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入隨年齡逐年增加的時代結束了!
․台灣薪資倒退到十五年前的水準,十年二十年後,薪水不增反減怎麼辦?
․到了該成家的年紀,薪水起碼要多少才討得到老婆、扛得起一個家?
․一個小孩從出生到念完大學,要花多少錢你知道嗎?
․沒有實務能力、管理和培育部下的領袖氣質,主管的位子輪得到你坐嗎?
․年收入隨年齡增加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不思進取只想安分地幹到退休,不怕被裁員嗎?
․十年後,由誰照顧年邁的父母?每個月請看護照顧父母的開銷要多少錢?
․生了怕養不起,想等收入增加再生小孩,到頭來,可能收入、小孩兩頭空?
․台北市房價要三十五年不吃不喝才買得起,民眾購屋痛苦指數跟著房價一起衝新高!你知道合理的房價跟貸款負擔率應該是多少嗎?
․三十五歲以後,一般家庭每年平均要花多少錢才能過上中等水平的生活?
․四十到五十幾歲這段期間,生活必要的開銷會越來越高,在什麼都漲只有薪水不漲的年代,你的收入跟得上支出嗎?
․如果六十五歲退休,活到八十歲要準備多少錢養老?
在實質收入倒退、錢變得越來越薄的年代,人生卻有幾項免不了的重要支出──妻子、孩子、父母,養得起嗎?房貸、子女教育費、自己的養老金,準備好了嗎?假設年收入不再隨年齡增加的預測成真,面對支出越來越多、所得不增反減,本書提出中肯的分析與因應之道,建議讀者要做最壞打算,替未來早做準備。
眼前的世界有兩點是非常顯而易見的:
一是全球的社會體系會有很大的變化,未來將是一個不安定的時代,變化的幅度與速度是過去無法比擬的。美國引發的次級房貸風暴,一下子就影響到世界各國,昨天的常識也許到今天就不再適用了。
二是隨著社會改變,我們如果一味墨守成規,將無法立足下去。正因為我們追求安定,永遠想佇足在同一個地方,才會感覺窒礙難行。
終身僱用制和年資制度也出現了體制上的缺陷,不再適用於這個時代。然而,大家還是妄想從企業身上獲得保障,才會一旦遇到意外裁員,便手足無措。
我們生活在一個非常不安定的時代,並且即將邁向一個更不安定的年代。 不過,不安定未必會走向壞結局,說不定事態有機會好轉,請各位相信這一點,替未來做好準備吧。
作者簡介:
人生戰略會議
一個探討「人生計畫」的委員會,成員共十一位,年齡由二十到四十多歲不等。他們有感於生活周遭正莫名地充斥著不安與絕望,立志在這種詭異的社會氛圍中,日以繼夜地研究、調查、討論「如何獲得平凡的幸福」。著有《新版二十八歲的真實人生》(新版28歳からのリアル)、《新版二十八歲的真實人生‧金錢篇》(新版28歳からのリアル[マネー編))、《圖解二十八歲的真實人生》(図解新版28歳からのリアル)、《人生靠減法就能一帆風順》(人生は「引き算」でうまくいく)、《年屆三十的高速戰略》(30歳へのスピード戦略)、《階級差異》(ザ・階級偏差値)等書。
譯者簡介:
吳媛婷
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曾到日本北海道留學一年。文化大學中日筆譯培訓班結業。現任職於促進台日貿易之機構。
葉廷昭
文藻外語學院畢業,現為專職譯者。如對翻譯內容有疑義,歡迎來信指教:
kukuku949@gmail.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序:期待一個即使錢很少,也能自在生活的社會!
張烽益
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年輕人!是的,不管你願不願意,台灣的社會已經不同了!過去,從中南部北上出台北車頭,甚麼都不驚,就一直向前走,反正「要拚就會贏」的時代早已不再。
不管是聽你老爸在飯桌上,對你話當年勇,感嘆現在年輕人無路用,還是街頭記者隨便抓個人問問題,你都不信,因為那是人云亦云的主觀感受,不代表甚麼。不過,台灣最學術權威的中央研究院所做的調查,你總該相信吧!
根據中研院每五年的「社會變遷調查」顯示,一九八五年有高達百分之四十五的受訪者非常同意「一個人只要肯吃苦,就一定會成功。」這句話,只有百分之九不同意。沒錯,拚就能出頭天,那是一個拚經濟的狂飆時代,彷彿到處都是機會,但那是近三十年前的事了。隨著台灣整個經濟環境的改變,二○○○年,竟然豬羊變色大逆轉,不同意的比例超過非常同意者,一去不復返,到了二○一○年更只有百分之二十非常同意,百分之二十七不同意。
也就是說,當前台灣社會已經普遍認為,人生要成功不要成為魯蛇組,單單憑個人的吃苦奮鬥也沒路用,要變成人生勝利組,不是靠祖產庇蔭,就是要靠「搶時機」的暴利。當書店裡充斥著教人如何在四十歲前賺到一千萬退休的暢銷書,社會蔓延「撈一桶金」的價值觀,不正是告訴人們,腳踏實地吃苦耐勞,堅守工作岡位,在一家公司忠誠奉獻三十年,是最沒出息的傻瓜嗎?
筆者參與寫作的《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一書當中也指出,台灣原本的兩大階級翻身的社會流動管道:「創業」與「教育」,已經逐漸堵塞,台灣階級流動停滯,甚至已經進入階級複製的時代。
首先「黑手變頭家」的時代不再了。在台灣企業逐漸被大財團壟斷之下,一九八五年出口比例,大企業僅佔了百分之二十四,但是到了二○○五年已經達到百分之八十二。而一九九三年創業率達百分之十三,歇業率僅有百分之三,不過到了一九九九年之後公司歇業率超過創業率,且逐年擴大,近二十年創業機會減少一半。
其次,大學開放造成文憑貶值,大學教育程度者月薪三萬元以下比例逐年提高到約四成,投資教育不保證所得提高,後續職業生涯將遭遇的高房價、退休制度崩盤下的工作貧窮,更是一場揮之不去夢魘。另根據駱明慶教授分析《誰是台大學生?》的研究更顯示,台北市大安區考取台大的比率是台東縣的三十二倍。而台大學生的父親為中高白領階級、公務員的比例是工農子弟九倍多。這不是優勢階級複製機,什麼才是?
不過,台灣剛出社會的的年輕人,是否已經知道台灣即將形成上述的「超穩定階級停滯結構」嗎?恐怕答案是否定的。
學者林宗弘於在二○一三年十二月發表的〈失落的世代:台灣民眾階級認同與意識型態的變遷〉研究中,進一步深入分析後,竟然發現,當前最相信「一個人只要肯吃苦,就一定會成功」、靠個人吃苦努力就能翻身這一套說法的居然是年輕人、低教育者、原住民與農民等,反而是社會上佔優勢的雇主與新中產階級,都一致高度不認同這套說法。由此可見,資訊相對封閉、閱歷相對不足的族群,反而無法看清局勢已經逐漸轉變。年輕人,你還不覺醒嗎?
《這輩子,多少錢才夠用?:做好人生金錢規畫,薪資凍漲、經濟再悶,也難不倒做好準備的人》這本書,雖然描寫的是日本目前三十五歲青年一代所面臨悶經濟的困境,但是對照書中出版社提供的台灣對照數據,根本就是台灣的翻版。而如果《崩世代》是以巨觀的分析並提出巨觀的社會改革政治工程,那麼這本書,在巨觀分析下,提出微觀的個人生活層次的具體教戰守則。
看起來本書書名似乎是要教你如何精準推估準備一大筆錢來因應,但其實作者毋寧是要大家在固有的價值心態與人生觀上,必須有所改變。因此如何界定「工作」價值觀,以面對創業或轉業的選擇?如何選擇配偶組成「家庭」,並決定是否要生小孩?如何「理財」以順利應付房貸、子女教育費用與退休準備?如何保持身體與精神的「活力」,以積極面對人生?本書都有明確的建議。
雖然本書是因應日本面臨工作職場終身僱用制與年資制度的瓦解,連帶衝擊家庭支持體系之下,個人的因應方案,最後並提出了四種有別於目前日本傳統職涯發展的新人生規畫模式,提供給讀者選擇。但是筆者還是認為,必須更積極地關注社會改革,影響國家的施政方向。因為在資本全球化的時代,企業的影響力已經凌駕國家,人民必須更積極勇於發聲,遏止過度商品化的社會,要求國家提供更多去商品化的公共服務。重新檢視,國民應享有的居住權、教育權、受照顧權等基本人權。
台灣是一個越來越對現金貨幣的擁有,抱持極度焦慮渴望的國度,因為許多社會風險與生活基本所需,都逐漸必須以現金到市場上購買,不管是子女的教育花費、幼兒托育,還是老人照顧。因此對薪資過低與退休金不足,都抱持高度憂慮,但是一夕之間的通膨,可讓社會總體財富煙消雲散。因此如何建立一個不依賴現金,也能自在過活的國度;不隨著全球市場起伏,也能撐起在地經濟讓人民幸福的社會,當是人民對未來的期待與夢想。
讀者感言:寶刀人人有,揮劍的精準度就得靠此書
蔡宜君.30歲.約聘人員
「三十而立」已經落伍。三十五歲遼闊視野的《這輩子,多少錢才夠用?》,立意不但良好,真實支出表更是當頭棒喝。寶刀人人有,揮劍的精準度就得靠此書,才能武功加乘。
賴宛青.23歲.碩一學生
低薪、工作不穩定的時代,家庭、購屋、未來好像已經成了奢求了嗎?本書帶我們思考這些問題、面對這些瓶頸。除了工作之外,健康地生活,維持身心健康,才能邁向未來。
陳玉釧.35歲.公務員
從前對錢的概念只有越多越好,直到閱讀本書,對照日本與台灣的現況,將一生所需要的錢具體到以數字呈現,才赫然發覺自己準備的退休金可能不夠用。這是一本不限年齡都該讀的人生規畫理財書。
徐海強.30歲.科技業工程師
一開始拿到這本書,我以為內容全都是在分析一生的花費,哪知道這只是書中的一部分。本書不單單專注在金錢的範疇,而是以一個年近三十五歲的成年人的立場對於婚姻、家庭、工作等方向皆有所著墨。
人這一輩子到底多少錢才夠用,讀完這本書後,我想乃是取決於這個人的生理以及心理的狀況,所以作者首先對工作提出了建議。人這一輩子遇到的課題不外乎工作、家庭、健康、生活,以金錢的源頭來說,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財富累積的能力,而家庭、健康、生活則關係到財富給人的滿足感,如果沒有好好安排這些課題,再多的金錢恐怕也很難填補那深深的黑洞。
整本書我對於伴侶這一篇特別有感覺。作者建議一定要選擇一個你所信任的伴侶,也一定要信任你所選擇的伴侶,我也認為這是人一生能否活得滿足的最大關鍵。
整本書內容的幣值、物價都是用日圓來做計算,同時附上台灣相對應的數據讓讀者做對照。以我個人的理解,日本跟台灣的發展歷程是很相似的,雖然台灣的發展整體慢了日本十年,但兩者還是走在相同的歷史道路上,可以有資料來了解目前日本人對於生涯道路的價值觀,也是不錯的經驗。
陳亮融.26歲.工程師
儘管年紀尚未到達三十歲,但是對於未來的惶恐與不確定感,每每縈繞於心頭,甚至連追求小確幸的勇氣也蕩然無存了。在台灣,這個世代除了面臨人口老化的問題,更面臨了產業結構嚴重失衡與薪資愈趨低落的難題,本書以日本為借鏡,相比之下,台灣目前在各方面似乎都還沒有準備好,等到人口紅利完全消失,將勢必會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
陳璟忠.37歲.機構設計
看這本書之前,我一直在想,不要又告訴我從小到大要花多少錢?退休後又要多少錢才能生活,最後全部加起來的數字,通常是一般市井小民不可能賺得到的錢。 所以拿到這文稿,我第一件事就是在找這答案。
整個讀了一次又一次,終於了解到一個更重要的層面:錢雖必要,卻不重要, 正面的思考才是最重要的。從對工作、家庭、生活、理財、健康、夢想這六個層面都正面的看待,自然而然你這輩子的錢就夠用了。
名人推薦:推薦序:期待一個即使錢很少,也能自在生活的社會!
張烽益
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年輕人!是的,不管你願不願意,台灣的社會已經不同了!過去,從中南部北上出台北車頭,甚麼都不驚,就一直向前走,反正「要拚就會贏」的時代早已不再。
不管是聽你老爸在飯桌上,對你話當年勇,感嘆現在年輕人無路用,還是街頭記者隨便抓個人問問題,你都不信,因為那是人云亦云的主觀感受,不代表甚麼。不過,台灣最學術權威的中央研究院所做的調查,你總該相信吧!
根據中研院每五年的「社會變遷調查」顯示...
章節試閱
第二章 家庭
歌德說過:「無論是國王還是老百姓,能擁有一個美滿家庭的人才是最幸福的。」
人生大事
三十五歲是否有能力建構一個可以依靠的家庭?
你最相信的人是誰呢?
聽到這個問題時,你會想起誰?
有人會想到朋友、鄰居或兄弟姊妹,也有人說他最相信上司、部下、恩師或政治家。如果是已婚者,大多會想到配偶吧。
一個人要在社會中生存,絕對不能沒有「信用」。人類群居後形成社會,活在社會之中,從食、衣、住到與生命、金錢相關的事務,皆需要信賴他人方能成立,例如:我們會吃別人做的菜,必須請人幫忙看病,或是把錢交給另一個人保管。
那麼,人們對社會的信賴程度有多高呢?
民調顯示,有百分之六十四的人覺得現在的社會「不能信任的人較多」,而覺得「可以信任的人較多」只占百分之二十四。另外有略高於百分之六十的人相信教師與警察,相信司法的人有百分之七十二,信賴政治家與官員的只占百分之十八,明顯低於其他項目。
其中,有一個項目把其他項目遠遠拋在後頭,獲得高達百分之九十七的人信賴。
那就是「家人」。
這個社會無法信任的人多如牛毛,但有了一個家,就等於多了好幾個可以信任的人。
接著,輪到各位了。
到了三十五歲,各位之中應該已經有許多已婚人士了吧?
根據數據顯示,平均初婚年齡是男性三○‧二歲,女性二八‧五歲(人口動態統計的概數)。至於三十五到三十九歲的未婚率,男性是百分之三十一,即使包含配偶身故(百分之零點一)、離婚(百分之三點七),三十五到三十九歲的男性中,仍然單身的也只有百分之三十五。
(註:台灣內政部戶政司2012年的統計顯示,男性初婚年齡最大佔比落在三十到三十四歲,佔總初婚男性的41%;女性初婚年齡最大佔比落在二十五至二十九歲,佔總初婚女性的41%。台灣三十五到三十九歲未婚率,男性約32%,女性約23%;若包含配偶身故、離婚,三十五到三十九歲的單身率,男性約41%,女性約34.5%)
不過,重點並不是結婚與否,你是已婚或單身都一樣,重要的是在考慮到結婚或組成家庭時,你是否能從「信任」這一點出發?你也必須想想,自己有沒有能力建構一個可以依靠的家庭。
這是你到了三十五歲必須面對的課題。
被譽為「東洋的盧梭」的日本思想家中江兆民說過:「家庭是一家之主的城牆」。一個人無法單獨在社會生存,但這個社會中你能相信的又有幾人?於是,只有身邊圍繞著「家人」這座城牆的人,才能比較安心地在社會中生存下去,這裡指的就是那些被問到「你最相信誰?」時,會馬上想到配偶的人。
選擇①
若無法信任配偶,三十五歲考慮離婚還來得及
考慮到「家庭是可信賴的,也必須是可信賴的」這一點,已婚者如果想建立一個美好的家庭,只有兩種選擇。
第一種就是離婚,另外再跟值得信任的人結婚。特別是當你以「信賴度」這一點重新評價你的配偶時,如果覺得「下半輩子都不可能再相信他」,那麼三十五歲離婚還來得及,要跟一個你無法信任的人度過剩下的五十年,已經不是度日如年可以形容的了。
不過,就一般情況而言,離婚這種事你根本想都沒想過吧?可是,沒在想的可能只有你,說不定你的另一半已經「在考慮」了。要是他已經對你失望透頂,為了自己往後五十年的人生,他會覺得「如果真的不行,只能離婚」也不奇怪。說這些不是在建議各位離婚,只是想提示你還有離婚這個選擇而已。對所有已婚者來說,離婚這個選擇或意識到自己還有這個選擇,有時是決定自己能否好好度過往後五十年的最佳判斷。
當你是滿臉青春痘的高中生時,你根本不會想到現實面的事;而當你二十幾歲時,你拿理想來武裝自己,無法正視擺在你眼前的現實;但當你三十五歲時,對人生與社會已經有了許多體悟,終於可以堂堂正正地面對現實。
不論男女,過了一定歲數後,想要改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這就是我們要面對的現實之一,而三十五歲正是所謂的「一定歲數」。
比方說,直到昨天都還沉迷賭博、欠了一屁股債的人,就算說自己從今天開始會改頭換面、金盆洗手,到底有幾成的人能成功戒賭呢?
三十五歲的人已經可以從經驗法則中知道,一個人即使因為被人抓姦在床、下跪求饒,也照樣會在一個月後熱衷於偷吃遊戲。外遇就是因為極難根治,才會有「外遇成癮」這個詞,別稱就是「笨蛋都是死到臨頭才知錯」。
還有一些人在網路上問說,他很懷疑老婆懷的不是他的孩子,而是她外遇對象的,不知道該不該去驗DNA。這一家人實在是亂七八糟,如果家人之間沒了信任,想要幸福簡直是天方夜譚。
選擇②
不想離婚,就試著相信另一半吧!
話雖如此,也有人信任自己的配偶,或覺得可以永遠信賴對方,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是如此吧。各位如果想構築一個美好家庭,還有另一個選擇,那就是與目前的結婚對象建立信賴關係,並維持下去。如果你不知道能不能信賴對方的話,先別急著離婚,或許試著去信賴配偶會是一個好方法。
據二○○四年「社會意識的世論調查」顯示,三十幾歲的男性已婚者中,對配偶的信賴程度只有百分之五十九,所以,就算三十五歲的你目前對配偶是半信半疑,或是配偶對你半信半疑,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結婚這件事,說穿了就是與別人同居,慢慢習以為常而已,這世上沒有人從相遇的第一天就完全信任對方的吧?
不過,所謂的信用究竟是什麼呢?
在金融界,信用是借款時的重要指標,具體來說,就是以「不可將錢借給沒有信用的人」為前提,藉由借款人的年收入、年齡、工作年數、貸款餘額、過去貸款紀錄等,來為借款人的信用打分數。所謂的信用,需要長期累積才能建立。
另一方面,信用也可能因為貸款遲繳或開了一張空頭支票,而在一夕之間灰飛煙滅。意思就是,信用無法在一天內建立,但只需要一天的時間,你之前的信用就可以完全不算數,所謂信用,就是這麼難以掌握。
重要的是,你對配偶的信任是否能一年比一年更深厚?你現在有沒有比剛結婚時更信任配偶呢?明天你會不會比今天更信任他呢?二十年後是否能比十年後更信任他呢?如果你們之間的信賴沒辦法越來越深的話,不管結婚再久,你們也不過是住在一起的陌生人而已。所謂家人,不是在一起的時間比較長才叫家人,要互相信任才叫家人。事實上,在剛剛提到的調查中,對配偶的信賴程度在四十幾歲時是百分之七十六,在五十幾歲時是百分之八十一,在六十幾歲時是百分之八十四,隨著年齡年年增加。
那你呢?
你確定往後的人生都能信賴配偶嗎?雖說你們並不是完美老公跟完美老婆,但你們有自信可以跟對方建立起信賴關係,並一直維持下去嗎?
知道自己信任某人,或受到某人信任,可以帶給一個人巨大的力量。只有乳臭未乾、懷抱理想的人,才會相信受到他人信任會奮發向上是人的本性?不不不,這是事實,因為美好的家庭,正是建築在人類這種本性之上。
擇偶條件
選擇配偶時,信用比長相、興趣重要
如果各位目前單身的話,或許可以說是幸運的。要是不小心與「已經不知道該不該信賴的人」結婚的話,還得努力修補兩人之間的信賴關係,比起這個,找個可以信賴的人再結婚,可說簡單得多。
事實上,這世上有太多人因為與不信任的人結了婚,或是婚後才懷疑起對方,而感嘆自己真是看走了眼。從這一點看來,能將這些失敗案例當成教訓,並以「信用」為基準選擇對象的未婚者,其實是幸運的。
這樣說不是在安慰各位單身者,反而是在警告各位,既然都等到三十五歲了,要小心別找上一個沒信用的傢伙結婚啊!當然,這件事你們早就心知肚明了吧。
特別是近年來「婚活」已蔚為風潮,許多單身男女把焦點放在如何辦一場炫麗的婚禮,或是在聯誼時能展現吸引力的技巧。說不定,目前還單身的各位之中,有些人正以這樣的角度,兢兢業業地尋找對象。
請千萬不要這樣。
比起長相好壞、興趣是否相同更重要的,是對方的信用。
根據二○○四年「社會意識的世論調查」,在「最信賴的人」這一項回答「情人」的單身者,男性只有百分之三點八,女性只有百分之八點三;而回答「配偶」的已婚者,男女都接近百分之八十。從這份資料可以知道,從信用程度來看,情人與配偶根本就是兩個不同的存在。的確,要經過情人階段才會晉升為配偶,但並非只要有了結婚證書這張薄薄的紙,就代表對方已從情人升格到配偶。
問一個小問題。
你能借情人一百萬日圓嗎?
你能跟情人商量無法對外人啟齒的事情嗎?
無法信賴的情人就算在法律上成為你的配偶,也不過是空有家人之名,卻沒有家人之實。三十五歲的你如果考慮結婚,應該在乎的不是對方的長相、飲食喜好或身材,應該要注意的只有對方是不是值得信賴、能夠回報你的信賴,並且不會背叛你的人。
第四章 理財①
列出人生「必要」的錢,才知如何準備
錢雖必要,卻不重要。
這是在印地安社會中,自古流傳至今的格言。
從這句格言中,我們可以學到兩件事。
第一,前人是在藉這句話教導我們,不可以為了賺錢,而忽視身而為人最重要的事(道德、誠實等用錢買不到的事物)。
第二,從過去經驗可以知道,先不提個人需求的異同,每個人都必須準備好「必要」金額的錢才行。
所謂「必要」的錢,指的到底是什麼呢?
簡單來說,就是為了應付往後生子、成家,或是生病、受傷等意外狀況而存的錢,人生最基本的需求──生活費,也包含其中。
既然如此,這些「必要」的錢,到底要多少才夠呢?
這就是本章要探討的主題。
先給各位做個心理建設,往後「必要」的金額可能會比你想像得還多,但是,你不能逃避現實,因為你要先賺到這些「必要」的錢,往後的人生才有保障。
我們馬上就開始列出這些「必要」項目吧。你的人生還剩下將近五十年,需要面對的負擔可不是開玩笑的。
首先,先參考中國自古流傳的「五計」,如下:
生計 維持健康生活的計畫與計算
家計 成家並維持家庭圓滿的計畫與計算
身計 職涯規畫。靠工作養活自己的計畫與計算
老計 度過老年生活的計畫與計算
死計 關於自己的死去及遺產的計畫與計算
人生與金錢這麼無邊無際的主題,像這樣分成五大部分來思考後,看起來就容易多了。不只能大致看出該如何準備,也比較能看出問題所在。
生計
往後二十年支出只會越來越多
首先討論生計,也就是想活下去就一定要付出的「必要」金額。
看「開支」就能知道,我們要生存下去,「必要」的經費到底有多少。
以下是不同年齡每戶(兩人以上受薪家庭)每年的平均支出(2008年):
30~39歲 423萬日圓
40~49歲 533萬日圓
50~59歲 579萬日圓
60歲以後 441萬日圓
這是一般家庭想過中等生活時「必要」的花費。
(註:2012年台灣經濟戶長為30到34歲的家庭,最終消費支出約78萬;經濟戶長為35到39歲的家庭約79萬;經濟戶長為40到44歲的家庭約81萬元;經濟戶長為45到54歲的家庭約82萬;經濟戶長為55到64歲的家庭約73萬元;經濟戶長為65歲以上的家庭約46萬元。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一○一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
補充說明,右邊提到的金額除了食衣住行相關費用,還有電費、瓦斯費、電話費、交通費等也包含在內。因為也將社會保險費算進去,所以,原則上附帶了「有一天可以領到年金的權利」,但儲蓄與民間公司的保險費不包含在內。
另一個要注意的地方是,上列金額代表「每戶」的支出金額。或許有些人正在感嘆「還真多」、「比我的薪水還多」,而陷入絕望了吧?如果各位的薪水無法支付這些金額,你還可以要求老婆出去工作。
從這些金額,我們可以了解什麼事呢?
各位目前的支出比平均值多還是少,其實一點都不重要,必須注意的是,到六十歲之前的二十五年之間,你的支出只會不斷增加。
再說一次,這只是想過「中等」生活的必要花費,其他享樂的費用並沒有包含在內。
家計
年收入高低決定男人是搶手貨或滿銷品
接下來討論家計。
所謂家計,就是成家及維持家庭運作的錢,要成家,先要結婚,那麼目前還是單身的各位,你知道成家需要多少錢嗎?
根據雜誌的調查結果,結婚費用平均是421萬日圓,扣掉紅包收入後為224萬日圓,實際上必須準備的錢是197萬日圓,這個金額應該能當做一個基準吧。不過,想展開新生活,光辦婚禮是不夠的,還得準備新家的租金與買新家具的經費等,這部分平均需要141萬日圓(2008年)。
加總之後大概是338萬日圓。如果你跟配偶各準備一半的話是169萬日圓,這就是成家的「必要」經費。
(註:2006年到2008年台灣地區平均每對新人婚禮花費為75萬元。其中以婚宴費用為最大宗,平均為42萬元,占56%;其次依序為訂婚與結婚戒指費用8萬元,占10.4%、蜜月旅行費用為7萬元,占9.9%、喜餅費用為6萬元,占7.6%。資料來源:經濟部商業司)
另外,也要考慮到維繫家庭運作的「必要」費用。這一項可以用前一段所說的「生計」(三十幾歲是423萬日圓,四十幾歲是533萬日圓,五十幾歲是579萬日圓),也就是兩人以上家庭的平均支出額來當做基準。也就是說,丈夫的收入與妻子的打工費等加起來,如果能到達這個金額的話,就能維持「中等程度」的家庭生活。
對單身的各位來說,收入無法達到這個金額,才是最大的問題。
如果將支出調到平均以下,那麼你們夫妻或你們全家的生活水準都得落到平均以下。這樣一來,有些重視這點的女性(世上所有人都會注意到這個部分吧。)會想「我不想過低於一般水準的生活」,其中又有人會覺得「我不想跟不會賺錢的人結婚」。
事實上,這個現象已是常態。從三年內結婚的男性比例可以觀察到,年收入四百萬到五百萬日圓的人(21%)與不到兩百萬日圓的人(11%),結婚比例差了兩倍(2009年),年收入高低決定了一個男性是「搶手貨」或「滯銷品」。
根據二○○九年的調查,對百分之四十九的女性而言,跟年收入比自己低的男人結婚是「想都沒想過」的事。雖然無法確切地說要多少錢以上她們才會「考慮看看」,但考慮到女性平均年收入,二十五到二十九歲是295萬日圓,三十到三十四歲是300萬日圓(2007年),基準應該在300萬日圓前後。順帶一提,男性有半數以上,也就是高達52%的人覺得,就算女性的所得「遠遠高於自己」也「沒關係」。
(註:台灣主計處2013年五月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台灣25到29歲男性平均月薪約3萬2千元、女性約3萬元;30到34歲男性平均月薪約3萬7千元、女性約3萬2千元)
抉擇
發現公司停止成長,就該考慮換工作
考慮身計時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既然往後開支會增加,自然要擁有能幫自己支付「必要」開支的收入來源,而且不可依靠「年收入將隨年齡逐年增加」這個過去的常識。
該怎樣才能確保收入來源呢?
有兩項條件。
第一項就是各位必須要有能力。公司的想法是讓無能的人離開,並多付點薪水以留住有能力的人。
另一項就是各位的公司要能穩健成長,持續成長的公司需要人力,也會不斷獲利。
如果能滿足這兩項條件,那麼過去美好的「終生僱用制」,對你將不是夢想。
但如果各位無能,或是各位服務的公司停止成長,就會產生問題。如果是各位無能,那只能請各位自己努力,但公司停止成長的話,事情就嚴重了,各位不管多有能力,收入都不會成長,不只不會成長,還可能會減少或完全領不到薪水。
發現公司已經沒有未來時,你能做的選擇並不多。其中一個是發揮你的才能改善公司的情況,並協助公司成長;另一個就是撤退,抱著「三十五歲是轉職的期限」這個一般人的觀念,踏出轉職的第一步。
事實上,在三十五到三十九歲的轉職者之中,有20%的人離職理由是「對公司的未來沒信心」,理由是「薪水太低」的有16%(各為「因個人理由」而離職的66%中的31%與24%。
(台灣主計處2013年五月公布的三十五到三十九歲因個人理由而自願離職原因的前三名:「待遇不好」約佔21%、「想更換工作地點」約佔20%、「工作沒有保障」約佔12%)
轉職,不只是為了增加資歷,畢竟身計跟公司的表現有關,為了確保身計,就要確保自己的能力能換得相對的代價,當公司無法實現這點時,轉職便是一種修正手段。
從錢這一點來看,轉職對各位年收入的影響,有「增加」、「維持現狀」、「減少」等三種結果,而對三十五到三十九歲的轉職者而言,各結果的比例依序是41%、26%、33%,也就是說,如果有十個人轉職,四個人年收入會增加,三個人沒有改變,而三個人則是減少。
這裡要注意的是「增加」的人與「減少」的人的比例,會隨年齡有什麼變化。
根據調查結果,將「增加」的比例扣除「減少」的比例,二十五到二十九歲是16%,三十到三十四歲是12%,三十五到三十九歲顯著減少,只有8%;到了四十到四十四歲,「減少」的比例則高於「增加」,所以才有「三十五歲是轉職的極限」這個說法。
但如果現在服務的公司停止成長,或許可以將三十五歲看成是最後一次機會。就算一般認為三十五歲是「期限」,還是比起在四十歲轉職,使自己的年收入減少要好吧。
另一個要注意的是「維持現狀」。
轉職會伴隨風險,都背負風險轉職了,要是年收入仍然「維持現狀」的話,當然會覺得自己好像虧大了。
不過,這是從成長中的公司轉職到另一間成長中的公司以增加資歷的情況,如果目前的公司已經是日落西山,往後年收入就可能會減少,甚至根本拿不到。發生這種事的話,留在向下沉淪的公司,才是最壞的選擇。
既然如此,就算轉職後年收入仍然「維持現狀」,但實際上你已算是增加自己的收入了,這樣就是成功了。而且即使轉職後年收入減少,如果公司往後會大發利市(各位如此認為)的話,或許在確保將來的「必要」收入上,這會是正確的選擇也不一定。
第二章 家庭
歌德說過:「無論是國王還是老百姓,能擁有一個美滿家庭的人才是最幸福的。」
人生大事
三十五歲是否有能力建構一個可以依靠的家庭?
你最相信的人是誰呢?
聽到這個問題時,你會想起誰?
有人會想到朋友、鄰居或兄弟姊妹,也有人說他最相信上司、部下、恩師或政治家。如果是已婚者,大多會想到配偶吧。
一個人要在社會中生存,絕對不能沒有「信用」。人類群居後形成社會,活在社會之中,從食、衣、住到與生命、金錢相關的事務,皆需要信賴他人方能成立,例如:我們會吃別人做的菜,必須請人幫忙看病,或是把錢交...
目錄
Chapter 1 工作
日本前車之鑑──個人與家庭所得不增反減的悶經濟
有工作也賺不到夠用的錢,成了「在職貧窮」一族
三十五歲是轉職的最後機會
你為了什麼而工作?
到了三十五歲,要找出工作的意義和益處
三十五歲如何拉近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年過三十五歲轉職和自己創業
三十五歲其實更有能力實現夢想
Chapter 2 家庭
三十五歲是否有能力建構一個可以依靠的家庭?
若無法信任配偶,三十五歲考慮離婚還來得及
不想離婚,就試著相信另一半吧!
選擇配偶時,信用比長相、興趣重要
女人認為有一定程度收入的男人才可靠
年收入增多,幸福度不見得增加
十年後,要面對父母的養老問題
二十五年後,光靠退休金和年金養老是不夠的
要一起生活一輩子的人,感情不好不行
婚姻美滿的祕訣──多說「謝謝」、「辛苦了」
吵架前要知道怎麼和好
不想生孩子是因為怕沒錢養不起
老婆想不想生比有沒有錢養更重要
有了孩子比較辛苦,卻也比較幸福
養小孩的困難不在於錢,在於教育
你的工作態度深深影響小孩的想法
Chapter 3 生活
年紀越大越不幸的國度
想像五年後的生活,為搬家或購屋做準備
買房還是不買?有沒有能力買?
飲食原則是少油、低鹽、高纖
自己下廚又健康又有魅力
接觸藝術和一流事物,可提升內涵
每一百四十人就有一人罹癌
少吃、多動,遠離代謝症候群
健身、戒菸,讓頭髮恢復濃密
要工作表現良好,得重視睡眠
別妄想能兼顧工作與生活
每三天散步一小時,降低洗腎危險
Chapter 4 理財①
列出人生「必要」的錢,才知如何準備
往後二十年支出只會越來越多
年收入高低決定男人是搶手貨或滯銷品
把孩子養大要花多少錢?
小孩就算都上公立學校,教育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家裡若沒錢,就督促兒女考上國立大學
收入不高一樣能栽培出資優生
在四十到五十幾歲時,生活支出會越來越高
發現公司停止成長,就該考慮換工作
除了年金,還要再存一筆錢,老了才夠用
老後醫療費、看護費、喪葬費也是必要支出
了解要安心養老還得存多少錢
Chapter 5 理財②
三十五歲的人該擁有多少存款?
平常家庭應該有剩餘的錢存起來
不要入不敷出,收入少也能存錢
想要安度晚年,現在就省下小錢
結婚反而更容易存錢
妻子其實很樂意出去工作
靠投資和定存彌補薪資不足
沒錢的人更應該考慮買保險
父母是能放心借錢的對象
缺錢時,還可指望妻子的私房錢
跟未來的自己借錢──向銀行貸款
未來五十年都得面對錢的問題
Chapter 6 健康
對生活無感,小心會擁有空虛的人生
讓死去的精神復活才能成功
騙自己還沒老,就能保持活力
別結婚生子了就變得萎靡不振
接近積極的人,以做為心靈支柱
人在競爭中成長,找個假想敵吧!
能面對老化的事實,才能延緩衰老
肌肉年年減少,運動刻不容緩
三餐不正常的人缺少競爭力
吃早餐會改變你的人生
Chapter 7 夢想
打造二十年後的世界
不能指望國家照顧好你的老後
關係淺的人更能提供有用資訊
更充實、更快樂的三十五歲
核心家庭將成為一種「奢望」?
順應改變、懷抱夢想才能前進
Chapter 1 工作
日本前車之鑑──個人與家庭所得不增反減的悶經濟
有工作也賺不到夠用的錢,成了「在職貧窮」一族
三十五歲是轉職的最後機會
你為了什麼而工作?
到了三十五歲,要找出工作的意義和益處
三十五歲如何拉近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年過三十五歲轉職和自己創業
三十五歲其實更有能力實現夢想
Chapter 2 家庭
三十五歲是否有能力建構一個可以依靠的家庭?
若無法信任配偶,三十五歲考慮離婚還來得及
不想離婚,就試著相信另一半吧!
選擇配偶時,信用比長相、興趣重要
女人認為有一定程度收入的男人才可靠
年收入...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