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真實的自己,相約在電影裡──
電影可以倒帶,人生不能重來。
36部電影裡的各種選擇與對白,
療癒生命中難以釋懷的遺憾。在一部部電影時光裡,我們觀賞著形形色色、各式各樣的「人生」,隨著劇情起伏哭哭笑笑,彷彿也跟著劇中人經歷了一切過程。
電影開演時,我們總覺得自己是從「真實的人生」進入「製作出來的電影世界」。本書不是影評的組合、不探討影片效果,也不特別看重演員的演技,而是要跟你分享如何用獨特的眼光找出電影提供的各種線索,使自己的人生更真實。
請看高年級熟男彭懷真優雅地聊著36部令他感動,並給他力量,得以面對創傷與傷害、檢視家庭與事業,能透過行動重新出發、統整人生的好片,時而客觀評析,時而對號入座,笑看人生。
五個房間引領你走向自己的心
療癒──心靈若受傷,該如何療癒?又該怎麼面對傷害自己的人?
《候鳥來的季節》、《自由之心》、《愛,讓悲傷終結》、《P.S.我愛妳》、《在世界的轉角遇見愛》、《阿公帶我回家》、《為瑪格利特朗讀》
檢視──當遇到種種的家族關係難題時,該如何解決?
《橫山家之味》、《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東京家族》、《我的意外爸爸》、《繼承人生》、《大法官》、《白宮第一管家》
溯源──父母的生養、土地的滋育……造就了今日的「我」。順著血脈之源,認識「我」。
《兩地》、《南京大屠殺──張純如用生命照亮歷史》、《目送1949》、《KT的腳步聲》、《多桑》、《青春啦啦隊》、《拔一條河》
轉換──遇到困境,選擇出發。在生命的轉彎處,勇敢邁出下一步。
《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托斯卡尼豔陽下》、《星期六的地圖》、《當櫻花盛開》、《為老婆唱首歌》、《羅馬尋夢圓》、《金盞花大酒店》
真我──透過療癒、檢視、溯源、轉換……找到真自我。
《永不屈服》、《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年少時代》、《我想念我自己》、《露露與我》、《夏日時光》、《無人出席的告別式》
作者簡介:
彭懷真
主持廣播節目二十多年、寫報紙專欄三十多年、撰寫五十多本書的彭懷真,以聲音及文字向人群呼喚,呼喚大家重視自己的「心」,心才是真我。
透過扮演這些的角色:東海大學社工系的老師;從總統府、行政院到各部會的委員;政府基金會的董事,彭懷真持續檢視真我。更懷著真誠,帶領中華民國幸福家庭促進協會每年推動二十幾項對低收入戶、身障家庭、離島關懷等公益方案,實踐理想。每一點付出,都使生命更真實。
看電影不是為了紓壓,而是為了經由反思,淬練出一個更好的生命。寫電影,不是為了出名,而是希望讀者經由電影,或許能有更多改變人生的機會。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暖心推薦】
王偉忠(金星娛樂總經理)
徐璐(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顧問)
楊力州(紀錄片導演)
劉兆玄(中華文化總會會長)
蔡燦得(飛碟得電影世界主持人)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跋:被漠視的意外驚喜──《鳥人》
談了這麼多感動我,使我能面對創傷與傷害、能檢視家庭與事業、能透過行動重新出發、能統整人生的好片,要選一部壓軸,使全書有個收尾。我考慮再三,決定分享《鳥人》,挑選的理由有整體面的,也有針對片子的。
先看整體面,一本書應該有頭有尾,本書的第一篇是《候鳥來的季節》,最後一篇還有「鳥」。我喜歡李宗盛作詞作曲、趙傳主唱的〈我是一隻小小小小鳥〉,人生有很多無奈,但還是要設法拉高角度去看。歌詞第一段描述許多向我一樣打拼卻面對創痛的人: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像一隻小小鳥
想要飛 卻怎麼樣也飛不高
也許有一天我棲上了枝頭 卻成為獵人的目標
我飛上了青天才發現自己從此無依無靠……
雖然有苦,依然要像飛翔的鳥,優雅飛翔,看得高看得遠。雖然能做的有限,依然要找尋可能的改變機會。找尋、可能性、改變、機會等,在本書處處出現。
再看《鳥人》:
1.是奧斯卡二○一五年的最佳影片,此外,艾瑪史東入選最佳女配角、艾德華諾頓入選最佳男配角、獲得各大影展影帝頭銜的米高基頓入圍最佳男主角,如此多影評人加持的,有助於我這位影評門外漢談電影的正當性。
2.我與劇中男主角的年紀相近,也在生活中遇到很多「鳥事」。
3.電影的劇情簡單,但人際關係複雜,符合我的情況。
4.男主角期盼靠自己嘔心瀝血卻不主流的新作東山再起,重新贏得掌聲,我寫本書也如此。
5.結局懸疑,讓觀眾各自解讀,又為是否有續集預留伏筆,我這本書也如此。
言歸正傳,說說我的觀察心得。晚上十點半,平日已經入睡的我,電影院裡的《鳥人》開始放映了,散場時已經過了午夜,沒有一位像我與妻子這個年紀,或說像主角這般年齡的。離開戲院,進入中華路夜市,到處都是年輕人。我請妻子下車買米糕,她不想吃,我肚子餓得慌,她不理解。她更不理解為什麼這部電影會得到奧斯卡的最佳影片?
我想投票的影藝學院會員有很高比例是「大叔」吧!當看到如此新奇的電影手法以如此殘忍的方式剖析自己這一輩的男子,都受到刺激,都肯定此種奇特的努力。
電影之中總是「英雄出少年」,男子活到中老年,還能主演什麼?離還很帥氣的英雄很遙遠了,比較常見的角色是「領袖」。以「中年接近晚年」為第一主角的劇情片不多,如果還有,主角多好屬於「人生勝利組」,有錢有權有地位,能主宰別人的命運。最常見的劇情是大叔們如何運籌帷幄、如何合縱連橫、如何操弄女人,目的是延續長久以來打拼的成果……
《鳥人》的主角曾經屬於「人生勝利組」,曾經是大銀幕上威風的超級英雄,但歲月不饒人,年華老去、頂上稀疏,不帥不英俊的他被認為是早已被時代淘汰的過氣演員,大夥不再認真看待他的種種努力。其實,他不算太失敗,只是早已跟不上時代。他試著透過自導自演一齣百老匯的舞台劇,讓自己重新享受「勝利組」的滋味,將開幕的新劇是翻身的最重要機會。偏偏在開演前一晚的排練中,與他對戲的男演員受傷,只好找另外一位難搞但有名的男星來救火。有名的男星或許可幫助票房但處處自以為是,一再要求改戲。
昔日的超級英雄要為人生奮力一搏,就算他瞬間能爭取所有多張好牌在手上也難以贏上一盤,更何況現實的狀況處處不順:缺資金、缺人手、缺班底、缺公關、缺支持,眼看就要慘敗。偏偏此時,所有生命裡重要的女人都在眼前,每一位都述說一些讓他抓狂的話。前妻跟他談房子,提醒要把房子留給女兒;新歡說「剛懷孕兩個月」;戲中的妻子偷情,外遇對象又帥又年輕。剛從勒戒所出來的女兒再次吸食大麻,還跟自己最討厭的舞台劇當紅小生搞曖昧。這些女人都不壞,也都不想看到他失敗,但沒有一位真心理解他的困境,沒有一位給予有效的支援。
女兒是如何看待失意的父親?《鳥人》有四個短短的預告片。其中一個是有藥癮的女兒用惡毒但真實的嚴詞譏諷事業在谷底的老爹,我看了目瞪口呆,因為罵的好些話描述的就是我。他試圖東山再起,表示:「我想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女兒說:「你他媽哪位,你討厭部落格、推特,你沒有臉書粉絲,你根本不存在。這部戲不重要,你也不重要,面對現實吧!」叛逆的女兒想必對昔日忙碌不顧家的父親有無盡的怨,但她對父親的批評寫實、深刻、命中要害。
在中年男子之中,我算是與不同背景女性互動頻繁的。以家人關係來看,姊姊、妹妹、妻子、女兒、媳婦、孫女、外孫女,一樣不缺。以同事關係、師生關係、職場關係來看,女性都遠多於男性。在社會參與上,相識的女性極多,伶牙俐齒是共同特色。我自認待她們不薄,但若問到:「有誰真心理解我的困境?有誰在我困境時能給予有效支援?」答案與男主角的處境相仿,同樣無解!
飽受壓力的他,三次大發脾氣,卻沒有一次是對身邊的女人。首先,他飆自以為是的男配角,因對方一再挑戰自己的權威,這是男人嫉妒心態的典型反應──「你,怎麼可以不敬老尊賢?怎可以在我所辛苦搭建的舞台裡撒野?」其次,在劇院裡的一處看似以他為重心的空間裡,他氣炸了,甩東甩西、肆意發洩,充滿無力感的他,只有這些東西可以攻擊。第三回,對那位根本不把他看在眼裡的《紐約時報》評論家。對方蔑視他的一切努力,只打算徹底毀了自己,他以犀利言詞狠狠反擊。當被不公平對待,如此充滿力道的反擊,真令我羨慕!
我如果想找些東西來狂砸,後果會如何?我如果對小上十幾二十歲的男老師發飆,對方會讓我痛罵?我對那些有權阻擋自己的學術、媒體、政府體系所謂當權派,能將多年怨氣一吐為快嗎?通通不能!我只好繼續卑賤做個沒骨氣的所謂好男人。
劇中,男主角不斷穿梭在劇院的不同空間裡,有幾回還上了街、到了酒館,彷彿行動力很強;其實,只是在紐約曼哈頓白老匯的一處建築物裡外掙扎。劇中,男主角好像可以指揮、可以主導、可以感動觀眾;其實,沒有一個人真正被他指揮。觀眾最瘋狂上傳的不是他的演技,而是只穿了內褲倉皇又尷尬逃回劇院的一幕。
但如同英文片名的副標題「The Unexpected Virtue of Ignorance(被漠視的意外驚喜)」,原本被漠視、被視為無知的人「只剩下內褲」,卻成為轉折,丟臉不但丟到大街上,也透過臉書被瘋傳,情勢似乎再次跌到谷底。就在此時有意外的驚喜,他重新進入戲院,從觀眾席的角落,他呼喊,所有的焦點又聚集在他身上。當舞台戲將要收尾,他拿出真槍取代道具的槍,朝著自己臉部開槍,如此出人意表的慘烈犧牲,被打歪鼻子,他反敗為勝,所有的爛牌竟然「豬羊變色」。觀眾喝采、演員佩服、影評讚嘆「貨真價實的演出」,前妻與女兒又在乎他了,推特瞬間湧入八萬個追隨者。
最後一幕與國片《多桑》有些類似,全身病痛、即將六十的男子在醫院裡支開了家人,自己決定了結。只是「多桑」墜樓死亡,結束一直不怎麼樣的人生。《鳥人》卻留下了極大想像的空間,男主角究竟是墜樓而死還是如鳥展翅飛翔?這樣想像的空間正是本戲成功之處。若刻意強調他高飛,偏重了英雄的神話,就太普通了。年過六十的人成為英雄的機率渺茫,摔下來的可能性高多了。但真的只有死亡,又激發不了無數正值中年影藝學院會員的熱情,最佳影片的票也許就投到別部影片了。
劇中,男主角面對鏡頭說:「管它什麼藝術性!誰還想聽哲學家的碎唸?血腥、爆破畫面才是觀眾想看的,這不就是你們想要的嗎?」我這本書介紹的,除了本片,沒有血腥、沒有爆破,卻有濃厚的藝術性,又有一些碎唸,但我相信會有一些讀者可以接受。因為,我們的心中都有一個小空間,期待自己不是膚淺的觀眾,而是能夠讓思想與人生都翱翔的智者。
劇中,不斷出現的兩個關鍵詞:「真實」與「自尊」。人生這麼多主題也應該有一個能涵蓋全局的意義。例如我希望自己的名字「懷真」能表示我:總是懷著真理求知、懷著真誠待人、懷著真情做社工。有一天我告別人間,反璞歸真,我不擔心自己會對不起這個父母給我的名字。「真」有一種意義是「單純」,一部部電影是個別的,但應該有整體的意義。我努力扮演好各種角色,不僅為了別人,更為了「自尊」。
我想自己也是為了「真實」與「自尊」寫這篇文章,寫這整本書。我絕對不會想寫一本不真實的書或不真實的文章,我也期待寫了之後,能夠為自己的尊嚴加一點點分數。如同男主角,我在寫作之路上也曾經走紅過,同時在四大報有專欄,有些書在暢銷排行榜。但近年來,很少人會認為我是一個作家,我也有十幾年不期許自己會寫暢銷書。
看了《鳥人》,我再次反省對寫作的真實與對自己的尊嚴。單憑這一點,就很值得了。至於再次如鷹展翅或迅速墜地,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名人推薦:【暖心推薦】
王偉忠(金星娛樂總經理)
徐璐(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顧問)
楊力州(紀錄片導演)
劉兆玄(中華文化總會會長)
蔡燦得(飛碟得電影世界主持人)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跋:被漠視的意外驚喜──《鳥人》
談了這麼多感動我,使我能面對創傷與傷害、能檢視家庭與事業、能透過行動重新出發、能統整人生的好片,要選一部壓軸,使全書有個收尾。我考慮再三,決定分享《鳥人》,挑選的理由有整體面的,也有針對片子的。
先看整體面,一本書應該有頭有尾,本書的第一篇是《候鳥來的季節》,最後一篇還有「鳥」。我喜歡...
章節試閱
2就算是奴隸,也要擁有高貴心靈──《自由之心》
大概少有一位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的台灣人會對十九世紀五○年代一位美國黑人的處境感到興趣。時間、空間、歷史背景、文化淵源等的差異,使我們不易融入皮膚黝黑男子的世界。但我看了十分鐘之後,就強烈愛上這部二○一四年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影片,是反映自己及無數有歲月人士長久以來處境的一部影片。我教大一的社會心理學,特別選了本片,因為其中關於「偏見、仇恨、敵意、刻板化印象、攻擊」等,都深刻呈現。
有一段影評如此說:「充滿了憤怒、無奈、委屈和感動的影片,一曲長達十二年的悲傷輓歌,一曲長達十二年的愛戀之曲。」另一段如此肯定:「這不是傳統好萊塢式救贖類影片模式,整部作品成熟而冷靜,混雜著巧妙的設計與深入情感。」
人人都是奴隸,怎麼會如此呢?《自由之心》的片名原來是《12 years, a slave》直接翻譯就是「十二年為奴隸的歲月」。我想到自己在不同情境中,彷彿都是失去自由的奴隸。例如很多人都形容婚姻有如牢籠,還記得結婚十三年八個月的日子,我寫了一個簽呈給老婆「判無期徒刑的平均關十三年八個月即可假釋,如果我當年殺了人判無期徒刑,今日是我出獄的日子。」教國文的老婆看了默不作聲,走到書房,用毛筆在簽呈左上角批了「慰留」。帶著玩笑的場景似乎顯示:「愛一個人,比殺一個人,更不自由!」如今,第三次的十三年八個月也過了大半,走出婚姻監牢的機率微乎其微。她校對此書原稿時,補了一句:「關到見主耶穌的面吧!」作父母的,為了兒女,處處不自由。作兒女的,有時為了父母,也寸步難行。
我在婚姻輔導過程中,遇到許多命運如奴隸的案主:有的長期被丈夫毒打、有的日復一日忍受配偶怪癖、有的持續被婆婆言語羞辱……要走出婚姻重新為自由人,並不容易。有些人則受父母、手足甚至子女媳婦的折磨,苦不堪言。但是,施虐者是自己的家人,求助不易。
在工作中,無數人都像奴隸。德國社會學大師韋伯曾如此比喻;工作原本可能是「輕薄的外衣」,穿上以後才發現是「鐵的牢籠」。如同《自由之心》的男主角被誘騙去表演他熟練的小提琴才華,他還以為能多賺些錢,沒想到這個騙局讓他受了十二年極其殘酷的折磨。
一八四一年,生活富裕,原屬自由人的黑人索羅門,兩位白人聲稱他們是華盛頓特區的工作人員,正在尋找一名伴奏師,他在被灌醉後,醒來發現自己已被賣做黑奴。儘管他一再宣稱自己是自由人,卻遭到對方的肆意毆打。他先後伺候不同的主人,做過各種卑賤的苦活,受過多次的鞭打,慘不忍睹。最苦的是與親愛的家人分離,不知有無重逢之日!
在奴隸生涯中,小提琴具有多方面的意義,他把妻子、女兒、兒子的名字刻在琴的下方,每次拉琴,這三個名字就緊貼著脖子,如同自己的命脈。他被一位法官送去伴奏,主人准許他擁有小費。索羅門因此有了一塊銀幣,用這銀錢去說服一位好像友善的白人,請對方幫自己寄一封求救的信。沒想到對方告訴了兇殘的主人,因而再次被毒打。索羅門在絕望中,把小提琴給砸毀。
某種才華有時使自己得到好的機會,哪知這樣的才華也許害自己失去自由!你我回首年少、青年、成年階段的某種別人羨慕的能力,不知道該高興還是該難過?所謂「懷璧其罪」,出自《春秋左傳•桓公十年》,其中一段是「周諺有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當自己擁有某種「璧玉」,原本可慶幸,卻反而遭致禍患。
當索羅門剛淪為奴隸之時,多位前輩都告誡:「不要讓主人知道你識字,不要讓人知道你有才華。」識字,就是對主人權威的挑戰。能力,就是對無能主人的威脅。一無所知的奴隸好控制,比較會認命不敢反抗。相對的,被主人嫉妒的奴隸,顯示主人的無能,情勢格外危險。因此飽受折磨羞辱,朝不保夕。
最動人的一段是一位女奴隸拿了僅有的禮物,懇求索羅門把自己殺了以求解脫。那種絕望、那樣的掙扎、深刻的無助,索羅門沒有答應,雙方都繼續受苦。瘦弱女子是男主人性發洩的對象,因此激怒了女主人,百般刁難,甚至為了一小塊肥皂而遭受男主人的毒打,男主人也要求索羅門狠狠鞭打那位女子。一鞭又一鞭,受害人被迫去加害如此無助的瘦弱女子,述說著主人人性裡的陰暗、醜陋,也呈現索羅門的徹底「不自由」。
這位瘦弱女子是露琵塔•尼詠歐所飾演,她因《自由之心》獲得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女配角獎和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成為第一位獲得奧斯卡獎的肯亞人。她深具人道關懷心胸,曾自編自導以肯亞白化症人士為題材的紀錄片《In My Genes》。
人性永遠面對向上提升或向下沈淪的掙扎,「不毒打他人,就會被狠狠毒打」的場景在《永不屈服》裡也有,總是有一些心地特別壞的人,故意要原本不是加害人的受害者被迫成為加害人,讓原本善良的人在淫威之下不得不折磨其他人。此種「有更多加害人,就顯得自己不是那麼糟糕」的心態,使無數人因而生命扭曲。
為什麼有些媳婦受虐,一旦熬成婆後又虐待自己的媳婦?為什麼幼年時遭遇父母暴力的孩子,日後成為父母又對孩子拳腳相向?為什麼作部屬時忍受主管無理對待,好不容易晉升主管後,變本加厲欺負部屬?這一類現象其實反映結構、環境、人性等的糾纏,使悲劇持續發生。
索羅門回到老家後,根據個人經歷,寫了一本控訴黑奴制的自傳《自由之心》於一八五三年出版,又積極從事黑人民權運動,他的自由與行動力,使他更高貴。我們從奴隸獲得自由之後,做了什麼?使人不自由的是另一些加害人,還是願意成為正義、公正、散播愛的使者?
2就算是奴隸,也要擁有高貴心靈──《自由之心》
大概少有一位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的台灣人會對十九世紀五○年代一位美國黑人的處境感到興趣。時間、空間、歷史背景、文化淵源等的差異,使我們不易融入皮膚黝黑男子的世界。但我看了十分鐘之後,就強烈愛上這部二○一四年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影片,是反映自己及無數有歲月人士長久以來處境的一部影片。我教大一的社會心理學,特別選了本片,因為其中關於「偏見、仇恨、敵意、刻板化印象、攻擊」等,都深刻呈現。
有一段影評如此說:「充滿了憤怒、無奈、委屈和感動的影片,...
推薦序
【推薦序】以電影隱喻人生/中華文化總會會長 劉兆玄
我注意到彭懷真老師很久了,他關心公共事務,不時投書報紙公共論壇,發表看法,經常是苦口婆心,發人深省。一直到最近,文化總會主辦「總統文化獎」,我們邀請他擔任「公益獎」審查委員,我才有機會和他當面接觸。審查會議上意見紛陳,他幾度發言都能抓住重點,切中要害。他的平靜而條理分明的陳述方式,讓我印象深刻,我見識到他文字之外的溫和而堅定的強大力量。
他出新書,從電影談人生,頗引起我的好奇,因為我也愛看電影,愛從電影演繹人生。或許因為世代差異,他書中引用的電影我不盡然熟悉,但我從他的延伸敘述,頗能認同他的片單。
懷真的選片包羅萬象,有國片、日片、西洋片;有紀錄片、劇情片;有很夯的好萊塢影片,也有低成本的獨立製作。他似乎刻意廣泛探索,引領讀者去體驗不同地域、不同族群、不同文化的生命歷程。電影於他只是引子,他在意的是電影外的人生。
懷真擅長說故事,即使沒看過電影,也能被他的生花妙筆打動。我喜歡他的敘事風格,總是從容不迫,娓娓道來。或許因他堅定的宗教信仰,加以社工專業背景,電影裡的個案到了他筆下,除了專業理性分析,還有濃得化不開的情感關注。書中探討的面相既廣且深,生、死、愛、人倫等議題,其實並非新鮮,關注過的人不可勝數,但他獨具感性,處處流露悲天憫人的情懷。
懷真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他獻身高等教育、參與社會工作、創辦公益社團,一步一腳印地實踐他堅信不移的價值:愛、奉獻、家庭倫理等。對各種社會議題,無論讚賞或批判,他從來不含糊以對。在多數寧願明哲保身時,他從不畏懼採取立場,表達意見,這其實是需要極大勇氣的。我欣賞他的沉穩、定靜、堅毅而勇敢。
這幾年,我極力宣揚「王道文化」,呼籲永續共榮,共建大同世界。欣見懷真所作所為,無論著書立說、教學研究、身體力行,手段方法頗能暗合我的主張,我樂見他推廣的價值受到重視,也希望這本以電影隱喻人生的新書受到歡迎。
【推薦序】觀看、紀錄,讓每個人都能擁有面對當下的勇氣/紀錄片導演 楊力州
英國導演肯•洛區著名的電影《吹動大麥的風》,講述歷史上愛爾蘭曾想脫離英國獨立時,一對兄弟參與抗爭的故事。那部片得到2006年坎城影展最高榮譽的金棕櫚獎,在領獎時肯•洛區講了一句話令我難忘的話:「一旦我們勇於說出歷史的真相,也許我們就敢於說出當下的真相。」(If we dare to tell the truth about the past, perhaps we shall dare tell the truth about the present.)(註)
對我而言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話,原來對過往歷史的勇敢、勇氣,是為了讓我們在當下也願意勇敢地站出來。歷史時常在時光荏苒後才被蓋棺論定,但難道我們不能在當下就勇敢的為事件做出解釋或面對嗎?長期拍攝紀錄片,對我而言電影最棒的地方就是這種取自於社會、又回到社會的對話,就跟所有從土地孕育長出來的東西一樣,我們觀看、紀錄,勇敢說出歷史的真相,只為了讓每個人都能擁有面對當下的勇氣。
電影對我來說有兩個很主要的功能,一個是鏡子,一個是窗戶。
鏡子可以映照出我自己,就像當我看侯孝賢的《戀戀風塵》時,我從中找到自己熟悉的一段早期生命的經驗,螢幕中那些雲朵、那些山川及鄉村,對我而言全是回憶的紀錄片。鏡子並不見得只映照自己的經驗,也映照到整個當下的社會。
而窗戶的概念則可以讓我看到不理解、不熟悉的世界,不管是華語電影或外語片,我們可以看到非常陌生不熟悉的社會。這些影像帶來的理解,正是電影不斷與閱聽者產生對話,進而孕育公民意識的種子。
我相信在創作的時候,「對話」絕對不是創作者刻意去做的事,「對話」不是導演們寫在劇本裡或寫在紙上的一句話。可它終究變成與社會對話的內容,正因為它有太多鏡子的映照,或想要把故事傳達給不理解窗外世界的人們一種純粹的動念,才讓電影得以產生各種豐富的內容。
各種勞工議題、環境議題、動保議題、老人議題的紀錄片,或是動人的台灣劇情片,都是扮演著這樣一種社會對話的角色,在處理過去事件的過程中,進一步帶出更多的討論、更多元的角度,同時是映照當下環境的鏡子、也是一面明窗。
(註: 英國媒體當時對他和這電影有諸多質疑,甚至指控他背叛國家、扭曲歷史。但肯洛區不畏爭議,堅持電影內容是透過訪問曾在愛爾蘭服役的英國軍人將真相還原,也因此有這句名言出現。)
【推薦序】以電影隱喻人生/中華文化總會會長 劉兆玄
我注意到彭懷真老師很久了,他關心公共事務,不時投書報紙公共論壇,發表看法,經常是苦口婆心,發人深省。一直到最近,文化總會主辦「總統文化獎」,我們邀請他擔任「公益獎」審查委員,我才有機會和他當面接觸。審查會議上意見紛陳,他幾度發言都能抓住重點,切中要害。他的平靜而條理分明的陳述方式,讓我印象深刻,我見識到他文字之外的溫和而堅定的強大力量。
他出新書,從電影談人生,頗引起我的好奇,因為我也愛看電影,愛從電影演繹人生。或許因為世代差異,他書中引用的電影...
作者序
【序言】歡迎來到與真實人生相遇的電影院
電影開演時,我們總覺得自己是從「真實的人生」進入「製作出來的電影世界」。我這本書要告訴你:看電影時,如何看到真實的自己。看完電影後,如何使人生更真實地活著。你如何用獨特的眼光找出電影提供的線索,使自己的人生更真實。
因此,歡迎來到「真實人生電影院」,首先請拿一張「本事」,然後跟著我微弱的燈光走向自己的心。
你不知道「本事」為啥?「本事」在一九五○年代到一九六○年代是進電影院必拿的。它原來的意思是「事情的經過原委」,「詩詞或戲劇中的故事」也算。應用於電影,指「電影的故事情節」,是電影院印成薄薄一張紙,發送給觀眾的「劇情說明書」、「電影本事單」。還沒看電影,讀讀本事,比較容易進入電影的情節之中。
我寫三十六篇文章,不僅陳述真實的故事,更剖析這些故事的生命情懷,幫助您理解、欣賞、品味、學習這些與真實人生相遇的電影,期盼您藉此思考、反省、檢視、再出發。「本事」不能太長,我每篇文章兩千字上下。「本事」交代情節,我說明電影主軸。「本事」有如廣告單,我的文章也幫一些好電影、好書,做點廣告。「本事」有教育的意義,我是教育工作者,透過此書也從事某種社會教育。
「本事」早已從電影院消失,現在大家都有手機,要瞭解劇情上網即可。大家都有手機,在黑暗之處可以靠手機照路,所以電影院裡帶路的也不多見。其實,看電影有人帶路好處不少,帶路者的工作簡單,卻省了觀眾一些麻煩。
從五光十色的環境進入電影院,要調整視線,如此不必在慌亂中摸索。心理學大師容格描述每個人的內心至少有五個主要的房間,我經常引領人到不同心理的房間,解釋不同房間的功能與常見問題,進入之後該坐在哪,該扮演什麼角色。透過電影,我用手電筒,透過微弱的光線,陪您進入五個不同房間──療癒、檢視、溯源、轉換、真我。
你我的人生充滿虛假,各種角色取代真我,各樣言行虛情假意,你我習慣躲在假的後面,日復一日。我要透過對一些好電影的真誠分享,找回一些真。
名字叫「懷真」的我在「真實人生電影院」閒逛許久,看了很多電影。「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多數電影院專門播院線片、商業片、美國片,以熱鬧者居多。「真實人生電影院」的觀眾心智成熟、見多識廣、有深度又有廣度,不能拿熱鬧取代門道,所以挑了很多紀錄片。我選了好些不賣座的影片,好些是東歐、中歐、西亞的小製作。
我不是學電影的,這本書不是影評的組合,我不探討影片的效果,也不特別看重演員的演技,我只在乎電影的主題對自己反思人生是否有意義。電影只是我討論主題的媒介,只是我檢視自己的手段,票房或明星或名氣或特效,都不是我考慮的。當然,我會注意到電影獲得各項影展肯定的狀況,例如近年奧斯卡得獎的多部影片,都配合主題加以介紹。
請輕鬆坐下,翻開此書,慢慢看,看到自己的人生,看到自己的心。
【序言】歡迎來到與真實人生相遇的電影院
電影開演時,我們總覺得自己是從「真實的人生」進入「製作出來的電影世界」。我這本書要告訴你:看電影時,如何看到真實的自己。看完電影後,如何使人生更真實地活著。你如何用獨特的眼光找出電影提供的線索,使自己的人生更真實。
因此,歡迎來到「真實人生電影院」,首先請拿一張「本事」,然後跟著我微弱的燈光走向自己的心。
你不知道「本事」為啥?「本事」在一九五○年代到一九六○年代是進電影院必拿的。它原來的意思是「事情的經過原委」,「詩詞或戲劇中的故事」也算。應用於電影,指...
目錄
目錄
推薦序1 /以電影隱喻人生 中華文化總會會長 劉兆玄
推薦序2 /觀看、紀錄,讓每個人都能擁有面對當下的勇氣 紀錄片導演 楊力州
序言 歡迎來到與真實人生相遇的電影院
系列一 療癒
1讓愛像星光,引領家人飛越困難──《候鳥來的季節》
2就算是奴隸,也要擁有高貴心靈──《自由之心》
3讓悲傷從兔子洞走出去──《愛,讓悲傷終結》
4深情男人以愛鼓舞──《P.S.我愛妳》
5靠愛找到「回家」的路──《在世界的轉角遇見愛》
6化痛苦為生命的力量──《阿公帶我回家》
7朗讀、傾聽與釋懷──《為瑪格利特朗讀》
系列二 檢視
1熱、冷、熱的家人情──《橫山家之味》
2沉默也許是母親正在成全──《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
3多給父母了解自己的機會──《東京家族》
4給疏離老爸改變的機會──《我的意外爸爸》
5不沾鍋老爸危機處理重尋機會──《繼承人生》
6用柔軟的心與剛強的勇氣化解父子疏離──《大法官》
7親子互換角度,同理心接納彼此──《白宮第一管家》
系列三 溯源
1母親的影像最珍貴──《兩地》
2悲傷永難終結,答案永遠有限──《南京大屠殺──張純如用生命照亮歷史》
3你我疲憊的眼目該看什麼?──《目送1949》
4平凡的兒子,試圖了解世人眼中不凡的父親──《KT的腳步聲》
5寬厚地檢視父親造成的一切──《多桑》
6為自己與下一代留下回憶「線索」──《青春啦啦隊》
7惡水如此,需要大橋──《拔一條河》
系列四 轉換
1孤獨的探索自我之旅──《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
2不僅療癒還開創人生──《托斯卡尼豔陽下》
3自助遠行,學習活在當下──《星期六的地圖》
4為愛人圓夢學舞踏──《當櫻花盛開》
5為愛妻突破生命框架,唱出溫柔心聲──《為老婆唱首歌》
6失去伴侶,更需要調整步伐過生活──《羅馬尋夢圓》
7轉換環境,更要轉換心境──《金盞花大酒店》
系列五 真我
1生命總是堅持到底,永不放棄──《永不屈服》
2學習認識死亡,便懂得活著──《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
3父母有自己的難題,子女有自己的功課──《年少時代》
4「我還是我」,只是需要多些幫助──《我想念我自己》
5用攝影機陪伴到最後──《露露與我》
6遺產遺物,該如何處理?──《夏日時光》
7謝幕,依然是真自我──《無人出席的告別式》
跋:被漠視的意外驚喜──《鳥人》
目錄
推薦序1 /以電影隱喻人生 中華文化總會會長 劉兆玄
推薦序2 /觀看、紀錄,讓每個人都能擁有面對當下的勇氣 紀錄片導演 楊力州
序言 歡迎來到與真實人生相遇的電影院
系列一 療癒
1讓愛像星光,引領家人飛越困難──《候鳥來的季節》
2就算是奴隸,也要擁有高貴心靈──《自由之心》
3讓悲傷從兔子洞走出去──《愛,讓悲傷終結》
4深情男人以愛鼓舞──《P.S.我愛妳》
5靠愛找到「回家」的路──《在世界的轉角遇見愛》
6化痛苦為生命的力量──《阿公帶我回家》
7朗讀、傾聽與釋懷──《為瑪格利特朗讀》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