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是司馬光領銜修撰的歷史名著,全書兩百九十四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記載了戰國初年迄於五代末葉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宋神宗賜名「資治通鑑」。顧名思義,即史學要「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所以在選用史料以及敘述方面,「專取關國家盛衰,繫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全書內容緊扣於「治、亂、興、衰」四字上。《資治通鑑》吸收《左傳》、《漢紀》,以及紀傳史敘事的優點,在政治軍事中關注禮樂、曆數、天文、地理及經濟、文化等面向,並極力描繪各種戰爭場景,是一部內容豐富的編年通史。
《資治通鑑》的史學價值主要有三:(1)幫助人們貫通古今、以史為鑑。對於瞭解歷史、總結歷史,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2)按年月日記事的方式編纂,讓讀者能夠掌握大勢,並將一定時期歷史演變的概貌展現在讀者面前;(3)廣泛收集史料,遍及正史、雜說,種類達三百餘種,更添內容的豐富與價值。
本書由張大可、韓兆琦等多位學者教授共同點校注譯。正文以清胡克家本為底本,參考章鈺校記與當今研究成果釐定文字。每卷開頭皆有「題解」,指出該卷大事內容,「章旨」則以注釋段落首尾完備的大事件為單元,述與評結合,提示重要史事。「注釋」詳盡明確、「校記」勘校嚴謹、「語譯」通順流暢。卷末則有「研析」,評點大事、總結史實。真正達到普及學術,雅俗共賞,對於專家學者與一般讀者,都有極大的幫助。
本冊記載晉紀十二(西元三一七年)至晉紀二十(西元三五○年)間的大事。
作者簡介:
張大可,重慶市長壽縣人,生於一九四○年。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畢業,曾任蘭州大學歷史系教授、甘肅省中青年歷史學會會長、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副主任、中國歷史文獻研究室主任、中國《史記》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主要從事中國歷史文獻學和秦漢三國史的教學與研究,發表有論文百餘篇,出版個人學術專著《史記研究》、《三國史研究》、《中國歷史文獻學》等近十部,並獲得全國及省級社科優秀圖書獎。
韓兆琦,天津市靜海縣人,生於一九三三年。一九五九年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一九六二年復旦大學古典文學研究生畢業。歷任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兼職有中國《史記》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著有《史記箋證》、《新譯史記》等二十餘種相關著作,為著名的《史記》與傳記文學研究專家。
章節試閱
卷第九十(節錄)
晉紀十二 起強圉赤奮若(丁丑 西元三一七年),盡著雍攝提格(戊寅 西元三一八年),凡二年。
【題 解】本卷寫晉元帝建武元年(西元三一七年)到太興元年(西元三一八年)兩年間的東晉及各國大事,主要寫了晉愍帝司馬鄴投降漢國後,琅邪王司馬睿在眾臣的勸進下在建康即位晉王,備百官,立宗廟,建社稷,東晉政權初具規模;待至晉愍帝在漢都平陽受盡屈辱被劉聰所殺後,晉王司馬睿立即在建康登基,成為東晉的第一個皇帝,他對勸進的臣民大加封賞,暴露了他此前多次「推讓」的虛偽;寫了晉王朝自其建立伊始,就完全投靠世族豪門,把西晉的許多腐敗制度、腐敗風習全部承繼了下來;寫了漢國丞相劉粲為謀取皇位繼承權而誣陷皇太弟劉义;劉聰去世,劉粲繼位後,聽信靳準,倒行逆施,大肆誅殺朝廷大臣;靳準又發動政變殺死劉粲,自立為漢大王,稱臣於晉;隨後靳準在漢相國劉曜與漢將石勒的夾擊下,靳準的部下作亂,殺死靳準,攜帶劉淵、劉聰的乘輿舊物投奔劉曜,劉曜被擁戴為漢主,遷都長安。此外還寫了鮮卑人慕容廆在遼東以尊崇晉室為名吞併弱小,發展壯大自己;而其兄吐谷渾則率部越隴,在今甘肅、青海之河西地區逐漸強大,以及多年在并州堅持抗戰,與劉聰、石勒進行艱苦鬥爭的劉琨最後被段匹磾殺害等等。
中宗元皇帝1上
建武元年(丁丑 西元三一七年)
春,正月,漢兵東略2弘農3,太守4宋哲奔江東5。
黃門郎6史淑、侍御史7王沖自長安奔涼州8,稱愍帝出降前一日9,使淑等齎詔10賜張寔11,拜寔大都督12、涼州牧13、侍中14、司空15,承制行事16,且曰:「朕已詔琅邪王時攝大位17,君其協贊18琅邪,共濟多難19。」淑等至姑臧20,寔大臨三日21,辭官不受22。
初,寔叔父肅23為西海太守24,聞長安危逼,請為先鋒入援。寔以其老,弗許。及聞長安不守,肅悲憤而卒。
寔遣太府司馬25韓璞、撫戎將軍張閬等帥步騎一萬東擊漢,命討虜將軍陳安、安故261太守賈騫、隴西太守吳紹各統郡兵為前驅。又遺相國保27書曰:「王室有事,不忘投軀。前遣賈騫瞻公舉動28,中被符命29,敕騫還軍30。俄聞寇逼長安,胡崧不進31,麴允32持金五百,請救於崧,遂決遣騫等進軍度嶺33。會聞朝廷傾覆,為忠不遂,憤痛之深,死有餘責。今更遣璞等,唯公命是從34。」璞等卒不能進而還。
至南安35,諸羌斷路,相持百餘日,糧竭矢盡。璞殺車中牛以饗士,泣謂之曰:「汝曹念父母乎?」曰:「念。」「念妻子乎?」曰:「念。」「欲生還乎?」曰:「欲。」「從我令乎?」曰:「諾。」乃鼓譟進戰。會張閬帥金城兵36繼至,夾擊,大破之,斬首數千級。
先是,長安謠曰:「秦川中,血沒腕,唯有涼州倚柱觀。」及漢兵覆關中,氐、羌掠隴右,雍、秦之民,死者什八九,獨涼州安全37。
二月,漢主聰38使從弟暢帥步騎三萬攻滎陽39,太守李矩屯韓王故壘40,相去七里,遣使招矩。時暢兵猝至,矩未及為備,乃遣使詐降於暢。暢不復設備,大饗,渠帥41皆醉。矩欲夜襲之,士卒皆恇懼42。矩乃遣其將郭誦禱於子產祠43,使巫揚言曰:「子產有教,當遣神兵相助。」眾皆踊躍爭進。矩選勇敢千人,使誦將之,掩擊44暢營,斬首數千級,暢僅以身免。
辛巳45,宋哲至建康46,稱受愍帝詔,令丞相琅邪王睿統攝萬機47。三月,琅邪王素服出次48,舉哀三日。於是西陽王羕49及官屬等共上尊號,王不許。羕等固請不已,王慨然流涕曰:「孤,罪人也。諸賢見逼不已,當歸琅邪50耳!」呼私奴,命駕將歸國51。羕等乃請依魏晉故事52,稱晉王,許之。辛卯53,即晉王位,大赦,改元54,始備百官,立宗廟,建社稷。
【章 旨】以上為第一段,寫東晉建武元年(西元三一七年)一年間的事件。主要寫了晉愍帝司馬鄴投降漢國後,琅邪王司馬睿接受眾臣勸進,在建康即晉王位,備百官,立宗廟,建社稷,使東晉政權初具規模;寫了晉愍帝司馬鄴降漢後,在漢都平陽受辱被殺;寫了漢國丞相劉粲誣陷皇太弟劉义致死而自己取得皇位繼承權;寫了晉王朝管區內王廙與杜曾等各派勢力在荊州一帶的相互爭奪;寫了鮮卑族慕容廆在遼西地區以尊晉為名,討伐不服,擴大勢力;而其庶兄吐谷渾則率部越隴西遷,在今青海一帶逐漸強大等等。
【注 釋】1中宗元皇帝 司馬睿(西元二七五三二二年),字景文,司馬懿的曾孫,琅邪武王司馬佃之孫,恭王司馬覲之子,東晉王朝建立者,西元三一七至三二二年在位。事詳《晉書》卷五〈元帝紀〉。(《諡法》:始建國都曰元。)2略 攻佔;掠奪。3弘農 郡名,治所弘農縣,在今河南靈寶東北故函谷關城。4太守 官名,郡的最高行政長官。5江東 地區名,長江在蕪湖至南京段作西南、東北流向,因此,隋、唐以前稱自此以下長江東岸、南岸地區為江東。這裡即指當時司馬睿的統治區。6黃門郎 官名,給事黃門侍郎的省稱,掌宮內侍奉。7侍御史 官名,在御史大夫屬下,行監察等職。8涼州 晉州名,治所姑臧縣,即今甘肅武威。9愍帝出降前一日 即建興四年(西元三一六年)十一月初十。晉愍帝降漢在十一月十一。晉愍帝名司馬鄴,字彥旗,武帝司馬炎之孫,吳孝王司馬晏之子,西晉的第四代皇帝,西元三一三至三一六年在位。事詳《晉書》卷五〈孝愍帝紀〉。10齎詔 帶著詔書。11張寔 (西元二七○三二○年)字安遜,涼州刺史張軌之子,軌卒,代為刺史。傳見《晉書》卷八十六。張寔當時堅持向晉王朝稱臣。12大都督 官名,統領中外諸軍的最高軍事長官。13涼州牧 官名,涼州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14侍中 官名,本為丞相屬官,執掌侍從皇帝,應對顧問。魏晉以後,事實上相當於宰相。15司空 官名,魏晉時三公之一,參議國政。以上「大都督、涼州牧」是給張寔的實職,「侍中、司空」是給張寔的加官,以示榮寵。16承制行事 秉承皇帝的旨意行事,意即授予他臨時制宜,有先斬後奏之權。17攝大位 代行皇帝職權。18協贊 協同贊助。19共濟多難 共同救助這個多難的國家。20姑臧 晉縣名,即今甘肅武威,當時涼州的州治所在地。21大臨三日 率眾哭弔了三天,以表示對國都淪陷、皇帝被俘的哀悼。22辭官不受 意思是表示自己願盡臣子之心為國效力,而不願在這種時刻加官進爵地發國難財。23寔叔父肅 張寔的叔父張肅。24西海太守 西海郡的太守。晉時西海郡的郡治居延,在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25太府司馬 張寔部下的司馬官。太府,對張寔涼州大都督府的敬稱,部下設有太府司馬、太府主簿;而張寔的涼州牧則被敬稱為少府,設有少府主簿等官。26安故 晉郡名,乃張氏分金城、西平二郡地以立之新郡,故〈晉志〉有所謂「張茂分武興、金城、西平、安故四郡為定州」之語。27相國保 南陽王司馬模之子司馬保,字景度。八王之亂後盤據於秦州(今甘肅天水市)一帶地區。愍帝建興三年,被遙授為相國。傳見《晉書》卷三十七。28瞻公舉動 觀察您的動向,以便追隨行事。29中被符命 途中接到您的命令。符命,兵符、將令。30敕騫還軍 我才讓賈騫撤軍回來。31胡崧不進 事見上卷三一六年,當年八月漢劉曜率軍進逼晉都城長安,司馬保派將軍胡崧率軍從秦州東下入援長安。胡崧在靈臺擊敗漢軍。胡崧擔心再獲得重大勝利,朝廷的聲威將再度振興,鞠允、索綝的勢力會更強大,於是,率領長安城西各郡武裝部隊,移向渭水北岸,不再前進,並退守槐里。32麴允 晉懷帝時為始平郡太守,愍帝時先為雍州刺史,後為愍帝之輔弼大臣。愍帝出降,允為劉聰所幽辱,憤而自殺。傳見《晉書》卷八十九。33遂決遣騫等進軍度嶺 這句話的主語是張寔。度嶺,越隴山東出,以救京師之急。34唯公命是從 絕對聽從相國您的命令。35南安 晉郡名,治所 道縣,在今甘肅隴西縣東南渭水東岸。36張閬帥金城兵 張閬是張寔的部下,此時任金城太守,金城郡的郡治榆中,在今甘肅蘭州東。37獨涼州安全 以上引民謠云云,乃史家以此歌頌張氏家族對維護涼州一帶地區安寧的歷史貢獻。38漢主聰 劉聰,字玄明,匈奴族,劉淵的第四子。西元三一○至三一八年在位為漢主。傳見《晉書》卷一百二。39滎陽 晉郡名,郡治滎陽縣,即今河南滎陽東北之古滎鎮。40韓王故壘 滎陽一帶地區戰國時屬韓國,故其地有韓王故壘。41渠帥 魁首;大頭領。42恇懼 恐慌不安。43子產祠 鄭人祭祀子產的神廟。子產名僑,春秋時代鄭國的良臣。曾在鄭簡、定、獻、聲四朝執國政。事詳《左傳》、《史記‧鄭世家》。鄭國後來被韓國所滅,故韓國的滎陽一帶有子產祠。44掩擊 突然襲擊。45辛巳 二月二十八。46宋哲至建康 宋哲原在晉愍帝屬下為平東將軍,愍帝被劉曜俘去後,宋哲逃向江東投歸司馬睿。建康是古城名,即今南京。三國時吳建都於此,稱建業;西晉時避晉愍帝司馬鄴諱,改名建康。47統攝萬機 隱指即皇帝位。48素服出次 身穿喪服到宮外居住。古代天子諸侯常居治事之所叫「正寢」或「路寢」,凡遇國喪,天子諸侯須避正寢,出外居住。49西陽王羕 司馬羕,字延年,汝南王亮之子。先被封為西陽縣公,後被封為西陽王。50當歸琅邪 我還回去當琅邪王。51命駕將歸國 讓人準備車駕,我要回到自己本來的封地去。故意裝出一副不肯當皇帝的樣子。52依魏晉故事 按照當年司馬炎篡取魏國皇帝的程序行事。即第一步先稱「晉王」,而後再逐步稱皇帝。53辛卯 三月初九。54改元 改用自己的新年號,即所謂「建武」。
【校 記】1安故 據章鈺校,甲十一行本、乙十一行本皆脫「安」字。
【語 譯】中宗元皇帝上
建武元年(丁丑 西元三一七年)
春季,正月,漢國派兵向東進發,攻打晉國管轄之下的弘農郡,弘農郡太守宋哲不敢抵抗,他拋棄城池逃亡江東。
晉國擔任黃門郎的史淑、擔任侍御史的王沖,從京師長安逃往涼州,他們聲稱:晉愍帝司馬鄴在向漢國投降的前一天,派史淑帶著皇帝詔書前往涼州,封涼州代理刺史張寔為大都督、涼州牧、侍中、司空,讓張寔秉承皇帝的旨意辦事;晉愍帝司馬鄴還說:「我已經下詔讓琅邪王司馬睿即時代行皇帝職權;你等要協助輔佐琅邪王,共同救助這個多難的國家。」史淑等人到了涼州州治所在地姑臧,涼州代理刺史張寔得知皇帝已經向漢投降的消息後率眾哭弔了三天,表示自己願意盡臣子之心為國效力,而不願意在這種時刻接受加官進爵。
當初,張寔的叔父張肅擔任西海郡太守,他聽到京師長安已經岌岌可危的消息,就向張寔請求擔任先鋒率軍入援京師。張寔認為叔父張肅年紀已老,就沒有答應。等到長安陷落的消息傳來,張肅因為悲傷過度而逝世。
張寔派遣自己屬下擔任太府司馬的韓璞、擔任撫戎將軍的張閬等人率領步兵、騎兵總計一萬人,東下攻打漢國,命討虜將軍陳安、安故太守賈騫、隴西太守吳紹各自統領本郡的軍隊作為先遣部隊。張寔又寫信給擔任相國的司馬保,他在書信中說:「皇家有事的時候,我沒有忘記捐軀報效。前些時候我曾經派遣賈騫前去觀察您的動向,以便追隨行事。途中接到您的命令,我才讓賈騫撤軍回來。時隔不久,就聽到漢軍賊寇進犯長安,胡崧不肯率軍向前攻打漢軍,麴允帶著五百斤黃金,向胡崧求救,於是決定派賈騫等人率軍翻越隴山,向東救援長安。此時傳來長安陷落、朝廷覆滅的噩耗,我為國盡忠的心願沒有實現,悲痛憤恨之情無法形容,覺得自己有推卸不掉的責任,即使死了也不能免除責罰。如今,再次命令韓璞等人率軍前往,一切聽從相國您的命令。」但韓璞等最終仍然不能向前推進,只得撤回。
韓璞到達南安時,諸羌部落截斷了歸路,雙方相持了一百多天,韓璞軍隊中已經是糧食枯竭、弓箭用盡。韓璞將拉車的牛殺掉以犒賞將士,流著淚問他們說:「你們想不想念自己的父母?」眾將士回答說:「想。」韓璞再問:「你們想不想念自己的老婆孩子?」回答:「想。」韓璞又問:「你們想不想活著回去?」回答:「想。」韓璞最後問:「你們服不服從我的命令?」眾將士回答:「服從。」於是擂起戰鼓,大聲吶喊著向羌人發起進攻。正巧撫戎將軍張閬率領著金城郡的部隊隨後趕到,前後夾擊,大敗羌人叛軍,殺死了數千人。
在此之前,長安有民謠說:「秦川之中,血水淹沒了腳踝,只有涼州人靠著柱子在旁邊觀看。」等到漢國的軍隊征服關中,諸氐人、羌人在隴右一帶大肆燒殺擄掠的時候,雍州、秦川的百姓死亡了十之八九,只有涼州躲過了這場災難。
二月,漢主劉聰派遣他的堂弟劉暢率領三萬名步兵、騎兵攻打滎陽,滎陽太守李矩正率軍駐紮在韓王故壘,兩軍相距七里遠,劉暢派使者前來招降李矩。當時由於劉暢的軍隊突然而至,李矩沒有來得及做準備,於是便派人向劉暢詐降。劉暢因此不再戒備,他大擺宴席犒賞將士,軍中的魁首、大頭領全都喝得酩酊大醉。李矩想藉著黑夜的掩護襲擊劉暢的營寨,而手下的士卒都心懷畏懼。李矩於是就派手下的將領郭誦到春秋時期鄭國人為鄭子產所建的祠廟中去祈禱,又指使神巫四處散布說:「子產顯靈了,如果攻打漢軍,他會派遣神兵神將相助。」於是眾將士都踴躍爭先。李矩從部隊中挑選了一千名勇敢的人,讓郭誦率領著,在夜幕的掩護下突然襲擊了劉暢的大營,這一仗,殺死了漢軍數千人,劉暢全軍覆沒,僅劉暢一人逃得性命。
二月二十八日辛巳,晉國弘農太守宋哲到達建康,他宣稱自己接受了晉愍帝司馬鄴的詔書,詔令擔任丞相的琅邪王司馬睿即皇帝位。三月,琅邪王司馬睿換上素色喪服,離開正殿到宮外居住,為晉愍帝哀悼三天。在這時候,西陽王司馬羕以及文武官員等共同為琅邪王司馬睿奉上皇帝的尊號,琅邪王司馬睿不答應。司馬羕等人堅決要求司馬睿接受大家的請求,琅邪王感慨萬千,他痛哭流涕地說:「我,是一個有罪之人。各位賢者如果非得強迫我就皇帝位,那我還回去當我的琅邪王!」他招呼自己的家奴,讓他們為自己預備車駕,準備動身回琅邪。司馬羕等只得讓步,請求琅邪王司馬睿依照曹魏末年司馬炎先晉封晉王,繼而再稱皇帝的程序,先稱「晉王」,司馬睿這才答應。初九日辛卯,琅邪王司馬睿即位晉王,大赦天下,改用自己的年號「建武」,開始設置文武百官,建立皇家宗廟,建築祀奉天地神靈的社稷壇。
卷第九十(節錄)
晉紀十二 起強圉赤奮若(丁丑 西元三一七年),盡著雍攝提格(戊寅 西元三一八年),凡二年。
【題 解】本卷寫晉元帝建武元年(西元三一七年)到太興元年(西元三一八年)兩年間的東晉及各國大事,主要寫了晉愍帝司馬鄴投降漢國後,琅邪王司馬睿在眾臣的勸進下在建康即位晉王,備百官,立宗廟,建社稷,東晉政權初具規模;待至晉愍帝在漢都平陽受盡屈辱被劉聰所殺後,晉王司馬睿立即在建康登基,成為東晉的第一個皇帝,他對勸進的臣民大加封賞,暴露了他此前多次「推讓」的虛偽;寫了晉王朝自其建立伊始,就完...
作者序
《新譯資治通鑑》序
唐太宗嘗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可見歷史具有「鑑往知來」的效果。中國人最注重歷史。在儒家奉為圭臬的十三部經典中,屬於歷史記載者便佔了四部之多;而清代集圖書之大成的「四庫全書」,更將「史部」列名四部第二,足證歷朝統治者對於編修史書之重視。若從文體分,又以紀傳體、編年體與紀事本末體最為人所熟知。而編年體史書的起源最早。編年體始創於春秋,依歷史發生的先後順序加以編撰紀載,較著名的編年體史書有《春秋》、《竹書紀年》,而將之推上頂峰者,則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其記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迄於後周世宗顯德六年,橫跨十六個朝代,時間長達一千三百六十二年。想要瞭解各朝代的興衰更替、透析歷史洪流的固定脈絡,熟讀《資治通鑑》,絕對有助於貫通古今、記取教訓。
敝局自西元二○○一年規劃出版《新譯資治通鑑》,並覓尋對此方面具有相當研究之專家學者,歷經千辛萬苦,終獲中國歷史文獻研究室主任張大可教授,與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韓兆琦教授首肯,共同承擔本書的注譯工作,並從二○○六年開始陸續交稿。經過多年努力,埋首案牘、辛苦撰稿,終在二○一一年全部稿齊。
二位教授於點校、注譯等各方面著力頗深、極富學術性,對於本書的貢獻實功不可沒。然而此時距規劃出版此書已逾十年,一則相關學術成果迭出,或有新舊爭鳴;二則受社會變遷帶來教育發展、思維變化等諸多影響,現今學子與社會大眾的古文能力已不比從前,一般讀者恐難吸收箇中菁華,如此即行出版,有悖初衷。鑑於二位教授年事已高,故此,敝局特別邀請前北京大學中文系侯忠義教授、前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吳樹平先生、北京大學中文系林嵩副教授等多位專家學者,在尊重原稿基礎上,針對書中部分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與修改,期使本書汲取新意並深入淺出,以達學術與普及兼備、雅俗共賞之目標。經過諸位學者專家齊心努力,終至圓滿完成。
本書能夠順利出版,要感謝以下諸位專家學者:張大可、韓兆琦、侯忠義、吳樹平、楊振紅、賴長揚、馬怡、駢宇騫、陳抗、魏連科、張文質、林嵩、汪華龍、滑裕、謝振華、孔令潔、孫秋婷、章鴻昊,共同承擔此一浩大工程。亦要向排校過程中,一同參與相關工作的編輯部同仁致上最大的敬意。因為有大家的通力合作、無私付出,方能使本書順利付梓,不勝感激。本書雖經細心核校,仍恐有所疏漏,尚祈各界方家不吝指教,以使本書俾臻完善。
三民書局編輯部 謹誌
《新譯資治通鑑》序
唐太宗嘗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可見歷史具有「鑑往知來」的效果。中國人最注重歷史。在儒家奉為圭臬的十三部經典中,屬於歷史記載者便佔了四部之多;而清代集圖書之大成的「四庫全書」,更將「史部」列名四部第二,足證歷朝統治者對於編修史書之重視。若從文體分,又以紀傳體、編年體與紀事本末體最為人所熟知。而編年體史書的起源最早。編年體始創於春秋,依歷史發生的先後順序加以編撰紀載,較著名的編年體史書有《春秋》、《竹書紀年》,而將之推上頂峰者,...
目錄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新譯資治通鑑》序
導 讀
凡 例
第十三冊
卷第九十 晉紀十二 西元三一七至三一八年 一
卷第九十一 晉紀十三 西元三一九至三二一年 六一
卷第九十二 晉紀十四 西元三二二至三二三年 一二五
卷第九十三 晉紀十五 西元三二四至三二七年 一八九
卷第九十四 晉紀十六 西元三二八至三三一年 二五九
卷第九十五 晉紀十七 西元三三二至三三七年 三三三
卷第九十六 晉紀十八 西元三三八至三四一年 四○七
卷第九十七 晉紀十九 西元三四二至三四七年 四八一
卷第九十八 晉紀二十 西元三四八至三五○年 五五五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新譯資治通鑑》序
導 讀
凡 例
第十三冊
卷第九十 晉紀十二 西元三一七至三一八年 一
卷第九十一 晉紀十三 西元三一九至三二一年 六一
卷第九十二 晉紀十四 西元三二二至三二三年 一二五
卷第九十三 晉紀十五 西元三二四至三二七年 一八九
卷第九十四 晉紀十六 西元三二八至三三一年 二五九
卷第九十五 晉紀十七 西元三三二至三三七年 三三三
卷第九十六 晉紀十八 西元三三八至三四一年 四○七
卷第九十七 晉紀十九 西元三四二至三四七年 四八一
卷第九...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