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暢銷法國教育書
全腦學習&翻轉教養
讓孩子在好心情中,喚醒自己內心深處的學習渴望!
專注力UP!記憶力UP!想像力UP!
組織力UP!執行力UP!系統思考力UP!
【適用族群】1~18歲孩子適用:幼兒、小學生、國高中生,及其父母、老師。
【本書包含】21幅心智圖範例、20個親子小練習,及各種小訣竅與案例。
【涵蓋科目】語文、數學、地理、歷史、閱讀訣竅、心得寫作、學習筆記、作文、論文等。
【激發潛能】活化孩子大腦、找回自信與樂趣、提高學習效率、記憶力、組織力、思考力、理解力、情緒管理。
孩子上學老是提不起勁、課業挫折感不斷?難以專心,課文記不住?
父母既憂心又焦慮,內心吶喊:「什麼都試過了,我到底該怎麼幫助孩子?」
兩位作者是專攻教育的心理治療師,透過多年來的諮商臨床經驗,以及傳統教育與特殊教育的教學經驗,發展出一套以孩子生心理成長為基礎,融合重要且有效的各大教育理念的「身、心、腦並用的正向學習法」,讓從幼兒園到高三的孩子重新愛上發問並展現好奇心,輕鬆解決家長頭痛的課業問題,在法國引發熱烈迴響。
【「身、心、腦並用˙正向學習法」三大特色】
●融合跨領域、跨派別的教育基礎:本書結合了腦科學、神經生理學、認知心理學、教育學;以及開放式的蒙特梭利教育、兼備學科術科工藝的華德福教育觀點、嘉宏德里的心智動作教學法等。
●13個實際教養案例 ╳ 20個輕鬆小練習:從案例中協助父母釐清教養的六大迷思,並提供方便可實行的親子互動練習:寫功課前畫5分鐘曼陀羅,提升孩子專注力、考試前做5分鐘健腦操,促進左右腦連結……
●21幅全腦學習心智圖範例:善用心智圖學習,能動用多種感官、記憶與思考運作,讓學習變得生動有趣;還能刺激左右腦聯想、迸發多元思考,讓大腦記憶更深刻、更長久、更全面,大幅提升孩子的注意力、思考力、想像力……
好玩╳創意╳自信的全腦學習法
創造法國教養奇蹟,翻轉法國教育困境
【隨書贈/「全腦學習筆記小冊」】
※初版書名為《法式翻轉教養》
【推薦】
李崇建(台灣青少年教育協進會理事長、老師、作家)
宋怡慧(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親子天下》聯合線上專欄作家)
林麗玲(正念教養專家)
秦夢群(政大教育系教授)
莊淇銘(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管理系教授)
陳安儀(親子教養作家)
陳鴻彬(諮商心理師、資深輔導教師)
黃能得(雅德賽思兒童教育協會理事長)
黃淑文(親子教養作家)
溫美玉(臺南大學附設實驗小學教師、「非讀BOOK台南愛讀冊」主持人)
彭菊仙(親子教養作家)
楊俐容(親職教育專家)
【法國讀者書評】
●我終於看到隧道盡頭的光了!!──RedJam111
我的孩子是國中生,他們是教育體制下的受害者,我卻改變不了這個體制(起碼不是一夕之間能改變的)。他們無法發揮自己,在學習上毫無喜悅可言。我想盡各種辦法幫助他們,這本書讓我了解了有關學習的許多事,包括我自己的行為與態度在內。
我大力推薦這本書:很容易閱讀(幸好容易閱讀,因為法語不是我的母語),風趣,且有好多很棒的小技巧,適合各種年齡層孩子的家長。
謝謝兩位作者。我終於看到隧道盡頭的光了!!
●我重新相信自己有能力鼓舞孩子和引導孩子──ANDRE
面對孩子的學習困難,想要放棄時,這本書讓人重新燃起希望。它從許多不同層面讓人重拾自信,也讓身為家長的我們,重新相信自己有能力鼓舞孩子和引導孩子,不論孩子的專長是在美術、學科或體育方面都一樣。
●一場溫柔的學習革命──Stéphane MARTEL
在學校或在家裡經常看到的傳統教學法,有時成果實在差強人意,這本書名副其實地讓教學者的立場煥然一新。
本書中所談的正向教學法,一方面提出一系列看待孩子學習方式的新觀點,一方面也提供了許多小訣竅或新點子,能協助孩子跨越學習上常遇到的障礙,它將掀起一場溫柔的學習革命,改變你教育學習的方式,既尊重你,也尊重孩子。
這本書很容易閱讀,讀起來非常愉快,既能感受到輕鬆的幽默,又能對舉出的案例深深感同身受。
這是一本重要的著作,可能很快就會成為當代教育學界的一本經典。兩位作者本身就是經驗豐富的專業實務工作者,不但懂得如何深入淺出,也才華洋溢,充滿快樂和幽默。
對很多家長或教師而言,這本書將有如你孩子學習上的千斤頂,能讓你事半功倍。
我真的非常大力推薦這本讓我讀完後興奮不已的好書(我有很多朋友也很喜歡,讀完後也給予很正面的評價)。
●我要把它當成耶誕禮物送給我身邊的其他媽媽們,以及女兒的每位老師──vero
我和天下的媽媽一樣,常想著該如何幫助我六歲的孩子。我心中有無數疑問:
怎麼幫她?怎樣讓她喜歡去上學?怎樣讓她不輕易氣餒?怎樣讓她不要被求學過程中潑她冷水的大人(各個階段的老師)所影響?
讀完這本書後,我對自己信心十足!也對自己的能力信心十足!而且我知道我將有能力幫助她認識自己。
這本書提供了能立即上手的理論和方法!真的很棒,和其他書都不一樣……我非常認同……所有教師們都應該讀這本書,並和它「合體」!
我要把它當成耶誕禮物送給我身邊的其他媽媽們,每個學期一開始也會送書給我女兒的每一位老師,直到她上大學。
作者簡介:
奧黛莉‧雅坤Audrey Akoun(認知行為心理治療師)
依莎貝爾‧拜優Isabelle Pailleau(職業暨學習執業心理師)
奧黛莉‧雅坤是認知行為心理治療師、正向心理學(psychologie positive)現任主力推手,和身心平衡學者(sophrologue);
依莎貝爾‧拜優是職業暨學習心理師,師承安東‧嘉宏德里(Antoine de la Garanderie),專攻心智動作(gestion mentale),和家族系統治療(family systems therapy)。
她們都是家庭治療師,也是檢定合格的心智圖和心智動作講師,均有豐富的教學和輔導資歷,在網路上十分活躍,請見www.lafabriqueabonheurs.com和臉書粉絲頁。
譯者簡介:
梁若瑜
東吳大學心理系畢業,譯有《那隻見過上帝的狗》《韃靼荒漠》《綠色企業力》《管他的,就去做吧!》《艾可說故事》《做你自己》《沙灘上的小腳印》《他方之夢》《找死專賣店》《海裡有鱷魚》《耐心之石》《然後呢…》《快樂的死》《機械心》《第一個被遺忘的人》《五種傷,五種假面》等五十餘本。
聯絡信箱:escadore@gmail.com
章節試閱
[摘文1]
如何才能跳開教養六大迷思的地雷
從實務的角度開始談「學習」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覺得似乎有必要先用力踩一下巨大的教養迷思地雷,這些迷思令人畫地自限、壓抑、墨守成規、緊張焦慮⋯⋯這串形容詞很長,我們還是就此打住吧。
就讓我們來挖掘這個地雷,讓頑強的迷思一一現出原形吧!
下面這些話,耳熟嗎?
不付出就沒有收穫!
我家小孩很懶散
要多下苦心
這就是「人生」呀,要習慣
天底下哪有這麼簡單的事!
聰明或不聰明是天注定啦!
認真點!多用點心嘛!
……
●迷思No.3:孩子最常說「我不知道」!
我們遇到很多兒童、青少年,甚至還有大人,他們時常運用著我們所謂的「變魔術思考法」。
我們問他問題的時候,他會去打開腦袋裡的小抽屜。假如抽屜裡有答案,一切都沒問題!不過,要是抽屜裡是空的,那完蛋囉!他們會劈頭就賞我們一句「我不知道」。
我們再次看到,這種運作模式是一種後天習得的自動反應,是長期被要求「一步到位」的後果。
「我不知道」這句話,很典型地代表著害怕犯錯。
誰小時候沒聽過大人說這句非常積極樂觀的鼓勵話語:「與其開口胡說八道,你還不如乖乖閉嘴。」這句話讓人聽了就超想嘗試發言,不是嗎?
處於「變魔術思考法」的孩子,還沒脫離年幼孩童特有的「萬能」模式。因此,他無法忍受思考答案時的延宕(亦即「我(還)不知道」和「我知道了」中間思考的間隔時間),這會帶給孩子挫折感。隨著孩子長大,他才能漸漸學會忍受這個「延宕」的過渡階段。
【小訣竅】
如何讓孩子學會接受思考時的這段空白間隔呢?假如你的孩子馬上就回你一句「我不知道」,不妨試試告訴他下面這句話:「你先把這個問題問問你的腦袋,然後等它回答你。請你不要急著逼它馬上給個答案,它不喜歡這樣。」
●迷思No.4:我喜歡數學,但討厭國語!
小學四年級的朱爾很自豪地告訴大家:「我呀,數學超強的。因為,我本來就喜歡數學;但我不喜歡國語,就是念不來。」
朱爾這話是什麼意思呢?是說他天生就對數學得心應手,而和國語就是處不來嗎?
假如朱爾的數學念不好,他還會這麼喜歡數學嗎?難說了。不過,要是朱爾的國語分數提高了,基於我們多次的觀察經驗,我們深信朱爾一定會開始喜歡國語。
我們從來沒聽過哪個孩子告訴我們說:「我數學是班上第一名,但我很討厭這一科。」頂多就是在某個學科表現優異,卻無所謂、不在乎。
關於「我喜歡或我不喜歡⋯⋯」,我們認為這是一種逃避策略,是一種因為達不到而痛苦,並將痛苦合理化的方式。一般來說,人會喜歡自己能達成的事,而很難去喜歡自己始終無法征服的科目。
[摘文2]
●迷思No.5:我能夠同時做好幾件事……
一如克里斯多夫.普羅塔(Christophe Plottard)在《一心多用未必是好事》書中提醒的:「同時進行好幾項活動,有個專有名詞multitasking,也就是多重任務。這種現象和新科技崛起有關,大家似乎都已習慣時時與這些新科技為伍。」
如今,這種現象尤其明顯,經常能見到青少年寫功課時,一面上臉書網站,一面傳手機簡訊,還同時戴著耳機聽音樂。
二○○九年,麻省理工學院的神經學專家厄爾.米勒(Earl Miller)教授的研究結果顯示,人類的大腦無法有效地同時處理好幾件事,只能以高低不等的努力和效率,從一項任務切換到另一項任務。
比起一一處理生活中的各種不同任務,「多重任務」更加耗費腦力。必須特別強調的是,對某些孩子而言,這種「多重任務」的運作方式恐怕會導致學習障礙。
「多重任務」的運作方式雖然會有助於提升大腦的靈活度,多多鍛鍊靈活度,在處理某些任務時可成為一種優勢;但也會因而阻礙毅力的培養。毅力指的是有始有終地貫徹一項任務。
然而,毅力是學習和從事大多事務所時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之一。
開了頭就要好好做完呀!
【案例3】
13 歲/班哲明/我明明都做好了!
自我感覺良好,成績卻不如預期……
十三歲的班哲明自認可以輕輕鬆鬆同時做好幾件事:「我呀,可以一面寫數學作業,一面看臉書上的朋友動態,還一面跟我家的小狗阿福玩,因為這樣能讓我放鬆。」然而,班哲明的成績卻不如預期。
到底為什麼班哲明覺得自己能同時做好幾件事呢?答案想必是他覺得「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同時也有兼顧寫功課」。
原來,寫功課時費力的感覺,被較輕鬆的活動淡化了,因而自我感覺良好,誤以為自己也兼顧到功課,並深信自己能同時做好幾件事。這種「沒問題,我應付得來」的說法,是為了安撫擔憂的爸媽,雖然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安慰到,然後最後孩子勢必會搬出「大家都嘛這樣」。
更別提還有孩子會說那句我們很常聽到的「這樣能幫助我專心嘛」。
的確,某些孩子或某些大人,可能會覺得需要一個外在的東西(音樂、背景電視聲音),幫助他們更易於專注地處理有待完成的任務。前提是這項任務不需用到記憶力,還有這個外在的東西不需另花腦力處理,既然只是一種朦朧的背景聲音,未嘗不可。所以,做習題時聽音樂是OK 的,但溫習課文時就不適合了。
【小訣竅】
有些音樂,是有利於提升工作時專注力的。早期的古典樂先鋒—儘管他們當時並未意識到這一點—包括巴哈的協奏曲,曲子有著很強的演算法結構,非常有助於集中注意力。莫札特的曲子則極能激發創意。還有史帝芬• 赫本(Steven Halpern)的專輯《Music for Accelerating Learning》(加速學習的音樂),當成背景音樂時,能刺激我們的認知能力。
[摘文3]
Step 3:培養專注和專心
──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
「專注」和「專心」都是學習時所必須的,但所牽涉到的神經生理功能各有不同。它們分別由大腦的兩個不同區域掌管,而且彼此互不相容,因此無法同時進行。此處的重點在於協助孩子依需求的不同,讓兩者間的切換變得更順暢容易。
但首先,要釐清專注和專心兩者的差異。
專注,是我們敞開自己接受現實的能力。藉由專注,我們透過自己的五種感官,接收各種不同資訊,這些資訊或者來自四周環境,或者來自我們情緒上或生理上的感受。
專注,是一種腦部動作,能讓我們將自己的行動,導向某個目標或某個有興趣的焦點。
我們不見得總是能全然掌控專注。的確,它有可能不由自主地受到意料之外的外在刺激所吸引(旁邊同學的鉛筆盒掉到地上,或一隻蒼蠅放屁了,噗!)。
但我們的專注也可以是選擇性的。這麼一來,我們就能隨心所欲地引導它,讓它成為學習上的助力。
專注的動作能敞開我們的心智;另一個輔助動作,也就是專心,則能讓我們暫時把所有和完成目標無關的多餘分心事物隔絕在外。
專心有助於活化短期記憶,能幫助汲取、記載和處理資訊。
在學習的時候,如果能夠靈活切換這兩種動作,將格外有助益。
此外,專注和專心也是最消耗能量的兩項活動。這就是為什麼當你的孩子喊累時,別馬上就認定他是在唬你、是想偷懶。他是真的累了,尤其如果所從事的活動是新接觸到的、複雜的,或冗長的。遇到這種情形,你可以使用畫心的方法(參見第90 頁),我們相當喜歡這種方法,它效果很不錯。
在諮商室裡,我們經常聽到家長說自己孩子在專心上有障礙,都不聽老師說的話。不過,大多時候,這不算是障礙(所謂障礙是指神經生理上有缺損)而只是沒有弄清楚所要動用的功能:是專注?還是專心?
現在讓我們來認識下頁這些有助於專注和專心的好東西和好辦法,以及相關提醒:
●提醒1:下面這幾個小練習各只需五分鐘,而且可以一天輪一個就好。它們和稍後將談到的固定行程(參見第87 頁)一樣,都對大腦的整潔衛生很有助益。
●提醒2:我們不時聽到父母這樣說:「最近這兩星期,我們比較沒時間,不常做練習,小孩比較沒之前那麼專注或專心⋯⋯」這正說明了有件事很重要,那就是自己要先排好進度,才不會老被進度追著跑!
【小訣竅】
假如我想聽懂老師說的內容,我動用的是「專注」。
假如我想把一個練習題從頭到尾做完, 我動用的是「專心」。
[摘文4]
【小練習8】寫功課前畫5分鐘曼陀羅
曼陀羅是梵文,意指「圓圈」。在佛教,它是一種冥想的輔具。
在西方社會,曼陀羅是極佳的紓壓工具。我們很鼓勵善用曼陀羅著色畫,不但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幫助,在開始寫功課之前著色,更能培養專注或專心的能力。的確,它是個放射狀的圖案,孩子因而得以集中精神。而著色是一種紓壓、有趣又能增添活力的活動,隨後就能心平氣和地展開寫作業的時光。
寫功課前先撥出五分鐘吧。需要專心的孩子,用這五分鐘,可由外而內替曼陀羅著色;需要培養專注的孩子也一樣,不過方向相反(由中心向外)。假如沒畫完,明天再繼續就行了。
網路上有很多網站提供空白的曼陀羅供人下載,也有很多好書探討這個主題。
【小練習9】5 分鐘維多茲大腦練習
「維多茲法」(Vittoz)是羅傑.維多茲(Roger Vittoz)醫師於1890 年發明的,目的在於藉由一些簡單又實用的小練習,讓大腦恢復平衡。
重新學習調節自己的大腦,乃是重新均衡大腦的兩種主要功能:接收和釋放(思緒、想法等等)。因為,大腦沒辦法同時既接收又釋放,必須調節、平衡兩種功能之間的轉換。
試想:一個隨時都在釋放、隨時想著無數事情的孩子,絕對沒有多的空間接收資訊。反之,一個對外界資訊一概照單全收的孩子,絕對沒有多的空間釋放想法。
●調節釋放大腦/ A ~ Z 寫字小練習
請邀請孩子閉上眼睛……要他在腦袋裡「變出」一個黑板或白板。
對於較難在腦袋裡形成畫面的孩子而言,有一塊板子的概念就夠了。
接著,讓孩子在板子上一次一個寫出每個英文字母(年紀較小的孩子可以改成寫數字),每寫完一個字母,就把它擦掉,讓板子上一次只出現一個字母。目標是寫完所有的字母,中途不能分心。孩子只要分心了,就回到A 重新開始。
起初,你將發現,要一路專心到Z 是非常困難的。一般來說,孩子們會停在H。
如果每天練習五分鐘,孩子將漸漸能做完所有的字母而不會分心。
●改善大腦接收能力/五感小練習
邀請你的孩子迎接透過五種感官所接收到的各種感受:
「看看你的四周,讓各種形狀和顏色進來,讓你的腦袋休息……
你讓各種聲音進來,只要感受它們在你身體裡的震動就好……
你讓氣味進來,什麼也不用想……
你讓你的兩隻手,觸摸你身邊各種不同的材質(你的衣服、你的皮膚、你的頭髮、沙發等等),讓腦袋放輕鬆……」
重要的是要向孩子說明,這個練習的目的是讓腦袋休息,盡量避免思考,也不應對感受多做聯想,如:外面的機車聲音讓我想到,等我長大以後,我也想要一台機車;客廳裡的那幅畫讓我想起去年耶誕節家族團聚時,我被奶奶責罵……
[摘文5]
心智圖是能靈活運用全腦的最佳工具
如果說正向學習法® 能讓我們的學習方式更有趣且更「更健康」,那麼心智圖就是我們特別喜歡的一種工具,因為它堪稱「全腦」工具。
「全腦」指的是什麼呢?
我們的大腦由左右半腦所構成,它們合力運作,但各有專長。
簡單來說,左腦專門處理文字、邏輯、細節、分析,右腦則掌管形體、顏色、空間、融會。心智圖均衡並用了左右腦的所有功能。它憑藉一張紙的空間,運用了形體、顏色、文字、架構、全覽和細節、圖像和動態。
這個工具不但符合我們腦部自然的運作方式,也有利於舉一反三,因此理解效果會更好。
用整張紙的空間來排列資訊,這些網絡和分支,就像是重現了大腦隨時隨地產生連結的模樣。
一如維吉妮.卡普蕾(Virginie Caplet)在著作《關於創意的小概論》(Petit précis de créativité)中所說的:「不僅僅要利用右腦構思出解決辦法,也要善用負責實踐計畫的左腦。」
利用心智圖學習的過程,左右腦彼此通力合作,會同時動用到理解力和實踐力。這就是為什麼心智圖對五種心智動作有非常多的好處,並能大幅提升注意、思考、理解、記憶和想像的品質。
心智圖深化了記憶品質心智圖專家和諮商師兼講師菲利浦.布庫柏札(Philippe Boukobza)引用了西班牙柯爾多瓦大學的一篇研究文獻指出,心智圖能提升認知能力(理解、資訊組織、思考能力)和社會技能(自信、知識的社會化)。
的確,這項研究顯示,使用圖像、有結構地排列想法、關鍵字等等,能更有效地使用認知資源且更不易疲倦,記憶也可望加深。
此外,心智圖是以視覺的方式呈現出開放式問題的答案,也就是我們之前提過的、好用的「誰、什麼、如何、多少、為何、何時、哪裡」。
因此如果沒將內容融會貫通,便不可能畫得出心智圖。假如我回答得出來,勢必已充分理解了內容。
歡迎慢慢看一看「學習如何學習的心智圖」,你一眼就能熟悉這個有助學習的全新取向。
●心智圖讓學習更有趣、更有效率
我們即將看到,記憶變得更容易,且能持續更久了,因為心智圖運用了聯想、想像、顏色、把各項元素空間化,因而提高了記憶的品質。
為了向兒童、青少年,甚至是父母,說明記憶的運作方式,我們最常以「大象般的記憶」為例。
儘管「大象般的記憶」意味著「記憶力很好」,我們卻要特別說明,這頭大象呢,會依談到的是短期記憶或長期記憶,而有不同的體積。
短期記憶就像一頭小象。它能讓我們記住當下這一刻所感知到的資訊,維持的時間有限。它如果效果好,意味著我們的注意力和專注力很好。但一天下來所儲存的資訊會逐漸消失,被更新的資訊覆蓋掉。
因此如果日後想再使用這些資訊,很重要的是別讓它們流失,要把它們記錄到自己的長期記憶裡。
長期記憶則可被視為回憶的記憶。資訊並非如一般所認為的那樣,收納在一些小抽屜裡,而是在有需要的時候,自行「重組起來」,如果我們用好幾種不同方法記憶過好幾次,重組的速度就越快。
這種長期記憶需要借助五種感官和情緒。它喜歡小故事、小典故,最喜歡幽默、搞笑和所有耍寶好玩的事。
總結來說,讓我們捨棄過去的陋習,別再單調直線式地背誦課文,為我們的記憶增添活力、幽默和創意吧。儘管學習的內容一樣,但因著手的方式不同,會更有趣且更有效率得多。
【小訣竅:重新啟動法】
據說針對一個主題,至少要「來回」三遍才能將它有效記住。因此有必要每隔一段時間就把它在腦袋裡預覽一下(亦即透過提取它而重新啟動它):當天晚上、隔天早上、下個星期…… 因此心智圖是絕佳的輔助工具, 能快速、有趣且有效地重新啟動。只要勤於練習,心智圖很容易就能「印在」腦海裡。
[摘文1]
如何才能跳開教養六大迷思的地雷
從實務的角度開始談「學習」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覺得似乎有必要先用力踩一下巨大的教養迷思地雷,這些迷思令人畫地自限、壓抑、墨守成規、緊張焦慮⋯⋯這串形容詞很長,我們還是就此打住吧。
就讓我們來挖掘這個地雷,讓頑強的迷思一一現出原形吧!
下面這些話,耳熟嗎?
不付出就沒有收穫!
我家小孩很懶散
要多下苦心
這就是「人生」呀,要習慣
天底下哪有這麼簡單的事!
聰明或不聰明是天注定啦!
認真點!多用點心嘛!
……
●迷思No.3:孩子最常說「我不知道」!
我們遇到...
推薦序
【推薦序】
讓父母醒悟最初的教養初心:孩子不只是學生,他是我們的孩子
──莊淇銘(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管理系教授)
本書讓父母醒悟最初的教養初心:孩子不只是學生,他是我們的孩子。我在演講時常說:「很多家長願意為孩子做任何事,但是,就是不願意讓孩子做自己」;以及「很多家長一直要求小孩改變,但是,就是不願意改變自己」。就是在提醒家長,許多教養問題的根本就是家長。
在提醒家長之後,本書提出益腦食物、健腦操、多感官學習、減壓快樂學習及心智繪圖學習法等,都是家長及老師可以實際運用來提升學習效果的方法。
在益腦飲食方面,人靠頭腦學習,頭腦的健康與活力當然會影響學習的成效。而頭腦的健康與活力當然與飲食有關。有些食物會強化記憶力有些則會活化腦細胞。比如,脂肪中之不飽和脂肪酸為大腦細胞及神經修復的主要材料,是促進腦細胞發育及神經纖維的形成,維持大腦智能活動的必要物質;蛋白質也是腦細胞的主要成份之一,掌管腦神經興奮與抑制的重要物質,可增強記憶力、語言學習力及思考活動力,促進神經傳導。本書提出的「多吃益腦食物」,如蜂蜜、深海魚、維他命B群等健腦食物,如能善加食用對家長及學生的腦力活化都有正面的效益。
在健腦操方面,本人教授效率學習多年,曾於十多年前提出「健腦操」,呼籲社會有些運動會強化頭腦的反應。在拜讀本書後發現,本書提出的「健腦操」不僅好操作也對頭腦的活化有相當的助益。在多感官學習方面,學習不該只是「死背」及「文字記憶」。人類的記憶方式原本就是存在於眼、耳、鼻、舌、身、腦。幼稚園或小學老師在教學時,常會利用說故事、圖案、符號、音樂、顏色等輔助,以啟發學童的學習反應;教育配合資訊化時代,也開發各種多媒體教學,以提昇學生的學習效果。●由於人的大腦較容易對新奇、多樣的資訊有反應,記憶也會因較多感官功能的參與而更離靈活。●本書提出的多感官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利用圖畫、音樂、顏色、符號等刺激感官的方法,來保持整個心靈大腦的靈敏,以增進學習效果。
很多考生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平時表現優異,面臨大考時卻表現失常;參加才藝競賽的人,因為心情緊張以致無法發揮正常水準。可見壓力對於大腦的運作具有強大的破壞力,它直接抑制了大腦的思考反應功能。偏偏,我們的家長常常給小孩子過多的壓力。●哈博‧班森提出了「鬆弛反應」以開發學習功效的說法,強調在心情鬆弛的狀態下,腦波才能產生最適合學習的波,血液、氧氣才能順利進入大腦運作,加速人類的學習。本書提出的方法,可以讓學生有效的放鬆自己,讓本能的學習功能有效發揮。●
本書採用的「心智繪圖」是非常有效率的記憶與學習方法。英國教育家,湯尼‧布桑〈Tony Buzan〉根據人類大腦儲存資訊的方式,發明了心靈地圖〈Mind Mapping〉。其原理可以用DOS及Window兩種電腦系統來說明。傳統的書籍及筆記是條列式,有如一條條指令的DOS。然而,人類頭腦的記憶與學習方式是圖像、物件及放射式的連結。也因此,DOS必需調整成Window,以提升電腦的使用效率。●本書提出的「心智繪圖」方法就是教導人們學習以接近大腦記憶的方式來儲存資訊,將記憶的結構用放射狀的方式繪出,這將大幅提升學習效果●,也因此,本書在法國產生非常大的迴響。
拜讀本書已覺得收獲良多,更高興的是,有此榮幸為本書寫序!相信讀者讀完此書之後,必定跟我有「獲益良多」之同感!
【推薦序】
法式翻轉教學與教養,真的有一套!
──溫美玉(南大附小老師、「非讀BOOK台南愛讀冊」主持人)
●法國的教育也有困境?●
一口氣讀完這本書,感覺親切的不得了,過程中常常會心一笑或頻頻點頭稱是,一來是兩位作者不僅媽媽,也是專業的心理學者,內容則是所有人都感興趣的教養與學習,而他們提及的相關理論的驗證與實務的指導,完全吻合家庭與學校的需求。另外,更吸引我目光的其實是:「原來,法國人也會有學習困境?也會重視成績?也對孩子的未來感到憂心忡忡?老師對大量的知識處理也莫可奈何?孩子的性向與興趣也可能被潑冷水……」,哈哈,我要先自首,不知別人怎麼想,讀到這些資料時,我真的有「如釋重負」、「鬆了一口氣」的感覺,因為,長久以來,總覺得浪漫的法國人,親子衝突應該不會是為了教養、興趣、成績、考試之類的事件,學校老師也不會為了學習策略感到困擾,彷彿他們就是上帝的寵兒,這些瑣事不可能在生活與學習中困擾他們。所以,如果不知道作者是法國人,你會誤以為這是台灣的教育狀況呢!
●零距離,讓人好想直奔他們的工作室●
很少有一本關於心理諮商的書,讓人在閱讀的同時,彷彿聽見耳邊盈盈的笑聲,還有溫暖又柔軟的擁抱,我想,必定是兩位作者展現了前所未有的親和特質,如同陽光般發散熱力感染了讀者,讓人真想親自走訪這間有魔力的諮詢診所。另外,還有一項非常讓人著迷且訝異的是,一般心理諮商或輔導,極少深入「學習」領域,但因為他們除擁有輔導資歷之外,還有教學的實務經驗,所以,面對學習困境,不僅研發解決方式,而且還實際在家庭與學校驗證一番,這麼具草根又務實的思維與作為,一次解決了老師與家長最頭痛的學習情緒及策略雙重問題啊!
●提供清晰的理論及具體案例做為後盾●
做為第一線教學者,首要任務就是要理解學習者哪個關卡跨不過去。其中,作者深知學習心理,所以在RART1 「兵荒馬亂的學習現場」,一針見血的指出家庭教養中親子溝通盲點,其中第一手個案的紀錄與描述,讓人看了真是心有戚戚焉。尤其親子雙方對學習的認知落差,不小心就會造成兩者間巨大的鴻溝,例如:家長只在意成績,把親暱的母女關係破壞殆盡;我們家的人天生就擅長……等教養迷思。
除此之外,當學校師生互動不良,也可能造成孩子學習成效不佳,例如,有天分的孩子成績差,不敢勇於作夢,如果只是以為學習方式錯誤,很容易忽略無效學習,極可能是因為學習情緒低落導致後續品質不佳。還好作者因為從事正向心理學的推廣,特別針對最源頭給了我們必須「同理」孩子的理由,一方面讓孩子的心趕緊就緒,還貼心的準備了十八個小練習,引導師長理解孩子身心靈達到和諧狀態的重要與必要性。
●指導實際操作學習策略──心智圖●
心智圖最近被應用在教學中,自有其實用性與學習理論根據。這本書花了極大篇幅解釋並以具體成功的案例引導如何使用。以我在教學中的經驗而言,使用於擴散式發想教學時,絕對是值得一試,而且任何一門課程都能適用,不僅老師可以看見孩子的思考,孩子也因自己的想法被記錄其中而產生成就感。
背後依據的理論是什麼?首當其衝的當然是圖像協助刺激了感官記憶,再加上運用聯想和想像力讓學習氛圍如同遊戲般趣味十足,一旦孩子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化被動填鴨為主動探索求知,心智圖就像小兵卻能立大功。
除此,作者也不斷鼓勵師長們教孩子如何利用心智圖做分類、歸納、理解與記憶,而且還提出具體可行的範例,這對苦於不知如何提升教學效益者不啻是一大福音。例如:課文理解對小學生、中學生而言,原本可能就只是背得滾瓜爛熟,然而卻不見得真正意涵,此刻,只要啟動書中提到的另一項學習利器──「5W2H」提問法,搭配心智圖,或者製作學習小書,閱讀、寫作效果不僅瞬間提升,孩子也不再視學習為苦差事。
另一項驚人之舉是作者不斷呼籲讓心智圖走進家庭,不僅用在親子相處上,也在輔助學習當中呈現,這樣的推廣的心態與理想,是我們在台灣較少思考的面向。想想,如果家長習慣運用這麼一項利器,的確可以協助解決孩子學習的問題,家長也成了老師們最佳的教學夥伴,那麼,最直接受益的就是孩子啊!
[推薦序]
全方位正向學習法,讓平凡的腦袋發揮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
──彭菊仙(親子教養作家)
孩子到二年級時,學校多半會進行一個資優生考核計畫,「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再加上少子化的趨勢,不少父母一心寄望自家孩子能在科學化的評選中被證實為「智能勝出者」。
事實上,有不少追蹤資優生生涯發展的研究都顯示,及至成人,資優生的成就未必出色,其終其一生平淡度日甚或窮困潦倒者大有人在。更諷刺的是,智力高人一等、學習力過人的這些孩子,在學習之路上也未必順暢、平靜且快樂。
可見,學習要有效又快樂,其原因絕不僅有「智力」此單一因素。
這本書給予大多數皆為凡夫俗子之輩及其父母非常大的鼓勵與希望,因為它明確指出孩子的身體狀況、情緒與自我認知等身心因素,對學習的影響都不亞於智力。
本書的第一部分就是傳授如何讓孩子免除恐懼、憤怒、焦慮等負面情緒的干擾,幫助孩子建立源源不絕的自我信心以及對學習的期待。這些是在智力之外,於學習的起始點就必得先蹲好的馬步。
身心調整就緒,但沒有聰明的腦袋怎麼辦?每個孩子的學習策略不同,有些孩子是聽覺型學習者,有些是視覺型學習者,有些是口語型,也有的是肌肉運動知覺型。
本書精彩之處便是提供父母很多具體有效的策略來幫助孩子記憶或學習新知。比如該如何使用圖像連結記憶?聲音聯想記憶?視覺聯想記憶?●運用好方法,便能加速大腦的連結與運作,即使平凡的腦袋也能發揮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
此外,該如何讓孩子處在繁重的功課壓力之中而能保持從容不迫,並且養成自律的習慣?本書建議讓孩子使用可以實際看到「剩下時間」區塊不斷縮小的計時器,我認為這非常適合中低年級的小朋友來建立時間感。
把孩子的工作時間拆成幾個小段落,每完成一小段,便畫上一個愛心,看到愛心不斷增加,孩子不僅能換得自己想要的獎品,還能明確感受到自己的專注度以及管理時間的能力不斷在提升!
本書中,我最推薦的是「心智圖學習法」。隨著孩子進入高年級,各科內容加深加廣,不少孩子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複習課業,但卻往往迷失於字海中,身心疲憊卻仍舊抓不到重點,更遑論從中提取記憶,或是進一步做資訊的比較、分析與統整。
本書在介紹心智圖之前,先介紹了蘇格拉底等哲人的「提問法」。懂得問好問題並不難,只要掌握書中所述的「5W2H」,而這也是繪製「心智圖」之前該具備的素養。
●「心智圖」能讓枯燥的學習變得動感有趣,讓孩子有能力把龐雜的資訊統整為清楚、容易記憶又條理分明的架構,它動用了孩子多個感官同時參與記憶與思考的運作,因此能讓學習到的資訊在大腦中儲存得更深刻、更長久、更全面性。●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這是事半功倍的知識整理術,是勢在必行的學習法。
本書使用了多幅精美、有條理但卻不複雜的心智圖做為例證,讓讀者一目了然心智圖的架構與應用範圍。越早學習「心智圖學習法」,就能幫助孩子養成有條有理、全面性的思考習慣,這是往後能夠有效學習、自主學習的最佳工具,能保證孩子在未來任何層面的學習上都能得心應手。
●讓孩子的身、心、大腦都就緒,孩子才能樂在學習、有效學習!●一起進入本書全方位的正向學習法!
【推薦序】
讓父母醒悟最初的教養初心:孩子不只是學生,他是我們的孩子
──莊淇銘(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管理系教授)
本書讓父母醒悟最初的教養初心:孩子不只是學生,他是我們的孩子。我在演講時常說:「很多家長願意為孩子做任何事,但是,就是不願意讓孩子做自己」;以及「很多家長一直要求小孩改變,但是,就是不願意改變自己」。就是在提醒家長,許多教養問題的根本就是家長。
在提醒家長之後,本書提出益腦食物、健腦操、多感官學習、減壓快樂學習及心智繪圖學習法等,都是家長及老師可以實際運用來提升學習...
作者序
[前言]
我們都想以輕鬆而幽默的方式,
認真地陪伴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將近十年前,有兩位媽媽在她們小孩的學校互相認識,於是一起寫了這本書。
這場美好的相遇,改變了我們的職業生涯。
無巧不成書,我們兩人都從事輔導諮商工作。一人是認知行為心理治療師、正向心理學*(psychologie positive)現任主力推手,和身心平衡學者(sophrologue);一人是職業暨學習心理師,師承安東.嘉宏德里*(Antoine de la Garanderie),專攻心智動作(gestion mentale),和家族系統治療(family systems therapy)。我們均有教學和輔導的資歷。
坐在一旁長椅上,望著我們的心肝寶貝逆向爬上溜滑梯,耐心等待的同時,讓我們有非常充裕的時間,好好聊了許多形上學、哲學、邊笑邊學、邊做邊學,以及很多的其他關於「學習」的經驗⋯⋯這些實務經驗的交流,使我們很快就更深入思索了學習和教學方面的問題,還有家庭的各種狀態。
我們因而決定一起開一家諮商診所,一起去公證(是合夥契約公證啦!)。
於是這場相遇,持續在知名瑞典或法國家具店的走道上展開。我們遊走在桌子、沙發、抱枕和燈具之間,選擇諮商診所的家具和裝潢時,我們恪守這句很棒的格言:「愛就從愛自己做起。」因為知道我們將花很多時間待在工作的地方,這個地方必須先讓自己喜歡才行。雖是以我們自己為出發點,但來諮商的人們應該也會喜歡。我們自己身為病人時,也很討厭候診室裡滿是二手舊家具、不成套的椅子,和早就過時的八卦雜誌。在那種傳統環境中,都還沒踏進心理醫師的諮商室,你的心情就先盪到谷底了。(上述情形如果與現有或過往人事物有雷同,純屬巧合,不代表本書作者立場!)
因此我們的候診室布置得既歡樂又能放鬆心情。紫色的沙發配橘色的椅子,中間放著一張淺色原木矮桌,桌上擺了最優質的雜誌和漫畫。
孩子們進諮商室時,家長們有時會在沙發上打盹,或在這個牆上有蜻蜓和飛魚在野草裡玩躲貓貓的彩色溫馨小天地裡,放空做白日夢。
那些不了解我們對專業的執著的人,聽到從我們診間傳出的笑聲,八成會以為我們瘋了。
同樣的,也曾有過政府兒福部的人員上門,因為有缺乏幽默感的家長去告狀,說我們贊成在孩子太不乖時「要不著痕跡好好地打屁股」。幸好,我們總會在初次諮商時,先把玩笑話解釋清楚。
所有這些年來,我們傾聽了大大小小的父母和孩子,訴說著他們所遭遇的困難和痛苦。我們也見過父母因無力幫助孩子,而崩潰痛哭。看到某些孩子因學習障礙而變得非常不快樂,因為應付不來而自責不已,我們心情也大受衝擊。
我們很快就發現,父母往往等到最後關頭,無計可施了才來找我們。他們從別人那裡聽說了我們,得知我們的學習法和一般不同。這些年下來,我們確實和從學校剛畢業那時所學到的主流內容漸行漸遠。
[引言]
找回教養、教育的初心,
這本書是為了父母,教師,孩子所寫的!
本書的目的是分享我們關於學習和教學的省思,也分享我們身為媽媽和專業人員的經驗。
我們兩人加起來,共有七個從一歲到十九歲不等的孩子。你不難想像,從統計的角度來說,我們各種大大小小的狀況都見過:
從因為肚子痛而無法去上學、寫功課時亂發脾氣、翹課或留級,到各種不同的生涯發展抉擇(CAP 烘培證照,和數學物理高等學院預備班⋯⋯),我們累積的經驗,既個人化,又是世界各地絕大多數家長所經歷的典型經驗。
唯一的例外是排行最小的老么,他還沒加入課業學習的行列。不過,我們密切觀察中,因為他將來會變成什麼模樣還很難說。
在工作上,我們經常聽到別人跟我們說:「喔,妳們呀,本身從事這一行,和自己小孩相處起來應該沒什麼問題。」說得好像我們的工作是某種萬靈丹,好像我們的孩子必定都是班上第一名,好像我們從來不需要大小聲罵人,好像不論發生任何事情我們都老神在在。要是真能這麼順利就好囉……
雖然可能要讓某些人失望了,因為我們也會犯一些或「大」或「小」的教養錯誤,且認為這些都屬於親職經驗中的一部分。來向我們諮商的家長都知道,只要有治療上的價值,我們並不會吝於分享一些自己曾經犯錯的案例。
藉由這本書,我們希望就教育和教學方面,提供一些有別於一般的教養書、教育書的經驗。我們的養分來源:包括閱讀正向心理學書籍、參與研討會和培訓班;我們透過大量教學實驗、病人的臨床診治;以及我們自身的家庭生活⋯⋯都在這個領域累積了深厚經驗。我們創構出一套法式的正向學習法,並想和你分享。
我們將從一個實在稱不上好玩的學習場所為出發點(第一章至第三章),一起帶著你探索另一條新路徑,也就是正向學習法®,它一如正向心理學®,著重的是從孩子整體需求的角度,提供讓學生身心最舒適的條件,我們把這種學習法稱為「用腦、用心、用身體」的學習法,亦即一種注重認知、情緒、人際和生理的全方位學習法(第四章至第六章)。這種取向強調的是,要讓所有參與者(家長、教師)都能運用的方式、建議學習時的環境(家裡或學校),和協助參與者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學習方法,能讓孩子身心均衡且和諧地發揮自己(第七章至第九章)。
因此,各位全心全力、竭盡所能為子女求好心切的家長,這本書是為你而寫的。
各位全心全力、竭盡所能為學生求好心切的教師和輔導者,這本書也是為你而寫的。
這本書就是為了讓你永遠不要忘記,當你第一次看到你的小寶貝對你呵呵笑時,你曾深深相信他是全世界,甚至是全宇宙最可愛的小寶寶的這份心情而寫的。
這本書也是為了讓你回想起,當你看到小寶貝為了學走路,跌倒第一百五十九次後才踏出真正的第一步時,你也從來不曾懷疑過他真的做得到的這份心情而寫的。
我們刻意選擇了一種融合了心理學和教育學的取向。既然各家的理論和工具各有千秋,為什麼要把自己局限於單一一種論述呢?
這種執業方式,有時引起我們和某些同業產生爭執,他們認為我們的方法不太主流(就是「不夠正式」的意思)。
是呀!我們真的和別人不太一樣,我們大量對話,常常大笑,偶爾落淚,允許表達憤怒,也可能直接發號施令。我們甚至有時會來個愛的抱抱,因為我們深信某些時候,抱抱是很療癒的。
透過多年下來的諮商臨床經驗,以及在傳統教育和特殊教育的教學經驗,我們發展出一套全面性、具體且配有工具,並將認知、情緒和身體等因素一併考量的學習法,我們稱為「用腦、用心、用身體」的正向學習法。
這種學習法讓孩子,以及輔導孩子的人(家長、教師、矯正復健師等等),能預防、辨識和修正孩子在學習上和行為上的障礙和困難。
我們以輕鬆而幽默的方式,認真地陪伴兒童和青少年,協助孩子找出學業的意義、找出自己的學習方式,好讓他們能妥善運用適合各自的認知技巧和情感技巧。
由於孩子屬於家庭系統的重要一員,我們也提供家長協助,尤其是家長非常渴望更進一步了解如何和孩子互動,並認真思考該如何應對。
而由於孩子也是社會人際系統和學業系統的一份子,我們也定期為教師、輔導者、矯正復健師開設「正向學習法®」課程,課程內容充滿趣味又創新,有助於讓他們和學生、教學和學習之間形成一個良好互動。
在孩子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在他們發展的每一個時期,在他們一生中的每一個重要時刻,我們認為,從一開始就讓孩子建立起一個正向的自我形象,是很重要的,這樣他們才能和諧地發展自己。
[前言]
我們都想以輕鬆而幽默的方式,
認真地陪伴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將近十年前,有兩位媽媽在她們小孩的學校互相認識,於是一起寫了這本書。
這場美好的相遇,改變了我們的職業生涯。
無巧不成書,我們兩人都從事輔導諮商工作。一人是認知行為心理治療師、正向心理學*(psychologie positive)現任主力推手,和身心平衡學者(sophrologue);一人是職業暨學習心理師,師承安東.嘉宏德里*(Antoine de la Garanderie),專攻心智動作(gestion mentale),和家族系統治療(family systems therapy)。我們...
目錄
[推薦序]孩子,請用優雅自信的姿態去飛──宋怡慧(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推薦序]陪孩子覺察身、心、腦,在每個當下,為自己做出智慧行動──林麗玲(正念教養專家)
[推薦序]成功學習的策略與契機──秦夢群(政大教育系教授)
[推薦序]讓父母醒悟最初的教養初心:孩子不只是學生,他是我們的孩子──莊淇銘(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管理系教授)
[推薦序]看見學習的主體─人──陳鴻彬(資深輔導教師)
[推薦序] 法式翻轉教學與教養,真的有一套!──溫美玉(南大附小老師)
[推薦序]全方位正向學習法,讓平凡的腦袋發揮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彭菊仙(親子教養作家)
[法國讀者迴響]
[前言] 我們都想以輕鬆而幽默的方式,認真地陪伴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
方式
[引言] 找回教養、教育的初心,這本書是為了父母、教師、孩子所寫的!
PART1 兵荒馬亂的學習現場
第一章 學習,一點也不好玩
●父母、老師、孩子都面臨了由上而下的壓力
●好成績是需要經濟成本的
●看不見的成本:孩子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
[實際案例1] 17 歲/芳妮/我媽只在意成績!——好成績永遠排在第一順位
[實際案例2] 艾莉莎/一考試就失常——我們花了這麼多錢,成績要考好一點!
[ 小練習1 ] 想像成功的人生
[ 小練習2 ] 成功vs.課業
第二章 如何才能跳開教養六大迷思的地雷
●迷思No.1:不付出就沒有收穫!
●迷思No.2:我們家的人天生就擅長……
●迷思No.3:孩子最常說「我不知道」!
●迷思No.4:我喜歡數學,但討厭國語!
●迷思No.5:我能夠同時做好幾件事!
●迷思No.6:我記憶力不好!
●拋開它們,全心擁抱正向學習法®。
[教養充電站] 畢馬龍效應
[ 小練習3 ] 有關你家迷信的二三事
第三章 學習到底是什麼?
●學習,是透過好奇與探索,進而認識自己。
●學習,是學習和別人相處。
●學習,是用腦袋學習
●學習,是用心、用感情的多角度學習
●學習,是用整個身體學習
[實際案例3] 14歲/呂多/對自己沒信心——有天分的孩子成績差,不敢勇於作夢
[教養充電站] 嘉宏德里和成功的心智動作教學法
PART2 「用腦、用心、用身體」的正向學習法
第四章 讓孩子的腦袋就緒
●學習很棒!但怎樣才能學得好?
●Step1 認識自己的學習模式和孩子的學習模式。
●Step2 學會多種記憶模式──讓孩子靈活運用,更能輕鬆學習!
●Step3 培養專注和專心──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
●Step4 讓腦袋挪出空間──讓孩子進入執行計畫模式
●Step5 排定固定行程──讓孩子減少學習新知識的不安
[實際案例4] 小二/嘉倫絲/[國語] 牠他它傻傻分不清?——圖像聯想記憶法
[實際案例5] 八年級/愛麗絲/[地理] 國家&首都記不住?——聲音聯想記憶模式
[實際案例6] 小六/羅曼/[地理] 國家位置記不住?——視覺聯想記憶模式
[實際案例7] 小五/康姆/無法完成任務——和孩子聊聊,找出分心的主因
[實際案例8] 小二/莉露/筆試成績差——和孩子聊聊,可能是目標出了問題
[實際案例9] 七年級/卡蜜/太困難不想背——區隔會與不會,再分割成做得到的小目標
[ 小練習4 ] 提取記憶偏好/「巧克力」聯想
[ 小練習5 ] 提取記憶偏好/「能量」聯想
[ 小練習6 ] 提取記憶偏好/圖像記憶
[ 小練習7 ] 提取記憶偏好/電影的遊戲
[ 小練習8 ] 專注&專心/寫功課前畫5分鐘曼陀羅
[ 小練習9 ] 調節大腦接收&釋放/5分鐘維多茲大腦練習
[ 小練習10 ] 集中精神/5分鐘想像對稱軸
[教養充電站] 天才?笨蛋?
[ 心智圖1 ] 我如何提取記憶調色盤?
第五章 讓孩子的心就緒
●情緒在學習上的關鍵角色
●負面情緒──恐懼和憤怒,是學習的兩大阻力!
●正面情緒──自信,是學習的最佳動力!
●給孩子源源不絕的信心,協助他建立自信
●引導孩子進入學習動力的良性循環
●提升孩子自信的三大態度與四大方法
[實際案例10] 七年級/大衛/海綿症候群——記憶力不好,只因孩子沒找到學習的路徑
[實際案例11] 七年級/漢娜/忘記要考試——與其生氣大罵,不如直接協助孩子
[ 小練習11 ] 陪孩子找到冷靜空間
[ 小練習12 ] 腹部呼吸練習集中注意力
第六章 讓孩子的身體就緒
●身體要健康,心智才會健康
●先放鬆身體,再開始學習
●我動故我在,動得對,大腦更聰明
[ 小練習13 ] 身體放鬆操
[ 小練習14 ] 布娃娃放鬆法
[ 小練習15 ] 協助孩子趕走擾人的情緒
[ 小練習16 ] 迎接正面的情緒和思緒
[ 小練習17 ] 健腦操:交叉動作
[ 小練習18 ] 健腦操:水平8
[教養充電站] 天才?笨蛋?
PART2 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的心智圖
第七章 蘇格拉底最愛問問題!
●蘇格拉底對話法=開放性自由思考
●學會「開放式提問」的神奇口訣5W2H
●沒有標準答案,才有天馬行空的創新思維
●剝奪孩子創意的三大因素
●打造靈感源源不絕的創意腦袋
[實際案例12] 從找不到想穿衣服的混亂中——發現創意成形的思考流程
[ 小練習19 ] 給大孩子的閱讀練習
[ 小練習20 ] 給年紀較小孩子的閱讀練習
[ 心智圖2 ] 如何問開放式問題?
第八章 亞里斯多德愛畫心智圖
●用心智圖輔助正向學習法®
●心智圖是能靈活運用全腦的最佳工具
●和孩子一起創作親子心智圖
●心智圖畫好了,孩子也記住了!
●三歲幼兒就可以開始畫心智圖了!
●小學生心智圖,讓課文說得出用得上
●中學生心智圖,有助連結跨學科學習
●心智圖讓學習障礙孩子減少挫折,學習更輕鬆!
●心智圖=親子「正向溝通」的最佳工具
[ 心智圖3 ] 心智圖是什麼?──全腦學習工具
[ 心智圖4 ] 記憶的原理是怎樣運作?
[ 心智圖5 ] 如何畫心智圖?
[ 心智圖6 ] FOR小小孩:我的一天
[ 心智圖7 ] FOR小小孩:說話有禮貌
[ 心智圖8 ] FOR小小孩:我的情緒
[ 心智圖9 ] FOR小學生:數學/三角形
[ 心智圖10 ] FOR小學生:閱讀/土撥鼠
[ 心智圖11 ] FOR小學生:閱讀心得怎麼寫?
[ 心智圖12 ] FOR國中生:數學/如何解數學題
[ 心智圖13 ] FOR高中生:歷史/1914-1945世界大戰、民主、極權政治
[ 心智圖14 ] FOR高中生:國文/文學運動
[ 心智圖15 ] FOR高中生:歷史/超現實主義
[ 心智圖16 ] FOR高中生:論文/史達林政權的經濟與政治影響
[ 心智圖17 ] FOR親子互動:學校、孩子和我
[ 心智圖18 ] FOR親子互動:我的孩子
第九章 正向教學法®正在學校發酵中……
●薇洛妮可老師和孩子們的心智圖
●文森老師和孩子們的手作學習書
[ 心智圖19 ] FOR小學生:學習心智圖
[ 心智圖20 ] FOR中學生:20世紀的暴力
[ 心智圖21 ] FOR中學生:歷史/文藝復興時期
[結語]陪伴孩子學習,別忘了撒一點幽默、想像力調味料!
[附錄1]專有名詞解釋
[附錄2]參考資料和網站資料
[推薦序]孩子,請用優雅自信的姿態去飛──宋怡慧(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推薦序]陪孩子覺察身、心、腦,在每個當下,為自己做出智慧行動──林麗玲(正念教養專家)
[推薦序]成功學習的策略與契機──秦夢群(政大教育系教授)
[推薦序]讓父母醒悟最初的教養初心:孩子不只是學生,他是我們的孩子──莊淇銘(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管理系教授)
[推薦序]看見學習的主體─人──陳鴻彬(資深輔導教師)
[推薦序] 法式翻轉教學與教養,真的有一套!──溫美玉(南大附小老師)
[推薦序]全方位正向學習法,讓平凡的腦袋發揮意想不...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