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銷售突破35萬本!
醫生臨床解說最佳圖解示範,專業醫護人員指定參考用書,
從中小學生生物健康教育課,到攻讀博士,
看3D互動立體動畫與圖解,秒懂。
‧看電腦看到一半覺得眼壓高、想嘔吐,如何判斷是眼睛疲勞還是青光眼徵兆?
‧身體呈現僵直感,其實不是骨骼有毛病,可能是帕金森氏症?
‧高齡者常倦怠、整天睡、記憶力低下,你以為失智,其實只是甲狀腺機能低下。
‧誰說壓力是無形的?用3D照樣可以透視出自律神經如何失調。
‧二頭肌、腹直肌在哪裡?透視人體肌肉,你就不會操到死還練不出人魚線。
作者奈良信雄是日本醫學權威、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教授,
專攻病態解析、基因診斷學與醫學教育,
他透過一張張比X光片更真實、比醫生解說更詳實的構造生理學圖解
不只告訴你各個器官的名稱與位置,
還告訴你這些器官會出現什麼疾病、痊癒的過程是什麼,
第一步該如何治療?哪些採用西醫療法?哪些可以使用漢方療法?
此書將人體依器官系統分類,分成運動系統、腦部與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及血液
等9大章,把各種器官所會出現的疾病做分門別類的整理:
◎關於運動系統:關節、肌肉、骨骼,彼此之間到底如何作用?
‧誰說人長大了骨頭就定型?每二到三年,骨頭也會新陳代謝一次,需要
好好保養。
‧骨質疏鬆症、類風濕性關節炎、斜頸症和椎間盤突出,
這些常見疾病到底如何發生?又要如何修復?
‧運動障礙症候群、骨肉瘤、顳顎關節症候群、扯肘症、肌肉萎縮症,
醫生該如何處理才能讓患者可以正常動作?
◎關於腦部與神經系統:大腦、小腦、腦幹,大家俗稱的頭痛到底是哪裡痛?
‧現代人的文明病失智症、精神分裂症、帕金森氏症,怎麼發生?
這個連最尖端電腦也比不上的資訊處理系統,為什麼會秀逗?
‧常說的顏面神經麻痺、運動麻痺、感覺麻痺、自律神經失調,
神經百百條,你到底是壓到了哪一條?
比X光片更真實的解說,讓你一看就懂。
◎關於感覺系統:視覺、聽覺、嗅覺和皮膚,你說不出來的部位也能3D圖解
視網膜剝離、突發性耳聾、梅尼爾氏症、鼻竇炎、嗅覺障礙、舌癌,
這些明明是單一器官的症狀,為何醫生老說你看錯科?
原來很多跟感覺有關的病症主因,並不在原始器官:
例如突發性耳聾,問題不出在耳朵,而在壓力,得用類固醇或血管擴張來治療。
其他還包括循環、消化、泌尿與生殖系統等……
這些平常你看得到與看不到的身體構造與疾病,
全部利用3D影像全圖解,比醫生解說更詳實,
讓你比醫生更了解你自己。
作者簡介:
奈良信雄
1950年出生於日本香川縣,東京醫科齒科大學醫學部、放射線醫學綜合研究所、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癌症研究所畢業。
現任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教授、醫齒學教育系統研究中心長及教授,專攻臨床血液學(白血病診斷與病態解析)、基因診斷學、醫學教育。分別隸屬於日本內科學會、日本檢查血液學會理事、日本血液學會代表、日本醫學教育學會評議員等學會成員。
多年來,努力將艱澀難懂的醫學知識,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教導給民眾。主要著作有《圖解人體解密預防醫學解剖書》、《克服癌症不是夢》、《血液的不可思議》、《怎樣做好全身健康檢查?》等。
譯者簡介:
程永佳
日本橫濱國立大學碩士畢業,專攻經營學(日本交流協會獎學金)。畢業後在日本工作約一年半後回台,雖然專業領域是商業財經方面,對其他領域的翻譯也樂於接受,目前於輔仁大學修讀國際醫療翻譯學程。譯作有《松浦彌太郎X伊藤正子 上質男女の圖鑑》。
章節試閱
運動系統的疾病
運動系統的疾病從與全身相關的關節,到手腳前端都包括在內。運動系統會因年齡增長而衰弱,建議平日就要養成運動的習慣。
運動障礙症候群
運動系統包含骨骼、肌肉、關節以及指揮它們的神經。而運動障礙症候群的定義是,因運動系統的障礙,造成患者需要看護,或是處於需要看護的高風險狀態。
我們多半認為高齡者發生腦中風或失智症時,才需要看護,但是因關節障礙的步行困難、跌倒及骨折等,造成患者需要看護的案例數目,卻與失智症相去不遠。
運動障礙症候群包含骨質疏鬆症、變形性脊椎症、退化性膝關節炎、脊椎狹窄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還有骨折等外傷。因年齡增長與活動量降低而造成的「廢用症候群」(disuse syndrome)也是其一。運動障礙症候群會因肌力與平衡能力下降,關節變形、疼痛、麻痺等而造成步行困難。
運動障礙症候群7項自我檢測:
1 無法單腳站立穿襪子。
2 會在家裡絆倒、滑跤。
3 上樓梯時需要扶手。
4 無法在綠燈時間內過完馬路。
5 無法連續走路15分鐘。
6 買了約2公斤的東西,要拿回家有困難(約2盒1公升牛奶的重量)。
7 就算只有一點負重的工作也感到困難(用吸塵器、搬棉被等)。
只要有一個項目符合你的情況,就有運動障礙症候群的可能。
關於運動障礙症候群的自我檢測
步行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動作,若連走路都有困難,那麼上廁所和入浴等日常生活動作就需要看護;不僅包含本人在內,全家的生活品質都會明顯的下降。因此需要早期發現、早期處理運動障礙症候群。
日本整形外科學會提出了運動障礙症候群的自我檢測表,只要有一個項目符合,就有運動障礙症候群的可能性。
運動系統的問題也有不少是從40~59歲就開始出現,而膝關節或腰部的疼痛、足部麻痺等,有時也並不單純只是運動不足或年紀大了,反而是運動障礙的徵兆。
鍛鍊方法
對於符合自我檢測中任何一項的人,日本整形外科學會建議進行「運動障礙症候群鍛練法」。這是一種高齡者也能安全進行的簡單鍛練法,基本上是扶著桌子等物體,並以單腳站立,或是緩慢的深蹲運動、國民健康操和健走,也可以進行自己熟悉或喜歡的運動,不限種類。
如果膝關節或腰部有疼痛、麻痺等現象,先請專門醫生診治改善。若輕忽症狀而導致疼痛惡化,就沒辦法繼續鍛練,更不願意外出或運動,會陷入肌力更加衰弱的惡性循環。
另外,突然的激烈運動是很危險的,不只可能傷到肌肉或關節,或是發生跌倒等意外,也可能引發重大的心血管疾病。
腦與神經系統的疾病
腦部與神經系統的疾病中,有急病與急速的病情變化,威脅生命的危險度高,依情況會留下後遺症。這裡為各位介紹腦中風(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腦梗塞)及神經痛。
‧腦中風
腦中風腦部血管(主要是動脈)突然破裂或塞住,導致正常血液流動被截斷,身體缺乏氧氣而出現組織損傷,造成麻痺或意識障礙,嚴重時造成死亡,這些疾病統稱「腦中風」。包含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及腦梗塞(腦血栓、腦栓塞)等。
與高血壓、血脂異常、肥胖及糖尿病等疾病有相當深的關係,多發生於中高年齡以後,但有時也會發生和生活作息無關,年紀輕輕就發病的情況。
此症多數為突然發病,為了挽救生命,將腦損傷控制在最低限度的緊急治療非常重要。就算能救得一命,視腦損傷的程度,也可能留下重大後遺症,導致日常生活中需要照護。
1. 腦出血(血管破裂)
腦部血管破裂造成腦實質出血的疾病,有時是顱內出血,報告中最常出現的原因是因高血壓或動脈硬化,造成脆弱的血管破裂(此疾病被稱為高血壓腦出血)。另外,還有腦血管先天性異常的腦動靜脈畸形、血液本身異常(血小板異常或凝固機能異常)等原因,其他還有年老、吸菸、飲酒或糖尿病等因素。多發於50~60幾歲。
出血的血液壓迫腦組織,產生腦水腫,引起腦部機能障礙。出血量太多時,會壓迫生命中樞腦幹,導致死亡。出血部位多位於視丘或是視丘旁的基底神經節被殼處,也會出現在皮質下、橋腦、小腦。
症狀
進行日常生活活動時,突然出現頭痛、嘔吐、意識障礙、單邊臉部或手腳麻痺等症狀,症狀依出血部位及出血程度而不同。殼核、視丘及小腦出血時,眼睛的瞳孔部分會向一邊或是內下方偏移。小腦出血時的頭痛及暈眩特別嚴重。
受到損傷的腦組織不會恢復,會留下運動麻痺、感覺障礙或語言障礙等後遺症。
治療
發作後的急性期救命治療是最優先的。先確保氣管暢通,給予止血藥,並以降血壓藥控制血壓。依出血部位而定,可進行手術取出血塊;但視丘及腦幹出血或出血量極少時,不適用手術治療。脫離急性期後,須盡早開始復健,目標是將剩下的身體機能,最大限度的用於日常生活動作及回歸社會。
2. 蛛網膜下腔出血(血管破裂)
包覆腦部的三層膜中,中間那層蛛網膜與裡面那層軟膜之間的出血,稱為蛛網膜下腔出血。這裡因為有腦脊髓液,血液會與腦脊髓液混合而不會凝固。於腦動脈分歧點產生的瘤(腦動脈瘤),或先天性腦動靜脈畸形破裂出血是其原因。
在日本,蛛網膜下腔出血每年於一萬人中會發生2個病例,其中以40~60幾歲的病患較多,吸菸、高血壓、大量飲酒、感染症等也是發病的因素。此症死亡率高,就算能救得一命,多數也會留下重大的後遺症。
症狀
突然出現激烈頭痛,就像被鐵鎚敲到頭般的激烈疼痛是其特徵。有時會出現枕項部(後頸部)僵硬而無法前屈(枕項部僵硬),會出現意識障礙,偶爾出現麻痺或語言障礙。
治療
急性期且為重症救命治療是最優先的,須控制血壓與顱內壓,預防再次出血。原因是腦動脈瘤破裂出血時,可能進行開顱手術,將破裂的動脈瘤夾住,或是從血管中放入彈簧圈止血。
3. 腦梗塞(血管塞住)
腦部血管被塞住,缺乏氧氣造成腦組織壞死,大致可分為腦血栓與腦栓塞。發病背景多為動脈硬化,高血壓、肥胖、抽菸、飲酒、糖尿病、血脂異常、脫水、心臟疾病也是原因。
出現腦梗塞症狀,經數分鐘或最長24小時以內症狀消失者,稱為暫時性腦缺血,被視為腦梗塞的前兆,部分患者在其後會發生腦梗塞。
A. 腦血栓
症狀
動脈硬化造成血管內腔變窄,血管被血塊(血栓)塞住。症狀惡化緩慢,會出現話說不清楚、失語症等語言障礙,也會出現手腳麻痺症狀,嚴重時會陷入昏睡狀態。
治療
急性期且為重症救命治療是最優先的。會投以溶化血栓或使血液不易凝固的藥,有時在會陰處插入導管除去血栓,或是直接投以溶化血栓的藥。
B. 腦栓塞(血管塞住)
症狀
心臟等其他地方產生的血塊(血栓),隨著血液流至腦部血管,並塞住血管。突然發作後,數分鐘出現與腦血栓同樣的症狀,特徵是症狀出現的比腦血栓快,且為重症。
治療
塞住腦部血管者為血栓時,會投以溶化血栓的藥,再投以改善高度腦水腫,保護腦部的藥。為預防再發,會投以抗凝血藥,並控制產生血栓的源頭疾病,如心肌梗塞、瓣膜性心臟病等。
‧神經痛
神經痛是因為某些原因刺激到末梢神經而產生痛覺的症狀,因此並非病名。突然疼痛後恢復正常,然後又突然疼痛,如此反覆。有三叉神經痛、肋間神經痛或坐骨神經痛等。
原因有外傷、感染,還有因骨頭變形、腫瘤、椎間盤突出等壓迫或拉伸末梢神經,也有原因不明者。
1. 三叉神經痛
症狀
即顏面神經痛。三叉神經為感覺神經,由腦神經的顏面神經中分出。三叉神經受刺激而產生痛覺,即三叉神經痛。顏面的半邊會突然劇烈疼痛。有時牙槽脊或耳朵也會痛。女性患者較多。
治療
會投以抗癲癎藥或是鎮痛劑等藥物療法。藥物療法沒有效果時,可能會將麻醉藥注入神經,進行神經阻斷術,或是將壓迫神經的血管切除。
2. 坐骨神經痛
症狀
坐骨神經通過的臀部、大腿後側、小腿肚產生劇烈疼痛。原因是位於坐骨神經根部的腰椎椎間盤突出,或坐骨神經通過處的肌肉等壓迫到神經,也有原因不明者。
治療
因腫瘤或椎間盤突出等病因明確者,會治療其原因疾病。除了投以鎮痛劑之藥物療法外,還可能會進行神經阻斷術、穿著護腰、利用熱敷等溫熱療法、或是針炙等治療。
3. 肋間神經痛
症狀
沿肋骨通過的肋間神經產生劇烈疼痛。大部分是發生在身體的半邊,因呼吸、咳嗽、怒罵或姿勢變更而引起,也可能是帶狀疱疹或癌狀轉移。症狀與狹心症相似,不可輕忽。
治療
投以鎮痛劑是基本療法,有可能會進行神經阻斷術。也有藥物貼布、固定肋骨、溫熱療法、針炙等療法。症狀輕微時,會請病患注意不要做出會引發症狀的行為,等待其自然痊癒。
運動系統的疾病
運動系統的疾病從與全身相關的關節,到手腳前端都包括在內。運動系統會因年齡增長而衰弱,建議平日就要養成運動的習慣。
運動障礙症候群
運動系統包含骨骼、肌肉、關節以及指揮它們的神經。而運動障礙症候群的定義是,因運動系統的障礙,造成患者需要看護,或是處於需要看護的高風險狀態。
我們多半認為高齡者發生腦中風或失智症時,才需要看護,但是因關節障礙的步行困難、跌倒及骨折等,造成患者需要看護的案例數目,卻與失智症相去不遠。
運動障礙症候群包含骨質疏鬆症、變形性脊椎症、退化性膝關節炎、脊椎狹...
推薦序
推薦序
了解病理,讓身體強化取代惡化
新竹教育大學體育學系教授╱林貴福
隨著科技及儀器設備的發展,讓我們逐漸對人體奧祕有更多的了解,但是也隨著環境品質、飲食習慣與生活方式的改變,讓人類面臨比過往更為劇烈的衝擊。舉凡過去未曾知曉的疾病,如今卻能逐漸了解罹病的病理機制,甚且透過流行病學的研究,掌握可能促使罹病的因素,擬定預防策略。
然而,當我們一再面臨威脅生命的新病毒或變種株時,如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或流感等,只能先行隔離,再研究醫療對策,如此周而復始,還真有「計畫趕不上變化」的類似感觸。
這也證實人類所能知曉而形之於文字的知識,在浩瀚的宇宙中微乎其微。就已知的知識範疇,也未必人人都能洞悉一二,因而促使各種知識領域的專書推陳出新,出版商百家爭鳴。同時,在無遠弗屆的網路世界裡,更是不乏教人如何養生、健身、抗老及醫療的訊息,甚至氾濫到足以讓我們不知該如何抉擇的境界。
個人以為,在多元資訊的世代裡,我們都該當一個聰明的消費者,遵循理論、知識與常識的發展軌跡,關注自己身體的健康,了解可能威脅身體健康狀態的因素,並做出正確因應的選擇。雖然我們不像醫師那麼了解病理、藥理及醫療程序,不過在保健、養生及照護方面,卻可以透過坊間出版的醫療專書,獲得正確及必要的知識,加以身體力行。
教學上常告訴學生說:「百年前的人體與百年後的人體,在正常情境下,人體構造與生理功能不會有太大的改變」,所以任何一家出版商或任何一種版本的專書,其實都差不多,深淺程度不同而已。
直到審閱《人體結構與疾病透視聖經》一書之後,實有不同以往的觀感。本書是結合人體解剖、生理及病理的醫學創新專書,內文運用精緻彩圖及拖曳方式進行說明,同時搭配章節,列舉實用臨床小知識及解釋相關疾病形成的機制。特別是運用了3D立體動畫,闡述身體構造及生理運作,深入淺出,實用易懂,能滿足不同專業領域者的需求。
以現今繁忙緊湊的生活氛圍,本書足可提供居家養護、醫護診斷及專業教學等相當實用的資料,值得擁有,極力推薦,是為序。
推薦序
了解病理,讓身體強化取代惡化
新竹教育大學體育學系教授╱林貴福
隨著科技及儀器設備的發展,讓我們逐漸對人體奧祕有更多的了解,但是也隨著環境品質、飲食習慣與生活方式的改變,讓人類面臨比過往更為劇烈的衝擊。舉凡過去未曾知曉的疾病,如今卻能逐漸了解罹病的病理機制,甚且透過流行病學的研究,掌握可能促使罹病的因素,擬定預防策略。
然而,當我們一再面臨威脅生命的新病毒或變種株時,如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或流感等,只能先行隔離,再研究醫療對策,如此周而復始,還真有「...
作者序
前言
一分鐘看懂人體構造
在了解「人體」時,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人體的構造與機能。
一直以來,我們都是從「解剖學」教科書來學習人體構造。當然,從解剖學教科書是可以理解人體的構造,但是不管哪一本教科書都很枯燥乏味,而且大多數都只是用語說明而已。目前幾乎找不到從人體構造連結到機能,都能讓人容易理解的書籍。
本書打破傳統解剖學教科書的框架,目標是編輯出一本可以直接連結人體構造與機能,並容易理解的新型書籍。
首先,為了盡量讓讀者容易理解人體構造,我們使用大量的立體插畫,而且從構造到其各自的機能,都詳細的予以解說。不只是用文字說明,還使用臨床上常出現的X光片及CT影像等,讓讀者能更真實的理解人體構造。另外,我們還就各項目提出相關性較強的疾病,說明其發病機制、症狀、治療方式等。
因為這是一本濃縮重點的書籍,所以不只是初學者可以藉本書習得基礎知識,對於醫療從業人員來說,也是一個重新學習的好工具。單純只是拿在手上翻一翻,也能夠自然的學到知識。請各位務必利用本書,紮實的學習人體構造與機能。
前言
一分鐘看懂人體構造
在了解「人體」時,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人體的構造與機能。
一直以來,我們都是從「解剖學」教科書來學習人體構造。當然,從解剖學教科書是可以理解人體的構造,但是不管哪一本教科書都很枯燥乏味,而且大多數都只是用語說明而已。目前幾乎找不到從人體構造連結到機能,都能讓人容易理解的書籍。
本書打破傳統解剖學教科書的框架,目標是編輯出一本可以直接連結人體構造與機能,並容易理解的新型書籍。
首先,為了盡量讓讀者容易理解人體構造,我們使用大量的立體插畫,而且從構造到其各自的機能,都詳細的予...
目錄
推薦序 了解病理,讓身體強化取代惡化 ╱林貴福
前言 一分鐘看懂人體構造
本書使用方法與DVD目錄
第一章 運動系統
全身的骨骼─骨折
骨骼的構造與代謝─骨質疏鬆症
關節的構造─類風濕性關節炎
肌肉的構造─肌肉斷裂
頭頸部的骨骼與肌肉─斜頸症
胸部及腹部的骨骼與肌肉─腰痛
背部及腰部的骨骼與肌肉─椎間盤突出
上肢的骨骼與肌肉─脫臼
下肢的骨骼與肌肉─阿基里斯腱斷裂
運動系統的疾病─(運動障礙症候群、骨肉瘤、顳顎關節症候群、扯肘症、肌肉萎縮症)
第二章 腦部與神經系統
大腦─失智症
大腦邊緣系統─精神分裂症
腦幹─帕金森氏症
小腦─脊髓小腦共濟失調症
脊髓與脊髓神經─脊髓損傷
腦神經─顏面神經麻痺
運動神經與感覺神經的傳導路徑─麻痺(運動麻痺、感覺麻痺)
自律神經系統─自律神經失調
神經元突觸的神經傳導─藥物依賴
腦與神經系統的疾病─(腦中風、神經痛)
第三章 感覺系統
眼球的構造─青光眼
視覺的構造─視網膜剝離
耳朵與聽覺的構造─突發性耳聾
平衡覺的構造─梅尼爾氏症
鼻腔的構造─鼻竇炎
嗅覺的構造─嗅覺障礙
舌頭與味覺的構造─舌癌
皮膚的構造與作用─異位性皮膚炎
皮膚感覺的構造─知覺障礙
體毛與指甲─指甲的疾病
疼痛的機制
感覺系統的疾病─(白內障、結膜炎、老年性黃斑病變、皮膚癌)
第四章 呼吸系統
鼻腔、咽頭、喉頭─咽喉癌
氣管、支氣管─支氣管性氣喘
肺的構造─肺癌
呼吸運動與調節─呼吸困難
肺泡與氣體交換─慢性阻塞性肺病
發聲的構造
呼吸系統的疾病─(肺炎、肺結核、自發性氣胸、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
第五章 循環系統及血液
血液循環─心臟衰竭
心臟與冠狀動脈─心肌梗塞
心臟瓣膜─瓣膜性心臟病
刺激傳導系統─病竇症候群及心臟傳導阻滯
心週期─心律不整
動脈─動脈硬化
靜脈─下肢靜脈曲張
微血管─休克
血壓的調整─高血壓
淋巴系統─惡性淋巴瘤
脾臟─脾臟腫大
血液1 血液的組成─白血病
血液2 血漿與紅血球─缺鐵性貧血
血液3 白血球─白血球減少症
免疫系統─過敏
血小板與止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
循環系統及血液的疾病─(狹心症、膠原病、先天性心臟病)
第六章 消化系統
口腔─齲齒
咽部與吞嚥的結構─吞嚥障礙
食道─食道癌
胃─胃癌
小腸1 十二指腸─十二指腸潰瘍
小腸2 空腸及迴腸─腸阻塞
消化與吸收的結構─克隆氏症
大腸─大腸癌
直腸與排便的結構─便秘
胰臟─急性胰臟炎
肝臟─肝癌
膽囊─膽結石
消化系統的疾病與症狀─(腹痛、噁心、嘔吐、肝炎、肝硬化、闌尾炎、腸燥激症)
第七章 腎臟及泌尿系統
腎臟─腎臟炎
腎元與製造尿液的結構─慢性腎臟病
腎盂及輸尿管─輸尿管結石
膀胱─膀胱癌
尿道─尿道炎
排尿的結構─尿失禁
腎臟及泌尿系統的疾病─腎衰竭
第八章 內分泌
下視丘─壓力
腦下垂體─巨人症與肢端肥大症
甲狀腺及副甲狀腺─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高能症)
腎上腺─庫欣氏症候群
胰島的構造─糖尿病
內分泌的疾病─甲狀腺功能低下(甲狀腺低能症)
第九章 生殖系統與細胞
乳房─乳癌
子宮與卵巢─子宮癌
女性的性週期─月經異常
男性生殖器─前列腺癌
妊娠的開始與過程─妊娠高血壓
細胞的構造與作用─癌症的生成
基因與DNA─染色體異常
生殖系統的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前列腺肥大、子宮外孕)
推薦序 了解病理,讓身體強化取代惡化 ╱林貴福
前言 一分鐘看懂人體構造
本書使用方法與DVD目錄
第一章 運動系統
全身的骨骼─骨折
骨骼的構造與代謝─骨質疏鬆症
關節的構造─類風濕性關節炎
肌肉的構造─肌肉斷裂
頭頸部的骨骼與肌肉─斜頸症
胸部及腹部的骨骼與肌肉─腰痛
背部及腰部的骨骼與肌肉─椎間盤突出
上肢的骨骼與肌肉─脫臼
下肢的骨骼與肌肉─阿基里斯腱斷裂
運動系統的疾病─(運動障礙症候群、骨肉瘤、顳顎關節症候群、扯肘症、肌肉萎縮症)
第二章 腦部與神經系統
大腦─失智症
大腦邊緣系統─精神...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