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按晚清歷史的變易和小說創作的特點,揭示了晚情小說發展的階段性。
二、重新評價前人論述過的名著。
三、對新發現的大量作品,作了公允的實事求是的評介。
是什麼原因導致晚清小說如此繁榮?幾乎占了中國小說史──一千二百年總量的一半!
寫小說幹什麼呢?我一心要找到,是什麼原因激發了晚清作家的創作熱情?──歐陽健
本書對晚清史料的直接把握和大量晚清小說作品的深入剖析,用改革開放的眼光重新審視晚清小說的豐富遺產,揭示改革是晚清小說繁榮的根本原因,從而萌生了構建以「新小說」的概念來取代「譴責小說」、突破晚清小說研究中的思維定勢的想法。
作者簡介:
歐陽健
曾任中國大陸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明清小說研究》雜誌主編,現為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其研究特點一是重視版本文獻,二是以「發現」的眼光研究古代小說。專業從事古代小說研究三十餘年,出版專著三十種,發表學術論文三百餘篇。
章節試閱
(四)《老殘遊記》:愛國志士對於改革維新的深層思考
一
劉鶚(1857-1909),原名夢鵬,又作孟鵬,字雲摶,譜名震遠,後改名鶚,字鐵雲,亦作蝶雲,又字公約,別署洪都百煉生(鴻都百煉生)、蝶隱、抱殘、老鐵等。原籍江蘇丹陽。劉鶚的父親名成忠,字子恕,咸豐壬子(1852)進士,歷官御史,授河南歸德府知府,升河南汝光道,調開歸陳許道,著有《河防芻議》。光緒二年(1876),二十歲的劉鶚赴南京鄉試,落第後與空同教第二代傳人李光昕一見傾心,遂師事之,劉鶚因此確立了「以出世之心做入世的事業,以拯民於水火中而得解脫」(王學鈞:《桃花山傳道釋論》,《清末小說》第16號)的人生道路。他在給黃葆年的信中說:「今日國之大病,在民失其養。各國以盤剝為宗,朝廷以浚削為事,民不堪矣。……聖功大綱,不外教養兩途,公以教天下為己任,弟以養天下為己任,各竭心力,互相扶掖為之。」(《劉鶚及老殘遊記資料》第299-300頁)劉鶚雖說要「以養天下為己任」,但時隔不久,卻命筆創作了以啟迪民智為主旨、堪稱新小說最有力度的作品《老殘遊記》,也來進行「教天下」了。
《老殘遊記》命筆前一年,即光緒二十八年元旦(1902年2月8日)的日記中,劉鶚寫道:「朝廷變法維新,元旦暖而有風,春氣行天下之象也。與方藥雨暢談,意見相合者多。」(《劉鶚及老殘遊記資料》第143頁)他對於形勢的樂觀心緒,是有主客觀方面的原因的。光緒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1902年1月7日),因庚子之變避至西安的慈禧太后、光緒皇帝還京,劉鶚也參加了「迎鑾」的行列,並作〈迎鑾一首〉,詩云:「也隨鄉老去迎鑾,千里花袍一壯觀。風雪不侵清世界,臣民重睹漢衣冠。玉珂璀錯金輪過,步障東西御道寬。瞻仰聖天龍鳳表,吾君無恙萬民歡。」(《劉鶚及老殘遊記資料》第48頁)兩宮還京以後,於十二月初接連發出了幾道頗合劉鶚心意的上諭:一、「興學育才,實為當今急務,京師首善之區,尤宜加意作養,以樹風聲。從前所建大學堂,應即切實舉辦」;二、「翰林院為儲才之地,……著掌院學士將該衙門人員,督飭用功,於古今政治中西藝學,均應切實講求,務令體用兼賅,通知時事而無習氣」;三、「現值時局大定,亟應整頓路礦,以開利源。著仍派王文韶充督辦路礦大臣,……務各認真籌畫,實事求是,以保利權」。(《光緒朝東華錄》第4798-4799頁)這些決定表明,在西安時宣佈的變法維新,確在認真付諸實施。其中「整頓路礦,以開利源」的方針,尤與劉鶚的一貫主張相吻合。甲午以後,劉鶚「痛中國之衰弱,慮列強之瓜分」,認為「未可聽其自然,亟思求防禦之方,非種種改良不可」(《劉鶚及老殘遊記資料》第132頁);光緒二十二年(1896),他上書直隸總督王文韶,請築津鎮鐵路;光緒二十三年(1897),又致書山西巡撫胡聘之,建議籌借外資以開晉礦。他認為路礦是富民強國的基礎,「運路既通,土產之銷場可旺,工藝之進步可速,倘能風氣大開,民富國強,屈指可計也」(〈劉鐵雲呈晉撫稟〉,《劉鶚及老殘遊記資料》第128-129頁);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引進外資、舉借洋債的辦法是可取的。劉鶚的主張大不見容於俗世:他的築路之議受到同鄉京官的攻擊,甚至被開除鄉籍;開礦主張,更被人目為「漢奸」,天下非之。現在,興辦路礦已被朝廷確定為新政大計,劉鶚怎能不寄予熱望?
然而,蒿目時艱、屢經挫跌的劉鶚,又愈益感受到局勢的嚴峻。《老殘遊記》第一回寫老殘與朋友登蓬萊閣觀日出,就是他當時心境的生動寫照。他們先是看到「東方已漸漸發大光明」,但心中明白,此時離日出尚遠,那光明不過是「蒙氣傳光」而已。接著,「天上雲氣一片一片價疊起,只見北邊有一片大雲,飛到中間,將原有的雲壓將下去,並將東邊一片雲擠的越來越緊,越緊越不能相讓,情狀甚為譎詭」。飛雲的擠壓,使一睹日出壯觀成為泡影;而映入他們眼簾的,卻是一隻帆船在洪波巨浪中顛簸的駭人景象:「這船雖有二、三十丈長,卻是破壞的地方不少:東邊有一塊,約有三丈長短,已經破壞,浪花直灌進去;那旁,仍在東邊,又有一塊,約長一丈,水波亦漸漸浸入;其餘的地方,無一處沒有傷痕」。在這傷痕遍體、即將沉沒的船上,負有駕駛操縱之職的人們,絲毫不曾意識到面臨的危險:船主高高地坐在舵樓之上;八個管帆的雖然在認真的管,「只是各人管保人的帆,彷彿在八隻船上似的,彼此不相關照」;四個管舵的根本不辨方向,明明已漸漸靠岸,忽然又捩過舵來向海中開去;尤為可氣的是,船頭船幫上的一群水手,在那又濕又寒、又饑又怕的乘客中間亂竄,「搜他男男女女所帶的乾糧,並剝那些人身上穿的衣服」。《老殘遊記自敘》極為深沉地寫出了劉鶚的心情:「吾人生今之時,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國之感情,有社會之感情,有種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鴻都百煉生所以有《老殘遊記》之作也。」劉鶚借這只即將沉覆的帆船,來比喻甲午戰爭以後的中國,傾注了他憂國憂民的激憤之情。
但他考慮得更多的,卻是如何拯救這只船以及船上的無窮性命。於是,不同的方案擺到了他的面前。老殘的朋友文章伯說:「好在我們山腳下有的是漁船,何不駕一隻去,將那幾個駕駛的人打死,換上幾個,豈不救了一船人的性命?何等功德,何等痛快!」同樣的意見,也被船上的英雄豪傑提出來了。他們號召乘客趕緊去打掌舵的,把管船的一個一個殺了;英雄豪傑還有一套冠冕堂皇的理論:「你們各人均是出了船錢坐船的,況且這船也就是你們祖遺的公司產業,現在已被這幾個駕駛的人弄的破壞不堪,你們全家老幼性命都在船上,難道都在這裡等死不成?就不想個法兒挽回挽回嗎?」連文章伯也贊歎道:「不想船上竟有這等的英雄豪傑!早知如此,我們可以不必來了。」老殘同樣看出,問題確實出在駕駛的人身上。對於文章伯把這幾個人打死、換上好的人去的妙計,老殘並非不贊成,只是自問力量單薄,不會成事。至於船上的英雄豪傑,老殘則主張「聽其言而觀其行」,他憑直覺判斷「這等人恐怕不是辦事的人,只是用幾句文明的辭頭騙幾個錢用用罷了」,因而是不可信賴的。老殘指出,駕駛的人出錯,主要在於客觀情勢的變化。現在已非風平浪靜的「太平日子」,照著老法子,憑著老經驗,是無法應付這亙古未有的大風浪的。最好的辦法,是送他們一個「最準的向盤」,以把握前進的方向,就一定會擺脫險境,順利到達彼岸。這個向盤,實際上就是改革。
但老殘送向盤的一番美意,並未得到身處危船的人們的理解。一班下等的水手咆哮說他們是「洋鬼子遣來的漢奸」,連鼓吹要替大家「掙個萬世安穩自由的基業」的英雄豪傑,也跟著罵他們是「賣船的漢奸」。這就不僅道出了劉鶚對挽救中國危亡局面的憂慮,更道出了他對於民智未開的更大的憂慮,其中無疑也熔鑄進了他自己因「萋菲日集」而招來的種種酸甜苦辣。他執筆寫《老殘遊記》,根本的意願就是喚醒愚蒙。老殘這個搖動串鈴、奔走江湖、能治百病的道士的形象,就是為此目的而塑造的。第一回自評道:「舉世皆病,又舉世皆睡,真正無下手處。搖串鈴先醒其睡。無論何等病症,非先醒無法治。具菩薩婆心,得異人口訣,鈴而日串,則盼望同志相助,心苦情切。」中國舉世皆病,亟需通過改革來加以根治;而在著手改革之前,必先喚醒沉睡的民眾:這就是《老殘遊記》「具菩薩心」的大旨所在。
(四)《老殘遊記》:愛國志士對於改革維新的深層思考
一
劉鶚(1857-1909),原名夢鵬,又作孟鵬,字雲摶,譜名震遠,後改名鶚,字鐵雲,亦作蝶雲,又字公約,別署洪都百煉生(鴻都百煉生)、蝶隱、抱殘、老鐵等。原籍江蘇丹陽。劉鶚的父親名成忠,字子恕,咸豐壬子(1852)進士,歷官御史,授河南歸德府知府,升河南汝光道,調開歸陳許道,著有《河防芻議》。光緒二年(1876),二十歲的劉鶚赴南京鄉試,落第後與空同教第二代傳人李光昕一見傾心,遂師事之,劉鶚因此確立了「以出世之心做入世的事業,以拯民於水火中而得解脫」(...
作者序
後記
歐陽健
我對晚清小說的研究,是由《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派生出的。為編纂《總目提要》,我曾遍訪北至哈爾濱、南至昆明、西至蘭州的全國六十多家圖書館,讀了大量以往不曾接觸的原版晚清小說,久久沉浸於「發現」的喜悅和興奮中。我發現,自唐代至清末的通俗白話小說總量1164部,而自1901至1911年十年中就有529部,幾乎占了一千二百年總量的一半。而魯迅以為,庚子國變後,「群乃知政府不足與圖治,頓有掊擊之意矣」,故稱晚清小說為「譴責小說」,頗有貶抑之意;還有人以為,晚清小說是改良主義的,按照某種極其簡單的邏輯:改良就是保皇,保皇就是不革命,不革命就是反革命,更是應當澈底否定。晚清小說的異常繁榮,誘使我苦苦思索:既然「政府不足與圖治」,大家都起來革命好了,寫小說幹什麼呢?我一心要找到,是什麼原因激發了晚清作家的創作熱情?
通過閱讀《光緒朝東華錄》、《清末籌備立憲檔案》等原始史料,恍然發現: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丁未(1901年1月29日)上諭宣佈的「新政」,恰是一場真正的改革,這方是晚清小說繁榮的契機。而幾乎所有正統《近代史》著作,在「義和團」一章之後便是「辛亥革命」,「新政」要麼被含糊地忽略,要麼稱之為「消弭革命的騙局」,這就造成了認識的失誤。在我提出「新政」是一場真正改革這一見解的三年之後,史學界方有夏東元先生的「西太后取締戊戌變法,但歷史潮流促使她又不得不在義和團運動後,也搞起立憲。有人說她的維新立憲是假的,不確切。有假也有真。她實行戊戌變法所未實現的一些經濟政策,出現了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黃金時期,這就是『真』,但她要保持專制統治,不可能搞民主政治,這就與戊戌變法要實行民主政治相背,這就是『假』」(〈論清末「新政」在經濟和政治關係上的矛盾―為辛亥革命八十周年作〉,《學術月刊》1991年第8期),部分認可西太后的「新政」;正面評價與認可「新政」,則是二十一世紀的事了。
通過對大量晚清小說的深入剖析,用改革開放的眼光重新審視其豐富遺產,揭示改革是晚清小說繁榮的根本原因,從而萌生了構建以「新小說」的概念來取代「譴責小說」、突破晚清小說研究中的思維定勢的《晚清新小說史》的想法,在陸續發表的〈晚清新小說的開山之作―重評《新中國未來記》〉、〈論1902-1903年外國題材的改革小說〉、《論1903年新小說的愛國主題》、〈愛國志士對於改革維新的深層次思考―《老殘遊記》新論〉、〈《癡人說夢記》在晚清新小說史上的地位〉等論文中,我都使用了「新小說」、「改革小說」的概念。1991年10月在上海「首屆中國近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我大會發言講〈《市聲》:民族資產階級初登歷史舞臺的心聲〉,即席吟〈中國近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口占〉:
改革何須添引號①?幸知清末無《萃編》②。12
但從稗說尋真諦③,不問史家舊係年④。34
雖欲突出「新小說」之概念,但我的三本晚清小說史(《晚清小說簡史》,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年10月;《晚清小說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晚清小說簡史》,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分別是《古代小說評介叢書》、《中國小說史叢書》、《古代小說斷代簡史叢書》的一種,受體例限制,未能如願。1995年5月杭州《中國小說史叢書》審稿會,我已將書稿定為《晚清新小說史》,理由是:其一,拈出「新小說」—詞,以「改革」二字貫串其中;其二,劃分「發軔」、「第一高峰」、「第二高峰」、「餘波」四個階段,稍顯其演進之跡;其三,於幾大名著,都力圖提出新見,且與全書基調一致;其四,於若干為前人所輕忽之作,亦有所發現、采擷。浙江古籍出版社社長助理陳慶惠先生頗為贊同,認為大有新意;告知主編侯忠義先生,也以為未嘗不可。不料被浙江古籍出版社總編輯蕭欣橋先生察覺,執意要將「新」字去掉,以保持體例一致,還得補寫「晚清時期的其他小說」一章,侯忠義先生哈哈一樂,我只好從命,補寫了第五章「晚清時期的其他小說」,其第一節為「傳奇異書《笏山記》」,第二節為「言情佳構《劍花洞》」,第三節為「講史新篇《吳三桂演義》」。到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古代小說斷代簡史叢書》時,晚清小說研究有了新突破,一是肯定了《吳三桂演義》黃小配的作品,二是發現了他的《鏡中影》,三是發現了他寫作《新漢建國志》的線索,這本《晚清小說簡史》,該是地地道道的《晚清新小說簡史》了。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秀威文哲叢書」,承秀威文哲叢書主編韓晗先生青睞,擬將《晚清小說簡史》列入學術文庫,感到不勝榮幸。此次新版,除改為繁體排版之外,將書名確定為《晚清新小說簡史》,使之名實相副。
2015年3月12日 寫於自由行赴臺之前夕
① 范伯群先生謂:「改革開放」為近代小說題材四大熱點之一,余笑問曰:「可否去掉引號?」范公頷之。
② 姜東賦先生考得《檮杌萃編》非晚清小說,既糾正余編《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之誤,尤可防余擬撰《晚清新小說史》之再誤。
③ 黃霖先生謂,當從文學的實際情況立論,大得我心。
④ 余在會上發言,以為「近代小說」不是史家劃定的近代史範圍內的小說,而是具有近代精神的小說,與會諸公,幸不以悖謬見責。
後記
歐陽健
我對晚清小說的研究,是由《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派生出的。為編纂《總目提要》,我曾遍訪北至哈爾濱、南至昆明、西至蘭州的全國六十多家圖書館,讀了大量以往不曾接觸的原版晚清小說,久久沉浸於「發現」的喜悅和興奮中。我發現,自唐代至清末的通俗白話小說總量1164部,而自1901至1911年十年中就有529部,幾乎占了一千二百年總量的一半。而魯迅以為,庚子國變後,「群乃知政府不足與圖治,頓有掊擊之意矣」,故稱晚清小說為「譴責小說」,頗有貶抑之意;還有人以為,晚清小說是改良主義的,按照某種極其簡單的邏...
目錄
「秀威文哲叢書」總序/韓晗
一、晚清新小說的生成
二、新小說的發軔(1902-1903)
(一)新小說的開山之作《新中國未來記》
(二)以外國歷史為題材的改革小說
(三)從最貼近距離寫庚子國變的《鏡中影》
(四)新小說的愛國主義主題
三、新小說的第一個高峰(1903-1905)
(一)《文明小史》:西方文明的引進與反彈
(二)《官場現形記》:改革背景下對官僚體制的諦察
(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改革眼光對社會現實的全方位掃描
(四)《老殘遊記》:愛國志士對於改革維新的深層思考
(五)《孽海花》:一代名士從晦蒙否塞到開眼世界的心路歷程
(六)《癡人說夢記》:以正面理想人物為中心的長篇
(七)《市聲》:民族資產階級初登歷史舞臺的心聲
(八)《新石頭記》:傳統文化對現代文明的介入和超越
(九)《洪秀全演義》:討伐「滿洲偽業」的民族英雄的頌歌
四、新小說的第二個高峰(1906-1909)
(一)立憲小說:改革的深化及其面臨危機的紀錄
(二)《新三國》:政治體制改革方案的抉擇和預見
(三)《新水滸》:社會經濟改革的超前描摹
(四) 《宦海潮》、《宦海升沉錄》:革命清議的《春秋》和《綱鑒》
五、新小說的餘波(1910-1911)
從《新中國》到《血淚黃花》:改革終結的歷史見證
後記
「秀威文哲叢書」總序/韓晗
一、晚清新小說的生成
二、新小說的發軔(1902-1903)
(一)新小說的開山之作《新中國未來記》
(二)以外國歷史為題材的改革小說
(三)從最貼近距離寫庚子國變的《鏡中影》
(四)新小說的愛國主義主題
三、新小說的第一個高峰(1903-1905)
(一)《文明小史》:西方文明的引進與反彈
(二)《官場現形記》:改革背景下對官僚體制的諦察
(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改革眼光對社會現實的全方位掃描
(四)《老殘遊記》:愛國志士對於改革維新的深層思考
(五)《孽海花》:一代名士從...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