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以自身憂鬱和躁鬱經驗來創作的漫畫家──
藤臣柊子要幫你,走出(與走進)這個孤立無援的世界。
在憂鬱症或躁鬱症的人眼中,「文字」像在不停晃動,
「我讀不下去」!
因此她以「漫畫」分享自己和憂鬱(躁鬱)共處的和平日記!
因為,你若不走進「他們的世界」,就不可能幫陷入那個世界的人、走出來。
◎那段憂鬱症找上門的日子……
24歲時,第一次遇到「它」,
經常發呆、提不起勁……
對了!就好像腦袋出現一坨、一坨烏漆抹黑的東西。
完全不想工作!起床好痛苦!
這時我才知道,
世界上有一種教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痛苦──
叫做「憂鬱症」。
◎隨天氣起伏的超敏感破壞王!
我弄壞不少東西,家裡12年歷史的電視、工作用的椅子、體溫計、
吸塵器、空調、電腦……還有自己的身體。
他們說,那是因為我體內帶著「怒氣」!那到底是哪裡來的鬼東西?!
◎如果日子能像穿久的牛仔褲,該有多好!
宅在家裡工作、沉迷電玩、一直看電影,
與其說我在逃避現實,不如說我在逃避「人」……
每天要在同樣時間起床,固定時間吃飯、睡覺,根本不可能。
總是想著「一定要這樣才行」,無法達成時,就會覺得「憂鬱」。
但要是什麼都做得到,人生就不會那這麼痛苦了……
為什麼生活無法像穿久的牛仔褲般舒適呢?
◎腦子一打結,身體也跟著發熱
長這麼壯,身體卻很虛。總是發燒、咳個不停……
盛夏時,還遇上家裡空調全都一起故障。
我不禁恍恍忽忽地想:這到底是什麼上天的考驗?我快熱到活不下去了……
◎從憂鬱變躁鬱,我的「外星人作息」~
明明很想睡,但總是睡不到兩個小時就醒了。
於是打掃家裡、丟垃圾、洗空調濾網,只是……
做這些事情的時間,不是深夜就是大清早。
憂鬱或躁鬱,不是別人的錯,也不是自己的錯。
藤臣柊子就算流淚也要笑出聲的,
她想讓更多人知道:
當人真累,不過,活著真棒~~這樣的人生,一點都不乏味!
作者簡介:
藤臣柊子
她是日本第一位以憂鬱經驗創作的漫畫家。
1982年,初次於講談社月刊漫畫《別冊FRIEND》發表少女漫畫作品,而後在日本持續推出搞笑漫畫、散文及散文漫畫等作品。目前,漫畫題材多以婚姻、家暴等社會問題,以及精神疾病的健康議題為主。曾演出NHK特集節目,談論躁鬱症。
20年來長期與憂鬱症奮鬥,出版了多部有關憂鬱症的散文漫畫,如《去看精神科吧!》、《大家都是精神飽滿地病著》等。
譯者簡介:
卓惠娟
深信「每一個逆境背後,都有一個祝福」。任職出版相關工作十餘年,於不惑之年重啟人生,旅居日本數年後,陪伴重度憂鬱的先生返台治療,反而實踐了20歲時曾立下的夢想──專職翻譯工作。
譯有《黑道與核電》、《遺體》、《三星內幕》、《佛陀教你不生氣》、《淡定生活手帖》、《未來記憶成功術》、《體貼性愛祕技》等。部落格:譯網情深http://blog.roodo.com/lovetomo。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序】
給困頓中的你,相同語言的熱度及淚水
葉姿吟
林青穀家庭醫學專科診所精神科主治醫師
個人內在深處湧出的一種極私密感覺,化為言語,該選用什麼詞彙?一個人的生活型態,化為文字,該是直白的敘述文、凝鍊的詩句、抑或曲折婉轉的短歌?
場景拉回鬧哄哄的精神科病房。一個甫披上嶄新白袍、臉上還沒有皺紋卻帶著黑眼圈的第一年住院醫師,如果他想要用最快速度,搞定面前眼神飄忽、自言自語的患者,最好還是乖乖根據精神疾病診斷學,判定一個病名、給他幾顆適合的藥。
「精神疾病的診斷」是一門大學問,集合全球最有學識及經驗名望的大師,歷經數十載,考量患者的症狀、苦惱程度、功能喪失、科學證據、甚至當代的文化社會背景,加以統計、分類、命名。這可以說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當然,也有人認為是自大的人類僭越權限,汙衊了造物主的創意。
因此,在精神醫學養成教育頭幾年,身為醫師的我們勤讀書、多接觸病人、每週開病歷研討會,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目標,是訓練大家能用共同的語言,定義一位患者的各種症狀。當患者在有限的門診時間,詳細地描述自己的不舒服與生活的改變,我聆聽著,一收集到熟悉的詞語:「叮咚!症狀對號入座。」彷彿在玩賓果遊戲,期待早日連成一條線,宣判結果。
然而,一年又一年累積門診經驗,臉上的皺紋跟著白髮開始等比例增加,我漸漸了解,每個人的心理狀態與行為模式,可以用五花八門的方式來描述。
比方說,有些人會形容:「醫師,我就是典型的雙子座。」(內心OS:那你要不要去找星座專家?)有人說:「我遇到喜歡的事情就會全心投入,不怕任何困難,可是一段時間以後,又會完全提不起勁,最後就放棄了。這樣是不是很大的問題?」(可大、可小,不過,問題是什麼哩?)
還有人說:「醫師,妳知道嗎?我是個水晶小孩。」(什麼?這是什麼?)於是我又從專業的這一端,很緩慢地,學習貼近患者的「素人語言」,感受語言背後的熱度與淚水。
在一般人當中,憂鬱症和焦慮症是最常見的精神疾病,約占九○%,它們不包含嚴重的精神病,常和生活裡的壓力事件有關係,對心理健康傷害很大。
根據中研院鄭泰安博士的研究,近二十年來,臺灣的憂鬱症和焦慮症盛行率增加一倍,這個倍增的現象,正吻合同時期臺灣的失業率、離婚率、和自殺率的提高。隨著醫藥資訊的普及,知道自己的情緒需要幫忙,能夠走進基層診所或醫院,求助於精神科的民眾也增加了,但不可否認,仍有部分受到憂鬱之苦的人,惶惶然蹲踞在黑暗的角落,不曉得該如何是好。
這本書,開啟了另一種機會,或許受到親切可愛的畫風吸引,或許淺白真誠的短文更容易打動人心,我想像一個困在晦澀青春的中學生拿起這本書,我想像一個熱情幾乎熄滅、困在辦公桌的年輕人翻開扉頁……他們終於找到能夠表達自己的語言。
藤臣柊子,根據自身憂鬱的經驗(後來診斷改為躁鬱症),以漫畫方式呈現憂鬱初次來襲的衝擊、回顧習於壓抑又完美主義的個性、細述生活常規如何失調、二十年的就醫經驗、嘗試與憂鬱共存的心境轉換……笑中帶淚、淚中帶笑。
讀者可以輕鬆地跟著她幽默、但貼近真實的圖文,了解一個憂鬱症(躁鬱症)患者,生活中面臨的種種困難,也學習到基本的相關知識。最重要的是,藤臣柊子藉由漫畫天賦,抒發身為患者無法一言以蔽之的痛苦,我衷心為她感到高興。
祝福閱讀本書的每個人,也能找回屬於自己的快樂之道。
【推薦序】
用漫畫,了解大多數人不懂的疾病
周元華
臺北榮總精神部心身醫學科科主任
憂鬱症是一項重要的疾病,此疾病的核心包括:情緒低落以及無法感受到外界的刺激與喜樂。約有一五~二○%的人,終其一生會有一次憂鬱症的發作。
憂鬱發作時,會令人有生不如死的感受。有許多病人告訴我說:「死並不可怕,但是這種生不如死的感受,實在令人感到不舒服。」
雖然,目前許多報章雜誌,均嘗試刊登憂鬱症相關的報導或故事,想讓社會大眾多了解這個疾病,並且強調憂鬱症並不是一般人口中所謂的「精神病」,但現實社會中,仍然有許多憂鬱症患者,因為害怕異樣的眼光,或是社會上對憂鬱症的刻版印象,而拒絕就醫及服藥治療。
《原來,我得了躁‧鬱症》,第一眼看到這本書的內容時,覺得以漫畫卡通的方式,深入淺出地傳達一項現階段社會大眾不太了解、也不願去了解的疾病,真的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本書中,使用了許多口語話的解釋,及生動的漫畫圖片用以呈現出對於憂鬱症(躁鬱症)的解釋;相信更有助於社會大眾對於憂鬱及躁鬱症的認知。
期望藉由本書的傳達,大家能夠更加了解憂鬱症及躁鬱症疾病,並且有更多的人一起關心幫助這些患者。如此一來,可提升患者與家人或朋友的相處之道,也將會明顯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
這是一本相當值得推薦的好書!
名人推薦:【推薦序】
給困頓中的你,相同語言的熱度及淚水
葉姿吟
林青穀家庭醫學專科診所精神科主治醫師
個人內在深處湧出的一種極私密感覺,化為言語,該選用什麼詞彙?一個人的生活型態,化為文字,該是直白的敘述文、凝鍊的詩句、抑或曲折婉轉的短歌?
場景拉回鬧哄哄的精神科病房。一個甫披上嶄新白袍、臉上還沒有皺紋卻帶著黑眼圈的第一年住院醫師,如果他想要用最快速度,搞定面前眼神飄忽、自言自語的患者,最好還是乖乖根據精神疾病診斷學,判定一個病名、給他幾顆適合的藥。
「精神疾病的診斷」是一門大學問,集合全球...
章節試閱
只要一讀文字量多的書,就頭痛欲裂
我覺得自己所做的許多事都是逃避現實,坦白說,幾乎所有的行為皆是如此。或者不該說是逃避現實,而是開始逃避許多人。或許,現在寫這些文章也是一種逃避現實。
關在家裡工作、沉迷電玩時,的確可以說在逃避現實世界(或是說逃避人),另外,一直看電影也是。以前,常藉著看書來逃避,可是最近只要一讀文字量多的書,就覺得頭痛欲裂。
以時間來說,精神處於「剛剛好」的狀態,實在很短暫。一整天的時間,總是因為「精神好、壞」被切割得很零碎……雖然,醫生要我好好地調整生活作息,但根本不可能。每天要同樣的時間起床,固定時間吃飯、睡覺,除非住院,否則根本不可能。
或許,這是第二型躁鬱症(或許該說是我自己的)問題。
不論是躁症或憂鬱,都令我覺得喘不過氣來(我並不希望有這種狀況)。心情起伏或許稀鬆平常,但我的起伏幅度可能過度劇烈了。不是過於平靜而睡太多;或是不設法做點什麼事就過度焦慮,差點就有過度換氣症候群(過快或過深的呼吸所造成)。
其實,根本不需要那麼在意,但我卻……。
醫師這樣說──
我們常說的憂鬱症,終生盛行率為一五至二○%,其中女性比例較多,約為男性的兩倍。不過,往往因自己忽略或一般人不願意承認,錯失及早治療的良機。有時候會覺得心情不好、提不起勁或處於低潮,如果這些感覺非常強烈或持續一段時間,便可能是因為憂鬱症引起。
因此,一旦意識到自己或身邊親友:討厭明亮的場所、害怕與人群接觸、任何事都覺得是自己的責任、認為自己「才沒生什麼病」等,都應該留心這可能是陷入憂鬱症的思考模式。
我弄壞不少東西,包括自己的身體
關於我是破壞王的事件,還沒結束。
機械類物品故障發生的時間,總是在我身體狀況不佳時。即使只是單純更新電腦軟體,或是普通的日常更新,而不是什麼電腦中毒等嚴重問題,就突然畫面全黑,完全無法操作。
這不是只發生在我一個人身上,其他病友也常有類似問題。據說是精神上的負面力量對機械造成破壞。遇到這種情況,好像也只能這麼解釋了……。
二○一二年,我弄壞了不少東西,包括自己的身體。雖然之前停藥很久了,最後還是決定,得和抗憂鬱藥再相處一段時間才行。不過,現在身體狀況仍然不好,常去身心科、牙科及整骨診所等地方報到。處於幾乎沒辦法工作的情況,身邊也沒多少錢。以現實問題考量,若是連銀行存款都花光的話,真的很難活下去了。
請教醫師──
七成的憂鬱症有嚴重不一的焦慮症狀,會有失眠、煩躁不安的感覺。很多人以為心情很煩躁,會不會是得了躁鬱症?其實,這是一種激躁型憂鬱症(失去耐性、情緒失控、衝動易怒)的表現。
所謂的躁鬱症,是指情緒有躁期及鬱期的兩極化表現,所以又稱為雙極性情感疾患。躁期時的情緒會亢奮、不睡覺精神就很好、精力無窮、話很多、思考跳躍誇大……等特徵,治療也與鬱期不同,會使用情緒穩定劑。
只要一讀文字量多的書,就頭痛欲裂
我覺得自己所做的許多事都是逃避現實,坦白說,幾乎所有的行為皆是如此。或者不該說是逃避現實,而是開始逃避許多人。或許,現在寫這些文章也是一種逃避現實。
關在家裡工作、沉迷電玩時,的確可以說在逃避現實世界(或是說逃避人),另外,一直看電影也是。以前,常藉著看書來逃避,可是最近只要一讀文字量多的書,就覺得頭痛欲裂。
以時間來說,精神處於「剛剛好」的狀態,實在很短暫。一整天的時間,總是因為「精神好、壞」被切割得很零碎……雖然,醫生要我好好地調整生活作息,但根本不可能。每...
作者序
【前言】
我與憂鬱症,和平共處了二十幾個年頭……
好久不見,我是漫畫家藤臣柊子(編按:一九六二年生,日本知名少女漫畫家,現以散文漫畫為主。曾演出NHK特集節目,談論躁鬱症)。距離上一次出版單行本(二○○九年出版的《今天果然又發作了──憂鬱症》),很快地已經過了四年的時光。
雖然,我一直希望這本書能夠儘早出現在大家面前,但是連載期間,我的身體起了激烈變化,甚至出現「呼吸困難」的狀況,只好含淚忍痛停止連載,真的對讀者們感到很抱歉。坦白講,當時我一度以為自己小命不保了(詳情請看書中第一四九頁)。
而且,就在連載《憂鬱轉晴》(譯按:連載於網路電子報《poplarbeech》http://www.poplarbeech.com/utsu/007395.html)期間,我的病名竟然變了。這一次診斷出的病名是「躁鬱症」(編按:作者罹患第二型躁鬱症,也就是第二型雙相情緒障礙症〔bipolar II disorder〕。一次或多次的重鬱發作、伴隨至少一次的輕躁所組成)。
是的,我已經不再是憂鬱症患者。
才一年,我從憂鬱變躁鬱
在我被判斷出躁鬱這六年期間,真的發生了好多事(可是,六年也未免太久了吧……)。這些年歷經嚴苛又繁多的試煉,而凝結成這本書。
《憂鬱轉晴》的連載是從二○○七年開始。原本在網路上連載的內容,是曾經罹患憂鬱症的我,從第三者的觀點、透過漫畫,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讓讀者了解如何與憂鬱共處的方法及另一種思考,並藉此提出親身經歷的建議。
一開始我還能遵守截稿日期,在工作上全力以赴。然而,不知為什麼,漸漸地我再也畫不出來,一再拖稿,到了隔年二○○八年,完全跟不上連載的速度。
從那時開始,我便感到自己內心似乎開始有寒風掠過,這股寒風最後終究形成了暴風雨……。
事實上,我已經無法再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談憂鬱症。因此,不得不回到憂鬱症患者的身分(當時仍然是憂鬱症)、治療的最前線,而在垂死奮鬥中,醫生對我正式宣告:我罹患了躁鬱症。
憂鬱症和躁鬱症的症狀不同、處方當然也不一樣。但是,同樣屬於心理的疾病。
目前,日本有非常多人患有心理疾病(編按:根據日本大學醫學部精神醫學系內山真系主任表示:「日本的情緒障礙患者年年增加,其中憂鬱症患者的人數,從一九九六年的二十萬七千人,到二○○八年已增長到七十萬四千人。這數目只代表因心理相關症狀就診的人數,而潛在的憂鬱症患者,可能會是這數目的好幾倍。」),其中多數人的共同煩惱,就是患者外表看起來和健康的人毫無兩樣。若不具知識的專科醫師,便難以判斷是否罹患這方面的疾病,更何況就連醫師在診斷上也有其困難點。
這對患者及其親人而言,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因為外人難以理解其中的情緒,總忍不住心想:「這樣的痛苦,該不會只有自己才了解吧?」抱持著這樣的心酸認知努力活下去,你是不是也覺得總忍不住落淚,感到寂寞無助呢?
內心感到陰暗的時刻,你我都有
憂鬱是一種疾病,任何人都可能罹患憂鬱症(編按:據中研院統計發現,近二十年來,臺灣常見精神疾病如憂鬱症、焦慮症的盛行率,從一一‧五%上升至二三‧八%)。很多人都以為自己絕對不可能有心理上的疾病,然而,能夠確實掌握自己當前心理狀況的人,究竟有多少?
就像是三一一大地震(二○一一年三月一一日,日本發生的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核電廠輻射外洩……這些意外的發生,也沒有任何人可以預測或是完全掌控。
在這樣不可知的情況下,我呼籲大家對任何事都保持平常心……雖然,這是不可能的事。因為,我們每個人在面對生活時,多少都會壓抑、忍耐,而這樣的忍耐會對心理造成負擔,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數當然會增加。
二十四歲時,我第一次被診斷出憂鬱症,回想起來,那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這段期間,我並非一直處於憂鬱症的病情中,當時曾一度痊癒,然後我賣力地工作畫著連載,藉著取材到日本各地旅行。
心境再次產生變化的那年,我三十四歲。「難不成憂鬱症是十年一個周期嗎?」我忍不住這麼想。從那時到現在,幾乎每天都必須服藥治療。
一如身體的狀況有起有落,心情同樣浮浮沉沉。有時,心情好得不得了;有時卻完全爬不起來,連著好幾天躺在床上……。這樣的情況對我來說,根本是家常便飯。遇到這樣的狀況時,著急也沒用,唯一能做的,只有在暴風雨中等待風平浪靜的到來。
和憂鬱相處超過二十年,這些日子裡我盡可能避開人聲鼎沸的地方、避免和言談充滿消極晦暗的人共處。這樣的控制方法出乎意料地,竟能和憂鬱症建立出和平共存的關係。
要是自己罹患了憂鬱症、或是身邊重要的人罹患了憂鬱症,這並非絕對不可能發生,因為,任何人都有內心感到陰暗的時刻。而這樣的狀況可能加重,甚至惡化。
那麼,究竟該怎麼辦才好?這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說不定根本沒有標準答案。
我不敢大言不慚地說自己的經驗能夠對大家產生什麼助益,因為每個人內心的煩惱都不同,就像地球上沒有兩個百分之百相同的人一樣。我認為和別人不一樣也無所謂,沒有必要勉強自己去遵守傳統規範。
所以,我仍是真心期盼能透過這本書,將「和別人不一樣也無妨」的想法傳達給更多人,便感到心滿意足了。
【譯者序】
我以為我很懂,卻因此傷了家人
卓惠娟
本書譯者,走過憂鬱症並陪伴重鬱家人
作為一個長年陪伴重度憂鬱症患者的家屬,有幸接譯這本書,是一大幸運。
我的先生曾是重度憂鬱患者,在日本治療期間,由於醫療費用昂貴及生活開銷龐大等因素,幾年前,我們決定回到臺灣繼續治療。雖然,目前我先生的病況已大為好轉,但偶爾仍有突然陷入低潮,整天臥床的情況。與他結婚以前,我曾經一度接受憂鬱症治療,再加上多年來陪伴先生,我以為已經對此症狀相當了解。但譯了這本書,才知道自己太自以為是了。而這樣的自以為是,很可能在陪伴家人走過憂鬱期時,再度造成傷害。
翻譯這本書時,彷彿再次經歷了先生數次病發的過程。前一刻還精神奕奕地暢談未來的理想與抱負,下一刻意志消沉地表示:活著只會造成旁人的累贅。
尤其,作者寫到過度換氣症候群的經歷時,更令我感同身受。在結婚剛滿一年、居住在日本之際,初次經歷到我先生發生過度換氣症候群。病發前兩週,最後一次陪先生去看身心科時,醫生告知:原本由日本政府補助重度憂鬱的醫療金,將從下一次看診時取消,自付額將由原本的一成,恢復為一般民眾的三成。那次,當吃完所有藥物後,我先生決定暫時不去看診了,「反正有吃藥和沒吃藥都一樣。」
他除了擔心家庭經濟的負擔,也因為當時我對憂鬱症的一知半解,自以為是地告訴他:「心病重要的是解開心結,吃藥只會造成藥物成癮。」回想起來,我實在太過自作聰明了。
停藥的前兩天,雖然沒有發生憂鬱病兆,但失眠狀況相當嚴重,他完全睡不著。失眠第二天,他的精神狀況變得很差,幾乎沒有食慾。到了晚上,才勉強吃了一點東西,但夜裡卻全吐光了,這天仍是一整夜都沒睡。半夜數次他說手腳有麻痺現象,我只能幫他按摩稍微緩解。
直到失眠的第三天清早,他告訴我呼吸困難,手腳冰冷發紫,我連抱帶拖地勉強把他帶到附近的醫院。雖然,醫院距離我家步行只要兩分鐘的距離,但他踏出的每一步,都宛如在月球上漫步。
院方做了檢查,告訴我們確切的病名是過度換氣症候群,建議我們轉診到較大的醫院身心科,做更進一步的檢查。我先生認為如果要由身心科檢查,不如由原先的醫師看診。所以,我們拿了藥便先行回家休息。
回家後,我上網查詢了引起「過度換氣症候群」的病因,和緊急處置方式。讓我非常困擾的是──造成原因不明。只知道這和患者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基本上,壓力過大、容易緊張、焦慮的人,較可能出現這種過度換氣的現象。
因為過度換氣,導致血中二氧化碳過低,患者本身會有吸不到空氣、缺氧的感覺,所以會更加緊張,呼吸也不自主地變得快又淺,形成惡性循環。不過,這種病症發作時,當事人雖會自覺呼吸困難,外顯症狀十分嚇人,但並不會真的因為缺氧而死亡。處理的方式是一旦有自覺現象時,設法安定情緒。
看到作者獨自面對歷劫歸來的經驗,令我更深刻體會當事人處於憂鬱狀態時的痛苦──那是旁人無論如何都無法體會的。
有時看到先生陷入痛苦,自己當然也不好受,苦惱為什麼他不能想開一點?甚至暗地在內心責備他,有那麼多人比我們日子過得更艱難,為什麼他這麼不知足呢?
我一直認為我懂憂鬱症,看完這本書才深深體會到:這些話我雖然沒有說出口,但或許無意間傷害了他。
另外一個身為憂鬱症患者家屬的感受:臺灣在身心科方面的醫療環境,比先進國家日本友善得多了。日本由於醫療負擔昂貴,以及社會大眾普遍仍然認為憂鬱症患者是因為他們抗壓性不足或怠惰,因而在日本治療,除了經濟壓力,還必須忍受旁人異樣的眼光。
非常感謝大是文化能給我機會接譯這本書,也期盼出版後,能夠幫助許多在精神疾患上受苦的人,或是幫助更多像我一樣陪伴罹患憂鬱症(躁鬱症)家人的家屬。
【前言】
我與憂鬱症,和平共處了二十幾個年頭……
好久不見,我是漫畫家藤臣柊子(編按:一九六二年生,日本知名少女漫畫家,現以散文漫畫為主。曾演出NHK特集節目,談論躁鬱症)。距離上一次出版單行本(二○○九年出版的《今天果然又發作了──憂鬱症》),很快地已經過了四年的時光。
雖然,我一直希望這本書能夠儘早出現在大家面前,但是連載期間,我的身體起了激烈變化,甚至出現「呼吸困難」的狀況,只好含淚忍痛停止連載,真的對讀者們感到很抱歉。坦白講,當時我一度以為自己小命不保了(詳情請看書中第一四九頁)。
而且,就...
目錄
【推薦序】用漫畫,了解大多數人不懂的疾病╱周元華
【推薦序】給困頓中的你,相同語言的熱度及淚水╱葉姿吟
【譯者序】我以為我很懂,卻因此傷了家人╱卓惠娟
【前 言】我與憂鬱症,和平共處了二十幾個年頭……
第1話 那段憂鬱症找上門的日子……
24歲時,我第一次罹患憂鬱症。一開始完全搞不清楚,總覺得提不起勁……完全不想工作,起床也變成是件痛苦的事。
有時狀況非常好,有時卻又慘到一個不行;就像天氣有晴雨,有時地震、有時颳颱風……
第2話 如果日子能像穿久的牛仔褲,該有多好!
老是拘泥一些奇怪的地方,例如沒洗澡就不能上床睡覺,杯子一定要放在特定的位置……總是想著「一定要這樣才行」,無法達成時,就會覺得「憂鬱」。
但要是什麼都做得到,人生就不會那這麼痛苦了……為什麼生活無法像穿久的牛仔褲般舒適呢?
第3話 從逃避現實,到和憂鬱說再見
覺得自己做的許多事,都是在逃避現實,像是關在家裡工作、沉迷電玩、一直看電影……或者說,我只是不想面對太多人。
服藥治療一年半後,我的精神狀況逐漸復原,不必在意自己是不是處在憂鬱的狀態,真的很幸福!
第4話 隨天氣起伏的超敏感破壞王
原本空中掛著盛夏燦爛的太陽,突然氣溫下降、秋雨綿綿不絕……明知天氣變化是理所當然的事,但總是容易受到低氣壓或高氣壓的影響,而心情高低起伏……。
一旦心情或身體狀況不佳,我就開始化身為家電破壞王!
第5話 這股怒氣,究竟從哪裡產生的?
某次發高燒,想量體溫時,才發現溫度計又被我弄壞了(果然是名符其實──破壞王)。唯一吃得下的就是冰,持續一個月的「吃冰生活」,後來進行血液檢查時,竟然診斷出我有中性脂肪過高的問題……。
聽到賽門與葛芬柯的《惡水上的大橋》就淚崩(原因不明),於是……我決定去聽他們演唱會!!
第6話 腦子一打結,身體也跟著發熱
長這麼壯,身體卻很虛。總是發燒、咳個不停……盛夏時,還遇上家裡空調全都一起故障。我不禁恍恍忽忽地想:這到底是什麼上天的考驗?我快熱到活不下去了……
第7話 從憂鬱「變形」成躁鬱
體內有兩個類型的自己!這件事,我竟然花了十幾年才發現……。換藥之後,心情變得好輕鬆啊~~看樣子,我和這個世界,似乎有著爆炸性的大分歧,所以才會罹患躁鬱症吧?
第8話 外星人作息的放空生活
一早起床吃早餐、中午吃午餐、定下心工作……這些事看起來簡單,但對我來說,要做到真的很難!有時只是簡單文件整理,我都要花上很多時間。
總是忍不住留心很多小事,例如:垃圾還沒倒、想要清洗空調跟吸塵器的濾網……只不過,做這些事的時間,不是在深夜,就是大清早!
第9話 當人真累,不過,活著真棒~!
對人類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空氣」呀!但我卻呼吸困難、完全睡不著,也沒辦法好好地喝水跟吃東西。雖然,持續處在「快死掉」的狀態,不過也證明了自己還活著!!
第10話 這樣的人生,一點都不乏味~
忍耐身心的苦痛,是一件嚴苛、困難的事。不過,若是因為怕「自己受傷」,而一直守護著「自己」,這樣的一生真的太乏味了。憂鬱、恐慌和躁鬱,都是我的經驗。所以,就算會受傷,我寧可勇敢向前!
第11話 我與身心科醫師大野裕的對談
和憂鬱症相處的時間,真的很漫長,卯足全力和憂鬱相處,最後反而會透不過氣來!我們應該學會如何和憂鬱和平共處,發垷自我……
【結語】勇敢下去,這是我活著的證據
【推薦序】用漫畫,了解大多數人不懂的疾病╱周元華
【推薦序】給困頓中的你,相同語言的熱度及淚水╱葉姿吟
【譯者序】我以為我很懂,卻因此傷了家人╱卓惠娟
【前 言】我與憂鬱症,和平共處了二十幾個年頭……
第1話 那段憂鬱症找上門的日子……
24歲時,我第一次罹患憂鬱症。一開始完全搞不清楚,總覺得提不起勁……完全不想工作,起床也變成是件痛苦的事。
有時狀況非常好,有時卻又慘到一個不行;就像天氣有晴雨,有時地震、有時颳颱風……
第2話 如果日子能像穿久的牛仔褲,該有多好!
老是拘泥一些奇怪的地方,例如...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