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彙整了策略管理、政策協調、區域治理等相關概念,並且納入國際與台灣本地的個案經驗,說明跨域治理如何成為當代公共事務的最核心本質。其次,要管理這個最核心本質,首先要做好策略管理以及公共諮商,從眾聲喧嘩當中放眼未來,凝鍊發展的共同遠景,並且要整合所有內外資源、支持與力量,做好這個頭號的、優先的施政項目。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專業分工,政府並不擅長協調,應該考慮委託一個專業管理團隊,或是運用正式化的跨域管理平台,協助中區域、小區域進行跨域協力與合作。
作者簡介:
朱鎮明
學歷: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
現職: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
經歷: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助理教授
國家考試命題委員、閱卷委員
中原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立法院公費法案助理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研究員、薦任科員
公務人員高等二級考試及格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
「落跑啊?」「我只是遲到而已,你沒遲到過嗎?我只是想找個安靜的地方,把事情好好想清楚,想清楚自然就回去了」。
這是電影「單車上路」的對白,面對縱火少年的挖苦,不想被調到人跡罕至離島而「逃跑」的警察,在同行的蘇花公路上所做的回應。這也是本文所要揭櫫的意旨,說法與觀點不同,理論或論述可能就會有不同的體認。
過去我們在閱讀Goggin等四位學者於1990年出版《執行理論與實務:第三代的觀點》(Implemen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oward a Third Generation),注意的是哪些因素影響政策的執行,這個時候,國內的研究者常站在中央主管機關的角度,了解如大陸政策、選舉罷免法、垃圾費隨袋徵收、勞工政策等等,了解影響政策成敗的要素。不過,Goggin等人是這個用意嗎?他們提出的「溝通模式」指的是「the Communicative Model of Intergovernmental Policy Implementation」,那個「府際關係」的重點,是否被充分理解?
近年來,隨著府際關係議題的興起,讓筆者回頭檢閱這本國內政策執行授課的重要參考書,發掘當年未能看到的不同面向。此外,筆者也從新府際關係、垂直政策協調、跨域管理等角度,整理近年來的研究成果,探討府際關係的本質,並且說明新的理論與文獻對於台灣府際關係的新意。
一、策略管理對於府際關係、地方政府的意義
地方政府是提供服務的第一線作業單位,其服務品質直接攸關民眾的福祉與利益。二十一世紀的地方政府,能否擔在地的主要統領地位,以及如何讓地方政府在扮演適當的領導角色上,具備相關資源與方案管理的能力,先決的議題是,地方政府的決策,是如何被選擇、替換、課責(accountability)及有效運作。在全球各國紛紛推動政府再造與行政革新,期以提升效率、效能與競爭力之際,地方政府的治理、管理與服務品質也頗受關切。
在公共管理的理論上,以「新公共管理」或是「新管理主義」為代表,績效測量、管理,成為地方政府重要的治理課題。公共管理與策略管理對於組織績效的意義與重要性,在於透過管理方法來提升地方政府組織能力,對於地方政府現代化與民主化也很具意義。
事實上,地方政府的改革在1980年代之後也受到公共管理高度的影響,策略管理的技術也被引進在地方治理的過程中。例如,英國在1998年已開始實施「公共服務協議」(Public Service Agreements, PSAs),內閣各部會與財政部進行協議後,提出未來將提供之公共服務的承諾;在地方政府層次上,根據1999年所通過的「地方政府法」(The Local Government Act),要求每個地方政府必須針對所有服務,事先制定「最佳價值績效計畫」(Best Value Performance Plan, BVPP),以作為「公共服務協議」制度之一環。其目的在以此評估各地方政府的作為,是否符合國家和政府的整體目標,以避免耗擲資源(McCue, 2002)。
上述國外地方政府策略管理的理論與實務之發展,促使本書進一步反思台灣的狀況,並據以形成了以下幾個主要的研究問題:目前策略管理的思維,對於府際關係有何意義?縣市政府的策略管理實際狀況為何?不同地方政府所採取的策略內容(前瞻、防衛與回應)為何?又呈現何種的策略過程?我國地方政府內部如何落實策略管理?
二、重述「第三代政策執行」
美國是所謂「聯邦制」,各州等同於一個個「國家」(state),共同組成一個「合眾國」,也就是說,與國計民生有關的主要政策權限不是在聯邦政府,而是在州政府。既然州政府享有很大的自主權,這就能解釋州政府面對聯邦的政策或是誘因(例如垃圾處理、廢水處理、家庭照護等方案),不見得會照章執行,不同時間點、不同的州,甚至同一政策內不同方案,都有很大的執行差異。
州的政治環境不是單一的行為者,如同聯邦一樣,是由一群理性、自利的網絡參與者組成,這些地方政策網絡各有各的資源、權力、關切政策的理念與理由,會相互結盟成為倡導團體。州政府身處各方壓力與期待之中(有來自聯邦、有的來自基層或社區,有的來自水平層級的各種工商利益),這些在地政策網絡與利害關係人們個別詮釋,並在互動、議價與妥協下共同做出決定(decisions are jointly made),加上各州執行部門的組織能力(organizational capacity)水準不同,每個地方政府對於中央的政策反應的「時機」與「內涵」不同,可能是立即照章執行(compliance)、選擇性調整(strategic compliance)、按兵不動(delay),或是陽奉陰違(defiance)。
儘管聯邦政府可以提案、立法或是撥款給州政府,但是剛開始的時候,政策不會是、也不可能是如同「原始設計」那樣被執行,除非能夠與各地生態產生若干切合或重新設計,否則各層級政策網絡,都將依據當地的期待與偏好、政策優先議題、他們所面對最迫切的問題等因素,去對聯邦政策進行詮釋與裁量,決定如何回應。不管中央如何設計政策,等到了地方層次,必然會經過調整與修改,讓政策符合地方生態後才能執行下去。
面對政策執行中極大的因果複雜關係(casual complexity),聯邦政府必須默認這是無可避免的情況。當然,作者指出雷根政府時期,是透過組建「預算暨管理辦公室」(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 OMB)強化中央協調能力並統合執行步調,也就是政策管理三C,包括「控制」(control)、「協調」(coordination)以及提高能力(competency)。不過,全書對於政策管理與控制、協調以及提高能力似乎著墨不多,而是強調應該接納各州的調整,若怕各地作法不同有損政府威信或政策一致性,就該回應地方需求與意見,修法去適應實際狀況(redesign)。
從政策執行的角度,我們要反思的問題是,國際上是否有制度或經驗體現出跨域的政策執行議題?台灣是否有新的跨域政策議題以及趨勢?當前的跨域性政策管理平台為何等等?
三、小結:跨域治理於府際關係與地方政府的意義
跨域性的概念,目前仍沒有很明確的定義與範疇,本書希望從比較寬廣的視野,探討不同組織之間的互動、協力與合作,因此,中央與地方之間有跨組織互動,地方與地方之間也有水平的關係,即便是地方政府內部,也有單位之間的聯繫,更別說前述幾個層面的聯結關係,都處在當下「治理」的範疇下,非得正視與外界企業、第三部門、媒體、大學等利害關係人的存在與不可磨滅的影響力,而這些複雜、多層面的治理體系,都是攸關政策的執行。
第二節、研究範圍與方法
一、研究範圍與對象
跨域管理之所以成為新的地方政府或府際管理課題,在於學界與實務界體認到組織與外部環境互動的重要性,而且要透過動態的行政與政策運作,從組織的外部環境汲取或交換所需的各項資源(陳敦源,1998:228;江大樹,2001:15-17)。跨域管理處理的課題,通常可以包括組際關係、府會關係、府際關係與管理、跨區域治理等等。
本書除了要針對前述面向,進行理論的整理與爬梳之外,更重要的是,針對各種區域性互動平台、區域治理構想,中央與地方互動性的競爭型計畫、以及縣市政府、市公所的施政與策略管理經驗進行資料彙整與討論。
必須說明的是,筆者長期在東部地區大學服務,因此所挑選的研究案例,頗多集中於花蓮地區,或是觀照的立足點是東部地區。東部地區的研究實益是,可以構思偏遠縣市的跨域管理之道,由此因應本地區資源不足的困境。專業知識、人力、經費等資源雖然有絕對的影響力,但是若能集中資源、發展策略以統合綜合效果,建構在地網絡關係,並非沒有開創新局的可能性。若東部地區能夠展現成果,其他西部的偏遠縣市也可參考仿效。
二、研究方法
本書各章內容,係筆者曾經撰寫過研討會論文或是期刊論文,少部分是筆者擔任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而與其他學者共同撰寫。在當時的寫作過程,所採取的研究方法包括了:文獻回顧法、訪談法,以及在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支持下所採取的問卷調查法。在各章節當中,都會另行詳細說明研究方法,以及將要探討的研究問題。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
「落跑啊?」「我只是遲到而已,你沒遲到過嗎?我只是想找個安靜的地方,把事情好好想清楚,想清楚自然就回去了」。
這是電影「單車上路」的對白,面對縱火少年的挖苦,不想被調到人跡罕至離島而「逃跑」的警察,在同行的蘇花公路上所做的回應。這也是本文所要揭櫫的意旨,說法與觀點不同,理論或論述可能就會有不同的體認。
過去我們在閱讀Goggin等四位學者於1990年出版《執行理論與實務:第三代的觀點》(Implemen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oward a Third Generation),注意的是哪些因素影響政策的...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的回顧
第三章 國際區域治理與跨域協力制度與經驗
第四章 中央與地方之間跨域治理及政策協調
第五章 積極性跨域政策協調:以競爭型計畫為例
第六章 縣市政府的施政策略內容與過程之檢視
第七章 基層地方政府內部的策略管理與整合:花蓮市公所「101年創新服務方案之執行分析」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
參考書目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的回顧
第三章 國際區域治理與跨域協力制度與經驗
第四章 中央與地方之間跨域治理及政策協調
第五章 積極性跨域政策協調:以競爭型計畫為例
第六章 縣市政府的施政策略內容與過程之檢視
第七章 基層地方政府內部的策略管理與整合:花蓮市公所「101年創新服務方案之執行分析」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
參考書目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