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經歷了覺醒,卻沒有覺醒的生活?
為什麼體驗了狂喜至福,內心卻還是充滿各種衝突?
本書幫助你從覺醒的陷阱及幻覺中走出,
真正了悟覺醒,並落實在生活實相中!
「當你離開駕駛座,你發現生命原來可以自動駕駛,而且其實生命永遠一直在自動駕駛。它能以你從未想像過的方式恣意流動,生命幾乎變成了奇蹟。「我」的幻覺不再干擾了。有一個閃閃生輝的實相存在,有一份閃閃生輝的存有穿透著這一切。」——阿迪亞香提
當前世界有越來越多的人正在覺醒,出身不同文化與宗教背景的人開始將「靈性覺醒」視為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蛻變。他們從自己所熟悉的自我感及世界裡甦醒過來,對實相產生了真實可靠的瞥見,這種覺醒是一種無可撼動的了悟,明白真正的我們是生命的合一。
然而隨著靈性覺醒的議題日益受到大眾歡迎,有愈來愈多關於覺醒的推銷辭令,將開悟等同於狂喜與至樂、奇蹟與神通。覺醒之際確實可能會有至樂,會有奇蹟,但那只是覺醒的副產品,並非覺醒本身。許多靈性修練卻都在追求這種看似正面的情緒狀態,也就是以複製副產品為目標,而非促使覺醒本身發生。這些僅僅獲得了覺醒的副產品、卻沒有真正了悟覺醒的人,會從小我的觀點談論自己的覺醒,宣稱覺醒就是比其他人感覺更好或「更清醒」。他們實際上是以覺醒之名在疏離自己每一刻所擁有的經驗。
另外,許多初次有了靈性覺醒經驗的人,會發現覺醒的游移不定,他們經驗的並非是持續性的覺醒,這些對覺醒世界的短暫瞥見,也就是「非持續性的覺醒」,很容易又落入了受制約的二元對立做夢狀態中,甚至發現自己的身心依然充滿了可怕的衝突。
阿迪亞香提在本書中,探討真正的覺醒是什麼,以及可能會發生的誤解、陷阱,以及幻覺,同時又該如何去經歷初次靈性覺醒經驗之後的這整個後續過程、這一段消融殘餘執念及習氣的旅程,以走向持續性的覺醒,走向一個更清晰且帶來更深刻感知的實相。
覺醒將喚起我們內在與外在生命的蛻變。然而這樣的蛻變不是關於擁有一個完美的生活、完美的工作、完美的伴侶、完美的婚姻,或完美的友誼。重點不在於完美,而是在於完整。重點不在於讓事物確切地依照我們想要的方式進行,而是讓事物確切地如其所是,而當我們允許事物如是存在,有一份和諧會出現,它能以你從未想像過的方式恣意流動,而你永遠不知道它會帶你去向何方。
作者簡介:
阿迪亞香提 Adyashanti
後禪學及新不二論的導師,也是美國少數真正開悟的靈性老師,被認為是承繼了東方禪學及印度的不二論。
成長於美國加州一個平凡家庭的阿迪亞香提,童年時即有了自發性覺醒經驗,就學時雖被視為有讀寫障礙,卻不曾影響到他對一己的評價。十九歲時在書本上讀到「開悟」一事開始激起他內在的追尋。最早曾經以書本土法煉鋼研究「靈魂出體」,後來雖然以失敗告終,但人生那第一次「靜坐」卻讓他深深著迷,開啟了他對「真理」的探索。他花了五六年時間在大學裡尋找能夠解釋在他內在發生之事,從心理學、社會學、東方宗教、到哲學,都無法找到真正遇見過真理的人。他在二十歲時遇到了他的禪修老師,跟隨修行多年,並在離開大學後進入自行車行工作,同時成為一名自行車選手。二十五歲時,他有了第一次開悟的體驗,對自己的真實本性有了一個瞥見,接下來五六年,他經歷了幾次重病打擊,一次次將他身上殘留著無法放下的自我形象,猛然脫落殆盡。一九九六年,在持續了十五年的密集禪修之後,他經歷了一系列靈性覺醒的蛻變,進入完全無我的最終開悟境界。後來受他老師邀請,開始了教學的生涯,一直到現在,同時出版一系列書籍。
他常常被人們拿來與中國早期的一些禪師以及不二論的印度吠檀多哲學的老師們相提並論,但他的教導並不受限於任何宗教及理論體系,而是完全來自一己對真理的了悟。
譯者簡介:
蔡孟璇,自由譯者。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加州州大語言學碩士,曾任出版社編輯多年,並曾獲兩屆梁實秋文學獎譯文組評審獎。譯有《能量醫療》、《新好生活》、《心靈能量》、《金錢的靈魂》、《大開悟》、《當女人是一隻鳥》、《我去過天堂》、《和平小豬學禪修》、《心的十四堂課》、《空性之舞》、《靜心的療癒力量》、《在生命的盛放處》等書。
Emai: windhorse7@gmail.com
章節試閱
覺醒後的生活探索
當前的世界有一個現象:越來越多的人正在覺醒,對實相產生了真實可靠的瞥見。我的意思是,人們有時候似乎能從自己所熟悉的自我感、從自己所熟悉的世界裡頭甦醒過來,進入一個更廣闊的實相、進入某種遠遠超乎他們已知之存在的領域。
這些覺醒經驗因人而異。有些人的覺醒會持續一段長時間,有些人只有短暫的瞥見、只有短短一瞬間的覺醒經驗。但是在那一瞬間,整個「自我」感消失了。人們看待世界的方式驟然改變,發現自己和周遭世界的分離感蕩然無存,這可以用大夢初醒的經驗來譬喻,而且從夢中驚醒過來之前,渾然不知自己置身夢裡。
在我最初的教學生涯期間,大多數來找我的人都是在追尋這種深刻的靈性了悟,他們要追求的是從一個受限的、孤立的、自己想像受困其中的自我感裡覺醒過來。正是這一份渴望,在底下支持著所有的靈性追尋,那樣的追尋是去發現我們早已憑著直覺而知道的真相,亦即生命比我們當前所感知到的一切更豐富。
覺醒的曙光
我要談論的這一份發現,傳統上稱為「靈性覺醒」,因為一個人會從小我的頭腦所製造出來的分離夢境當中甦醒。我們領悟到,而且經常是頓悟到,我們那個從一己概念、信念與形象建構而成的自我感並非真正的我們。它無法定義我們,它沒有一個中心。小我可能以一連串閃現的思想、信念、行為與反應而存在,但是它本身完全不具真實身分。究竟而言,我們對自己和世界既存的一切形象,終歸只是對如是的一種抗拒罷了。我們所謂的「小我」(ego),純粹是我們的頭腦用來抗拒如是之生命的機制。如此一來,小我其實更像是一個動詞,而不是某種東西。它是對如是的抗拒。它是對人事物的「迎」與「拒」。這種動力,這種緊抓或拒絕,就是構成一個與周遭世界有所分別或分離之自我感的東西。
當覺醒的曙光乍現,外在世界也開始崩壞了。一旦我們喪失了自我感,彷彿我們已知的世界也隨之消解。在那樣的時刻,無論只是一瞬間或一段長時間,我們以無比清晰的眼光豁然領悟:真實的我們絕不可能局限於我們一向自認為是自己的狹小自我感。
要談論對真相覺醒過來這件事非常不容易,因為它是超越語言文字的,但是,為它建立一些指標是有所助益的。關於覺醒經驗,最簡單的說法就是它是一個人感知上轉變。這就是覺醒之心。從視自己為孤立的個體,轉變為視自己(如果在轉變發生之後我們還有什麼自我感的話)為某種更為宇宙性的存在,同時涵容了一切人、一切物、一切地。
這樣的轉變並非革命性經驗,這和早上照鏡子,直覺地知道你正在看的那張臉就是你自己是一樣的。這不是什麼神祕的經驗,就只是個很簡單的經驗。你在照鏡子的時候,你體驗到的是一種簡單的認知:「喔,那就是我。」當那稱之為「覺醒」的感知轉變發生時,我們的感官接觸到的任何事物都會被體驗成我們自己,好比我們遭遇一切事物時都會這麼想:「喔,那是我。」我們不會以小我的立場、以一個分離的某人或分離的實體在體驗自己。這種感覺更像是「一」(One)認出了它自己,或說「靈性」(Spirit)認出了它自己。
靈性覺醒是一種憶起,而不是去成為某種我們原本不是的東西。它的重點不在於轉化自己,也不在於改變自己。它是憶起真正的我們是誰,彷彿我們久遠以前早已知曉,後來卻遺忘了。在憶起的那一刻,如果是真實的憶起,那麼這就不能被視為一件個人的事。其實根本沒有所謂的「個人的」覺醒這回事,因為「個人的」世界意味著分離。「個人的」意味著有一個「我」或小我在醒來或成為開悟的。
在真實的覺醒裡,一個人會清楚地了悟到,即使是覺醒本身也不是件個人的事。它是宇宙靈性或宇宙意識甦醒而覺知到它自己。不是「我」甦醒了,而是真正的我們從「我」裡面甦醒了。真正的我們從追尋者裡甦醒了,真正的我們從追尋裡甦醒了。
為覺醒下定義的問題所在,就是在聽過這些描述之後,頭腦隨即會創造出關於究竟真理或究竟實相為何的另一些形象、另一些概念。一旦這些形象創造出來了,我們的感知又再度扭曲了。如此一來,更不可能去描述實相的本質了,只能說它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也不是我們被教育的那樣。事實上,我們根本沒有能力想像真正的我們是什麼。我們的本性是超越一切想像的。真正的我們,是那個正在觀看的,那個正在看著我們在假裝自己是個分離個人的意識。我們的真實本性持續在參與著所有的經驗,對每一剎那、每一時刻都保持警醒。
覺醒時,我們獲得的啟示是我們既非某種東西,也非一個人,更非一個實體。真正的我們是那個顯化為一切事物、一切經驗、一切性格的。我們就是那個夢想出整個世界而讓它得以存在的人。靈性覺醒向我們揭示,其實那無可言說、無可解釋的,才是真正的我們。
持續性覺醒與非持續性覺醒
如同我提過的,這份覺醒經驗可能只是一個瞥見,也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那麼,有些人會說,如果覺醒是暫時的,就不是真正的覺醒。有一些人相信,若是真正的覺醒,你的感知將從此對事物的真實本質敞開,永遠不再關閉、不會再恢復成原來的樣子。我可以理解這樣的觀點,因為終究,整個靈性旅程確實會引領我們走向完全的覺醒。完全覺醒純粹意味著我們從靈性的觀點,亦即從合一的視野來感知事物,而且時時刻刻都是如此。從這樣的覺醒觀點來看,處處無有分離——世間沒有,宇宙間沒有,宇宙間的所有地方都沒有分離。真理是遍在於一切處、一切時、一切領域,同時是為一切生命的。這份真理是所有將被經驗之事的源頭,包括生時、身後、在這個領域或其他任何領域的經驗。
從究竟觀點而言,萬事萬物都只不過是靈性的顯化,無論該事物是處於高層次或低層次領域、這裡或那裡、昨天今天或明天……萬事萬物皆然。是靈性本身醒過來了。因此,究竟而言,每一個生命所遵循的軌跡,無論他們自己是否知道,都是一個邁向完全覺醒、邁向完全了知、邁向體驗並認識真正的自己、邁向合一、邁向「一」的軌跡。
覺醒的片刻可能會、也可能不會帶來永久性的領會。如同我說過的,有些人會告訴你說,覺醒若不是永久的,就不是真實的。身為老師,我看見的是,對超越二元對立面紗之外的世界有過短暫瞥見的人,與那些永久「住於」這份了悟的人,所看見的與經驗到的是同樣的事。一個人短暫地經驗到它,而另一個人則是持續經驗到它。然而,如果那是真正的覺醒,他們所體驗到的是一樣的東西:一切即一,我們不是能在特定空間裡被定位的特定之物或特定之人,我們真正所是的,是同時作為無物與萬物。
因此,依我所見,覺醒是瞬間的或持續的並不是太重要,它的意義在於它有一個軌跡,在能夠持續從真理的視野去感知之前,沒有人的心能完全滿足,但是那被看見的確實就是覺醒,無論它是否持久。
這種覺醒的瞥見,我稱之為非持續性覺醒的現象,已經越來越普遍。它會在某一刻,某一個下午、一天、一星期,甚或長達一、兩個月的期間發生。覺知開啟了,分離之我的感受脫落,接著,就像相機的光圈一樣,覺知再度關閉。突然之間,之前瞥見了真實的非二元對立(不二)、真實的「一」的那個人,現在,意外地又從二元對立的「做夢」狀態在感知事物了。在做夢狀態,我們回到了受制約的自我感當中,困在一個受限的、孤立的存在感裡頭。
好消息是,一旦這份清晰的洞見真的發生,我們覺知的光圈永遠不會完全回復到關閉狀態。它可能會看似完全關閉了,但其實永遠不會如此。在你內在的最深處,你不可能遺忘的。縱使你只短暫瞥見了實相,內在也有某種東西永遠改變了。
實相是核能,擁有不可思議的力量、難以想像的威力。人們能在彈指之間體驗到瞬間閃現的實相,但是進入他們內在的那股能量與力量,卻能改變整個人生。只要一個片刻的覺醒,就能消融一個人錯誤的自我感,隨後更消融一個人對世界的全部感知。
覺醒不是你想像的樣子
從一個非常真實的層次而言,更正確的其實是談論我們在覺醒時會失去什麼,而不是獲得什麼。我們不僅僅失去自己,那我們自認為的自己,也失去了我們對世界的一切感知。分離只是一種感知,事實上,說到我們這個世界,除了感知之外沒有別的。「你的世界」不是你的世界,它只是你感知到世界。因此,雖然這在剛開始會似有一點負面,但是我想,從我們會失去什麼、我們從什麼當中醒過來的觀點來談論靈性覺醒,會有益得多。這意味著我們談的是自我形象的消融。當我們醒來時,令我們驚愕不已的是:那個自認為的自己頓時被拆卸一空。
這確實會令人驚愕萬分:這根本完全不是我們事先想像的樣子。從來不曾有一個學生回來告訴我:「你知道嗎?阿迪亞,我識破了分離這層面紗,它和我之前想像的相去不遠,算是滿符合我之前聽說的樣子。」通常,學生會回來告訴我:「這根本完全不是我想像的樣子!」
由於我教過的學生當中有許多人已在靈性領域研究多年,而且通常對覺醒該是何模樣也已經擁有非常精闢的見解,所以這情況特別有趣。當事情真的發生時,它總是和他們所期待的不同。從許多方面而言,它更為宏偉,但是從另外許多方面而言,它也更為簡單。事實上,如果覺醒是千真萬確的,它必然會和我們想像的不同,那是因為,我們所有關於覺醒的想像皆發生在做夢狀態的範式之內。當我們的意識還停留在做夢狀態時,根本不可能想像出某種做夢狀態之外的東西。
覺醒之後,生活會有何變化?
隨著覺醒而來的,我們感知生命的方式也將全部重新整頓,或至少開始重新整頓了。這是因為覺醒本身雖是那麼的美、那麼不可思議,卻經常伴隨著迷失方向與無所適從。儘管身為「一」的你已經覺醒,你的整個人類結構還在,包括你的身體、你的頭腦,還有你的性格。對這一人類結構來說,覺醒可能經常會被體驗為無所適從的感覺。
所以,覺醒之後所發生的過程才是我在此想要探討的。我說過,對極少數的人而言,覺醒的那一刻即是完整的,就某方面而言那就是結束,毋需任何後續的過程。我們可以這麼說,這種人的業力包袱極輕,因此儘管他們在覺醒前曾經歷了巨大的痛苦,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他們所承襲的業與必須處理的制約並不太深。這是非常罕見的。在一個世代裡面,只有極少數的人能以這種毋須經歷後續過程的方式覺醒。
我總是這麼告訴人們:不要指望作為你自己的那個人,最好指望其他每一個人,意思是你將會在最初的覺醒之後經歷一個過程,它不是你旅程的終點。我在此試圖要做的,是在你踏上這段旅程時為你指出一個有益的、有目標的方向。如同我的老師以前總是喜歡說的:這好比一腳踏進了前門。你只是一腳踏進前門,並不表示你已經把燈打開了,也不表示你已經學會如何在你覺醒過來的那個完全迥異的世界裡游刃有餘。
我很高興這部根據我的一系列演講所集結而成的書,讓我有機會探討此一主題,也就是覺醒之後發生什麼事這個議題。關於覺醒之後的生活,既有的資料多半不是公開的,通常只在靈性老師與他們的學生之間流傳。這種方式有一個問題,我說過,現在有許多人正在經歷覺醒時刻,卻極為缺乏切題的教導供他們運用。就這個意義而言,本書對這個新天地、這個「一」的新狀態來說,著實是件可喜之事。
此刻,我想針對那些想著「嗯,我還沒有過那種瞥見,也不覺得我真的覺醒了。」這些念頭的讀者稍做說明。其他一些人或許也不確定自己所體驗到的是否是覺醒。無論你在道途上的哪個地方,我相信這些資訊都有其助益。因為到頭來,覺醒之後所發生的,與覺醒之前所發生的其實息息相關。
事實上,覺醒之前與之後的靈性過程並無差別,只是在覺醒之後,該過程是從一個不同的視角發生的,你可以用鳥瞰視野相對於平地視野這樣的概念來看它。覺醒之前,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我們以為自己是個分離的、孤立的人,存在於特定的身體裡,在一個相異於我們的世界裡遊走。一旦覺醒發生了,我們仍會在那個世界裡遊走,只是我們明白了自己並不限於該身體或性格,而且其實與周遭世界並未分離。
重要的是必須記住,我們並不會僅僅因為對覺醒有了一個瞥見,就對誤解現象免疫。即使我們從「一」的立場看待事物,仍會殘留著某些執念(fixations)與制約。因此,覺醒之後的道途就是一段消融殘餘執念的旅程,你可以說,那些執念就是我們的「習氣」(hang-ups)。因此,這與邁向覺醒、意圖消融我們某些幻覺與某些緊縮傾向的道途並無太大的不同。差別在於,覺醒之前,我們的性格結構感覺較沉重、較濃稠,因為我們的整個身分認同其實都圍繞著我們的制約而建立。覺醒之後,我們會知道,自己身心系統的制約已經非關個人了,我們會知道它無法定義我們。這樣的了知、這鮮活的真相,讓解除一己的幻覺這件事顯得更容易、更不具威脅性。
因此,覺醒之前,我們在靈性上所做的事和覺醒之後有極大的相似之處。只是我們是從一個不同的視角與觀點來做。覺醒之前,我們從分離的視角來做,而覺醒之後,我們從不分離的視角來做。然而,我們實際上所做之事,亦即處理方式與過程本身,是十分相似的。你可以說,那只是發生在一己存在的不同層次。如此說來,我在後續章節即將討論到的所有事情,都能應用在你所處的任何位置,都能被轉譯為你自己的經驗。
覺醒後的生活探索
當前的世界有一個現象:越來越多的人正在覺醒,對實相產生了真實可靠的瞥見。我的意思是,人們有時候似乎能從自己所熟悉的自我感、從自己所熟悉的世界裡頭甦醒過來,進入一個更廣闊的實相、進入某種遠遠超乎他們已知之存在的領域。
這些覺醒經驗因人而異。有些人的覺醒會持續一段長時間,有些人只有短暫的瞥見、只有短短一瞬間的覺醒經驗。但是在那一瞬間,整個「自我」感消失了。人們看待世界的方式驟然改變,發現自己和周遭世界的分離感蕩然無存,這可以用大夢初醒的經驗來譬喻,而且從夢中驚醒過來之前,渾然...
作者序
二○○四年秋天,我第一次與阿迪亞見面時,就對他能以如此原創、清新的方式開示靈性覺醒之道而感到驚訝。雖然他總是推崇自己的禪宗傳承,卻也強調不依賴一位特定老師或方法來獲得了悟的重要性。他著重的是深入檢視一己的直接經驗,無懼地探索我們自身的生活領域。他也強調,認為靈性覺醒很罕見、只發生在少數精選之人身上、在那些隱居山洞裡打坐數十年或身穿特殊長袍的人身上這樣的想法,完全是個迷思。他進一步說,認為覺醒很罕見的迷思,可能會成為自我發現過程裡的一個障礙,因為我們相信了一個不真實的、純然是自我所強加的限制性。
回想起來,我想阿迪亞(朋友與學生都這麼稱呼他)說這些話時,採取了一個坐在浪潮頂端之人的觀點,那是個開始衝擊我們這一代人生命的浪潮。正如阿迪亞在第一章指出的,有越來越多出身不同文化與宗教背景的人已經開始將「靈性覺醒」視為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蛻變,這種覺醒是一種無可撼動的了悟,明白真正的我們是生命的合一。過去幾年來,人們對於何謂可能似乎出現了認知上的集體轉變,靈性覺醒已不再是精英修行者獨享的領域了,而是突然成為我們每一個人唾手可及的東西。
作為一個在過去二十多年來為讀者提供靈性智慧教導的出版人,我對這一股追求覺醒的新浪潮感到相當興奮,同時卻也不免擔心,是否會出現經常伴隨著了悟概念生起的困惑、誤解或扭曲。一開始,人們就對「靈性覺醒」一詞有著不同的詮釋,我經常懷疑,人們能否在了解自己透過這一過程得到些什麼的同時,也了解到自己失去些什麼,因為那或許更重要。此外,隨著靈性覺醒的議題日益受到大眾的歡迎,我也看見有些人會從小我的觀點談論自己的覺醒,宣稱覺醒就是比其他人感覺更好或「更清醒」。最令我感到困擾的是,全盤否認自身經驗的人著實不少,無論那經驗是憤怒、沮喪或家庭紛爭都好,而這與他們所認為的、作為一個覺醒者的意義其實是相互矛盾的。
一年多前,我和阿迪亞在電話上交談時,我對他抱怨這種現象,說我遇見了那麼多人,似乎都對靈性覺醒有誤解,他們實際上是以覺醒之名在疏離自己每一刻所擁有的經驗。阿迪亞說,自己剛好正在針對這個主題進行一些演講,談論初次的靈性覺醒經驗之後可能會發生的誤解、陷阱,以及幻覺。我立刻滿腔熱情地詢問阿迪亞,是否能針對這個主題進行一系列的演講,好讓「真實之音」能以文字書和有聲書的形式出版這些教導,他欣然同意,於是,《覺醒之後:關於開悟本質的直話直說》這本書問世了。
阿迪亞在第一章曾說過,對於那些有過初次的靈性覺醒經驗,想要了解這個過程如何繼續、如何開展的人來說,他們能取得的資源非常少。但願這本書能為這場最偉大的冒險提供有益的指引與進一步的催化作用。
二○○四年秋天,我第一次與阿迪亞見面時,就對他能以如此原創、清新的方式開示靈性覺醒之道而感到驚訝。雖然他總是推崇自己的禪宗傳承,卻也強調不依賴一位特定老師或方法來獲得了悟的重要性。他著重的是深入檢視一己的直接經驗,無懼地探索我們自身的生活領域。他也強調,認為靈性覺醒很罕見、只發生在少數精選之人身上、在那些隱居山洞裡打坐數十年或身穿特殊長袍的人身上這樣的想法,完全是個迷思。他進一步說,認為覺醒很罕見的迷思,可能會成為自我發現過程裡的一個障礙,因為我們相信了一個不真實的、純然是自我所強加的限制性。
...
目錄
編序
1 覺醒後的生活探索
2 真實的覺醒,及可能伴隨而來的無所適從
3 得而復失
4 我們以娑婆世界的方式抵達涅槃
5 從躲藏之處徹底走出
6 常見的幻覺、陷阱與執著點
7 生活為我們的覺醒舉起了一面鏡子
8 覺醒的能量成分
9 當覺醒穿透了腦、心、腹
10 努力或恩典?
11 自然的狀態
12 結婚的故事
13 與阿迪亞香提的訪談
編序
1 覺醒後的生活探索
2 真實的覺醒,及可能伴隨而來的無所適從
3 得而復失
4 我們以娑婆世界的方式抵達涅槃
5 從躲藏之處徹底走出
6 常見的幻覺、陷阱與執著點
7 生活為我們的覺醒舉起了一面鏡子
8 覺醒的能量成分
9 當覺醒穿透了腦、心、腹
10 努力或恩典?
11 自然的狀態
12 結婚的故事
13 與阿迪亞香提的訪談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