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酸痛治療專家胡世銓,不藏私大公開!
超有效!解決長期復健也治療不癒的難治性酸痛
善用肌筋膜療法對症按摩與伸展,即能打破酸痛的惡性循環!酸痛一直治不好?以為治好卻又反覆發生?
都是因為沒搞清楚酸痛到底從哪來!
肌筋膜療法,是在確認脊椎排列正常的前提下,
從肌肉和筋膜下手,找出酸痛的根源,對症按摩與伸展,
讓您打破酸痛的惡性循環,回復無痛的自在生活。肌筋膜療法再升級,更輕鬆、更快速、更有效!
全身的肌肉和筋膜緊密相連,看似不同部位的疼痛,其實都是某幾塊肌肉緊繃所造成。
同一塊肌肉緊繃,有的人產生頭痛,有的人卻是肩膀不舒服,但共同的緩解原則,就是從按摩關鍵10大部位下手。
無論哪裡疼痛,都必須先鬆開這十大關鍵部位,
再輔以肌肉的伸展或肌力訓練,就能加速肌肉恢復正常狀態,
擺脫久治不癒的各種疼痛!
胡世銓花了十餘年深入研究酸痛與肌肉和筋膜之間的關係,
從西醫正統復健科出發,之後將中醫穴位與西方復健醫學整合,
讓傳統民俗治療也有科學根據,並整合兩者之長,
結合臨床協助病患的經驗,過程中不但治癒了自己多年不癒的肩胛酸痛,
更協助無數人找回無痛生活!
從現在起,肌筋膜療法將改變你「痛哪裡按哪裡」的酸痛治療概念,
因為,痛哪哩,不一定是按摩該處才能解除酸痛喔!
透過本書的指導,你也可以自己動手解決長期復健也治療不癒的難治性酸痛!
本書針對部位:
【頭痛】
‧前額痛/兩側頭痛/側面頭痛/頭頂痛/後腦痛(頸部上面)
【落枕】
‧頭往後仰痛/低頭痛/頭往單側看,同側痛/頭往單側看,對側痛
【肩頸】
‧脖子正後方、後腦勺下方痛/脖子下方兩側的點痛/肩部區域/五十肩/肩膀前側疼痛
【上肢】
‧高爾夫球肘與網球肘/腕隧道症候群/睡眠間手麻/手指末梢麻/媽媽手/上臂痛
【腰背】
‧膏肓區域/腰痛/背部橫面痛/背部側面痛/閃到腰
【下肢】
‧臀部與坐骨神經痛/鼠蹊部痛/髖關節痛/膝蓋痛/腳踝痛/腳跟痛與足底筋膜炎
作者簡介:
胡世銓
現任歐首物理治療所院長。畢業於台大醫學院復健醫學系,曾任台大醫院復健治療師、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主治物理治療師。
任職於醫院復健科時,在因緣際會下,接觸到了另類療法,意外地治好了多年不癒的運動傷害。在驚訝讚嘆之餘,開始深入研究各種治療手法,並從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等學理基礎,結合臨床治療患者的經驗,歷經十餘年,終於發展出「肌筋膜酸痛治療法」。
從事醫療與復健超過二十年來,協助無數人改善因為長期姿勢不正確、受傷或運動不當等造成的酸痛問題。現更決定著書分享其經驗,挑戰最令大家頭痛的頑強酸痛問題,讓您了解酸痛的成因,並且教導對症下藥的治療與復健最佳方法。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各界肯定推薦】
※醫師&醫療同業※
李國隆 博士 署立雙和醫院社會工作室主任
林瀛洲 醫師 長庚體系運動醫學召集人
蔡凱宙 醫師 蔡凱宙自然骨科診所院長
※學校&運動選手※
余傳韜 前國立中央大學校長
黃萬隆 HBL松山高中籃球隊教練
徐薇凌 LPGA美巡賽女子職業高爾夫球選手
盧曉晴 JLPGA日巡賽女子職業高爾夫球選手
※機關團體&企業※
王震緯 台灣志工
江威娜 永豐金控營運長
林山富 創揚室內裝修企業公司執行長
羅榮岳 阿瘦實業公司董事長
名人推薦:【各界肯定推薦】
※醫師&醫療同業※
李國隆 博士 署立雙和醫院社會工作室主任
林瀛洲 醫師 長庚體系運動醫學召集人
蔡凱宙 醫師 蔡凱宙自然骨科診所院長
※學校&運動選手※
余傳韜 前國立中央大學校長
黃萬隆 HBL松山高中籃球隊教練
徐薇凌 LPGA美巡賽女子職業高爾夫球選手
盧曉晴 JLPGA日巡賽女子職業高爾夫球選手
※機關團體&企業※
王震緯 台灣志工
江威娜 永豐金控營運長
林山富 創揚室內裝修企業公司執行長
羅榮岳 阿瘦實業公司董事長
章節試閱
肌筋膜治療法的誕生
過去當我在醫院復健科任職時,常常帶著中風患者到醫院外面進行復健步行訓練,當時有位醫療器材行的老闆常與我閒聊,偶爾向我請教一些西醫對酸痛的治療方法。幾次後,他表示認識一個在國術館裡的師父,非常擅於治療酸痛。我們每次碰面,他都會跟我提一下這個人,前後持續約半年多。
有一次,他提到自己的小腿長短一樣,但粗細卻有很明顯的差別。我說這可能是脊椎神經受壓迫,建議他去徹底檢查。但檢查結果出爐,並沒有發現異常,他問我該怎麼辦,我認為他必須借助復健運動,並推薦他去找某大醫院的復健科主任。那位醫生所開的運動處方是要他買一台腳踏車練習,並將足部綁住騎車,同時齒輪比最輕與最重的踩踏都必須訓練,如此小腿肌肉就會漸漸肥大、平均。
醫療器材行老闆於是買了腳踏車開始練習,但練了三天,就因為停紅綠燈一時失去平衡不慎跌到,導致手腕受傷。他問我,會怎麼治療手腕受傷的病人?我依據自己所受的專業訓練,告訴他可以用超音波、電療等,但他卻說:「照你們的方式可能要一個月,但我認識的國術館師父十秒鐘就幫我治好了!」我心裡十分不以為然,他接著說:「我跟你講這個人也講了九個月,好歹你也去了解一下啊!」我自己當時正飽受運動傷害之苦,肩胛骨區域有持續的痛點,雖然不至於影響手臂的功能,但一直有異樣、不舒服感,經他這麼一說,於是就抱著好奇心去看看。
循著地址一去,竟是個神壇,立刻聯想到很多假藉神明旨意行騙的案例,再加上那個國術館位於地下室,當下感覺真的很差。我硬著頭皮走進去,因而與溫昌輝老師有了第一次的接觸。
初次見溫老師,我連開口陳述病情都不必,他就直接替我把脈,然後按摩治療。沒想到這一次,竟讓我感覺疼痛好了大半。天啊!這真是太神奇了!我自己治療了好久都沒有成效,但在溫老師的按壓下,感覺卻有如此大的差別,這實在太令我訝異了!不過,剩下一點「微恙」的感覺,卻沒有再更好,經過三、四年,我自己對肌筋膜療法有更進一步的體會,加上另一同門學習的師兄協助,才完全治癒。
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斷有疑問產生。我問我自己,書念那麼多,實務工作經驗也已經有兩三年,除了自己想辦法治療外,同事、學長也協助治療我的肩胛痛,為何比不上一個國術館師父一次治療的效果?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如果人家的方法有用,是不是應該要深入研究?而我們自己哪裡出錯?為了找出解答,我跟隨溫老師學習三年,排除所有不必要的活動,每周與他固定碰面二至三次,時常跟著他四處跑,台中、西螺、頭份等地我也都跟去。
那段期間我發現,溫老師雖然有高超的技術,卻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曾經問他:「某某人的症狀為何是這樣處理?」沒想到老師竟回答我說:「這正是你們這些高材生要去研究啊!」現在想想,其實溫老師並沒有接受過基礎醫學、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等醫學訓練,因此他雖然知道該怎麼治療病人,卻不知其中的原理。
另類療法的師徒相傳制,多半沒有辦法完整解釋復原的機轉。當初我的運動傷害沒有完全被解決,表示治療有盲點。我的一位師兄跟溫老師學習了五年,之後自己開業,累積了許多經驗,又整合出不同的手法。我自己是復健系畢業的,我們彼此互相切磋交流,不斷討論精進。最後我的背痛終於完全康復,此時距離第一次讓溫老師治療,已經過了三年。
當時陸陸續續有一些理論出現,也有些書非常值得參考,例如2001 年國外出版的《Anatomy Trains》、2003 年台灣出版的翻譯書《肌膜激痛點與筋膜治療學手冊》等,它們解釋了有些痛是反射痛,也提出筋膜系統的概念,但沒有完整治療的方法,且這本書對一般讀者來說,深奧難懂;其他有些書也略有提到對酸痛的新見解,但比較瑣碎。
有一句話說:「整脊不整肌,根本不懂醫;整肌不整脊,不斷找名醫。」說明了中西醫治療酸痛時的盲點。意思是,若只調整骨架,不治療肌肉,是對醫學了解不夠透徹;但若骨架歪了,沒有檢查,只針對酸、緊、有痙攣情形的肌肉做處理,不僅效果不能持久,即使再次按壓治療仍然病痛一大堆,如此重複循環,勢必只能徘徊在各個名醫之間尋求診治,其實如果脊椎排列異常,絕對必須矯正歸位。
主流西醫過度強調脊椎神經受壓迫的病症,忽略有些肌肉彈性不好、延展性不夠、力量不夠,若不解決肌肉問題,酸痛無法根本解決。
傳統中醫認為有問題的肌肉一定是硬的,把它推開,氣血順了,問題就解決了。但肌肉柔軟就正常嗎?如小兒麻痺、五十肩的病患,肌肉都是軟軟的,延展性不夠,也不能算是正常。沒考慮到肌肉的協調、力量、柔軟度,一樣無法根本解決問題。
兩個領域各自有各自的想法,不能說是錯誤,他們看到的部分都是對的,但如有其他部分加進來,相信整個治療效果會更完整,更有系統。於是我從經驗中不斷累積,篩選出有價值的部分,前後經過十年,終於集自己的大成,訂立出一套酸痛治療方法。我定義它為──肌筋膜治療法,並在2012 年5 月出版了《神奇的肌筋膜酸痛自療法》一書。
肌筋膜治療法有其順序和系統,且講究肌筋膜彼此互相影響的關係。如肩頸酸痛,可能跟下肢肌肉有關;落枕要緩解,有時必須按摩二頭肌。順序上,不正常的脊椎骨骼位置一定要先矯正,脊椎正常了,再根據疼痛處調整。先醫治靜態時不會痛,但一轉一動就會痛的問題;或某個特定動作會痛,如後仰時某個角度疼痛的問題。不同狀態下,治療方式不同,先解決某種狀態下的痛,再解決久站或久坐等維持一個姿勢一段時間後產生的痛,最後再解決隨時隨地都會痛的部位。
這些異於他人對酸痛按摩部位的看法,原理其實一點都不複雜。人體的力學結構本身就是有系統、有邏輯性的,肌筋膜治療法是呼應人體系統,徹底找出酸痛的根源,因此效果良好。
而鑽研肌筋膜治療法十多年,隨著臨床經驗增加,不斷思考更有效的治療方式,用以縮短患者的治療或復健時間,這兩年我更確定了人體某些關鍵部位的肌肉,與所有酸痛息息相關,並找出共同緩解原則,這讓我在之前的經驗與理論基礎下,找到更好的治療方式,加速肌筋膜療法的成效,可謂肌筋膜治療法再升級。
我的治療觀念與理論跟以前一樣,但執行上變得輕鬆很多,也就是說以前要將一塊過於緊繃而引起酸痛的肌肉放鬆,要花很多時間跟精力,現在只要在關鍵的幾個地方先按一按,再去處理患部,它們就可以很快放鬆。因此重整《神奇的肌筋膜酸痛自療法》一書,出版《肌筋膜酸痛自療法:鬆開10 個關鍵點,解決難治性疼痛》,讓廣大讀者也可運用書中原理,用更簡單有效的方式在家自我緩解,或幫他人緩解疼痛。
為什麼會酸痛?
酸痛究竟是什麼?相信很多人都無法明確地表達出來,「酸中帶痛」、「痛中帶酸」、「酸麻」、「痛麻」或「刺痛」等形容詞,常被大家拿來形容酸痛的不適感。根據目前國際疼痛研究協會(_e InternationalAssociation for Study of Pain)對「酸痛」下的定義:
酸痛是一種不愉快的感覺或是情緒上的經驗,可能與組織確實造成的傷害或是潛在造成的傷害有關。(Unpleasant sensory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 associatedwith actual or potential tissue damage.)
也就是說,酸痛不一定是物理上的狀態,也有可能是化學上的。在生理、心理以及經驗、感覺交錯下,酸痛變成一種「人人都有,卻很難明確說明」的病症。
酸痛的成因
我們可以從造成酸痛的原因,來了解自己的酸痛是屬於哪一種。造成酸痛的原因大概可分成五種:
1.由神經系統引起:疾病成因可歸類為神經內科及神經外科兩類。
2.由循環引起:可區分為心臟內科及心臟外科兩類。
3.組織本身的傷害引起:比方說我們的胃破了一個洞(俗稱「胃穿孔」),胃就會痛,肌肉也是一樣,當被撞到或是擠壓受傷,自然會產生疼痛;抑或是肌肉本身雖然沒受傷,但為了保護身體而進行的收縮,也會引起疼痛。
4.缺氧性疼痛:這是屬於比較少見的疼痛來源。
5.幻肢痛:目前醫學尚無法解釋其原因,例如糖尿病患者進行截肢手術,一個月後卻覺得被截肢的腳趾頭感到疼痛,但事實上那個部位已經不存在了。
因此,探討酸痛,著重的多是神經、循環與組織本身的疼痛。有時病患能明確指出酸痛發生的人、事、時、地、物等過程,例如:搬東西閃到腰、騎車摔倒造成某個支撐部位過度用力等,方便醫生判斷及診治。但很多時候,患者並沒有特別發生意外事件,但因為肌肉在不知不覺中做了保護,產生僵硬痙攣,因而造成了不明原因的酸痛。
對於原因明確的傷害,若能給予適當及正確的治療,通常可以很快恢復;但若是沒有得到正確治療,日久也可能變成常態性的酸痛。這種不明原因的酸痛則是困擾患者的頑劣痼疾,經過多年都無法痊癒,病患也漸漸以「習慣了」的藉口來逃避。
不明原因的酸痛,目前醫學界普遍認為是過度使用、姿勢不良、壓力、退化、體質等因素造成的。
1.過度使用:例如運動過度,產生高爾夫球肘、網球肘;或者長時間使用滑鼠,產生腕隧道症。
2.姿勢不良:西醫會特別強調姿勢的端正與重要,如打電腦時,頭不要前傾,手肘最好有地方支撐等;看電視時,不要躺在沙發上歪著看;走路時,抬頭挺胸;甚至當你站立時,怎樣才是
正確的體態,西醫也多所著墨。事實上一般來說,烏龜頭、骨盆前傾等,當然都是異常的,代表身體絕對有部位出了問題。一般人對正確姿勢有迷思,以為站立時背應該很挺直,坐著時腰要拉直等,其實並不對,天天這樣,反而會讓肌肉過度使用。
3.壓力:現代社會壓力大,長期造成肌肉緊繃,也是不明酸痛的最大主因,因此才有醫師在束手無策的情況下,建議病人去看身心科。
4.退化:指的是在正常使用下,本來沒有特殊症狀,但隨著年紀、時間等關係,出現某些症狀,且越來越明顯。
5.體質:體質是無法完整解釋的一項個人的因素,如走同樣多的路,右腳膝蓋會痛,但左腳卻不痛,有些人將其歸因於體質使然。又例如一群人一樣走路、一樣爬山,有些人不會因此膝蓋退化,但有些人卻會,因而認為是人與人之間體質的個別差異性。事實上,這大多是因為骨架排列異常,或是肌肉功能不良所造成的。
酸痛的來源:神經、血管及肌肉
當酸痛發生時,到底是神經痛還是肌肉痛?醫學界有很多派說法,但大致可分為三大派。
1.疼痛來自於神經
這派的學者認為,引起神經痛的原因,脊椎占很大一部分,所以治療方法是調整脊椎,也就是俗稱的整脊,甚至做神經刺激術,盡可能去伸展神經。
這派的主要論點認為,不同脊椎神經的壓迫會引起不同區域的痛,例如,大拇指不舒服,是第六頸椎神經根所影響;大腳趾不舒服,是第五腰椎神經或第一薦椎神經壓迫引起等,彼此有對應關係。
2.疼痛來自於血管
這派學者認為血管決定一切,因循環不良引起血管滯塞,所以造成疼痛。然而對這派學說的質疑是,有些局部而簡單的肌肉所造成的痛(如運動後酸痛),該如何區分呢?睡覺時手會麻,是來自於神經、還是血液循環不良?至於腕隧道症候群,有的是肌肉本身直接造成區域性疼痛,並非皆來自於神經或是血液循環問題。
我常強調,一般人能分辨出酸、抽、麻、痛是來自於神經、血管或肌肉本身嗎?比如頭痛,很多是抽痛,我們無法區分究竟它是神經的痛、血管的痛,還是所謂缺氧的痛?由於無法分辨,就無法知道原因,當然也就不知道怎麼治療。
3.酸痛是肌肉造成的
對現代人來說,肌肉引起的酸痛比例越來越高,肌筋膜治療法提供對策解決此類酸痛,有很高的良率,也可以間接改善血液循環不良引起的問題。所以本書針對各種酸痛的肌肉問題,提供讀者自我檢查評估與自我緩解的方法。
什麼是肌筋膜療法?
肌筋膜是什麼?
人體的皮膚有三層,由最外層開始到最內層分別是表皮組織、真皮組織、皮下組織,再來才是肌筋膜與肌肉等。肌筋膜隔絕肌肉與皮下組織,也就是位於肌肉與皮下組織之間。
電話線裡有紅色、黃色、藍色各種不同顏色的線,而肌肉結構就像電話線一樣,每一條線都有肌筋膜包住,是一種絕緣體,就像電話線不會因為這個線路在通電、通話而影響到旁邊的電話線路,所以當神經下達一個命令,只會影響這條神經所控制的肌肉,旁邊其他的肌肉則不會受到影響。
人體神經控制肌肉的數量因部位而異,例如,控制快速移動以及精準對焦的視神經最精細,約只負責不到十條的肌纖維;而背部神經,因為不需太多細微動作,一條神經約可控制數百條肌纖維。
神經約連接到肌纖維表面三分之一的地方,藉由電位差及離子作用,控制肌肉的用力或放鬆;肌筋膜在肌肉最外面,神經會穿過肌筋膜控制肌肉,像樹根盤根錯節。神經的電位釋放不會走遍全身,也是會被結締組織攔截,結締組織也是一種薄膜,控制神經傳導範圍。
肌筋膜就是類似豬心外面包裹的那一層膜,很多內臟都有膜;它的作用就好比船上的船艙一定會設計專屬閘門,與其他空間隔開,以防止萬一進水時水淹到每一個船艙裡。
肌筋膜把分開的肌肉串連起來
肌筋膜治療法自2001 年發展至今不過十餘年時間,但已在身體肌肉功能及運作原理上提供了一種革命性的觀念,那就是肌肉的活動是以肌筋膜串連的方式進行。肌筋膜治療法不是從每一條肌肉單獨去評估,而是從一個一個的肌筋膜系統去追查酸痛的真正原因。
肌筋膜治療法的基本觀念是,人體肌肉的特性是只能以拉而不能以推的方式進行活動,就如同橡皮筋一樣有拉力,透過「拉」來完成許多動作。例如,當我們想做手掌碰對側肩膀這個動作時,是藉由某一條肌肉在一側用力、而另一側的肌肉放鬆,才得以使這個動作完成;伸直動作亦然,也是某一條肌肉用力拉、配合另一側的肌肉延展才能完成。
但是,我們的身體有一些動作是比較複雜的,例如膝蓋碰額頭這個動作,應該有一條肌肉從膝蓋連接到額頭,經過用力一拉,兩個部位才會碰在一起。然而事實上,人體並沒有一條這麼長的肌肉可以從膝蓋到額頭,所以身體究竟怎麼完成這個動作?這可以用古代「驛站」的概念來說明清楚。「驛站」一詞源自於古代主要交通工具──馬,馬匹不能沒日沒夜地奔跑,所以漫長的旅途需要有中繼的休息站,提供人與馬匹的休息。如果是重要文件或命令的傳送,就需要靠人力與馬匹的接力,在驛站換馬或換人,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訊息傳送到對方手中,不可能同一匹馬同一個人馬不停蹄地達成任務。
我們的肌肉也是這樣的概念,它們像一條鏈子(chain)一樣,一環扣著一環,把力量傳遞下去。但這條鏈子如何讓拉力可以一直傳遞下去呢?就是因為它們是以肌筋膜相連的;肌肉一塊一塊地分開,但肌筋膜使得它們相連,透過肌筋膜的串連,人體可以完成許多精細複雜的動作,而不需全身布滿長條肌肉。
如何找出引起疼痛的關鍵?
當某塊肌肉發生問題時,與它相連的肌筋膜系統我們都要考量,從中找出酸痛的根源。所以之所以在治療時有可能發生「頭痛醫腳,腳痛醫頭」的情況,原因就在於它們的肌筋膜是串連在一起的;藉由治療同一組肌筋膜系統的其他部位,就可以達到疼痛部位緩解的治療效果。
如果發現自己肌肉有問題,必須去找整個肌肉群最痛的點,或是異常僵硬處,把它解開。有的人膝蓋痛的起因是股四頭肌有問題,這種狀況下,有的人要處理腹直肌,有的人則要處理腳踝,因為它們都是屬於同一個筋膜系統,卻在不同的點引起同一組區域的疼痛。
肌筋膜群像一張網子一樣交織在一起,有些肌膜群內的肌肉是交集的,例如胸鎖乳突肌僵硬,有可能是正面的大腿有問題,也有可能是小腿側面有問題而引起的,故要根據症狀去分析。
肌筋膜治療法雖然有其複雜性,但是卻是有邏輯、有系統的。肌筋膜群的交織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人體肌肉結構天生就有完整的預防作用,就像不希望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一樣,藉由交叉控管完成一件事,一旦有一部分受到傷害,其他部分可以替代,以避免造成無法解決的大問題。了解肌筋膜系統後,要有效治療痠痛,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而在肌筋膜系統中,上下肢各有五個部位,掌握了肌肉緊繃的關鍵,所以不管哪個部位發生酸痛,先把這十個部位的肌肉按鬆,最後再解決發生酸痛的肌肉,將更有效。
肌筋膜治療法的誕生
過去當我在醫院復健科任職時,常常帶著中風患者到醫院外面進行復健步行訓練,當時有位醫療器材行的老闆常與我閒聊,偶爾向我請教一些西醫對酸痛的治療方法。幾次後,他表示認識一個在國術館裡的師父,非常擅於治療酸痛。我們每次碰面,他都會跟我提一下這個人,前後持續約半年多。
有一次,他提到自己的小腿長短一樣,但粗細卻有很明顯的差別。我說這可能是脊椎神經受壓迫,建議他去徹底檢查。但檢查結果出爐,並沒有發現異常,他問我該怎麼辦,我認為他必須借助復健運動,並推薦他去找某大醫院的復健科主任。那...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