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柏拋棄六十億台幣繼承權,個人不但需要有很大的勇氣和拒絕金錢誘惑的意志,同時要承擔來自家族和男友(庫柏是男同志)的壓力,如果對方是個想要不勞而獲的人。在他的自傳中,才五十歲不到的庫柏說,他從小的家教就是要靠自己,要白手起家。而且,兩個至親的死亡,影響他終身。 庫柏十歲時,作家父親突然心臟病發走了,讓他面對死亡的陰影,開始害怕死亡;十年後,他的哥哥從紐約市住家十四樓往下一跳,結束了生命。這更教庫柏害怕死亡,他開始思索自己的生命意義和價值觀。最後,庫柏得出一個結論,害怕死亡,就直接面對死亡的可怕,並付諸行動。 高中畢業時,庫柏一個人到非洲流浪了幾個月,他在索馬利亞得了瘧疾,又在肯亞住院一段時間。這樣的經驗沒有打倒他,在進入耶魯大學就讀後,庫柏還到越南住了一年,在那兒學習越南話。 大學畢業後,庫柏不是到家大業大的自家企業工作,也沒有透過他的母親(美國超級名人葛羅莉亞)找到一份好工作。主修政治學的庫柏並沒有新聞專業背景或素養,卻對新聞業興致勃勃。畢業後庫柏失業了一陣子,然後假造了一張記者證,帶著一台攝影機,就一個人到亞洲的一些戰亂國家去拍攝戰爭和死亡的紀錄,然後將他拍的影片,在美國的一些媒體發表。 雖然出生入死,庫柏還是沒有為自己找到在電視台的記者工作。後來庫柏又到非洲去,只要有戰爭和死亡的地方就有他,甚至連美國本土發生的卡崔娜颶風,多少人喪失生命,庫柏也沒有缺席。 庫柏後來被CNN這個以二十四小時連播而聞名的新聞電視台錄用,就一路頻頻得獎,尤其是他主持的《安德森.庫柏360度》(Anderson Cooper 360˚)更得獎無數。 在亞特蘭大CNN總部的電視牆上,就是以庫柏作為廣告,「安德森.庫柏讓他們誠實。」(Anderson Cooper is Keeping Them Honest.) 庫柏的家族很富裕,他的媽媽葛羅莉亞出生十八個月,爸爸就過世,她繼承五百萬美金的龐大財產(一九三○年代的五百萬美金是相當大的數目),但她靠自己的才華和努力,爭出自己的一片天。她不只是很有名的牛仔褲設計者,是作家,還是藝術家。而她的兒子庫柏,也沒有被寵壞,所以才有今天。 就如庫柏透過CNN對外宣布放棄繼承六十億台幣時說的:「如果我當初想,我有一筆龐大的財產可以繼承,我會為自己開創出屬於自己的事業嗎?」 他說對了。庫柏現在是年薪三億的新聞主播。除了住家,他還擁有自己的度假別墅,而這一切,都是靠他自己賺來的。
如果你是四十歲,這本《與快樂共老── 15個活出自我的後青春提案》無疑是為你寫的。如果你是五十歲的人,你該當真,我花了很多心思在你身上,我們是搭同一條船的人。如果你是六十歲的人,你該知道,你在乎的,我比你更用心。如果你是七十歲以上的人,就更別說了,這本書不是給你,還會是給誰的呢? 美國人說,學習永遠不嫌遲(You are never too old to learn.)。所以,如果你是以上年紀的人,我要請你從現在開始,把你的焦點放在你身上,開始學習一切可能與你數十年未來生命有關的事物。 《百歲姊妹有話說》(Having Our Say: The Delany Sisters' First 100 Years)的兩位共同作者德拉妮姊妹一起寫這本書時,莎蒂已經一百零三歲,貝西也已一百零一歲了。但整本書中百歲姊妹的思路清晰,記憶力一級棒,健康狀況很好。 好到什麼程度呢?妹妹貝西在九十八歲時,還爬梯子到樹上鋸掉樹枝,以便從她家眺望紐約市的風景;在一百零一歲寫這本書時,她說她的眼睛還很好,好到可以回去當牙醫。 一輩子未婚共居的姊妹倆認為自己的健康是自己的責任。她們建議讀者,離醫生遠一點,離醫院遠一點,因為現代的醫生對病人過度治療。她們說,很多檢查沒必要,很多手術沒必要,很多藥也沒必要吃。 可是,她們怎麼有條件這樣說呢?因為她們隨時都在學習,到了一百歲,還時時注意食物的營養,也持續讀書和關心社會。七十歲開始,姊妹倆每天吃七種蔬菜,很多種新鮮水果,還有多種維他命。 在更早之前,姊妹兩人一起照顧失偶的媽媽,陪媽媽做瑜伽,帶媽媽旅行。每天晚上睡覺前,姊妹倆都為所有活著和已經離開的親人做很長的祈禱。 很多百歲人瑞都很驚訝,自己怎麼會活那麼久?更多人從來沒想過,自己活的壽命居然比原先預估的還要高。 更妙的是,美國加州大學(UCLA)老年學和病理學沃爾福教授(Roy L. Walford, M.D.)為自己計畫的飲食,是以一百二十歲來做計畫的,他嚴格限制卡路里的攝取。 「唉呀!早知道我會活那麼久,我就該吃健康一點,多做一些運動,腦筋學習更多一些……」我們不必將來才發出那樣的悲嘆。 現在是一個既可延年益壽,又可以緩老的年代,讓自己維持青春,心靈飽滿,還能持續為社會奉獻。你說,還有什麼比這樣更快樂? 來吧!讓我們舉杯歡呼,為我們活得更好,更快樂的後青春做努力。 請記得,德拉妮姊妹說的,自己的健康是自己的責任。這對百歲姊妹花在一百零三歲和一百零一歲一起寫這本書時,腦袋瓜清晰,三餐還自己下廚,而且,每天都開懷大笑,開心得連鄰居都以為她們是不是不正常呢! 誰說,生命不該開懷大笑呢?如果可以快樂,何必和痛苦當朋友呢! 建議你,如果你還沒有閱讀《後青春──優雅的老》(寶瓶文化出版),我非常非常的推薦你,那是一本對你走入後青春幫助很多的書。這本書得衛福部一○三年的優良好書獎,我收到許多讀者讚賞信,說這本書對他們的後青春影響很大。其中的一封信寫著,「……這本書我已全部讀完,個人覺得書中每個觀念都非常棒,值得我們分享與學習,亦是目前市面上最棒的一本書……」這是台電臺北北區營業處幹事彭春泉先生在讀《後青春──優雅的老》一書後寄給我的email。 《與快樂共老── 15個活出自我的後青春提案》的誕生,要感謝寶瓶總編輯朱亞君的催生,和編輯賴逸娟的協助。沒有她們兩人的一起絞盡腦汁,就沒有這本書的存在。就讓《與快樂共老── 15個活出自我的後青春提案》陪你一起快樂的老,一起歡笑,也一起為快樂的黃金年華而沉醉吧!
為一百二十歲的快樂做準備
如果你是四十歲,這本《與快樂共老── 15個活出自我的後青春提案》無疑是為你寫的。如果你是五十歲的人,你該當真,我花了很多心思在你身上,我們是搭同一條船的人。如果你是六十歲的人,你該知道,你在乎的,我比你更用心。如果你是七十歲以上的人,就更別說了,這本書不是給你,還會是給誰的呢? 美國人說,學習永遠不嫌遲(You are never too old to learn.)。所以,如果你是以上年紀的人,我要請你從現在開始,把你的焦點放在你身上,開始學習一切可能與你數十年未來生命有關的事物。 《百歲姊妹有...
庫柏拋棄六十億台幣繼承權,個人不但需要有很大的勇氣和拒絕金錢誘惑的意志,同時要承擔來自家族和男友(庫柏是男同志)的壓力,如果對方是個想要不勞而獲的人。在他的自傳中,才五十歲不到的庫柏說,他從小的家教就是要靠自己,要白手起家。而且,兩個至親的死亡,影響他終身。 庫柏十歲時,作家父親突然心臟病發走了,讓他面對死亡的陰影,開始害怕死亡;十年後,他的哥哥從紐約市住家十四樓往下一跳,結束了生命。這更教庫柏害怕死亡,他開始思索自己的生命意義和價值觀。最後,庫柏得出一個結論,害怕死亡,就直接面對死亡的可怕,並付諸行動。 高中畢業時,庫柏一個人到非洲流浪了幾個月,他在索馬利亞得了瘧疾,又在肯亞住院一段時間。這樣的經驗沒有打倒他,在進入耶魯大學就讀後,庫柏還到越南住了一年,在那兒學習越南話。 大學畢業後,庫柏不是到家大業大的自家企業工作,也沒有透過他的母親(美國超級名人葛羅莉亞)找到一份好工作。主修政治學的庫柏並沒有新聞專業背景或素養,卻對新聞業興致勃勃。畢業後庫柏失業了一陣子,然後假造了一張記者證,帶著一台攝影機,就一個人到亞洲的一些戰亂國家去拍攝戰爭和死亡的紀錄,然後將他拍的影片,在美國的一些媒體發表。 雖然出生入死,庫柏還是沒有為自己找到在電視台的記者工作。後來庫柏又到非洲去,只要有戰爭和死亡的地方就有他,甚至連美國本土發生的卡崔娜颶風,多少人喪失生命,庫柏也沒有缺席。 庫柏後來被CNN這個以二十四小時連播而聞名的新聞電視台錄用,就一路頻頻得獎,尤其是他主持的《安德森.庫柏360度》(Anderson Cooper 360˚)更得獎無數。 在亞特蘭大CNN總部的電視牆上,就是以庫柏作為廣告,「安德森.庫柏讓他們誠實。」(Anderson Cooper is Keeping Them Honest.) 庫柏的家族很富裕,他的媽媽葛羅莉亞出生十八個月,爸爸就過世,她繼承五百萬美金的龐大財產(一九三○年代的五百萬美金是相當大的數目),但她靠自己的才華和努力,爭出自己的一片天。她不只是很有名的牛仔褲設計者,是作家,還是藝術家。而她的兒子庫柏,也沒有被寵壞,所以才有今天。 就如庫柏透過CNN對外宣布放棄繼承六十億台幣時說的:「如果我當初想,我有一筆龐大的財產可以繼承,我會為自己開創出屬於自己的事業嗎?」 他說對了。庫柏現在是年薪三億的新聞主播。除了住家,他還擁有自己的度假別墅,而這一切,都是靠他自己賺來的。
如果你是四十歲,這本《與快樂共老── 15個活出自我的後青春提案》無疑是為你寫的。如果你是五十歲的人,你該當真,我花了很多心思在你身上,我們是搭同一條船的人。如果你是六十歲的人,你該知道,你在乎的,我比你更用心。如果你是七十歲以上的人,就更別說了,這本書不是給你,還會是給誰的呢? 美國人說,學習永遠不嫌遲(You are never too old to learn.)。所以,如果你是以上年紀的人,我要請你從現在開始,把你的焦點放在你身上,開始學習一切可能與你數十年未來生命有關的事物。 《百歲姊妹有話說》(Having Our Say: The Delany Sisters' First 100 Years)的兩位共同作者德拉妮姊妹一起寫這本書時,莎蒂已經一百零三歲,貝西也已一百零一歲了。但整本書中百歲姊妹的思路清晰,記憶力一級棒,健康狀況很好。 好到什麼程度呢?妹妹貝西在九十八歲時,還爬梯子到樹上鋸掉樹枝,以便從她家眺望紐約市的風景;在一百零一歲寫這本書時,她說她的眼睛還很好,好到可以回去當牙醫。 一輩子未婚共居的姊妹倆認為自己的健康是自己的責任。她們建議讀者,離醫生遠一點,離醫院遠一點,因為現代的醫生對病人過度治療。她們說,很多檢查沒必要,很多手術沒必要,很多藥也沒必要吃。 可是,她們怎麼有條件這樣說呢?因為她們隨時都在學習,到了一百歲,還時時注意食物的營養,也持續讀書和關心社會。七十歲開始,姊妹倆每天吃七種蔬菜,很多種新鮮水果,還有多種維他命。 在更早之前,姊妹兩人一起照顧失偶的媽媽,陪媽媽做瑜伽,帶媽媽旅行。每天晚上睡覺前,姊妹倆都為所有活著和已經離開的親人做很長的祈禱。 很多百歲人瑞都很驚訝,自己怎麼會活那麼久?更多人從來沒想過,自己活的壽命居然比原先預估的還要高。 更妙的是,美國加州大學(UCLA)老年學和病理學沃爾福教授(Roy L. Walford, M.D.)為自己計畫的飲食,是以一百二十歲來做計畫的,他嚴格限制卡路里的攝取。 「唉呀!早知道我會活那麼久,我就該吃健康一點,多做一些運動,腦筋學習更多一些……」我們不必將來才發出那樣的悲嘆。 現在是一個既可延年益壽,又可以緩老的年代,讓自己維持青春,心靈飽滿,還能持續為社會奉獻。你說,還有什麼比這樣更快樂? 來吧!讓我們舉杯歡呼,為我們活得更好,更快樂的後青春做努力。 請記得,德拉妮姊妹說的,自己的健康是自己的責任。這對百歲姊妹花在一百零三歲和一百零一歲一起寫這本書時,腦袋瓜清晰,三餐還自己下廚,而且,每天都開懷大笑,開心得連鄰居都以為她們是不是不正常呢! 誰說,生命不該開懷大笑呢?如果可以快樂,何必和痛苦當朋友呢! 建議你,如果你還沒有閱讀《後青春──優雅的老》(寶瓶文化出版),我非常非常的推薦你,那是一本對你走入後青春幫助很多的書。這本書得衛福部一○三年的優良好書獎,我收到許多讀者讚賞信,說這本書對他們的後青春影響很大。其中的一封信寫著,「……這本書我已全部讀完,個人覺得書中每個觀念都非常棒,值得我們分享與學習,亦是目前市面上最棒的一本書……」這是台電臺北北區營業處幹事彭春泉先生在讀《後青春──優雅的老》一書後寄給我的email。 《與快樂共老── 15個活出自我的後青春提案》的誕生,要感謝寶瓶總編輯朱亞君的催生,和編輯賴逸娟的協助。沒有她們兩人的一起絞盡腦汁,就沒有這本書的存在。就讓《與快樂共老── 15個活出自我的後青春提案》陪你一起快樂的老,一起歡笑,也一起為快樂的黃金年華而沉醉吧!
為一百二十歲的快樂做準備
如果你是四十歲,這本《與快樂共老── 15個活出自我的後青春提案》無疑是為你寫的。如果你是五十歲的人,你該當真,我花了很多心思在你身上,我們是搭同一條船的人。如果你是六十歲的人,你該知道,你在乎的,我比你更用心。如果你是七十歲以上的人,就更別說了,這本書不是給你,還會是給誰的呢? 美國人說,學習永遠不嫌遲(You are never too old to learn.)。所以,如果你是以上年紀的人,我要請你從現在開始,把你的焦點放在你身上,開始學習一切可能與你數十年未來生命有關的事物。 《百歲姊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