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早點做,人生結局或許就會不一樣!
但,什麼才是人生真正重要的事?
幸福快樂的秘訣,到底是什麼?
不必等老了才能擁有智慧,兩百多位人生智者現在與你分享─
在死之前,越早知道越好的五個祕密!
真實體會全世界幸福的人,他們的快樂與人生哲理。
律師娘/林靜如 (知名作家)
沈政男 (草屯療養院老年精神科醫師)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孫越 (知名演員與公益人)
蘇絢慧 (諮商心理師)──誠摯推薦
小時候,長輩告訴我們要好好聽話、用功讀書,以便將來當個有用的人。於是我們就乖乖聽話、準備考試,在乏味中帶點趣味地完成學業。出了社會以後,我們拚了命搶到一份還算不錯的工作,開始在職場叢林中探索。一路上,我們看到什麼就抓什麼,袋子裡逐漸裝了存款、車子和房子等,身旁也慢慢出現朋友、另一半和家人。這樣的人生看起來挺不錯,而且大多數的人都是這樣過,但是,你可曾覺得自己的心似乎空了一個洞,好像有什麼還沒做?
作者約翰.伊佐(John Izzo)年輕時因為工作的關係,有機會陪伴瀕死的人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他發現每個人在死之前的心境都不一樣,有的人渾身活出朝氣,對自己的人生很滿意,有的人卻是老淚縱橫,覺得自己這輩子有太多遺憾。大家都不喜歡「死」或「辭世」等字眼,但我們的時間有限、人終究會死這件事,依舊是個事實,也因為如此,了解怎樣才能讓人生過得幸福、有意義,才那麼重要。有些真相越早知道越好,有些事情要早點去做,因為我們都沒有永遠的時間。
一、什麼才是人生真正重要的事──怎樣才能活得充實、有意義?
二、我們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些幸福人生的祕訣,隨時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它們?
為了解開兩個問題的答案,約翰.伊佐花了一整年與同事合力訪問了 235 位年紀介於 59 歲到 105 歲的長者,聽他們敘述自己以往的經歷與對人生的感想,從中歸納出讓他們覺得活著很快樂、很有意義的共通點──我們在死之前,越早知道越好的五個祕密。
人通常是在頭髮逐漸花白時才增長智慧,但那時我們已經走完人生大半旅程,為時已晚,沒有足夠時間應用增長的智慧,但如果我們能在年輕時就發現幸福人生的秘訣,知道怎麼生活才有意義,對我們的人生是否將大有助益?答案是肯定的,至於精彩程度,就由看完本書的你來揮灑了。
◎名人推薦
在你開卷閱讀本書前,請你先靜下來,傾聽心裡的聲音:「我是什麼人?為什麼在這裡?」「我現在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嗎?」一分鐘之後,請你開始閱讀本書。
─律師娘林靜如/知名作家
書中沒有上天下海、創業立功這類浮誇建議,而是以五個觀念為讀者醍醐灌頂,改變人生態度;不是亂槍打鳥,就只用五把金鑰匙,開啟智慧之門。十八歲的人應該讀,八十歲的人也可以讀,因為成長是一生的事。
─沈政男/草屯療養院老年精神科醫師
認識了自己,會比較敢去追求與冒險,那是為了自我的實現,而不是逃避或安於現狀。冒險就會面對恐懼,然而恐懼教導我們智慧,敢於在心理上冒險,便有機會沒有遺憾──這是死前一定要知道的第二件事。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這本約翰.伊佐的作品《死前一定要知道的五件事》,我們讀後一定會有許多反省,可以重新給自己一個機會,好好善待自己,不讓人生留下遺憾,就從現在開始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五個祕密吧!
─孫越/知名演員與公益人
如果你正在找尋人生的意義,也在思考,究竟人來這世上一趟,是為了領悟什麼,學習什麼?本書將是很好的參考,讓你不只找到自己失落的某塊人生拼圖,並且知道,自己正在繪製的是怎樣的一張人生地圖。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作者簡介:
約翰.伊佐(John Izzo)
1978年哈佛斯大學(Hofstra University)社會學學士,隨後同時在馬蓋文神學院(McCormick Divinity School)與芝加哥大學分別獲得神學及組織心理學雙碩士學位,再於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學(Kent State University)進修獲得組織溝通博士學位。
伊佐12歲就希望自己能有影響啟發別人的能力,並將畢生心力投注於個人價值、組織文化、人生目標、領袖責任等溝通顧問課程上,每年受邀百場以上的演說,並與各界知名人士同台過,如:著有《一分鐘經理人》(The One Minute Manager)的肯.布蘭查(Ken Blanchard)、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加籍日裔知名科學家與環保人士大衛.鈴木(David Suzuki)博士,和名嘴歐普拉(Oprah Winfrey)等人。
除了用說的方式,伊佐也用文字發揮影響力,文章數量豐富,多達六百篇以上,並著有三本暢銷書:《反璞歸真》(Second Innocence)、《價值轉移》(Values Shift)與《喚醒企業的靈魂》(Awakening Corporate Soul)(中文書名暫譯)。
伊佐自小生長於美東地區,現在與妻兒住在加拿大溫哥華山區。想要更認識他的人,請上網站www.drjohnizzo.com
譯者簡介:
吳綺爾
中正大學運動與休閒教育研究所畢業,現於台南某知名國立女子高級中學任教。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律師娘/林靜如 知名作家
沈政男 草屯療養院老年精神科醫師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孫越 知名演員與公益人
蘇絢慧 諮商心理師
名人推薦:律師娘/林靜如 知名作家
沈政男 草屯療養院老年精神科醫師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孫越 知名演員與公益人
蘇絢慧 諮商心理師
章節試閱
推薦序智者的禮物
文/知名作家律師娘/林靜如
收到《商業周刊》出版部送來《死前一定要知道的五件事》書稿,我迫不及待的開卷閱讀,因為前一陣子一位任檢察官的老朋友本正值壯年,有個甫出生的小女娃,卻在夜裡因身體不適起身後,幾分鐘內就因氣喘舊疾離世。乍聞訊時我從不敢置信、震驚到不捨,最後開始反覆思考生命的無常在每個人身上,究竟是如何實現。告別式的當天,信奉天主教的他,在教友們的誦詩和親友的懷念感言中,接受大家的道別,儀式中一張張的投影片,讓大家在幾分鐘內覽盡了他的一生。四十幾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我感受到的是,他做了好多想做的事情,而他身旁的人,還有好多期待跟他分享的事情還沒做,「感恩」與「遺憾」交錯在眾多親友的禱念中。
那一日之後,有些想法在我心中成形,明明是那麼真實的存在,卻又無法用語彙來描述,我和外子時不時的會聊到他的離去,我可以感受到同為人夫與人父的外子,自此驚覺年壯並非耽擱人生的理由。我和其他共同好友聊到關於他的回憶,彼此都感慨,還有好多說好的事還沒做呢,種種感受,迴盪在我心裡,揮之不去,感傷?難過?不甘願?不,都說不完全。直到有機會為本書寫推薦序,我才把這個心中虛幻的雛形,捏成了一個具體的實相。
邏輯上,「死前」對每個人來說應該都是不一樣的時點。但看完本書,我會想要重新定義「死前」指的即是「現在」,聰明的你,應該馬上就能心領神會,「還活著」就是「死前」,那麼所謂的「死前一定要知道的五件事」,也就是「還活著一定要知道的五件事」。既然你我都還能在此倚座閱讀,就很有充足的理由,來看看到底作者約翰.伊佐想告訴我們什麼。
簡單的說,就是到底怎樣才能活得幸福、如何才能快樂地死去。你會想,這對每個人的定義應該都不一樣吧!沒錯,約翰.伊佐想要在本書闡述的就是「如何尋獲生命的真義,快樂地死去」每個人都不一樣,這樣說來,本書的意義在哪裡?約翰進一步在這樣的內涵下,訪談了二百三十五位來自不同背景,年紀從五十九歲到一○五歲的智者,然後以實證的方式向你印證,這些「隨時都可以快樂地死去」的智者都一樣,你一定有興趣,畢竟雖然每個人的生命長短不同,有限卻是相同的。
就像作者的父親,三十六歲就去世,那天他們還聚在一起開心的野餐,事情就發生了,他認為自己的父親人生並不完美,卻驟然劃下句點,沒有機會重來一次。他的妻子在三十七歲的時候突然中風,讓他們對健康及人生的信心突然瓦解,而他至今回想起來最深的感受竟是,他並沒有在她最需要的時候陪在她身旁。於是,他起心動念找來這兩百多位智者與他們一同啟程踏上揭祕之旅,透過傾聽,找到了人類心中真正的渴求──「追求人生的幸福和意義」,也就是體驗生命的喜樂與了解自己誕生在世上的意義,最後也尋獲了這些智者達到這個境界的五個祕密。
誠如作者所言,人通常是在頭髮逐漸花白時才增長智慧,那時我們已經走完人生的大半旅程,為時已晚,沒有足夠時間好好應用我們增長的智慧,如果我們能在年輕時就發現幸福人生的祕訣,知道怎麼生活才有意義,對我們的人生是否將大有助益?而有時不到生命盡頭,無法確定一個人是否已經找到幸福,有些人年輕時意氣風發最後卻抑鬱收場,所以作者決定透過訪談六十歲以上的長者來了解,對他們來說,什麼是人生真正重要的事,藉此汲取他們身上的智慧。
關於這點,中國的孔夫子也用最精粹的文字演繹了這個道理「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而我覺得作者書裡所引用的美國著名哲學家梭羅名言,更是用最淺顯直接的方式一語中的:「人生最大的悲劇莫過於,你花了一輩子的時間釣魚,最後才發現自己並不想要那條魚。」你就明白,從這些長者身上所尋獲的這五個祕密有多麼珍貴,而究竟五個祕密為何?在你開卷閱讀本書前我先賣個關子,邀請你靜下來,傾聽你心裡的聲音,也就是這些在死前覺得自己這輩子活得很滿足、沒什麼遺憾的智者不斷問自己的:「我是什麼人?為什麼在這裡?」,還有「我現在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嗎?」,一分鐘之後,請你開始閱讀本書。
推薦序人生是我們每天走過的路
文/臨床心理師洪仲清
「人生不是哪一個目的地,而是我們每天走過的路。」
這是我最近對某位朋友講的一句話,他因為家裡的事,煩心操勞,失眠疲憊,記憶力越來越糟。很多事沒辦法解決,但是照顧好自己,善用此時此刻,這是操之在己,多做一點就是一點的行動。
這是《死前一定要知道的五件事》的第四件事,活在當下的概念。朋友告訴我,他真的不知道還能做什麼,我提醒他,睡眠問題可以先面對。能睡飽,心情會比較好,對於苦難也更能承受,腦力也能恢復一些。
「沉浸在人生的每一刻,不評斷自己的生活,只是用心體會活著的感受。」
這是書中給「活在當下」這個概念所下的定義。既然正在進行我們的生活,就下定決心認真好好過,不用把過多時間花在評斷自己。把握當下,「現在、馬上,我能夠做什麼,讓自己更好?」多問這種問題,自然而然就會知道還可以如何行動。
生活不是我們碰上了什麼事,而是我們對這些事怎麼回應。擔憂、懊悔,都是一種回應的方式,用這種情緒過生活,不知道未來會不會比較好,但常能減少我們現在的平靜,這是比較確定的事。
我面對的當事人,在心理上痛苦的時候,常會想著,「到底我這樣每天生活,是有什麼意義?」
負面情緒常提醒我們,我們失落了生活的意義,這對我們來說,不見得是壞事。找出意義,生活會更有動力。然而,有了負面情緒的引導,這個微小的聲音一直在呼喚著我們要注意,我們卻置之不理,那是沒有忠於自己──這是第一件死前我們要知道的事。
「一個人如果沒有忠於自我,通常源於小時候不是問自己想做什麼,而是拿自己和別人做比較。」
可想而知,小時候父母的教育方式,會明顯地影響一個孩子追尋自我的努力與方向。父母一直拿孩子跟他人做比較,好比較的就拿來比,最後就會聚焦在可以計量的成績,或者外在具體的行為,流於表面。至於內在的探索,什麼是我們想成為的人與角色,恐怕就容易被我們忽略了。
認識了自己,會比較敢去追求與冒險,那是為了自我的實現,而不是逃避或安於現狀,假裝人與事都不會改變,遷就習慣而不管自己喜不喜歡。冒險就會面對恐懼,然而恐懼教導我們智慧,敢於在心理上冒險,便有機會沒有遺憾──這是第二件事。
像是勇於表達自己的感受,勇於改變自己,突破尷尬肯定對方,去愛一個人。愛有可能失落,但不去行動,只想等著接收,得不到愛的機會就會大得多。
愛可以是「一種『選擇』,而不是一種情緒。所以,人生活得幸福、有意義的祕訣就是:選擇當個有愛的人,選擇去愛。」
當然,能愛人,前提是要愛自己。習慣用關愛的態度面對自己,會比較自然地這樣面對我們所愛的人。不過,在我面對的當事人之中,也有人是因為先有強烈的動機想要愛孩子,然後再學著愛自己,這也很好。用一致的態度面對人我,會活得比較輕鬆。
我們假如得不到愛,我們可以學著去愛──這是第三件事。這要回到起心動念上下工夫,即便我們沒開口講話,大腦的自然反應,還是會每天跑出幾萬個念頭,在跟自己對話。
所以,與其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不如選擇愛自己。想像一下,我們是要在自己心裡種一朵花,還是一株雜草?
當我們自己有了足夠的愛,付出就是一種隨手功德。能不感覺匱乏,才能體會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這是第五件事。
在心理治療領域有一種說法,負面情緒跟自我關注,有明顯的相關。
「如果你把注意力一直放在自己身上,你只會越來越不開心,但如果你有機會幫別人忙,你的心情自然就會變好。快樂,來自於幫忙和關懷。」
量力而為的付出,能夠讓自己與他人產生連結,感覺歸屬。然後副作用就是,我們能因此感覺更幸福。
這五件事,其實是五種過日子的價值觀。要找到意義、追求幸福,這五件事,又變成了五種方向,可以努力落實在生活之中。那麼,往這條路上走,就比較不會畏懼死亡。祝福各位朋友,活得朝氣蓬勃!
推薦序請問,你有幸福的感覺嗎?
文/知名演員與公益人孫越
我一直對那些能「含笑九泉」離開人間的人,敬佩不已。當然,這類人自是不多,怎麼一個人,能在臨死的那一剎那,還含笑呢?
是他欠的一屁股債就此不用償還?還是矇騙了幾十年,兒孫們都以為他老人家家財萬貫,鎖在銀行的保險箱裡?等騙局揭穿,老人入土為安前的竊喜?
我也想過,能微笑死去的人,或許他到頭來是覺得,這一生過得很滿意、很幸福。我無法查證,也不能為含笑九泉的人代答,誰聽說人要死了,還跑到他床邊問他,您這「笑」是代表您很滿意您的一生?您覺得很「幸福」?我要是真的那麼做,當場準給他們家屬打死!
當然,這都是我瞎猜的,你就當我是瞎掰吧。
我不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也不是個諸事順遂的人,然而自從我成為基督徒之後,卻常常有幸福感。不只是我,很多人都有,因為人生連最擔心的事都不必擔心了,幸福就時時湧上心頭。
譬如二○○七年,我被告知罹患了肺腺癌,需要第二天一早進開刀房,我非但心靜如水,看著家人環繞著我,竟然還產生了「很幸福!」的感覺。我想,就算明天開刀要有個意外,我也沒啥可遺憾的,這是因為我與家人平日就有良好的互動,近十幾年來,又常與老妻及孩子們談論人生的最後──死亡。加上一九九四年,我隨台灣世界展望會赴非洲時,從周聯華牧師身上學到,將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天過。
這是積極的人生態度,將每天過得無憾,我認真學習。加上,我有十幾年安寧病房及腫瘤病房的關懷經驗,我常常告訴病患,今天我來看你,為你禱告,也許哪一天,我也得了癌症,躺在病床上,跟你一樣。為什麼不可能呢?台灣每八分鐘就有一人罹患癌症,誰敢說絕不會是我?
積極的人生,是讓我們以寬厚的心待人,以知足的心看待自己的處境,當我們從愛中了解了「施比受更為有福」時,你一定會從家人、朋友及周遭環境中看到別人的需要。
這本約翰.伊佐的作品《死前一定要知道的五件事》,我們讀後一定會有許多反省,可以重新給自己一個機會,好好善待自己,不讓人生留下遺憾。生命是一種學習,有一句話:活到老學到老。若想人生無憾,就從現在開始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五個祕密吧!
推薦序你來得及活出你要的人生嗎?
文/諮商心理師、心靈療癒書籍作家蘇絢慧
一九九九年到二○○一年,我在安寧病房擔任臨床社工師,陪伴、協助病人及其家人,面對生命的最後一段,以及關係的告別與分離。期間,我陪許多人面對他們一生的回顧,傷心、後悔、遺憾、無奈......。
我聆聽他們對人生的領悟,許多時候,這些領悟都來自於生了病的大痛,以及回顧自己一生的追求及付出後,才發現自己過的並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極具震撼。當然,也有病人無力抵抗命運的安排及際遇,以一種認命的無奈感,沉默的走過最後一段路。
而我身為陪同他們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的人,受到的衝撞是我對生命態度、人生信念、生命意義的思考。我不禁想著,如果今天是我躺在這張床上,面對生命最後一程,什麼是我覺得重要?什麼會是我發現:天啊!原來,這一點都不重要!
我認真對待所聽到的人生領悟及感觸,我不認為他們說的和我無關。事實上,我知道,如果我一直遮蔽自己的雙耳雙眼,假裝沒聽見沒看見,或是說服自己,他們的感觸和我無關,那麼,我的人生很可能在無意識中,隨社會的主流價值汲汲營營,戒慎恐懼,唯恐自己不入流。然後,把時間浪費在沒有實質意義的地方,過一個不得不過,卻又感覺不到真實活著的人生處境裡。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我躺在某張床上感嘆及無奈,我過了一個「我不想要」的人生。
因為如此,我接續的人生,後來所做的諸多選擇,都基於是否出於真心的選擇,以及真心承擔的意志上。我的方向很確定,我要過一個無論他人認為是好是壞,我都清楚知道「這是我要的人生」。
《死前一定要知道的五件事》的作者約翰‧伊佐,為了明瞭人一生究竟在追尋什麼,他訪問了二百多位走在人生最後一程的人,透過他們回看自己走過的一生,表達他們認為最寶貴及重要的人生意義。當然,其中許多領悟,是出自於在過去的人生時刻,那還不懂的、不面對的、不理解的,所總合而成的「來不及」及「遺憾」。
如果,我們願意透過這一本真實的人生寫照,來回看自己,與自己的人生好好對話,你會發現,自己究竟是如何走到現在,而現在,那些困頓你的,令你疑惑的,是否來自你從未好好認識自己,認識這世界的真實?
對我來說,我的生活、工作中,那些離世的人,都在告訴我關於人生的真相:人生的「時間」不等人,它自顧自的走著,然而,能夠領略人生奧妙的人,是不會跟「時間」對抗的,他會與「時間」並肩同行,讓「時間」成為最好也最真實的夥伴,提醒著他,在那些對的時機裡,做對的事情。然後,停止幻想我們可以拖住「時間」,不要讓「時間」前進。
如果你正在找尋人生的意義,也在思考,究竟人來這世上一趟,是為了領悟什麼,學習什麼?本書將是很好的參考,讓你不只找到自己失落的某塊人生拼圖,並且知道,自己正在繪製的是怎樣的一張人生地圖。
祝福你,一切都來得及。如同我對自己的期盼。
前言你可以年輕又有智慧
一本書的前言,是讀者從花花世界進入作者內心的窺探之窗,最適合用來回答兩個問題:作者為什麼要寫這本書?讀者能從本書獲得什麼省思?
我之所以會寫這本書,是因為我這輩子都在尋找生命的意義,我想知道怎樣的生活方式才算充實、有意義。從我很小的時候,就想知道怎樣才算活得幸福、如何才能快樂地死去,我最愛的歌、百看不厭的電影、閒暇時讀的書,很多都是在告訴人什麼才是生命的真義。
我希望在自己死去之前,能夠發現人生的意義,而這場意義探索之旅在我八歲父親去世時,顯得更為急迫。他離開我們時只有三十六歲,生命是如此地短暫,誰也不知道自己還有多少時間能夠挖掘生命的意義。
年輕的時候,我有幸能陪伴一些人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我發現,每個人在離世前的心境都不一樣,有些人覺得這輩子活得很滿足、沒有什麼遺憾,有些人卻抱憾而終,我二十幾歲就開始研究讓這些人離世心境不一樣的因素。
很多年以前,有位瑪格麗特女士告訴我,她這輩子一直努力在用「坐在門廊搖椅上的老婆婆」的觀點過日子。她說無論做什麼決定,她都會幻想自己是一個坐在門廊搖椅上的老婆婆,悠悠地回顧自己的一生,她會請那個老婆婆指引她人生的道路,多麼美麗的景象!
於是,我的內心產生一個想法:我們在人生下半場活出的心得,如果能提前在上半場就知道,是不是對整段生命更有益?如果我們能向活了大半輩子,而且活得很愉快的長者請益,是不是能夠學到重要的事情?
每次我要旅行的時候,都會上網看別人的意見再決定要訂哪家飯店,從那些慷慨資訊分享者的身上,我找到很多「好料」。這麼多年來,我利用這個簡單的方法挖到很多寶藏,避免淪為無知的犧牲者,我想,我們應該也可以用這個方法找到幸福人生的祕訣。
我相信,只要我能找到明瞭人生真義的人,聽他們說故事,幸福快樂的祕訣就會自動浮現。去年一整年,我極力尋找符合這個條件的人,我們安排了幾百場的訪問,傾聽他們的人生經歷,探究他們在「生命」這堂課學到了什麼。
就我了解,我們每個人至少都會認識一位有智慧、大家能信賴的人,我透過網路詢問美加一萬五千人是否願意推薦這樣一位智者,我問他們:「誰是你生命中的『長老』?你是否認識任何長壽、可以教我們生命智慧的人?」網友的回應讓我震撼,我收到一千筆推薦名單。
初訪後,我們找到二百三十五位來自不同背景的智者,我的目標是聽這些人說故事,從他們身上挖掘人生的祕密──我們死之前一定要知道的祕密。這二百三十五位受訪者的年紀從五十九歲到一○五歲都有,他們雖然全部來自北美,但種族、文化、宗教、地理、職業都不盡相同,儘管當中有好幾位的成就非凡,但我們的目的並不是訪問名人,而是三百六十五行的卓越人士。
從巷口的理髮師、老師、企業主、作家、家庭主婦、神父到詩人,從戰亂生存者到部落酋長,從穆斯林、印度教徒、佛教徒、基督教徒、猶太教徒到無神論者,我們請他們回答這個問題:死之前,我們應該要了解什麼事?這些走到生命後半段的人,會告訴我們什麼人生哲理?
我們和每位受訪者進行一到三小時不等的談話,總共有三個人負責安排所有的事情:奧莉維亞.麥艾佛、萊絲麗.奈特與我。我們問了一系列的問題,如:什麼事讓您打從心底快樂?截至目前為止,您的人生有什麼遺憾?什麼事原本對您很重要,最後卻變得一點也不重要了?您在人生當中曾經面臨哪幾個關鍵的十字路口?有哪些教訓是您希望更早學會的?
這是一本適合在人生各階段閱讀的書,無論你是剛展開自己人生的年輕人、走到一半納悶自己有沒有錯失什麼的中年人,或是已經走完大半路程的老年人,相信你在看完這本書之後都會有一些感想。
就像新世代的網路瀏覽者,總是喜歡暢遊網海收集資訊、補充自己不足的知識,希望你也能因為這些受訪者的故事而獲得一些啟發。智慧不一定要年紀一大把了才有,我們可以早一點主動追求;如果你擁有許多智慧,也不要吝於傳授給別人。
本書的書名是經過幾番討論後決定的,《死前一定要知道的五件事》(The Five Secrets You Must Discover Before You Die)有兩層涵義:
一、確實是有一些祕訣能讓人活得更快樂,而我們訪問的「長老」,全都知道這些祕訣並身體力行,所以活得幸福又有意義。在死之前,越早知道越好的五個祕密。
二、「死之前」這三個字提醒我們尋找生命意義的重要,當我提議寫一本名稱有「死」字的書時,十個人有八個強烈反對,一半的人認為「死」字太過負面,一半的人認為其實有必要放這個字在上面,他們說這樣能讓讀者知道事情的急迫性。事實上,我最常聽到這批人說:「天呀!時間怎麼會過得這麼快?」我們常常以為我們有永遠的時間可以尋找問題的答案,實際上,我們的時間真的非常有限。
本書有一個基本精神:我們不一定要等老了才能擁有智慧,可以早一點主動追求。我們可以在任何歲數探索生命的意義,越早發現,整個人生就會過得越充實。我訪問的一個「長老」告訴我:「只要有一個人因為你做的這件事,提早幾年知道幸福快樂的祕密,那就值得了!」他的話道盡我們整個計畫的價值,希望你也會享受這趟揭密之旅,對我來說,整趟旅程有時歡樂、有時催淚,但最後極具啟發性。跟這些生命智者談話改變了我的人生,希望他們的故事也能改變你的人生。
(摘文1)
自問三個關鍵問題
我們要如何忠於自我?秘訣就在於要「活得有目標」,要常常不斷自問三個問題:
●我有沒有跟隨自己的心,忠於自我?
●我的人生有沒有專注在我覺得真正重要的事上面?
●我現在的樣子符不符合我想當的那個人?
七十一歲的喬治,是一名退休物理學教授,他教書教了快四十年,學生橫跨好幾個世代,我很自然就問起他教成千上萬個學生有什麼心得,他告訴我:
「聽從自己意願的學生,跟那些沒聽自己意願的學生,有很大的不同。」他說有些學生在追求別人的夢想,可能是他們父母的,也可能是他們自己不小心走進不合適的領域,這些學生總是在垂死掙扎。但那些聆聽自己意願的學生,他說:「有的雖然不怎麼聰明,卻總是能夠克服挑戰。很多年之後,當我遇到自己教過的學生,那些聽從自己意願的一直都表現得很好,沒聽自己意願的似乎一輩子都在垂死掙扎。」就像喬治博士在他學生身上看到的,我也在受訪者身上看到相同的差異。當你跟隨自己的心,整個世界都會不一樣,我看過好多因為忠於自我,整個人活得很幸福的例子,也看過好多因為不正視自己內心的想法,而一輩子抑鬱不得志的例子。
一個人如果沒有忠於自我,通常源於小時候不是問自己想做什麼,而是拿自己和別人做比較。在這些受訪者當中,有位演員安東尼,高齡八十五歲還持續在做導演和表演的工作。過去七十幾年他一直走在自己嚮往的路上──演戲和娛樂,即使到了現在,他的醫生告訴他:「無論你做的是什麼,持續下去,因為那對你很有用。」安東尼說:「我做的就是忠於自我。」
安東尼跟我說他在很小的時候,總是會觀察高年級的學生,每年選一個當榜樣,希望自己變得跟他一樣。直到有一天,他突然了解自己並不是這些人,讓自己快樂的方法並不是決定要變成哪一個人,而是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他給我的建議是:「別想著當別人,只要確定自己當的是自己就可以了。」
很多年以前,有本雜誌把我列為「最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湯姆.畢德士(Tom Peters)的人」之一,湯姆.畢德士是當代管理大師,最有名的著作是《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那期雜誌出刊後過了幾年,我跟幾個幫我安排全國巡迴演講的人見面,他們問我有什麼因素讓我跟別人不同,我告訴他們那期封面故事的事,說自己是最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湯姆.畢德士的人。語畢,全球最大公開講座公司的執行長馬上皺眉,嚴肅地說:「我不希望你成為下一個湯姆.畢德士,這個世界上已經有一個了,我希望你成為第一個約翰.伊佐。」我想他教我的方式,跟喬治博士教他學生的方式一樣,我們要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永遠是:「我現在的生活有沒有忠於自我?」這個問題對我的幫助非常大,讓我更深入了解自己跟別人不同的地方,而不是只想要模仿別人。
(摘文2)
你會在紙上寫下什麼?
當整個宇宙要我朋友大衛停下來,好好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時,他正值而立之年。他是一位資深編輯,在一家大型商業雜誌社工作,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忙到沒有時間問自己「現在這樣的生活,是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某天工作結束時,他坐在辦公桌前,覺得胸口有點緊緊的,然後一股巨大壓力來襲。當他被送進急診室,在身上接了好幾台機器時,他開始回想自己的人生。
整個宇宙彷彿都安靜了下來,他認真問自己有沒有跟隨自己的心,他開始跟上蒼討價還價,心裡只想著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能夠活過今晚,我要改變什麼?」
他請護士給他筆和紙,不知道自己接下來二十四小時會發生什麼事,他在紙上用極富禪味的口吻寫下五件事:
●用力玩
●領養小孩
●回報他人
●多陪陪家人
●成立基金會
「我躺在醫院的那一晚,整個人生快速地掠過我的眼前,我不覺得自己的人生有錯,但我知道我沒有好好傾聽自己的心。」
大衛那天晚上並沒有死在醫院,幾個星期後他打電話給我:「好消息是我還沒死,壞消息是我還活著,而且還有一張待辦清單!」整個宇宙在大衛背後推他一把,強迫他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他才有勇氣開始行動。
那他是怎麼處理當初寫在紙上的五件事呢?大衛體悟到自己工作過了頭,需要多一點時間玩耍。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放棄領養小孩的念頭,也知道自己應該多花一點時間陪伴家人,不過他不清楚「成立基金會」這個想法是怎麼來的。接下來的那兩年,大衛隨身帶著這張清單,領養了一個男孩、努力玩耍、搬到家人附近住,兩年後他還以父親的名義成立了一個基金會。
我們當然不需要等到生病才去列這張任何時刻都能列的清單,在美國西北部有句俗語說:「今天是非常適合死亡的日子」,意思是說:今天是盡情體驗人生的日子。假設你現在躺在大衛那晚躺的床上,你會在紙上寫些什麼?
我們在前面看過的七十一歲退休物理學教授喬治,除了告訴我,聽從自己意願跟沒聽從自己意願學生前途有很大差別外,還給我一個忠告:「我在上課的第一天都會告訴學生:『別想臨時抱佛腳,不要到學期末才來惡補累積幾個月的功課,那是沒有用的!』我想人生也一樣,很多人都說:『有天我會好好跟隨自己的心,當自己想當的那個人。』但如果有什麼事是你很想做的,那就趕快做!如果你跟隨自己的心、忠於自我,你想做的事就會實現。」
推薦序智者的禮物
文/知名作家律師娘/林靜如
收到《商業周刊》出版部送來《死前一定要知道的五件事》書稿,我迫不及待的開卷閱讀,因為前一陣子一位任檢察官的老朋友本正值壯年,有個甫出生的小女娃,卻在夜裡因身體不適起身後,幾分鐘內就因氣喘舊疾離世。乍聞訊時我從不敢置信、震驚到不捨,最後開始反覆思考生命的無常在每個人身上,究竟是如何實現。告別式的當天,信奉天主教的他,在教友們的誦詩和親友的懷念感言中,接受大家的道別,儀式中一張張的投影片,讓大家在幾分鐘內覽盡了他的一生。四十幾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我感...
目錄
推薦序智者的禮物林靜如
推薦序五把金鑰匙沈政男
推薦序人生是我們每天走過的路洪仲清
推薦序請問,你有幸福的感覺嗎?孫越
推薦序你來得及活出你要的人生嗎?蘇絢慧
前言你可以年輕又有智慧
第一章為什麼有的人能尋獲生命的真義,快樂地死去?
知識與智慧
我們最渴求的兩件事
在生活中實踐祕密
第二章長老教我的智慧
「長老」計畫
和長者談話的價值
人類的智慧之年
第三章第一個祕密
對你最重要的事是什麼?
自問三個關鍵問題
你離紅心有多遠?
如何活出真我
鼓起勇氣追隨自己的心
你會在紙上寫下什麼?
第四章第二個祕密
保持安全,會不會離真實的自己越遠?
寧願站起來看到天空,也不要躲在桌子底下
我們不會後悔失敗,只會後悔當初沒試
遺憾躲不開,要學會如何面對
提醒你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根本沒有什麼好失去的
第五章第三個祕密
愛是一種選擇
首先,你得愛自己
學習當一個有愛的人
你買的BMW並不會到安養院看你
人生有愛,就會感到幸福
你的選擇將影響七代
第六章 第四個祕密
活著,是一份錢也買不到的禮物
如果這是最後的日落
我們能掌控的只有現在
快樂,是要花腦筋的
第七章第五個祕密
十分鐘VS.十小時的告別式
你不會帶走任何東西,但你可以留下…….
找到自我又能忘卻自我,才是真正幸福的人
我們活在一個「借來的」世界裡
第八章準備告別人生的舞台
你留在這世上的最後一個影響
第九章 最後一課:只要開始,永遠都不嫌晚
和你身旁的長老談談
受訪者名單
謝辭
推薦序智者的禮物林靜如
推薦序五把金鑰匙沈政男
推薦序人生是我們每天走過的路洪仲清
推薦序請問,你有幸福的感覺嗎?孫越
推薦序你來得及活出你要的人生嗎?蘇絢慧
前言你可以年輕又有智慧
第一章為什麼有的人能尋獲生命的真義,快樂地死去?
知識與智慧
我們最渴求的兩件事
在生活中實踐祕密
第二章長老教我的智慧
「長老」計畫
和長者談話的價值
人類的智慧之年
第三章第一個祕密
對你最重要的事是什麼?
自問三個關鍵問題
你離紅心有多遠?
如何活出真我
鼓起勇氣追隨自己的心
你會在紙上寫下什麼?
第四章第二...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