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於水中的族類,行:步行爬行陸地的生物;飛:飛翔天空的生物;游、行、飛三類同一時空內,不是隔離活動, 都在「生態系統」之內,也就是「生態人口」的一部分。所以記述下來是三者間參,不是分門別類的。筆者是筆耕一生的老人,所以不能也不想追尋游行飛三者的「智識部分」,只談「相處」,認識感受,下筆時難免心存歉疚,「食物鏈」頂的倮虫,為保育身軀,對於「三類」難免殺屠的「生之必要之惡」。下筆前先叩首領罪。
作者簡介:
李喬
本名李能棋,1934年生,台灣戰後第二代作家。新竹師範學校畢業,任教中小學、苗栗農工等校長達28年,1982年退休專事寫作與評論。曾獲第三屆「台灣文學獎」(1968)、第四屆「吳三連文藝獎」(1981)、第十四屆「巫永福評論獎」(1993)、台美基金會「社科人才成就獎」(1995)、第十屆「國家文藝獎」(2006)、行政院客委會「客家文化終身貢獻獎」(2007)、獲頒靜宜大學「第一屆蓋夏論壇講座」(2010)、真理大學「台灣文學家牛津獎」(2010)。
已出版「寒夜三部曲」(《寒夜》、《荒村》、《孤燈》)、「幽情三部曲」(《咒之環》、《V與身體》、《散靈堂傳奇》)、《情世界:回到未來》、《李喬短篇小說全集》11冊、《重逢夢裡的人:李喬短篇小說後傳》、《草木恩情》等。另有文學及文化論述、劇本、敘事詩等作品,其創作成果總計九百餘萬字。
代表作「寒夜三部曲」等有英日文譯本,並由公共電視於2003年拍成四十輯連續劇,另有福台語歌仔戲、客台語舞台劇演出。
章節試閱
倮蟲
古人把動物分五類:魚為鱗蟲,龜為甲蟲,獸為毛蟲,禽為羽蟲,人為倮蟲──無羽毛鱗甲蔽身的動物。
地球上最頂尖的存在物──生物,人類大概最後出現,而演化最快是可證的事實。恐龍據說稱尊地球幾百萬年,其他動物並未滅絕;人類稱尊幾年不可知,可預料的是當人類把地球搞得不能生居,在人類毀滅之前後,必然把地球生界毀掉。這是容易預估的事況。當代天體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說:「星球創生高智能物種,對星球而言不一定是好事。」地球而有人類將是證明。
在二十世紀生態學概念普遍之前,都是以人為中心的存在觀;最極端的是亞洲漢人,憑其「好命」占有豐富的亞洲大陸優越條件,很早就型塑其「以人為中心」的文化哲學,認定「人能勝天」(自然),中國的災難,人類的災難遂加速成熟、發展。
實際上人類早期的思考模式是以自然為中心;自然很模糊所以進而以神為中心,這個神實際是自然的具體化──好把握有明確寄託。「人為中心」出現發展,結果「人格神格化」,神成為人的印章,人性橫行,人欲泛濫而且發展許多理論來支持。
老人我個人認為「人」是不會,也不能回頭了。簡單數據是:研發毀滅性武器(包括機器)的經費,百倍於生態保衛的經費,「人類的理想」一定可以達成的。身為人的一份子──老人我同為倮蟲之一沒有話說。可是禍及生界全體,真是該死該滅!
從生理解剖、神經脈絡系統、存活時間等層面看,倮蟲顯然優越超過「其他各蟲」多多,可是就地球與「各蟲」角度看,倮蟲的優越正是災難;生界唯倮蟲俱備「反省能力」,可是而今反省了什麼?早年讀基督教聖經,讀到神嚴禁吃食「分別善惡之果」,心裡甚為排斥。今天知道祂是對的。而從另一角度看,倮蟲之祖離開伊甸園是必然的生命界行程。總之,就是這樣了,地球毀於人類之手的可能性遠大於外天體的襲擊,這大概很難改變吧?
倮蟲的生殖、成長、營生、成家、生老病死跟其他生物基本上大都雷同,越來越不同的是複雜的心智大腦結構和生殖本能中,性的獨立運作,使倮蟲離開「他蟲」越來越遠。性有orgasm的結構,倮蟲開始造反了;反自然,然而,這時候的「自然」不知如何定義了。
生物為自保生命而反擊,或攻擊,很自然。可是倮蟲的占有欲,攻擊顯然超越「需要」太多了。倮蟲越來越超越其他生命的「自然」,或者說,倮蟲自創一個替代自然的「模式」──「人定勝天」,很「尾大」,倮蟲的「尾大」,已然明白看出,有朝一日把倮蟲自己,連帶地其他生命帶往毀滅一途。我們這一代正在「努力創造毀滅」中,大家很有信心:下幾代的倮蟲必然會「完成任務」的。
身為這一代老倮蟲,最最不忍的是:其他生界有什麼罪孽,也陪倮蟲毀滅?神不知肯不肯示意一些?
從另一層面看:倮蟲的為惡在於他的智力高出他虫太多;其呈現的方式是:創造發明太多遠遠超過演化速度可能達到的標的。結果「進步」太快的是那些創造發明物;倮蟲本身「不需要演化了」;倮蟲成了創造發明物體的「終端器」了。到此那些「被創造發明的」,不能以「物體」指述了,然則,倮蟲又以什麼來指述自己呢?
倮蟲在享受發明創造之餘,自己的演化完全停頓;不再隨時空繼續演化的,不知如何指述稱呼?
回想倮蟲祖先,拓闢榛狉,創造文明,真是偉大,可是如哲人所說「生命的衝創力是盲目的」,於是盲目創造,竟然全力創造毀滅自己也禍及其他生命體的物事,倮蟲先祖應該想像不到的吧?把自然改造得更適合於活存發展的環境,而今已明確可見,一切是鏡花水月;藝術文學,偉大人工建構物,將一旦由「自己創造的毀滅物」摧毀而至滅絕的境地──包括無辜的其他生命體!
倮蟲,人類,人類倮蟲的遠祖一定料想不到,聰慧的後代會把聰明智慧用在「自毀大業」上吧!如果有神,神呢?就聖經中神造人後的怨嘆,可知祂也很無奈的……。
老倮蟲筆者不眠夜萌生奇想:或有、有一代倮突然甦醒:不再在「造物上造孽」,與地球上其他各種一樣,回歸自然演化大道──臨絕谷而猛省回頭。這是萬萬萬分之一的可能。
老倮蟲筆者是這樣妄想著的。這是回歸大地之前唯一妄想盼望。上帝,不可知的神,或一直沉默的「自然」,能慈悲地回顧可憐可惡可恨的倮蟲一眼好嗎?
(2016‧11‧5‧10時)
福壽螺、田螺
「福壽螺」原產南美洲亞馬遜河域,何年引進?確切年月大概難找,不過,四十年前左右(1974 年)我的鄰居劉老師, 特別打造一個寬一公尺見方、八十公分深的水泥缸「培養」福壽螺――剛引進,小螺可出售。
名號「很漢化」很奇妙;個人倒祈禱:漢人不要有一天成為「亞洲的福壽螺」,一笑。
福壽螺「瓶螺科、瓶螺屬」,是軟體帶螺殼軟體小動物;外觀除色彩較深更大外,和本土產田螺實在很難分辨。不過,牠適應性極強,雜食性廣,尤其生長繁殖力超強,「本土田螺」幾乎難有「立身」處地了。
福壽螺在田裡,在圳溝也許不怎麼引人注目,可是黏貼在稻稈離地面十多公分;在圳溝離水面十幾公分水泥壁上,一團團不規則圓形,像葡萄串,一顆顆紅艷艷的――福壽螺的集團形「卵包」,走在田邊、野外的人很少人不曾目睹吧?福壽螺最驚人的就是可怕的繁殖力;傳統所見田螺就憑那繁殖力被壓得喘不過氣來。
牠那粉粉卵團,好像農藥殺蟲劑噴過去並未死去;該孵化時一個個掉入田圳裡――新生代又起來了。
牠和大蝸牛是否一樣雌雄同體都生蛋,不知道,但一螺可生百顆以上螺蛋是事實,用藥殺不盡,因為很強的抗藥性產生了;老鼠和螺類是天敵,可是數量上少多了;根本奈何不了牠。福壽螺以鰓呼吸,和大蝸牛一樣,腳頭頸伸出口的螺口有一層薄膜封蓋,只留一小口通氣,所以離水很長時口可以活命。關於福壽螺的「耐乾存活」情狀,本人是長年目睹的。居家地公館是全台種植「檳榔芋」最多的地方,有些採過芋頭留下些許小芋苗的地上,一連三五月都是缺水乾涸的,那乾涸田地上,大大小小的福壽螺一堆堆的;以腳底蹴之都是碎裂死螺殼,顯然是全死毀了。
可是,下次再種檳榔芋,植株二十多公分以後,會霍然發現離水十幾公分葉幹又出現那一包包福壽螺蛋團。
牠到底如何存活下來的,心底不由萌生一分佩服。
早期台灣曾經設置專池培殖。螺肉靭硬不好吃,最嚴重的是發現有大量寄生蟲,會引起腦膜炎。食用者嚇壞了。據說在大園鄉與蘆竹鄉有 20 公頃汙染福壽螺園。這也說明民間還是有專業培殖的,可以想像是作飼料吧?想當然也有人食用――其實一般寄生蟲,煮熟死滅了,不是「病毒」(virus),應該無毒吧?
事實已經證明,福壽螺「抗毒性」超強,而頻施農藥,先把益蟲殺滅了;現在大小蚯蚓幾乎絕跡了。田間池圳蚯蚓等滅
絕,等同「大地死亡」。科技十分「偉大」。
最近傳聞一叫人興奮消息:台中(可能是農政機構)鼓勵農家捉撿福壽螺,並予收購。太好了。這才叫做德政;期待螺害地區有人從善如流,一起施行美好措施。
其實近年台灣年輕世代投入美食的人不少,何不在福壽螺上面動腦筋,去疑慮、創美食,這是可行大道。
◎田螺
田螺是農家、田間最常見的水生螺子,小溪圳邊也現形,不過現在少見了,是福壽螺占領了生存區域,或……不知,實際兩者生理習性差別滿大的。
其中有一有趣議題:蝸牛是雌雄同體而異體受精,而田螺是雌雄異體,當然是異體受精:雌螺大而圓,雄螺小而螺管長,容易辨認。今天福壽螺滿田,田螺少見,是否有二螺雜交「事件」,不知專家能予解疑否?案:不可能,生育方式不同……。分類上,田螺也是「軟體動物門、腹足綱」,「前鰓亞綱田螺」,對水質要求高,產量少,在夏秋之季會被福壽螺捕食――可見混種生存只是外行人幻想了。
牠的繁殖與福壽螺最大不同是:受精蛋要在母螺「懷胎」很長一段時間(有一年之說),這才分批生卵,三四個月才孵出,這比人類生育還要艱辛。產卵後雌螺又可交配,於次年再生。一母螺一年可生 100 - 150 子螺,這就明顯比人類辛苦多了。
據書上記載:田螺有寄生「血吸蟲」、「管圓線蟲」、「肝吸蟲」、「肺吸蟲」等,所以千萬不得生吃。在台灣,鄉下小市場偶而可以買到田螺,生的、煮過的都有。建議是:一定要自己煮過。然而,這都過去歲月的事了。
在客家社會裡有一句諺語倒很有趣:
「田螺只顧嘴飽,唔知尸旨胐(ㄙ vut ˋ,臀部、屁股) 生溜苔」。這句話諷刺範圍很廣:譏笑人看前不顧後,只求眼前不問後果,只知自己美好,不問家人親友禍福――都是田螺。這是人類的惡行禍及田螺啦。
梅花鹿、山羌
梅花鹿,名號多麼優雅如夢似幻;現在大概只在墾丁公園保育一些了。在我個人是四十多年臺灣史事物追索的亮點。
不錯是如幻似夢的生物,古老年代,苗栗三灣通往南庄之間,寬闊的河溪邊,是一片平坦草野名叫田美,那裡菅草遍地之外,就是構木成林──客語「鹿仔樹」,「鹿仔葉」就是臺灣梅花鹿最喜愛的食物。
2008年我寫「情歸大地」──乙未年民間抗日的電影劇本,主角吳湯興與新婚妻子黃賢妹,就在田美曠野目睹梅花鹿成群優雅行走的景象。
這不是完全憑空幻想。在漢移民還未大量移入之前,臺灣原野中低海拔草野上,梅花鹿群是到處可見的。
在四五年前,我夫妻還專程驅車墾丁欣賞,也含有憑弔心情的。誠然鹿群仍在,可是動態、神色毛色,就是與神遊古舊年代的存在不盡相同了。
梅花鹿在臺灣已逐漸成特有種。然而牠快消失,這是很遺憾的。依此類推,每個年月都有些「生態人口」逐漸消失。我這個年紀人的心情,低頭敲網路鍵盤的人是難以想像的吧?
梅花鹿鹿科哺乳動物,中型鹿。前幾年本人還目睹過畜養的水鹿,不知是不是在地種。梅花鹿體長140-170公分,肩高85-100公分。可是目睹實體小多了。約體重10-15公斤。
梅花鹿整體以觀就是美麗優雅。背中央有暗褐線。尾短,臉自額到鼻尖是黑色的(這形色與後述的羌類相似。)不過其他全身橙黃樂目。背胸腹都有深淺鮮明白斑;梅花的想像可能由此而來。
雄鹿平時獨處,交配時歸群同行。牠面頰略狹(不像羌那樣狹)、頸長,四肢細長,中主蹄前尖後粗有力,側趾小多了。長耳直立是經常模樣。有季節換換毛習性,換毛時一片毛鬆鬆的,新毛栗紅十分醒目。
雌鹿無角,雄鹿少數只生左右二尖角不分枝;大都分角各兩三枝,內彎而銳利。用途是對外打鬥,對內鬥奪交配對象之用。不過,配對跟其他獸類相似,「主動權」多在雌方。鹿角約四年脫落一次,再生新角。這跟目前養鹿人家每年「鋸鹿角」賣高價似乎不同。
梅花鹿於八至十月交配,雌鹿發情會發咩咩叫聲。可見繁殖「主動權」在雌鹿。妊期要230天,跟人類似快接近了。
梅花鹿警覺性極強,行動繁捷,聽嗅覺特別發達,這跟求生本能不鬥只能逃有關吧。視覺稍弱,所以膽小易驚,這又是草野為生活環境有關。
牠一胎一仔或二仔,要哺乳二三個月。壽命約二十年。依據這些資料,梅花鹿確實不是強悍物種,在大地破壞,原野消失年比年嚴重的今天,雖然在2008年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以予保護,實際看墾丁的保護區,不知能保護存活幾個年月?一嘆。
◎臺灣山羌,學名muntiacus reeresi micrurus,是特有的臺灣亞種。書上指出生活在3000公尺山區。個人童年山居住家在深山海拔六七百公尺高處,在童年(七十多年前),曾在住家茅屋屋後右方兩丈左右,近山溪石壁間見過一次。又再往上走,快近有名的「鷂婆嘴」(九百多公尺)下坡見到過一次。
另外,現在2017年,新竹北埔附近有一頗負盛名的獸禽養殖遊樂區:「綠世界」,那裡畜養著成群的「臺灣山羌」。這個寶藏很少人關注;卻也否決了「生活於海拔3000公尺山區」的說法。「綠世界」地區,大概只有海拔六七百公尺的淺山。
臺灣山羌大概是羌屬最小的一族,那長相卻是十分特殊:大耳直挺,微尖呈橢圓形,雙角近眼部就往上挺起;前端披著褐皮,尾端才露出角質而角尖不分叉,鈍鈍的。雙角比例上巨大,所以雙頰與高挺的巨鼻並排形成縱列的「川」形,黑色的,巨眼也是亮黑,這個配置使臉部顯得又窄又長。全身其他部位是深褐色的,尾短,四肢平常,腳蹄黑色。雌性無角。
客語稱「羌仔」,印象裡是:小、弱、無膽的image。譏笑膽小,或虛弱的人,指為:瘦羌羌,羌仔樣。羌仔(e)
牠是非常溫順的小可愛,以細葉嫩草為食,多獨自生活,群居也不排斥。遇敵,第一瞬間是靜止,然後瞬即逃竄。
依據資料說法,臺灣小山羌是萬年前冰河後冰期殘存在臺灣,獨立演化而成的,這和「臺灣獼猴」、「臺灣高山鱒」的身世、境遇、演化而存活下來一樣。真是有趣而彌足珍貴。生活在臺灣的倮蟲,人類感想如何?
倮蟲
古人把動物分五類:魚為鱗蟲,龜為甲蟲,獸為毛蟲,禽為羽蟲,人為倮蟲──無羽毛鱗甲蔽身的動物。
地球上最頂尖的存在物──生物,人類大概最後出現,而演化最快是可證的事實。恐龍據說稱尊地球幾百萬年,其他動物並未滅絕;人類稱尊幾年不可知,可預料的是當人類把地球搞得不能生居,在人類毀滅之前後,必然把地球生界毀掉。這是容易預估的事況。當代天體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說:「星球創生高智能物種,對星球而言不一定是好事。」地球而有人類將是證明。
在二十世紀生態學概念普遍之前,都是以人為中心的存在觀;最極端的是亞...
作者序
筆者平生寫作以短長篇小說為主,後半段兼及文學文化論釋,之外有三部劇本一部敘事詩。始終對於「散文」不曾涉及。個人「成見」是:散文乃執筆者心情意念的直接呈現,「成散文家」有些怪異感……。
2015年自覺屬於李喬的小說「完工」了,「回心轉意」:心情觸及熟悉而日夕接近的花草樹木,於是寫下六十二篇對植物界「人口」懷恩觸感──《草木恩情》出版了,很意外,識與不識討論的不少,還有一位教授寫成一萬八千字論文到外國發表……。
2016年八月,真正最後長篇《亞洲物語》脫稿;一再向自己警告:小說真正可以放手了。這時另一意念浮上心頭:草木恩情已表達,另外生界:游水行陸飛空三友豈可無言而別?想來有理,接下來生了一場病,病中更可心無雜念,於是心懷全是「牠們」的形容謦欬,那麼筆者一生文學生涯就虧欠這一區塊了,於是這一生另一系列悠然浮現。
在這裡對一個單音詞「走」提出校正:北京話的「走」應該用「行」才正確。古文走是「」猶去也,趨向曰走,去軍曳兵而走,有「跑掉」意。行:人之步行也,从ㄔ从亍,左步右步也。見「說文解字」段玉裁註。
游:泳於水中的族類,行:步行爬行陸地的生物;飛:飛翔天空的生物;游、行、飛三類同一時空內,不是隔離活動,都在「生態系統」之內,也就是「生態人口」的一部分。所以記述下來是三者間參,不是分門別類的。筆者是筆耕一生的老人,所以不能也不想追尋游行飛三者的「智識部分」,只談「相處」,認識感受,下筆時難免心存歉疚,「食物鏈」頂的倮虫,為保育身軀,對於「三類」難免殺屠的「生之必要之惡」,下筆前先叩首領罪。
(2016‧11‧4晌午)
筆者平生寫作以短長篇小說為主,後半段兼及文學文化論釋,之外有三部劇本一部敘事詩。始終對於「散文」不曾涉及。個人「成見」是:散文乃執筆者心情意念的直接呈現,「成散文家」有些怪異感……。
2015年自覺屬於李喬的小說「完工」了,「回心轉意」:心情觸及熟悉而日夕接近的花草樹木,於是寫下六十二篇對植物界「人口」懷恩觸感──《草木恩情》出版了,很意外,識與不識討論的不少,還有一位教授寫成一萬八千字論文到外國發表……。
2016年八月,真正最後長篇《亞洲物語》脫稿;一再向自己警告:小說真正可以放手了。這時另一意念浮...
目錄
前言
01 倮蟲
02 蕃薯鳥(藪鳥)
03 狗姑拙、黃阿角、石貼仔、矮哥豚
04 臺灣毒蛇
05 臺灣無毒蛇
06 蟬(蟬仔e)
07 鷂婆(老鷹)、老鴉仔(烏鴉)
08 石斑仔(石魚)、白哥仔(溪哥)
09 吾家狗族
10 臺灣藍鵲(長尾阿鵲)、烏鳩(阿鳩箭)
11 湖鰍仔(泥鰍)、紅毛蟹(石蟹仔)
12 麻雀(屋角鳥)、魚狗
13 猴子、貓頭鷹
14 白鰻、鱸鰻、花鰻
15 秧雞、夜鷹(夜鷺)
16 鯉魚(鯉嫲)、草魚
17 壁虎(壁蛇仔)、攀樹蜥蜴(山狗大)
18 鴿子(月鴿e)、野鴿子(斑鳩e)
19 蛤蟆、青蛙、蟾蜍、田雞
20 蚯蚓(公)、蟑螂(黃蚻)
21 福壽螺、田螺
22 文鳥、十姐妹、錦靜、胡錦
23 吳郭魚、「臺灣鯛」、鯽魚
24 蝸牛(液螺仔)
25 鱒魚、鮭魚
26 鷺鷥、小白鷺、白翎鷥、白鶴
27 家鼠、松鼠、飛鼠、錢鼠
28 鵝、鴨
29 雞仔、竹雞仔
30 跳蚤、蜱(臭蟲)
31 梅花鹿、山羌
32 蝴蝶、蜻蜓 「揚葉仔」、「揚尾仔」
33 蜈蚣、馬陸
34 家豬、山豬
35 螳螂、草馬 「挨礱陪泡」(piˇpoˊ)
36 蜘蛛、(Laˇ Kiaˇ)
37 蝦公、螃蟹
38 蝙蝠(蝠婆 pit p'oˇ)
39 蚊仔、蒼蠅(烏蠅)
40 兔仔、野兔
41 黃鱔、山龍
42 貓仔
43 雲豹、石虎
44 鯪貍(穿山甲)
45 龜仔、團魚()
46 白頭翁、伯勞鳥
47 水獺、果仔貍
48 水蛭(螞蝗、湖蜞)
49 蜂仔、油簍蜂、土蜂、糖蜂仔、茅仔(latˋ)
50 蛔蟲、肝吸蟲
51 鯰仔、塘虱、陽公仔
52 蠶仔(蚕仔)
53 牛仔、羊仔
54 鵝仔、火雞
55 鸚鵡、八哥
56 蟋蟀(土狗)、草蜢(蝗蟲)
57 臺灣狗熊
58 細菌 ※病毒(Virus)
59 卷a(何氏琵琶)、花翼e、白老鼠
後記
前言
01 倮蟲
02 蕃薯鳥(藪鳥)
03 狗姑拙、黃阿角、石貼仔、矮哥豚
04 臺灣毒蛇
05 臺灣無毒蛇
06 蟬(蟬仔e)
07 鷂婆(老鷹)、老鴉仔(烏鴉)
08 石斑仔(石魚)、白哥仔(溪哥)
09 吾家狗族
10 臺灣藍鵲(長尾阿鵲)、烏鳩(阿鳩箭)
11 湖鰍仔(泥鰍)、紅毛蟹(石蟹仔)
12 麻雀(屋角鳥)、魚狗
13 猴子、貓頭鷹
14 白鰻、鱸鰻、花鰻
15 秧雞、夜鷹(夜鷺)
16 鯉魚(鯉嫲)、草魚
17 壁虎(壁蛇仔)、攀樹蜥蜴(山狗大)
18 鴿子(月鴿e)、野鴿子(斑鳩e)
1...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