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卡卡、績效普普、人帶不動…升級自己的時候到了!
2015全球最具影響力商業思想家―惠特妮・強森
職場版「破壞式創新」
助你認識自我優勢,為人生重新定義成功!
★克里斯汀生(破壞式創新教父)親推
★沃茲尼克(蘋果公司共同創辦人)好評
★ 商業周刊1499期書摘
★Amazon讀者5顆星推薦
丁菱娟(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
余湘(WPP集團群邑媒體董事長、聯廣傳播集團董事長)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作家)─齊聲推薦
在快速變遷的年代,你還在堅持「走老路比較安全,出舊招比較聰明」,卻怨嘆「出身魯蛇、升遷沒分、職場卡關」?看看惠特妮・強森的故事:
原為念音樂系、該當鋼琴手的她,因結婚而搬到紐約→沒工作卻得生活?她到華爾街投資銀行當秘書→工作需要進階?她修夜間課程轉當證券分析師→想創業自立?她找克里斯汀生教授合夥創辦了「玫瑰園投資顧問公司」。
她的每一步,就是靠「顛覆自己」(Disrupt Yourself)成功的!「破壞式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出自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教授,用來描述居於劣勢者從低階市場(提供商品品質次等、利潤或價格較低)發動創新、最終翻轉了整個產業。例如:當豐田汽車在一九五〇年代進軍美國推出了低價基本款「可樂娜」(Corona),顛覆美國國產車市場,成功吸引首購族,等豐田站穩了陣腳,便以「佳美」(Camry)、「凌志」(Lexus)打進高階市場,把低階市場「讓」給了韓國的現代汽車。
以此概念挪用到人生,每個人都可以從基層職務開始,一步步顛覆、再顛覆,最終寫好自己的職涯。惠特妮・強森將這段顛覆之旅解碼,指出以下7步驟,呈現S曲線成長:
第1步‧把風險想清楚,就不怕
在多變的環境,「出新招」比起「走老路」,競爭者少得多、成功機會大得多!
第2步‧找到你的天才
發現你的強項╳找到尚待滿足的市場需求→火力全開吧!
第3步‧善用限制,讓你更有目標
缺本錢、沒經驗、少人脈?
限制逼你務實:打破慣性模式,開發更新、更有創意的資源。
第4步‧永遠不要覺得「這是我應得的」
自滿於過往成就,只會讓你變遲鈍!
把耳朵打開,從反對聲中找提升方法。
第5步‧先蹲下,才能跳得更高
一開頭總是最棘手,不操之過急,持續去做,累積成長動能。
第6步‧賦予失敗應得的價值
用失敗換經驗、測試目標、把心練強。
第7步‧計畫你的探險
清楚自己的目標,耐心體驗探索「未知」之路,最後征服它。
「顛覆」需要付出、也有風險;但「停滯不前」可能失去更多。正如《精實創業》(The Lean Startup)作者艾瑞克・萊斯所說:「當今市場上,打安全牌已經不再是安全的選擇。」只要依循惠特妮・強森「顛覆自己」的七大方向,每個人都能脫穎而出、並在不穩定的環境中捉住機遇。
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丁菱娟:不斷走出舒適圈去嘗試自己的各種可能性,才有可能走出跟別人不一樣的人生;只要你心裡有所嚮往,就值得去冒點險。最後你會發現,生命回饋給你的、比你自己想像的更豐富。這本書就是一個最好的案例和真實的故事。
諮商心理師、作家許皓宜:職場中有太多讓我們感到不安、不快樂,卻不得不在「潛規則」中生存下去…然而,惠特妮告訴我們:你有權利不再迷惘,只是你需要知道如何聰明地運用「顛覆」的方法。
◎本書特色
1. 將商學院裡的「破壞式創新」應用在人生,竟然更好用!
身為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創業夥伴、2015年50大管理思想家的惠特妮.強森首度將創新運用在「人生創新、職場創新」上,包含原理、思考方式、案例、應用,教每個人擺脫平庸,找到放手一搏的動力與方法。
2. 帶20、30世代就戰鬥位置,年輕人必讀!
「一時魯蛇、一世魯蛇?」錯!「前魯蛇」惠特妮.強森教你顛覆自己的「人生翻身術」,教你順著自己的獨一無二→找別人做不到的目標→評估風險→把外在限制變專注力→畫出一幅精彩的人生航道!
3. 各界好評如潮、讀者5顆星強推!
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精實創業》作者艾瑞克・萊斯、蘋果公司共同創辦人沃茲尼克、《安靜,就是力量》作者蘇珊・坎恩、華頓商學院教授亞當・格蘭特、《追求卓越》作者湯姆・彼得斯……齊聲推薦:這是一本給讀者務實建議的好書。
作者簡介:
惠特妮・強森 Whitney Johnson
她與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共同創辦「玫瑰園投資顧問公司」(Rose Park Advisors),並主導南韓Coupang公司的種子投資。在2007年到2012年擔任董事長期間,強森投入了基金創立、籌募資金與基金策略的發展。在她的任期內,基金的年均複合成長率與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的成長率各為11.98%以及1.22%。
她以推動企業創新而聞名,獲獎無數:於2014年被《財星》雜誌票選為「推特最具影響力的55名女性」(55 Most Influential Women On Twitter)之一;2015年入選「50大管理思想家」(Management Thinkers50);此外,她也是廣受歡迎的網路社群平台「女人40」(Forty Women Over Forty to Watch)的共同創辦人。
想更了解「個人版破壞式創新」,請造訪她的網站:
whitney-johnson.com/disruptyourself
譯者簡介:
郭庭瑄
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喜愛藝術、文化和旅行,樂於發現小細節、探索新事物;現為專職譯者。譯有《原諒他,為什麼這麼難?》。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破壞式創新教父)
史蒂夫・沃茲尼克Steve Wozniak(蘋果公司共同創辦人)
艾瑞克.萊斯Eric Ries(《精實創業》(The Lean Startup)作者)
丁菱娟(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
余湘(WPP集團群邑媒體董事長、聯廣傳播集團董事長)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作家)
媒體推薦:
「『顛覆』一詞曾被我用來理解為什麼有些公司在其他企業一片枯萎的景氣寒冬中,依然能夠生氣蓬勃。惠特妮在一個截然不同的文本背景中運用這個詞,讓我們明白為什麼某些人能成功得如此精彩、傑出。好好享受這本書吧!」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
哈佛商學院教授,《創新的兩難》(The Innovator’s Dilemma)作者
「當今市場上,打安全牌已經不再是安全的選擇。對於任何想要從人群中脫穎而出、並在極度不穩定的商業氣候中追求創新的人來說,《破壞者優勢》絕對是一本必讀佳作。」
-艾瑞克.萊斯(Eric Ries),《精實創業》(The Lean Startup)作者
「《破壞者優勢》讀起來就像是一本教人創新的指南:它展現了關於認識自我優勢、找出如何出其不意地在市場上運用這些力量的驚人價值。強森在書中鼓勵我們去做的『跳躍』,確實形塑出了創意及成功的基石。」
-史蒂夫・沃茲尼克(Steve Wozniak),蘋果公司共同創辦人、
主數據科技公司(Primary Data)首席科學家
「強森,一個美林證券的分析師轉型成為創業家,展現出為什麼以及如何以務實且簡單的方式來顛覆自己的職涯。這本高明的書,提供了無比聰明卻經常違反直覺的工具和態度的指引,並教人們避免自滿,來擁抱全新的職涯路徑。」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哇!《破壞者優勢》得了『簡單明瞭英文獎』——這也就是說,我很少、甚至從來沒看過寫得比這本還好的商業/職涯發展書籍。書中的建議不僅引人注目、清晰易懂,同時也具備學術依據、可行性高;對於已經四十多歲的人來說,也像用在二十出頭的年輕人身上一樣有效。」
-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作者
名人推薦:克雷頓・克里斯汀生(破壞式創新教父)
史蒂夫・沃茲尼克Steve Wozniak(蘋果公司共同創辦人)
艾瑞克.萊斯Eric Ries(《精實創業》(The Lean Startup)作者)
丁菱娟(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
余湘(WPP集團群邑媒體董事長、聯廣傳播集團董事長)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作家)媒體推薦:「『顛覆』一詞曾被我用來理解為什麼有些公司在其他企業一片枯萎的景氣寒冬中,依然能夠生氣蓬勃。惠特妮在一個截然不同的文本背景中運用這個詞,讓我們明白為什麼某些人能成功得如此精彩、傑出。好好享受這本書吧!」
-克雷頓・克里斯汀...
章節試閱
摘錄1_前言
「我們每個人在浪頭前都是平等的。」
-萊爾德・漢彌頓,職業衝浪手
二〇〇五年,我還在美林證券擔任證券分析師。某天下午,我對一位很親密的朋友透露自己即將離開華爾街,她整個人當場傻眼,問我:「妳確定妳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這是她禮貌性、委婉表達「妳是不是瘋了」的方式。
我的工作主要是負責發布對公司股票的買進和賣出建議,而當時我是同儕中的佼佼者。那時我剛從墨西哥市參加墨西哥美洲電信(America Movíl) 公司——現在是全球第四大無線營運商——的投資者日回來;當我跟數百位人士一同坐在觀眾席上時,該公司的控股股東、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有錢的人之一——卡洛斯・史林(Carlos Slim)引述了我的研究報告,並且稱呼我為「那位惠特妮」(La Whitney)。過去曾有不少大型投資機構比如富達投資(Fidelity Investments)向我尋求我的財務金融模型,並且當我升級或降級某一支股票時,股價也會頻頻波動好幾個百分點。
那時我在華爾街的事業正如日中天,不過這樣備受尊崇的權力地位,是我辛辛苦苦才贏來的。為了讓我先生能夠順利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分子博士學位,我們夫妻倆在一九八九年搬到了紐約;而當他在學校讀書的時候,我們還是得支付各式各樣的生活開銷,因此我必須找一份工作才行。我過去主修的是音樂(鋼琴),而且從來沒有任何財經方面的證照、人脈、或是自信,所以我從在曼哈頓中城的花旗美邦公司(Smith Barney)中,擔任一位零售經紀商的秘書開始做起。當時正是《老千騙局》 (Liar’s Poker)、《走夜路的男人》(Bonfire of the Vanities) 以及《上班女郎》 (Working Girl) 的黃金年代,在華爾街工作是一件相當令人興奮的事。我開始在晚上進修商業課程,並且擁有一位非常信任我的老闆,讓我能夠從一個小小的秘書開始過渡、躍升成一位投資銀行家;這種事可是滿罕見的。不久之後我成為一個證券分析師,並且和哈佛商學院的克雷頓・克里斯汀生教授合夥創辦了「玫瑰園投資顧問公司」(Rose Park Advisors)。
當我從一個邊緣的秘書小門踏進華爾街世界,然後轉身離開朝著創業之路邁進時,我就是一個「破壞者」,或者說「顛覆者」。「破壞式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是一個由克里斯汀生教授所創造出來的名詞,用來描述一種從低階市場發動、最終翻轉了整個產業的創新模式。就我個人的例子來看,我從一個基層職務開始,然後一步步爬到最頂端——而現在,我卻想要顛覆自己的職涯。也難怪朋友會認為我喪失理智、腦子有問題了。
根據克里斯汀生教授的理論,顛覆者在低階市場固守著他們自己最初的立足點,提供品質差一點、利潤(價格)低一點的商品。起先,顛覆者居於劣勢;舉例來說,當豐田汽車公司(Toyota)在一九五〇年代進軍美國市場時,推出了「可樂娜」(Corona)這款便宜、小巧又沒有多餘配備的基本車款,吸引了不少第一次買車、預算較緊的消費者青睞。
那時沒有人會想到一個剛起步的日本汽車製造商,竟在日後接管了美國汽車市場這麼大一塊地盤。在破壞式創新的理論中,市場領導者大可以像對付一隻小蟲般,不費吹灰之力地打扁這個小小的破壞者,然而市場領導者們卻懶得採取行動,「這只是一個完全沒有影響力、渺小又愚蠢的產品。我們還是專注在更大、更快、而且更好的事物上吧。」因此在早期,通用汽車公司(GM, General Motors)若為了捍衛市場而去對付豐田可樂娜,看來實在沒什麼必要。問題出在,一旦這個顛覆者站穩了陣腳,那麼他就會被激發向高端市場移動,生產出更高品質、更有利潤的商品。1雖然此時通用汽車確實有必要發動反擊,但一切都已經太遲了。豐田汽車後來便挾著「佳美」(Camry)、「凌志」 (Lexus) 等車款,輕鬆打進高階市場,最後把汽車的低階市場「讓」給了韓國的現代汽車。如今待在底層、耐心等候時機的,是來自印度的塔塔汽車(Tata),以及中國本土的奇瑞汽車公司(Chery)。
從華爾街觀點來看,由於這些顛覆者擁有極大的成長與發展潛力,因此他們會是你想要在早期就開始投資的公司與人才標的。我們不都希望自己能早在七〇年代時就慧眼獨具、投資了豐田汽車嗎?
然而,我們卻太容易與那些位於低階的顛覆者擦身而過。
我在二〇〇二年開始研究墨西哥美洲電信公司,並建立了一個財務模型,用來判斷公司的股價是否被高估或低估。因此,我需要預測墨西哥的無線電話將會以多快的速度普及。二〇〇二年時,墨西哥已經有二五%的人口採用無線通訊設備,而不過五年前這個比率還只有一%,同時間的室內電話普及率則約是一五%。當時我必須去判斷無線電話還有多大的成長空間;在分析什麼樣的人負擔得起電話,以及誰具備取得貸款的能力後,我認為無線通訊的潛在市場滲透率,在二〇〇七年時大概可以達到四〇%——或者四千萬人。
但在墨西哥美洲電信公司的控股股東卡洛斯・史林眼中,他看見的是一個更長遠的機會。除了我推測的四千萬人以外,他還看到在墨西哥有通訊需求、卻無力負擔的其他六千萬人。於是史林做了什麼呢?他提供了手機補貼和預付卡,讓信用貸款不再是問題。雖然通訊品質非常糟,但糟糕的聲音總比沒有聲音要好多了。在接下來的十年間,室內電話的普及率從一五%增加到二〇%,僅多了微不足道的五個百分點;然而無線通訊的普及率卻以驚人的速度暴增到九〇%,遠遠超過我所預估的四〇%;而同時通訊科技也在對利潤的追求下變得更進步。這就是所謂的「破壞」。
當我第一次聽到克雷頓・克里斯汀生教授在一場產業活動上提到有關「破壞」的概念時,我立刻認知到他的理論正好解釋了為何「手機普及率」這件事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擊敗我的預估數字。破壞式行為之所以那麼難以辨識,部分原因在於時間點問題;它的成長曲線可能好幾年下來都呈現持平狀態,然後在短時間內急遽上衝。在墨西哥,無線電話在一九八八年開始出現;大約十年後,其普及率還不到一%;但是從一九九七到二〇〇二年這短短五年間,馬上竄升到二五%。
當破壞式創新的腳步越來越快,你將處於瀕臨崩解的浪潮中,而令人惴惴不安的事物也可能是一場驚奇連連的美妙旅程。這本書並不只是單純處理破壞所帶來的壓力,而是要進一步去駕馭它的力量及不可預測性,同時學習站在浪頭上,並且顛覆你自己。
或許你現在正在嘗試某些新事物,比如放下打造多年的職業生涯、轉而成為一個創業者,就像我當初離開華爾街一樣;或許你在目前所待的產業或公司裡轉換職務,或者跳進一個全新的領域。如同你即將在接下來的篇章中所學到的,「破壞式自我成長」對於擺脫停滯狀態、避免被來自底層的參與者(像是較為年輕、聰明、手腳快的同仁)所超越、取代,以及快速提升你的個人與職涯成長來說,是非常關鍵的事。
摘錄2_第2章 發揮你的獨特優勢
「每隻鳥都應當用牠們自己的喉嚨歌唱。」
—易卜生(Henrik Ibsen)
‧發現你的天才
你擅長什麼?你是否有像無尾熊一樣明顯的優勢,或是你需要像達爾文雀一樣,得透過一翻獵食競爭來演化出自己的優勢?下列幾個問題雖然不是面面俱到,但我想應該能讓你踏出第一步:
1. 什麼樣的技能曾幫助你立足、生存下去?就像那些燕雀的鳥喙能夠讓牠們適應鳥類的生存條件一樣,你也有一些因為需要而發展出來的才能。
史考特・艾丁格(Scott Edinger)是一個極為成功的諮商師及高階管理顧問——在他年輕時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成為這樣的角色。艾丁格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同時也經歷過一段住在拖車公園、破碎不堪的童年;在他九歲時,他的母親拋下他離去,而艾丁格也被狀況不是很理想的家庭領養。為了在那段充滿挑戰與煎熬的年少歲月中存活下來,他學會了溝通、解決衝突、感化與說服他人。他在大學時代把自己的溝通技巧磨練地更加純熟,不僅在超過一百場的辯論比賽當中都名列前五名,更在國家錦標賽中贏得銅牌,同時也取得了溝通與修辭的學士學位。
接著快轉一下:在創辦自己的顧問公司前,艾丁格是一位銷售執行副總裁,其銷售成績曾在《財星》五百大企業中排名全球第二;他同時也是兩本書的作者,以及《哈佛商業評論》的撰稿人,還曾寫下一篇相當受歡迎及常被引用的雜誌文章<如何讓自己不可或缺>(How to Make Yourself Indispensable)。身為專業顧問,艾丁格透過聚焦在「如何銷售」這個在商業世界中關鍵的生存技能,持續協助全球五百大企業改善他們表現欠佳的業績。
為了生存,你發展出什麼樣獨特的技能,然後把它們應用在事業上、持續發光呢?
2. 什麼能讓你感覺強大有力量?《發現我的天才》(Now, Discover Your Strengths)一書作者馬克斯・巴金漢(Marcus Buckingham)曾解釋:「我們的天賦……以一種最基本的方式來向你呼喊、招手:運用這些能力可以使你感強有力。留意那些感受到振奮、好奇、成功等時刻,這些感覺的出現,就是引領你找到天賦的線索。」假如你能夠辨識並專注在能讓你感覺有力量的事情上,那你就可以開始期待一個更快樂的自己;根據學者研究指出,「這將能帶來更有彈性和適應性的思考力,並且有助於你在各種各樣的環境當中,提升創新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你在教導或學習時、購買或銷售時、領導團隊或打造屬於自己的事業時,可有感覺強大有力量的時刻?
3. 你在什麼狀況下最容易對人動怒?當我在為《哈佛商業評論》撰寫有關這個主題的文章時,讀者亞蘭納・凱茲指出另外一個能辨識出自我隱藏優勢的方法:「你在什麼狀況下最容易被激怒?天才的挫折感往往來自於相信『如果這對我來說很簡單,那對所有人來說應該也很容易』。」不論你是工程師、音樂家、科學家或是教授,只要你正苦於要處理部屬或同儕所做的工作,那麼原因或許不是他們能力不足,而是因為你的才幹異於常人。
你的「天才」會在哪裡冒出頭來呢?
4. 是什麼造就你的與眾不同、甚至像孩童一樣古靈精怪?當你我還是個小孩子時,我們會做任何自己愛做的事——就算那件事會讓自己看起來像個怪胎。當你回頭瞧瞧童年時期的熱情所在時,你就比較容易挖掘出自己內在的天賦。
坎蒂絲・布朗・艾略特在小學的時候,由於一本童書中的角色,而被班上同學取笑是「布朗百科全書」。她說:「雖然所有同學都認為我是全校最聰明的學生,但大部分的老師其實都對我感到很失望,因為我只拿到非常普通的分數,而且被評為低成就學生。」當時她覺得學校作業很無聊,所以沒放太多心思在上面;她說:「那時候我整天做白日夢,幻想自己跟像是居禮夫人、富蘭克林等偉大的名人暢談;我也幻想自己創造出第一個人工智慧機器人,而且就住在我房間的衣櫥裡;我想像要如何打造出一座漂浮城市、偉大的發明,以及新型態藝術。」
中學時代的經驗其實也差不多;艾略特一個禮拜會讀兩到三本書,不過由於她不願參與討論那些「沒用且幼稚」的文學作品,因而英文課被當掉。到了第二學期,她的英文被歸到「僅足以生存」(Survival English)的基本程度,校方將艾略特慘不忍睹的成績,誤認為是她缺乏閱讀能力的證據。
儘管已經不再寫學校作業,艾略特也持續跟考試作對,並且以平均C等的成績混日子。「在高中最後一年時,有位老師怒氣沖沖地把我逼到大廳角落,要求我解釋為什麼我從來不做回家作業。我回答他說:『做作業會干擾到我的學習研究。』大概以為我是那種自作聰明的學生吧,他很生氣的質問我到底在做什麼學習研究⋯⋯於是我就告訴他了。結果他超傻眼,因為當時我已經用父親的大學參考用書,自學到大學程度;然後他挑戰我說:『我要你來上我教的第三學期大學化學先修課程。』但我抗議道:『可是我還沒上過前兩個學期耶!』他告訴我說,第三學期的課只有受邀的五個學生才能參加,到時我們可以自己選擇主題、做一個學期分量的專題報告就好;這番話說服了我。最後一學期,我的大學化學先修課和英文課是由同一個老師教的。」艾略特在高中最後一學期登上了榮譽榜、拿了一整排的 A 。
四十年過去,艾略特擁有高達九十項美國專利。她最有名的發明是PenTile ,是一種在電子顯示器上的子像素的排列結構,被運用在數以百萬計的智慧型手機、平板、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及高解析度的電視上。她也創辦一家由創投所資助的公司來開發這項技術,且在不久後將專利賣給了韓國的三星集團。艾略特說:「如果看到我坐在書桌前,那你很容易就能抓包我還是跟以前一樣,整天都在做白日夢了。」
在孩提時代,艾略特的同學都覺得她的白日夢很奇怪,也讓她的老師感受到無比挫敗;現在身為一個成人,那些白日夢及自學方法則全部都是她的超能力。
在你年輕的時候,有沒有什麼東西造就了你與眾不同?它會不會就是你的超能力呢?
5. 什麼樣的恭維會讓你嗤之以鼻?我們時常對自己擁有的優勢渾然不覺;有時問題在於,你已經做得太好、太熟練了,就像是本能的反射動作一樣,因此很容易會忽略它的存在。
你可能有過和美國癌症治療中心管理總監尼爾・雷伊類似的經驗。當雷伊在自己的領英檔案上請大家幫忙寫推薦語的時候,他發現「在別人談到我的強項時,其實有很多都不是我自己之前放在檔案上的『核心技能』,但顯然這些能力對我周遭的人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
留意一下那些你習慣性打發的恭維讚美吧!不是因為你生性靦腆,而是因為這些東西對你來說就跟呼吸一樣自然;甚至很有可能是因為你已經聽過太多恭維、覺得煩透了!那麼,為什麼別人就是不會為那些你必須做得要死要活才能做好的事情來讚美你呢?
來自「環境領導者計畫」 (Environmental Leadership Program) 的資深參與者——威妮絲・詹寧斯,就是一個很棒的例子。在做過蓋洛普的測驗後,她發現自己是社交外向型、可靠、真誠而腳踏實地的人;她對自己被認定為EQ好感到開心,然而,她A 型人格的另一面卻感到有點失望,因為像是策略、分析或專注力等項目,並沒有被列入她的天才項目。由於對調查結果有點懷疑不夠完整,詹寧斯把結果拿去問她的朋友和同事,結果他們都說:「對呀,那就是妳」或是「那些特質的確使妳與眾不同」。因為她擁有環境科學博士學位,現在擔任研究科學家,詹寧斯分享道:「我以為自己會是個近乎機械性的分析高手、對任何有關環境的議題都很好奇,或許還會隨身抱著一本統計學到處跑。」
在她所感知到的優勢能力與測驗結果之間,表面上看來似乎毫無關聯性可言;詹寧斯因而回溯過去、找尋關於自己情緒智商特質的根據。她從小在有很多垃圾掩埋場、位於喬治亞州的雅典市長大;當詹寧斯到德拉瓦州讀大學時,她發現德拉瓦州的垃圾頻繁地運送到喬治亞州。她說:「每次我在校園看到任何人浪費東西、製造不必要的垃圾時,心裡都覺得很不舒服,因為我知道這些很有可能都會被運往自己的家鄉。」這也是她之所以利用課餘時間開始尋求小額補助,並籌劃一個全校資源回收計畫的轉捩點。一位大學同學最近寄給詹寧斯一張母校全新的資源回收桶照片,還附上一小段訊息說「全都多虧了妳」。當回想起這段經歷所帶來的影響,她就能夠明白當時自己同理心的力量有多重要、多強大,而這對她所選擇的環境科學領域來說,也是使她與眾不同的優勢。
可以理解為什麼我們會傾向轉移掉那些對自己反射性才能的讚美,這種行為或許也很合理;然而在歷經職涯的洗禮後,這樣的態度會讓我們對自我真正價值的認知,大打折扣。十九世紀的思想家暨散文家愛默生曾寫道:「在每一件天才的作品中,我們會看到曾被自己否定的思想;它們轉換成另一種形式、堂而皇之地回到我們身邊。」請不要只因為某些事物對你來說輕而易舉、或是顯而易見,就假設它對其他人而言也沒什麼價值、一點也不珍貴。
什麼樣的讚美和恭維是你一而再、再而三打發掉的?
6. 哪些是你得來不易的技能?這些專業能力並不一定是你最拿手的事,然而通常它們都以汗水甚至淚水做為標記,其中訴說著許多關於你的故事;它們是那些當你被問到:「你曾經做過最困難的事是什麼?」時,會立刻在你腦子裡蹦出來的能力。當我在美林證券工作時,有天我桌上出現了一份大剌剌寫著應屆畢業生羅伯・拉森想加入美林團隊的履歷。我喜歡他主修數學的背景,然而,他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位在投資銀行業特別吸睛的求職者,是因為他曾為了賺取大學學費而去牧牛。我們邀請拉森來面試;而高盛則聘用了他。在眾多求職者的競爭戰場上,他的履歷脫穎而出;並非因為放牛是這份工作的必要技能,而是因為他很顯然對艱難的任務並不陌生。
「得來不易的技能」不僅意味著與困難任務拚搏的能力,通常也都是有付出才能有所得,同時更是一道你必須奮力跨越的任務柵欄;因此對於事業剛起步、或是在離開職場很長一段時間後重啟職涯的狀況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我早期的專業生涯中,很顯然,假如我想在華爾街打出一場好仗,我就必須付出代價,像是學習財務分析等這些在我人文學科課程中所沒有的項目。幾乎在所有的產業中都有這種「有付出才能有所得」的能力。當你拚了命想去得到它們時,它們將給你所需的力量去攀登上目前的曲線,然後再跳躍到新的曲線上。
什麼樣的能力是你費盡心力、千辛萬苦才得到的呢?
‧S曲線的起點:就戰鬥位置
你或許看到了一個大好機會,或希望能被聘用負責某項工作;但是,在你接受那份工作或開展新事業時,請務必先確保自己真的擁有符合那些需求的優勢。如果兩者實際上並不符合,那麼發展新才能的路會是非常辛苦的。暢銷作家歐各思坦.柏洛斯(Augusten Burroughs)在他小時候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演員,並很有信心自己一定能成為「當代最偉大的演員之一,說不定還是史上最偉大的!」但當他終於在錄影帶中看到自己的身影時,「那真是一個令人驚嘆的領悟。我的認知是,自己當時正在展現一場精彩絕倫的表演,但那絕對跟我在錄影帶中所看到的一點關係也沒有。我的演出爛透了,比在『史上最爛年表』上的任何東西還要爛。」面對自己並不是一塊演員料的事實,柏洛斯思索:「那現在呢?」最後他開創出通往寫作之路。由於他的文筆非常好,因此他其實大有能力去做從前希望「藉由當個演員」來實現的目標:與人產生連結。柏洛斯解釋:「當我在寫作與演戲之間選擇了前者,我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夢想;我只是放棄自己當初選擇用來傳遞夢想的工具。夢想又不是跟脾臟一樣每個人都只有一個。」就像柏洛斯一樣,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的獨特優勢,似乎不太符合你所希望攀爬的學習曲線;在這種情況下,你可能會想跳到其他比較適合的曲線。
「需要完成的工作」及「需要去解決的問題」會源源不絕地出現,但這世界上卻只有一個「你」。由於你個人獨特的專業與經驗的累積,因此所謂「正確的問題」,是那些你有種受到召喚、感覺應該要由你去解決、並且有能力去處理的問題。當你在思量是否該跳到另一條新的學習曲線時,好好檢視一下自己已經擁有的資產,並把焦點放在那些你能做、而別人做不到的事情上;然後找尋一個沒有人在做的工作。就像達爾文所發現的燕雀科物種,能發展出不同的鳥喙、有效取得食物來源一樣;當你能辨識並應用自己獨特的優勢時,你將會迅速提升自己在個人學習曲線當中的強勢地位。
摘錄3_第6章 賦予失敗應有的價值
「如果你能有智慧的運用經驗,那就沒有所謂浪費時間。」
—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雕塑家
‧學失敗
當你進行破壞時,你就是踏進了一個未知之地、將自己暴露在失敗的風險中。在探索陌生領域時,你幾乎百分之百注定失敗;有些錯誤無關緊要,頂多導致遲延或是某些不方便;而有些則是非常嚴重、驚天動地的挫敗,會讓你懷疑自己的選擇、甚至是你自己。因為我曾與自己的失敗扭打糾纏,因為我曾見過別人是如何面對、處理這些挫敗,所以我觀察到一些看起來似乎能夠改善失敗經驗、並將之轉化為未來成功墊腳石的回應方式。
當一個幕後英雄又何妨?
我們生活在一個如果不是「最好」、就等同於「失敗」的世界。那些來自體育及企業競爭舞台的大人物們,似乎非常精於創造有關「非贏家」的貶損名言。「排名第二,就是排名第一的輸家」,這句話出於全國運動汽車競賽協會的車手戴爾.恩哈特之口;而前美國職棒大聯盟總經理蓋博.保羅則認為:「根本沒有什麼第二名這種東西。」如果這就是我們所相信的事,那麼我們大部分人都會被歸在那九九.九%的「失敗者」,而只有〇.一%的「優勝者」。
在二〇〇九年的《紐約時報》中,有篇關於效力於美國職籃冠軍隊邁阿密熱火隊前球員尚恩.巴提耶(Shane Battier),標題名為〈無數據全明星〉(The No-Stats All-Star)的文章,對上述那種虛假的典範提出很特別的反例。許多人認為巴提耶在美國職籃界,充其量就只是個在團隊機器裡隨時可被替換的小齒輪罷了。若你在Google上搜尋巴提耶,你會找到很多他後腦勺的照片,看起來好像在攝影師試著把鏡頭聚焦在像是「小飛俠」科比.布萊恩和凱文.杜蘭特這類明星球員時的「亂入」照。
有趣的是,幾乎所有巴提耶效力過的球隊,都有一種能取勝的神奇魔力。當他在球場上時,他的隊友表現總會比較好,而敵對陣營的狀態則會變得比較糟;文章中說:「巴提耶似乎能以一種非常細微、難以量化的方式來幫助隊友,並伴隨著一種綜合了明顯的弱點與看不見的力量的奇怪組合。他們稱巴提耶為『樂高』,因為只要有他在場上,所有細小的部分都能緊密契合在一起。」巴提耶擁有「能默默協助隊友」的獨特力量,這種優勢卻沒有以強勢的姿態展現出來;因此,儘管懷著驚人的天賦才華,他並沒有被視為所謂的「全明星」。假如你沒有在計分板上累積分數、沿著曲線加速前進、或是從這條曲線跳躍到下一條曲線上的話,根據西方文化的典型規範和準則,委婉一點來說,你就是那個「第二好」的─一種對「魯蛇」的禮貌性說法。
拋棄羞恥感
若是你讓失敗變成對自己的一種「公投」,那塊寫著「恥辱」的沉重巨石,就會把你和你的夢想一起拖進深不見底的水裡而滅頂。專研羞恥與脆弱的問題專家布芮妮.布朗(Brené Brown)博士琢磨出這個觀點,在專業的體育活動、軍隊或職場上,「當社會主流觀念是『殺人或被殺』、『控制或被控制』時,『失敗』就等同於『被殺害』。」被視為軟弱的一方會引發鋪天蓋地的恥辱感;我的人生就上演過這樣的戲碼。我曾搞砸了自己的一場演講:在結束演講時,我好像剛剛才跑完三英里一樣汗流浹背;想到那份讓我被炒魷魚的工作?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已經走出來;那間由我主導最後卻破產倒閉的公司?我覺得自己當初應該要更有效去判斷情勢、做出不一樣的決策;我怎麼算的上是一個精明的投資者?我們經常在理論上對「失敗」報以掌聲及喝采,但實際上有個暗黑的小秘密是:「失敗」總會讓每個人都帶有至少一絲絲恥辱感。
我們必須永遠拋開那些因為失敗所帶來的羞恥感,把它們視為微不足道的碎屑。如果不這樣做,那我們或許再也沒辦法在公開場合開口說話、投身新的職場、或投資別的公司了。
失敗本身並不會限制我們的夢想及創造力,但羞恥感會。一旦我們將羞恥感從這道方程式裡拖出來,我們就能消除路障,取得所需的上升動力,加速回到充滿勇氣的狀態。
我時常聽到人們說,「失敗」並不是一個選項。我同意這個說法,但並非因為失敗是不被允許的;當然可以失敗。我們無法避免失敗,有時它們甚至是不可或缺的。英國詩人約翰.彌爾頓(John Milton)說:「心靈擁有自己的境界,在那裡,能夠使地獄變天堂、讓天堂變地獄。」我認為這段話對於「成功」及「失敗」來說也是一樣的;心靈能把每一項成功視為失敗,而在每一次失敗中也會有成功的影子存在。在你顛覆自我的過程中,當你掙扎於是否要跳上新學習曲線的陡坡時,請記住,失敗有時會與你同行;但如果你能把它視為一位嚮導及老師來歡迎它,你將更容易找到通往成功的道路。
摘錄1_前言
「我們每個人在浪頭前都是平等的。」
-萊爾德・漢彌頓,職業衝浪手
二〇〇五年,我還在美林證券擔任證券分析師。某天下午,我對一位很親密的朋友透露自己即將離開華爾街,她整個人當場傻眼,問我:「妳確定妳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這是她禮貌性、委婉表達「妳是不是瘋了」的方式。
我的工作主要是負責發布對公司股票的買進和賣出建議,而當時我是同儕中的佼佼者。那時我剛從墨西哥市參加墨西哥美洲電信(America Movíl) 公司——現在是全球第四大無線營運商——的投資者日回來;當我跟數百位人士一同坐在觀眾席上時,該公司...
推薦序
推薦序∣不斷走出舒適圈,創造不一樣的人生
文/ 丁菱娟(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
「破壞式創新」原本是哈佛經濟學者克雷頓‧克里斯汀生所提出的產業革命的創新模式,本書作者惠特妮‧強森將此概念運用到自己的職涯,一再顛覆自己所擁有,勇於冒險未知,結果翻轉自己的人生,令人佩服。這本書對於想改變自己的人提供了一些方法和啟發。
讀到本書,我不免也想起自己的際遇。在職場上,我一直都在嘗試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只要我開始覺得工作太舒服時,就有危機意識,告訴我該改變了,也因為我願意承擔冒險的風險,才有機會從一個業務助理走到創業的過程,開創自己想要的人生。
我從一個被大家視為沒有專業的中文系畢業,畢業後從科技公司業務助理做起,一直顛覆自己原有的舒適圈,轉調過不同的工作:展示中心小姐、電腦講師、行銷企劃、廣告文案,最後鎖定公關為自己的專業,這個顛覆自己的過程就是希望更靠近自己的喜好和嚮往,找出自己的獨特競爭力。之後轉換職涯,在三十歲當上了科技公司國際行銷處的經理,這在當年也是人人欣羨的工作,卻在兩年後也因為太舒服,感到學不到新事物而辭職走向創業。
創業之後挑戰很多,但也因為如此反而學習更多,創業的過程激發我燃燒熱情全力以赴,幾年後公司被跨國傳播集團相中進而併購,我的職位更上層樓,這中間跟不同的高手切磋,也讓自己的視野和能力又推升了一大截。一直做到董事長之後幾年,我發現日子開始太舒服了,於是又毅然離開自己創辦的公司,將自己歸零,開始嘗試第三人生,用文章、演講、教書、當創業導師等做法鼓勵年輕人成長和創新。
不斷走出舒適圈去嘗試自己的各種可能性,才有可能走出跟別人不一樣的人生;只要你心裡有所嚮往,就值得去冒點險。最後你會發現,生命回饋給你的、比你自己想像的更豐富。這本書就是一個最好的案例和真實的故事。
推薦序∣一種能夠用來實現人生的「破壞心理學」
文/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作家)
閱讀《破壞者優勢》這本書時,我腦中不禁浮現有人說過的一句話:所謂成功的人,就是大家都往右走的時候,卻敢勇於遵照自己心意向左走的人。很有趣的,這些人在群體中通常有爭議,但能心有所本並堅持走下去的人,卻往往開創出自己的一片天。看了惠特妮・強森筆下的故事與分析後,我才明白,原來這就是具有「顛覆」能力的「破壞者心理學」。
於是我不禁暗忖自己閱讀這本書的感受是什麼?
坦白說,最大的感覺是「爽快」。
職場中有太多夾在他人與自我之間的迷惘時刻,讓我們因此感到不安、不快樂,卻又不得不在某些職場「潛規則」中生存下去,深怕自己無法被人「同化」的後果,就會受到闇黑的鬥爭迫害……
然而,惠特妮卻告訴我們:你有權利不再迷惘,只是你需要知道如何聰明地運用「顛覆」的方法。(什麼,原來「破壞者」還可以有SOP的?大師想的果然不一樣)
首先,她告訴我們如何從「自我」的風險評估當中,找到自身的優勢,同時面對自己的缺失,然後以失敗作為成功的基礎。
是的,所以人生是一種「非線性」的成長,勇者之所以成功的背後,永遠是承擔無數失敗後的省思而來。
最後,在這種破壞的勇敢中,我們都能發現某些「唯我能為」的優勢。每個人的人生,都可能成為頂尖。
身為長期學習深度心理學的一員,我似乎老早就明白這個道理。依照心理學家容格所言,藏在黑暗中的我們有許多不為己知的秘密;其中最令人興奮的,正是我們其實擁有那些自己以為一輩子都不可能學會的能力。
現在惠特妮・強森透過《破壞者優勢》這本書,告訴我們如何實踐這一切,並且她透過自己的人生,證明了這樣的理論。
推薦給所有的人們:正視內心深處那股「顛覆」的力量,我們也可以扭轉自己的人生。
推薦序∣不斷走出舒適圈,創造不一樣的人生
文/ 丁菱娟(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
「破壞式創新」原本是哈佛經濟學者克雷頓‧克里斯汀生所提出的產業革命的創新模式,本書作者惠特妮‧強森將此概念運用到自己的職涯,一再顛覆自己所擁有,勇於冒險未知,結果翻轉自己的人生,令人佩服。這本書對於想改變自己的人提供了一些方法和啟發。
讀到本書,我不免也想起自己的際遇。在職場上,我一直都在嘗試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只要我開始覺得工作太舒服時,就有危機意識,告訴我該改變了,也因為我願意承擔冒險的風險,才有機會從一個業務助理走到創...
目錄
序章∥破壞式自我成長
‧生涯路走S曲線
‧破壞心理學--自我顛覆帶來愉悅感
第1章∥承擔正確的風險
‧了解「要完成的工作」
‧找出你想做的工作
‧冒險者享受回饋
‧「競爭風險」與「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相對安全
‧找出別人做不到的事
第2章∥發揮你的獨特優勢
‧發現你的天才
‧建立獨特的跨界優勢
‧當你的強項遇上他們的需求
‧S曲線的起點:就戰鬥位置
第3章∥擁抱限制
‧限制,帶來更迅速的回饋
‧限制,教我們一次解決一個變數
‧限制,讓我們更專注
‧加強限制
‧看不到的限制
‧將絆腳石變墊腳石
‧限制賦予我們打擊的目標
第4章∥打破位置的束縛
‧文化位置
‧解藥:打開心,接觸新文化
‧情感位置
‧解藥:心懷感激
‧智識位置
‧解藥:練習傾聽反對的聲音
‧顛覆別人之前,先顛覆你自己
第5章∥蹲下、後退、或橫向跨步
‧退一步的好處
‧後退是正確的選擇嗎?
‧向後退的準備
‧重新思考你的指標
第6章∥賦予失敗應有的價值
‧我們為什麼厭惡失敗
‧學失敗
‧對於依舊厭惡風險者的建議
第7章∥用探索來驅動創新
‧傳統常規性計畫
‧探索驅動型計畫
‧一份探索驅動型職業
‧你無法從低谷看見曲線頂點
‧跟隨你的北極星
後記
參考書目
序章∥破壞式自我成長
‧生涯路走S曲線
‧破壞心理學--自我顛覆帶來愉悅感
第1章∥承擔正確的風險
‧了解「要完成的工作」
‧找出你想做的工作
‧冒險者享受回饋
‧「競爭風險」與「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相對安全
‧找出別人做不到的事
第2章∥發揮你的獨特優勢
‧發現你的天才
‧建立獨特的跨界優勢
‧當你的強項遇上他們的需求
‧S曲線的起點:就戰鬥位置
第3章∥擁抱限制
‧限制,帶來更迅速的回饋
‧限制,教我們一次解決一個變數
‧限制,讓我們更專注
‧加強限制
‧看不到的限制
‧將絆腳石變墊腳石
‧限制賦...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