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圖最強「實踐版」
筆記將從「記錄工具」轉變為「思考工具」
從現在開始,請捨棄用筆記來記錄「別人的想法或資訊」,
而是記錄「自己的思考方式」,
讓各種新奇的創意源源不絕地從心智圖中湧現。
本書可以為你帶來——
◎用簡單的MEMO技巧,導出創意潛能
◎將混亂的資訊、思考,利用筆記瞬間使思路恢復清晰
◎成為記錄高手,喚醒你的視覺思考能力
◎擺脫直線思考框架,隨時能產生新創意、新想法
◎做事愈來愈有條理,每天都能進步一點點
「來自日本心智圖推廣第一人的超完美實踐書。」
──神田昌典(日本頂尖頭腦Top Brain)
◎人天生就有著「想知道」、「想了解」和「想改變」的欲求。
心智圖則是能夠做到「最大可能地將腦的運作內容完整呈現出來」的筆記方法,並能夠使之活性化,轉化成自由創意的發想工具。
大家的記筆方式想必從小就習慣「從左上方開始,橫式書寫」或是「從右上方開始,直式書寫」,將文字排成行;而寫筆記時,只會將注意力放在「寫什麼內容」,而不是「記錄的方法」。簡單的說,這種條列式的書寫法,從「大腦運作模式」角度來看,對於增強記憶能力和整理能力,或是引發更豐富的創意等方面,效率卻是驚人地差。換句話說,大家平常習慣使用的筆記方式,並沒有辦法活化我們的思考。
心智圖筆記是可以將腦中各種新奇的創意發想,變成現實可見的工具。怎麼說呢?當你面對著自己親手動筆寫下的東西,只要再想一下,將所能聯想到的下一步動作也寫下來,接著再繼續思考前一步驟所寫的內容並記錄下來……如此反覆操作,這個動作絕對能夠幫助頭腦進行有效的運轉。所以,如果只是把筆記當成單純的記錄工具而已,那不是很可惜嗎?
沒想到筆記居然蘊含著這樣強大的力量,因此,請捨棄筆記是「用來記錄別人的思考或資訊」的刻板印象吧!
◎將筆記從「記錄工具」進化為「思考工具」,大腦的使用方式/心智運作也將隨之改變
筆記狂人愛迪生,光是已發現的筆記數量有500萬張,享年84歲的天才,連續70年接連不輟地寫著,平均每天大約有2000張。達文西、牛頓、達爾文等天才們也都留下相當具有參考價值的筆記,看了書中達文西筆記的照片,就可發現這些天才們的筆記裡並沒有整齊行列式的寫法。換句話說,他們的筆記皆有其獨特性及激發腦部運作的功能。
一個人只要能找出自己真正的個性及隱藏的能力,就會變得有自信,發揮更大的力量,因此希望讀者可以透過本書內容,進化自己的筆記能力,讓自己從「思考的限制框架」中獲得解放,獲得自由發想如泉水湧出的體驗。這時你就會切身感受到體內湧出的自信,並且驚奇地發現,自己與他人的溝通品質已然產生轉變,重要的是,還能喚醒腦中沉睡的潛能。
◎從溝通到共鳴,呼喚幸福的心智圖筆記術
藉由心智圖筆記掙脫思考的限制框架、學會自然心智運作之後,人生必定會轉向更好的方向,除此之外,這種方式也能運用在人際溝通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有四個階段:傳達→理解→共鳴→共生,懂得善加運用自然心智運作的人才,透過溝通形成一個沒有對立且共鳴、共生的團體。運用心智圖,即可輕鬆達到更深層的溝通交流。
在團體中,心智圖可以讓每個人各自隨意地不斷拓展延伸想法與創意,將天生擁有的頭腦力量以最自然、快樂且最全面性的方法發揮出來,迅速培養個人的自然心智運作能力,讓大腦在最自然狀態下運作。將每個人繪寫的心智圖在小組內進行分享,除了可以互相觀摩,更重要的是有效針對討論主題進行腦力激盪,團體的自然心智運作於是成形,且能帶來一種彼此安心信任的感覺,對共同的願景產生共鳴。
天才所用的心智圖筆記術,最終目的是為了讓人在「自然心智運作」的情況下,保持熱情愉悅、快樂享受人生的工具,這樣就能真正擺脫「思考限制框架」,找到自己真正的幸福。
本書特色:
◆點出傳統筆記方式的缺點,讓讀者感受原來筆記是思考的工具,藉以調整改進。
◆詳細解析天才們的筆記,開發出運用心智圖做筆記的方法,一般人也能輕鬆上手。
◆寫筆記不僅只使用在個人層面,還能強化團隊的心智思維,建立出有效的溝通方式。
作者簡介:
內山雅人
1960年出生於東京都。一般社團法人學習交流協會理事長、英國Think Buzan國際認證心智圖進階講師。
與神田昌典在日本共同推廣由東尼.博贊發明的「心智圖」,並訓練出許多心智圖講師與教練。目前致力於培養「心理素養(頭腦的運用)」、「媒體素養(資訊輸入與輸出)」與「體能素養(身心平衡學習)」三方面均衡發展的人才。所舉辦過的研討會及演講,聽眾累計近3萬人次。
譯者簡介:
黃玉寧
輔仁大學哲學系畢業,喜歡書、喜歡中日文以及語言轉換間纖妙的美感,因而選擇翻譯之路,現為專職日文譯者。
近期譯作有《心智圖讀書術》、《具體與抽象》、《TOYOTA高效工作術》、《英式午茶時光》等。
章節試閱
第1章 將思考內容變得「可視化」──思考與記憶的真實面貌
認識正確的大腦使用方式
本書要討論的,是能夠發揮大腦最大力量的自然狀態,換句話說,就是教導各位讀者為了實現「自然心智運作」所要使用的心智圖。關於心智圖的細節,我們將在第2章有詳細的解說,本章則著重在說明運用心智圖的前提。
談到「思考能力」或「頭腦好壞」這一點,直到不久前,都還等同於「腦中能夠背下多少知識」;是一種「頭腦很好」=「能夠背很多書」的解讀法。
而近來,這道判斷基準產生了相當大的變化。越來越多人已經認知到,一個人腦中的知識量,並不足以作為判斷個人能力的標準。
所謂的知識,指的是「知道什麼東西」,然而知道之後,擁有「如何理解這些知識」並且「如何使用這些知識」的能力才是更重要的事。更深入一點來說,如何將腦中的知識與手上擁有的大量資訊進行統合,以高明且具有個性的方法加以運用,就是學會自然心智運作的入門第一課。
心智圖的創始人東尼‧博贊曾說過:「在我們接收、記憶知識之前,首先要學會的是如何學習、思考、記憶、創造、與解決問題。」
他早早地敲響了警鐘,並且為實現這個想法,設計出了心智圖。
讓我們看一個生活周遭的例子。
現在有兩個在漢字測驗中得到百分滿分的孩子,姑且代稱為A與B。
如果單純只看知識層面的話,可以判斷為這兩個孩子的能力「相等」。參加測驗,兩人的成績都是「合格」。
那麼,如果將關注重點放在「如何學會這些知識」,會出現什麼狀況呢?
「總之就是重複不斷寫幾百次,自己多做測驗題目,每天花十個小時讀書才得到滿分。」(A的回答)
「我試著創造一套適合自己的漢字記憶方式。用這種方式,每天只要花二個小時就能牢牢記住了。」(B的回答)
你覺得如何呢?
一旦將兩人的「學習方法」放在一起比較之後,優劣評價就不再「相同」了。B的學習方法很明顯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而他們各自的學習方法,會在兩人往後的人生上造成相當大的差異。
往後A在記憶英語單字的時候,除了花上十個小時死記硬背之外沒有其他辦法。那麼B又如何呢?無論是英語或社會科,B一定會善加利用自己二個小時學完漢字的學習方法。
數年之後,等到兩人都出了社會,開始工作……。
當兩人遇到震災等重大事件,需要發揮實際作業能力的時候……。
試著想像各種場面,你認為在未來的社會中所需要的是哪一種能力?哪一種類型的人才才有可能成為出色的領導者?
現在幾乎所有學校的測驗及入學試驗,都會將這兩者視為「相同的能力」。並以他們得到的成績(分數)決定將來的出路或前途。
也因此不單是孩子們,無論是老師或家長都持續而執著地追求著「分數」。
日本文部科學省在1989年變更教學綱領,將「興趣‧意向」設定為比「學力‧得分」更重要的審查條件。即使偶然間獲得了好成績,在學習上缺乏興趣及意向的話,就有可能在評量表上出現未達標的狀況。
依照這個方向,會讓人認為學校教育多多少少也能夠朝提升孩子思考能力與品質的方向發展,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現在的狀況是,學生出現為了得到評量點數,就算是不理解的題目也會積極地舉手響應的傾向;令人注目的是,學生學會的是如何贏得老師好感的技術。至於補習班裡,則出現了「提高評量點數的方法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舉手,萬一真的被老師點到了,就回答我正在想。」這樣的教戰守則。面對這種狀況,被稱為尾木媽媽的教育評論家尾木直樹發出了感嘆。
無論如何改變體制,只要價值觀沒有改變,仍舊會走回結果至上主義。
在這種環境下,只能養成A這種標準日本式教育下推崇的刻苦勉勵型學生,而無法培養出B這種自己找出「最佳做法」並加以活用的孩子。
大學生在考試時使用手機作弊、小學生的暑假作業養活了大量的作業代寫業者,這一類令人感歎的新聞時有耳聞。由於這是個只重視「結果」的世界,於是導致這類人不斷增加。
道德倫理角度的取締自然不可少,然而我認真地認為,只要沒有一個「讓作弊或作業代寫無用武之地的教育或評分方式」就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類事件。
過度重視結果有礙於自由思考
從結論分析A與B的差異,在於「是否以自己的力量,發現更好的大腦使用方式」。
以漢字測驗來說,就是「多次書寫讓身體記住這些字」的心智運作與「首先,找出一個更有效率的記憶方式」心智運作的差別。
當一個人能夠順暢使用本身所具有的能力,這時產生的就是自然心智運作。
閉著眼睛盲目模仿別人的作法,這種學來的作法只有對被模仿者來說才是自然的大腦使用方式。即使我們使用了相同的做法,也很可能無法得到相同的效果。
另一方面,若是面對任何事物時都能夠以全新的發想自由應對,其收穫的效果將會加倍,而思考與行動本身也會變成一種樂趣。
當然,結果也會相當顯著。
讓這種生活方式化為現實會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發明家愛迪生已經用他的一生為我們展示了。
所謂發明,是一種創造出世界上前所未有事物的行為,當人類想從無到有製造出某些東西的時候,本身就是一種創造行為。
愛迪生的一生有著無數閃耀光輝色彩的發明,如同一幅精彩的畫作。
在愛迪生發明事物時的基本思維中,有著值得我們學習的獨特途徑與特殊迴路。這些對於我們學習自然心智運作,有著相當大的參考價值。
「想要再次聽到現在聽見的聲音。」→留聲機
「想要在螢幕畫面上播映眼前的景象。」→放映機
「想讓黑暗的夜晚從地球上消失。」→白熾燈泡
現在看來這些都是非常普遍的東西,然而在那個年代、無法理解愛迪生「企圖透過發明加以實現」想法的人們來看,或許愛迪生就是一個滿腦子異想天開「腦子不清楚的大叔」。
以下將介紹幾件逸聞,相信各位能夠從中一窺愛迪生的心智運作。
‧「天才是一分的天份,加上九十九分的後天努力」,關於愛迪生這句名言背後的涵義,可以這樣解讀:「我們常將流汗努力視為成功的原因,這是錯誤的。我想說的是,如果沒有那一分的天份,努力也沒有意義。」
然而我在讀小學的時候,學校老師卻是這樣解讀這句話:「重要的不是天份,而是兢兢業業的努力」。以當時(昭和40年代)社會上普遍的心智運作來看,個人的意願想法並不受到肯定(現在很有可能也是這樣)。
‧這是白熾燈泡實驗失敗超過一萬次時,愛迪生與其助手法蘭西斯‧杰爾的對話。
「老爹,都失敗一萬次了,還要繼續嗎?」
「這不是失敗。我們只是發現了一萬種行不通的方法。」
俗話說「從失敗中學習」,又說「失敗為成功之母」,但是在愛迪生的心智運作中,卻沒有「失敗」這個概念,我想這是因為他連在面對不成功的狀況時,都能從中找到樂趣。
順帶一提,小時候的愛迪生因為發想太過獨特,無法被老師接受,因此小學才讀了三個月就退學了。母親南西是唯一能夠理解愛迪生的人,往後她便親自教導愛迪生的學業;她曾經說過:「沒有失敗相伴的成功,不過是一種偶然。所以我從來不曾為了湯瑪斯的失敗而斥責他。」
愛迪生將「失敗」也視為一種「成功」的心智運作,或許就來自於母親的教育方式。
‧關於工作。
「我呢,從來沒有把工作視為一種義務。我把學得快樂的事情變成我的工作。因為快樂,所以不覺得疲累。」
據說愛迪生每天花將近16個小時持續進行研究,有時候甚至顧不上睡眠時間。
因為不是受別人強制要求,而是自己想「全心投入快樂的事情」,所以能夠一頭鑽入研究之中而不會感覺到疲累。
愛迪生反覆進行著:發明品的發想→實驗→成功→相關發明品的發想→實驗→成功→繼續其他相關發明品的發想……這種發明循環。其發明產品的數量,多達一千三百件。
以現代腦科學的角度來看,當創意發想產生時,腦內就會分泌出產生快感的多巴胺,於是我們就會養成習慣,反覆進行會使多巴胺分泌的行為。
創意發想實現為發明成果、進一步激發其他創意發想,並在一個接一個的反應中刺激腦內多巴胺分泌,使大腦記得這種快感;在這一連串的連鎖反應之中,愛迪生完成了他如同傳奇般的豐功偉業。
以下列舉這種關聯性循環的實際案例:
‧雖然發明了白熾燈泡,但因為各家庭中沒有電力供應,於是愛迪生為了完成水力發電而發明了大型馬達,並為此開發了強化水泥。
‧為了解決水壩工人們的住宿問題,設計了組合屋;並為此發明出合板。
‧從發電所到各家庭之間需要電纜線連接,因此發明了橡膠的絕緣體。在研發橡膠絕緣體的過程中遭遇許多挫折,而這些挫折成為後來發明合成黏著劑的靈感。
‧「有了電纜線與燈泡後明亮如同白日的街道」與「強化水泥」,這兩者在組合搭配之後,便成了高樓層大廈以及高速公路,並向總統提案後獲得實現。
如果只會背誦或無目標的反覆努力,而不懂得加以運用發揮,是沒有辦法學會像這種接二連三產生連鎖創意的才能、能力的。
將話題轉回開頭的漢字背誦方法。B設計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漢字記憶訣竅,而這套訣竅也能運用在其他科目上,可以說已經領悟了如愛迪生般的思考迴路。
且B的這套方法與A不同,它是一種能夠應用在往後的生活、人生態度、工作相關事物上的能力。
不只是愛迪生,凡是被稱為「天才」的人們,都不會被固定觀念所侷限,擁有運用自身能力作出彈性思考方法的共同特徵。而這種思考方法會逐漸進化完善。
那麼,「思考方法變得完善」又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的,就是關於主掌思考的「腦」。
掌管記憶與思考的大腦運作方式
在日本,當我們談到「記憶事物」,在大多數的狀況下往往等同於「背誦事物」。而本段落則要擴大這個定義,希望各位能將記憶定義為「為了支持人類的行為活動,將情報資訊儲存在大腦中的行為」。
在這種定義之下,不僅是知識,舉凡喜怒哀樂、運動、想像等,可以說只要是生活都建立在「記憶行為」的基礎之上。假設現在你突然失去了所有的記憶,會發生什麼事?恐怕會如同沒接上電源的電腦,徒剩人類軀殼而已經不算是人類了吧。
依照這個邏輯,只要換一個思考角度,就可以理解「你的人生」等於「你所有記憶的集合」這種說法。
常聽人說「只有人、和過去無法改變」這句話,我不能認同這個想法。
因為,對我們而言的「過去(無論是自己或他人或環境)」,並不單純是一種客觀的事實;形成過去的,其實是「你的記憶」。以極端論點來看,「事實」這種東西並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是人的記憶,不過是過去記憶的重複展現而已。
而我們之所以會有「無法改變的過去」這種想法,也是來自於名為「自己的記憶」這個資料夾。
既然如此,只要改變自己的記憶,無論是「人」或是「過去」都有可能改變。
這種「支撐人類所有行為活動的記憶使用方法」的方法,就稱為「思考法」。
就像現在,傳達到各位大腦的資訊除了記憶下來,將之與腦中已經存在的記憶相互組成運用時,思考就成立了。
而支撐著這些記憶與思考的重要器官,自然就是我們的「腦」了。
當然,若是只有大腦則人類無法進行活動,其他器官也不可或缺。只不過,對於擔任中心指揮角色的「腦」,對其研究的重要性無庸置疑。
不考慮大腦的使用方法、持續生活在單調而缺乏刺激的環境裡,最終只會得到一個無趣的人生。不考慮大腦的使用方法,而只會在心中想著「好想改變」、「好想有點變化」,充其量不過是增加自己的不安而已。但相反的,若能夠好好了解大腦的使用方式、學會各種變化與運用方法,就有可能使人生產生變革。
第1章 將思考內容變得「可視化」──思考與記憶的真實面貌
認識正確的大腦使用方式
本書要討論的,是能夠發揮大腦最大力量的自然狀態,換句話說,就是教導各位讀者為了實現「自然心智運作」所要使用的心智圖。關於心智圖的細節,我們將在第2章有詳細的解說,本章則著重在說明運用心智圖的前提。
談到「思考能力」或「頭腦好壞」這一點,直到不久前,都還等同於「腦中能夠背下多少知識」;是一種「頭腦很好」=「能夠背很多書」的解讀法。
而近來,這道判斷基準產生了相當大的變化。越來越多人已經認知到,一個人腦中的知識量,並不...
作者序
現今的日本,應該已經找不到沒寫過筆記的人了。
從孩提時代到長大成人,我們攜帶著各式各樣的筆記工具四處走動,遇到事情就作筆記或以便條記錄。
筆記,是一種從日常生活到商務世界,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你,有自信能夠作成一份好的筆記嗎?
你的筆記是否淪為「寫下一些東西,讓自己覺得安心的道具」呢?
也可能出現「事後再翻閱,連自己都看不懂內容」或是「完全忘記想找的內容寫在哪裡」的情況。
不需要我說各位應該都知道,在下列這類狀況下,會需要使用筆記:
想要將重要的語句詞彙記錄下來的時候。
備忘來自老師或上司的指示、提醒,避免遺漏的時候。
為了解決某些問題的時候。
抄寫板書的時候。
進行會議記錄的時候。
為報告書打草稿的時候。
在協商會議的場合中,一旦出現需要記錄的內容,與會眾人快速拿出筆和筆記本,刷刷寫起筆記的盛況是常見風景。
而這時,大家的筆記方法,想必大多使用從小學時候就習慣的方式:「從左上方開始,橫式書寫」或是「從右上方開始,直式書寫」,將文字排列成行。
絕大多數的人在書寫筆記的時候,只會將注意力放在「寫什麼內容」上,而完全忽略「記錄的方法」。不過這也不奇怪,無論在學校還是公司,我們所學到的筆記作法,都只有「從角落邊開始工整書寫」這一種。
乍看之下這似乎是「模範筆記書寫法」,然而事實上,從「大腦運作模式」的角度來看,這種筆記方式在面臨增強記憶力、發展整理能力、引發豐富的全新創意等需要活用「大腦」能力的情況時,效率卻是驚人地差。
換句話說,大家平日習以為常的筆記方式,是一種讓我們無法引發個人原有潛能、無法活用自身能力的筆記方法。
就是這個原因,讓我們被問到:「你對自己的筆記方式有信心嗎?」這個問題的時候,無法堅決果斷回答YES。因為在我們的潛意識中,已經察覺了這個情況。
從現在這一刻開始,請捨棄從前認知的「常識」;筆記不再是機械性記錄某些資訊的記錄工具。筆記這項工具的根本意義,是活化我們的思考,激發各種創意、喚醒腦中沉睡潛能。
人生由連續不斷的「思考」所組成。
依照思考方式的不同,原本的好運也有可能變成厄運。
而筆記就是使腦中無窮無盡的思考內容,變得現實可見的工具。而後,我們可以看著寫書寫下來的東西思考下一步行動;接著再繼續思考該書寫的內容……如此反覆操作。
寫筆記的這個動作,對大腦的使用方法、甚至是人生的生活方式影響甚鉅,其影響力超乎想像。
從結論來說,只要改變筆記的書寫與使用方法,對人生就會產生相當大的影響。筆記蘊含著這樣強大的力量。
如果能夠在寫筆記的過程中產生幫助自己頭腦運轉的作用,或多或少,都是一件很令人開心的事;若能夠因為寫筆記,讓自己的生活越過越幸福,就更加美滿了。因此,要是你至今從未認真探討過自己筆記的「記錄方法」,不就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嗎。
如前文所說,我們的思考方式會對生活方式產生重大影響,其中「事物的看待方式」與「事物的應對方式」則稱為「心智運作」。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將心智運作視為一個人根深柢固的「思考習慣」也不為過。
舉例來說,當一個杯子裡裝了一半的水。
看著這半杯水,有的人會下意識出現「只剩半杯了」的想法、而有的人則會下意識出現「還有半杯」的想法。這種想法上的差異,就稱為「心智運作方式不同」。
一個人的心智運作就決定了這個人的「思維運作方式」,這句話一點也不為過。
若能保持心智運作完整而無偏差,作為提高筆記品質的思考方式加以發揮,筆記就不只是單純的記錄工具,而是轉化成自由創意的發想工具。
因此,本書將「每個人天生擁有的頭腦力量,以最自然、快樂且最全面性發揮」的方法賦予「自然心智運作」這個名稱。當我們達到這個狀態,你的大腦就能夠以更自然(天然)的方式工作,進而作成充滿個人特性的筆記,並以此為起點,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令人驚豔的嶄新創意。
讓各位能夠做出這樣的筆記,就是本書最大的宗旨。
進一步來說,還能夠讓我們的思考從平常的固有觀念中獲得解放,有得到「充滿豐富感受的快樂生活、思考方式」的可能。
而我們之所以至今無法運用創新筆記方法,作成充滿發想與各種創意的筆記,其實背後有一個相當明顯的原因。
那就是根源於社會與教育,重視「什麼(WHAT)」這個結果勝過「如何做(HOW)」這個過程的思想結構。
從戰前到戰後,對經歷過高度經濟成長期的日本而言,無論是在戰爭中獲得勝利,或是經濟狀況的恢復及提升,都被視為獲得幸福生活的條件。在這種思維之下,做出老師或上司要求的成果,就比提出高品質的創意更受到重視。換句話說,具有個人特色的思考方式反而成為一種阻礙,所有人並列在一起,在團體之中確實遵從指示行動,才是所謂的要事。也因此一板一眼抄下老師或講師的板書,不要擅做多餘的更動,就成了備受推崇的筆記書寫方法。
然而時至今日,多數人已經察覺了「有異於人」的價值,不再著重於融入團體;同時,重視自我「個性」生活方式的人也逐漸增加當中。推動這個世界運作的基本元素,已經產生了巨大的改變。
再加上經歷了長期的經濟衰退與一次次的震災經驗,每個人在檢視過各自不同的價值觀之後,就會強烈地感受到與他人順暢溝通的重要性。
然而無論外面的世界如何變動,學校或公司裡依舊維持著舊有的心智運作,堅持著眾人一致的結果至上主義。
我曾經任職於公立高中,當了十七年的老師。後來申請離職轉而從事現在的工作,透過創新的筆記法,教導大家全新的學習方式。至今已教授過約三萬人。
老實說,我從小就很不擅長於寫字與畫圖這一類事情,在作成筆記這方面一直有相當大的障礙。再加上筆記速度明顯落人一截,聽著別人的話同時以文字記錄下來至今都還是我的弱項(我筆記本上的字跡拙劣,是連小孩都會指著鼻子嘲笑的程度)。
我的腦袋運轉速度本來就算不上特別快,更別說寫筆記的速度還遠遠跟不上自己的思考速度,這讓我非常地苦惱。
然而等到我成了老師,看見學生們的模樣,才發現原來許多孩子有著跟我一樣的困擾。
無論是在當老師的期間,還是辭去老師工作之後,由於我苦心積慮地努力於發展大腦最佳運作方式,於是發現,所有方法或訣竅都與「筆記」有關聯,換句話說就是與「書寫」這個動作息息相關。進行學習與思考的時候,我雖然能夠順暢「口說」,但在書寫障礙的前提之下,總是感覺窒礙難行。
各種精彩的發想在我腦中浮現後又消散。然而總是來不及在發想消失之前記錄下來,結果筆記本幾乎維持著全白的狀態。連思考內容的一絲一毫都無法保存下來。
就在這種狀況下,我遇見了大腦與學習的世界權威------心智圖的創始者,東尼.博贊(Tony Buzan)。我認識博贊的契機,是和神田昌典在其他工作中的偶然交集,他是柏贊著作《The Mind Map Book》的譯者。
這次的相遇,讓我獲得了相當大的轉機。
我想,現在手上拿著這本書的你,很有可能已經認識了心智圖法;這是一種將主題放置在中心位置,以放射狀圖形拓展思考內容的方法。
這是我第一次接受東尼.博贊的心智圖訓練時發生的事:從開始繪製心智圖的那一刻,腦中就感覺到某種程度上的解放與輕鬆。就如同放下了背上重物後的輕盈感、脫離噪音環境後鬆了一口氣的感覺。
時至今日,我已經清楚理解了那時的自己為什麼會產生那種感覺。
那是因為「運用心智圖,我們的繪寫速度可以跟上思考速度」。
這是我從人生四十年以來的障礙中解放的一瞬間。
對我來說原本相當棘手的「書寫方法」,在不知不覺間已經不成問題了。運用心智圖,字跡是否工整美觀已經不再重要,這就是「個人特色筆記」了不起的地方。
「就是這個了。」
我低聲告訴自己,強忍著眼淚一邊繪寫著心智圖。
這不是理論說明,而是我達成自然心智運作的實際體驗。
在那之後,我從東尼‧博贊手上獲得了進階講師證照(進階TLI),並開始以推廣心智圖法作為我的職業。
巡迴全日本,對各地的小學、中學和大學學生及老師推廣解說,同時培養其他的心智圖講師。另外,在我所舉辦的公開研討會也認識了許多人。
一個人,只要能挖掘出自己真正的個性或隱藏的能力,就會變得更有自信,能夠發揮更大的力量。若一個社會上能夠充滿這樣自信而有力量的人,幸福就會自然而然地來到身邊。
因此我希望能夠透過本書,教導各位讀者如何運用心智圖學會好的筆記方式,進而幫助各位獲得人生的成長、開拓自由思考的寬闊空間。
心智圖,是東尼‧博贊搜羅了達文西、愛迪生等留名歷史的天才們的筆記,並耗費40多年將其中的精髓系統化後得到的成果,即便是現在仍然不停地進化當中。
由於這是一套讓大腦以更為自然的方式進行工作、將事物「可視化」的工具,習慣了這種做法之後,自然就能引導出本身所具有的力量,使得自然運作的心智運作成為可能。
另外,雖然一個人進行心智圖繪寫也能得到相當好的效果,但若將這項工具運用在團體活動或小組作業上,就能產生多個大腦的連鎖發想,則更有可能創造出極具創意的嶄新點子。一旦有過這種體驗,差不多就等於學會了「共鳴式溝通」的能力。
為此,本書中除了說明心智圖的個人繪寫方式,接著還會延展到團體中的心智圖活用方法與實際行動層面的介紹。
學習新知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所以,就讓我們從如何發揮現有知識的最大力量開始吧。
透過閱讀本書、進化筆記方式,讓自己在不知不覺之間從妨礙自由思考的「思考的限制框架」中解放,體驗自由發想接二連三冒出來的感受。這時你就能切身體會到自信從體內湧出,並驚訝地發現,自己與周圍眾人的溝通也漸漸產生質的變化。
在本書中,分別使用了「書寫」、「描繪」與「繪寫」三個記錄動作的詞彙。記錄文章或文字時使用「書寫」,畫圖形圖像時使用「描繪」,而同時運用前二者的心智圖則使用「繪寫」。
從現在開始,請捨棄筆記是「用來記錄別人的思考或資訊」的刻板印象,讓各種新奇的創意源源不絕地從自己腦中湧現。此刻,就讓我們推開通往嶄新世界的大門。
現今的日本,應該已經找不到沒寫過筆記的人了。
從孩提時代到長大成人,我們攜帶著各式各樣的筆記工具四處走動,遇到事情就作筆記或以便條記錄。
筆記,是一種從日常生活到商務世界,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你,有自信能夠作成一份好的筆記嗎?
你的筆記是否淪為「寫下一些東西,讓自己覺得安心的道具」呢?
也可能出現「事後再翻閱,連自己都看不懂內容」或是「完全忘記想找的內容寫在哪裡」的情況。
不需要我說各位應該都知道,在下列這類狀況下,會需要使用筆記:
想要將重要的語句詞彙記錄下來的時候。
備忘來自...
目錄
前言
第1章 將思考內容變得「可視化」 ── 思考與記憶的真實面貌
認識正確的大腦使用方式
過度重視結果有礙於自由思考
掌管記憶與思考的大腦運作方式
右腦與左腦
三腦一體
缺乏筆記,會造成思考僵化
人生不是數學算式那麼單純
從天才們的筆記中學習
從記錄工具轉變為思考工具
知識的集合統整→提升素養
第2章 從思考限制框架中解放的筆記術 ── 心智圖
心智圖改變你的筆記
常識性模範筆記的真面目
從思考的限制框架中解放
以「天才的筆記」為藍圖進行開發
對大腦來說最為「自然」的筆記
善用「腦的第一語言」!
能夠將智能與五感的訊息可視化
大幅提升記憶力
大幅提升整合能力
培養出俯瞰全局的能力(Bird-eye)
創造出個人特色筆記
試著繪寫迷你心智圖
從「我」開始延伸聯想
激發創意的迷你心智圖
自己決定中心主題
繪寫出完整的心智圖
有效心智圖的繪寫方法
運用多種「色彩」
描繪「圖像」
使用各種「記號」
繪寫心智圖的訣竅
決定中心主題並多方向延伸
記錄(Taking)與創造(Making)
思維方式產生劇烈改變的小學生
心智圖就是要「手繪」
心智圖繪寫軟體 iMindMap
第3章 能夠引發共鳴感的筆記術
溝通的四階段
公司中的對立型溝通方式
商議與對話
運用心智圖進行對話
透過迴紋針遊戲進行練習
小組願景的對話
適合團體活動的心智圖
以心智圖建立「世界咖啡館」
最頂級的「世界咖啡館」
第4章 呼喚幸福的心智圖
因習慣養成而產生的「好事」
拒絕上學的學生上學了
克服生命中的難題,自立出版自己的著作
小學四年級○同學的變化
習慣化顧問的讀書革命
在競賽中獲得優勝的空服員
女子競艇選手的大突破
後記
前言
第1章 將思考內容變得「可視化」 ── 思考與記憶的真實面貌
認識正確的大腦使用方式
過度重視結果有礙於自由思考
掌管記憶與思考的大腦運作方式
右腦與左腦
三腦一體
缺乏筆記,會造成思考僵化
人生不是數學算式那麼單純
從天才們的筆記中學習
從記錄工具轉變為思考工具
知識的集合統整→提升素養
第2章 從思考限制框架中解放的筆記術 ── 心智圖
心智圖改變你的筆記
常識性模範筆記的真面目
從思考的限制框架中解放
以「天才的筆記」為藍圖進行開發
對大腦來說最為「自然」的筆記
善用「腦的第一語言」!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