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自由恩田陸靈媒媽媽節稅長女病最透明的故事民防納瓦爾寶典陳思宏吳明益安寧照護兒童文學季暢銷5折起幸福文化66折起
暫存清單
二手徵求
  • 首頁 > 
  • 中文書 > 
  • 商業 > 
  • 經營管理 > 
  • 創新要幹麼?:聽管理大師說既有技術如何切入市場改變社會,21世紀人人都要做好創新準備

創新要幹麼?:聽管理大師說既有技術如何切入市場改變社會,21世紀人人都要做好創新準備

先生、イノベーションって何ですか?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伊丹敬之

評價
5收藏
70人次試讀
我要賣
行銷分紅
分享

定價:NT$ 300

本商品已絕版

其他二手價
37 110元起
圖書館借閱
#絕版讀賣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什麼樣的東西才算創新?」
「是創新還是一時熱潮?是真的需要還是鬼迷心竅?」
「創新是由誰運作?感覺上是大企業才能做的事,跟我有關嗎?」
「創新像是件能孕育出全新價值的創舉,可是維持現狀就代表不好嗎?」
「創新真的能為人類帶來幸福嗎?」

面對五位來自不同領域、卻一樣搞不清楚「創新要幹麼」的年輕女性,管理大師會如何說服她們創新不是一個難懂的概念,而是前進未來的動力呢?

博學多聞的管理大師遇上想法天馬行空的年輕人,組成了一個奇妙的創新學習會,本書以還原現場的方式,集結他們從問答中互相激盪出的火花。專家以條理分明的實例與簡單活潑的解釋,深入淺出地引導成員探討到底什麼是「創新」,需要哪些條件才能成功。

無論是智慧型手機、電力、高速鐵路、信用卡、影印機、微波爐、日文輸入法或宅急便,全都奠基於某些成熟的技術,這些改變社會發展的創新發明,一開始也許來自不切實際的夢想、腳踏實地的鑽研開發,甚至是意外的發現,只要回應實際的需求、持續推陳出新、融合歷史、文化、自然環境的條件,就能持續帶來深遠的影響。

而主導創新的人需要什麼樣的特質?推動創新的力量到底在哪裡?政府的法規限制與抵抗勢力對創新有什麼影響?透過思考創新的本質與價值,希望鼓勵更多人開放自己的視角,投入具有深度及廣度的創新,為社會累積具有進步力量的無形資產。

【給臺灣讀者的話】
我很高興這本書能在臺翻譯出版,臺灣是極具創新潛力的國家。同時我也期待看到臺灣企業的發展成就,以及在各方面孕育出驚豔世界的創新成果。
——伊丹敬之

【本書特色】

★本書以還原現場的方式紀錄管理大師伊丹敬之與五位年輕女性組成的創新學習會,由專家回答參加者對創新的疑問,使大家更廣泛且深入了解「創新」的意義。在各章節後以「伊丹的重點整理」來統整對話中所傳達的重點訊息。

★列舉日本戰後開始關於創新的種種事例,說明「創新」或許讓人聽起來高不可攀,不過其實並沒有那麼特別。帶領讀者深究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事物或服務是由於哪些看似不相關的技術連結,如何漸進發展到引爆大眾生活的改變。

作者簡介:

伊丹敬之 Itami Hiroyuki
1945年出生於日本愛知縣。1967年畢業於一橋大學,並於1969年修畢一橋大學研究所商學研究科碩士學分。1972年完成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博士課程,取得博士學位。1985年進入一橋大學擔任商學部教授,1994年接任一橋大學商學部長。2008年轉任東京理科大學綜合科學技術經營研究科教授兼研究科長。現為東京理科大學創新研究科教授、一橋大學名譽教授。

曾獲日經.經濟圖書文化賞:《適應性行為:管理控制與資訊分析》(Adaptive Behavior: Management Control and Information Analysis)、經營科學文獻賞:《經營策略的邏輯》(経営戦略の論理)、日經.經濟圖書文化賞《日本企業的多角化戰略》(日本企業の多角化戦略)、日本公認會計師協會中山MCS基金賞:《日本式的公司治理》(日本型コーポレートガバナンス)。2005年以學術藝術領域,發明改良創作相關事蹟卓越獲得日本政府頒發紫綬褒章。

著有《以人為貴:人本主義企業的精髓》等超過25本商管相關書籍,編有《創新才會贏:14個個案,串連出「日本第一」的真實樣貌》等超過30本書籍。

譯者簡介:

張成慧

東海大學國貿系畢業,日本關西學院大學交換留學。
翻譯這本書就像回到教室裡修了一門精彩又雜學的創新課。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目錄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收藏這本書的人也收藏了
近期最多人購買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