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G絕不會辜負各位的期望,我們將更加奮勉,我們已立志,敵人有多少飛機來,我們一定將他們消滅,不讓他們逃一個回去。
「飛虎隊」這一支秘密成立的傭兵部隊,是中華民國與美利堅合眾國在歷史上第一次聯合發起的軍事行動,更重要的則是在於這還是一場空前絕後成功的軍事行動。「飛虎隊」的傳奇,不僅是二戰期間中華民國與美國並肩作戰的重要歷史標誌,對於中華民國的現今處境與所遭逢的挑戰來說,更具有彌足珍貴的意義與啟發。
作者簡介:
許劍虹,民國73(1984)年2月27日出生於美國德州達拉斯,自96(2007)年在加州大學爾灣分校人文學院歷史系完成學業後,又返台進入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深造。
自高中時代開始,便致力於研究陳納德在華協助中華民國空軍組織美籍志願大隊與中美空軍混合團的歷史,民國100(2011)年就是以《全面制空:陳納德將軍在中國戰場的理論實踐(1937-1945)》一文取得碩士學位。
2004年起曾在《兵器戰術圖解》雜誌擔任軍事採訪與軍史文章撰寫的工作。目前於台北的Want China Times從事軍事新聞寫作,業餘時間仍往來於太平洋兩岸,從事國軍與美軍二戰老兵的口述歷史訪問工作,並蒐集相關的史料與文獻,以求能夠不帶任何偏見的還原當年兩國合作反抗侵略的歷史真相。
作者序
記得自己在美國即將就讀高中前的那一個暑假,我開始迷上了戰鬥機,經常前往自己補習班附近的雜誌販賣店,購買如《航空歷史》(Aviation History)或者《作戰飛機》(Combat Aircraft)這類的雜誌一飽眼福,並且首次從這些出版品中看到了由史丹.史托克斯(Stan Stokes)與羅伊.格林內爾(Roy Grinnell)的航空版畫作品,並目睹機翼上有青天白日徽的Hawk-81A2擊落日本轟炸機或者戰鬥機的插畫,對於來自台灣的我而言實在是一件相當感動的事情。
不過因為自己當年的英文實在很破,所以對於為什麼駕駛這些中華民國空軍“P-40戰鬥機”的(筆者當時還不具備分辨各P-40型號的能力)飛行員是美國人實在是一無所知,不過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從進入高中以後就開始蒐集一切與“Flying Tigers”有關的書籍,並且在先後觀看美國歷史頻道(History Channel)拍攝的【真實的飛虎】,還有由台灣與美國的公共電視一起製作的【飛虎】(Fei Hu: The Story of the Flying Tigers)這兩部紀錄片後,才對美籍志願大隊的歷史有了一些入門的瞭解。
隨著自己資歷與見聞的逐漸增長,我在對「飛虎隊」歷史的瞭解上也越來越走向專業,並且於進入大學後的第一個暑假參加了飛虎協會(Flying Tigers Association)在聖地牙哥舉辦的年會,並有了機會與許多美籍志願大隊的空戰英雄與地勤人員深入交談,才瞭解這些人不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中國的抗戰事業付出了自己的貢獻,而且在戰後也始終都是中華民國的朋友,深深的感動了我。
非常可惜的是,由於美籍志願隊與後來的中美空軍混合團(Chinese American Composite Wing)不一樣,是一個純粹由美國人所組成的傭兵單位,中華民國空軍參與的程度相當有限,所以在台灣一般人提到「飛虎隊」的時候,大多會聯想到由國軍與美軍人員混合而成的中美空軍混合團,導致了今天沒有任何一本中文書籍專門討論美籍志願大隊,讓筆者感到非常遺憾,進而早在十多年前就下定了一定要寫一本書介紹一下「飛虎隊」的決心。
由於在最近這十年多,許多關於「飛虎隊」的英文研究資料相繼出版,而這些出版品的內容大多與過去二戰與冷戰時代的宣傳有所出入,甚至大相逕庭到可以完全顛覆過去國人對中美關係的瞭解,然而卻因為台灣方面常年忽視對抗日戰爭史的研究,從而使得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料一直無法為國人所瞭解,讓筆者感到非常遺憾,從而成為筆者完成這部作品的第二大動力。
最後一個讓筆者投入心血完成此書的原因,則是在於當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因為「政治因素」而迴避紀念「飛虎隊」歷史的同時,大陸當局卻藉由在昆明滇池發現志願隊P-40E殘骸,而對志願隊的老兵進行「統戰」,搶奪這段屬於中華民國的歷史遺產,讓筆者非常的厭惡,所以希望站在中華民國的立場好好回顧這一段歷史,因此除了參考美國人的回憶資料外,也盡可能的將一些國府方面的觀點加入到其中,以更全面的還原這一段歷史。
當然,光靠筆者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完成,因此首先要在這裡感謝提供照片與資料給我的志願隊老兵,他們分別是在第3中隊擔任地勤人員的法蘭克.隆松斯基(Frank Losonsky)與查理.拜斯敦(Charles Baisden),我於2003年在聖地牙哥的志願隊年會中與他們相識,他們口頭上同意了讓我使用他們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所使用的影像資料。
其次,則是志願隊王牌飛行員喬治.伯格德(George Burgard)與羅伯特.T.史密斯(Robert T. Smith)的兒子李.伯格德(Lee Burgard)以及伯瑞德.史密斯(Brad Smith)也批准了我使用他們父親當年在中國所拍攝的照片,使得本書可以順利完成並加以出版。
抗戰初期服役於中華民國空軍第4大隊的張光明,還有後來加入過中美空軍混合團第5大隊的空戰英雄喬無遏兩位將軍,他們雖然不曾加入過美籍志願大隊,但是卻協助我透過照片指認了數名曾經接受「飛虎隊」成員訓練駕駛Hawk-81A2驅逐機的中國飛行員,這一點也是讓筆者感到非常感謝的。
在美國空軍歷史上享有盛名的約翰.艾利森(John R. Alison)將軍,曾經在2007年3月份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招待筆者在美國的陸海軍俱樂部(Army& Navy Club享用午餐),儘管後來在中印緬戰區(China-Burma-India Theater)成為王牌空戰英雄的他沒有來得及參加美籍志願大隊,不過他卻依舊告訴我早年他在陳納德與毛邦初面前駕駛P-40表演的經驗,直到現在仍讓筆者回味無窮。
除了這些曾經在中國戰場上親自與日軍交手的老人還有他們的後代外,一些長年研究美籍志願隊還有中國航空史的學者與專家也提供了我不少的幫助,並作為前輩在精神上給了我不少打氣,他們當中有長年在聖地牙哥航太博物館(San Diego Aerospace Museum)擔任研究者的雷.華格納(Ray Wagner)、撰寫了《飛虎隊:陳納德與他的美國志願者,1941-1942》(Flying Tigers: Chennault and his American Volunteers, 1941-1942)的丹尼爾.福特(Daniel Ford)與《美國志願隊的塗裝與標識》(American Volunteer Group Colours and Markings)的泰瑞.塞拉門斯(Terry Celements)。
而在台灣方面,筆者在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指導中共軍事與外交的老師,曾擔任國防部副部長的林中斌教授,正是美籍志願大隊中文機要秘書林文奎上校之子,所以提供了筆者不少當年自己父親所遺留下來的寶貴第一手資料,讓本書得以取得更多來自於中華民國空軍的觀點,這也是筆者所非常感謝的。
在台灣經營「中國之翼」出版社的劉文孝先生,提供了我在《兵器戰術圖解》雜誌上發表相關研究的機遇,讓我得以在出版此書前練習自己的身手,加強了自己對撰寫軍事史文章的程度與經驗,而由他所撰寫的「中國之翼」系列書籍,也同樣給了我一些從國府空軍角度認識志願隊的機會,讓筆者不能不在此一提。
最重要的,當然還是要謝謝願意幫助我出版本書,並經營「知兵堂出版社」的林信賢先生,若要是沒有他的慷慨支持,這本書沒有完成與出版的可能,而擔任本作品繪畫師的賴國瑞,也是從2002年開始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支持我把這本書寫完。
當然,這十多年包含我的父母家人在內,鼓勵我出書的人真的很多,在這裡無法全部感謝完畢,不過我在這裡還是要提一下我在美國的軍事迷好友羅伯特.安德森(Robert Anderson),他曾經陪我跑遍了美國東岸各地的軍事博物館一起蒐集與中印緬戰區有關的檔案與資料,給了我相當大的幫助,甚至還大老遠帶我去了彭薩科拉海軍航空站(Pensacola Naval Air Station)參觀唯一一架志願隊塗裝的P-40C驅逐機(與Hawk-81A2幾乎同型),實在是讓我難以忘懷,因此更願意投入自己的心血去宣揚這段中美兩國軍民一起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歷史。名間收藏家藍雪川先生,也提供了一些珍貴的志願隊照片用於本書中使用。
最後還要感謝陪著我訪問過許多空軍老兵的潘嬑蓉小姐,她曾多次往返中研院幫我找尋與影印《空軍抗日戰史》中關於志願隊戰鬥的歷史資料,也為本書的出版帶來了莫大的幫助。
記得自己在美國即將就讀高中前的那一個暑假,我開始迷上了戰鬥機,經常前往自己補習班附近的雜誌販賣店,購買如《航空歷史》(Aviation History)或者《作戰飛機》(Combat Aircraft)這類的雜誌一飽眼福,並且首次從這些出版品中看到了由史丹.史托克斯(Stan Stokes)與羅伊.格林內爾(Roy Grinnell)的航空版畫作品,並目睹機翼上有青天白日徽的Hawk-81A2擊落日本轟炸機或者戰鬥機的插畫,對於來自台灣的我而言實在是一件相當感動的事情。
不過因為自己當年的英文實在很破,所以對於為什麼駕駛這些中華民國空軍“P-40戰鬥機”的(筆者...
目錄
第一章 傳奇的推動者
第二章 特種航空部隊的誕生
第三章 跨越大洋到遠東
第四章 凱道機場的幼稚園
第五章 黑暗中的曙光
第六章 仰光保衛戰
第七章 緬甸大撤退
第八章 任務結束
第一章 傳奇的推動者
第二章 特種航空部隊的誕生
第三章 跨越大洋到遠東
第四章 凱道機場的幼稚園
第五章 黑暗中的曙光
第六章 仰光保衛戰
第七章 緬甸大撤退
第八章 任務結束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