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璞文集‧小說‧三
她雖然沒有回過頭來,
他知道她的臉上一定帶著笑意。
畢璞從事文藝創作一甲子,為臺灣五、六○代最重要女作家之一。文筆清新簡潔,寫之有物,不論小說或散文,均感人至深,尤其散文作品對於當代社會現象的關懷,平淡中蘊含哲理,影響了當時文藝青年。因此將選出畢璞一生中最好的作品重新編校出版,讓讀者重新回味閱讀帶來的感動。
本書共選錄十六篇短篇小說,其創作背景的時代差距前後共有二十餘年,然而它們卻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有情有義,有血有肉」。它們的「情」包括了親情、愛情、人情味,還有生活中的情趣。
書中人物都是你我身邊常見的男女老少,我們會覺得他們似曾相識,甚至呼之欲出。「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書中的每一個故事、人物雖為虛構,卻忠實反應了現代社會中的真實面,並為讀者帶來無限的啟發和想像。
作者簡介:
畢璞
本名周素珊,原籍廣東中山,嶺南大學中文系肄業。
民國卅八年來台後,歷任《大華晚報》、《徵信新聞報》(中國時報前身)家庭版主編、《公論報》副刊主編、《徵信新聞》家庭版主編、《婦友月刊》總編輯等職,現已退休專心從事創作。
從事文藝創作一甲子,作品橫跨散文、小說、兒童故事、雜文、評論、傳記等,也翻譯過英美的文學作品。
已出版的著作有《故國夢重歸》、《風雨故人來》、《寂寞黃昏後》、《心燈集》、《秋夜宴》、《綠萍姊妹》、《無言歌》、《清音》、《春花與春樹》、《明日又天涯》、《畢璞自選集》、《老樹春深更著花》、《有情世界》等三十九種。作品亦曾選入國中國文課本中。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吳宏一:臺灣學者,歷任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封德屏:文訊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
名人推薦:吳宏一:臺灣學者,歷任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封德屏:文訊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
章節試閱
生命共同體
范士丹把兩份日報的每一版都看完了,肚子開始咕咕作響,根據他的經驗,現在應該是十一點半,而他的老妻淑真也應該在廚房裡刀鏟齊鳴,再過半個鐘頭,一頓香噴噴熱騰騰的午餐就可以上桌。他放下報紙,側耳聆聽。咦!屋子裡怎麼靜悄悄的,無聲無息,跟平日完全兩樣?
他走進廚房,不但沒看到老妻的蹤影,而且所有的廚具都好好地擱在原位,飯鍋也是空的,看來午餐還完全沒有著落。
「淑真!淑真!怎麼還沒有做飯呀?」他一面大聲嚷著一面走向臥室。
沒有人回答。房間裡,淑真蓬鬆著一頭白髮斜躺在床上,看見他進來,眼睛也不抬,只是有氣無力地說:「我不舒服,胃痛又犯了,你自己去買飯盒來吃吧!我沒力氣燒飯了。」
「怎麼又胃痛啦?要不要去給醫生看看?」范士丹的心馬上往下沉。這個月淑真第二次喊胃痛了,這些年來她的情緒全都反應在胃痛上,心裡有什麼不愉快,胃就會痛。他帶她去檢查過,也照過胃鏡,並沒有發現什麼毛病,只不過胃酸的分泌稍多而已。醫生悄悄告訴范士丹說這是女人家的心理病,要多擔待妻子一些。范士丹也明白這一點,他從不揭穿淑真的「偽裝」,心裡即使有些許不快,卻是連眉頭也不敢皺一下。
「不要!不要!我吃點藥睡個覺就會好一點,你不要吵我便行。」淑真揮手趕他出去。
「那你要吃什麼呢?」他小心翼翼地問。
「我正在胃痛,還吃什麼東西?你出去吧!別吵我啦!」
「好!好!那你多休息啊!」他輕輕關上房門,立刻就出門到巷口那家小飯館去買飯盒。
飯館的老闆因為范士丹經常光顧而跟他相熟。見了面就問:「怎麼?老太太又不舒服啦?」
「可不是?又犯胃病了。」
「我看大概是閒出來的毛病吧?老先生您倒是挺健朗的,沒事多帶太太出去玩玩,她就不會生病了。」
「是呀!是呀!」范士丹敷衍著點點頭,拿了他的一盒什錦炒飯就往外走。要是淑真肯跟我出去玩就好了,可是,她肯嗎?老太婆生理和心理上的毛病太大了,看情形我得忍受一輩子,而我們這一次的移民計畫大概也是十之八九會功敗垂成。淑真,你以為我不知道你為什麼會胃痛?昨天才拿到移民簽證,我正在興高采烈地準備摒擋一切,你又開始搗蛋了。
回到家裡,推開房門看見淑真睡著了,范士丹躡手躡腳走到飯廳享用他的中飯。退休已經九年的他,由於一向起居定時、飲食節制,而且生性豁達,精神也有所寄託,所以身體仍然十分健康、胃口也很好。但是,現在他似乎有點食不知味,淑真近一、二十年來所給予他精神上那副無形的枷鎖是愈來愈重,甚至變成了他人生旅途上的絆腳石。他們的命運在五十一年前就已結合在一起,除了認命以外,他又能怎樣?
人為什麼會變?變老,變醜,連性格也變得完全不同?變老變醜是自然法則;但是,性格呢?淑真當年的溫婉嫻靜到哪裡去了?今天這個嘮叨、瑣碎、頑固、倔強的老婦人會就是我童年所依戀的小姐姐?
范士丹獨自坐在飯桌前,應卯似地在進食,心思卻回到六十多年前他和他的小姐姐淑真在一起嬉戲的情景。
他們住在同一條村子裡。范士丹的父親早逝,他是他母親的獨子,家中略有田產。王淑真的父親是個裁縫,母親生了六千金,淑真是么女。她從小長得嬌美甜蜜,性情又乖巧;儘管家中因女兒太多而沒有人對她重視,范士丹的母親卻因自己沒有女兒而對淑真十分喜愛,十歲那年范太太便認她為乾女兒。她比范士丹大三歲,他總是稱她為小姐姐。
范士丹記得淑真那時有一雙明亮的大眼睛,皮膚白裡透紅,左頰還有個小小的酒窩。她經常梳著兩條辮子,髮梢繫著一對紅蝴蝶結,身上穿著花布的唐裝衫褲,是個人見人愛的小姑娘。
小姑娘對這個乾弟弟才疼愛哪!她常常牽著他的小手到田野間去玩。她教他跳繩、踢毽子、踢紙球、滾鐵環、騎竹馬;她捉蜻蜓、蝴蝶和金龜子給他玩。玩累了,她帶他回家,幫他洗手洗臉,倒茶給他喝。她不但是他的玩伴,也是他的保母,甚至是小媽媽。
范太太對這個乾女兒滿意極了,而小姑娘也很會討大人歡心。知道王家入息少而又食指浩繁,范太太隔幾天就會找藉口讓淑真留下來跟她母子一起吃飯,這樣一來,他們之間相處的時間更多,幾乎等於是一家人。
可是淑真快樂的童年並沒有維持多久,到她小學畢業時便宣布結束了。正因為她父親是個裁縫師,撫育六個孩子不是容易的事。他只供孩子們上完小學就逼著她們跟他學做衣服,也就是做他的學徒,從釘釦子學起;然後,到了十八歲,就趕快把她們嫁掉。淑真小學畢業那年,她的大姊、二姊和三姊都已出嫁,而她也得開始做爸爸的小學徒了。
既然做了學徒,就不能像以前那樣下了課可以隨便去玩,現在的淑真簡直變成了籠中鳥。她還好,願意認命。范士丹可不行,幾年來被「小姐姐」寵慣,一旦失去了她,竟然覺得日子過不下去,他天天跟媽媽吵著要「小姐姐」,范太太自己又何嘗不想念乖巧的乾女兒?
有一天,范太太拿了一塊布料要請王裁縫給她做旗袍,還帶了范士丹一同去。走進裁縫舖,一眼就看見淑真坐在一張小板凳上,在不怎麼充足的光線下,低頭在縫釦子。
「小姐姐!小姐姐!」范士丹高興地叫了起來。
淑真先是錯愕地抬起頭來,後來看見了范太太,便站起來恭敬地叫了一聲「乾媽」,沒有理會小男孩。
「小姐姐,你為什麼不到我家來玩嘛!」小男孩不識相地拉扯著淑真的手。
「小少爺,我們窮人家的孩子不像你們命好,可以天天玩,你的小姐姐得幫忙做工才有飯吃呀!」王裁縫不怎麼客氣地給小男孩澆了一盆冷水。
「我不管!我不管!我要小姐姐陪我玩!」小男孩哭鬧著。
當時范太太怎樣化解了這場尷尬,事隔六十多年,范士丹已不記得了。他只是清楚地知道,不要說現在,就是十年前、二十年前,乃至三十年前,也不會再有對他小姐姐那種依賴和眷戀之情了。那時,他只不過是個十歲的孩子嘛!何況,人是會變的,他變了,她也變了。
她變得真多,一些從前的優點都變成了缺點。溫柔變成懦弱,嫻靜變成了沒有個性。而她的低教育水準,長期在家中擔任賢妻良母的角色,在年老之後,又變成了一個思想閉塞、無知而又頑固的人。
生命共同體
范士丹把兩份日報的每一版都看完了,肚子開始咕咕作響,根據他的經驗,現在應該是十一點半,而他的老妻淑真也應該在廚房裡刀鏟齊鳴,再過半個鐘頭,一頓香噴噴熱騰騰的午餐就可以上桌。他放下報紙,側耳聆聽。咦!屋子裡怎麼靜悄悄的,無聲無息,跟平日完全兩樣?
他走進廚房,不但沒看到老妻的蹤影,而且所有的廚具都好好地擱在原位,飯鍋也是空的,看來午餐還完全沒有著落。
「淑真!淑真!怎麼還沒有做飯呀?」他一面大聲嚷著一面走向臥室。
沒有人回答。房間裡,淑真蓬鬆著一頭白髮斜躺在床上,看見他進來,眼睛也不...
作者序
長溝流月去無聲──七十年筆墨生涯回顧/畢璞
「文書來生」這句話語意含糊,我始終不太明瞭它的真義。不過這卻是七十多年前一個相命師送給我的一句話。那次是母親找了一位相命師到家裡為全家人算命。我從小就反對迷信,痛恨怪力亂神,怎會相信相士的胡言呢?當時也許我年輕不懂,但他說我「文書來生」卻是貼切極了。果然,不久之後,我就開始走上爬格子之路,與書本筆墨結了不解緣,迄今七十年,此志不渝,也還不想放棄。
從童年開始我就是個小書迷。我的愛書,首先要感謝父親,他經常買書給我,從童話、兒童讀物到舊詩詞、新文藝等,讓我很早就從文字中認識這個花花世界。父親除了買書給我,還教我讀詩詞、對對聯、猜字謎等,可說是我在文學方面的啟蒙人。小學五年級時年輕的國文老師選了很多五四時代作家的作品給我們閱讀,欣賞多了,我對文學的愛好之心頓生,我的作文成績日進,得以經常「貼堂」(按:「貼堂」為粵語,即是把學生優良的作文、圖畫、勞作等掛在教室的牆壁上供同學們觀摩,以示鼓勵)。六年級時的國文老師是一位老學究,選了很多古文做教材,使我有機會汲取到不少古人的智慧與辭藻;這兩年的薰陶,我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文學的死忠信徒。
上了初中,可以自己去逛書店了,當然大多數時間是看白書,有時也利用僅有的一點點零用錢去買書,以滿足自己的書癮。我看新文藝的散文、小說、翻譯小說、章回小說……簡直是博覽群書,卻生吞活剝,一知半解。初一下學期,學校舉行全校各年級作文比賽,小書迷的我得到了初一組的冠軍,獎品是一本書。同學們也送給我一個新綽號「大文豪」。上面提到高小時作文「貼堂」以及初一作文比賽第一名的事,無非是證明「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更彰顯自己的不才。
高三時我曾經醞釀要寫一篇長篇小說,是關於浪子回頭的故事,可惜只開了個頭,後來便因戰亂而中斷,這是我除了繳交作文作業外,首次自己創作。
第一次正式對外投稿是民國三十二年在桂林。我把我們一家從澳門輾轉逃到粵西都城的艱辛歷程寫成一文,投寄《旅行雜誌》前身的《旅行便覽》,獲得刊出,信心大增,從此奠定了我一輩子的筆耕生涯。
來台以後,一則是為了興趣,一則也是為稻粱謀,我開始了我的爬格子歲月。早期以寫小說為主。那時年輕,喜歡幻想,想像力也豐富,覺得把一些虛構的人物(其實其中也有自己和身邊的人的影子)編出一則則不同的故事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在這股原動力的推動下,從民國四十年左右寫到八十六年,除了不曾寫過長篇外(唉!宿願未償),我出版了兩本中篇小說、十四本短篇小說、兩本兒童故事。另外,我也寫散文、雜文、傳記,還翻譯過幾本英文小說。到民國一○一年,我總共出版過四十種單行本,其中散文只有十二本,這當然是因為散文字數少,不容易結集成書之故。至於為什麼從民國八十六年之後我就沒有再寫小說,那是自覺年齡大了,想像力漸漸缺乏,對世間一切也逐漸看讀,心如止水,失去了編故事的浪漫情懷,就洗手不幹了。至於散文,是以我筆寫我心,心有所感,形之於筆墨,抒情遣性,樂事一樁也,為什麼放棄?因而不揣譾陋,堅持至今。慚愧的是,自始至終未能寫出一篇令自己滿意的作品。為了全集的出版,我曾經花了不少時間把這批從民國四十五年到一百年間所出版的單行本四十種約略瀏覽了一遍,超過半世紀的時光,社會的變化何其的大:先看書本的外貌,從粗陋的印刷、拙劣的封面設計、錯誤百出的排字;到近年精美的包裝、新穎的編排,簡直是天淵之別。由此也可以看得出臺灣出版業的長足進步。再看書的內容:來台早期的懷鄉、對陌生土地的神奇感、言語不通的尷尬等;中期的孩子成長問題、留學潮、出國探親;到近期的移民、空巢期、第三代出生、親友相繼凋零……在在可以看得到歷史的脈絡,也等於半部臺灣現代史了。
坐在書桌前,看看案頭成堆成疊或新或舊的自己的作品,為之百感交集,真的是「長溝流月去無聲」,怎麼倏忽之間,七十年的「文書來生」歲月就像一把把細沙從我的指間偷偷溜走了呢?
本全集能夠順利出版,我首先要感謝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宋政坤先生的玉成。特別感謝前台大中文系教授吳宏一先生、《文訊》雜誌社長兼總編輯封德屏女士慨允作序。更期待著讀者們不吝批評指教。
民國一○三年十二月
長溝流月去無聲──七十年筆墨生涯回顧/畢璞
「文書來生」這句話語意含糊,我始終不太明瞭它的真義。不過這卻是七十多年前一個相命師送給我的一句話。那次是母親找了一位相命師到家裡為全家人算命。我從小就反對迷信,痛恨怪力亂神,怎會相信相士的胡言呢?當時也許我年輕不懂,但他說我「文書來生」卻是貼切極了。果然,不久之後,我就開始走上爬格子之路,與書本筆墨結了不解緣,迄今七十年,此志不渝,也還不想放棄。
從童年開始我就是個小書迷。我的愛書,首先要感謝父親,他經常買書給我,從童話、兒童讀物到舊詩詞、新文藝等...
目錄
【推薦序一】老樹春深更著花/封德屏
【推薦序二】老來可喜話畢璞/吳宏一
【自序】長溝流月去無聲──七十年筆墨生涯回顧/畢璞
【代序】小說是我的最愛/畢璞
生命共同體
春夢無痕
辭根
殘荷聽雨
紅顏
偶然
變
歸來
沒有化妝桌的女人
寂
園長阿姨
誰來跟她說話?
劉太太的美國行
相逢何必曾相識
安安與寧寧
邀舞
【推薦序一】老樹春深更著花/封德屏
【推薦序二】老來可喜話畢璞/吳宏一
【自序】長溝流月去無聲──七十年筆墨生涯回顧/畢璞
【代序】小說是我的最愛/畢璞
生命共同體
春夢無痕
辭根
殘荷聽雨
紅顏
偶然
變
歸來
沒有化妝桌的女人
寂
園長阿姨
誰來跟她說話?
劉太太的美國行
相逢何必曾相識
安安與寧寧
邀舞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