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事倦怠,也可以是生命更新突破的契機!
不知不覺,在追求「功績」與「成就」的壓力下,倦怠,已成了現代人最常見的問題:不易入眠,體重減輕、食慾不振,頭痛,腸胃不良;持續憂鬱;不斷地抱怨無聊……凡此種種,身旁幾乎隨處可見。
可惜的是,市面上琳瑯滿目與「倦怠」有關的書籍,常常因為急著給出處方,而停留在最表面的層次裡。事實上,有愈來愈多的學者發現,倦怠影響的層面既深且廣,除了心理學之外,倫理學、哲學、社會學、神學上都還有很多可以討論的空間。若是忽略了這些層面,再好的解決方案,都難逃治標不治本的窘境。
山弗得的這本《突破服事倦怠》,便是將「倦怠」帶進了神論、人論、罪論、教會論的討論中。兼具牧者、心理諮商師的雙重身分,山弗得意識到,因為教會服事的特殊性,服事者所面對的「倦怠」景況,甚至比一般人還要嚴重。也因此,除非更深挖掘其中緣由,找到根本的病徵,才有可能對症下藥,找到突破服事倦怠的路徑。
服事不怕流淚,怕的是深陷倦怠而不願面對;這本書將幫助我們結合心理學、神學、靈修學、教牧學,以實用而創意的方式處理各種倦怠問題,拒絕讓生命陷入盲目的耗損中,進而重新找回充滿熱情的自己,得以繼續在服事當中榮神益人。
作者簡介:
山弗得(John A. Sanford, 1929-2005)
出生於1929年新澤西州,時值美國經濟大蕭條之時。祖上三代都是傳道人,父母艾德.山弗得(Edgar L. Sanford)和安琪.山弗得(Agnes Sanford)都是經歷美國醫治大復興的傳道人。
山弗得畢業於俄亥俄州的凱尼恩學院(Kenyon College),主修哲學。之後踏上父輩的腳步,進入聖公會神學院(Episcopal Theological Seminary),1955年按立為聖公會的牧師。之後,他在蒙洛維亞(Monrovia)的聖路加堂(St. Luke’s Parish)擔任助理牧師。歷任洛杉磯三一教會(Trinity Church)、聖地牙哥的聖保羅座堂(St. Paul’s Cathedral)的駐堂牧師。牧會十九年後,他正式向聖公會提出辭呈。因為累積了許多閱讀和學習,他師從榮格(Carl Gustav Jung),為病人做心理分析,正式掛牌做心理諮商師,直到退休。著有《你.我之間》(台北:上智)、Dreams: God’s Forgotten Language、Dreams and Healing、Evil: The Shadow Side of Reality、Healing and Wholeness、The Kingdom Within、The Invisible Partners等書。
章節試閱
前言
以協助他人為職業者的擔子很重。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可是人類所涉及的煩惱、痛苦、憂傷、焦慮,範圍卻無遠弗屆。倘若人們信任我們,我們也去傾聽他們的故事,我們很快就會贊同菲利普.布魯克斯(Phillips Brooks)所說的話:我們都應該對人好一點,因為每個人都背負著沉重的擔子。德蕾莎修女在加爾各達街上服事那些垂死之人,可是幾十年來她所接觸到的不過是百分之一的人而已,有人問她對此有何感受。她回答道,「我不是被呼召來得成功,而是被呼召來忠心事奉。」我們的事工越重要,面臨服事倦怠的可能性就越高。要避免這樣的問題發生,就必須對自己、自己的動機有深刻瞭解,仔細探索一番,讓靈魂裡最深的智慧來引導我們。在《突破服事倦怠》這本書裡頭,作者桑福德(John Sanford)提供我們一些工具來幫助我們忠心事奉主,同時也避免絕望和服事倦怠的災難,此外他也清楚指出要邁向全人、充實的長遠方法。
今年我受邀到芝加哥的「都市神學教育聯盟」(Seminary Consortium for Urban Pastoral Education)講道,這個機構簡稱為SCUPE。這所學校與華盛頓特區救世主教會(Church of Savior)所贊助的「僕人領導學院」(Servant Leadership School)齊名,訓練基督徒去服事貧困交加的市中心貧民區,在世界上可說是首屈一指。他們要這個芝加哥團體準備一些問題讓我回答,所有的問題都與服事倦怠有關。大意就是:當我們服事那些住在美國都會地區有需要的人、破碎的人,要怎樣才能熬得下來,持續不斷地服事他們?這有可能嗎?
挫折、焦慮、罪惡感、說不出口的絕望,不只存在都會貧民區而已,同時也存在最優秀的社區會友中間。當我們學習讓自己變得容易親近,學習去傾聽,就會發現不只貧民窟,就算最好的家庭也有悲劇和痛苦。不只是窮人、可憐人、破碎的人,才會覺得人生沒有意義。
假如我們敢跨出自己的世界出去看一看,就會看見分歧的文化、飢餓的人群、種族衝突、暴力、人與人互相壓迫,種種情由帶來的破壞,人類痛苦之浩大會讓人覺得難以承受。我們夫妻倆有時會搭乘載貨的交通工具去偏遠地區,在菲律賓、孟加拉、南非、印度、南美各地,都看見難以置信的貧困、不幸,我們也去了蘇門答臘的痲瘋病患社區。但是這些都沒有德州艾爾帕索(El Paso,譯註:美墨邊界)河對岸的情況那樣糟,那裡有成千上萬的貧民渴望住到美國,擠在華雷斯城(Juarez)貧民窟的破房舍裡。我們當中很多人患了致死、癱瘓的疾病。然後呢?就面對死亡了嗎?災害之後呢?就滅種了嗎?賴比得(Pinchas Lapide)是個猶太人,他曾經歷德國大屠殺,但是存活了下來,他寫道,「所有誠實的神學都是災難神學。」
除了這些外在壓力之外,很多事奉的人,不管是在教會,或在教會以外,內心也都有著紛亂。這些為他人益處而工作的人,沒幾位能因著服事與奉獻的生命而得到應有的金錢報酬,所以自己也必須面對貧困生活。有些教會以男性或父權主導會務,女性牧者常會感到挫折,我主講的每個特會都會看到這些女性牧者的痛苦。有些教會的會友在世俗社會中長大,重視的是進取、傲氣、成為頂尖高手,要把和諧、赦免、憐憫、真正的委身帶給他們,是非常困難的,很少工作比這更困難的了。大部分的僕人領袖在處理自身衝突,以及經常在教會出現的衝突時,都沒受過什麼訓練!至於如何分辨哪些工作屬於我們的工作範圍,哪些是我們該去完成的,同樣也受到很少的教導。我的分際在哪裡?我的呼召是什麼?
前言
以協助他人為職業者的擔子很重。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可是人類所涉及的煩惱、痛苦、憂傷、焦慮,範圍卻無遠弗屆。倘若人們信任我們,我們也去傾聽他們的故事,我們很快就會贊同菲利普.布魯克斯(Phillips Brooks)所說的話:我們都應該對人好一點,因為每個人都背負著沉重的擔子。德蕾莎修女在加爾各達街上服事那些垂死之人,可是幾十年來她所接觸到的不過是百分之一的人而已,有人問她對此有何感受。她回答道,「我不是被呼召來得成功,而是被呼召來忠心事奉。」我們的事工越重要,面臨服事倦怠的可能性就越高。要避免這樣...
推薦序
導讀
廖乃慧(新加坡長老會禧年堂教牧)
願那呼召你來服事的主,總是點燃起你心中對主的愛慕,以最大的熱忱來研讀主言,讓自己一次又一次的被提醒是誰呼召你。
對現代人來說,一份工作能做多久?可能年輕人會覺得:試試看,如果不合意,再換一個。但《突破服事倦怠》的作者約翰.山弗得屬於上一代。牧會十九年後,他正式向美國聖公會提出辭呈,而後因著累積許多相關閱讀和學習,師從榮格(Carl Gustav Jung),為病人做心理分析,正式掛牌做心理諮商師,直到退休。
擁有教牧和專業諮商背景的山弗得如此定義「倦怠」(burnout):「不易入眠;抱怨身體異常,例如體重減輕、食慾不振、頭痛、腸胃不良;不管怎麼休息睡覺都還是長期疲勞,惟有渡假才稍作改善;成績低落;持續憂鬱;不斷地抱怨無聊。」看到這樣的定義,很多人心中可能會想:這樣的人八成是憂鬱症患者?或者得了腸胃炎?甚至他活得不耐煩?分明有好日子,卻無法好好享受,活得不快樂。甚至老一輩的人恐怕會看不慣,覺得年輕人怎麼搞成這個樣子?但是,感謝今天有心理分析師,他們可以得到合適的對待。究竟什麼人會倦怠?從山弗得執業的背景來看,相信他會有一個長長的單子,且非常熟悉每個病人的背景,可是為什麼他單單寫了《突破服事倦怠》(Ministry Burnout)一書呢?他當過十九年的教區牧師,從一個嫩嫩的助理牧師,成為一個講道令人印象深刻的資深牧師。他承受過許多壓力,有形的、無形的,因此樂意為教會的牧者完成一個獻禮,使他們有機會明白自己恐怕已經耗損,需要留意,不要以為只要熬一熬,多一個休假,也許就可以換個心情。
雖然我在神學院畢業兩年後就讀過《突破服事倦怠》英文原書,但隨著牧會時間增長,我發現,原來要不倦怠真的不容易。我目睹同工總是需要在自己的休息日,到醫院探望將要動手術的病人、或者快要安息的病人。我已經把這樣的服事當成是休假日中非常重要的事,做這樣的事就如醫生在安息日也看垂危病人一樣,那是需要的;這能為你帶來滿足感,看到上帝的聖工能完成,是何等和諧與美麗。但是長此以往,總有透支的一天。對於華人教牧來說,傳統文化裡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衡量一個傳道人是否忠心到底的重要判準。那些退休之後、再接受另外一個新委任的牧長,只要死在任內,就會得到很高的評價,讓信徒無限地懷念。正因華人「勤有功,嬉無益」的觀念實在根深蒂固,所以我們更需要用心來體會山弗得的提醒。
在本書的建議之外,以下兩方面的補充和提醒,則希望提供所有讀者參考:
第一,全球化帶給所有人許多挑戰。它像是雙刃的劍,使我們比前人更容易提升,但也使現代人的競爭比以往更激烈。例如,現在你只要通過youtube,就能快速學到各樣新技能,從前看不到的書刊,彈指之間就可以買到。同樣的,回到山弗得的話,在今日社會要更新你那「疲憊的自我」,頗為容易。因為回到家裡,今天想不通的問題,可能在網上就找到解答。然而,我也聽過三十歲這一代人的回應,他們經常被排山倒海而來的資訊淹沒,每天都覺疲累。如果你有這樣的狀況,也許你需要找一個治療師,理解你這種疲憊的感覺。
第二,聆聽你身體的聲音。我們要承認自己有侷限,找人來指導你吧。作家哈吉(Hoge) 和魏格爾(Wenger) 給每個牧者忠告:找一個治療師(therapist)、導師(mentor)和牧者(pastor)陪伴你!我記得有一次去整脊,結束後脊師找我坐下,跟我促膝談話,他說,無論壓力來自什麼地方,我一定要自知,然後解決它。
那番談話對我幫助很大。後來,我逐漸承認,自己有許多身體上的毛病,其實跟沒有好好保養自己的經絡系統有關。於是,我每天晚上會留一段時間,保養顧惜自己的身體。耶穌說:「有病的人才需要醫生」,這句話很重要。我們會生病,需要醫生,所以不要忌諱投醫,反倒要因為身邊的人需要關懷,而願意累積健康、保養的相關知識,然後與人分享。當我懂得顧惜自己,在牧養過程中,也就能夠顧及別人。有一個很愛護我的治療師鄭重交代我:晚上八點之後不要工作,連家務都不可以做,因為繼續用腦或用手指,會影響睡眠品質。七點之前必須吃完晚飯,八點之後不可以工作,十點應該跟手機和家裡電話說晚安,然後開始保養身體,讓身體可以放鬆下來。十一點之前要躺下。那麼,何時晚禱?其實,一整天都要記得禱告,與我們最大的醫師對話,不要等到晚上才禱告。
願那呼召你來服事的主,總是點燃起你心中對主的愛慕,以最大的熱忱來研讀主言,讓自己一次又一次的被提醒是誰呼召你。當然,誠然有人面臨如以利亞那樣的焦慮與困境,也絕對不要灰心,就好好靜下來,靜默吧!上帝的愛是不會離開你的。
(摘自《突破服事倦怠》導讀)
導讀
廖乃慧(新加坡長老會禧年堂教牧)
願那呼召你來服事的主,總是點燃起你心中對主的愛慕,以最大的熱忱來研讀主言,讓自己一次又一次的被提醒是誰呼召你。
對現代人來說,一份工作能做多久?可能年輕人會覺得:試試看,如果不合意,再換一個。但《突破服事倦怠》的作者約翰.山弗得屬於上一代。牧會十九年後,他正式向美國聖公會提出辭呈,而後因著累積許多相關閱讀和學習,師從榮格(Carl Gustav Jung),為病人做心理分析,正式掛牌做心理諮商師,直到退休。
擁有教牧和專業諮商背景的山弗得如此定義「倦怠」(burnout):「...
目錄
導讀 i
前言 001
導言 007
第一章 服事倦怠:問題特殊 013
教牧人員在事奉上所面對的九項特殊難題
第二章 問題是:事情永遠做不完 029
教牧同工的事情永遠做不完
第三章 教牧同工空氣般的事奉 037
有時教牧同工無法看出事奉是否有任何成效
第四章 旋轉不止的輪子 045
教牧人員的工作具重複性
第五章 面對期待 053
教牧人員經常要面對眾人的期待
第六章 人際關係帶給我們的幫助 065
年復一年,教牧人員服事的對象都是同一群人
第七章 餵養靈魂 077
由於教牧人員事奉的對象都是有需要的人,因此會特別耗費心力
第八章 自我中心的問題 091
教牧人員服事的對象中,很多人來找她、來教會不是為了扎實的屬靈餵養,而是為了尋求「安慰劑」
第九章 我們呈現出來的面貌 109
教牧同工很多時候必須倚靠他的「人格面貌」(persona)來做事
第十章 以利亞的問題 119
教牧同工可能會因為失敗而感到疲憊
第十一章 「疲憊的自我」所帶來的問題 131
「疲憊的自我」牽涉的是一個人的整個「自我」累壞了
第十二章 重新找到力量 157
精神力量有可能會用盡,用盡之後就必須去尋找新的力量來源
參考書目 175
導讀 i
前言 001
導言 007
第一章 服事倦怠:問題特殊 013
教牧人員在事奉上所面對的九項特殊難題
第二章 問題是:事情永遠做不完 029
教牧同工的事情永遠做不完
第三章 教牧同工空氣般的事奉 037
有時教牧同工無法看出事奉是否有任何成效
第四章 旋轉不止的輪子 045
教牧人員的工作具重複性
第五章 面對期待 053
教牧人員經常要面對眾人的期待
第六章 人際關係帶給我們的幫助 065
年復一年,教牧人員服事的對象都是同一群人
第七章 餵養靈魂 077
由於教牧人員事奉的對象都是有需要的人,因此會特別耗費心...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