶識為真心,而把其他識說是妄心,那當然會說「真心與妄心並存」。但是,真心(真如)與妄心(五蘊),是如金與指環、水與冰那樣的關係,不是並存的狀態。
不然,就說「真心與妄心和合在一起」,並且舉《起信論》的「不生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阿賴耶識」來加以證明。
但是《起信論》說的意思,是「真如心體起用後,名為阿賴耶識」,不是阿賴耶識,就是真如心體。如《宗鏡錄》說:「第八識無別自體,但是真心,以不覺故,與諸妄想有和合不和合義。和合義者,能含染淨,目為藏識。不和合者,體常不變,目為真如,都是如來藏。」
又說「第八識能生諸法」,這也是把第八識立為真心才有的說法。
經典都說「諸法因緣生」,如《華嚴經》說:【諸法從緣起,無緣則不起。】唯識經典說,八個識都必須具備四緣方能生起,所謂因緣、等無間緣、所緣緣、增上緣,阿賴耶識也不例外。阿賴耶識都必須藉緣才能生起,怎麼會有阿賴耶識能生諸法的道理?
如果阿賴耶識能出生諸法,那豈不是出世心,也是阿賴耶識出生的?如果是的話,為什麼《攝大乘論釋》說:「阿賴耶識猶如毒藥,云何能生出世甘露清淨之心?」
又既然認為阿賴耶識是真心,那就會把阿賴耶識說為無分別心,因為經典都說真心無分別,如《心經》所說。
至於這一部分人,會把阿賴耶識說為無分別心,那是依眾生昏迷、全身麻醉或無心睡眠的時候,雖然阿賴耶識依然執持著身體,卻不去了別六塵境界。然後依此說「阿賴耶識於六塵如如不動」,而說為無分別。
可是,阿賴耶識不去了別六識相分中的六塵,那是理所當然的。
因為眾生昏迷、全身麻醉或無心睡眠的時候,這個眾生的六識心是中斷的。既然六識中斷,怎麼會有六識相分的六塵?
再說,八個識都有自己的相分,而每個識只會分別自己相分中的塵相,就像眼識只會了別自己相分中的色塵,耳識只能了別聲塵。而第八識的相分,是根身、器界、種子。所以眾生的第八識,時時刻刻都在分別自己相分中的五塵,怎麼可以說無分別?
當然,這一部分人也知道這一點,為了處理阿賴耶識有分別的問題,就說「對未悟的人說『第八識是無分別』,如果已經悟得第八識,就對他說『第八識是有分別』」。
但是這種說法,是在曲解佛法。因為第八識在三界中,無論什麼時候都是有分別的心,如世尊在《楞伽經》說:【大慧!譬如阿梨耶識分別現境自身資生器世間等,一時而知,非是前後。】
還說「唯識有虛妄與真實,不可以單說虛妄唯識」。
這是沒有錯。可是唯識的虛妄與真實差別,是依三性來說。而佛子首要求證的,是圓成實性的真實唯識,不是因緣唯識的第八識,如《唯識二十論述記》說:「總說諸法略有三性:謂即遍計所執性,虛妄唯識;依他起性,非有似有,因緣所生,因緣唯識,即是識相;圓成實性,依他起上,遍計所執空無之理,真實唯識,即是識性。」
再說,唯識經典都說「第七識認為第八識是真實,這樣叫做俱生法執;而把它執為我,叫俱生我執」。如今卻有人以意識心,去認為第八識是真心、是實我,然後說是「正知正見」。試想,有這種道理嗎?
並且還可以用明說的方式讓學者開悟。
這些錯誤知見,都將在本書中加以辨正,並且在書後提出親證真如的原理與方法、方向,好讓學人早日踏上開悟的道程。
然而,佛法貴在知過能改,如世親菩薩本習小乘,謗大乘。後來經過他的大哥開示引導,轉而大力弘揚大乘,這就是知非即捨的事例。
又如《參禪警語》說:「做工夫,不怕錯,只怕不知非。縱然行在錯處,若肯一念知非,便是成佛作祖底基本,出生死底要路,破魔網底利器也。釋迦大師於外道法一一證過,祇是不坐在窠臼裏,將知非便捨四箇字,從凡夫只到大聖地位。此意豈但出世法,在世法中,有失念處,只消箇知非便捨,便做得一箇淨白底好人。若抱定錯處為是,不肯知非,縱是活佛現前,救他不得。」這也是為什麼要出版此書的原因。
還有,本書是以法義辨正而建立正確知見,為了讓讀者確信書中所作的辨正都有經典依據,所以大量引經據典。並且在辨述中,常有重複引證的地方。有時也把有礙思惟連貫,或超過五則,或內容太長的經文備註於每章後面,這是為了方便閱讀才做此安排的。
希望藉由本書的出版,能讓有心修學佛法者,得知當初世尊傳法給大迦葉,迦葉再傳阿難,直到達摩,然後中國六祖,乃至六祖以後的祖師,這樣一代一代傳下來,都是以眾生本具的真如本心為修道基礎,這才是佛弟子首要求證的標的,如此才不會把親證真如這個入道法門給埋沒,而浪費諸修行人的珍貴時間。
2013年9月12日中華民國 新北市 陳朝猛 編著
《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而第八識是有為法,當然如夢幻泡影,如《華嚴經》說:【善男子!諸業虛妄,積集名心,末那思量,意識分別,眼等五識了境不同。(中略)善男子!愚癡凡夫,妄起分別,無中執有,有中執無,取阿賴耶種種行相,墮於生滅二種見中,不了自心而起分別。】
經典雖然分明這麼說,但是當今佛教界,卻有人認為「證得第八識就是開悟」。
說:唯識有虛妄與真實之別,不可以單說虛妄唯識。
還說「第八識能生諸法,是真實心」。
也強調:第八識就是如來藏。
並且主張「第八識是...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