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沒有壞小孩
孩子也不會刻意與父母作對、頂嘴
這些失序的行為其實代表了孩子心中的不安與恐懼
只要能同理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需求、設下恰當的限制
孩子就能安心成長,教養也能變得輕鬆又愉快
◎孩子不想換穿睡衣睡覺時,你可以這麼說─→我希望你可以舒舒服服睡覺,所以我會幫妳穿上睡衣。還是你想要自己穿?
◎孩子亂扔食物時,你可以這麼說─→我希望你在吃東西的時候讓食物保持在盤子裡。丟食物表示你吃飽了。我要把食物端走了,等下你餓了再吃。」
◎孩子鬧脾氣時,你可以這麼說─→你聽起來好像不舒服,但這樣我很難懂。請用正常的聲音告訴我。
◎孩子動手打人時,你可以這麼說─→要你不打人很難,所以我先幫你握住你的手。
◎孩子蠻橫不講理的頂嘴時,你可以這麼說─→好吧,我想我們對那件事有不同的意見
請丟掉速戰速決的教養花招!你需要的是尊重與了解孩子
把孩子當成一個完整的人,好好與他對話,不要避開衝突,不要強勢鎮壓,就能建立起親蜜無間的親子關係
讀者感言
「珍娜,妳的文字不僅使我的生命發生改變,也挽回了我的家庭。我們現在與兒子歡度每一時刻,不再每天算著還有多久上床。我覺得很開心,充滿了希望。」珍妮佛
「我從沒看見自己七個月大的寶寶如此專注(也如此不胡鬧),我發誓我看到她的眼神說:『妳終於了解我要什麼!』再度感謝!」潔西
「RIE教養法則對我女兒的遊戲時間與發展都有很大的正面影響。現在我看到兒童時,無論年齡大小,都認為他們是值得尊重的完整的人。」克莉絲
「我很高興地宣布,珍娜.蘭斯柏的上廁所訓練,是所有上廁所訓練最好的方式!」伊莉莎白
作者簡介:
珍娜.蘭斯柏
珍娜.蘭斯柏是一位兒童教養老師、作者與講師,開設同名網站JanetLansbury.com每年有百萬讀者到訪。
珍娜.蘭斯柏的教養方式,來自RIE(嬰兒教養者資源),RIE哲學協助全世界的父母,發現並認知嬰兒是完整的全人,養育真正有自信又成功的兒童。珍娜與先生麥克和三個孩子一起居住在美國洛杉磯。
譯者簡介:
筆鹿工作室
多年中英翻譯經驗。僑居美國後回台,作品曾獲新聞局小太陽獎。翻譯作品涵蓋生活、健康、科學類,包括《食物酵素的奇蹟》、《快樂寶寶好好睡,新手爸媽不崩潰!》、《世界的故事》、《相信孩子的能力,從獨玩到自信成長:不打罵也不寵壞,瑪德葛柏教養法的第一堂課》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
美國心理諮商師/美國心理諮商博士候選人 留佩萱
諮商心理師/作家/輔導教師/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 黃之盈
精神科醫師/作家/廣播主持人 鄧惠文
(依姓氏筆劃排列)
誠摯推薦
名人推薦: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
美國心理諮商師/美國心理諮商博士候選人 留佩萱
諮商心理師/作家/輔導教師/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 黃之盈
精神科醫師/作家/廣播主持人 鄧惠文
(依姓氏筆劃排列)
誠摯推薦
章節試閱
第一章 沒有壞孩子
幼兒守規矩,無關羞恥
幼兒的脫軌行為並不可恥,也不需要處罰。他們只是想吸引關注而哭泣,或是想要睡覺而胡鬧,或是提醒父母的行動要更堅定,限制要更有一致性。這是寶寶在測試自己剛萌芽的獨立性,具有不可壓抑的衝動,想要掙脫界限,同時也迫切想要知道自己是安全無虞,沒有越界的。
孩子需要守規矩,這是毋庸置疑的。嬰兒專家瑪德.葛柏說:「不守規矩,不代表父母仁慈,而是疏忽。」
重要的是健康而有效的管教。幼兒期是磨練父母教養技巧的完美時期,這將可以為孩子的未來提供誠實、直接、富有同理心的領導。以下是一些指導原則:
1.開始的時候,要在幼兒熟悉的環境,給予實際的期望。讓幼兒熟悉日常慣例,並使寶寶能參與期望。這就是管教的開始。對嬰幼兒來說,家裡是生活的理想場所。當然,偶而我們出門辦事時必須把孩子帶在身邊,但是我們不能指望一個嬰幼兒在晚宴中,或是逛購物中心一整天後,或是整天照表上課之後,還能有什麼傑出表現。
2.不要害怕,也不要責怪自己。當幼兒在我的課堂上失控,父母經常會擔心孩子可能變成小混球,霸凌別人,或是過動兒。由於父母投射出這些恐懼,將可能會造成孩子在心中內化負面人物角色,或多少接收到父母的緊張,結果往往加劇了不當行為。
不要標籤孩子的行為,相反地,應該要學會在錯誤行為萌芽之際,先若無其事地遏止。如果孩子把球丟到你臉上,先忍下來,孩子這麼做並不是因為討厭你,他不是壞孩子。他只是在以幼兒的方式試探著他應該卻沒有得到的限制。
3.在當下從容反應,表現得像個CEO。設定界限的時候,需要一些時間找到適當的口吻。近來我一直在給這麼做的家長加油打氣,我教他們想像自己是一間大公司的CEO,而孩子則是崇敬CEO的部下。CEO會有自信地糾正錯誤,有效率地下達指令。CEO不會用不確定或質疑的口吻下指令,也不會生氣、發脾氣。
我們的孩子需要覺得,我們並不是在擔心他的行為,或是有兩套標準。從容地掌握場面,孩子就會安定。
訓斥、情緒化反應、斥責和處罰,並不會帶給孩子他們所需要的清明透徹,反而會製造內疚和羞辱。簡要的就事論事:「我不會讓你那麼做,如果你再扔,我會把它拿走。」並伸手阻止孩子的行為就是最好的反應。但反應必須要快。一旦錯過時機,便是為時已晚,只能等待下一次機會!
4.以第一人稱說話。家長經常會養成習慣,自稱「媽媽」和「爸爸」。幼兒期的孩子,正是學會使用第一人稱的時期,因此要以最直接、最坦白的方式來溝通。幼兒透過測試界限,來認清規則。如果說「媽媽不希望艾瑪打狗」,這並沒有直接給孩子所需要的互動(是要說「我」及「你」)。
5.不要用「暫時隔離」這種方法。我總是想起瑪德.葛柏模仿她祖母的匈牙利口音問我們:「暫時隔離(time out)是隔離什麼?隔離一輩子嗎?」
瑪德是直截了當的信徒,她相信親子之間坦誠的言語。她不相信「暫時隔離」這種噱頭,尤其是控制孩子的行為或處罰孩子。如果孩子在公共場所的行為不妥,通常表示孩子已經累了,因此才會失去控制,必須離開。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小孩亂踢亂叫,也要把小孩抱到車上回家,這才是尊重孩子的處理問題方式。有時孩子在家裡鬧脾氣,就必須帶孩子回他房間關起來,這時大人必須一起在房間裡陪伴,等到孩子恢復自我控制能力。這不是處罰,而是關心。
6.後果。當一個三歲孩子自然經驗到自己行為的後果,就能學會守規矩。這時如果用的是暫時隔離這種處罰,只會與他的行為脫離。孩子亂丟食物,表示用餐時間結束;如果孩子不肯穿好衣服,那今天就不去公園。這些父母的反應,會使孩子感受到公平性。或許孩子仍可能會對後果產生負面反應,但不會覺得被操縱或是被羞辱。
7.孩子要哭就哭,不需要守規矩。孩子的行為需要守規矩,但他們對於我們所設下的界線或規則等等,會產生情緒反應,這些情緒應該被允許,甚至還要鼓勵孩子表現這些情緒。
幼兒期的情緒可能很強烈,具有衝突的感情。孩子可能需要表達憤怒、挫折、困惑、疲憊和失望,特別是因為我們設定了界線,使他們得不到他們想要的。孩子需要能夠安全表達情感的自由,不受我們的批判。若孩子需要打枕頭,就拿給他一個。
8.無條件的愛。管教孩子守規矩的時候,若收回我們的關愛,等於是在告訴孩子,我們的愛與支持會瞬息萬變,會因為他暫時的行為不檢而瞬間蒸發。這樣一來,我們要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感?
美國教育家艾菲.柯恩(Alfie Kohn)在二○○九年發表於《紐約時報》了一篇文章〈有時家長說「我愛你」意思是「照我說的去做」〉,探討這種條件式教養所造成的傷害,孩子會產生反感,不信任也不喜歡父母,還會感到內疚、羞愧,變得缺乏自我價值。
9.絕對不要打屁股。打屁股對於親子關係是最具破壞性的。打屁股會使得孩子產生暴力行為。專欄記者愛麗絲.帕克(Alice Park)在〈打屁股的長期影響〉(The Long-Term Effects of Spanking)文章裡面指出近來的研究報告:「……有強力證據顯示,孩子對打屁股的短期反應很可能會影響其造成長期的行為失控。在一場近二五○○名青少年的研究中,經常被打屁股的三歲孩子,到五歲時更有過動傾向。」
真正的愛不會故意給兒童帶來痛苦。但不幸的是,孩子往往學會愛與傷害兩者間互有關聯。
我們愛孩子,但這不代表無時無刻都要讓孩子快樂,並避免親子間產生權力鬥爭。而這代表了我們要做出全天下最困難的事:真心實意地向孩子說「不」。
孩子應該得到我們直接坦白的回應,他們才可以內化是非,並且發展真正的自律,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如同瑪德在《親愛的父母:懷著尊重照顧嬰兒》(Dear Parent–Caring for Infants With Respect)一書中說:「目的是養成內在的自律、自信與合作的喜悅」。
第一章 沒有壞孩子
幼兒守規矩,無關羞恥
幼兒的脫軌行為並不可恥,也不需要處罰。他們只是想吸引關注而哭泣,或是想要睡覺而胡鬧,或是提醒父母的行動要更堅定,限制要更有一致性。這是寶寶在測試自己剛萌芽的獨立性,具有不可壓抑的衝動,想要掙脫界限,同時也迫切想要知道自己是安全無虞,沒有越界的。
孩子需要守規矩,這是毋庸置疑的。嬰兒專家瑪德.葛柏說:「不守規矩,不代表父母仁慈,而是疏忽。」
重要的是健康而有效的管教。幼兒期是磨練父母教養技巧的完美時期,這將可以為孩子的未來提供誠實、直接、富有同理心的領導...
目錄
推薦序 留佩萱
前言
第一章 沒有壞孩子
第二章 為什麼幼兒要測試大人底線
第三章 與幼兒說話
第四章 寶寶守規矩:個人對個人
第五章 幼兒對界限的需求
第六章 合作的關鍵
第七章 不要轉移孩子注意力的五個理由(以及我用什麼方式來取代)
第八章 為什麼孩子不聽從我們的指示
第九章 孩子作不了的選擇
第十章 「不」的力量
第十一章 不要用計時器
第十二章 臨危不亂
第十三章 孩子吵鬧時,我還能保持冷靜的秘密
第十四章 孩子為什麼鬧脾氣
第十五章 咬人、打人、踢人
第十六章 食物大作戰
第十七章 頂嘴的嬌蠻小兒
第十八章 不再受孩子威脅
第十九章 不要抗拒孩子的感受
第二十章 發脾氣的療癒能量
第二十一章 家有新生兒症候群
第二十二章 常見限制誤區
第二十三章 不吼不叫,設定限制
第二十四章 恐嚇的真相
第二十五章 讓孩子擺脫界限不清的困惑
第二十六章 如何作一個溫和的領導者
第二十七章 溫和管教沒有用的時候
第二十八章 教養倔强的孩子
第二十九章 當尊重變為放縱
第三十章 無內疚管教法(一個成功故事)
第三十一章 尊重的教養不是被動式管教
第三十二章 付諸行動的溫和教養
推薦序 留佩萱
前言
第一章 沒有壞孩子
第二章 為什麼幼兒要測試大人底線
第三章 與幼兒說話
第四章 寶寶守規矩:個人對個人
第五章 幼兒對界限的需求
第六章 合作的關鍵
第七章 不要轉移孩子注意力的五個理由(以及我用什麼方式來取代)
第八章 為什麼孩子不聽從我們的指示
第九章 孩子作不了的選擇
第十章 「不」的力量
第十一章 不要用計時器
第十二章 臨危不亂
第十三章 孩子吵鬧時,我還能保持冷靜的秘密
第十四章 孩子為什麼鬧脾氣
第十五章 咬人、打人、踢人
第十六章 食物大作戰
第十七章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