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白話重釋《資治通鑒》,與柏楊談古論今,消解誤讀,為現實解惑。
讓一部帝王將相閱讀的大書,成為現代人讀史悟人生,尋找智慧的案頭讀物。
讀歷史就是讀人,你在讀歷史,就是向前人找答案。
顛覆陳舊的史觀,
拆穿偽飾的「真實」,照此思索,穎悟頓開。
《資治通鑒》是一部以歷史為鏡子的史學巨著,可以說是擧世無雙。作者司馬光整理各朝代歷史的初衷,是要給皇帝看的,只是皇帝少有因此受惠,真正得到益處的反而是平民百姓。我們從歷史的回顧和啟發,除了可增長智慧,更能引以為鑒地去檢視周遭事物和自我。
但人腦畢竟有限,要從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中,翻閱找回已看過的精華,終究不便。於是《資治通鑒新解》這部書便應運而生。作者用白話文來解讀,同時與史學家柏楊的觀點相互對照,標示主題,條陳敘逋,加註見解,使之緊湊化、故事化,方便溫故知新,亦方便有興趣的人。
毫不誇張地說,這本書顛覆陳舊的史觀,拆穿偽飾的真實,照此思索,穎悟頓開,可以讓人真正讀《資治通鑒》。最具特色的是,本書每一篇都是單元,可自首頁連續看起,也可從任何一頁切入。讀之趣味盎然,觸動人心,讓人對歷史產生興趣和敬意。
作者簡介:
耿繼文
入住鬼屋凶宅七天的花蓮縣警察局長。
祖籍雍丘,今大陸河南省開封市杞縣。
1051年出生於臺灣地理中心南投縣的臺灣人。
一生從事與民眾安居樂業的治安工作,在數不盡的案件中,看盡人生百態、成功失敗、炎涼冷暖……原來,我們不斷的重演歷史。
現職內政部警政署督察室主任。
章節試閱
巧妙識人
公元前四○三年晉國的趙姓族長趙鞅有兩個兒子,長子趙伯魯,幼子趙無恤,趙鞅要決定繼承人時,不知道選那個兒子較好,於是在兩塊竹簡上刻下一段普通訓誡的話,交給他們研讀收藏,對他們說: 「要切記在心。」三年之後,再問他們,趙伯魯張口結舌忘了淨光,而且連竹簡也弄丟了。
趙無恤卻背誦如流,問他要竹簡,立刻袖子裏掏出來( 古人寬衣大袖)。於是,老爹趙鞅對趙無恤留下深刻印象,指定他當繼承人。
※柏楊曰:趙無恤的才幹,無庸置疑。但立刻從袖子裏掏出竹簡,卻有點蹊蹺。竹簡是笨重之物,放在袖子裏長達三年之久,天下豈有這種怪事。似乎只有一種可能趙無恤在老爹身旁埋有暗探,早就得到消息。只能證明他的狡獪,不能證明所預期的他一定能忍辱負重。
※我與柏楊的看法略有不同,一個暗探要注意三年已是不易,趙鞅要問兒子竹簡豈會透露給暗探?而古人寬衣大袖,放個小竹簡並非難事,至於趙無恤日後如何?史書所敘恰與柏楊評論相反。考核一個人有時會失真,官僚體系的上對下尤然,因下屬會把最好的一面包裝呈現給長官,因此,僅憑單向考核,會有盲點,如能從他過去的同事部屬側面了解,或可較客觀公正。
深謀遠慮
公元前四○三年,趙鞅任命尹鐸鎮守趙姓家族的根據地晉陽( 山西省太原市),尹鐸問說: 「你是教我搜括財富?還是教我使晉陽成為你可靠的退路?」趙鞅說: 「當然要成為可靠的退路。」
尹鐸到職後,立刻減輕賦稅,整修戰備。趙鞅對趙無恤說: 「日後,我們家族一旦發生災變,記住,不要認為尹鐸年輕,不要認為晉陽太遠,一定前往投奔。」趙鞅逝世後,宰相智瑤掌握晉國大權,聯合韓姓魏姓家族,合兵攻擊趙無恤,趙無恤記起老爹趙鞅的話,投奔晉陽。智瑤親率聯兵攻擊晉陽,四面包圍,密不透風,然後決開汾水,波浪滔天,大水跟城頭僅有三塊築牆木板的驚險差距,沒有灌過去,城內艱苦支持,浸過來的河水逐漸增多,民家的爐灶都告崩塌,遍地魚蛙。然而民心堅決,沒有人想到投降。困守危城的趙無恤派密使乘黑夜晉見魏駒、韓虎,提醒二人: 「唇亡齒寒,趙家覆滅,接著就是你們。」趙、魏、韓遂結盟約定反攻日期。約期到,趙無恤派出精銳部隊,突擊智家軍,反決堤防,智家軍倉促救水,軍營大亂,韓、魏兩家部隊乘勢兩翼夾攻,趙無恤親率勁旅,奮勇直前,生擒智瑤,立即斬首,晉國遂分成趙、魏、韓三大國。
※晉國分裂成趙、魏、韓三國後,整個中國存在的大國還有齊國、燕國、楚國及秦國,共七個國家,這七個國家仍以位居中原的魏國最為強盛,但開始征伐吞併,競爭激烈,人民來往頻仍,商業及人文思想蓬勃,百家爭鳴,中國歷史遂由春秋時代進入戰國時代。
死忠之人
晉國宰相智瑤死後,智瑤的家臣豫讓,為故主報仇,偽裝成一個差役,懷著利刃,混到趙無恤住宅,躲在廁所裏。趙無恤想去廁所,忽然怦然心動,教人搜索,把豫讓搜索出來,侍衛們要求立即處決。趙無恤說: 「智瑤全族被屠,沒有後代,這個人為故主報仇,是一位忠臣義士,我願意躲避他。」下令釋放。
豫讓回去後,用漆塗抹全身,皮膚敏感反應,發成癩瘡,還恐怕人們從聲音上分辨出他是誰,又吞下木炭,使聲音嘶啞,在街頭乞討,連他的妻子都不認識他。可是遇到一位老友,老友卻看出他的面目,不禁淚下,說: 「以你的才幹,如果投效趙家,定可以跟趙無恤親近,再乘機下手,豈不容易?何必把自己苦成這個樣子?要知道,你根本沒有成功的希望。」豫讓說: 「我如果投靠趙家,便成為趙家的家臣,既當了家臣,而謀殺主人,就是不忠,我不做不忠的事。我要做的,當然很難,所以如此,只是要使那些不忠的人慚愧。」趙無恤出門,豫讓埋伏在他必經的橋底下。趙無恤將到橋頭,坐騎忽然驚嘶,侍衛們搜索後,再度搜索到豫讓。趙無恤這次不再饒他,把他斬首。
帶兵帶心
吳起,衛國人( 河南省濮陽),在魯國擔任將軍遭陷害,遂投奔魏國,國君魏斯遂任命吳起擔任大將, 吳起雖身為大將,卻跟最卑微的士兵同甘共苦,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食物,睡覺時睡在地上,不另外設床;行軍時徒步,絕不騎馬;親自背負乾糧,分擔士兵辛勞。士兵中有害疽瘡的,吳起親自用口為他吸膿。士兵的娘親聽到這件事,痛哭失聲。人們說: 「你兒子不過一個無名小卒,而大將軍給你兒子吸膿,你還有什麼可哭的?」娘親說: 「當年吳起曾為孩子的爹吸瘡膿,孩子的爹奮力殺敵,戰死沙場。而今吳起又吸孩子的瘡膿,不知道孩子將死在何所,怎不哀傷?」
血性漢子聶政
公元前三九七年,韓國宰相韓傀( 又名俠累) 跟濮陽人嚴仲子爭權失和,嚴仲子怕被殺害,逃離韓國,兩人怨毒難解。嚴仲子聽說軹邑( 河南濟源,軹音只) 人聶政,勇猛過人,備了黃金二千四百兩,送給聶政母親,作為祝壽禮物,請聶政代為報仇。聶政拒絕說: 「娘親在堂,我要奉養,我不能輕言犧牲。」稍後,娘親逝世,聶政才接受這項委託。當暗殺行動開始時,俠累正在宰相府主持會報,警衛森嚴。聶政像閃電一樣,突擊而入,在眾人驚愕中舉刀直刺俠累的咽喉,俠累立即死亡。聶政自知難以逃生,咬緊牙關,用利刃自行毀容,臉皮全被割破,又自挖雙眼,再自刺腹部自殺,腸出滿地。韓國政府把屍首拖到市場,公開示眾,要求市人辨識刺客身分。聶政的姊姊聶嫈( 嫈音英) 聽到消息,趕到首府平陽( 山西臨汾,汾音焚),撫屍哀哭說: 「他就是軹邑深井里的聶政,只因為我這個姊姊尚在人間,恐怕連累我,才重重的自我毀滅。弟弟啊!我怎會貪生怕死,使你埋沒英名?」就在屍旁自殺。
權謀排除對手
公元前三八七年,魏國宰相公叔的妻子是魏國公主,公叔權傾中外,但忌妒吳起的超凡才能,認為終有一天,吳起會威脅到他的職位,因而想把吳起排除,可是一時想不出妥善方法。他的一個絕頂聰明的僕人建議說: 「只要設計一個圈套即可,你先報告國君說:『吳起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可是我們魏國是個小國,恐怕留不住他,留住他唯一的方法,就是許配給他一位公主,使他成為魏國的女婿。如果他志不在魏國,非投奔其他大國不可,必定拒絕這項婚姻。﹄然後,你在家裏設宴,邀請吳起跟你同時回府,而跟公主夫人先行商議妥當,使公主做出對你百般侮辱的動作,你也做出對這種侮辱的百般忍受的動作。吳起發現公主那麼凶悍,不把平民出身的丈夫當成人,一定不敢娶他的妹妹。」公叔大喜過望,按照計畫進行,吳起果然心驚膽顫,向魏王魏擊表示無福消受金枝玉葉,魏擊霎時間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吳起這才發覺他中了暗箭,然而為時已晚,無法挽救,恐怕魏擊翻臉無情,把他殺掉,於是逃亡,投奔楚王國。吳起投效楚王羋疑( 羋音米),羋疑任命他當宰相,吳起強烈革新,楚國成為強國。羋疑逝世,因革新而喪失利益的皇親國戚,追殺吳起,吳起逃到靈堂,趴在羋疑屍體旁,被亂箭射死,但亂箭也射中羋疑屍體。下葬既畢,子羋臧即位,下令射箭的皇親國戚處死,屠殺七十餘家。
※柏楊曰:魯國在吳起手中不再受侵略,魏國在他手中強大,衰老的楚國在他手中重生。吳起才幹之高,歷史上很難找到匹敵,竟不容於當世,不禁為吳起悲。而伏到國王屍體旁,能在死後復仇,這種智謀,也無人可及。如果有一個國家能對他始終重用,歷史可能重寫。
巧妙識人
公元前四○三年晉國的趙姓族長趙鞅有兩個兒子,長子趙伯魯,幼子趙無恤,趙鞅要決定繼承人時,不知道選那個兒子較好,於是在兩塊竹簡上刻下一段普通訓誡的話,交給他們研讀收藏,對他們說: 「要切記在心。」三年之後,再問他們,趙伯魯張口結舌忘了淨光,而且連竹簡也弄丟了。
趙無恤卻背誦如流,問他要竹簡,立刻袖子裏掏出來( 古人寬衣大袖)。於是,老爹趙鞅對趙無恤留下深刻印象,指定他當繼承人。
※柏楊曰:趙無恤的才幹,無庸置疑。但立刻從袖子裏掏出竹簡,卻有點蹊蹺。竹簡是笨重之物,放在袖子裏長達三年之久,天下豈...
作者序
前 言
資治通鑑是宋朝司馬光( 陝州夏縣人,今山西夏縣),將公元前四○三年至公元九五九年各朝各代的歷史,作一有系統的整理,前後有一三六二年,計二百九十四卷,三百萬字( 文言文)。
它是一部以史為鑑的好書,而中國歷史更是世界上所有歷史書籍中最豐富的,沒有一個國家的歷史能像中國,可追溯到三千年之前,甚至連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包括早上還是晚上,發生的事都留下詳細的記載;像埃及、伊拉克( 巴比倫)、希臘、印度等古文明國歷史,口述流傳多,文字記載少,就連羅馬也沒有像中國留下這種詳細的記載;至於日本、韓國根本沒有文字,還得引用中文後才開始有記載。拜讀柏楊( 本名郭衣洞,河南輝縣人) 翻譯的語文版通鑑後,發現歷史上有許多事情值得回味,或發人深省,或引為戒鏡,或成語典故,或謀略奇計,或忠孝節義、或成功失敗,或增長智慧,或趣事軼聞,或龍或鳳,或天文異象,或顛覆所知,或原來如此……,件件都想銘記在心,但人腦畢竟有限,要從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中,翻閱找回已看過的精華,終究不便,致有心整理,標示主題,條陳敘述,加註見解,使之緊湊化、故事化,方便溫故知新,亦方便有興趣的人。
司馬光集畢生功力,在他壯年時耗用十九年完成歷史鉅著,完成後,心神俱疲,眼花髮白,齒落形枯,他感嘆這本通鑑只王勝之( 宋朝詩人) 一人借讀,其他的人沒看幾頁,就呵欠連連( 他雖沒說何人,咸信應是指皇帝)……,兩年後他帶著遺憾去世( 六十六歲)。近千年之後,柏楊先生將文言文資治通鑑譯成近千萬字的白話文通鑑,但要把它看完並不容易。古代的人因通鑑史事太多而難以讀它,現代的人則因沒時間而少去看它,這本資治通鑑新解,正是在此種背景下醞釀而成的。
所作「資治通鑑新解」,每一篇都是單元,可自首頁連續看起,亦可從任何一頁切入,自民國一百年八月首印以來,獲得大家迴響,很快就無存書,兩年內又陸續加印三次,頁數由五百頁逐漸增加至六百多頁。看過的友人林命嘉君告訴我,資治通鑑是活人向前人找答案,但活人永遠學不會;而這本通鑑新解,趣味盎然,觸動人心,讓人對歷史產生興趣跟敬意。基於好友們催促將通鑑新解出書,遂鼓起勇氣,請出版社付梓編印,今順利出刊,祈盼大家不吝予以指教,謝謝。
前 言
資治通鑑是宋朝司馬光( 陝州夏縣人,今山西夏縣),將公元前四○三年至公元九五九年各朝各代的歷史,作一有系統的整理,前後有一三六二年,計二百九十四卷,三百萬字( 文言文)。
它是一部以史為鑑的好書,而中國歷史更是世界上所有歷史書籍中最豐富的,沒有一個國家的歷史能像中國,可追溯到三千年之前,甚至連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包括早上還是晚上,發生的事都留下詳細的記載;像埃及、伊拉克( 巴比倫)、希臘、印度等古文明國歷史,口述流傳多,文字記載少,就連羅馬也沒有像中國留下這種詳細的記載;至於日本、韓國根本沒...
目錄
第壹章 周朝戰國時代
第貳章 周後戰國時代
第參章 大秦帝國
第肆章 楚漢相爭
第伍章 大漢聲威
第陸章 三國演義
第柒章 庸庸晉朝
第捌章 魏晉南北朝
第玖章 大隋王朝
第拾章 大唐盛世
第拾壹章 五代十一國
第壹章 周朝戰國時代
第貳章 周後戰國時代
第參章 大秦帝國
第肆章 楚漢相爭
第伍章 大漢聲威
第陸章 三國演義
第柒章 庸庸晉朝
第捌章 魏晉南北朝
第玖章 大隋王朝
第拾章 大唐盛世
第拾壹章 五代十一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