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書寫讓我倉皇的事物,我書寫不可知裡的難以預料。
這是馬奎斯沒能來得及寫的國度,
無所不能的毒梟、不可能的動物園、荒誕的人生,
人們讚嘆的魔幻寫實,在這裡,其實是現實。★馬奎斯世代之後,讓世界震撼的文學新發現!
★都柏林文學獎、西班牙豐泉小說獎 雙得主!
★卡勒德.胡賽尼|巴爾加斯.略薩|強納森.法蘭岑|艾德蒙.懷特 盛讚推崇「我們覺得自己瞭解故鄉,以為這裡沒有祕密,有一天,你才看見故鄉的過去裡竟有如此深邃的陰影,而你的理解全都是一場幻覺。」——胡安.加百列.瓦斯奎茲
世界充滿墜落的聲音,在生命裡不斷重複播放
白天,黑夜,醒著時,睡夢時
深自心底的恐懼,似乎永無止盡
而這些聲音,正推著他去尋找答案……
1996年年初,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
26歲的年輕法學教授安東尼奧、剛出獄的神祕中年男子瑞卡多,毫無交集的兩人在撞球俱樂部結識後,竟在光天化日下遭不明人士槍擊。
瑞卡多被當場擊斃,安東尼奧身受重傷,從此心懷恐懼,無法面對妻子和女兒;瑞卡多成了永遠存在的鬼魂,安東尼奧的生活則瀕臨失序崩解。一段時間後,他不由自主回到事發現場,接著前往瑞卡多以前的租屋處,從房東太太手上的一卷黑色錄音帶聽到驚人的內容,從此那聲音在他腦海縈繞不去。
然而,就在某天,一位自稱是瑞卡多女兒的陌生女子在答錄機留言,要求和他見上一面……
為什麼有人要殺瑞卡多?為什麼安東尼奧如此害怕?
這個城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安東尼奧必須、必須知道,這一切的來龍去脈。
拉美文學新格局,以偵探小說手法寫出哥倫比亞人的歷史共業
1973年,瓦斯奎茲出生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11歲那年,瓦斯奎茲背著父母潛入世紀大毒梟艾斯科巴擁有的私人動物園,想看看傳說中會踢足球的長頸鹿、亞馬遜河沒有的海䐁以及非洲來的幾十隻河馬……30歲後他在報紙上看到荒廢的園區僅剩的河馬,因飢餓逃上街被人擊斃倒地;與此同時,他憶起曾看過的某個場景:一個男人在公共場所聽了一卷錄音帶後痛哭流涕。這個人物形象與畫面,自他20幾歲時看到後便縈繞在心裡,揮之不去。那個男人是誰?他為什麼哭了?他聽到了什麼?……於是,河馬與男人成了他的寫作動機,決定寫下《聽見墜落之聲》這部小說,寫這個在他回憶中萬事不斷墜落的城市,以及馬奎斯的《百年孤寂》未及捕捉的拉美命運。
瓦斯奎茲運用偵探小說筆法與敘事技巧,透過一位年輕教授之眼,抽絲剝繭尋找事件的解答,在橫跨60~90年代的敘事背景中,透過人物的視角回溯哥倫比亞那段黑暗動盪的歷史──毒梟倡狂、內戰頻繁,炸彈攻擊、綁架、謀殺案件隨時在街頭上演,信任消失殆盡,法治名存實亡。失落年代,一個人的悲劇,等於一個家庭的悲劇,更是所有哥倫比亞人的共同寫照。
「我書寫讓我倉皇的事物,我書寫不可知裡的難以預料。」瓦斯奎茲筆下的哥倫比亞,悲傷而迷離,真實且殘酷。本書透過人物的離奇遭遇表達了生命的不可預期與無法控制,愛情、家庭、歷史與宿命互相交織,構成一部格局宏大、發人深省的曠世傑作。
作者簡介:
胡安.加百列.瓦斯奎茲(Juan Gabriel Vásquez)
哥倫比亞作家,生於1973年。在故鄉波哥大的國立羅薩里奧大學學習法律,畢業後前往法國求學,自此展開16年的海外生活。1996年至1998年間,他在巴黎的索邦神學院修習拉美文學,期間並將E.M.佛斯特、維克特.雨果等名家的作品譯為西班牙文。取得博士學位後,曾居住在比利時小鎮阿登以及巴塞隆納,並在巴塞隆納生活至2012年。目前定居波哥大。
《聽見墜落之聲》為台灣首度引進瓦斯奎茲的作品,本書在2011年出版時便榮獲當年度西班牙豐泉小說獎(西語文壇最重要的文學獎之一);2014年更獲得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瓦斯奎茲成為第一位獲此獎項的南美作家,他在獲獎感言中表示,有兩本書讓他立志從文,一是16歲那年讀的《百年孤寂》,二是三年後的《尤利西斯》。
瓦斯奎茲的其他小說作品有《名譽》(Las reputaciones)、《告密者》(Los Informantes)、《科斯塔圭納祕史》(Historia secreta de Costaguana)等。
譯者簡介:
葉淑吟
大學西語系畢業,喜愛閱讀,鍾愛拉美文學的色調和節奏,讀書之餘也曾行千里路。譯有《謎樣的雙眼》、《南方女王》、《海圖迷蹤》、《風中的瑪麗娜》、《愛情的文法課》、《12神探俱樂部》、《時空旅行社》、《黃雨》、《螺旋之謎》、《蝴蝶的心事》、《跳火堆──阿根廷鬼故事》等書。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獲獎殊榮】
‧2011年西班牙豐泉小說獎
‧2014年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瓦斯奎茲是第一位獲此獎項的南美作家)
‧《追風箏的孩子》作者卡勒德.胡賽尼選為年度之最推薦書
‧獲出版者週刊、書單雜誌、柯克斯評論及圖書館期刊四大星號書評推薦
‧獲選亞馬遜2013年8月編輯嚴選推薦書
‧蟬聯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和獨立書商協會等排行榜
‧獲選亞馬遜2013年度百大編輯選書第15名
‧獲選《紐約時報》年度百大影響力書籍
‧英國《每日電訊報》五星讚譽推薦
‧已售出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西班牙、葡萄牙、巴西、土耳其等27國版權
名人推薦:
【各界讚譽】
拉美文學中最具獨創性的新聲音之一。──巴爾加斯.略薩,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愈來愈強的敘事,逐漸深入謎團之中,故事的格局更是逐頁擴大……太了不起了!──卡勒德.胡賽尼,《追風箏的孩子》作者
傑出的新小說,從頭到尾緊扣人心。《聽見墜落之聲》可謂引人入勝,同時也是生命與死亡的深度沉思。──艾德蒙.懷特,美國當代作家,《紐約時報》
《聽見墜落之聲》極富巧思地直接處理了哥倫比亞近代發展裡最惡名昭彰的一面,也就是毒品及其相關問題,還有90年代永無止盡的暴力議題。──強納森.法蘭岑,美國當代作家
對任何已讀過馬奎茲所有作品,且正在尋找新哥倫比亞小說的人而言,胡安.加百列.瓦斯奎茲是個令人震撼的新發現。──柯姆.托賓,愛爾蘭小說家
一位大師級作家。胡安.加百列.瓦斯奎茲擁有許多天賦──智慧、機智、精力,以及對情感脈絡的深刻掌握──而他把它們利用得如此自然,使人很快忽略了他驚人的天賦,被小說奇特又出色的魅力完全征服。──妮可.克勞絲,美國作家
朋友與敵人、妻子與情人、父母與孩子憤怒地、無聲地、盲目地相互交織,而小說家運用諷刺和省略來揭露筆下角色的「自我保護策略」,使讀者隨之進入角色──不是發現他們,而是單純地伴隨他們──然後明白,令人失望的生活也會世襲。──卡洛斯.富恩特斯,墨西哥作家,拉美文學爆炸時期代表作家
媒體推薦:
就像羅貝托.波拉紐(《2666》作者),瓦斯奎茲是一位名作家,也是擅長運用複雜結構的藝術大師,他用這本小說來達到與波拉紐相同的目的:透過貪婪和暴力來描繪深刻的、一連串對這世界的傷害,並承認連愛都無法予以修補。──Lev Grossman,《時代》雜誌
《聽見墜落之聲》是一部大師級的編年史,描寫壟斷利益集團與政府軍隊間的暴力,如何影響、腐蝕人民的生活。這也是瓦斯奎茲迄今為止最好的作品。相對於馬奎斯的魔幻寫實,他嚴謹的現實主義與對記憶的抒情處理,雙雙產生了一種激動人心又令人清醒的閱讀體驗。──《舊金山紀事報》
低調的優雅。瓦斯奎茲是個足智多謀的說故事者,場景與對話的細節鋪陳相當高明,他的題材透過家庭的相似之處、不幸的空難、甚至是作為寫作動機而反覆出現的河馬,扣人心弦地引起共鳴。他用自己的一套具說服力、堅定的寫實主義,擺脫了馬奎斯的影子。──《彭博新聞社》
胡安.加百列.瓦斯奎茲是位舉足輕重的作家。《聽見墜落之聲》可謂一本巧妙的、引人深思的推理小說,劇情不可逆轉的命運安排,將在讀者心中縈繞不去──Hector Tobar,《洛杉磯時報》
他以黑色寫作手法將小說提升至藝術的境界。故事引人入勝,同時也是對命運與有限生命的深刻反思。──2013年Premio Gregor von Rezzori Price(義大利語界翻譯小說獎)
瓦斯奎茲筆下的角色,他們的記憶在一個巧妙的互鎖結構中,產生了有力的共鳴。瓦斯奎茲創造了一部令人折服的文學作品──充滿憂愁的歷史年代下,覆蓋著慘痛回憶的迷人故事。──《新共和》雜誌
深切地令人憂傷,觀察緊密入微。──Hector Tobar,《洛杉磯時報》
令人折服。名副其實、格局宏大的傑作。──《圖書館期刊》星級評論
拉丁美洲最有才華小說家之一的文學魔法,一本大師傑作。──《書單雜誌》星級評論
一種以各種方式深刻影響我們人生的探索之旅。──《出版者週刊》星級評論
緩慢的黑色存在主義,可能會令你想起保羅.奧斯特。──Dwight Garner,《紐約時報》
如果你本月只讀一本書……──《君子》雜誌
相當犀利。──《歐普拉》雜誌
得獎紀錄:【獲獎殊榮】
‧2011年西班牙豐泉小說獎
‧2014年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瓦斯奎茲是第一位獲此獎項的南美作家)
‧《追風箏的孩子》作者卡勒德.胡賽尼選為年度之最推薦書
‧獲出版者週刊、書單雜誌、柯克斯評論及圖書館期刊四大星號書評推薦
‧獲選亞馬遜2013年8月編輯嚴選推薦書
‧蟬聯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和獨立書商協會等排行榜
‧獲選亞馬遜2013年度百大編輯選書第15名
‧獲選《紐約時報》年度百大影響力書籍
‧英國《每日電訊報》五星讚譽推薦
‧已售出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西班牙、葡萄牙、巴西、土...
章節試閱
1 孤獨的長影
第一隻河馬,是那隻重達一噸半的珍珠黑公河馬,牠在二○○九年年中的一天,遭人射殺。兩年前,這隻河馬從馬格達萊納河谷區毒梟艾斯科巴的動物園逃出,逍遙在外。牠破壞農作物、闖入飲水槽、嚇壞釣客,還攻擊了牧場牲畜。狙擊手們逮到牠,立刻開槍,一槍射穿牠腦袋,一槍打中心臟,因為皮厚,槍手們用口徑零.三七五英寸的子彈才能打穿。沒了生命氣息之後,狙擊手們站在屍體旁拍合照,照片上那粗糙漆黑的大東西,就像顆墜落的隕石;槍手們就在那裡,在那棵遮蔽毒辣陽光的木棉樹下,對著第一批聞風而至的攝影記者和好奇民眾解釋河馬太重運不走,然後就開始肢解屍體。當時我所在的波哥大公寓,距離那地方大約兩百五十公里遠。我第一次看到這張照片,是在專門報導國家新聞的重要雜誌上,占了半頁版面。我從報導上得知,河馬內臟就埋在牠倒地氣絕的同樣地點,牠的頭顱和四肢則被送到波哥大的一所生物實驗室。我還知道了那隻河馬不是單獨逃出,還有妻小跟著──比較八卦的報章感性地用「妻小」稱呼不知下落的母河馬和小河馬,媒體則繪聲繪影地報導著當局正無情追捕無辜的動物,為搜尋失蹤河馬這件事添增悲傷色彩。那段時間,我一直注意著這起追蹤捕緝的新聞,有一天,我突然想起一個許久不曾出現在我腦海的男人,那個人,以及他謎樣的生命,曾經是我唯一在意的人與事。
接下來幾個星期,我想起瑞卡多.拉維德的次數愈來愈頻繁,從只是偶發的事件、只是記憶對我們的惡作劇,變成了縈繞不去的幽魂,趁我睡著時佇立在床邊,在我失眠時遠遠地凝視著我。晨間的電台節目、夜間的電視新聞、人人閱讀的專欄,以及乏人問津的部落格,都在質問有沒有必要圍剿迷途的河馬,還是捉住牠們、麻醉牠們,再送回非洲就夠了;我在公寓裡,即使遠離漫天辯論,卻無法自拔地抱著厭惡的心情追隨,我越來越專注地回想瑞卡多,回想我們相識的日子,回想我們短暫的友誼,以及友誼帶來的長遠影響。官員在報紙和電視上詳細列舉偶蹄目哺乳動物可能散布的疾病──這是我第一次聽到偶蹄目這個新詞;波哥大高級社區出現了拯救河馬英文字樣的T恤;我在公寓裡,在下著綿綿細雨的漫長黑夜裡,或是沿著街道漫步到市中心時,開始回想瑞卡多.拉維德送命的那天──甚至糾結在細節的準確與否。我詫異自己竟能毫不費力地想起說過的話、看過或聽過的事、嚐過並已走出的傷痛;我也詫異我們人類竟能如此毅然決然,一頭栽進回憶有害的漩渦,總之就像運動員綁在腿肚的訓練沙袋,不但沒好處,還搗亂正常的運作。慢慢地,我發現河馬的死替我人生中許久以前展開的一個章節畫下了句點,但我從容自若,差不多就像一個人回到家,關上一扇粗心沒關好的門。
就這樣,這篇故事揭開序幕。我不知道回憶對我們有什麼用,是帶來好處還是可能的懲罰,我也不知道當憶起過往時,我們曾經歷的前塵往事會如何改變,但是對我來說,回憶瑞卡多.拉維德急如星火。我曾在某處讀過,人應該在四十歲那年把他的人生故事說出來,而這個截止期限卻加速到來──寫下這些字句之際,我離那該死的生日只剩幾個星期。把人生故事說出來。不對,我要說的不是我的整個人生故事,而僅是一段發生在許久以前的日子,當我說出口時,我會很清楚,這個故事跟童話一樣,以前已經發生,以後還會再發生。
最後是不是由我來說這個故事,幾乎不是最重要的一點。
* * *
一九九六年初,瑞卡多.拉維德送命的那天早晨,他走在波哥大市中心拉坎德拉里亞區狹窄的人行道上,穿梭於老舊的屋舍之間,那陶瓦和大理石屋頂讓人無從判斷存在的歷史。他抵達十四號街的一間撞球場,幾名小弟正準備陪常客打撞球。球局開始時,絲毫看不出他有任何不安或慌張──他拿著同一支撞球桿,使用同一張球桌,就在最靠近盡頭、上頭開著無聲電視的那面牆邊。他打贏三名小弟,但我不清楚他贏了多少又輸了多少,那天下午我在隔壁桌,沒跟他同一桌。不過,我清楚記得他付完帳單,告別球客,走向轉角邊的門口。他穿過前面幾張桌子(這裡的桌子通常空著沒人使用,因為燈光會在球的表面投射奇怪的陰影),接著他腳步一個踉蹌,像是絆到什麼。他轉過身,回到我們身旁;他耐心地等我結束進行到一半、六或七次的開侖,甚至短暫地為我的某顆三顆星擊球表示讚賞;接著,當他看到我在黑板記分,便湊上前來,問我知不知道哪裡可以借到錄音機聽聽他剛收到的錄音卡帶。
後來,我問自己很多次,如果瑞卡多.拉維德沒走向我,而是其他球客,故事會怎麼發展。但這個問題毫無意義,一如我們對過去會有的諸多疑問。拉維德會選我,有很好的理由。這個事實無法改變,後來發生的事也一樣。
我是在前一年歲末,離耶誕節還有兩個星期時認識他。那時我剛滿二十六歲,拿到法律學位兩年,雖然對於現實世界還懵懂未知,在法律研究的理論世界卻如魚得水。我靠著《哈姆雷特》有關假借發瘋與脫罪的論文拿到榮譽獎章畢業後,至今我依然會問自己,我的論文到底是怎麼成功通過的,更別說還因此拿到殊榮──我變成我那一科史上最年輕的教授(這是我榮獲教職時,從前輩口中聽到的評論)。我相信,成為法律入門教授,教導剛剛告別中學、誠惶誠恐的孩子基本理論,是我人生唯一看得見的地平線。在最初幾堂課,我站在木頭講台上,面對一排又一排不知所從的青澀男學生和老是睜大眼的女學生,嚐到掌握權力的滋味。第一批學生跟我的年紀相差不過八歲,但是我們之間卻因為權威和知識,橫亙一道不見底的深淵──我已經得到這些東西,他們還兩手空空,是踏進這個學涯的新客。他們敬佩我,也有點怕我,我發現,這種害怕和敬佩像是毒品,會讓人上癮。我跟學生談到幾位洞穴學家受困於某洞穴幾天,為了活下去開始啃食同伴,法律該不該支持他們?我跟他們談到莎翁名劇《威尼斯商人》裡的老夏洛克,談到他想割下某人的一磅肉,談到精明的鮑希雅以律師的術語打算阻止他──我樂於看見他們企圖從錯綜複雜的故事中找尋法律與正義的理念時,在可笑的論辨中比手畫腳、嘶喊與迷失自我。
結束課堂上的討論後,我會到十四號街的撞球場,那裡的屋頂低矮,時常煙霧瀰漫,是個全然不同的世界,一個既沒有教條也沒有法規的世界。在那裡,我以花點錢比賽和喝點白蘭地咖啡來結束一天,有時一、兩個同事會一起跟來,有時是女學生,幾杯下肚後,她們可能就跟我上床。我住在附近,一層位於十樓的公寓,那裡的空氣涼颼颼,視野非常好,可以眺望這座用磚頭與水泥砌起的城市;我的床隨時歡迎學生在上面討論貝加利亞的刑罰理論,或博登海默艱澀難懂的章節,甚至是藉由比較容易的門路換取分數。如今看來,當時我的人生彷彿屬於其他人,充滿各種機會。後來我明白,就連那些機會也都是別人的,一如退去的浪潮,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消逝,直到剩下今日面貌的我。
那段日子,我的城市開始告別近代史上最殘暴的幾年。我指的不是隨便的刀鋒相交或不長眼的子彈亂飛,不是名不見經傳的走私販之間的明算帳,而是勾起卑微老百姓之間小小怨恨和小小復仇的暴力,操縱這股暴力的兇手正是集體組織──國家、毒梟,以及軍隊。我們波哥大人已習慣暴力存在,一部分是因為它的形象不斷透過電視新聞和報紙傳播;那天,最新一起犯罪以即時新聞快報的方式出現在電視螢幕上。首先,我們看見記者在國家診所門口報新聞,接著換上一輛滿布彈孔的賓士車──從碎裂的車窗可以看到後座、玻璃碎片以及乾涸的血痕。
1 孤獨的長影
第一隻河馬,是那隻重達一噸半的珍珠黑公河馬,牠在二○○九年年中的一天,遭人射殺。兩年前,這隻河馬從馬格達萊納河谷區毒梟艾斯科巴的動物園逃出,逍遙在外。牠破壞農作物、闖入飲水槽、嚇壞釣客,還攻擊了牧場牲畜。狙擊手們逮到牠,立刻開槍,一槍射穿牠腦袋,一槍打中心臟,因為皮厚,槍手們用口徑零.三七五英寸的子彈才能打穿。沒了生命氣息之後,狙擊手們站在屍體旁拍合照,照片上那粗糙漆黑的大東西,就像顆墜落的隕石;槍手們就在那裡,在那棵遮蔽毒辣陽光的木棉樹下,對著第一批聞風而至的攝影記者和好奇民眾解...
目錄
1 孤獨的長影
2 永遠不會是我已逝的親人
3 逝者的眼神
4 我們都是逃兵
5 哪裡需要奉獻
6 往上、往上、往上
後記
1 孤獨的長影
2 永遠不會是我已逝的親人
3 逝者的眼神
4 我們都是逃兵
5 哪裡需要奉獻
6 往上、往上、往上
後記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