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出現和消失的人,都像在冥冥之中。
如果這電影是一朵花,化作春泥護著花的,是什麼?
「電影不停插敘亂跳時空的結構,就是我在尋找主角佳梅故事的茫茫意義,反映我們如何看待自己的命運,如何看待我們的孤獨和偶有迷惘的心境。」
──翁子光
電影導演、編劇、影評人翁子光的原創劇本《踏血尋梅》於二○一一年第九屆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大獎獲得劇本獎,經過四年醞釀終於二○一五年拍成電影。改編自二○○八年一宗哄動全港的援交少女遇害碎屍案,導演並非在電影中重組案件,而是透過這宗案件,反射社會的孤寂無助與冷漠。
此書收錄:
◢ 電影創作紀錄
◢ 電影原著劇本
◢ 電影主創人訪問:郭富城、春夏、白只、金燕玲、吳里璐、杜可風、張叔平、廖慶松
「孤獨」這個主題,是我在台灣的時候,廖慶松老師剪接的時候,他特別提出來的。杜可風說得最多的,是「浪漫」兩個字。而我自己,提得比較多的兩個字,可能就是「關懷」。
我深信我對這案件的感懷和深思,足夠去寫一本二十萬字以上的書,講的是牽涉這宗案件的社會結構問題、人性問題、倫理問題。但是在電影上,我不想讓這些「真實」,被借用以獵奇的眼光。我選擇了一個早逝的少女,去表達我對香港人健忘、刻薄、冷漠的心寒。
──《踏雪尋梅》導演/編劇 翁子光
《踏雪尋梅》榮獲──
第九屆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大獎:得獎劇本
2015台北金馬獎9項提名:最佳劇情片、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兩項最佳新演員、最佳攝影、最佳原創劇本
富川國際奇幻電影節最佳電影、最佳女主角春夏及特別表揚獎白只
香港國際電影節閉幕電影
紐約亞洲電影節開幕電影
意大利烏甸尼遠東電影節競賽影片
台北電影節「年度精選單元」
作者簡介:
翁子光,電影導演、編劇、影評人。一九九八年起參與電影及電視製作,自編自導作品包括《明媚時光》(2009)、《微交少女》(2013),最新原著劇本《踏雪尋梅》獲「2011年第九屆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大獎得獎劇本,其執導電影《踏血尋梅》於第52屆金馬獎獲9項提名肯定,包括最佳劇情片。
章節試閱
孤獨的人
孤獨
是座荒無人烟的城市
整潔的街道,空蕩蕩的廣場,一切驟然膨脹
背襯著,命定般清晰的漠野
孤獨,是座大雪紛飛的城市
每一步都會玷污,置放於地面的光陰
惟有你,眼睛醒著
朝向熟睡的人群
凝望、領悟、不滿於
如此的沉寂和純潔
無人抗爭,無人受騙
甚至那被遺忘的野獸的眼淚
都毫無悲傷
在痛苦和死亡的狹谷中
孤獨
是座幸福的城市
——《孤獨》,安娜‧ 布蘭迪亞娜
羅馬尼亞女詩人安娜‧ 布蘭迪亞娜(Ana Blandiana)是我最喜歡的外國詩人之一。
《明媚時光》裡的文學老師臧sir跟同學分享了他的看法:「所有人都是孤獨的,即使是已經結婚,或者有完整家庭的人,都是孤獨的,問題是:我們為什麼要怕孤獨?」
「孤獨」這個主題,是我在台灣的時候,廖慶松老師剪接的時候,他特別提出來的。在拍攝期間,我甚至沒有提出過「孤獨」兩個字。杜可風說得最多的,是「浪漫」兩個字(他是我所見過提得最多「浪漫」兩個字的六十歲以上的人)。而我自己,提得比較多的兩個字,可能就是「關懷」。也許就像長期身處於「孤獨」的人,並不擅於去解釋「孤獨」的定義。
杜可風為王家衛拍的電影,拍的其實就是他的「浪漫」,卻總是演變成王家衛世界觀裡的「孤獨」。杜可風眼裡的《踏血尋梅》,是一個「愛情故事」,關於丁子聰及王佳梅的愛情故事,在這一點,我不能完全代入,但他的理解,令電影的畫面一直埋藏著感性的張力。為什麼說是「埋藏」?因為杜可風的鏡頭,最吸引我的並不是在於王家衛的電影,也許是因為有太多人因為「王家衛」才愛「杜可風」,我不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的執拗性格,我覺得近年的杜可風,才是大器晚成,如潛龍勿用,一直把「美」藏起來,用犀利的眼光去發掘人物的光采。
我更喜歡他近年為泰國導演彭力雲坦拿域安(Pen-ek Ratanaruang)拍的《暗湧》(Invisible Wave,2006)、為吉士雲辛(Gus Van Sant)拍的《迷幻公園》(Paranoid Park,2007), 還有為占渣木殊(Jim Jarmusch)的《我係殺手,年中無休》(The Limits of Control,2009),皆精簡而暗藏博大,以人為本,更有精練味道。然而,我感覺他自己並不自覺,他身上也有一股「孤獨」的過客況味,他當過海員、藥劑師(他說他是騙子,因為他根本不懂什麼藥跟什麼藥),坐過牢,後來在台灣的電視台當攝影師。《海灘的一天》才開始當電影攝影師,後來來到了香港,才把香港說成是自己的家,但他其實一直沒有家,到了今天,他到哪裡,都是住在酒店和公寓。他總會有他的「女朋友」,而且同時間可能不只一個,到了今天,他還會在享受女朋友一號為他的女朋友二號而吃醋,而帶來的「甜蜜煩惱」。他愛喝酒,但在他爸爸過世後,他曾接受過「戒酒」療程,可是「酒」的滋味,他忘不了。我總覺得,真正喜歡「醉」的滋味的人,都是深情的,總會有著「別人都不明白自己」的高冷,「醉」才是「醒」,因為眾人皆痴我獨知,甚至時不與我。
雖然像絕大部份人一樣,杜可風都喜歡別人喜歡他,但他說話從不肉麻。他喜歡「美」,他總是從女人的體態和眼角眉稍中找到了美,一定是女人嗎?那麼張國榮、梁朝偉、淺野忠信呢?對不起,這幾位,在他的鏡頭中,都儼然中性的化身,洗去了雄性的齷齪,迎來了中性甚至雌性的靈動和冷艷。
在片場,你能很容易發現他喜歡誰,對誰的鏡頭用得更精細考究,無疑,他最喜歡的是佳梅(春夏),他常說:「導演,你要向她(春夏)學習一下。」他是說真的,不是開玩笑,因為我的「鏡頭感」不夠敏銳,現場觸角不好,看不到現場突發或鏡頭中出奇不意的小美麗小傷感景致,我總是追不上他。但他在拍攝春夏的時候,春夏總會給她一些身體小動作的提示,一些即興的「風情」,或天真爛漫或如泣如訴,彷彿在告訴杜可風:「鬼佬,快來拍我。」我在現場,有時是在看表演,到我看到的時候,已經是他們表演到酣暢淋漓的時候,他們彷彿在一起笑我:導演,你來晚了。
頑皮的杜可風,對不喜歡的演員,總是會悄悄把鏡頭移開,我叫也叫不住,他還會反問我:「你為什麼要拍她?她是你的女朋友嗎?」然而,她對金燕玲是有感情的,在他初出茅廬的時候,已經在拍金燕玲(《老娘夠騷》,舒琪導演),他們是老朋友,他知道金燕玲的美,在於她的憂鬱,但是他還是提醒我:你別讓金燕玲看回放,因為她已不再年輕……我的感受是,他不是嫌棄她年華老去,而是他看到了青春的消逝,他的感受是第一身的,他自己是跟著她一起老去的。他拍金燕玲,用低光,用側光,用暗燈,他知道什麼樣的氣氛能給她力量,其實,金燕玲也幾乎從不看回放,她在乎自己在表演時的感受,而不要自覺的調整,她幾乎不設計,她就有一個法則:「相信」——相信就相信,不相信就不相信。
金燕玲還是很美的,特別是在鏡頭裡,她的梨花帶雨,讓你像雲霧裡看花,因為你分不清那眼淚是真的還是假的。我可以告訴你,基本上那都是真的,戲中,在法庭上,她聽到了白只如何肢解她的「女兒」,她哭得很猛烈很可憐。杜可風在拍攝時偷偷回頭拭了一把眼淚,因為他也知道,那是真的眼淚。金燕玲覺得春夏像以前的自己,如火鳳凰,為了演戲,什麼都不怕,把自己完全付託給鏡頭,那其實是可一不可再的天真,解放自己對生活的種種壓抑控訴,她們都特別敏感,很容易不開心,很容易意識到環境有什麼不妥,而開心時,像一陣風吹過一樣,即使笑的時候,都可以讓人心碎。
那麼白只和郭富城呢?不是男人嗎?杜可風鏡頭裡的白只,根本不是一個人,只是一層皮脂,一種肉感,所以他形容白只是「性感」的,隨時有著你意想不到的思量,像動物性一樣的不穩定。他總是放任地給他「光」,讓他的皮肉發光,讓他肢解屍體的時候像在光天化日下的祭禮。在供述案情的時候,他給的聚光燈,讓他看起來很兇猛,像在風光的舞台上,表演著魔鬼賦予的命運。
而郭富城,他拍的是一雙眼而已。最初杜可風喜歡郭富城在戲中的眼鏡,後來,他請我讓郭富城不要把眼鏡動得太多,因為亂了,他的眼睛一定要讓觀眾直接往裡面看。當然我很個人的看法,是杜可風本來便很喜歡「明星」,他喜歡明星的自覺,那種對自己「與別人不一樣」的自覺。那一身狼狽甚至帶點猥瑣的造型之下,杜可風要拍的就是臧sir(郭富城)自認為與別人不一樣的孤傲,他認為自己比別人看事情看得更多,更老練,那一絲善意的孤傲。
為什麼杜可風可以拍出「孤獨」?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客觀的,他不喜歡鏡頭下多餘的東西,場景中美術設計佈置的一些東西,只要他認為是阻礙了讓他的鏡頭去拍「人物」的東西,他都要拿走,美術指導何劍雄也是後來才知道他的這個傾向,大家都在減少我們認為增加所謂實感的東西。場景裡的空盪盪,不是意外,也是意外,因為人在這種環境之中,都顯得特別寂寥,即使最狹窄的環境中,他都要拍出「空」的感覺,人在其中像在思考著什麼。他即使愛拍抽象的東西,但卻喜歡好看,他告訴我他覺得馬田史高西斯的《心外幽情》(The Age of Innocence,1993)讓一大幫人穿著十九世紀裝束去演戲有什麼意思,有什麼真實的情感?指的是對比史高西斯的其他電影,還有《俄國方舟》(Russian Ark,2003)為什麼要用一鏡到底拍俄羅斯歷史?誰會想看?他喜歡把玩形式,他喜歡創意,但相信創意的目的是反璞歸真,而不是惺惺作態,沒什麼了不起,他要好看的東西,即時的反應,情感的直接反射。
還記得有一場戲,臧sir去監獄探望丁子聰,那是一個不寫實的監獄,我讓他的鏡頭愈推愈近,因為那是長對白,因為他們身旁已經什麼都沒有。我要他把鏡頭推近到最後只剩下演員的眼睛和口鼻,他很不喜歡,不高興,因為我要觀眾看到的是劇情,他要觀眾看的卻是構圖,最後我認為這是他拍的其中一個最好的鏡頭,不是為了證明我是對的,而是他在困惑和困難之中,其實也是會找到他的拍法。他會保持他的水準,找到他的佈光方法,活用他的鏡頭運動,拍不是他自己標誌性的東西,有了一些似是反調卻又令觀眾警覺的東西。
同樣地,他會因為我不接受他的一些建議而不忿,在討論時不會,但在現場會,因為在現場,他的觸角是最敏銳的,但他從不違抗。他脾氣壞,但他的專業素質,除了在於他堅持要每個鏡頭都親自掌機拍攝,也包含了他對導演決定的尊重。有一個鏡頭他要移過去拍郭富城離開探監室的剪影,我說鏡頭太長了,別拍了,他憋住氣,不作聲,後來我看到了他的示範,覺得那鏡頭很有味道,又要了,他拍完之後馬上發作:「不美嗎?為什麼不聽我的?」那時候,我才發現,即使他是多少人眼中的「大師」,但他還是有孩子氣的一面。為什麼他要得我同意才拍?大牌的攝影師不是都可以霸道地拍自己喜歡的鏡頭嗎?反正現場的人都不會不聽他的,可是,他仍然要我認同他,他不要奉承,也不奉承人,但他是可愛地尊重紀律的意識,有時甚至在現場喝酒的時候,見到了人,也本能地把酒放在身後。其實,現場根本沒有不容許他喝酒的規條,況且他在拍攝前訂了一箱箱零度酒精的啤酒,為了喝酒又不醉,在每天開工的第一個小時裡可以暢飲,雖然現場大家都覺得那種啤酒一點也不好喝,只有我陪他喝。
杜可風都是很孤獨的,一個無時無刻表現他在發情的人怎會是不孤獨的?他享受尋找歸屬感的過程,所謂的談戀愛,他愛哭愛笑,也愛面子,但,愛電影,一樣深刻。
不知不覺寫了幾乎整整一章關於杜可風,本來想寫嘉梅,想寫我自己,我們隔空分享了孤獨,但想想,我其實不可能明白嘉梅的孤獨,有的也只是我的幻想。油然而生的憐憫和所謂關愛,其實都是在治療我自己的孤獨,而我告訴你我的孤獨,其實也只是貪婪地尋求你們對我的注意。人把自己對存在感的焦慮,演繹成對孤獨的美好定義,不啻又是人類情感的一種虛妄,特別是,用電影表達出來之後,都是我們願意相信的東西。我不把電影神聖化,相信電影,只因為強迫自己相信自己的存在,也肯定一些存在的東西,包括嘉梅的身影,那孤獨得令我心碎的身影,恍然如迷夢。願遠方的你不會孤獨。
孤獨的人
孤獨
是座荒無人烟的城市
整潔的街道,空蕩蕩的廣場,一切驟然膨脹
背襯著,命定般清晰的漠野
孤獨,是座大雪紛飛的城市
每一步都會玷污,置放於地面的光陰
惟有你,眼睛醒著
朝向熟睡的人群
凝望、領悟、不滿於
如此的沉寂和純潔
無人抗爭,無人受騙
甚至那被遺忘的野獸的眼淚
都毫無悲傷
在痛苦和死亡的狹谷中
孤獨
是座幸福的城市
——《孤獨》,安娜‧ 布蘭迪亞娜
羅馬尼亞女詩人安娜‧ 布蘭迪亞娜(Ana Blandiana)是我最喜歡的外國詩人之一。
《明媚時光》裡的文學老師臧sir跟同學分享了他的看...
目錄
第一幕 緣起
尋梅
孤獨的人
踏血
第二幕 選角
在角色中看透人性──訪問郭富城
她不想當女神──訪問春夏
有素人氣質的專業演員──訪問白只
戲與感情的交滙──訪問金燕玲
褪去有型──訪問吳里璐
空間決定影像風格──訪問杜可風
情節精鍊的必要──訪問張叔平
還原人生存的狀態──訪問廖慶松
第三幕 劇本
第四幕 演出
郭富城 x 林海峰
春 夏 x 鄭秀文
金燕玲 x 彭秀慧
杜可風 x 東方昇
翁子光 x 麥俊龍
謝幕
跋: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附錄1:電影《踏血尋梅》主創名單
附錄2:獎項及榮譽
鳴謝
第一幕 緣起
尋梅
孤獨的人
踏血
第二幕 選角
在角色中看透人性──訪問郭富城
她不想當女神──訪問春夏
有素人氣質的專業演員──訪問白只
戲與感情的交滙──訪問金燕玲
褪去有型──訪問吳里璐
空間決定影像風格──訪問杜可風
情節精鍊的必要──訪問張叔平
還原人生存的狀態──訪問廖慶松
第三幕 劇本
第四幕 演出
郭富城 x 林海峰
春 夏 x 鄭秀文
金燕玲 x 彭秀慧
杜可風 x 東方昇
翁子光 x 麥俊龍
謝幕
跋: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附錄1:電影...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