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耶穌創造世界所用的比喻!!
上帝用「話語」創造世界,祂說有,就有;命立,就立(詩三十三9)。成為肉身、走在加利利的耶穌也用「話語」創造世界,只不過是為了更新百姓的內在世界,啟發他們看到天國已臨到,並挑戰他們捨己跟隨自己──這位不尋常的彌賽亞。耶穌該如何用話語來啟示他自己,該如何教導頑固百姓這些偉大永活的真理?有趣的是,耶穌最常運用一種特別的語言,就是說比喻:「祂用比喻對他們講許多道理」(太十三3)。
將近兩千年來,耶穌的比喻卻一直是最大的謎。「寓意解經」主張跳過字面、文學脈絡,為要求得比喻背後更深的屬靈教訓。這種解經法終於被現代比喻之父宇力赫所終止,轉而強調「一個重點」。另外還有陶德、耶利米亞的歷史終末進路,鍾斯的美學觀點及維亞的存在主義等等不同進路。儘管不同的進路給了我們一些洞見,但整體上仍離兩千年前在巴勒斯坦的耶穌非常遙遠。
貝里站在這些前人的肩膀上,大膽了倡議了一種「東方式的釋經」。藉由(1)審閱相關的古代文獻,(2)深入理解中東農民的古老生活方式,(3)仔細研究福音書的東方譯本,貝里帶我們跨越幾千公里的地理距離,並飛越兩千年的時間差距;使我們得以走進耶穌說比喻的世界,重新領略耶穌比喻中撼動世界的爆發力。
作者簡介:
貝里(Kenneth E. Bailey)看起來慈祥和藹,就像鄰家爺爺般,卻是相當與眾不同的一位學者。他生長於中東,精通阿拉伯語,並且曾經在埃及、黎巴嫩、耶路撒冷任教共四十年,結交了當地農夫、牧人、教授、牧師等等各式各樣的朋友。這些特殊的文化背景,使貝里可以讀出比喻的不同味道。
貝里結合對中東文化的第一手理解,加上西方的學術方法,遂成為教導耶穌比喻的大師。牧師畢德生盛讚貝里嶄新且獨到的突破;當代新約研究最重要學者之一賴特也指出,貝里的研究對我們這些距離耶穌幾千里、兩千年的人而言,有如「盲人的眼睛」。
貝里除了著作等身,是一位按立的長老會傳道人,同時也在聖公會匹茲堡教區擔任法政牧師(Canon Theologian)。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讚譽
肯尼斯.貝里對於在聖地及其周圍農民的生活,有十分豐富的親身體驗,結合他深入的神學與牧養觸覺,寫成本書,行文清晰流暢,對細節亦處理得十分嚴謹,實為教師、傳道人及學者一本資料豐富並深富啟發的參考書。
──馬庫斯.巴特(Marcus Barth),
巴塞爾大學(University of Basel)
作者將每個比喻的結論,都條列豐富的神學群組與主題重點,全數皆萃取自經文的福音精華與教牧關注,可當作每篇比喻的最高潮。本書針對路加福音幾個精彩的比喻,作者筆法如數家珍,讓這些詩人與農夫現身說法,帶領讀者穿越時空回到耶穌當代的生活場景,最終再帶讀者進入信仰省思與生活實踐。一個個虛構的故事,卻引起讀者共鳴,藉著故事的角色與情節,剖析現代人的靈魂深處,使讀者也躍入舞台,讓發生在個人身上的小插曲,也融入救恩歷史的宏大故事。比喻果真是藝術品,蘊涵自發性的生命力。
──蔡麗貞,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
名人推薦:讚譽
肯尼斯.貝里對於在聖地及其周圍農民的生活,有十分豐富的親身體驗,結合他深入的神學與牧養觸覺,寫成本書,行文清晰流暢,對細節亦處理得十分嚴謹,實為教師、傳道人及學者一本資料豐富並深富啟發的參考書。
──馬庫斯.巴特(Marcus Barth),
巴塞爾大學(University of Basel)
作者將每個比喻的結論,都條列豐富的神學群組與主題重點,全數皆萃取自經文的福音精華與教牧關注,可當作每篇比喻的最高潮。本書針對路加福音幾個精彩的比喻,作者筆法如數家珍,讓這些詩人與農夫現身說法,帶領讀者穿越時空回...
章節試閱
導讀:讀比喻的另一種視野
貝里的Poet and Peasant and through Peasant Eyes: A Literary-
Cultural Approach to the Parables of Luke 這本書,分成前後二
卷,卷一(Poet and Peasant)的內容是他在Dr. Martin Scharlemann 指
導下完成的論文,論述特別以路加福音中的四個比喻為例。卷二
(Through Peasant Eyes)則根據前卷,是在四年後出版的續篇,內容
是針對路加福音中另外的十個比喻。
作為黎巴嫩貝魯特神學院聖經研究系主任,這本書是份新的嘗
試,要將歷史研究與文學鑑別學的若干方法融合在一起,使得耶穌的比喻可以既被放在近東文化的框架裡被觀察,又可以藉著文學結構的剖析來確認比喻的訴求。之所以採取這樣的進路,是因為貝里認為之前學者的努力仍有不逮之處,比如有人在耶穌比喻裡尋找它歷史的背景與終末的意義、在當時代文獻裡尋找比喻的平行文意、或認為「比喻應該有迫使讀者作出抉擇的新理解」等等。貝里認為先前所採取分析比喻的各種工具(敘事、虛構、佈局、衝突、對話、象徵、悲劇、喜劇、人物的動作等),應該在更大一點的範疇裡以故事與藝術的文化形式來討論。
為了深入探討比喻的文化層面,也就是那些與態度、關係、回
應、與價值判斷有關的指涉,作者不只採納了「馬鞍上的視野」、「書房窗外的視野」、與「單一村落的視野」等三方面角度,更嘗試了一種較為全面、深入的「長凳上的視野」(卷一,32 頁),並同時檢視比喻在上下文中的功能與意義。這本書是根據他二十年與近東農戶的生活經驗、古代文獻的探討、以及福音書的東方譯文(特別是中東語文的聖經註釋),加上他與蘇丹、黎巴嫩/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伊拉克等地專家學者多年切磋的成果。為了更貼近聖經經文的文化理解,作者選取了十八種阿拉伯文與敘利亞文譯本,從第二世紀到二十世紀都有。譯本的地域出處,從埃及、西乃山、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伊德撒(Edessa)。譯本的類型,從「教會譯本」到著名的阿拉伯文與敘利亞文學家譯本。因此,「不義的管家」比喻(路十六1∼8)中的「管家」,是地產管理人或債款管理人的問題討論,就有較為深厚的社會學根底。「浪子」比喻(路十五11∼32)中浪子所吃的「豆莢」,是野生種或敘利亞種的區別,就能解釋何以可以作人食物的豆莢卻在饑荒之時給豬作飼料。而父親先一步跑到村口、主動親吻兒子的頸項,還有為他兒子承擔輿論壓力的理由,讓緊接著穿上上好的袍子、戴上戒指的吩咐,愈發顯出父親要使浪子與社群復和的努力。
為了更為精準地把握比喻的訴求,作者借用修辭批判探討文學結構的進路,辨識比喻的中心高潮與外圍段落的情節進展。正如在希伯來詩中有各種不同形式的平行結構,作者也在新約散文裡發現四種類型的文學結構,各自包含了不同形式組合的倒影平行與進階平行在段落之中或其前後。是這個結構性的強調功能,使得作者得以明確地掌握比喻是如何作為神學論據,呼召讀者以活潑的信心回應、藉著表面有爭議或衝突的語句來激發出倚靠神的心。
導讀:讀比喻的另一種視野
貝里的Poet and Peasant and through Peasant Eyes: A Literary-
Cultural Approach to the Parables of Luke 這本書,分成前後二
卷,卷一(Poet and Peasant)的內容是他在Dr. Martin Scharlemann 指
導下完成的論文,論述特別以路加福音中的四個比喻為例。卷二
(Through Peasant Eyes)則根據前卷,是在四年後出版的續篇,內容
是針對路加福音中另外的十個比喻。
作為黎巴嫩貝魯特神學院聖經研究系主任,這本書是份新的嘗
試,要將歷史研究與文學鑑別學的若干方法融合在一起,使得耶穌的比喻...
推薦序
推薦序:回到詩人的家鄉
本書是筆者在講授「耶穌比喻」課程時所使用的教科書,中文譯
本讓筆者望穿秋水二十載,原以為華人教會無福氣享受這本書的精采創意解說,只能等候筆者將來在著述中輾轉推薦。今夏終於盼到即將出版的好消息,欣然承諾為之作序。
原著是兩本書的合訂本,除了定焦於比喻的詩歌體結構;也著墨在比喻的近東生活背景。前者是文學藝術的美學賞析;後者則是歷史文化的探索鑽研。
作者在引言略述近代解釋比喻的大方向。現代研究比喻之父宇力赫(Adolf Jülicher)終止一千多年的寓意解經的風尚,從輜銖計較地為比喻的細節找替換意義,卻不注意上下文的文脈及其整體主題與信息,轉而強調一個重點(one point);他同時也主張,比喻也是古代巴勒斯坦農村的真實生活經驗。宇力赫的弱項是主張比喻的重心為「道德教導」(moral interpretation),此局面面稍後即由陶德(C. H.Dodd)與耶利米亞(J. J. Jeremias)扳回,強調比喻的終末性與護教性信息, 耶利米亞尤其提倡存在主義式的解釋( e x i s t e n t i a l
interpretation),認為比喻使人面對神、自己以及生死存亡的終末結
局,並呼召人立即回應;在這點上,耶利米亞比宇力赫更貼近聖經的福音性主旨,也是筆者一向最在意的聖經宏大故事。
一九六○年代鍾斯(G. V. Jones)與維亞(D. O. Via)則著墨於比喻的文學性(literary approach),視比喻為藝術美學,予人活潑的想像空間去自由發揮與領會。兩位學者咸認為若太強調終末性的危機時刻,對今天的信徒意義不大。反而透過文學形式,比喻的信息成為跨時空的普世經驗,使人直接分享且參與比喻的角色,面對生死抉擇。本書作者接續這種研究進路,除了回到歷史文化脈絡檢驗比喻的農村經驗,也透過平行體或押韻的文學結構,讓讀者感受到比喻的詩歌整體效應及勻稱對應的藝術美感。
詩歌體講究平行對稱的重複與對比的結構與字彙,經過作者的分析比較,讓讀者豁然開朗,驚喜連連,原來這些農村故事宛如民歌童謠般讓在地人反覆吟唱傳誦。例如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三位人士的動作對比:祭司、利未人是「來」—「看見」—「去」(冷漠反應);撒馬利亞人則是是「來」—「看見」—「行動」(熱心扶助)。邀宴比喻中受邀者也有三種冷漠拒絕的平行經文,「一口同音地推辭」(路十四18);對比於邀宴者的熱情與挫折感,原本是慷慨免費的筵席,因著蒙召者冒失地拂逆盛情,輕率地謝絕邀情,導致恩典轉移的結局。誠如作者所言,每個時代都可以窺見這些原本獲邀客人的影子,因而接收到這比喻所洋溢的感染力。
作者貝里(K. E. Bailey)是英國聖公會牧師,在中東貝魯特居住,其牧養與教學長達二十多載。貝魯特是黎巴嫩首府,乃聖經時代的腓尼基城市,主要人口是阿拉伯人。作者自述阿拉伯的基督徒是他寫書時所身處的信仰群體,這些特殊資歷使作者不但熟知當地的生活習慣與文化背景,也具備近東幾國語言的能力,不但能閱讀且使用古敘利亞與古阿拉伯及中世紀的聖經譯本,進而與猶太人的古老經典及拉比註釋對話,更是深入中東各角落從事田野調查訪談,向埃及的鄉村牧師取經,同巴勒斯坦的商人和村民暢談,為此比喻的文體結構與文化傳統提供了出人意外的解釋線索。雖然耶穌的比喻迄今已然經過兩千年的時空轉換,但是在封閉保守的純樸農村,很多習俗傳統依舊,並未出現明顯變遷。
例如,中東牧羊人的曠野經驗,為失羊的比喻提供不少亮光;而近東人分家產的傳統,為浪子的比喻增添更多說服力。作者多次提到中東地區「愛面子、重榮辱」以及熱情招待客人的文化,為夜半敲門借餅的朋友(路十一5∼13)、寡婦與不義的官(路十八1∼8)之比喻帶來驚艷的色彩。原來「沒有羞恥感」是當地非常嚴厲的批判語,就像現今在中國大陸的「傷害人民的感情」是最強烈的指控詞。這些文化證據帶來許多震撼的亮光,無論是正面肯定比喻乃家喻戶曉的生活經驗,或是負面表達比喻其實有誇張、荒唐(exaggeration andhyperbole)的特質,乃刻意向一般常態與理性挑戰,為要突顯福音的衝擊性與震憾性,更豐富了讀者的閱讀旅程。
作者將每個比喻的結論,都條列豐富的神學群組與主題重點,全數皆萃取自經文的福音精華與教牧關注,可當作每篇比喻的最高潮。本書針對路加福音幾個精彩的比喻,作者筆法如數家珍,讓這些詩人與農夫現身說法,帶領讀者穿越時空回到耶穌當時代的生活場景,最終再帶讀者進入信仰省思與生活實踐。一個個虛構的故事,卻引起讀者共鳴,藉著故事的角色與情節,剖析現代人的靈魂深處,使讀者也躍入舞台,讓發生在個人身上的小插曲,也融入救恩歷史的宏大故事。比喻果真是藝術品,蘊涵自發性的生命力。
德國著名作家歌德(J. W. Goethe)曾說:「要瞭解詩,需到詩人的故鄉。」邀請讀者與詩人一起回到耶穌的家鄉,聆聽耶穌現場說故事。
蔡麗貞
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
推薦序:回到詩人的家鄉
本書是筆者在講授「耶穌比喻」課程時所使用的教科書,中文譯
本讓筆者望穿秋水二十載,原以為華人教會無福氣享受這本書的精采創意解說,只能等候筆者將來在著述中輾轉推薦。今夏終於盼到即將出版的好消息,欣然承諾為之作序。
原著是兩本書的合訂本,除了定焦於比喻的詩歌體結構;也著墨在比喻的近東生活背景。前者是文學藝術的美學賞析;後者則是歷史文化的探索鑽研。
作者在引言略述近代解釋比喻的大方向。現代研究比喻之父宇力赫(Adolf Jülicher)終止一千多年的寓意解經的風尚,從輜銖計較地為比...
目錄
※卷名(右左兩頁)、部名頁(右左兩頁)、章名頁(右頁)※
卷一 (卷名頁可以鋪灰色網底)
第一部 導論
第一章 問題與任務
第二章 方法論(一):文化問題
第三章 方法論(二):四種新約裡的文學結構及其對比喻詮釋上的重要性
第二部 分析路加福音旅行敘事中的四個比喻和兩首詩
第四章 旅行敘事的文學大綱(耶路撒冷記述):路加福音九章51節〜十九章48節
第五章 解經:路加福音十六章1〜13節
第六章 解經:路加福音十一章5〜13節
第七章 解經:路加福音第十五章
1 本章部分內容,有較簡易版的論述,參照Kenneth Bailey, The Cross and the Prodigal (St. Louis: Concordia, 1973)。
卷二 (卷名頁可以鋪灰色網底)
第一章 兩個欠債之人的比喻(路七36〜50)
第二章 狐狸、葬禮及犂溝(路九57〜62)
第三章 好撒馬利亞人(路十25〜37)
第四章 愚蠢的財主(路十二13〜21)
第五章 彼拉多與塔樓,以及無花果樹(路十三1〜9)
第六章 大筵席的比喻(路十四15〜24)
第七章 順命的僕人(路十七7〜10)
第八章 寡婦與法官的比喻(路十八1〜8)
第九章 法利賽人與稅吏(路十八9〜14)
第十章 駱駝與針眼的比喻(路十八18〜30)
※卷名(右左兩頁)、部名頁(右左兩頁)、章名頁(右頁)※
卷一 (卷名頁可以鋪灰色網底)
第一部 導論
第一章 問題與任務
第二章 方法論(一):文化問題
第三章 方法論(二):四種新約裡的文學結構及其對比喻詮釋上的重要性
第二部 分析路加福音旅行敘事中的四個比喻和兩首詩
第四章 旅行敘事的文學大綱(耶路撒冷記述):路加福音九章51節〜十九章48節
第五章 解經:路加福音十六章1〜13節
第六章 解經:路加福音十一章5〜13節
第七章 解經:路加福音第十五章
1 本章部分內容,有較簡易版的論述,參照Kenneth Bailey, Th...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