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孫子兵法》參透人生奧義、人世險道
一字一句細說兵法原理,秉心勵志詳解經典戰例
「不能等待,是巨大的性格缺陷」
「決策心理學:任何決策的背後,都是決策者的『個人需求』」
「相互馴養,是人與人之間關係最深刻的本質」
學習《孫子兵法》,學習競爭本質與管理本事
鍛鍊最理智,即緊貼現實、合乎人性、精算得失的全盤思考能力
《孫子兵法》講來講去,都是練基本功,管好你自己,自己強了,再等待勝機出現,等最有把握的時候動手。一戰而定。
但是,如果你在這兵法中,學會了接受失敗,你才真正進入了智慧之門。
這是一本讓你輕鬆讀懂《孫子兵法》每一句話、每一個字的書。
好像坐著直升機,飛到古代戰場上空,孫子坐在旁邊做解說員,講這戰鬥雙方,一步一步是怎麼打的……
華杉先生研究《孫子兵法》二十多年,無論古今各家注解、中外兵書及戰爭論述,皆了然於心,實踐於現世。本書尤要翻轉大眾對《孫子兵法》的普遍誤解,還原孫子「先勝後戰,贏了再打」、「詭道不重要」的思想精要。
被誤解最多的《孫子兵法》原意
一、是「以正合,以奇(音機)勝」,不是「以正合,以奇(音其)勝」
這是由於多音字導致的最大誤會,奇(音機),兵法原意指的是多出的部分,即在以正兵與敵人交戰的時候,永遠要預備至少一支多出來的兵力,就是奇(音機)兵。奇兵能出其不意,在戰鬥中突然打亂敵人的部署,是致勝的關鍵。所以這句話的「奇」不是奇(音其)謀詭計,而是「分戰法」的基本法則。
二、兵法的「計」也不是計謀的「計」,而是計算的「計」
《孫子兵法》的第一個字就是「計」。「計」不是謀,不是出主意、想奇招;而是全面準確地計算敵我雙方實力的差異。孫子從「五事七計」的角度,把戰爭之前需要計算的事項一一列出,從實力計算中判斷戰爭勝負的可能性,由此算出這仗能不能打,不能打就要躲起來,不能有僥倖心理。
三、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兵法原意強調「知己」,並把「知己」放到了「知彼」的前面,把自我審查看得比打探敵情更加重要,「知己」則可立於不敗。而人們總是想當然地忽略了「知己」的重要性,把自己的優勢看得過大或者過小,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危險,一味地在對手身上找獲勝的機會。
四、《孫子兵法》並不教你以弱勝強,而是如何使自己強大
兵法講解的是贏得戰爭的必然性,追求以多勝少、以強勝弱,這樣的戰爭沒有懸念、沒有故事、沒有傳奇,所以孫子說「古之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兵法追求的不是通過奇謀詭計以少勝多贏得千古聲名,而是追求如何強大到十倍於敵人的力量,然後僅僅通過威懾,就「不戰而屈人之兵」。
作者簡介:
華杉,生於1971年,現居上海。自幼熟讀經史,兵書戰策、儒學經典爛熟於心,又廣泛涉獵西方哲學,融會貫通,觀點自成一家。上海華與華營銷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多年來致力於企業戰略和品牌營銷的研究與實踐,獨創了熔企業戰略、產品開發、營銷創意、品牌管理為一爐的「華與華方法」,深入影響中國商業競爭的各個領域。本書已售出韓文、泰文版權,極受海內外注目。另有傳播學專著《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華杉講透〈論語〉》等。
章節試閱
〈後記 最後總結:《孫子兵法》的九條思想精要〉
一部《孫子兵法》講完了,你會發現,它不像傳說中的那麼神祕,不是什麼祕笈,而是簡單平凡的道理,平正通達的大道。聖人之道,本來就簡單。我們不能偉大,因為我們不甘於平凡。我們總是把事情搞得很複雜,因為我們不相信簡單。
最後總結一下《孫子兵法》,思想精要是這麼九條:
1、《孫子兵法》是講以強勝弱,不是講以弱勝強
《孫子兵法》第一篇講「計」,不是奇謀巧計,是計算的計,是現代的 SWOT分析(優劣勢分析法):優勢、劣勢、威脅、機會。廟算,就是在決定是否開戰之前,在家裡衡量計算雙方政治、經濟、軍事實力對比,「五事七計」,從五個方面、七個科目,進行打分。分多的勝,分少的敗。打完分,就能知勝,叫「多算勝,少算不勝」。
知勝,算下來能贏,而後可以興師動眾,打。
算下來自己分數沒別人高,就不要戰。所以孫子是不相信以弱勝強,那是小概率事件。「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子不會拿國家民族的命運,去賭小概率事件。
2、打得贏,也要算代價
行動必有代價,戰爭代價極大。不要光想著戰勝,要算帳,值不值得。李克說魏文侯「數勝必亡」,勝仗打多了,國家反而要滅亡。因為數戰則民疲,數勝則主驕。以驕傲之主,率領疲憊之民,這國家就要亡了。
漢武大帝,就演繹了主驕民疲的一生,「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何其霸氣!漢武帝一生開疆拓土,武功赫赫,結果呢?中國從政府到民間,全部破產,國家差點都給他搞亡國了,晚年迫於巨大政治壓力,下輪台罪己詔,批評自己「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
3、先勝後戰,贏了再打
《孫子兵法》主要是自強之法,首先是修煉自己,而不是惦記打敗別人。孫子說:「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勝可知,而不可為」。又說「善戰者先勝而後戰」,要勝中求戰,不要戰中求勝。
先修煉自己的筋骨,讓自己成為不可戰勝的,讓自己沒漏洞,然後等敵人出漏洞。如果敵人不比我們弱小,或者和我們強弱差不多,而且他沒失誤,沒漏洞,就不能打。「可勝在敵」,就在於他什麼時候失誤。
敵人不失誤,我們就沒法贏。
所以勝負可以預知,可以判斷,但不能強求。勝機一現,抓住機會就打。不能反過來,衝上去就打,在打的過程中找勝機,那就危險了。
4、要能等待,能忍耐
現在人們常說「不作死,就不會死」。《孫子兵法》講得最多就是這個。戰爭這東西,收益和代價極不對等。打贏了,殺敵一千,自傷八百,不一定有多大利益。打輸了,則可能國破家亡,命都沒了。所以關鍵是要能等,不能因為焦慮,就頻頻動作。歌舒翰守潼關,知道不能打,他能等,但唐明皇焦慮,不能等,逼他出關作戰,就全軍覆沒了。秦國王翦伐楚,他就能等,又能安撫秦始皇,讓秦始皇也不著急,他就把六十萬大軍開到楚國境內,紮營練兵, 天天開運動會,等得楚國人焦慮了,動作了,露出破綻了,他一舉就把楚國滅了。
等待在很多情況下都是最好的戰略。但人們往往認為等待是不作為,是不可接受的。
要有這個認識:一輩子「不作為」也是可以接受的。因為「作為」的結果可能是死。
比如日本德川家康,他是最能等待,最能忍耐,也最能妥協。織田信長在,他是小兄弟;豐臣秀吉在,他是大諸侯。他有沒有志在必得,一定要得天下呢?沒有。他可以等,等不來,他可以妥協,豐臣家族強,他可以一直做諸侯。結果大哥們都沒他命長,都先死了,沒人能攔住他了,他還在豐臣秀吉死後,又等了十七年,才穩穩當當奪了天下。他的家族,就統治了日本兩百多年。
5、一戰而定。勝而不定,則勝利無意義
勝利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平定。如果打了勝仗,但不能平定。都百戰百勝了,還要接著打,那打那一百場勝仗幹什麼?打勝仗也要死人。就算死的是敵人的人,也不如他不要死,收服他,加入我們,才能勝敵而益強。孫子有很強的保全思想,保全自己,保全人民,保全城池,保全財產,最好也保全敵人,都收服了歸我所有。這才叫平定天下。
戰國時趙國李牧守邊,防禦匈奴,他就緊閉關門,只是練兵,數年不出戰,趙王不滿,換一個將領去,上任一年多,烽火連天,天天打仗,打得邊境地區漢人無法耕種,匈奴無法放牧,雙方死傷慘重,冤冤相報,永無寧日。趙王無奈,再派李牧去,他又掛上免戰牌,隔絕接觸,邊境數年無事,匈奴也搶不到東西,漸漸懈怠了。李牧突然大舉進兵,一戰滅了匈奴十幾萬人,平定邊關,得十幾年安寧。
6、以正合,以奇勝,分戰法是基本戰術原則
「以正合,以奇勝」。這句《孫子兵法》最為人熟悉的話,前面書中詳細用多個戰例講了,那「奇」字,念「機」,不念「其」,是奇數偶數的奇,又稱餘奇,就是多出來的部分,就是預備隊,就是手裡捏著還沒打出去的牌,留到關鍵的時候,打出去,制勝。
這叫分戰法,是最基本的戰術原則,凡作戰,一定要分兵,有一百萬人,要分兵。項羽到了最後烏江邊,只剩二十八騎,也要分兵,首尾相顧,不能擠成一團打。韓信背水一戰,不是真的把所有部隊都布陣在水邊背水一戰,那就真給敵人攆河裡餵魚了。他先分了奇兵出去埋伏著,關鍵時候殺出來,這才獲勝。
人們老相信奇襲得勝,以少勝多,還是僥倖心理,老想使巧勁。孫子告訴你,兵法沒有僥倖,弄巧必成拙,必須要按軍事規律,按兵法套路來。
7、詭道不重要
「兵者,詭道也。」《孫子兵法》裡這句話,誤了好多人,以為《孫子兵法》就是三十六計,就是詭詐取勝。詭詐歸詭詐,但人家不上套,你再詭詐也沒用。詭詐在兵法裡,不是主要部分。現在好多出版社把《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合成一本書,似乎兵法就是奇謀巧計,這是誤區。
8、知己知彼,關鍵是知己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人們念著這句話,就老想去知彼,以為知己不是問題。我自己,我還不知道嗎?其實知己知彼,關鍵在於知己。因為不可勝在己,自己強大了,自己不失誤,別人就無奈你何。千方百計去知彼,可能還正著了別人的詭道。
《孫子兵法》,講來講去,都是練基本功,抓基本面,就是管好你自己,自己強了,再等待勝機出現,等最有把握的時候動手。先勝後戰,一戰而定。
自己不強,那就不要逞強。
9、孫子兵法不是教你打贏,首先是教你認輸
為什麼人們都喜歡聽「永不服輸」,因為人們不愛聽壞消息,不願意聽到對自己不利的真相。「認輸才會贏!」這句話人們還勉強可以接受,因為結果還是贏嘛。
假如結果也沒有贏,還是輸呢?
你能不能接受失敗呢?
在你真正去學習《孫子兵法》之前,你可能以為那是一部勝戰祕笈。它當然也是,勝戰祕笈,全在這裡,不過如此。但是,如果你在這兵法中,學會了接受失敗,你才真正進入了智慧之門。
〈後記 最後總結:《孫子兵法》的九條思想精要〉
一部《孫子兵法》講完了,你會發現,它不像傳說中的那麼神祕,不是什麼祕笈,而是簡單平凡的道理,平正通達的大道。聖人之道,本來就簡單。我們不能偉大,因為我們不甘於平凡。我們總是把事情搞得很複雜,因為我們不相信簡單。
最後總結一下《孫子兵法》,思想精要是這麼九條:
1、《孫子兵法》是講以強勝弱,不是講以弱勝強
《孫子兵法》第一篇講「計」,不是奇謀巧計,是計算的計,是現代的 SWOT分析(優劣勢分析法):優勢、劣勢、威脅、機會。廟算,就是在決定是否開戰之前,在家...
作者序
這是一本讓你輕鬆讀懂《孫子兵法》每一句話、每一個字的書。
本書每一條兵法後面,都有戰例。其中一些戰例,在兵法的不同篇章反覆出現,也就幫助讀者從不同的角度,反覆去看同一場戰役,真正把仗是怎麼打的看懂了,也就把兵法的思想理念、戰略戰術看懂了。就好像我們坐著直升飛機,飛到古代戰場上空,而孫子坐在旁邊給你做解說員,講這戰鬥雙方,一步一步是怎麼打的。
在其中一些篇章,由於作者的工作背景,也夾雜一些關於企業管理和商業競爭的感悟議論,但那只是隨想而至的議論而已,本書並不是一本「從《孫子兵法》看企業管理或商戰」的書,而是一本真正講透《孫子兵法》原意的書。
歷代為孫子繼絕學,注解孫子,被後世承認的,有十一人,就是宋本《十一家注孫子》,本書在《十一家注孫子》基礎上,首先繼承這十一位注家的研究成果,再做深入的講解。
哪十一位呢?曹操、孟氏、李筌、賈林、杜佑、杜牧、陳皞、王皙、梅堯臣、何氏、張預。
曹操是第一個注孫子的,他說:「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武所著深矣……但世人未之深亮訓說,況文繁複,行於世者失其旨要,故撰為略解焉。
「我看了那麼多兵書戰策,孫子是最深刻的,但世人並不掌握他的思想本質,所以我寫了注解。」
曹操一生征戰,文治武功都是千古英傑,所以他的注解是最準確、最受重視的,本書也大量遵從他的注解。可惜的是,他注得太簡略了。因為他是專業人士嘛,不是為普通人寫的注解,他還說孫子太繁複呢。我們希望他多寫點,但他寫得比孫子還少。
孟氏名字及籍貫身世均不詳,甚至朝代也不確定,可能是南朝梁人。他的注解傳下來不多,但畢竟傳下來了,也有可取之處。
李筌是唐朝人,大概在唐玄宗時期,曾經在少林寺旁邊那個少室山隱居修道,後來由「少室布衣」升任荊南節度判官,最後官至刺史。他口氣很大,說曹操注的錯誤太多,所以他重注一遍。曹操注的,我真沒發現有什麼錯的地方,不過李筌注得也挺好。
賈林,唐德宗時昭義軍節度使李抱真的幕僚,曾為李抱真遊說王武俊而破朱泚,封武威郡王,拜神策統軍。所以他本身也是一個軍事家。他的注,也很簡略,看來是忙著打仗,抽空注幾筆。
杜佑,這是個了不起的大人物,唐朝中葉的宰相,他經歷了安史之亂,痛定思痛,以「富國安人之術為己任」,以三十六年的功力博覽古今典籍和歷代名賢論議,考溯各種典章制度的源流,以「往昔是非」,「為來今龜鏡」,撰成二百卷的巨著《通典》,為典章制度專史的先河,史稱《杜佑通典》。《通典》收錄了《孫子兵法》,也對之有「訓解」。十一家注中的杜佑注,就是從《通典》中來。杜佑的注,當然是高屋建瓴,相當權威了。
杜牧,杜牧是杜佑的孫子,是曹操之後成就最大、影響也最大的注家。他的注最豐富,而且引用了很多的戰史戰例,本書選譯最多的,也是他的注。
杜牧是唐代大詩人,咱們從小就會背誦他的詩: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還有: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還有一首,一般人不太熟悉,寫他自己家世的:
舊第開朱門,長安城中央。
第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
家集二百編,上下馳皇王。
這「家集二百編」,就是指他祖父杜佑編撰的《通典》二百卷。
他家世豪富,又才華橫溢,再好談兵,難免恃才狂傲。他的注,往往上來就是四個字:「曹說非也!」曹操說得不對!然後他上來說一通。
咱們兩相比較,當然都願意信曹操,而不是信杜牧,畢竟人家曹操才是帶兵的。不過大多數情況下,杜牧說曹操不對,他又寫一通的,也不是杜牧寫的不對。他跟人家曹操說的不是一個事兒。杜牧詩比曹操寫得好,打仗他沒打過,才情有餘,學力不足,又無實戰經驗,所以他理解不了曹操說的話。
孔子說:「恭則不侮」,你態度恭敬,就沒有人來侮辱你。你態度不恭敬,就要被人侮辱了。《大學》說:「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你說別人難聽,就有人拿難聽話說你。杜牧老說曹操不對,後面就有人專門說他不對。
這個人就是陳皞,杜牧到處說曹操不對,陳皞就覺得他流毒甚廣,有必要正本清源,他的注解裡,就大量出現「杜說非也,曹說是」,要「撥亂反正」了。
陳皞是晚唐人,史書說,「陳皞以曹公注隱微,杜牧注疏闊,更為之注。「他也是要為往聖繼絕學,孫子留下這麼了不起一本書,曹操注了,但曹注比較簡略,而且太專業,普通人看不懂,看不懂《孫子》的,也看不懂曹注。杜牧注得倒是詳細,也豐富也通俗,但有的地方又不準確、不嚴謹。所以他在前面兩人基礎上,再注解一遍。
曹操、杜牧、陳皞,這三個人的注合起來,史稱「三家注」,三家注結合起來學習,收穫就比較可觀了。
以上李筌、賈林、杜佑、杜牧、陳皞五人,都是唐朝人。十一家注《孫子》裡,唐朝的就占了五家。因為安史之亂之後,天下大亂,年年征戰,所以大家都研究兵法。杜牧出生在宰相之家,又是大詩人,他也要談兵,這就是時代特色了。
第二個重視兵法的朝代,是宋朝,開國後是休養生息,天下承平日久之後,從面臨西夏李元昊叛亂開始,之後又面臨北方少數民族的軍事壓力,朝中卻已經沒有能征之將,國內無慣戰之兵。
怎麼辦,找書看。
於是大家都研究兵法,最後政府編輯成《武經七書》,作為軍事教科書。《孫子兵法》成為武經之首,也是在宋朝由政府確立的。
王皙注《孫子兵法》,就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不過王皙的具體籍貫生平,已不可考據了。
再一個是梅堯臣,這也是個大詩人,跟歐陽修是好朋友。他的注簡切嚴整,品質很高,本書也選譯了不少。
何氏,具體名字、什麼時代人,都不清楚,留下的注文也不多,但至少有資格留下來。
最後一位是張預,南宋時人,他不僅注了《孫子兵法》,還寫了一本《百將傳》,他的功夫下得深,注解品質很高,本書也選用不少。
以上是《十一家注孫子》的十一位往聖先賢。但畢竟都是古人古文,有個別的地方,反覆研究各家注解,還是不能準確辨析,我就找現代人的注本。
各種注解研究《孫子兵法》的專家著作很多,但大多是當「學術研究」,不是真正的「軍事研究」,就是說他研究是為了做學問,為了講說,不是為了打仗。這出發點不同,看到的東西就不一樣,有時候甚至南轅北轍。
後來終於找到一本,就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郭化若《孫子兵法譯注》。
郭化若,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黃埔軍校畢業,參加過北伐戰爭,做過南京軍區副司令員、中國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他的孫子兵法譯注,非常精確,所以若古人說法不一,我也拿不準的地方,就參照他的解讀。
中國讀書人的最高追求,宋儒張載說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本小書,希望能幫助讀者,繼孫子之絕學。
是為序。
這是一本讓你輕鬆讀懂《孫子兵法》每一句話、每一個字的書。
本書每一條兵法後面,都有戰例。其中一些戰例,在兵法的不同篇章反覆出現,也就幫助讀者從不同的角度,反覆去看同一場戰役,真正把仗是怎麼打的看懂了,也就把兵法的思想理念、戰略戰術看懂了。就好像我們坐著直升飛機,飛到古代戰場上空,而孫子坐在旁邊給你做解說員,講這戰鬥雙方,一步一步是怎麼打的。
在其中一些篇章,由於作者的工作背景,也夾雜一些關於企業管理和商業競爭的感悟議論,但那只是隨想而至的議論而已,本書並不是一本「從《孫子兵法》看企業管理或商戰」的...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計篇第一
《孫子兵法》的價值觀/孫子的敬畏心/
孫子的優劣勢分析法:「五事七計」之五事/上下同欲者勝/
天時,就是軍事氣象學/行軍必是無人之境,交火必是有利地形/
心裡裝著對方的利益,並讓對方知道/
為將者的大半工作,是制定軍法/所謂「道」,就是軟實力/
「五事七計」,而後知勝負。知勝負,而後舉兵決戰/正道與詭道/
不能等待,是巨大的性格缺陷/一戰而定是真名將/
計策都很簡單,就那幾個,關鍵是戲怎麼演/
成敗無定,領導者要自己負決策責任/
踢球每一步都有假動作,但那不是贏球的本質/
成大事者有三戒,戒貪是第一/不能勝利,就要能等待/
忘了本謀,是每個人常犯的毛病/
示弱不是羞恥,爭什麼不要爭氣,特別是不要爭一時之氣/
疲勞戰/我們為什麼會中「離間計」?/要保持緊張,不可懈怠/
事以密成,語以泄敗/
三十六計技術含量很低,但一聽就讓人興奮;「五事七計」技術含量很高,但一聽就讓人打瞌睡/附錄:《計篇》全文/
第二章 作戰第二
打仗不是打兵馬,是打錢糧/漢武大帝,一世英名,毀於軍費/
「拙速」,就是準備要慢、動手要快/
利害關係:先考慮避害,再考慮趨利/
把戰爭成本降低,就能提高勝算/
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不知柴米油鹽貴者不可當家/
激怒與利誘,讓士兵變成亡命徒/要看清楚誰第一個登上城牆/
附錄:《作戰篇》全文/
第三章 謀攻第三
謀攻,最好是不用攻,不攻而下/
上兵伐謀,就是要破壞敵方的計謀/
不能因為你的隊友是豬,你就跟著做豬/
不是勝了敵人你就贏了,關鍵是你自己變強了還是變弱了/
以失敗為假設前提來思考,是兵法智慧的根本/
「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分兵作戰法/認輸的智慧/
皇上可以不懂軍事,將軍不能不懂政治/千難萬難,判斷最難/
你能帶多少兵,就是你有多強的管理能力/
不站在老闆立場的員工沒前途,沒有員工思維的老闆做不大/
真正認識「以防萬一」/
老闆要適當放棄自己的判斷,部下要盡可能允許老闆越界/
知己知彼的問題往往不在於不知彼,而在於不知己/
附錄:《謀攻篇》全文/
第四章 軍形第四
贏了再打/
成功必有大量的、充分的、長期的積累,便能活在他人想像之外/真的智將,他的功勞,常常只有他自己知道/
《孫子兵法》的核心:先勝後戰/永遠的基本面/
附錄:《軍形篇》全文/
第五章 兵勢第五
組織架構與指揮系統,是永遠的課題/
「以正合,以奇勝」:孫子兵法被人誤讀最多的一句話/
仗是怎麼打的?從正兵奇兵去看,好多仗怎麼打就看懂了/
用足球賽來理解正奇之用,控球的就是正兵,跑位的就是奇兵/
把動作搞簡單了再動手,動手就那一下子/
勇還是怯,不是人的問題,是勢的問題/
擇人任勢,任三個勢:氣勢、地勢、因勢/附錄:《兵勢篇》全文
第六章 虛實第六
敵人有虛實,我也有虛實/為自己創造主場/
不要激動。兵法都會,但是一激動就忘了/
不要「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要「走自己的路,別人想不到, 也不讓別人知道」/
虛實的極致,神出鬼沒,不僅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且掌握敵人的命運/撤退和追擊都是大戰術/
單次成敗都有偶然因素,而終身成就是用成功消化失敗/
以多擊少,不是兵力問題,而是虛實問題/
何時、何地開戰,我來給敵人選/知己知彼的戰術要點/
學我者生,像我者死/
勝敗往往是不對等的,勝利不過是得些戰利品,失敗卻可能輸掉人生/附錄:《虛實篇》全文
第七章 軍爭第七
兵法的設想都是完美的,只是一上了戰場,兵法全忘了/
走彎路是走路的一部分,花冤枉錢是花錢的一部分,都必不可少/ 行軍是戰鬥的一部分,宿營是戰鬥的一部分/
「要知道地形」這句話背後是無數細節,無數人的努力、智慧,和無數人的生命/
「兵以詐立」,是踢足球的假動作,不是兵法根本,更不是價值觀/ 風林火山,武田信玄的「孫子兵法」/
軍隊的搶劫之道:組織的「非正式福利」/
軍隊之成為軍隊,在於指揮系統/
氣勢決勝。要有守氣的意識,要有養氣的辦法/
領導內心強大,團隊氣勢如虹/戰以力久,以氣勝/
治自己的心,是一切的根本/
要有政策、戰略、大戰術,也要有基礎戰術工具箱/
兵法不能把所有情況都寫全,所以害死人!/
用自己作餌,對手才會咬鉤/
長平之戰的分析:我們自己就常常是趙括,也常常是趙王/
猛將,就是對方猛的時候就躲起來。等對方沒力氣了,我就猛了/
為什麼很多人讀書都白讀了?因為不是學習型讀書,是糾錯型讀書/治氣,就是衡量意志力,較量意志力/附錄:《軍爭篇》全文/
第八章 九變第八
進步,就是不斷地發現自己不會/
寧肯找死,不可等死,陷入死地,要堅決奮戰/
決策心理學:任何決策的背後,都是決策者的「個人需求」/
不戰,是戰鬥的重要組成部分/造反兵法,關鍵是快/
萬事都有代價/
「君命有所不受」這句兵法主要是說給國君聽的,不是說給將領聽的/利害哲學:要能利中見害,要能害中見利/
害人兵法,教你不要被人害/
居安思危,在治思亂,戒之於無形,防之於未然/
領導者的五個性格缺陷最危險/性格即命運/附錄:《九變篇》全文
第九章 行軍第九
僥倖是決策者最可怕的心態/水戰兵法,也是陸戰兵法/
宋襄公東施效顰,是荒唐,不是仁義/
學習兵法的痛苦是對方也懂兵法,學習博弈論的痛苦是對方不懂博弈論/鹽鹼沼澤地和平原地帶的用兵之法/
孫子給驢友的救命兵法/六種危險地形/三十二種敵情觀察法(一) /三十二種敵情觀察法(二)/三十二種敵情觀察法(三)/
打仗靠自己的子弟兵,別指望「友軍」/
相互馴養,是人與人之間關係最深刻的本質/
附錄:《行軍篇》全文/
第十章 地形第十
六種地形的用兵之道(一):先占有利地形/
六種地形的用兵之道(二):真英雄都懂得等待/
六種地形的用兵之道(三):「必敗的判斷」比「必勝的信心」更重要/六敗(一):敗,都是敗給自己,都是主帥的責任/
六敗(二):選鋒之道/孫子的職業道德觀:進不求名,退不避罪/ 愛兵如子,真愛不易!將不容易,兵,更不容易!/
上級要比敵人更可怕/
李世民的知己知彼觀:沒本事知道別人,一定要知道自己/
附錄:《地形篇》全文
第十一章 九地第十一
九種地勢的作戰方法(一):治氣、選鋒和分戰法/
九種地勢的作戰方法(二):力量的關鍵是意志力/
九種地勢的作戰方法(三):與第三方結盟/
九種地勢的作戰方法(四):險惡地形迅速通過/
九種地勢的作戰方法(五):突圍要靠奇謀/
「置之死地而後生」,是九死一生/
臨戰指揮的藝術,首要是擾亂敵人/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把所有人綁上戰車,誰也下不來/
作為領導者,不是風風火火、忙忙碌碌,而應該鎮靜平和、不緊不慢/成功是靠日拱一卒/進入敵境後就要萬眾一心/
只問自己學到什麼,不要糾結字面原意/
王霸之道,打鐵關鍵是自身硬/不疑不懼,才能勝利/
置之死地而後生,誰真敢幹?/忠言逆耳利於行,百依百順有奸心/附錄:《九地篇》全文
第十二章 火攻第十二
火攻的對象/火攻,就是給敵人做艾灸/火攻的五種變化/
打得贏,關鍵還要贏得起/附錄:《火攻篇》全文/
第十三章 用間第十三
給別人錢,不是給對方定價,是給自己定價/
五種間諜的使用方法(一):所有疑心,都是懷疑自己/
五種間諜的使用方法(二):生間和死間/
陳平這樣的人有什麼本事呢?就是有分豬肉的本事/
要重視大人物身邊地位低的人,這些人最能幫你辦大事/
五種間諜,反間是關鍵/「先勝後戰」的關鍵是不勝不戰/
附錄:《用間篇》全文/
後記 最後總結:《孫子兵法》的九條思想精要
自序
第一章 計篇第一
《孫子兵法》的價值觀/孫子的敬畏心/
孫子的優劣勢分析法:「五事七計」之五事/上下同欲者勝/
天時,就是軍事氣象學/行軍必是無人之境,交火必是有利地形/
心裡裝著對方的利益,並讓對方知道/
為將者的大半工作,是制定軍法/所謂「道」,就是軟實力/
「五事七計」,而後知勝負。知勝負,而後舉兵決戰/正道與詭道/
不能等待,是巨大的性格缺陷/一戰而定是真名將/
計策都很簡單,就那幾個,關鍵是戲怎麼演/
成敗無定,領導者要自己負決策責任/
踢球每一步都有假動作,但那不是贏球的本質/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