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空杯心態」?你還在執著於一百分的人生?檢查一下,你每天情緒的「新陳代謝」是否正常?是不是患了「精神過勞」的不治之症?蘿蔔、蛋和咖啡跟你的人生有什麼關係?
※近代中國最著名高僧親身開示無上微妙法門!弘一法師教你如何做最真實的自己!
※四大皆空靠冥想,六根清淨很難不想?想要真正的快樂,你到底該放下什麼?重新歸零的智慧,斷捨離最高境界;最通俗易懂、最透徹實用的修心讀本!
※人生最大的敬佩是「拿得起」,生命最大的安慰是「放得下」;說到弘一法師,馬上就會讓人想到他的另一個名字——李叔同。他出身富商之家,為什麼要「放下」榮華富貴,選擇出家修行?他要教我們的是什麼樣的超脫之學?!
清涼水,清水一渠,滌蕩諸污穢。今唱清涼歌,身心無垢樂如何!——弘一法師
如何向上?惟有放下!
放下,是一種生活的智慧。
放下,是一種大度和徹悟。
選擇需要智慧,放下需要勇氣,
拿得起是可貴,放得下才是超脫!
十全十美是理想,五子登科是夢想,
上億身價是肖想,妻賢子順是多想?
你還在執著於金錢?愛情?權位?
你還在斤斤計較,與別人爾虞我詐?
放下很難,放不下更難,
煩惱,在於庸人自擾,人生沒什麼不可放下,
只有放下,才能淨空;只有忘我,才能超脫!
說起弘一法師,馬上就會想到他的另一個名字——李叔同。他出身富商之家,年輕時錦衣玉食;在音樂、戲劇、美術、詩詞、篆刻、書法等領域,均有不凡造詣。「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一首《送別》更是感動許多人。這樣一位絕世才子,卻突然棄絕紅塵、遁入空門,過起一領衲衣、一根藜杖的苦行僧生活,甘淡泊、守枯寂。他為什麼要「放下」榮華富貴,選擇出家修行?弘一法師在生命最繁華的一刻,放下人人稱羨的卓越成就,出家為僧,與法師最為親近、受其影響最深的學生豐子愷,以「人生三層樓」譬喻弘一法師的出家。他說:「世間人如我們,在人生旅途中總是忙著占有,一路抓、一路丟,連手上拿著的也從未看清楚。但弘一法師不一樣。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放下與超越,脫了戲服卸了妝,他回來做真實的自己,也更貼近了世間。」就讓弘一法師教我們如何放下,學習超脫。
【關於弘一法師】
李叔同(1880~1942),法號漱筒、弘一、晚晴。精通音樂、戲劇、美術、詩詞、篆刻、金石、書法,是中國著名藝術家、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被譽為「二十文章驚海內」,更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後於1918年遁入杭州虎跑寺削髮為僧,皈依佛門。林語堂評價他:「李叔同是我們時代裏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
【弘一大師精神語錄】
*把過去交給過去,把未來交給未來。
*人生最大的敬佩是「拿得起」,生命最大的安慰是「放得下」。
*山不轉路轉,境不轉心轉。境無好壞,損益在人。
*執著與糊塗正好背道而馳。禪,尤其禁止執著心。
*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心志要苦,意趣要樂,氣度要宏,言動要謹。
作者簡介:
羅金,著名雜誌資深撰稿人,擅長以最簡潔淺白、優美凝練的文字表達人生哲理,從傳統文化中發掘適合現代人的精神財富,對大眾拓展、學業、事業、生活及修養心性方面進行分析和指導,啟發人在成長、成功的過程中把握住自己,並不斷朝著精進的方向完善自我。另著有《弘一大師的十六堂課》。
章節試閱
前言:
春天來的時候,迎著和煦的春風出去走走,把那些想不通的事暫時先放下。
夏雨過後,品一品空氣中久已熟悉的泥土芬芳,你會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實。
秋日,雖然那些曾經非常茂密的翠綠落了滿地,但果實卻沉甸甸地掛在了枝頭。
冰雪的寒冷,銀妝素裹的大地更具一份靜遠的詩意。
……
當我們發現生活是一首優美的樂曲,一定有一種叫做「放下」的音符存在;當我們開始領悟生命是一首好詩的時候,千萬別忘了,「放下」就是它的靈魂。
放下,是一種生活的智慧。放下,不是無奈,更不是放棄。
放下,是一種大度,是一種徹悟,是一種靈性。放下,是恬淡中的高貴,平靜中的豪氣,寂寞時的堅守,成功路上的選擇。
……
既然我們知道「放下」這麼重要,那麼我們到底該「放下」什麼呢?
1
我們先來看看弘一法師「放下」了什麼。
說起弘一法師,很多人馬上就會想到另一個名字——李叔同。他出身富商之家,年輕時錦衣玉食;他愛好廣泛,在音樂、戲劇、美術、詩詞、篆刻、金石、書法、教育、哲學等領域,均有不凡造詣。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一首《送別》更是感動著許多人。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絕世才子,中年時卻突然棄絕紅塵、遁入空門。過起了一領衲衣、一根藜杖的苦行僧生活,甘淡泊、守枯寂。
有人不解,法師為什麼要「放下」榮華富貴而選擇出家修行呢?
2
在生命最繁華的一刻,「放下」人人稱羨的卓越成就,出家為僧,從社會現實的角度來看,李叔同的出家是一個謎;但與法師最為親近、受其影響最深的學生豐子愷卻認為,他的這一行為是理所當然的。
豐子愷以「人生三層樓」譬喻李叔同之出家,他說:
「世間人如我們,在人生旅途中總是忙著佔有,一路抓、一路丟,連手上拿著的也從未看清楚。但李叔同不一樣,他凡事認真踏實,因此『做一樣,像一樣』,完成一樣便不再回頭,因此沒有遺憾。他出家,是從物質到藝術到宗教的層層昇華,透過一次又一次地放下與超越,脫了戲服卸了妝,他做回了真實的自己,也更貼近了世間。」
從出家到圓寂的廿四年中,弘一法師潛心修行、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度眾生,使失傳多年的佛教南山律宗再度復興。他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為世人留下了無盡的精神財富。
出家後,法師放下塵世的一切,甘願過著常人難以想像的清苦生活,身體力行地參悟人生。而弘一法師的一生,確實也像一泓泉水般靜靜地流過。一如他的詞:「清涼水,清水一渠,滌蕩諸污穢。今唱清涼歌,身心無垢樂如何!」
3
佛經曰:「四心乃慈悲心、無量心、無常心、捨得心。吾等修身養性的境界在於能大慈以眾生之樂為樂,能大悲以眾生之苦為苦,能大喜以眾生離苦得樂而喜,能大捨以眾生得失為捨。」
我們常說,不是我想有這麼多的煩惱,只是人生有太多的牽掛和無奈。其實,人生沒有什麼不可以「放下」的,小到鄰里之間的糾紛,大到生老病死,你放下也好,放不下也好,其結局並沒有什麼改變。不同的是,「放下」的人,收穫了一份輕鬆和快樂,而「放不下」的人,只能一輩子背著「包袱」過日子。
那麼,就讓弘一法師來教我們如何「放下」吧!
1.放下過去的煩惱,捨棄未來的憂思
把過去交給過去,把未來交給未來。——弘一法師
有人曾請教弘一法師:「有形的東西一定會消失,那麼世上會有永恆不變的真理嗎?」弘一法師回答道:「山花開似錦,澗水湛如藍。」
如錦緞般盛開的鮮花,雖然轉眼便會凋謝,但依然不停地奔放綻開;碧玉般的溪水,雖然映照著同樣蔚藍如洗的天空,卻每時每秒都在發生變化。
世界是美麗的,但所有的美麗似乎都會轉瞬而逝。這也許會讓人傷感,但生命的意義的確在於過程。時間像是一支離了弦、永不落地的箭,是單向的,不能回頭,所以我們要把握住現在、今朝,認真地活在當下。能夠抓住瞬間消失的美麗,就是一種收穫。
從前,有個小和尚每天早上負責清掃寺廟院子裏的落葉。清晨起床掃落葉實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際,每一次起風時,樹葉總隨風飄落。每天早上,小和尚都需要花費許多時間才能清掃完樹葉,這讓他頭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個好辦法讓自己輕鬆些。
有個和尚跟他說:「你在明天打掃之前先用力搖樹,把落葉統統搖下來,後天就可以不用掃落葉了。」小和尚覺得這是個好辦法,於是隔天他起了個大早,使勁地搖樹,覺得這樣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葉一次掃乾淨了。那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開心。
可是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裏一看,不禁傻眼:院子裏如往日一樣落葉滿地。
這時老和尚走了過來,對小和尚說:「傻孩子,無論你今天怎麼用力搖,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的。」
小和尚終於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無法提前預支的,無論歡樂與愁苦,唯有認真地活在當下,才是最真實的人生態度。
明天的落葉,怎麼能在今天全部掃乾淨呢?再勤奮的人也不能在今天處理完明天的事情,所以,不要預支明天的煩惱,認真地活在今天,比什麼都重要!放下過去的煩惱,捨棄未來的憂思,順其自然,把全部精力用來承擔眼前的這一刻,因為失去此刻便沒有下一刻,不能珍惜當下也就無法嚮往未來。
曾有人問弘一法師:「什麼是活在當下?」弘一法師回答說:「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就是睡覺,這就叫活在當下。」仔細想來,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不就是我們現在做的事情嗎?最重要的人不就是現在和我們在一起的人嗎?而人生最重要的時間不就是現在嗎?
那些張惶失措的觀望、心無定數的期盼,除了妄想以外,幾乎不能給人們帶來什麼快樂,反倒是那些懂得路在腳下的人往往能夠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
一位老禪師帶著兩個徒弟,提著一盞燈籠行走在夜色中。一陣風吹來,燈籠被吹滅了。徒弟擔心地問:「師父,怎麼辦?」師父淡淡地說:「看腳下!」
是的,當一切變成黑暗,後面的來路與前面的去路都看不見、摸不著的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看腳下,看今生!
2.欲學佛,先「放下」求功德心
持戒的真正目的,是讓你解脫,而不是要你在外相上打轉,以及看別人的過失。唯有持戒、禪定、智慧,才能遠離眾過。——弘一法師
佛語中講到,修煉的人在修行中如果不能放下七情六欲,就無法達到博大精深的境界。只有懂得放下,才能體會佛家箴言。
當釋迦牟尼還在人世的時候,有一位叫作婆羅門的來到他面前。
這個婆羅門運用自己的神通,兩隻手各拿了一個大花瓶前來獻佛。
佛陀大聲地對婆羅門說:「放下!」婆羅門於是聽從指教,將左手拿的那個花瓶放在地上。
佛陀又說:「放下!」婆羅門又聽從指教,將右手拿的那個花瓶也放到了地上。
然而,佛陀還是跟他說:「放下!」
婆羅門無奈地回答:「我已經兩手空空,沒有什麼可以再放下了,為何你還要我放下?」
佛陀對他講:「我的本意並不是讓你放下手中的花瓶,而是讓你放下心中所思所想。只有當你將這些都『放下』時,才能解脫出來。」
是的,只有將心間的各種欲望掙扎都放下了,才真正算是做到了佛家箴言中所講的「放下」。
一位滿臉愁容的生意人來到智慧老人的面前。
「先生,我急需您的幫助。雖然我很富有,但人人都對我橫眉冷對,生活真像一場充滿爾虞我詐的廝殺。」
「那你就停止廝殺吧。」老人回答他。
生意人對這樣的告誡感到無所適從,他帶著失望的心情離開了老人。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他的情緒變得糟糕透了,與身邊的每一個人斤斤計較,爭吵鬥毆,由此結下了不少冤家。一年後,他變得心力交瘁,再也無力與別人一爭長短了。
他又找到了智慧老人。
「先生,現在我不想跟人家鬥了。但是,生活還是如此沉重——它真是一副重重的擔子呀。」
「那你就把擔子卸掉吧。」老人回答他。
生意人對這樣的回答很氣憤,怒氣沖沖地走了。
在接下來的一年中,他的生意遭遇到挫折,最終喪失了所有的家當。妻子帶著孩子離他而去,他變得一貧如洗,孤立無援。於是他再一次向這位智慧老人討教。
「先生,我現在已經兩手空空,一無所有,生活裏只剩下了悲傷。」
「那就不要悲傷吧。」老人回答道。
生意人似乎已經預料到老人會這樣的回答,這次他既沒有失望也沒有生氣,而是選擇待在老人居住的那座山裏的一個角落。
有一天,他突然悲從中來,傷心地號啕大哭起來——最後,他的眼淚哭乾了。
一天,他抬起頭,早晨溫煦的陽光正普照著大地。他又來到了智慧老人那裏。
「先生,生活到底是什麼呢?」
老人抬頭看了看天,微笑著回答道:「一覺醒來又是新的一天。」
弘一法師解釋這個故事說:「很多人總是在感嘆,我放下之後,並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我放下之後,也沒有把這個事情真的做好……其實這並不是真的放下,只是為求結果。我們學佛首先要切斷世俗的計較心、功利心,先將求功德、求平安之心放下,才可以學佛。」
3.放下急功近利心
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心生種種舍者,這個病根拔不盡。生死海裏浮沉,真是無出頭時。——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被生活的重擔壓得快要喘不過氣的人,終於決定要去尋找一位可以幫助他解脫困境的大師。有人告訴他,有這樣一位世外高人就住在大山裏,或許可以將他從困苦的生活中解救出來。於是他就這樣匆匆上路了。
一路上,這個人只是忙著趕路,全然沒有看到身邊經過的燦爛的山花、叮咚的泉水、和煦的陽光、溫柔的林風……他終於來到了大師的門前,見到大師後,他就急著訴說自己的煩惱,滔滔不絕後,問大師究竟該如何才能夠解決這些困擾。
在他訴苦的期間,這位大師從未發過一言,只是靜靜地等待著,直到這個人說完了,也問完了之後,大師才開口問:「在你剛剛走過的這條路上,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或是聞到了什麼?」
這個人聽到大師這樣問,不禁感到很愕然:「我只顧趕路,只求早點見到你,什麼也沒看到、什麼也沒有聽到。」
大師笑了笑說道:「你的心裏裝滿了疑惑,承載了太多的負累,只顧埋頭趕路,自然浪費了一路的好風景。如果你的心中裝滿了欲望,那你永遠也無法看到山的美、聽到水的靜、聞到花的香。一個人,只有學會放下那些不必要的東西,以簡單自然的心靈去面對生活,才能獲得精神上的安寧,而一顆承載太多的心是永遠都無法快樂的。」
弘一法師認為:「試著讓自己放下心中那些近乎奢侈的欲望,做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為達不到的目標而苦惱,做令自己和他人快樂的事,做一個簡單真實的自己,而不是一個被欲望牽著到處亂跑的生命。」
生活有時就如同亂麻,放下了急功近利之心,就會發現生活不再是風塵僕僕的征程,而是鮮花盛開的天堂。
適時地給自己一個看風景的機會,當心靈在暮鼓晨鐘的洗滌中慢慢被淨化後才發現,曾經以為不能「放下」的東西在不經意間已經被遺忘了。放下浮華的包袱輕裝上路,你會感受到從未有過的開心與自在,這就是簡單與樸素的生活,每個人都應該好好去享受。
前言:
春天來的時候,迎著和煦的春風出去走走,把那些想不通的事暫時先放下。
夏雨過後,品一品空氣中久已熟悉的泥土芬芳,你會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實。
秋日,雖然那些曾經非常茂密的翠綠落了滿地,但果實卻沉甸甸地掛在了枝頭。
冰雪的寒冷,銀妝素裹的大地更具一份靜遠的詩意。
……
當我們發現生活是一首優美的樂曲,一定有一種叫做「放下」的音符存在;當我們開始領悟生命是一首好詩的時候,千萬別忘了,「放下」就是它的靈魂。
放下,是一種生活的智慧。放下,不是無奈,更不是放棄。
放下,是一種大度,是一種徹悟,是一種靈性...
目錄
第一章 「修行」之路,始於「放下」
第二章 放下「執念」,煩惱全無
第三章 世界並不完美,拋棄求全妄想
第四章 去除「浮躁」,深思慎行
第五章 不抱怨,心態更好
第六章 放下狹隘,心寬天地才寬
第七章 放下成見,橫看成嶺側成峰
第八章 放下悲觀,修煉樂觀心態
第九章 過去的一切,就過去吧
第十章 放下心中「情執」,參透愛情玄機
第十一章 淡定從容過好每一天
第十二章 不較真,水至清則無魚
第十三章 「放空」自己,生命有縫隙才能透進陽光
第十四章 沒有過不去的事,只有放不下的心
第十五章 放下生死,把握生命的實質
第十六章 在方中做人,在圓中變通
第一章 「修行」之路,始於「放下」
第二章 放下「執念」,煩惱全無
第三章 世界並不完美,拋棄求全妄想
第四章 去除「浮躁」,深思慎行
第五章 不抱怨,心態更好
第六章 放下狹隘,心寬天地才寬
第七章 放下成見,橫看成嶺側成峰
第八章 放下悲觀,修煉樂觀心態
第九章 過去的一切,就過去吧
第十章 放下心中「情執」,參透愛情玄機
第十一章 淡定從容過好每一天
第十二章 不較真,水至清則無魚
第十三章 「放空」自己,生命有縫隙才能透進陽光
第十四章 沒有過不去的事,只有放不下的心
第十五章 放下生死...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