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運動中,一班平凡的公教青年,以行動傳達他們社會公義的訴求!
◎從天主教青年參與香港雨散運動經驗,分享參與社會運動的原因與訴求
◎多觀點反映公教青年在社會公義行動中從信仰得著力量的經驗與反思
很高興知道有《傘開‧信念》這本書的出現,它告訴我不少的公教青年確實被喚醒了,而且願意擔負起深耕細作的使命:一點一滴的反思信仰在社會行動中的意義,一字一句的寫下在爭取正義路上自己的靈性體驗。
──夏志誠香港輔理主教
我欣賞在文章中有描寫雨傘運動竟把家裡的人接近了(當然我也知道許多家庭卻分裂了)。有人被運動喚醒了,不再封鎖在自我的堡壘裡而關懷社會了。更重要的是字裡行間聞到的是愛,絕不是仇恨!
──香港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
聖若望保祿二世常說:「不要怕,只管信。」(路8:50)
香港「雨傘運動」自2014年6月的「毅行爭普選」萌芽,直到運動結束後,一次本書編印召集人至台北與當地的公教青年分享參與雨傘運動的點滴之後,一個「讓更多青年明白關心社會與信仰是不可分割」的念頭,催生了這本書。(註:「公教青年」即青年天主教徒)
在這個長達近三個月的雨傘運動中,一班平凡的公教青年,懷著赤子之心,希望為社會帶來公義。在雨傘運動中,他們在不同崗位,以行動告訴別人他們的信念。這群投身運動的公教青年以誠懇,告訴世界,甚麼是勇敢。帶著孩子的年輕夫婦、發起罷課的中學生、走在前線的社工、跟著女兒上街的父親、在佔領區義教的老師……他們堅守著信仰,走到今天。他們在運動中發現,信仰不論在思想或行動上都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同時,一班公教青年的互相支持,更是堅持下去的動力。每次的祈禱、相聚、參與都是與主相遇的經驗,因為這些經驗,他們更了解自己的信仰,更了解社會的需要,也更能活出福音所宣講的訊息。他們沒有想過放棄,他們不斷找新的方法,讓社會走向民主、公義。
本書希望藉著多位運動參與者在書中的見證,讓更多青年勇敢回應自己信仰的召叫,開始嘗試走進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社會,希望可以用自己一份微小的力量貢獻社會。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3583264.pdf
作者簡介:
一群曾參與2014年香港大型社會運動──「雨傘運動」的公教青年。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1)夏志誠香港輔理主教
「青年人,我對你說:起來吧!」(路7:14)
主耶穌以這句話,喚醒納因城逝世的青年人。我想,雨傘運動也可以視之為天主在歷史中的說話,喚醒很多沉睡中的香港青年人。
很高興知道有《傘開‧信念》這本書的出現,它告訴我不少的公教青年確實被喚醒了,而且願意擔負起深耕細作的使命:一點一滴的反思信仰在社會行動中的意義,一字一句的寫下在爭取正義路上自己的靈性體驗。雨傘運動之後,常有人問:這次運動是成功或是失敗?在《傘開‧信念》的多篇分享中,我看到的不是成功,也不是失敗,是見證信仰,活出信念,不在乎一刻的成與敗,只在乎信念繼續散開。
聽,主耶穌正在呼喚,讓我們起來前行吧!
(2) 香港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
我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在去年九月廿八日傍晚,警察發放催淚彈後,大膽勸告佔「鐘」的人群「回家吧!我們已勝利了!」
當然興奮的人群怎麼捨得回家!驚天動地的大行動就從此伸延下去了。
廿九日早上我回了家,但以後又幾次去了佔領區,體驗那極浪漫的佔「鐘」氣氛;「我們在創造歷史!」
我在佔領區常遇到兩位年青人,他們是我廿八號晚上及夜裡的「護守天使」。現在他們準備出版一本小冊子,為把經驗留下來和別的青年分享。我樂意寫兩個字作為序言。
Esther和Jason和其他參與者都是平常的人(他們不是名人),但他們又不是平常的人,他們是信徒,有一個特別的觀點給別人分享。他們知道耶穌是死在十字架上,然後復活起來的。所以他們不怕眼前的失敗,因為他們知道跟隨耶穌的一定得到最後勝利。
我欣賞在文章中有描寫雨傘運動竟把家裡的人接近了(當然我也知道許多家庭卻分裂了)。有人被運動喚醒了,不再封鎖在自我的堡壘裡而關懷社會了。更重要的是字裡行間聞到的是愛,絕不是仇恨!
最有用的當然是最後的呼籲:我們要組織團體,團結是力量。大家準備再上陣吧!
名人推薦:(1)夏志誠香港輔理主教
「青年人,我對你說:起來吧!」(路7:14)
主耶穌以這句話,喚醒納因城逝世的青年人。我想,雨傘運動也可以視之為天主在歷史中的說話,喚醒很多沉睡中的香港青年人。
很高興知道有《傘開‧信念》這本書的出現,它告訴我不少的公教青年確實被喚醒了,而且願意擔負起深耕細作的使命:一點一滴的反思信仰在社會行動中的意義,一字一句的寫下在爭取正義路上自己的靈性體驗。雨傘運動之後,常有人問:這次運動是成功或是失敗?在《傘開‧信念》的多篇分享中,我看到的不是成功,也不是失敗,是見證信仰,...
作者序
前言
雨傘運動後,一直沒有整理自己的思緒。直至一次台北之旅,有機會與當地的公教青年分享參與雨傘運動的點滴,我開始回想每天在街上的日子是怎樣。分享過後,一位台北的青年朋友說我有責任以文字記錄今次雨傘運動的參與過程及信仰反思,因為這一切可讓其他公教青年作為參考,令更多青年明白關心社會與信仰是不可分割。如果只是將所經歷的一切留在心中,就是一個「不負責任」的行為。
回港後,我一直記掛著我這位朋友的說話,可惜我本來就不善於文字創作。當我惆悵如何去完成一本書之際,我想起一班曾經一同在街上抗爭的戰友。當我將製作書本這個想法告訴他們時,他們都毫不猶豫地答應參與。
我們討論過後,很希望這本書除了我們幾個人的經歷外,還可以讓更多青年發聲,因此,我們開始尋找曾經參與雨傘運動的公教青年。慢慢我們發現,在這條爭取公義的道路上,曾與很多不同的公教青年相遇,當中有教師、學生、社工、記者、牧民工作者、藝術創作者等。雖然我們並不是走在最前線,也不是知名人物,但我們每一位也在自己可發揮的地方全力參與,希望可以用自己一份微小的力量貢獻社會。
在這個長達近三個月的雨傘運動中,我們發現信仰不論在思想或行動上都給予了我們很大的支持。同時,一班公教青年的互相支持,更是堅持下去的動力。我們每次的祈禱、相聚、參與都是與主相遇的經驗,因為這些經驗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信仰,更了解社會的需要,讓我們活出福音所宣講的訊息。
最後,特別鳴謝願意分享在雨傘運動與主相遇的每一位,藉著你們在書中的見證讓更多青年勇敢回應自己信仰的召叫,開始嘗試跟隨你們的步伐,走進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社會。雖然雨傘運動好像已經告一段落,但我們相信爭取愛與公義的種子已植根在每位青年的心中。即使未來民主的道路看來仍很崎嶇,但我們知道每一位青年,還會以不同方式去爭取,並為信仰作見證。
正如聖若望保祿二世常說:「不要怕,只管信。」(路8:50)
讓我們懷著信德,時常祈禱,跟隨耶穌基督的步伐,繼續在民主的道路上前進。
《傘開・信念》策劃人
Esther Tam
對平信徒來說,參與政治是有價值且是要求甚高的服務,標誌著基督徒服務他人的承擔。以服務精神追求大眾福祉,發展正義、尤其關注貧窮困苦的情況,尊重世界現實的自主性,輔助原則,在團結關懷中促進對與和平 : 這些都是平信徒在參與政治活動中,啟導他們的準則。(教會社會訓導彙編 #565)
天主,使我作祢和平的工具
除了陳日君樞機身體力行教導我為什麼要爭取公義之外,在《方濟各的祈禱》的這一句禱文亦影響著我。自幼已領洗,上主日學,領堅振,每星期日到聖堂參與彌撒,一切都十分順理成章,沒有太大的起伏,但耶穌基督的教導卻不知不覺間影響著我,在等待著時機工作。
大學選讀了社會工作,是很想當然的希望能夠幫助別人,服務有需要的人,就像耶穌一樣,關愛弱小的人。畢業後,亦能夠成為社工去服務他人,彷彿已符合了天主給我的使命。社工這工作正正是利用自己的知識及關愛去協助受助人面對困境,而我亦很感恩天主讓我成為祂的工具,去幫忙他人。
但是,隨著工作多年,令我窺探了社會上面對的困境,我看到很多哀傷的面孔,公升計的眼淚。但很多時並不單單是個人的問題而導致,而是社會的制度不斷向權貴傾斜,弱勢市民的困難日益嚴峻。但不公義的小圏子選舉所選出來的政府只會繼續欺負他們,看到了這情況,心中怒火只有不斷累積,但不知如何去改變這情況。每年的遊行、集會的數目愈來愈多,但壓迫卻愈來愈厲害,令情緒不斷翻滾。
當戴耀庭教授提出《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時,我就十分認同他的理念,更想著究竟可以如何出一分力去促進它的成功。由於它需要進行很多的商討工作,故此,在數次的商討日都要大量的促導員協助進行商討,於是,我便加入成為促導員之一。
在商討完成後,在過程中認識了一班《社工復興運動》的朋友,他們都是一班熱心參與社會運動的社工朋友,他們希望復興社工的公共性,不再缺席社會的大是大非時刻。而他們亦會協助在佔中發生時,如何協助突發情況,提供情緒支援及危機處理等情況,而我亦加入《社工復興運動》的社工隊之一,打算在佔中發生時,進行外圍的支援。
但現實是往往令人措手不及,第一枚催淚彈射出後,佔領金鐘的出現,79天的佔領都遠遠超出大家的想象,而社工隊只好再作調整,由外圍支援變成在佔領區中進行支援,無論物資、情緒及資訊等,尤其在佔領初期,有任何聲響都會令群眾產生很大的情緒,故此,我亦隨社工隊開始進行長期的支援,除了工作或有需要之外,多數都會出現在佔領區中進行支援,亦會睡在佔領區,待至早上才回家梳洗及上班。
到了佔領後期,社工隊亦舉辦了一些商討行動,希望為佔領行動收集一些意見,而我亦代表《社工復興運動》與佔領區內的團體進行大型的問卷調查,希望能拋磚引玉,找到一些可行的建議去協助運動。
以上的種種工作,都和我的社工身份緊緊扣連,不斷鼓足勁去進行,但在面對黑暗的氣氛時,我的信心卻愈來愈受到影響,彷彿沒有光明的前景。但幸好在佔領區內仍有一班公教青年的朋友,他們在佔領區內祈禱,讓我感受到平安的氣氛,我甚至在佔領區辦了告解,去修補我和天主的關係,因為面對獨裁的傀儡政權,曾令我對祂失了信心。
雨傘運動雖然已經結束,但爭取民主的運動仍然未停止,過去一年,香港出現了不少新的團體,有論政、地區工作、專業人士的覺醒,大家都一起為香港的民主自由而努力。而我,就在運動結束後,一直思考如何在工作不止帶出信仰,更希望帶出公義,以繼成為天主和平的工具的方向進發!
Rivalino (Born Catholic,社會工作者,非常敬佩陳日君樞機對社會公義的堅持,在工作之中感受到社會上的不公義愈來愈嚴重,覺得需要做點什麼去改變現狀。
因著職業特性,在雨傘運動期間擔任社工隊,在佔領區進行支援工作,一度以立法會停車場為家。)
以上內容節錄自《傘開.信念》傘下的公教青年◎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3583264.pdf
前言
雨傘運動後,一直沒有整理自己的思緒。直至一次台北之旅,有機會與當地的公教青年分享參與雨傘運動的點滴,我開始回想每天在街上的日子是怎樣。分享過後,一位台北的青年朋友說我有責任以文字記錄今次雨傘運動的參與過程及信仰反思,因為這一切可讓其他公教青年作為參考,令更多青年明白關心社會與信仰是不可分割。如果只是將所經歷的一切留在心中,就是一個「不負責任」的行為。
回港後,我一直記掛著我這位朋友的說話,可惜我本來就不善於文字創作。當我惆悵如何去完成一本書之際,我想起一班曾經一同在街上抗爭的戰友。當我將製...
目錄
1. 前言
2. 雨傘運動大事記
3. 雨傘中的十字架 (羅偉聰)
4. 或許年輕,但我知道…… (Kenny)
5. 醒覺,走進社會(Jason)
6. 懷著愛,團結下去(王承傑)
7. 從罷課到佔中(林覺浩)
8. 看到耶穌基督的背影(Esther Tam)
9. 跟隨女兒,走上街頭(Herve Tam)
10. 默默的守護者(Man)
11. 和平之歌(堅+Vansie@AMDG)
12. 不一樣的爸媽(Ting & Eric)
13. 丈夫的強大後盾(JW)
14. 堅忍等待,花開時(Alex Ho)
15. 兩傘運動 ── 舉手(游)
16. 「站」時一點愛(鄧詩詩)
17. 「遮」不住的良知(彭彭)
18. 「是說是,非說非」的堅持(Flora & Nelson)
19. 婚於亂世,有種責任(Adino & Angie)
20. 成功與失敗 ── 龍和道總攻後記(陳亮庭)
21. 一次撐陌生人的經歷:給小朋友的公民課(Table Ho)
22. 運動去向之爭(許穎婷)
23. 拘留,困不住我對公義的渴求(祖雲尼)
24. 天主,使我作祢和平的工具(Rivalino)
25. 拉近了的「關係」(盧卓鋒)
26. 傘前・散後(雀仔)
27. 清場之後(陳宇明)
28. 香港人,你們很美麗(Linda)
29. 《在真理中的愛德》通諭對香港教友參與社會運動的啓迪(林瑞琪博士)
30. 雨傘之後:未來可以點做?(黎恩灝)
31. 後記
1. 前言
2. 雨傘運動大事記
3. 雨傘中的十字架 (羅偉聰)
4. 或許年輕,但我知道…… (Kenny)
5. 醒覺,走進社會(Jason)
6. 懷著愛,團結下去(王承傑)
7. 從罷課到佔中(林覺浩)
8. 看到耶穌基督的背影(Esther Tam)
9. 跟隨女兒,走上街頭(Herve Tam)
10. 默默的守護者(Man)
11. 和平之歌(堅+Vansie@AMDG)
12. 不一樣的爸媽(Ting & Eric)
13. 丈夫的強大後盾(JW)
14. 堅忍等待,花開時(Alex Ho)
15. 兩傘運動 ── 舉手(游)
16. 「站」時一點愛(鄧詩詩)
17. 「遮」不住的良知(彭彭)
18. 「是...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