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梅原 猛
定價:NT$ 350
優惠價: 88 折, NT$ 308
本商品已絕版
像森林一樣思考的日本文化
樹木在日本,是靈魂寄寓之所,
人們認為森林就是神明,或覺得神明已降臨在森林裡高聳的樹木上。
大樹的問題與文明的根本有著深刻的相關性。
日本森林文明的觀念,主要是對平等的重現。
這種平等不僅存在人與人之間,也存在人與動植物之間。
身為森林居民之一的人類,絲毫不覺得自己與周邊的動植物有何不同。
——梅原 猛
◎日本國土的百分之六十七是森林,而且其中百分之五十四是天然林。世界上沒有其他的先進國保有這麼高比例的森林。日本為何能夠保留如此大量的森林?
◎日本森林思想裡眾生平等、生命循環的概念,蘊含著拯救瀕臨危機的現代文明之道。日本當代哲學大師梅原猛考察日本宗教及文化基層的森林文明,指出大樹問題與文明根本之間的深刻相關性。
日本國土有六七%為森林,為世界進步國家中森林面積最多者,而森林的存在亦深深主導著日本人的世界觀。本書從日本文化的起源「繩文文化」談起,追溯日本人靈魂深處的森林思想,以愛奴世界觀與沖繩世界觀解釋日本神道的核心,並論及神道在七、八世紀律令國家及十九、二十世紀近代國家時期的變革,而溯其源頭,皆源於對森林的崇拜,即原始民族的自然崇拜。
西元六世紀佛教輸入日本後,更左右了神道的發展方向,除受到中國、韓國與印度佛教的影響,更確立了主張眾生平等的日本基層文化――人與自然的平等、統一與再生,並創立天台本覺論的獨特思想,提倡「草木國土悉皆成佛」的觀念,揭示自然中心佛教理想的方向。
然而,這樣的觀點在一萬年前人類進入農耕畜牧文明後即發生不可逆的質變,以「征服自然」為最高價值的文明路徑,經過十八、十九世紀工業革命洗禮,發展至二十一世紀,已導致人類不得不面對三大危機:核戰的危機、環境破壞的危機、精神崩潰的危機。針對瀕臨崩壞的社會秩序,作者亦對馬克思與尼采的哲學思想提出解釋與釐清。
作者指出,文明其實建立在人類對於森林的鯨吞蠶食。每當一個文明崩壞,人類就往下一個仍有森林的地方去。為了創立新的文明,便毀滅另一片森林。他認為人們必須把文明的原理、即以支配自然為善的概念,轉換成與自然共生的思想,不以個人為中心,而以物種為中心;找回永恆的生死循環觀念。在自然已被人類征服的現今,以人為中心的文明發展已不得不踩煞車,並應受到全面性的批判,否則文明的再生就絕無可能。
作者梅原猛為日本近代哲學大師,其學說稱「梅原日本學」或「梅原古代學」,專研日本神道與佛教,並擴及歷史與人類學範疇;其思想以宗教與藝術為主軸,鎔鑄東洋與西洋哲學,最終邁向日本文化的整體研究。全書以作者自一九八七至一九九○年代於日本、印度、韓國、加拿大等地演講記錄輯成,觀點細緻,面向多元,為解讀日本民族社會與其世界觀所必讀。
作者簡介:
梅原 猛 (Umehara Takeshi)
日本當代哲學大師,主要研究日本古世紀文化,著作等身,他的學問被稱為「梅原古代學」、「梅原日本學」。
1925年(大正14年)生於仙台,長於愛知縣知多郡。京都大學文學院哲學系畢業。曾任立命館大學教授、京都市立藝術大學校長、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首任所長、技師大學(Institute of Technologists)校長等職,以及東日本大震災復興構想會議特別顧問。
1972年以《隱匿的十字架 法隆寺論》(新潮社)獲第26回每日出版文化賞。74年《水底之歌 柿本人麿論》(上下卷 新潮社)第1回大佛次郎賞。99年獲頒文化勳章。多年來,持續探索並深化具有人類普遍性之哲學思想。
譯者簡介:
徐雪蓉
政大東語系日語組畢業。輔大日研所碩士,比較文學博士班肄業。曾任教輔大日文系十年。編有《日語諺語.慣用句 活用辭典》,譯有福澤諭吉《勸學》、柳田國男《遠野物語.拾遺》、谷崎潤一郎《刺青》(合譯)等。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梅原 猛
優惠價: 88 折, NT$ 308 NT$ 350
本商品已絕版
像森林一樣思考的日本文化
樹木在日本,是靈魂寄寓之所,
人們認為森林就是神明,或覺得神明已降臨在森林裡高聳的樹木上。
大樹的問題與文明的根本有著深刻的相關性。
日本森林文明的觀念,主要是對平等的重現。
這種平等不僅存在人與人之間,也存在人與動植物之間。
身為森林居民之一的人類,絲毫不覺得自己與周邊的動植物有何不同。
——梅原 猛
◎日本國土的百分之六十七是森林,而且其中百分之五十四是天然林。世界上沒有其他的先進國保有這麼高比例的森林。日本為何能夠保留如此大量的森林?
◎日本森林思想裡眾生平等、生命循環的概念,蘊含著拯救瀕臨危機的現代文明之道。日本當代哲學大師梅原猛考察日本宗教及文化基層的森林文明,指出大樹問題與文明根本之間的深刻相關性。
日本國土有六七%為森林,為世界進步國家中森林面積最多者,而森林的存在亦深深主導著日本人的世界觀。本書從日本文化的起源「繩文文化」談起,追溯日本人靈魂深處的森林思想,以愛奴世界觀與沖繩世界觀解釋日本神道的核心,並論及神道在七、八世紀律令國家及十九、二十世紀近代國家時期的變革,而溯其源頭,皆源於對森林的崇拜,即原始民族的自然崇拜。
西元六世紀佛教輸入日本後,更左右了神道的發展方向,除受到中國、韓國與印度佛教的影響,更確立了主張眾生平等的日本基層文化――人與自然的平等、統一與再生,並創立天台本覺論的獨特思想,提倡「草木國土悉皆成佛」的觀念,揭示自然中心佛教理想的方向。
然而,這樣的觀點在一萬年前人類進入農耕畜牧文明後即發生不可逆的質變,以「征服自然」為最高價值的文明路徑,經過十八、十九世紀工業革命洗禮,發展至二十一世紀,已導致人類不得不面對三大危機:核戰的危機、環境破壞的危機、精神崩潰的危機。針對瀕臨崩壞的社會秩序,作者亦對馬克思與尼采的哲學思想提出解釋與釐清。
作者指出,文明其實建立在人類對於森林的鯨吞蠶食。每當一個文明崩壞,人類就往下一個仍有森林的地方去。為了創立新的文明,便毀滅另一片森林。他認為人們必須把文明的原理、即以支配自然為善的概念,轉換成與自然共生的思想,不以個人為中心,而以物種為中心;找回永恆的生死循環觀念。在自然已被人類征服的現今,以人為中心的文明發展已不得不踩煞車,並應受到全面性的批判,否則文明的再生就絕無可能。
作者梅原猛為日本近代哲學大師,其學說稱「梅原日本學」或「梅原古代學」,專研日本神道與佛教,並擴及歷史與人類學範疇;其思想以宗教與藝術為主軸,鎔鑄東洋與西洋哲學,最終邁向日本文化的整體研究。全書以作者自一九八七至一九九○年代於日本、印度、韓國、加拿大等地演講記錄輯成,觀點細緻,面向多元,為解讀日本民族社會與其世界觀所必讀。
作者簡介:
梅原 猛 (Umehara Takeshi)
日本當代哲學大師,主要研究日本古世紀文化,著作等身,他的學問被稱為「梅原古代學」、「梅原日本學」。
1925年(大正14年)生於仙台,長於愛知縣知多郡。京都大學文學院哲學系畢業。曾任立命館大學教授、京都市立藝術大學校長、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首任所長、技師大學(Institute of Technologists)校長等職,以及東日本大震災復興構想會議特別顧問。
1972年以《隱匿的十字架 法隆寺論》(新潮社)獲第26回每日出版文化賞。74年《水底之歌 柿本人麿論》(上下卷 新潮社)第1回大佛次郎賞。99年獲頒文化勳章。多年來,持續探索並深化具有人類普遍性之哲學思想。
譯者簡介:
徐雪蓉
政大東語系日語組畢業。輔大日研所碩士,比較文學博士班肄業。曾任教輔大日文系十年。編有《日語諺語.慣用句 活用辭典》,譯有福澤諭吉《勸學》、柳田國男《遠野物語.拾遺》、谷崎潤一郎《刺青》(合譯)等。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