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著名中國政治學者嚴家祺的一部半自傳。取名為《在人生的列車上》,也可以稱為《跨越人生的飛行》,但這一本書不是「幻想小說」,而是真實人生記錄,記錄了作者在北京、巴黎、紐約五十年不同人生的所見所聞。
作者說他的人生中途有一個「大峽谷」,只能「飛行」過去。一九八九年從北京到巴黎,他說他的人生經歷,不是感受到了中國與西方「兩個世界」的不同,而是進入了兩個不同世紀,感受到了「兩個人生」的不同,一九八九年就是作者人生的「大峽谷」。
本書雖不是作者的完整自傳,但在作者的回憶中我們可重溫當代中國波譎雲詭的歷史。
作者簡介:
嚴家祺(1942-)
社會科學學者。曾憑《文革十年史》《首腦論》等書一紙風行於世,1979年2月,在胡耀邦主持召開的「理論務虛會」上,嚴家祺提出「廢除黨和國家最高領導職務終身制」,曾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首任所長,1986至1987年,曾在趙紫陽領導下的「政治改革辦公室」工作;六四事件後流亡美國;1994年,從法國移居紐約後曾任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2009年出版了《普遍進化論》一書,提出了一種新的「三個世界」學說。
章節試閱
第一部分
1. 第一次看到「大前門」
人生有三個「社圈」。我們上學時的同學,是我們「第二社圈」的成員。在「人生列車」上,與我們相處也不過幾年,很少有人,從小學到大學一直是同學。近五十年前,我的同學從「大學」一站下車了,二..九年,同學們決定在北京中關村聚會。因政治原因,歷經漫長的二十年歲月,我沒有回中國。有一天,我從紐約打電話給一位上海同學,我覺得他在學校時不關心政治,與他聯繫他不會計較,沒有想到,當他聽到我名字後,第一句話是,「我不能同你通話」。我才知道,政治還是一種「壁壘」,把人與人隔了開來,我沒有回中國,當然也沒有參加同學聚會。大家決定,在畢業五十年那天——二.一四年,同學們還要在北京中關村聚會。
我們同學聚會,不僅有對青年時代的美好回憶,而且,對科學的熱愛、以及融化在每人血液中的科學精神,把我們每一個人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我在北京上的學校,是中國科技大學。五十四年前,我背著行李,穿著布鞋,在北京前門火車站下車。我在家鄉,看慣了「大前門」香煙的廣告,當我看到真實的大前門時,我第一感覺是,這個大前門,怎麼這麼矮小破舊?當來到復興門外玉泉路科技大學時,看到的是綠樹成蔭的環境和嶄新的教學大樓。科技大學是由科學院新建的大學,我是第二屆學生。
在談科學精神前,我要談一談當時科大學生的生活。一九五九年,科技大學學生食堂吃飯是敞開的,開飯時,有些學生用筷子向新出籠的饅頭「插」去,一「插」就是「一串」五個。在中國農村,人民公社辦起了「大食堂」,吃飯也是敞開的,但時間很短,到一九五九年就不行了,但在北京的各個大學,學生們吃飯仍不受限制。然而,好景不長,第二年開始,學生就定量吃飯了。一九六一、六二年,由於肉類食物過少,大家感到十分飢餓,每月每人發點心票和水果糖票,幾乎都在月初就去買來,很快吃光。在這飢餓時期,我的一位哈爾濱親戚給我寄來了一袋黃豆。學校要求大家在下課後盡可能休息,少做體育運動。每週在大禮堂放映香港、蘇聯和西方電影。三年「困難時期」是科技大學最自由、最輕鬆的時期。正是在這一時期,我讀了維克多.雨果、巴爾扎克、屠格涅夫、托爾斯泰許多小說,學唱外國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美麗的梭羅河》伴隨了我一生。
在三年「困難時期」,學校裏學習風氣很濃,閱覽室有許多公共圖書,大家都去搶座位。我在閱覽室裏,就把一本《數學習題集》的上千道題都做了一遍。在那樣的環境中,我對政治毫無興趣。在大禮堂聽政治報告,右耳朵進,左耳朵出,只記住郭沫若校長談訪問東南亞國家後創作的一首詩:
印尼三千島
緬甸百萬塔
島島倒倒倒
塔塔塌塌塌
第一部分
1. 第一次看到「大前門」
人生有三個「社圈」。我們上學時的同學,是我們「第二社圈」的成員。在「人生列車」上,與我們相處也不過幾年,很少有人,從小學到大學一直是同學。近五十年前,我的同學從「大學」一站下車了,二..九年,同學們決定在北京中關村聚會。因政治原因,歷經漫長的二十年歲月,我沒有回中國。有一天,我從紐約打電話給一位上海同學,我覺得他在學校時不關心政治,與他聯繫他不會計較,沒有想到,當他聽到我名字後,第一句話是,「我不能同你通話」。我才知道,政治還是一種「壁壘」,把人與人隔了開來,...
作者序
前言:跨越「人生」的飛行
人生有三個「社圈」。一般來說,家庭成員,構成自己的「第一社圈」,同學、同事、朋友、熟人構成「第二社圈」。人生還有「第三社圈」,這就是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網絡間接接觸和瞭解自己的人。很多默默無聞的人沒有「第三社圈」,他們以為,那些舞台明星和政治明星,光彩奪目,殊不知,在明亮的光線後是一片陰影。事實上,默默無聞能給純樸的人帶來平靜的生活。
一個人的「一生」,在一般情況下,「三個社圈」會發生變動,然而是連續的,即使移居「異國他鄉」,原來熟悉的人,當他回到「舊地」時還能見面。但我發現,當我與我妻子在一個「荒島」上待了一晚,我原來的「人生」基本上就消失了,進入了另一個「人生」。
一九七八年九月,在「真理標準」討論中,我在《光明日報》上發表了一篇談「三個法庭」的文章,呼籲為「天安門事件」翻案,第二年,改寫成《跨越「時代」的飛行》一書,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是一本哲學幻想小說,我乘的是一艘能穿越時空的「飛艇」,訪問了十六世紀意大利的「宗教法庭」、十八世紀法國的「理性法庭」和未來中國的「實踐法庭」。
今天這本書,取名為《在人生的列車上》,也可以稱為《跨越「人生」的飛行》,但這一本書不是「幻想小說」,而是真實人生記錄,記錄了我在北京、巴黎、紐約五十年兩個不同人生的所見所聞。我的人生中途有一個「大峽谷」,只能「飛行」過去。一九八九年從北京到巴黎,我發現,我的人生經歷,不是感受到了中國與西方「兩個世界」的不同,而是進入了兩個不同世紀,感受到了「兩個人生」的不同,一九八九年六月十八日,就是我人生的「大峽谷」。新的環境、新的朋友、新的感受,與「第一人生」如此不同。到今天,我無法像移居「異國他鄉」的人一樣,回到我夢牽魂繞的祖國和家鄉,我的兩個「人生」至今不能完全銜接起來。
當然,我的「第一人生」與「第二人生」並沒有絕然分開,在「兩個人生」中,我的家庭、親屬是同一的。在巴黎和紐約,流亡者還常在一起聚會,香港林道群和幾位北京朋友也把我「兩個人生」連接了起來。近三十年前,我在「第一人生」時遇見了林道群,後來,在「第二人生」,我們又在巴黎、紐約見面。然而,流亡者社圈非常不同於我在「第一人生」的所有社圈,這是我「第二人生」中的特有現象。
我出生在中國蘇南地區的一個小鎮——卜弋橋鎮。上小學時,我祖母的外甥到我家,我在他的數學書中看到了一個奇怪的符號——「√」 (根號),為了弄清這個奇怪符號,成了我學數學的動力。十四歲時,離開父母,到幾十里外的另一個小鎮夏溪上高中,三年畢業後就到北京上大學,專攻數學。數學給我最大的影響,使我看到了一個不同於「現實世界」的「規範世界」。在大學期間,我又想探索人類社會的「理想世界」,反抗命運的安排,決心轉行哲學。後來,又從哲學改行政治科學。在不由自主的力量的支配下,我介入了中國變幻莫測的政治,造成了我人生道路的一次「大斷裂」,經香港來到了巴黎、紐約,前後整整五十年。十九世紀法國詩人維尼說,「強者創造事變,弱者受制於上帝給他安排的事變。平凡的人聽從命運,只有具有偉大性格的人才起來鬥爭。」我不願順從命運,一生都在尋求真理和正義,反抗命運的安排。
人生有各種比喻,人生不是夢,人在夢中沒有選擇的自由,而現實人生永遠是在選擇中度過。人生如同我們乘上了一列列車,人生列車經歷了幾個完全不同的地區,窗外的景色使人眼花繚亂,它不停地開著,不知道它要開向何方。人生是一棵「生命樹」,同一樹幹,分枝繁雜。在同一起點的同學朋友,每人有不同的選擇,一次選擇,分道揚鑣,幾次選擇,南轅北轍。人生有幾次轉折,就像長江黃河有轉折一樣。《在大亞灣荒島上》記述了我如何跨越「人生大峽谷」,從「第一人生」向「第二人生」的轉折。人生也可以如羅素所說,「人生好比是一條河流,起初只有狹窄帶河道,急速地流過巨石、越過瀑布;而後河道漸寬,河岸逐步後退,水流趨於平緩,最終不著痕跡地隱入茫茫大海中。」
在人與人關係上,人生更像乘坐列車,不過,我乘的列車在需要時可以飛行。在「人生列車」上,一些人上車了,一些人下車了,不同人在不同月台下車。一個人出生時,與他最早同行的是父母、兄弟姐妹,然後是他的同學、同事、他的孩子和形形色色的人。當一個人正在忙於自己的事業時,他沒有想到,他的父母也要下車,從此不再見到。對許多人來說,與他(或她)同行最久的是妻子(或丈夫)。在列車上的人,給我們留下各種各樣的印象。一些人留下了良好印象,下車後,令人懷念;一些人在同一節車廂相遇時,發生了衝突,但一旦下車,再次遇見的機會很少。
這本《在人生的列車上》,不是我自己經歷的完整記述,主要是我五十年中對新朋舊友、熟人和一些事件的回憶,其中大部分文章,從二.一二年一月起,曾在香港《蘋果日報》上發表過。一面回憶,我一面想,發現幾乎所有人的人生都會有幾個轉折。回想起來,造成我人生轉折的還是兩次天安門事件,為天安門事件翻案,就是尋求正義。為第一次天安門事件翻案,在翻案前竭盡全力,寫出了《四五運動紀實》初稿,公開發表了《三個法庭》;第二次天安門事件後,像《三個法庭》裏寫的那樣,我乘上了「跨越時空」的「飛艇」,來到了巴黎和紐約,在我心中,認識真理的重要性,還莫過於尋求正義,為第二次天安門事件翻案,為一九八九年的兩個互相聯繫的事件——所謂「動亂」和「六四暴亂」翻案。維克多.雨果說得好:「生活。就是有正義感。」「生活,就是面對現實微笑,就是越過障礙注視將來。」
真理如同光明,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在探索和認識真理方面,我相信,把萬事萬物,包括社會、人生和人性,看作純粹理解的對象,是邁向自由的一大步。我總在努力去理解一切難以理解的事物。《首腦論》和《霸權論》是我理解國家政體和國際關係的總結,而《普遍進化論》則是我理解人性與動物性的關係、理解宗教、意識形態和形形色色「主義」的結晶。我的人生歷程,包括我在社會科學領域中的探索,這佔用了我很大一部分人生。所以,在這本書中,也收入幾篇「人生列車上的思考」,如對「規範世界」、「比較宗教」、「世界聯邦制」和「創造史觀」的研究和探索。
這本書部分初稿,承蒙好友保延昭、潘士弘閱讀,校正了一些錯誤,謹此表示感謝。
前言:跨越「人生」的飛行
人生有三個「社圈」。一般來說,家庭成員,構成自己的「第一社圈」,同學、同事、朋友、熟人構成「第二社圈」。人生還有「第三社圈」,這就是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網絡間接接觸和瞭解自己的人。很多默默無聞的人沒有「第三社圈」,他們以為,那些舞台明星和政治明星,光彩奪目,殊不知,在明亮的光線後是一片陰影。事實上,默默無聞能給純樸的人帶來平靜的生活。
一個人的「一生」,在一般情況下,「三個社圈」會發生變動,然而是連續的,即使移居「異國他鄉」,原來熟悉的人,當他回到「舊地」時還能見...
目錄
前言:跨越「人生」的飛行
第一部分
第一次看到「大前門」
「哲學廣播操」
聶元梓前的「全國第一張大字報」
「二表人才」于光遠
七○後的金岳霖
學問高過金岳霖的沈有鼎
學部「文革」的最初景象
從北京到廣州的「大串聯」
站不完的隊,流不完的淚——談談學部「文革」三大派
學部「五七幹校」
文革十年史
「理論務虛會」
「青聯」時期的胡錦濤
「新綠書屋」主人于浩成
顯揚心中有大愛
領袖與人民
有眼不識李慎之
薄一波中南海發飆親歷記
林豆豆和林立果
騎車漫遊中南海
第二部分
在大亞灣荒島上
巴黎遠郊農舍
倫敦會見方勵之
民主女神號
《徐剛在巴黎》之謎
趙復三萌生進修道院想法
佛教新印象
蘇曉康人生的兩個「大峽谷」
高行健的原配夫人
耶路撒冷的分界線
第三部分
黎安友和路易士.亨肯
迷茫的異國情
夏威夷之行
布魯克林的生活
讀南友《三駝圖》
晚年戈揚在紐約
袁耀鍔和《地獄河》
胡喬木手卷的「越位」之筆
我心目中的基督教
在教會邊緣徘徊
「心因」造詞者范岱年
陸鏗的最大「習性」
主權分割論
第四部分
前途茫茫的遠征
我們的哥倫布:保延昭
遙感觀察家
世界聯邦制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家鄉的回憶
夏溪中學時代
結束語
附 錄
廢除終身制是怎樣產生的?
甚麼是「規範世界」?
創造史觀
人生九論
前言:跨越「人生」的飛行
第一部分
第一次看到「大前門」
「哲學廣播操」
聶元梓前的「全國第一張大字報」
「二表人才」于光遠
七○後的金岳霖
學問高過金岳霖的沈有鼎
學部「文革」的最初景象
從北京到廣州的「大串聯」
站不完的隊,流不完的淚——談談學部「文革」三大派
學部「五七幹校」
文革十年史
「理論務虛會」
「青聯」時期的胡錦濤
「新綠書屋」主人于浩成
顯揚心中有大愛
領袖與人民
有眼不識李慎之
薄一波中南海發飆親歷記
林豆豆和林立果
騎車漫遊中南海
第二部分
在大亞灣荒...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