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為人,
在於懷有對世界的好奇,
與對自我的懷疑。
而哲學,就在這過程中孕育誕生。
人為什麼不能不哲學?
「上帝是否真的存在?」
「世界是怎麼來的,世界的本源是什麼?」
「朝政敗壞、生活不順遂,該如何安身立命?」
當你開始思考這些問題時,其實哲學的思辨就已經開始。
哲學的內容含括世界存在的真相、對宗教的理性反省,到人人都能有共鳴的普世性價值思考,甚至數學、科學等本來也是屬於哲學的一部分……
但是,哲學是什麼?
這個提問連哲學家們都難以明確地定義描述,
然而正如哲學的希臘文是「愛智慧」一樣,
對智慧的熱愛與追求,就是哲學。
「本書的內容涵蓋東西方重要哲學家,介紹的順序雖然按照時間的先後,但重點並未放在哲學概念或內容的歷史發展,而是放在個別哲學家學說的介紹。作者以流暢的文筆,清楚地介紹重要哲學家的一些重要概念及學說,確實做到了簡明易懂而又不致誤導的地步。」
─林正弘
作者簡介:
李忠謙
台北市人。台大哲學系、法律系雙主修,台大法律研究所基礎法學組碩士。譯有《法官如何思考》(作者:Richard Posner,商周出版),策劃哲學廣播節目《哲思台灣》,目前為國際新聞編譯。
審訂者
林正弘
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台灣大學哲學系專任教授、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主任、東吳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知識論、邏輯、科學哲學。著有《邏輯》(三民書局);《知識 邏輯 科學哲學》(東大圖書);《理則學新論》、《符號邏輯》(正中書局);《人文學概論》(空中大學);《伽利略 波柏 科學說明》、《Philosophy and Conceptual History of Science in Taiwan》(荷蘭Kluwer出版社)。
推薦序
●導讀
文◎林正弘(前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主任)
哲學的樂趣從解答自身困惑開啟
有一位著名的哲學教授,因為口才犀利,課程內容精彩,每堂課都聽眾爆滿,最大的教室也無法容納。有一次他問聽眾:「你們來這裡幹什麼?我來這裡是因為領了學校的薪水,你們到底為了什麼?」他接著問:「你們有什麼困擾的問題要在哲學領域內尋求解答?如果沒有,大可不必來此湊熱鬧。」聽眾並沒有提出令自己困擾的問題,但未因此而離去。這位教授原先是學物理的,有些疑惑無法在科學中得到解答,於是開始做哲學層次的思索,終於成為專業哲學家。他告訴學生:一個人如果沒有這類困惑,沒有思索過哲學層次的問題,那麼也無法體會深奧的哲學學說,無法享受閱讀哲學論著的樂趣。
教授的一席話,指出了走入哲學之門的一條道路。許多人因好奇而接觸哲學,往往覺得不知所云。有人甚至形容哲學是把簡單的道理說得令人難懂的學問。由自己關切的問題入手,可以避免這樣的窘境。許多哲學問題與具體問題息息相關。哲學理論的內容確實非常抽象而難以明確掌握,但卻可以從具體問題來理解。現在以對知覺的懷疑為例來說明。在十七世紀,伽利略使用望遠鏡觀察天象,來支持哥白尼的天文學理論。當時一般天文學家拒絕使用望遠鏡,不相信透過望遠鏡所看到的是天象的真實狀況。當時的光學理論尚未能證實望遠鏡的可靠性。如果這個理由可以成立,則在視覺理論尚未能證實視覺的可靠性之前,我們也不應相信透過眼睛所看到的是世界的真實狀況。我們可以追問:我們如何證明眼睛所看到的是世界的實況?視覺理論如何證實視覺的可靠性?這樣追問下去,就會觸及一個哲學史上的老問題,就是實在論與觀念論之間的爭論。
哲學問題的探討,從困擾自己的問題入手固然是最能引發認真思索及切身體會的途徑,但並非導入哲學問題的唯一方法。我們不一定對所有困擾的問題都會做深入的探討,也不一定會做哲學層面的思考。我們有時需要別人來提示:問題的癥結在哪裡?可以從哪個層面切入去思考?因此,我們也不妨在心中未有明確的問題之前,直接閱讀討論哲學問題的論著,瞭解其內容,並在其中尋找自己關切的問題,做更深入的思考。舉例言之,討論哲學問題的著作大多會討論決定論與自由意志的問題。按照決定論的說法,每一事件都有其所以發生的原因,這些原因促成事件的發生。但原因本身也是事件,也有其所以發生的原因,而這些原因又有其原因。如此層層相因,必可追溯到遠古時代,那時已具備原因,透過複雜的因果網絡,早就注定目前的事件一定會發生。如果上述的決定論可以成立,則「自由意志」是否存在即值得懷疑。因為人的行為也是事件,也是由複雜的因果網絡早就注定會發生的。一個人的行為若早在其出生之前就注定會發生,則該行為就很難認為是行為人的自由意志決定要做的行為,因而也就不宜讓行為人負擔任何責任。在哲學上,決定論、自由意志與責任三者之間的關係是形上學、心靈哲學及倫理學的複雜問題。學法律的人也許會從這些問題的爭論中引發一些與法律相關的議題。例如:一個被強迫洗腦而接受某些信念的人,對依據其信念所做的行為,要不要負法律責任?一個受義務教育而相信某些教條的人,對依據這些教條所做的行為,要不要負法律責任?這兩種情況有何不同?如果決定論的觀點可以成立,人類的行為都不是其自由意志所決定的,因而不必負擔任何責任,那麼為何允許處罰制度存在?刑事處罰制度是否應該改成犯罪行為矯治制度?
由哲學問題入手固然能夠顯示哲學的功能及哲學家思考問題的理路,也容易引起初學者的興趣,並進一步針對特定問題做較深入的思考。但這個入手的途徑容易忽略不同的哲學問題之間的關係,也不易掌握或鳥瞰哲學的全部領域。補救這些缺點的方法是介紹各學派或個別哲學家的重要學說,並略述整個哲學的發展線索。對某一哲學派別或某一哲學家的學說做全盤的瞭解,最能讓初學者享受學習哲學的樂趣,並能引導讀者直接閱讀重要哲學家的原著,充分體會哲學思考的奧妙。對哲學史發展的介紹則可以讓初學者在較短期間內,粗略的認識整個哲學領域,以便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學派或主題,做進一步的學習。
本書的內容涵蓋東西方重要哲學家,介紹的順序雖然按照時間的先後,但重點並未放在哲學概念或內容的歷史發展,而是放在個別哲學家學說的介紹。作者以流暢的文筆,清楚的介紹重要哲學家的一些重要概念及學說,確實做到了簡明易懂而又不致誤導的地步。
●導讀
文◎林正弘(前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主任)
哲學的樂趣從解答自身困惑開啟
有一位著名的哲學教授,因為口才犀利,課程內容精彩,每堂課都聽眾爆滿,最大的教室也無法容納。有一次他問聽眾:「你們來這裡幹什麼?我來這裡是因為領了學校的薪水,你們到底為了什麼?」他接著問:「你們有什麼困擾的問題要在哲學領域內尋求解答?如果沒有,大可不必來此湊熱鬧。」聽眾並沒有提出令自己困擾的問題,但未因此而離去。這位教授原先是學物理的,有些疑惑無法在科學中得到解答,於是開始做哲學層次的思索,終於成為專業哲學家。他告訴學生...
目錄
第一章 哲學是什麼?
哲學究竟是什麼?
哲學這個詞怎麼來的?
從定義的方式看「哲學」
哲學與科學的關係
哲學與宗教的關係
哲學有什麼用?
第二章 哲學家都想些什麼問題?
存在的真相
神存在嗎?
我知道什麼?
心靈是怎麼一回事?
意志自由與決定論的弔詭
什麼時候能說我做的是對的?
正義的追求
感動的時刻—美
第三章 哲學家們怎麼想問題?
在驚異之後講道理
如何不被蒙蔽?
邏輯推理
歸納論證
辯證法
幾種思考上習焉不察的錯誤
第四章 希臘與中世紀的哲學
哲學萌芽的時代—希臘哲學的特色
蘇格拉底之前的哲學思想
哲學的身教—蘇格拉底
從理型論到理想國—柏拉圖
最博學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亞里斯多德之後—伊比鳩魯與斯多葛
哲學的婢女時代—中世紀哲學
教父哲學—奧古斯丁
經院哲學—聖多瑪斯
第五章 近代西方哲學
理性時代的降臨—近代哲學的特色
近代哲學之父—笛卡兒
理性論的發揚—史賓諾莎與萊布尼茲
英國經驗論—洛克、巴克萊、休姆
從神權到民權—社會契約論
哲學新思潮的開啟者—康德
德意志觀念論的巨人—黑格爾
資本主義的反省—馬克思
上帝已死,一切價值重估—尼采
第六章 當代西方哲學
當代哲學的特色
回到事物本身—現象學
在詮釋中探索存在—詮釋學
人類存在處境的反省—存在主義
左派的批判—法蘭克福學派
結構、解構、後現代思潮
對科學巨人的哲學反省—科學哲學
維根斯坦和分析哲學
當代的自由主義發展
法律是什麼?—法律哲學
第七章 中國哲學
中國哲學的特色
君子自強不息—儒家與孔子
反戰救世的行動派—墨家
性善與性惡之爭—孟子與荀子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
逍遙遊—莊子
以富國強兵為務—法家
佛學的傳入與漢化
儒釋道之匯流—理學
當代中國哲學
第八章 傳統印度哲學
印度哲學的特色
吠陀與婆羅門教思想
解脫的另一種可能—沙門思潮
佛教思想及其發展
婆羅門教哲學1:數論與瑜珈
婆羅門教哲學2:勝論與正理
婆羅門教哲學3:彌曼差與吠檀多
註釋
主要參考書目
索引
第一章 哲學是什麼?
哲學究竟是什麼?
哲學這個詞怎麼來的?
從定義的方式看「哲學」
哲學與科學的關係
哲學與宗教的關係
哲學有什麼用?
第二章 哲學家都想些什麼問題?
存在的真相
神存在嗎?
我知道什麼?
心靈是怎麼一回事?
意志自由與決定論的弔詭
什麼時候能說我做的是對的?
正義的追求
感動的時刻—美
第三章 哲學家們怎麼想問題?
在驚異之後講道理
如何不被蒙蔽?
邏輯推理
歸納論證
辯證法
幾種思考上習焉不察的錯誤
第四章 希臘與中世紀的哲學
哲學萌芽的時代—希臘哲學的特色
蘇格拉底之前...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