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期望藉大自然現象的五大單元,包括:1.自然現象之省思;2.日月運行的啟示;3.自然界生態平衡之觀察;4.植物生長的規律;5.動物生存的道理的省思,讓讀者了解人頂天立地,生存於天地大洲天中與人的小周天的自然法則,從而了解天地真理的體用之道。在真理的世界中去探詢大自然生命的世界,而懂得崇敬自然、尊重生命。在這渾沌的世間,能夠懂得返照自己,縮小自己、尊重別人,勇於承擔,以智、仁、勇去面對一切的人、事、物,自然能夠廣結善緣,心靈自然,找到安身立命之道。遵守天命,發揮生命光輝,讓身心靈健康,完成人生的使命,成就圓滿的人生。
作者簡介:
何清釧
現任:正修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榮譽講座教授、正修學校財團法人正修科技大學董事、財團法人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監察人、財團法人九蓮聖道文教金金會董事
曾任:正修科技大學教授兼副校長、正修科技大學教授兼副校長兼教授、正修技術學院教授兼教務長
榮譽:2002年中華民國技職教育學會「技職教育傑出成就獎」
章節試閱
前言 自然與人生
什麼是「自然」?自然是不假外力而形成的表現,自然就是「道」,無法言說,有如人之飲水,冷暖自知,誰在知?梅花撲鼻香,誰在聞香?道的流行,造化一切萬物,萬物隨性,是沒有造作、沒有受到約束,不求回報的,樹木曲直,花卉隨色飄香,皆隨順自然。道在自然萬物萬象中,春天有百花、夏天有鳥鳴、秋天有落葉、冬天有白雪,道在人身上,人能藉著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去欣賞大自然之美景、天籟、萬物之奧妙等等之餘,進一步去了解萬物生長之道,天地生生之德,因而用心去意會自然,例如走進大自然,看到山明水秀的美景,是否覺得那絕對不是人工可以創作出來的美?謹舉出下列例子,讓我們去體會自然:
一、宇宙現象的自然
如四季變化、日月運行、晝夜循環……等現象。我們每天感受到太陽的東升西落及晝夜交替的變化,都是由於地球自轉所造成的;同時地球以逆時鐘方向,繞太陽公轉及自轉軸傾斜23.5 度,使太陽的直射點總是在南北迴歸線之間移動,於是產生了晝夜長短的變化,和四季循環的交替現象。形成地球、太陽、月亮,三者有一定的相對位置,一定的軌道,循環運行不已,定時而有規律的自然變化。在變化中,有不變的法則,就是「常而不變,變而有常」常就是自然,絲毫沒有造作,不是任何人為可以改變的自然現象。
二、動物現象的自然
自然萬物,各依其道,如候鳥遷徙避冬(圖1、2)、如鮭魚返鄉的生命旅程、如海龜(圖片3)洄游產卵……等自然現象。
鳥類隨著季節變化進行有規律的和長距離的遷居活動。候鳥每年春秋兩季,沿著固定的路線往返於繁殖地和避寒地之間。例如夏候鳥於春夏期間於某地區繁殖或避暑,通常為由南方遷徙至北方,例如臺灣的夏候鳥八色鳥(圖片4);冬候鳥於秋冬期間在某地區避寒的鳥類,例如臺灣的黑面琵鷺(圖片4、5)來自北方的棲地,飛到臺灣的蘭陽溪口、關渡、大肚溪口、曾文溪口,尤以曾文溪口數量最多,每年12 月中下旬,族群數量到達高峰,到隔年的春季(3 月底、4、5 月間)再陸續北返,在臺灣過冬至少半年以上。所謂「越鳥巢南枝,胡馬依北風」,不離本然,是萬物的天性。
產於北美太平洋的鮭魚,一到秋冬就要泳渡一千兩百公里的路途,逆游九十多天,千辛萬苦回到淡水出生地交配產卵。無論中間的水流是多麼的湍急,地形多麼的險峻,雌魚產完卵,體力耗盡而死亡,而雄魚也在一週後相繼死去。鮭魚為了繁殖牠的下一代,生生死死,綿延不絕,這種不忘原生地的天生本能,完成逆洄之旅的自然,是多麼令人感傷。
海龜是壽命最長的動物,最長可達一百五十二年,海龜喜歡熱帶及溫帶淺水海域,以肺呼吸,在繁殖季節時,多數會從覓食棲地回到產卵棲地,不管路途多遠,牠們也能找到當初出生地,在海灘上產卵,埋在沙中孵化,幼龜出生,再到大海中。
三、植物生長現象的自然
如植物向陽的自然、依時節花開花謝的自然、種子散播的自然……等自然吻道的現象。
宇宙自然充滿無限的能量,萬物的生長都需要陽光的能量,植物沒有陽光,就不能行光合作用;沒有太陽照射,就無法刺激植物裡面的激素,去推動植物本身的能量;若遇上植物要開花結果,更不能沒有陽光,這是植物的向光性,也是大自然之向陽能量維他命,普潤萬彙以維持自然界平衡,例如:向日葵、蓮花向陽的自然。
花開花謝的灑脫自然。花落能再開,而且不因人的讚賞而散發芳香。不會受人為的影響,這是植物生長的自然法則,所謂「芝蘭生於幽谷,不因無人而不芳」、「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四、人類表現的自然
如人呼吸的自然、母愛表現的自然、人率性的自然……等現象。
人的生命活在一呼一吸間, 人之吸氣(取)、呼氣(捨),自然而不自知。人呼吸的取捨自然,一旦無法自然,例如空氣污染(圖片6),造成呼吸系統障礙,就要藉助人工呼吸器(圖片7),才能維持生命。
母愛是萬物之母的天性,自然流露、不求回報,無怨無悔的照顧自己的下一代。各種動物及人類都一樣,尤其人類的母親,懷胎十月,胎兒離開母腹,哇一聲,呱呱落地以後,母親對子女無微不至的呵護,母愛似太陽、似雨露、似春風,親情是只付出而不求回報的自然。
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導師有言: 「天之命就是道,此道於人之身上,稱為『性』。」此性人人俱足,即是先天之靈體,是名「靈性」,不思善、不思惡、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不生不滅,與天地靈根同體,是人之佛性。性心身一貫的流露乃自然也。所以道出自於理天,在天未命於人之前曰理,既命於人之後曰性,道德乃自性中所具五常(仁義禮智信)之德,所以人的身體來自父母,人的自性來自天賦,性即無始自然清淨本源;以佛家而言,「靈性」是名本覺;「靈魂」是名始覺,唯識論者認為「靈魂」是第八識之阿賴耶識,即人心、善惡之心。如圖示之導師所言: 「六根之六識全由意來,耳聽、口感、身觸所看到的都不能作主,都要從意來,才能了解所感觸到的,了解後才有意識送到末那識(第七識)即傳達識,再送到第八識之阿賴耶識之人心,人心可行善、可行惡;可助人、可害人,見機轉舵。」人之本覺,有性才能生心,心動識引,識自本心,心才能率性,性心身一貫流暢,就是人率性的自然去實踐五常。聖人就是率性自然的典範,聖人之行仁而忘仁,有仁而無仁,聖人所生發之心很自然,發而皆中節,聖人心的自然有如日月普照大地,無有私照;凡夫不覺「道」為其身上的自性,其心熾慾,為名、利、愛、地位,自然縱慾放肆,正如有些人講「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就是隨緣放肆失禮。所謂聖人無常心,即聖人無造作之心,有如嬰兒赤子之心,不思善不思惡,哭笑天真無邪。《道德經》觀玅章第一: 「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要自然無欲,才能見到(性)妙;自然有欲,動心不違背天理,隨心所欲而不踰矩,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節,才能見到徼(發而中節之德)。人自性中,具足仁義禮智信之五常,智仁勇三達德等萬善萬德;所以,人明理(禮)流露五常之德,三達德,就是率性的自然,例如人的天性(自性)自然流露就會懂得孝順自己的父母;人有心去做志工服務等行善布施之工作,如果由本心流露出來,做到無心,自然無為,不求回報,連「甘願做,歡喜受」的心也沒有,這就是率性的自然。
前言 自然與人生
什麼是「自然」?自然是不假外力而形成的表現,自然就是「道」,無法言說,有如人之飲水,冷暖自知,誰在知?梅花撲鼻香,誰在聞香?道的流行,造化一切萬物,萬物隨性,是沒有造作、沒有受到約束,不求回報的,樹木曲直,花卉隨色飄香,皆隨順自然。道在自然萬物萬象中,春天有百花、夏天有鳥鳴、秋天有落葉、冬天有白雪,道在人身上,人能藉著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去欣賞大自然之美景、天籟、萬物之奧妙等等之餘,進一步去了解萬物生長之道,天地生生之德,因而用心去意會自然,例如走進大自然,看到山明水...
作者序
第二版自序
拙作《自然與人生》自出版以來,承蒙各方先進的嘉許與鼓勵,再版的建言已聲聲催促,這也印證了「德不孤,必有鄰」的古訓;原來,對於「天地生生不息,於穆不已」的軫念,早就是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遙相呼應了。
自來,儒家的思想重視「盡己之性,盡人之性,盡物之性,可以參贊天地之化育」,這深厚的文化思維,契合著既符合客觀理性且對應於主觀德性的辯證。惟此,我們才能遵循「天地至誠不息」, 「四時行而百物生」之生化大道,尋回天地人的無盡生機。「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這不是莊子早就說過的話嗎?
然而,作者在此妄作解人,執筆成書,其實乃是對當前所謂「物質文明」的省思,當作「物慾橫流,天地失序」的箴言,如是而已。
德國文學家赫曼赫賽曾經說過: 「大自然是上帝或上天最偉大的創作;而人類最偉大的創作,盡在書本當中。」期望讀者或能因著閱讀本書,而能增進對自然與人生的了解,珍惜此生難得,人生不能重來,從而覺察到生命的可貴。人世間不能只是物質性的存在,金錢、地位不是最重要的。人生經歷讀書、工作、結婚、生子等等之外,別有莊嚴大身至高價值,各有不同的使命,不要徒以營利為事業,須知天理人心,公道好還。如若人人都能素其位而行,於面臨人、事、物一切時,均能夠由自性發端,自然流露真情,且皆能兼顧情、理、法,符合實際需求,做好本分,這才是真正人生事業的本質,也是可大可久的人生經營。所以順天應人,既切應天理,且能利益群生,如此,才能贏得不後悔的人生。
是為序。
何清釧
2017 年9 月28 日
第二版自序
拙作《自然與人生》自出版以來,承蒙各方先進的嘉許與鼓勵,再版的建言已聲聲催促,這也印證了「德不孤,必有鄰」的古訓;原來,對於「天地生生不息,於穆不已」的軫念,早就是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遙相呼應了。
自來,儒家的思想重視「盡己之性,盡人之性,盡物之性,可以參贊天地之化育」,這深厚的文化思維,契合著既符合客觀理性且對應於主觀德性的辯證。惟此,我們才能遵循「天地至誠不息」, 「四時行而百物生」之生化大道,尋回天地人的無盡生機。「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這不是...
目錄
序
前言
第一章 對於自然現象之省思
第二章 日月運行的啟示
第三章 自然界生態平衡之觀察
第四章 植物生長的規律
第五章 動物生存的道理
第六章 結論
附錄
序
前言
第一章 對於自然現象之省思
第二章 日月運行的啟示
第三章 自然界生態平衡之觀察
第四章 植物生長的規律
第五章 動物生存的道理
第六章 結論
附錄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