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自由恩田陸靈媒媽媽節稅長女病最透明的故事民防納瓦爾寶典陳思宏吳明益安寧照護兒童文學季暢銷5折起幸福文化66折起
暫存清單
二手徵求

憂鬱的演化:人類情緒本能如何走向現代失能病症

The Depths: The Evolutionary of Origins of the Depression Epdemic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強納森・羅騰伯格

評價
46收藏
100人次試讀
我要賣
行銷分紅
分享

優惠價: 88 NT$ 308 NT$ 350

本商品已絕版

圖書館借閱
二手書交易資訊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救救......精神醫學?
#絕版讀賣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假設演化後的能力都有助於繁衍後代,那麼為何「憂鬱」這種擾人的情緒會留下來呢?

一心想成為歷史學家的強納森・羅騰伯格,在念博士班那一年,遭受憂鬱侵擾,連出門買東西都無法集中注意力。為了認識這個疾病、找回人生,強納森進入史丹佛大學心理系,最後成為憂鬱症研究學者。

就心理功能上來看,憂鬱心情對人的生存幫助有二:第一是停止錯誤嘗試,讓當事人休養生息;其次是串連人際網絡,讓親族好友前來安慰當事人。不過,有助於生存的低落情緒怎麼會變成病呢?第一,過去只有天災野獸,威脅很明顯,所以人的憂鬱很單純。但隨著社會結構、文化、科技變得複雜,不確定的訊息變多,人感覺威脅變多,於是更容易不安。其次,人會透過語言文字反芻思考,過度揣測憂鬱原因或是產生罪惡感,強化惡劣心情。最後是現代文化對快樂的設定值太高、太單一,但不是人人都適合。

羅騰伯格強調,過去我們都把憂鬱症當成一種待修正的「缺陷」,不只使它汙名化,也讓我們以為只要移除症狀就算康復。其實,在專業的協助下,透過「傾聽憂鬱」,也有助於了解自己的人生困境。更重要的是,在即將痊癒的後憂鬱期,找出人生目的,再次成長,才能走向穩定的康復之路。

作者簡介:

強納森・羅騰伯格(Jonathan Rottenberg)
南佛羅里達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在該校主持「心情與情感研究室」,撰述文章散見於《科學美國人》、《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2013年,羅騰伯格發起「走出暗處」運動,希望各界能更正向而頻繁地對話,以了解憂鬱症。

譯者簡介:

向淑容
全職譯者、龜速讀者、影集迷。專事書籍與影視字幕翻譯,譯有《鋼鐵人3:電影小說》、《雷神索爾2:電影小說》、《練習8分鐘就靜心》、《野性時刻:國家地理自然攝影新經典》、《文化大革命》等書。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目錄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收藏這本書的人也收藏了
近期最多人購買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