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神奇酷科學》、《神奇酷數學》系列之後,小天下再推暢銷全球的兒童科普經典
神奇酷地理系列(全8冊)
比小說更生動、比漫畫更爆笑,不用死背,搞定酷地理!
本系列透過幽默刺激的故事、逗趣的插畫,介紹國小中高年級適讀的重要地理概念
內容包括雨林、島嶼、沙漠、風暴、火山、地震、高山、極地等
幽默的地理現象原理圖解說明、勁爆的探險故事、意想不到的地理小檔案,統統都在這裡!帶領你進入絕不無聊的地理世界!
★加拿大皇家地理學會銀獎 ★藍彼得圖書獎等重要獎項
★國小中高年級適讀!讓小孩愛上地理,讓曾經茫然的大人,能重新親近地理!
■4大特色:
1. 刺激精采的探險故事
涵蓋了各主題從古至今的精采探險故事,呈現探險家憑著智慧、機智和勇氣,越過沙漠、深入原始叢林、挑戰極地、高山……探索未知的領域,一場場冒險犯難的故事,激發孩子的勇氣與求知的慾望。
2. 簡明扼要的圖解說明
以幽默活潑的圖象,輕鬆簡明的文字,圖解各種地理現象形成的過程,輕鬆了解雨林的分層、環礁的奧祕、沙漠類型分布的原因,讓地理知識變得好讀好吸收。
3. 包羅萬象的主題內容
一套共8本的神奇酷地理系列,包含雨林、島嶼、沙漠、風暴、地震、火山、極地、高山等八大主題,每一主題有探險歷程、地科原理、生態奇景、自然景觀、人文故事、環境省思……內容包羅萬象,精采可期。
4. 國小社會科最佳輔助教材
對於地理、大氣現象和觀念的解釋,力求簡單扼要,難度適中、輕鬆幽默的文字書寫,讓中高年級的孩子可以自行學習、閱讀。類型多元的資料和數據,更可當作家長與教師教學上方便實用的資料庫。
第一部地震儀是誰發明的呢?
哪一些地方容易發生地震?原因又是什麼?
如果地震真的發生了,應該怎麼做,比較有機會自保逃生?
最精彩的探險、最神奇的答案
都在《翻天覆地的地震》裡!
強大到足以在短短數十秒內把城市夷為平地,恐怖到能把大地擊潰成碎片,破壞威力連原子彈都比不上,地震是最具毀滅性的大自然力量。
對於身處地震帶,經歷過921地震的臺灣民眾,必定對它有著很深的恐懼。不過,即使是這樣,多數的人對地震的認識仍是一知半解,甚至還有錯誤的觀念,如何在不可預期的地震中保護自己,絕對是必須學習的課題。
作者簡介:
阿妮塔.加奈利
阿妮塔.加奈利出生在印度的加爾各答,之後,和家人舉家移居歐洲,並在英國就讀小學和中學。她是一位多產的非小說類童書作家,出版的書籍超過一百本以上。
擁有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會員身分的阿妮塔.加奈利,十分熱衷於地理學的研究,並把大量的知識和各種奇妙、怪異的地理事件,融入她最重要的作品「神奇酷地理」當中。這套書曾獲得加拿大皇家地理學會銀獎、藍彼得圖書獎等重要獎項。
阿妮塔.加奈利目前和丈夫、小孩,還有一隻貓、三隻狗居住於英國北部。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當地震發生時……
陳文山/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教授
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發生在臺灣中部山區,持續了102秒的921大地震,撼動了整個臺灣的土地與人民的平常生活。地震發生至今,雖然已將近15年,但是,那種地震帶來的恐懼感,對多數的人仍是記憶猶新;災後為了興復家園、重建秩序,催化出民眾同舟一命的氛圍,更是臺灣人的共同記憶。
說來實在可歎,臺灣特殊的地理樣貌,甚至臺灣島的誕生,皆緣由於板塊運動,然而頻繁的地震(平均每一年約發生1,000次有感地震)也因板塊運動而起——板塊運動造就了臺灣,卻也帶來了災難性的地震。既然地震對我們來說是逃無可逃的大自然宿命,那麼,要怎麼樣盡可能的建立可以和地震共處的家園(例如核電廠是否興建的問題),學習在地震來臨時自我保護的方法,和地震相關的知識,都是十分必要的。
小天下出版的《翻天覆地的地震》,是認識地震很容易閱讀的書籍,全書以詼諧的文字和幽默插圖,讓讀者從各個方面來了解地震,有地球科學的、有神話傳說的、有資料和數據統整的,以及世界各地發生過的著名地震的故事和探討。舉一個例子來說吧!關於地震破壞程度的介紹,書中用一支「震爆樂團」來對比說明「修訂版麥卡里震度分級」。其中有一段是這麼說的:「例如,當你聽震爆樂團演唱《翻滾吧!地球》時,你聽到的聲音非常響亮,因為你就站在舞台面前。但是你的好友,因來晚了被擋在外面,他聽到的音樂就小聲多了。」用這樣有趣的方式,就能貼切表明,同一個地震會因為距離震央(舞臺)愈遠,感受到的震度愈弱。類似這樣用生活化的例子引導說明地震的相關知識,是這本書很有意思的特點。
書中所舉已發生的地震事件和分析,也是探討如何盡可能在地震中保護自己的好材料,例如1906年的舊金山大地震,或是1755年的里斯本大地震,這兩次的地震規模都很大,但真正讓這兩座城市近乎全毀的卻是猛烈的火災。事實上,有時候火災造成的傷害可能還遠比地震本身嚴重。而這樣的事例正好提醒我們,在地震發生時必須注意的動作:關閉電源和爐火。
不管現代的科學技術有多發達,但很遺憾的是,關於地震,我們還沒有掌握預測的能力,人們永遠也無法知道下一場地震究竟會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造成多大的震撼。當地震發生時,我們通常只有幾十秒的應對時間,如何冷靜並迅速以對,可能是能不能保護自己的重要關鍵,當然,這些全都得依賴平日就做好充分的準備,才不會一下子慌了手腳。
名人推薦:當地震發生時……
陳文山/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教授
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發生在臺灣中部山區,持續了102秒的921大地震,撼動了整個臺灣的土地與人民的平常生活。地震發生至今,雖然已將近15年,但是,那種地震帶來的恐懼感,對多數的人仍是記憶猶新;災後為了興復家園、重建秩序,催化出民眾同舟一命的氛圍,更是臺灣人的共同記憶。
說來實在可歎,臺灣特殊的地理樣貌,甚至臺灣島的誕生,皆緣由於板塊運動,然而頻繁的地震(平均每一年約發生1,000次有感地震)也因板塊運動而起——板塊運動造就了臺灣,卻也...
章節試閱
地震究竟是什麼?
好吧!你現在會問,上面這些跟地震到底有什麼關係呢?嗯,以下是當代地質學家的新發現:
地球的最外層(地殼)分裂成七塊巨大的岩板,叫做「板塊」(其他還有許多比較小片的板塊)。
這些板塊由堅硬的岩石構成,漂浮在一層熾熱、柔韌的岩層上(叫做「地函」),它有點像是溼軟的橡皮黏土一樣。
從地球中心(地核)發出來的熱量讓這些板塊不斷運動。(就是這點把可憐的阿弗雷德難倒了,記得嗎?)從地表看不到地球內部的分層,所以,就來看看這張有趣的地球透視圖吧!
插圖
地殼:地球表層的堅硬外殼,也是我們生活在上頭的地方。陸地地殼約40公里厚,海洋地殼約6到10公里厚。
板塊:地殼分裂成的塊狀構造。就像是用湯匙敲裂煮熟的雞蛋後蛋殼的樣子。
地函:地殼下方既厚又黏稠的部分。因為十分熾熱,所以這裡的岩石都熔化了。板塊就在上頭漂浮著。地函約2900公里厚,溫度約攝氏1200到2000度。
外地核:由滾燙的液態金屬所構成。約2200公里厚。
內地核:地球的中心,這是由鐵和鎳所構成的堅硬金屬球。雖然它的溫度難以置信的高,但是因為上頭的壓力,它並沒有熔化。由地核往外發散出來的熱量擾動著地函,被擾動的地函則使地殼上的板塊漂浮振動。內地核直徑約2500公里,溫度約攝氏4500-6000度。
地殼
躁動不安的板塊,就在你的腳底下持續動盪著。不過,你真的很幸運,它們移動得非常、非常緩慢,通常不會感覺到,不然的話,走路上學就會變成一件十分有趣的事了。想想看,你可能永遠無法到達學校……
當板塊隨波逐流時,有時會擋到別人的去路,這有點像是遊樂場裡的碰碰車,當你試著猛力衝撞另一輛車時,自己的車也會受到撞擊,甚至刮壞,直到你們其中一人願意讓路為止。板塊的碰撞也是一樣,它們彼此碰撞推擠,整個卡在一起。(你可以在家裡用兩塊砂紙來試驗看看:把兩塊粗砂面貼在一起,再試著用兩隻手各自推擦過去。怎麼樣,行嗎?)年復一年,這些壓力逐漸累積,讓岩石承受了沉重的負擔。到了某個程度時,壓力必須釋放出來。突然間,某塊板塊就猛然一陣「抽搐」,地面也跟著劇烈晃動起來──然後,你就有了一場驚天動地的大地震了。
驚天動地小檔案
你要感謝你的幸運星,因為你不是在月球上生活。1969到1977年間,地震儀*偵測出,月球上每年大約發生三千次「月震」。大多數的震動是由隕石(巨大的太空岩塊)攻擊月球表面所致。你一定很納悶,為什麼地震儀會出現在月球上?那是之前在月球漫步的太空人所留下的。
*地震儀是用來測量地震的一種厲害的科學儀器。
地震快問快答
你的地震知識很豐富嗎?是令人震驚的好呢?還是悲慘的不牢靠?試試這個地震快問快答吧!如果你太忙的話,那就拿去試試你的老師,她一定會被震到害怕得顫抖起來。
1. 地球上每年大約發生多少次地震?
(a) 大約100次。
(b) 至少100萬次。
(c) 大約10次。
2. 紀錄中,最長的地震持續震動多久?
(a) 4分鐘。
(b) 1小時。
(c) 30秒。
3. 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地震發生在哪裡?
(a) 日本。
(b) 中國。
(c) 義大利。
4. 距離多遠你還能感覺到晃動?
(a) 下一座城鎮。
(b) 下一個國家。
(c) 下一塊大陸。
5. 在英國,地震多常發生?
(a) 從未。
(b) 不是很頻繁。
(c) 比你想得還要頻繁。
解答:
1.【b】信不信由你,地球上每年有超過100萬次的震盪。也就是說,大約每30秒就發生一次。幸運的是,大多數的地震都沒有強大到足以讓你的茶杯咯咯顫抖。真正能夠搖晃東西的地震大約有幾百個;而只有約7到11個才是真正天搖地動的大地震。
2.【a】1964年3月衝擊阿拉斯加的那場可怕地震,歷時了驚天動地的4分鐘。這有多久?當你從學校回來,抓了一罐汽水、打開電視,並開始想舒服的躺進沙發放鬆,差不多就是這麼長的時間。幾乎算不上什麼時間。不過,對於那些經歷過這種恐怖煎熬的人來說,幾乎就像一輩子這麼長。這場地震是人們所知最強的地震之一。大多數的地震持續不到一分鐘,當你打開汽水,晃動就結束了。只是,就地震來說,即使不到一分鐘的時間也已經算是很久了。
3.【b】不幸的是,地震的嚴重程度常常是由罹難人數的多寡衡量,而大地震往往就是恐怖的殺手。專家估計約有83萬人死於1556年1月衝擊中國陝西的大地震。這次的地震是有史以來死傷人數最多的,許多住在窯洞裡的人必須從崩塌的山壁石堆裡爬出來。在近代,最嚴重的地震是1976年7月在中國唐山發生的大地震,整座城市被夷為廢墟,60萬人罹難,超過100萬人受傷。
4.【c】歐洲有史以來最慘烈的地震發生在1755年11月1日,地點是葡萄牙的里斯本。這次的震央在德國的漢堡,但甚至在非洲的維德角群島都感覺得到──後者距離可有2500公里遠呢!地震持續了好幾分鐘,就地震而言,這也是很長很長的時間啊!
5.【c】如果你住在加州或日本,那你一定經歷過地震(下一章會告訴你原因)。但是,在英國也不是完全沒有地震。難以置信的是,英國每年有超過300次的地震。不過,幸運的是,大多數的地震都太微弱了,幾乎感覺不到。但也不全都如此。1884年4月,當一個中等程度的地震在艾色克斯郡的科赤斯特發生時,當地人都被嚇呆了──好幾棟教堂的尖塔倒塌,400多間房舍摧毀。在附近的村莊,好幾百根煙囪垮了,但沒有人死亡。1996年發生在士羅普夏的地震則沒有人受傷,不過,有隻倉鼠從籠子裡摔了出來。可憐的小東西!
別怪我沒告訴你
地震可能會嚴重危及你的生命安全。即使把20世紀所有地震加起來,總共晃動也不超過一小時,但是,這些致命的震盪已奪走超過200萬人的生命。但是,也不需要驚慌!比起被地震襲擊,你更容易被感冒擊倒。還是很擔心嗎?與其傻坐在那裡像樹葉一樣顫抖,何不趕快翻到下一章?你會知道地震最可能發生在什麼地方?最好的避難地點是哪裡?
地震究竟是什麼?
好吧!你現在會問,上面這些跟地震到底有什麼關係呢?嗯,以下是當代地質學家的新發現:
地球的最外層(地殼)分裂成七塊巨大的岩板,叫做「板塊」(其他還有許多比較小片的板塊)。
這些板塊由堅硬的岩石構成,漂浮在一層熾熱、柔韌的岩層上(叫做「地函」),它有點像是溼軟的橡皮黏土一樣。
從地球中心(地核)發出來的熱量讓這些板塊不斷運動。(就是這點把可憐的阿弗雷德難倒了,記得嗎?)從地表看不到地球內部的分層,所以,就來看看這張有趣的地球透視圖吧!
插圖
地殼:地球表層的堅硬外殼,...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