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就是教堂的入口!
參訪教堂時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疑問
◎教堂彩繪玻璃上面的人物是誰?
◎上面的動物又代表著什麼?
◎為什麼教堂的空間要這樣規劃與佈局?
◎教堂的細部結構又意謂著什麼?
教堂多的是讓人眼花撩亂的符號和影像,這些影像與符號都有特定的意涵,
現在,帶著這本書,用心體會瀏覽教堂風景,您一定會發現,原來教堂真的不只是教堂。
本書特色:
近年來台灣人到國外自助旅遊的風氣愈來愈盛,到歐美系的國家時除了購物血拚之外,教堂也常是重要的景點之一,但缺乏導遊的帶領下,我們在觀賞教堂時只能走馬看花,對於教堂的符號,花鳥以及圖像上的人物除了讚嘆其精美之外無法了解其背後的故事,《發現教堂的藝術》以平實的文字與優美的圖片帶讀者領略耶穌、聖母、聖徒、十字架乃至花鳥魚獸這些在教堂裡出現的裝飾背後所代表的意義與故事,就算不是教徒也會被這些引人入勝的故事與精巧的圖片所吸引。
還在因為參觀教堂時感到一頭霧水嗎?這裡,就是教堂的入口!
作者簡介:
理查.泰勒 Richard Taylor
1967年生。牛津大學英文系、倫敦大學法律系畢業。目前定居於英格蘭南約克夏(south Yorkshire),並持續性擔任基督教文化特有符號、符碼的講師。
譯者簡介:
李毓昭
中興大學畢,曾任職翻譯社、貿易公司、百貨業,最後在出版界落腳,長年從事英、日文翻譯。譯作包括:《聖經名句》、《卡夫卡變形記》、《銀河鐵道之夜》、《老人與海》、《給討厭數學的人》、《世界種子》、《顏面考》、《女人要會說,男人要會聽》等等。
章節試閱
教堂建築與陳設
神聖的層次
膜拜所都被安排在神聖度逐漸升高的地方。在耶穌的時代,耶路撒冷的希律王聖殿就是這樣的安排。周遭的最外圍院落是屬於異教徒,開放給猶太人和非猶太人。而較神聖的,只有猶太人才能進入的院落是兩塊內圍的場地,分屬於婦女和以色列人。更接近聖殿的是教士的院落,只有教士才能進入。聖殿本身分成外面的前廳和中殿,大部分的聖殿儀式都在這一區舉行。最裡面的聖所有布簾隔開,那是最神聖的內殿,亦即上帝的居所。
教堂也包含著不同等級的聖所,將空間分隔開來。分隔是始於教堂院落的圍牆。中世紀的「聖所」(sanctuary)是從教堂建地的邊界開始,罪犯一旦踏入就不會被逮捕。接著是教堂的建築物。建築物可能有個十字架直立在尖頂上,表示那是神聖的空間。如果再也沒有人在裡面做禮拜時,教堂會改成其他用途,十字架就會被取下。中殿是教堂的主體,會眾就是在這一區參加禮拜。再過去是高壇,通常有一級臺階和/或拱門與中殿區隔,通常設有唱詩班的座席。高壇後面是聖所,也是有臺階、拱門和圍欄與高壇分開,這裡面只有教士與隨員才可以進入。聖所裡面有一張祭壇。在天主教的教堂裡,祭壇上面或後方有個更神聖的小塊空間,那就是聖櫃—教堂本身最神聖的地方。
可是依照基督宗教的觀點,聖殿和教堂的最重要差異是,聖殿的內殿只有最高階的教士才可以接近,而在教堂裡,那裡是所有信徒共餐的休息處,因此所有會眾都可以接近( 在西方教會)。上帝與人類共處是基督宗教的重要教義,馬太福音中就有一段令人矚目的描述。馬太說,耶穌去逝時,分隔內殿和其他部分的布幔裂成兩半。這個故事有一個意義,就是耶穌的死摧毀了上帝與人類的分界。
方位
在西元前七十年希律聖殿毀滅之前,專用的猶太教堂很少。耶路撒冷的聖殿是宗教生活的中心,除了聖殿,聚會的場所也包括私人住宅和公共廳堂(猶太教堂的英文字synagogue原意就是「聚在一起」)。早期的教會也沿襲同樣的做法。可是有了專用的建築物之後,很快就發展出共通的模式。
首先,幾乎全世界都有方位上的習俗。東方和南方是上位,北方和西方則較低。朝太陽上升的東方膜拜或許是紀元前期的做法,聖經上也多次提到上帝在東方(例如「神的榮光從東方而來」,以西結書43:2)。西方可能也帶有負面的語意,因為拉丁文意指「殺戮」的字occidere與西部有關。因此,大多數教堂的經線軸是東西向,入口在西邊,祭壇在東邊(我說「大多數」是因為這只是一般的習慣,並沒有一定的規範)。會眾在禮拜中通常是面向東邊,而表達基督信徒期望的圖像通常是配置在東邊的窗戶上。另一方面,擺放「最後審判」的末日畫作最佳的位置是西方。同樣的情形,在北半球,溫暖、明亮的南方比陰暗的北方好,所以我們會看到教堂入口和較佳的埋葬位置是在南方。最後關於方位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右邊是好的,左邊則是壞的(「左邊」的拉丁
文是sinister,目前意指「邪惡的暗示」)。
走近一塊屯墾地,你會先看到教堂,建在隆起的地面上。教堂有最古老的地基,這或許是因為墊高的建築地點具有某些紀元前的宗教意義。教會的政策是吸收而不是摧毀異教信仰的地點,所以新宗教來到這個地方時,自然就會延續過去的做法。一些豎立遠古石塊的教堂院落中有十字架的標識,顯示出那是從異教轉變成基督宗教的膜拜所,或者可能吸收了墓地的十字架、門柱或教堂的結構。可是隆起的地面或許有比較普通的解釋,第一個解釋是墳場填滿了屍體,使得地面增高。另一個解釋是,在低窪地區,教堂地面必須要墊高才能預防洪水。
門
教堂的門與耶穌的話有特殊的關聯:「我站在門外扣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啟示錄 3:20)以及「你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路加福音 11:9)教堂門口上方或四周的多數雕刻都與耶穌有關:耶穌莊嚴地坐著、聖母與聖嬰、上帝的羔羊,或是耶穌受難像。
同樣的裝飾形態也可以在門上方看到。有一種普遍的門板圖像,就是耶穌所說的聰明與愚拙童女的寓言(馬太福音 25:1-13)。舉行婚宴之前,聰明的童女會做好準備,確保燈油充足,燈蕊也都先行修剪。愚拙的童女卻沒有這麼做,因此當新郎突然抵達婚宴現場時,她們都措手不及,新郎就讓她們吃了閉門羹。愚拙的童女會手持顛倒的油燈,表示燈裡面沒有油。
門板上所以會有沈甸而精巧的手把,可能是因為教堂可以是逃犯的庇護所。逃犯如果去教堂尋求庇護,基本上就可以免於被捕。有一種未經證實的說法是,一旦有人握住門把,除非破壞庇護所,否則就不能移
他。阿倫德爾的警察曾被迫贖罪,因為有一名賊已經握住了阿倫德爾教堂的門把,他們卻仍將他抓走。
聖水缽 在某些教堂,尤其是羅馬天主教的教堂,入口都有一只水缽,那是石製或金屬製的嵌壁式碗狀物,裡面盛著聖水。教堂訪客會用手指沾點水,在胸前畫十字。聖水缽源自於猶太人儀式 的淨身習俗,包括手、臉,有時候腳也包括在內。這些習俗被帶進早期的教堂,在門口安置清洗的噴泉,久而久之,大家開始覺得水量不是重點,因為淨身純粹是象徵 的,噴泉就逐漸變成了水缽。水缽因而用來表示一個人在進入教堂建築之前對潔淨心靈的渴望。
洗禮盆 洗禮盆是施洗用的。施洗約翰為那些聽過其信息的人洗禮,也為耶穌施洗。洗禮是七大聖禮之一,象徵為對方洗淨心靈。這也是一種引見的儀式,歡迎一個人加入團體。
洗禮盆通常設在教堂後方,靠近中間走道的起點。由於中間走道代表基督信徒終其一生走向上帝的旅程,大家也就認為適合將洗禮盆設在旅程的象徵 起點上。
洗禮盆可能有加蓋,蓋子本身變化繁多,可以是純粹的蓋子,也可能是隆重的建築巧思(在薩福克郡的阿拉福,盆蓋是十八英尺高的尖塔)。所以要使用盆蓋是因為水是在復活節時經過教士祝聖,留在那裡供日後使用(因此不論時間的長短,洗禮盆都不能滲水,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一些盆子會加鉛)。聖水必須預防污泥和灰塵,也要防備有人偷去下咒、施行巫術。英國從一二三六年起就規定一定要加蓋,雖然現今用來施洗的水是在當天祝聖的。
中殿
教堂的中間區域,也就是主道兩旁有一排排座席的地方,就是所謂的「中殿」。這是屬於俗人、會眾的空間。中殿的英文字nave源自於拉丁文navis,意思是「船」,也是navigation(航海)這個字的字根。教堂與船的關係,以及會眾在船中的乘客身分意味著教士和人民一起航向上帝。
座席是比較現代的發明,以前的會眾都是站著的(甚至走來走去),不過有時候圓柱底部四周或牆邊可以看到石製座椅,供老弱人士使用(這就是意為「優勝劣敗」的成語the weakest to the wall的典故)。要等到宗教改革過後,強調佈道的重要 時,歐洲北部才開始設置座椅。當時的佈道往往非常冗長,會眾必須讓疲憊的雙腳休息。
圓柱
中殿的兩側可能會有圓柱,令人把目光移到前面的祭壇。圓柱與古老的異教信仰和做法一致。首先,圓柱很像樹,第一根圓柱應該是木頭做的,由一根樹幹劈成。已知最早的石柱形狀就是石工所仿製的樹幹,有些圓柱頂端的樹葉裝飾更強化了其中的關聯。因此,教堂中央兩側所排列的圓柱就像是神聖的樹叢,我們的祖先就是在這樣的地方膜拜神。其次,圓柱與人形相似,如同古老直立的石頭。豎立的石頭長期以來一直是人的代表,所以它們會有人的名字(「七少女」、「長人」)。在教堂裡,圓柱如這些石頭一般站著,其人形分別在會眾的兩邊挺立。圓柱頂端可能會突然變成拱壁,好像抬起雙臂,向上帝表達恆久的禮讚。有人拿史前時期的巨石群與大教堂相比,可是這樣的類比或許應該顛倒過來:教堂就是我們的石柱群。
不同的建築時期有不同形態的圓柱,不過來自希臘與羅馬傳統的圓柱才有特別的象徵意義。古典的希臘建築有三種「柱式」:陶立克式(Doric)、愛奧尼亞式(Ionic)和科林斯式(Corinthian)。每種柱式有一套不同的原則,決定形狀的序列和各部位的空間關係,有其獨特的形狀。陶立克式圓柱比較樸素,有簡單的圓柱頂或柱頭,比其他形式短。愛奧尼亞式的柱頭比陶立克式細長,看起來像是顛倒的渦卷形。科林斯式的頂端有尖形的爵床葉設計,這在希臘人的眼中有特別的美感。羅馬建築除了這些柱式之外,也加上了自己的巧思,創造了混合柱式,在這
種圓柱頂端融合愛奧尼亞式的渦卷和科林斯式的葉片,兩者分別代表智慧和美麗。
簡單、穩固的陶立克式圓柱與陽剛、力量有關,而優雅、修長的愛奧尼亞式則與女 、學問和智慧有關。因此,陶立克圓柱多用在紀念男聖徒的教堂上,愛奧尼亞式則出現於紀念女 聖徒的教堂。科林斯式和混合式的圓柱被視為有特別的美感,用來敬拜聖母馬利亞。一座教堂中可能有不同形式的圓柱用在不同的地方,依聖徒的位置而定。舉例來說,有時會看到由科林斯式或混合式的小圓柱構成馬利亞聖像的框架。
拱頂
拱頂向來被詮釋為握緊雙手祈禱,或是舉起雙臂膜拜上帝的象徵,也是與婚姻有關的幸福象徵。情侶通常是在高壇的拱頂下締結連理,高壇和中殿就是由拱頂隔開。米開蘭基羅將拱頂界定為兩股強大的力量在其最脆弱的地方交會,以形成更強大的整體—這個隱喻對婚姻似乎也很適用。
教堂建築與陳設
神聖的層次
膜拜所都被安排在神聖度逐漸升高的地方。在耶穌的時代,耶路撒冷的希律王聖殿就是這樣的安排。周遭的最外圍院落是屬於異教徒,開放給猶太人和非猶太人。而較神聖的,只有猶太人才能進入的院落是兩塊內圍的場地,分屬於婦女和以色列人。更接近聖殿的是教士的院落,只有教士才能進入。聖殿本身分成外面的前廳和中殿,大部分的聖殿儀式都在這一區舉行。最裡面的聖所有布簾隔開,那是最神聖的內殿,亦即上帝的居所。
教堂也包含著不同等級的聖所,將空間分隔開來。分隔是始於教堂院落的圍牆。中世紀的「聖所」...
作者序
所謂「閱讀」教堂是指有能力詮釋教堂內部的圖像、符號和象徵,如今這種技能已屬鳳毛鱗角,連經常上教堂的人也未必具備。然而,教堂依舊是社區的重心,參訪教堂的人和以前一樣普遍。本書的宗旨是協助上教堂的人,不論是偶爾去教堂參觀或經常上教堂禮拜,也不論信仰的有無,都能藉由本書,在置身教堂中時感受到豐饒與深奧。基督宗教體系、教堂歷史,以及教堂建築都在教堂的故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我們會陸續在後面的章節擇要觸及。然而,本書的用意並不是在談論神學、歷史或建築。這些引人入勝的題材需要更多的探討,不是本書
的篇幅所能容納。如果讀者對這方面有興趣,可以參考書底的建議書目。
有時候語言是一種造成困擾的媒介,象徵和圖像可以在超越智識的範疇中派上用場。為了避免困擾,我必須先在此說明本書使用的一些措詞。
教會(Church)/教堂(church)早期的基督信徒並不是在專用來禮拜的建築物裡聚會,而是在一般的聚會所或彼此家裡。因此,church這個字指的是基督信徒組成的團體。現今這個名詞仍帶有這個意涵,但同時也意味著信徒用來做禮拜的建築物。為了區分這兩者的意思,我會用大寫C來表示教會,至於一般的建築物,則是用小寫c。(譯註:中文版直接分開翻譯,以免混淆)
耶穌基督「基督(Christ)」基本上等同於「彌賽亞(Messiah)」。Christ源自於希臘文Khristos,而Messiah來自於希伯來文Mashiach,兩者都可以翻譯成「受膏者」或「救世主」。雖然「耶穌」和「基督」這兩個名稱實際上在寫作或談到耶穌時可以互換,作家在提及他的人 時,傾向於使用「耶穌」,而在說到他的神 時,則使用「基督」。為了保持一致,我只使用「耶穌」這個名稱。
聖母馬利亞天主教稱頌耶穌母親的英文全名是The Blessed VirginMary(榮福童貞馬利亞),或簡稱BVM,一般人簡稱為「聖母」。新教比較不重視馬利亞的地位,也較少使用這個稱呼。為了保持中立,也為了節省篇幅,我直接稱她為「聖母馬利亞」。
天主教/羅馬天主教「天主教」(Catholic)這個名字所蘊含的西方教會傳統或信仰起源或據稱是沿襲自早期的教會,因此指的是許多教會持續已久的活 ,例如英國聖公會,而不只是羅馬天主教。舉例來說,羅馬天主教會實施的禮拜模式和英國聖公會實際上是幾無差異,因為兩者都是以源自於早期教會的傳統為基礎,而這傳統已經發展了幾個世紀。那些習俗都是「天主教式的」。我在指西方教會傳統的教義和習慣時會使用「天主教」一詞,而在專指羅馬天主教會時,就會直接說「羅馬天主教」。
參訪一座教堂時,你無疑會看到本書所描述的每一個圖像,但是也有可能發現許多本書沒有提及的。由於幾世紀以來的流行更迭,教堂的裝飾千變萬化,有些簡單樸素,有些則是極為繁複,而其中含帶的意義也可能較不尋常。有一些會突顯當地出身的聖徒,或者贊助人、建築師所關心的精神或政治層面。本書的描述和解釋都是針對最尋常的圖像。
所謂「閱讀」教堂是指有能力詮釋教堂內部的圖像、符號和象徵,如今這種技能已屬鳳毛鱗角,連經常上教堂的人也未必具備。然而,教堂依舊是社區的重心,參訪教堂的人和以前一樣普遍。本書的宗旨是協助上教堂的人,不論是偶爾去教堂參觀或經常上教堂禮拜,也不論信仰的有無,都能藉由本書,在置身教堂中時感受到豐饒與深奧。基督宗教體系、教堂歷史,以及教堂建築都在教堂的故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我們會陸續在後面的章節擇要觸及。然而,本書的用意並不是在談論神學、歷史或建築。這些引人入勝的題材需要更多的探討,不是本書
的篇幅所能容...
目錄
作者序
閱讀教堂:前言
第一章 教堂建築與陳設
第二章 十字架與耶穌受難像
第三章 上帝
第四章 耶穌
第五章 聖母馬利亞
第六章 聖徒
第七章 舊約
第八章 聖師、天使與抽象圖形
第九章 物、鳥與魚
第十章 植物
第十一章 字母與文句
第十二章 如何閱讀僧侶
附錄:使徒信經
延伸閱讀
作者序
閱讀教堂:前言
第一章 教堂建築與陳設
第二章 十字架與耶穌受難像
第三章 上帝
第四章 耶穌
第五章 聖母馬利亞
第六章 聖徒
第七章 舊約
第八章 聖師、天使與抽象圖形
第九章 物、鳥與魚
第十章 植物
第十一章 字母與文句
第十二章 如何閱讀僧侶
附錄:使徒信經
延伸閱讀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