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
九枝風韻超凡的報歲蘭,
但願今年真的國運昌隆,
家家戶戶都平安納福。
畢璞從事文藝創作一甲子,為臺灣五、六○代最重要女作家之一。文筆清新簡潔,寫之有物,不論小說或散文,均感人至深,尤其散文作品對於當代社會現象的關懷,平淡中蘊含哲理,影響了當時文藝青年。因此將選出畢璞一生中最好的作品重新編校出版,讓讀者重新回味閱讀帶來的感動。
收錄
抒情‧詠物/歌頌大自然的抒情小品。
我見‧我思/憂國傷時的心聲。
談文‧論藝/對文學藝術的淺論。
親情‧懷舊‧記遊/對家庭生活的描述。
對文學始終有著一份執著的感情,期望將來有朝一日能結出甜美的佳果。
作者簡介:
畢璞
本名周素珊,原籍廣東中山,嶺南大學中文系肄業。
民國卅八年來台後,歷任《大華晚報》、《徵信新聞報》(中國時報前身)家庭版主編、《公論報》副刊主編、《徵信新聞》家庭版主編、《婦友月刊》總編輯等職,現已退休專心從事創作。
從事文藝創作一甲子,作品橫跨散文、小說、兒童故事、雜文、評論、傳記等,也翻譯過英美的文學作品。
已出版的著作有《故國夢重歸》、《風雨故人來》、《寂寞黃昏後》、《心燈集》、《秋夜宴》、《綠萍姊妹》、《無言歌》、《清音》、《春花與春樹》、《明日又天涯》、《畢璞自選集》、《老樹春深更著花》、《有情世界》等三十九種。作品亦曾選入國中國文課本中。
章節試閱
春花與春樹
報歲蘭
在所有早春的花朶中,報歲蘭恐怕是最早的一種了。報歲蘭又是花之君子中的君子,因為它最守信,每年到了農曆除夕左右,一定綻開了黃褐色的花朶,告訴人們春天就要來臨。我家陽臺上的一盆報歲蘭已經有十四五年的高齡。我剛從花販手中買回來時,它是種在一個比茶杯大不了多少的小盆裡的,歲月遞邅,幾年之後,小盒無法容納,便移植到大盆裡,可是從來不曾開過花,也不知道它會開花。直至六年前遷到現在的公寓後,它才首次在春節前夕出乎我意外地抽出四根一尺多高,亭亭玉立的花枝。這種花雖不艷麗,但是很耐看,也很有韻味,不流凡俗,正像一個才華內歛、氣質嫻雅的女子。最令我詫異的是,它長出四枝花時,我家剛好是四口之家;第二年,我家添了一個小孫女,它便長出五枝來,而其中又有一枝比較矮小,彷彿代表了我的小孫女,真是有趣。
今年,霪雨不絕,我家的報歲蘭不知是否受了雨水太多的影響,居然失信了,到了春節,遲遲還不見開花。然而,就在初四或初五,它竟然像變魔術似地突然冒出九枝花來。九枝,比過去的五枝幾乎多了一倍,我家今年雖然也添了一個小孫子,九枝花豈不是太茂盛一點了嗎?習俗相沿,在春節裡,人們都是根據家中所種花舟開得多少來預卜這一年的運氣好壞的。謝謝你,九枝風韻超凡的報歲蘭,但願今年真的國運昌隆,家家戶戶都平安納福。
杜鵑花
杜鵑花也是另外一種早春的花朶,它有時甚至比報歲蘭開得更早,在臘月裡便已綻放在枝頭。
老實說,杜鵑花並不艷麗,它的色澤有點庸俗,也沒有香味;然而,它卻以氣勢取勝。當它如火如荼地怒放在郊原、庭院、公園、路旁、安全島上,那一大片耀眼的紫紅、嫣紅、粉紅、雪白,「眾多就是美」,在綠葉的陪襯下,在其他的春花還沒綻放時,雖然不是國色天香,倒也有著「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情向小園」之概哩!
比起一些色香俱全、形態嬌美的花朶,杜鵑花無疑地只能算是略帶泥土氣息的村姑,難登大雅之堂。可不是,又幾曾看過有人把杜鵑花供養在花瓶中,成者把它作為插花的花材的?然而,杜鵑花的粗生粗長,隨處可種,不須細心呵護,這種大眾化的天賦,卻正是它最難能可貴之處啊!
杜鵑花是生長在南國的花卉,以它隨和的性格,以及燦爛奪目、多姿多采的外貌,要是種滿在臺北市大街小巷的兩旁,在春天裡,必定滿城萬花如錦,為我們贏得了「杜鵑城」的美名時對觀光大約多少有點幫助吧?
楓樹
提起楓樹,一般人總會聯想到秋天豔紅的霜葉;但是,要是你細心去觀察,一年四季之中,楓樹都有各自不同的風貌,也各有其迷人之處。當然,秋天裡它的綠葉轉變成鵝黃、橘黃、朱紅、赭褐……,五色繽紛,滿樹如同織錦,是它一年中最美麗的時候;然而,春天裡枝頭嫩葉初茁,夏天裡的濃蔭如蓋,也自有動人心處。
我喜愛嬰兒以及所有的小動物,連帶的也喜愛一切穉嫩的東西。可不是,植物的新芽嫩葉,正是它們的嬰兒呀!寶島秋天的楓葉雖然很少變紅,但是,春天裡楓樹枝頭綴滿了一簇簇淡紅色、柔軟的、細嫩的新葉,還夾雜著微黃、碧翠的剛成長的綠葉時,那種嬌嫩的美,又豈在深秋時酡顏如醉的霜葉之下?
在春天裡,我常常徜徉在馬路旁的楓樹下,抬頭仰望枝頭嫩綠的細葉,想像那是乳嬰頭上的柔絲成者是小鷄小鴨身上的茸毛,憐愛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有時馳車經過、遠遠望見長著一樹淺碧、疏密有致的楓樹,就會忍不住頻頻回首。
木棉
木棉,這種代表了我家鄉的樹木,在一年之中,總是呈現出三種不同的型態。
盛夏裡,它是一棵普普通通、跟其他的行道樹沒有甚麼分別、綠葉成蔭的喬木;深秋以後,在冬季和早春裡,樹葉漸漸枯黃掉落,最後只剩下光禿禿的枝椏。說也奇怪,在炎夏時被葉子遮蓋著顯得平平無奇的木棉樹,這時反而變得剛勁挺拔,那看似簡單卻是屈曲有致的枝粗,簡直就是力與美的結合,襯托著寒冬裡暗的天空,自有一種荒涼的、詭異的美感。
仲春以後,木棉樹光禿的枯枝上漸漸長出一朶朶鵝黃色、花瓣厚如絲絨的花朶;隨著天氣的日漸暖和,花朶又由鵝黃變成橘紅,等到它們由橘紅變成朱紅時,碗大的繁花已開滿枝頭,那種意氣風發的英姿,自是與眾不同,怪不得有人稱它為英雄花。
在木棉樹三種不同的風貌中,我最愛的當然是它的花時。暮春時分,如果我經過仁愛路、羅斯福路或者復興南路,遠望那一樹一樹像在校頭燃點著無數小火把的紅棉,就會貪婪地飽餐一番秀色,徘徊不能遽去。
民國七十二年《中華副刊》
春花與春樹
報歲蘭
在所有早春的花朶中,報歲蘭恐怕是最早的一種了。報歲蘭又是花之君子中的君子,因為它最守信,每年到了農曆除夕左右,一定綻開了黃褐色的花朶,告訴人們春天就要來臨。我家陽臺上的一盆報歲蘭已經有十四五年的高齡。我剛從花販手中買回來時,它是種在一個比茶杯大不了多少的小盆裡的,歲月遞邅,幾年之後,小盒無法容納,便移植到大盆裡,可是從來不曾開過花,也不知道它會開花。直至六年前遷到現在的公寓後,它才首次在春節前夕出乎我意外地抽出四根一尺多高,亭亭玉立的花枝。這種花雖不艷麗,但是很耐看,也很有韻...
作者序
長溝流月去無聲──七十年筆墨生涯回顧/畢璞
「文書來生」這句話語意含糊,我始終不太明瞭它的真義。不過這卻是七十多年前一個相命師送給我的一句話。那次是母親找了一位相命師到家裡為全家人算命。我從小就反對迷信,痛恨怪力亂神,怎會相信相士的胡言呢?當時也許我年輕不懂,但他說我「文書來生」卻是貼切極了。果然,不久之後,我就開始走上爬格子之路,與書本筆墨結了不解緣,迄今七十年,此志不渝,也還不想放棄。
從童年開始我就是個小書迷。我的愛書,首先要感謝父親,他經常買書給我,從童話、兒童讀物到舊詩詞、新文藝等,讓我很早就從文字中認識這個花花世界。父親除了買書給我,還教我讀詩詞、對對聯、猜字謎等,可說是我在文學方面的啟蒙人。小學五年級時年輕的國文老師選了很多五四時代作家的作品給我們閱讀,欣賞多了,我對文學的愛好之心頓生,我的作文成績日進,得以經常「貼堂」(按:「貼堂」為粵語,即是把學生優良的作文、圖畫、勞作等掛在教室的牆壁上供同學們觀摩,以示鼓勵)。六年級時的國文老師是一位老學究,選了很多古文做教材,使我有機會汲取到不少古人的智慧與辭藻;這兩年的薰陶,我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文學的死忠信徒。
上了初中,可以自己去逛書店了,當然大多數時間是看白書,有時也利用僅有的一點點零用錢去買書,以滿足自己的書癮。我看新文藝的散文、小說、翻譯小說、章回小說……簡直是博覽群書,卻生吞活剝,一知半解。初一下學期,學校舉行全校各年級作文比賽,小書迷的我得到了初一組的冠軍,獎品是一本書。同學們也送給我一個新綽號「大文豪」。上面提到高小時作文「貼堂」以及初一作文比賽第一名的事,無非是證明「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更彰顯自己的不才。
高三時我曾經醞釀要寫一篇長篇小說,是關於浪子回頭的故事,可惜只開了個頭,後來便因戰亂而中斷,這是我除了繳交作文作業外,首次自己創作。
第一次正式對外投稿是民國三十二年在桂林。我把我們一家從澳門輾轉逃到粵西都城的艱辛歷程寫成一文,投寄《旅行雜誌》前身的《旅行便覽》,獲得刊出,信心大增,從此奠定了我一輩子的筆耕生涯。
來台以後,一則是為了興趣,一則也是為稻粱謀,我開始了我的爬格子歲月。早期以寫小說為主。那時年輕,喜歡幻想,想像力也豐富,覺得把一些虛構的人物(其實其中也有自己和身邊的人的影子)編出一則則不同的故事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在這股原動力的推動下,從民國四十年左右寫到八十六年,除了不曾寫過長篇外(唉!宿願未償),我出版了兩本中篇小說、十四本短篇小說、兩本兒童故事。另外,我也寫散文、雜文、傳記,還翻譯過幾本英文小說。到民國一○一年,我總共出版過四十種單行本,其中散文只有十二本,這當然是因為散文字數少,不容易結集成書之故。至於為什麼從民國八十六年之後我就沒有再寫小說,那是自覺年齡大了,想像力漸漸缺乏,對世間一切也逐漸看讀,心如止水,失去了編故事的浪漫情懷,就洗手不幹了。至於散文,是以我筆寫我心,心有所感,形之於筆墨,抒情遣性,樂事一樁也,為什麼放棄?因而不揣譾陋,堅持至今。慚愧的是,自始至終未能寫出一篇令自己滿意的作品。為了全集的出版,我曾經花了不少時間把這批從民國四十五年到一百年間所出版的單行本四十種約略瀏覽了一遍,超過半世紀的時光,社會的變化何其的大:先看書本的外貌,從粗陋的印刷、拙劣的封面設計、錯誤百出的排字;到近年精美的包裝、新穎的編排,簡直是天淵之別。由此也可以看得出臺灣出版業的長足進步。再看書的內容:來台早期的懷鄉、對陌生土地的神奇感、言語不通的尷尬等;中期的孩子成長問題、留學潮、出國探親;到近期的移民、空巢期、第三代出生、親友相繼凋零……在在可以看得到歷史的脈絡,也等於半部臺灣現代史了。
坐在書桌前,看看案頭成堆成疊或新或舊的自己的作品,為之百感交集,真的是「長溝流月去無聲」,怎麼倏忽之間,七十年的「文書來生」歲月就像一把把細沙從我的指間偷偷溜走了呢?
本全集能夠順利出版,我首先要感謝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宋政坤先生的玉成。特別感謝前台大中文系教授吳宏一先生、《文訊》雜誌社長兼總編輯封德屏女士慨允作序。更期待著讀者們不吝批評指教。
民國一○三年十二月
長溝流月去無聲──七十年筆墨生涯回顧/畢璞
「文書來生」這句話語意含糊,我始終不太明瞭它的真義。不過這卻是七十多年前一個相命師送給我的一句話。那次是母親找了一位相命師到家裡為全家人算命。我從小就反對迷信,痛恨怪力亂神,怎會相信相士的胡言呢?當時也許我年輕不懂,但他說我「文書來生」卻是貼切極了。果然,不久之後,我就開始走上爬格子之路,與書本筆墨結了不解緣,迄今七十年,此志不渝,也還不想放棄。
從童年開始我就是個小書迷。我的愛書,首先要感謝父親,他經常買書給我,從童話、兒童讀物到舊詩詞、新文藝等,讓...
目錄
【推薦序一】老樹春深更著花/封德屏
【推薦序二】老來可喜話畢璞/吳宏一
【自序】長溝流月去無聲──七十年筆墨生涯回顧/畢璞
輯一 抒情‧詠物
見山是山
感懷篇
春夜偶成
心有靈犀
生機
愛花的人 外二章
綠滿窗前
花鳥小品
以樹為友
春花與春樹
心靈上的遨遊
風鈐響叮噹
那個黃昏
淡泊生涯
平凡之福
往日情懷
麻雀、蝴蝶、貓
誰見幽人獨往來
心靈札記
人間世
文字遊戲
輯二 我見‧我思
一點隱憂
「一點隱憂」的迴響
我不得不說
隨筆兩題
見不賢,內自省
諍友之言
人在福中要知福
這兒不是世外桃源
新春走筆
帖何必香
觀念的改變
從西方食物說起
維護本國文化
雜感三則
化「代溝」為「代鈎」
掇拾快樂
請聽聽音樂
輯三 談文‧論藝
淺論抒情散文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漫談嬰兒讀物
從洋名說起
言語、筆跡、文字
筆名的故事
方言趣談
精神的盛筵
眼疾影響畫風
中華文物之旅
愛藝者言
輯四 親情‧懷舊‧記遊
廚房中的拙婦
寫給我兒
為母的階段
母親的絮語
倚枕候兒歸
初為人祖
抱孫真是樂事嗎?
天下無不散之筵
人生的軌跡
母子音樂情
只可自怡悅
荔枝的聯想
話說我舊時裳
沒齒難忘仇和恨
吾不如老圃
刮目看香江
初夏在南臺灣
農家樂
【推薦序一】老樹春深更著花/封德屏
【推薦序二】老來可喜話畢璞/吳宏一
【自序】長溝流月去無聲──七十年筆墨生涯回顧/畢璞
輯一 抒情‧詠物
見山是山
感懷篇
春夜偶成
心有靈犀
生機
愛花的人 外二章
綠滿窗前
花鳥小品
以樹為友
春花與春樹
心靈上的遨遊
風鈐響叮噹
那個黃昏
淡泊生涯
平凡之福
往日情懷
麻雀、蝴蝶、貓
誰見幽人獨往來
心靈札記
人間世
文字遊戲
輯二 我見‧我思
一點隱憂
「一點隱憂」的迴響
我不得不說
隨筆兩題
見不賢,內自省
諍友之言
人在福中要知福
這兒不是世外桃...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