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管理不只是應用在工作,更可應用在家居生活,使生活更有效率更加舒適。二○○六年與二○○七年連續兩年,Cheers 雜誌票選作者為二十位最受歡迎的EMBA名師,他更是唯一教授作業管理的老師。歷經十多年,作者前後經過三次改寫才完成這本著作。
本書共有7篇,每篇都是獨立的個案或故事,深入淺出地介紹作業管理的理論與技巧。
第1篇 作業管理運用在生活的概念,介紹作業管理的整體概念。
第2篇 作業管理的實際運用解說,探討問題解決方法。
第3篇 將煩雜工作事項系統化的方法,說明系統的組成與運作。
第4篇 專案管理的運用技巧,討論專案的控制與整合技巧。
第5篇 物流業中的作業管理運用,介紹作業管理的運用技巧。
第6篇 製造業中的作業管理應用,深入討論作業要領與成功關鍵。
第7篇 服務業中的作業管理應用,探討新創作業流程與新創經營模式。
作者簡介:
張舜德
美國俄亥俄州立TOLEDO大學系統工程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企管系教授
經歷
國立台北大學企管系系主任
大葉大學工業工程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美國CHRYSLER汽車研究工程師
中華民國傑出研發經理審查委員
高敎評鑑中心96-98年度評鑑委員
國科會95年度政府科技發展計畫審查委員
國貿局95年度車用電子貿易商計劃審查委員
中華民國管科學會94、95年度科專管理制度評鑑委員
考試院93年度交通事業郵政人員升資考試典試委員
工業局自動化專案審查委員
中小企業品管計劃審查委員
中衛中心車用供應鍵專案外聘專家
中衛中心車輛鈑件輔導專案外聘專家
行政院公教中心講座教授
法務部訓練中心講座教授
主計部訓練中心講座教授
章節試閱
作業管理運用在生活的概念
20世紀初,泰勒提出科學管理的原則,運用工作研究的技巧,來選擇最佳工具,大幅提升礦工的挖礦效益;Gilbreth夫婦整理出動作要領,因而發明鷹架,大幅提升建築工的砌牆效率;相繼許多學者提出其他方法,產生作業管理的學術領域,泰勒與Gilbreth被後人尊稱為科學管理之父與動作之父。Ford公司更整合這些作業方法,來規劃移動式T car裝配線,開啓第二波工業革命,讓人類進入量產時代。
經過100多年的擴散,作業管理的技巧從汽車業擴散到整個製造業,進而擴散到整個服務業。作業管理不只是應用在工作,更可應用在家居生活,使生活更有效率更加舒適。本篇是虛構故事,曾爸爸回家吃晚餐,用讀者熟悉的家居生活,來介紹作業管理的基本觀念與技巧。
以應用作業管理概念處理菜單的產出
曾媽媽有一手好廚藝,曾爸爸不但每天回家吃晚餐,偶而也會邀請同事到家用餐,為了湊合兩位未婚同事,今晚曾爸爸將邀請他們共進晚餐。中午,曾爸爸打電話給曾媽媽,告知此事,並討論菜單,經過一番討論以後,菜單是五菜一湯:迴香蝦、E代美人魚、刈包、豆腐、蔬菜、蝦仁羹。藉由這頓飯局,我們將深入淺出地探討作業管理的觀念。
曾媽媽接電話得知晚餐之事,是接單作業,曾爸爸打電話告知,是下單作業。早期公司都採用電話接單,目前已採用網路接單,可從E-mail獲得客戶訂單,甚至採用ERP系統(註1_1)接單,直接將客戶訂單輸入生產管理系統。
註1_1:ERP系統是企業資源整合系統,用來處理銷售、採購、生產、會計等公司事務。
選擇最適合的生產模式:OEM生產、ODM生產與品牌生產
菜單是產品組合,必須經過曾爸爸與曾媽媽的一番討論才能決定,因曾爸爸在客戶端,知道客戶的嗜好與需求,而曾媽媽在生產端,必須考慮作菜的成本與速度。
曾爸爸想用海鮮餐請客,因為兩位同事偏好海鮮。曾媽媽卻認為:全部用海鮮時,成本過高,只能兩道主菜是海鮮,另外搭配刈包,因刈包便宜又可填飽肚子。於是,曾爸爸指名迴香蝦與E代美人魚,做為晚餐的主菜,來營造湊合時的浪漫氣氛。
五菜一湯才能給人豐盛的誠意,除了三道主菜,需再增加二菜一湯,曾爸爸又點豆腐與蔬菜。這時,只剩下湯還沒決定,曾媽媽就建議蝦仁羹,曾爸爸很讚同,因蝦仁羹也是海鮮類。
E代美人魚是西雅圖某華人的懶人餐。西雅圖盛產味美價廉的鮭魚,該華人常到超市,買處理過的鮭魚片。將鮭魚肉放置盤中,灑幾滴薑酒,倒上一小罐甘樹子,再舖上幾片洋蔥,然後放進微波爐,煮幾分鐘就可上菜。
白色洋蔥片蓋在鮮紅魚肉上,有點像貝殼遮胸的美人魚;樹子甘醇,洋蔥味甜,鮭魚鮮美,三者交織成人間美味,這種聰明的作法,只有E世代的人才想得出來,所以命名為E代美人魚。公司同事在網路上,看到E代美人魚食譜,都覺得很有趣。
於是,曾爸爸指名E代美人魚,並提供食譜給曾媽媽。曾爸爸下單時,提供產品的詳細規格與作法,所以E代美人魚的烹調,屬於OEM生產。
曾爸爸點豆腐與蔬菜時,沒有仔細條列規格與作法,曾媽媽可依冰箱的現貨來設計菜單,所以豆腐與蔬菜的烹調,屬於ODM生產。ODM生產時,客戶只提供主要的功能需求,細節全由生產者規劃,規劃好後,得到客戶的確認,才開始生產。
迴香蝦是曾媽媽的創意招牌菜,在親友口中廣為流傳。迴香蝦作法:先將大蝦去頭、剖背、並抽腸,然後塗抹薑酒鹽以去除腥味;烤盤舖上一層錫箔紙,錫箔紙塗上一層奶油;將剖開的蝦直立在烤盤,蝦尾朝上;烤箱預熱至華氏450度時,烤盤放進烤箱數分鐘,蝦殼變紅時,就取出擺盤。
數十條紅色蝦身與直立蝦尾,很像鮭魚迴流產卵的盛況;蝦味搭配奶油的香酥,吃在嘴裏,香味久久不散,所以取名迴香蝦。曾媽媽自行研發食譜,並予以推廣,所以迴香蝦屬於品牌生產。
評析生產的規劃與備料
討論菜單時,曾媽媽就需思考一系列的問題,材料如何?是否有現材?沒有現材時向誰購買?選擇用適合的烹飪工具(炒鍋、烤箱、微波爐)?是否有足夠的產能?材料處理時間多久?烹飪時間多久?材料成本多少?
曾爸爸提出的菜單,符合這些考慮時,就確認接單。不符合時,必須協調更換其他菜,例如,搭配刈包來降低作菜成本。曾爸爸想法不明顯時,就建議最適合生產的項目,例如蝦仁羹,因其材料商與迴香蝦相同,可簡化採購作業。討論菜單時,曾媽媽沒有太多時間,只能進行概略性的生產計劃,只檢查整體性與關鍵性的問題。掛上電話,才開始檢查並規劃細節部份。
首先,檢查冰箱存貨,冰箱內剛好有豆腐、大白菜、與空心菜。因客人偏好海鮮,曾媽媽就設計海鮮豆腐煲,因冰箱已有豆腐與大白菜。海鮮豆腐煲的作法是:燉鍋加一匙油,下蔥爆香,炒熟4兩蝦仁,放進二塊豆腐(切片)及半顆大白菜(切片),中火煮20分鐘。至於蔬菜,曾媽媽採用最簡單的清炒空心菜。豆腐與蔬菜屬於ODM生產,生產時,客戶只提供主要的功能需求,細節全由生產者規劃,生產者可以善用自己的優勢,來降低生產成本。
冰箱也有洋蔥與甘樹子,卻沒有大蝦、蝦仁、與鮭魚,需向市場店家海鮮仁採購。採購前,必須使用食譜,計算6人餐的材料使用量。每人吃掉2份迴香蝦,每份迴香蝦需用一隻大蝦,總共12隻大蝦;蝦仁羹用6兩蝦仁,海鮮豆腐煲用4兩蝦仁,總共10兩蝦仁;購買價格用斤計算比較便宜,曾媽媽決定採購1斤(16兩)。E代美人魚需鮭魚肉二片,每片約6兩。大蝦與鮭魚的處理很費事,曾媽媽想購買處理好的魚蝦,省去一大堆麻煩。
於是,曾媽媽打電話給海鮮仁,採購1斤蝦仁、二片鮭魚肉、與12隻處理好的大蝦,請他下午5點送貨到家。蝦仁被使用在二道菜,屬於共用材料。共用材料可以簡化採購作業,減少採購成本。共用材料也可以提高每次的採購量,達到經濟批量時,能用較低的價格購買材料。企業界也必須在生產前計算物料需求,計算的過程十分複雜,大都使用MRP系統(註1_2)。
海鮮仁幫曾媽媽處理魚蝦,屬於流通加工,可以加收處理費用。流通加工現已被企業廣泛使用。當商品的生產端與消費端不在一起時,商品需從生產端流通到消費端,流通加工發生在流通的過程,常在物流中心進行。條碼標籤的貼標作業本來在賣場進行,現已轉移至物流中心,不但簡化賣場作業,更採用貼標機自動貼標來降低成本。電腦的組裝本來在組裝廠進行,現已轉移至物流中心,才能按照客戶的訂單,進行電腦組裝。
利用外包作業節省時間和精力
冰箱沒有刈包皮,只有豬肉,燉肉需2個小時,曾媽媽已約朋友去看下午場電影,沒空燉肉,就向巷口的刈包嫂採購刈包。刈包嫂的刈包很好吃,但是夾層的酸菜太酸,需改用自製的香椿醬,增加刈包的口感。出門時,順道將香椿醬交給刈包嫂,並採購16個刈包。向刈包嫂購買刈包,屬於外包作業,外包時,大部份的材料由外包商自行備料,但是,關鍵零組件的生產,仍掌握在自己手上,才能確保產品的競爭優勢,例如,曾媽媽提供香椿醬給刈包嫂,確保刈包的獨特口味。
外包作業是企業常使用的策略,可加速生產速度及降低成本,並簡化生產流程,讓公司集中心力於核心作業,來提升公司競爭力。企業外包作業的發生情況如下:
1.產能不足時,外包可以彌補不足。
2.別人做得比較好,外包可以提升品質。
3.別人做得比較便宜,外包可以降低成本。
4.不是核心技術或產品時,外包可以簡化作業。
研擬所有產品與製程
曾媽媽手藝雖好,但是,會做並常做的菜只有50道菜;這些菜被選擇的原因是:口味被家人喜歡,材料可以便宜取得。這50道菜則為菜色總表,並以此為依據,來規劃廚房設備;菜色總表調整時,廚房設備則需隨之調整。例如,廚房原本沒有烤箱,菜色增加迴香蝦,就必須增購烤箱。
每次討論菜單,必須依據菜色總表;偶而,客人會指定其他菜,也必須類似總表的菜色。在企業界,公司也必須選擇數種或數十種產品,做為公司的產品目錄。這些產品被選擇的原因可能是:受客戶歡迎,使用公司獨特技術,並使用公司的現有設備。
為了生產目錄上的產品,公司必須規劃生產製程,並設置工廠。工廠完工後,銷售人員依據產品目錄,與客戶討論訂單,銷售工廠生產的產品。
曾媽媽只是家庭主婦,偶而邀請客人來用餐,人數也不會太多,廚房的現有設備足以應付,不需要複雜的製程。在企業界,公司必須謹慎規劃製程;產能不足時,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會產生市場缺口,迫使客戶轉向競爭廠商;產能過剩時,閒置的設備造成投資浪費,會使生產成本提升,而降低市場競爭力。產能的規模也會影響製程選擇,產能不大時,可使用零工式生產或批量生產;產能很大時,則需使用半自動連續生產(裝配線)或全自動連續生產。
曾媽媽做菜時,每道菜只做一盤的量,屬於零工式生產。中央廚房採用批量生產,每道菜都做數十盤的量,甚至數百盤的量。麥當勞餐廳的漢堡組裝線,一個接一個不停地生產漢堡,屬於連續生產;泡麵工廠一包接一包不停地生產泡麵,也是連續生產;漢堡組裝線採用人力組裝,是半自動連續生產,泡麵工廠採用自動化設備,是全自動連續生產。
研擬最恰當的生產排程
接著,曾媽媽草擬生產排程(表1-1),預排五道菜的生產順序與生產時間。下午看完電影,回家時順道取回採購的刈包。5點到家,海鮮仁也送來魚蝦,隨即進行5道菜的準備工作。備菜作業費時20分鐘,5點半可以開始作菜。
海鮮豆腐煲與蝦仁湯比較費時,需先烹煮,海鮮豆腐煲用燉鍋,蝦仁羹用湯鍋,兩者同步進行,可在6點前煮好。剩下的3道菜需趁熱才好吃,必須等客人到時,才開始烹煮。
6點半客人到家時, E代美人魚放進微波爐,設定烹調時間8分鐘;迴香蝦放進烤箱,鬧鐘設定10分鐘;然後用炒鍋清炒空心菜;10分鐘後,就能上菜,開始用餐。
表1-1:預排生產排程
時間 工作項目 備註
5:00 pm 5道菜的備菜工作 5:00pm到家,送來魚蝦。
5:30 pm 海鮮豆腐煲、蝦仁羹
6:30 pm E代美人魚、迴香蝦、清炒空心菜 6:30pm客人到家。
6:40 pm 開始用餐
曾媽媽正要出門時,突然接到大女兒的來電告知,今晚將帶男朋友回家用餐。大女兒沒有指定菜單,只需增加每道菜的量,曾媽媽用7人餐的量,重新計算材料,並打電話更新採購訂單。曾媽媽合併處理兩次訂單,屬於併單作業;相同品項時,併單處理,可以減少前置時間,並加快生產速度。
曾媽媽看完電影,4點30分到巷口,並帶回刈包。4點52分到家,4點58分海鮮仁送來魚蝦,隨即花20分鐘備菜。5點20分小兒子回家,並於6點就出門去打球。因昨夜剩下白飯,加上多買的蝦仁,曾媽媽就炒一道蝦仁炒飯,讓小兒子先吃晚餐。
曾媽媽中斷原先的計劃,先做蝦仁炒飯,屬於插單作業。插單作業會使生產順序大亂,曾媽媽為了減少干擾程度,選擇蝦仁炒飯,因其材料與其他兩道菜相同,可省去備料的前置時間。蝦仁炒飯與其他兩道菜,都以蝦仁為材料,可放在同一個族群,這是族群技術的觀念。
要有效率,就要謹守JIT觀念
曾媽媽5點到家,海鮮仁也需5點送來魚蝦,這是JIT(Just In Time)觀念。1980年代,Toyota汽車提出JIT觀念,需要的時候才生產,需要什麼生產什麼,需要多少就生產多少,如此,可降低庫存成本,更提高供貨的彈性。JIT觀念也被物流業採用,必須在規定時間送貨到規定地點,不能遲到也不能早到。某超市的物流中心位於中和市區,因其出貨與進貨共用同一碼頭,就嚴格要求供應商的送貨時間,不能遲到也不能早到。
工單排程
為了讓客人吃到熱呼呼的佳餚,曾媽媽以作菜時間長短,來排作菜順序,作菜時間長先做,作菜時間短後做,客人到時,剛好做好所有菜。
曾媽媽的作菜時間,前後共花一個半小時。假設回家路上碰到交通阻塞,曾媽媽會趕緊打手機給海鮮仁,請他延後一個小時送到魚蝦。回到家時,作菜時間只剩下半個小時,曾媽媽會先進行海鮮豆腐煲與蝦仁羹的備菜作業,隨即燉煲煮湯;然後再進行其餘三道菜的備菜與作菜;如此,半個小時可做好四菜一湯。同時進行多道作菜步驟,屬於同步工程,可縮短作菜時間。
從菜單產出看企業生產計劃
曾媽媽的生產計劃很簡單,她使用現有的設備,只需用食譜計算用量,並草擬生產排程,企業的生產計劃就複雜多了。
圖1-3是企業生產計劃的流程圖:依據公司使命,選擇適合公司的產品或服務,並選擇適當的製程,再依市場需求來規劃產能;接著,規劃每年度的營運計劃,公司才能開始營業。
圖1_3:生產計畫
營運計劃又細分為行銷計劃、生產計劃、與財務計劃;行銷部門依據行銷計劃,建立行銷通路,透過廣告與參展,銷售生產部門的產品,並達成營運計劃的預期營業額;生產部門依據生產計劃,訓練生產所需的勞工,並準備生產所需的物料,生產營運計劃的產品數量;財務部門依據財務計劃,週轉生產與行銷的需求資金,並控管各個部門的預算與花費,以達成營運計劃的預期利潤。
生產計劃以月為單位,只規範總生產量,工廠的生產卻以周為單位,並需清楚規範產品規格,所以需將生產計劃細分為主日程計劃(MPS)。主日程計劃記錄每週生產的產品規格與數量,銷售人員參考它來銷售產品,產生銷售訂單時,再用訂單來修訂主日程計劃。
物料清單(BOM,圖1_4)記錄每一產品的需求零組件與數量,物料需求規劃(MRP)依據主日程計劃與物料清單,就能計算每週需求零組件與數量。每種零組件的需求數量,扣除物料倉庫的現有量,不足的數量需向零組件廠商採購。以汽車物料清單為例說明,1部車由1個引擎、1個傳動軸、1個方向盤、4個輪胎、4個車門等組件組成;引擎的採購前置時間是2周,輪胎的採購前置時間是1周;假設汽車該周的生產量是100台時,引擎的毛需求量是100台,輪胎的毛需求量是400台。採購時,必須先檢查庫存,毛需求量扣除庫存量才是採購量;假設倉庫還有50台引擎100個輪胎,需採購50台引擎300個輪胎,在生產前2周發出引擎採購訂單,生產前1周發出輪胎採購訂單,使送來的零組件剛好趕上生產。
生產前的幾周,物料需求規劃會凍結主日程計劃的該周生產數量,計算每種零組件的採購量,但不立即向廠商採購,直到採購前置時間,才發出採購訂單,讓送來的零組件剛好趕上生產線的生產。物料需求規劃也將該周的工單送給生產線,生產線依據工單生產,成品隨即交給客戶。
LT
LT是採購前置時間
汽車零組件很多,本示意圖只條列其中幾項。
圖1-4:汽車物料清單示意圖
物流業中的作業管理應用
後勤與通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兩大關鍵,戰爭過後,世界各國對物流業與通訊業有許多法令限制,直到1970年才法令鬆綁。1970年代,美國許多零售業者開始採用作業管理的技巧,來提升物流效率,其中,Wal-Mart是最早採用也是最成功的廠商。1980年代,日本零售業也跟進,改革其物流技術。1990年代,台灣7-Eleven首先從日本引進物流技術,促使台灣物流業蓬勃發展,筆者有幸參與這項盛會,協助3家上市公司規劃物流中心。
物流中心的規劃,需整合工業工程、資訊與自動化等多項技術,過於複雜,又屬於商業機密,不適合本書內容,不過,物流作業應用作業管理之技巧很值得介紹。物流作業只是不停地重覆存取與搬運等簡單動作,卻因重覆數萬次而變得很累人,作業技巧讓重覆次數大幅減少,不但提升效率也減少錯誤率。這些作業技巧也可以用來改善個人工作與家居生活,筆者曾利用這些技巧,使工作效率倍增,並用來規劃生態屋,使家居生活更舒服。雖然作業管理大都由製造業開發出來的,不過,製造業過於複雜不容易說明,物流業比製造業簡單許多,所以,本章採用物流業題材,來探討這些作業技巧。
小兵立大功
20世紀有哪些偉大的發明,讓地球成為地球村?電話、電視、電腦、飛機……每個人的答案大同小異。但有一項發明很少被提及:棧板與貨櫃。棧板與貨櫃的使用,使商品搬運效率提升幾萬倍,商品才能在地球暢通,使地球成為地球村。
棧板是什麼?很多人不清楚。棧板只是一塊木板,長寬約1米,木板有二層,推高機的叉舉可以從中插入並擧起,棧板上堆疊數十箱甚至數百箱的商品,使用推高機搬運。貨櫃是什麼?大家常看見貨櫃車拖著貨櫃到處跑,只是大型鐵箱。
棧板與貨櫃問世之前,商品都靠徒手搬運,商品從工廠搬進貨車,貨車運到碼頭,再由碼頭工人搬進船隻;船隻到達遠方的另一個港口,又由碼頭工人將商品搬進貨車,貨車運到商店,再搬進倉庫。如果運送1萬箱商品,商品從工廠搬進貨車,就搬運一萬次,從貨車搬進船隻,又搬運一萬次,整個過程,商品被搬運4萬次,搬運成本太高,商品就被加價數倍甚至數十倍。
棧板與貨櫃問世以後,生產線生產出來的商品,直接放在棧板上,棧板放滿100箱時,再用堆高機將棧板放進貨櫃,每個貨櫃裝進100塊棧板,總共1萬箱商品。貨櫃裝滿時,貨櫃車將貨櫃運到碼頭,起重機將貨櫃裝進貨櫃輪。貨櫃輪到達遠方的另一個港口,又用起重機將貨櫃搬上貨櫃車,貨櫃運到商店,堆高機將棧板搬進倉庫。整個過程,棧板搬運200次,貨櫃搬運2次,總共202次。與原先的4萬次比較,搬運次數減少99.5%,使搬運成本大幅下降,商品才能賣到世界各地。
港口城市(例如倫敦)都從碼頭開始發展,碼頭邊的建築物都有數百年歷史,見證城市發展過程;棧板與貨櫃問世以後,原先碼頭不再使用,都轉型為藝文休閒區。棧板與貨櫃不只是讓地球成為地球村,也讓港口城市變得更漂亮更休閒。
棧板是簡單的搬運工具,不只讓搬運次數大幅減少,也讓商品分類更容易,這種作業技巧可以應用在個人工作或家居生活。
筆者家中的生態池養30多條錦鯉魚,魚的排泄物很快弄髒生態池,靠過濾器維持水質乾淨。過濾器每月需清洗一次,清洗時,砂石與木炭都搬出來,沖洗乾淨再放回去,費時2個多小時。
為了使搬運與清洗更方便,砂石與木炭都裝進洗衣袋(註5_1),再放進過濾器,清洗時,拿出洗衣袋,用水沖洗衣袋,將袋中的砂石與木炭沖洗乾淨,隨即又將洗衣袋放回過濾器,只花10分鐘。洗衣袋的作業技巧與棧板相似,不只讓搬運次數大幅減少,也讓沖洗更容易。
貨架佈置
佈置好壞會影響儲存空間與存取方便,許多人小時候都玩過積木,玩積木的邏輯可以用來規劃貨架佈置。規劃空間的寬度是12 m(如圖5_1),將放進多排貨架,貨架的寬度是1公尺。為了拿取商品方便,貨架需靠著走道,走道的寬度也是1公尺。貨架的佈置為何?可以放進幾排貨架?走道數量為何?是否存取方便?
大部分人最先想到的方法是:一排貨架一排走道,如圖5_2。貨架6排,走道6排。每排貨架都靠著走道,商品拿取很方便,不過,走道占總面積6/12,浪費太多空間。
圖5_1:貨架放置空間
圖5_2:貨架佈置A
貨架只需一邊靠走道,就能拿取貨架上的商品,為了減少走道的數量,會考慮兩組貨架並排,如圖5_3。貨架8排,走道4排,走道占總面積4/12,儲存空間增加許多。這種佈置方式,存取方便,儲存空間又不會太少,最常被物流中心採用。
圖5_3:貨架佈置圖B
想再減少走道的數量,貨架並排的數量就必須增加(如圖5_4)。貨架9排,走道3排,走道占總面積3/12,儲存空間又增加,不過,5排貨架沒有靠著走道,無法拿取貨架上的商品。為了解決問題,貨架需改用流理架(如圖5_5),商品從最左邊走道或最右邊走道放入,沿著斜邊流向中間走道,從中間走道揀取商品。流理架被工廠裝配線廣泛使用,放在裝配線兩側,用來放置零組件。
圖5_4:貨架佈置圖C
圖5_5:貨架佈置圖D
走道的數量減到1時,貨架放置的數量最大(如圖5_6)。貨架11排,走道1排,走道占總面積1/12,儲存空間又增加,不過,最多只有2排貨架靠著走道,其餘9排貨架無法拿取商品。
為了解決問題,所有貨架需左右移動,讓走道可以出現在1-2排之間,或2-3排之間,或3-4排之間……。貨架需左右移動,貨架上的商品不能太重;11排貨架共用一個走道,存取的頻率也不能太高;檔案文件很輕,又不常存取,檔案櫃常採用這種佈置方式。
圖5_6:貨架佈置圖E
不只是物流中心需要貨架佈置,賣場也需要貨架佈置,賣場不只是要求儲存空間與存取方便,更需滿足消費者行為。貨架佈置的要領也可以應用在家居生活,用來規劃置物間或衣櫃間。
編碼
早期倉庫沒編碼,倉庫人員必須認識商品並記住其儲存位置,才能揀取商品。早期商品項不多,認識所有商品不困難,如今商品多達數萬項甚至數十萬項,認識所有商品幾乎不可能。目前倉庫人員大都是兼職人員,不但不認識商品,更不知道每項商品的儲存位置,只能按地址揀取商品,所以編碼是必要的。
早期編碼,採用貨架編碼,第一排貨架是A,第二排貨架是B,後來發現這種編碼方式,不符合揀貨行為;揀貨員走在走道上,應採用走道編碼(如圖5_7),第一排走道是A,第二排走道是B。走道兩邊有許多格位,採用數字編碼,右邊是奇數,左邊是偶數,走在走道上,可以同時揀兩邊的儲位。每格位常有4至5層,第一層是A,常是揀貨層,第二層是G,是儲存層,第三層是H,也是儲存層。心細的讀者可能發現:第一層是A,為何第二層不是B?有時,商品比較小,揀貨層不需太大,第一層可以細分成3層,分別是A層、B層與C層,如此兼顧編碼的擴充性。編碼是英文字母與阿拉伯數字交錯使用,方便閱讀,例如,B12A是B走道第12格位A層。
資訊技術與揀貨效率
過去數十年,資訊技術快速發展,資訊技術也帶動物流領域,加快揀貨速度。揀貨時,不停地重覆走動與拿取的動作,資訊技術省去尋找商品的時間,並縮短走動距離,來提升揀貨效率。
早期,揀貨員拿著客戶的訂單(如表5-1),先找到商品,再揀取表單上的數量。前面小節提到,儲位編碼時,按址揀取商品,不需再找尋商品。
不過,儲位編號記錄在另一個表單(如表5-2),先查訂購商品的儲位,再將儲位編號寫在訂單上,才能按址揀貨,這些工作很花時間又容易出錯。1970年代,關連性資料庫問世,自動連結表5-1與表5-2,產生表5-3。
表5-1 訂單
客戶:張三
商品編號 品名 數量 單位
101 洗髮精 3 箱
201 潤髮乳 2 箱
110 牙膏 3 箱
205 垃圾袋 5 箱
表5-2 儲位資料
儲位編號 商品編號 品名
A01 101 洗髮精
A10 110 牙膏
: : :
A25 205 垃圾袋
A26 201 潤髮乳
表5-3有儲位編號的訂單
客戶:張三
商品編號 品名 儲位編號 數量 單位
101 洗髮精 A01 3 箱
201 潤髮乳 A26 2 箱
110 牙膏 A10 3 箱
205 垃圾袋 A25 5 箱
揀貨員拿著表5-3揀貨,走到A01儲位,揀3箱,然後走到A26儲位,揀2箱,不需尋找商品,揀貨速度加快。表單5-3仍有些瑕疵,揀貨員揀完A26儲位,又走回A10儲位,來回走動,使揀貨動線增加許多(如圖5_8),也削減揀貨效率。
圖5_8:訂單之揀貨動線
解決方法很簡單,將表單5-3的儲位編號依大小重新排序,就得到表單5-4,揀貨員拿表單5-4揀貨,揀貨動線就不會來回走動(如圖5-9),如此可縮短揀貨動線,提升揀貨效率。電腦搜尋與排序的速度很快,眨眼時間就完成,善用這些資訊技術整理出條理性的表單。揀貨員拿著條理性的表單,揀貨作業很平順,速度快又不容易出錯。
表5-4 排序後訂單
客戶:張三
商品編號 品名 儲位編號 數量 單位
101 洗髮精 A01 3 箱
110 牙膏 A10 3 箱
205 垃圾袋 A25 5 箱
201 潤髮乳 A26 2 箱
圖5_9:排序後訂單之揀貨動線
揀貨員拿表單揀貨,有時會看錯行,因而拿錯商品或拿錯數量。日本人做事很嚴謹,為了防止這種偶然的錯誤,就用筆畫線,每揀完一行的商品,就用線畫掉,如此就不會看錯行,不過,讓揀貨速度降低許多。1980年代,資訊技術已經很發達,又碰到Toyota汽車宣導燈號管理,促使物流技術業者研發出電子標籤(如圖5-10)。
每個揀貨區儲位安裝一組電子標籤,燈亮,表示該儲位應揀貨,並顯示揀取數量;揀貨員走在走道上,走到燈亮的儲位,並揀取顯示數量,揀完後,按下確認鍵,燈就熄滅。揀貨資訊直接傳送到電子標籤,不用一邊看表單一邊揀貨,揀貨效率又提升許多;不看表單就不會看錯行,使揀貨錯誤率降到幾乎是零。電子標籤的燈號顯示,是直覺式的管理,看到什麼,就做什麼;只顯示需要的資訊,簡單明瞭,就不容易出錯。
圖5_10:電子標籤
圖5_7:編碼
作業管理運用在生活的概念
20世紀初,泰勒提出科學管理的原則,運用工作研究的技巧,來選擇最佳工具,大幅提升礦工的挖礦效益;Gilbreth夫婦整理出動作要領,因而發明鷹架,大幅提升建築工的砌牆效率;相繼許多學者提出其他方法,產生作業管理的學術領域,泰勒與Gilbreth被後人尊稱為科學管理之父與動作之父。Ford公司更整合這些作業方法,來規劃移動式T car裝配線,開啓第二波工業革命,讓人類進入量產時代。
經過100多年的擴散,作業管理的技巧從汽車業擴散到整個製造業,進而擴散到整個服務業。作業管理不只是應用在工作,更可應用在家...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