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時今日的香港,已經沒有多少東西可「照舊」的了。
變的變、拆的拆,唯獨舊照片不騙人,把隱隱守著的舊街古建、珍聞軼事,「照舊」呈現我們的眼前。
本書作者自幼深明此道,熱愛收古藏舊,更不倦於翻查文獻,深入考證,加上細膩的觀察,為你我留下彌足珍貴的香港回憶。這次他從收藏品中翻出近二百幀的九龍舊照,部分更是初次出現的罕有珍藏,珍貴地反映出二十世紀初至六七十年代的九龍面貌:移山填海如何見證着整個九龍半島的發展歷程、油尖旺的街道變遷和古蹟保育,以及孕育出獅子山下精神的東九龍,如何幫助我們認識歷史。還有,歷盡建國後難民潮的調景嶺、石硤尾和西九龍一帶的地區,也是我們差點遺忘的歷史見證者,讓我們重新體會上一代人的艱辛和奮鬥歲月。本書作者話當年說故事之餘,更希望我們不獨停留在過去,更要珍惜現在,並守護香港的未來。
作者簡介:
許日彤,生於一九六○年代的香港,自幼愛好研究香港歷史,小學階段即開始收藏有關香港的舊物和資料。一九八○年代初,於聖保羅書院中學畢業後,繼赴加拿大升學,在海外期間對收藏興趣未減,仍不停四處搜羅相關物品和資料。直至一九八○年代末,完成學業後才回港,就業於珠寶業,直至今天。
作者序
「消失中的風景」系列總序
自從「九七回歸」以來,香港人積極尋找自己的身份,思考本土的核心價值。然而,在十多年的發掘過程中,面對着天星、皇后碼頭的拆遷,以及沙中線和何東花園是否要保育的爭議,似乎大家都意識到這些文化遺產彌足珍貴,必須設法保留,但是對於古舊建築的歷史價值,卻所知不多。其實,我們對歷史無知,與香港的教育有密切關係。雖然修讀過初中中國歷史科,必然會知道中國曾在一九六六年爆發了「文化大革命」,然而對同時在香港發生的「六七暴動」,卻不甚了解。對本土歷史的無知,必然會影響對今日時局的判斷;當下的決定錯誤,也必然會影響未來的發展。
本人於二〇一二年成立「香港舊照片」,並銳意將之發展成網上平面博物館。鑒於香港是全球社交平台滲透率最高的城市,照片成為了傳遞信息的主要途徑,本網決定透過發佈舊照,吸引網民留言,透過文字分享,積沙成塔,化成掌故,讓香港人認識歷史。二〇一三年,承蒙中華書局邀請,出版「消失中的風景」系列書籍,透過舊照片、舊文獻、舊地圖及掌故舊聞,取代連篇累牘的歷史書寫形式,一新讀者耳目,鑒古知今,展望將來。祈願透過本系列,讓港人於政治議題、社經大事、保育發展等方面,以知識為基礎,作出正確的判斷,筆者的辛勞,亦顯得微不足道了。
余震宇
二〇一四年七月三十日
於將軍澳寓所
序
我家在港島,五十年代,踏足九龍的機會是探親、乘火車回內地、遊荔園及逛工展會。九龍城及牛頭角是「在那遙遠的地方」,談到啟德機場,即聯想起「出國」及「遊埠」。
女皇加冕的一九五三年冬天,舉家往參觀尖沙咀工展會(現喜來登酒店所在),行完展場十三、四條「街」之後,意猶未盡,再沿彌敦道、荔枝角道步行至深水埗才乘小輪回港島。途中聽到父母提及「大包米」、兵房、鬼屋(佐敦道口)、大華、普慶、平安及勝利戲院。當時印象最難忘的是旺角道口的古舊差館,而充滿歐陸風情的尖沙咀,覺得就是「外國」。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列列有圓拱形支柱「騎樓底」的西式屋宇。
六七十年代,上述記憶仍縈繞於腦際,不過,大部分當時的建築物,已被拆卸重建。
近年,致力購買當年的照片及明信片,冀能「捉回」當年已溜走的景象。傾盡全力,仍只得一鱗半爪。
有幸先睹日彤兄的新作《九龍照舊》,書中的多幀罕有照片及明信片,使在下有極大的滿足感,恍如走進時光隧道,回到一九五三年以至早期的九龍。
一批一九四五年剛和平後的照片,以及多張尖沙咀、油麻地、旺角、深水埗、九龍寨城、機場以至調景嶺一帶的罕見照片,皆為難得一見或初次出現者。
一如日彤兄的另一力作《香港照舊》,書中的字裏行間除述及社會的變遷外,還有商場的人事興替,和不同階層市民的生活點滴,亦洋溢着濃厚的人情味,令人回味不已。
在下再次衷心向讀者諸君推薦。
鄭寶鴻 敬書
於歲次乙未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自序
二○一四年非常幸運能有機會編寫了拙作《香港照舊》。出版後從不同渠道收到各方迴響,無論是批評指正,還是讚譽鼓勵,對我來說皆是無比珍貴。讀者對拙作的稱許和欣賞固然令本人深感鼓舞,善意的批評更使我了解到自己淺白粗疏的一面,最令人高興的是透過該書的出版,令我結交了不少新朋友,為我提供不少掌故知識和珍聞軼事,不獨豐富我的閱歷,同時更充實我的心靈,這一切都是本人萬二分感激的。更令人興奮的是在《香港照舊》一書出版後不久,能再獲中華書局的支持,邀約編撰新書──《九龍照舊》。
在前書的經驗上再編寫此書,原以為雖未致駕輕就熟,但亦應略見輕鬆,哪知一經開始,才發覺無論在圖片以至資料搜集上均較香港島困難得多,特別是二十世紀初或之前的九龍區照片,除個別已經多次公開者外,簡直是鳳毛麟角,只因當年的香港經濟重心以至居民都集中於港島,九龍半島除尖沙咀一帶屬軍營和洋人的別墅區域外,其餘各區大部分仍處於半鄉郊狀態;徬徨之際,可幸於編撰工作開展後,翻箱倒籠尋找舊藏資料時,才發覺原來被自己遺忘了的九龍照片亦不在少數,加上後期的搜集,終於達到心目中希望展示具質素照片的數量,能夠舒一口氣。更幸運的是在徵集照片過程中,偶然地收集到一組罕見的九龍城和深水埗區照片,不獨展現了該地二三十年代時的面貌,更多角度了解到當日的民生狀況,包括近距離看到在砦城城牆下取景拍攝電影的情況,呈現了該兩區鮮為人知的一面。
在撰寫《九龍照舊》的過程中,筆者得到一個極佳的機會去重溫九龍半島的歷史,溫故而知新,個人得着委實不少,自娛之外亦希望此書復能娛人,最終目標是想透過欣賞舊照片、講述舊故事的同時,能帶出「憑藉回顧過去,更加珍惜現在,協力打造美好將來」此一訊息,這亦是筆者對本書的最大期盼。
在此除了要感謝中華書局,在各方面的協助和配合外,更非常榮幸能再次獲得香港史學泰山北斗鄭寶鴻先生為本書賜序,並提供寶貴意見,令《九龍照舊》生色不少。最後就各位讀者對本書的支持,作者謹致以最誠懇的感激和謝意。
許日彤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消失中的風景」系列總序
自從「九七回歸」以來,香港人積極尋找自己的身份,思考本土的核心價值。然而,在十多年的發掘過程中,面對着天星、皇后碼頭的拆遷,以及沙中線和何東花園是否要保育的爭議,似乎大家都意識到這些文化遺產彌足珍貴,必須設法保留,但是對於古舊建築的歷史價值,卻所知不多。其實,我們對歷史無知,與香港的教育有密切關係。雖然修讀過初中中國歷史科,必然會知道中國曾在一九六六年爆發了「文化大革命」,然而對同時在香港發生的「六七暴動」,卻不甚了解。對本土歷史的無知,必然會影響對今日時局的判斷;當...
目錄
「消失中的風景」系列總序/余震宇
序/鄭寶鴻
自序/許日彤
尖沙咀、佐敦
油麻地
旺角、太子
東九龍
西九龍
「消失中的風景」系列總序/余震宇
序/鄭寶鴻
自序/許日彤
尖沙咀、佐敦
油麻地
旺角、太子
東九龍
西九龍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