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何如此努力重繪這個隔著灰塵的六O年代?
當下的視野變得如此模糊
我們不妨擦一擦眼睛
從過去的角度回看
或許可以看得清楚一點點,或許。」
有重返六七暴動現場,以文藝作品與紀實史迹,檢視歷史碎片。有雨傘運動前後的閱讀方式差異展示。社會如何改變書寫者,此書可見一斑:〈生活是在混亂中尋找秩序〉從一部看似不相關的電影,談到香港近況、〈還未消失的香港電影〉提到大陸對香港電影的影響、〈山河還有故人?〉從金馬獎談到新移民問題……香港文學在社運熱潮下,產生的影響與變化,此書大可尋得痕迹。
★學者、作家推薦
陳效能博士(嶺南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許寶強博士
宋子江
Dr. Fiona Law
樊善標博士
★名家簡評
陳效能博士(嶺南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亂世當下,我們最需要的並非是驚天動地的大論述,或是石破血流的革命。我們更需要的,是從生活出發的在地反思,點滴的超越和意想不到的聯繫。黃淑嫻的文章從文學、人物、地方,電影作起點,以文字引發破讀;與阮智謙和賴恩慈的合作,以照片帶出想像。我誠意向各位推薦《亂世破讀》。」
許寶強博士:《亂世破讀》圖文並茂,對文學與攝影的門外漢,如我,閱後確實長知識--原來香港內外的文學世界中有這麼多有趣並發人深省的故事,又原來一張張簡單的照片可以藏下千言萬語七情六欲,更妙的是文學/藝術與文化研究/社會觀察能夠如此交叉對話相互參照。誠意推薦這本立足本土、破讀亂世、製作認真的小書。
宋子江:「如果破讀就是以不同讀音來區分不同的意義,那麼人在讀出一個字指涉特定的意義,同時卻又不得不折射其它讀音的意義。猶記去年和詩人璇筠一起接受訪問,她說香港人習慣將「堅道」讀成「堅島」;「堅島」是一個很本土的讀法。當時我意識到文化身份的意象是可以破讀出來的,原來人可以在破讀音上找到存在的體認。不嫌陳腔濫調,借用笛卡爾的句式:「我破讀,故我在。」後來我覺得這種解脫是不停歇地破讀文本,讓意義不斷旁及和延後。因為意義不穩定,我們才有空間構築各種各樣的隱喻,不斷重建自己與現實的關係,不斷與自己在亂世中相逢。黃淑嫻在《亂世破讀》中就和自己相逢了四十九次,書中的四十九篇文章有種共同特質——它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文藝批評或漫談,而是以個人的抒情為依歸,結合文藝品賞和社會狀況,敍述文藝作品或現實中的人如何回應自己生活其中的處境。」
〈與 K 在亂世中相逢〉--《亂世破讀》序
Dr. Fiona Law(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好一本 threesome diary。亂世裡的多聲道不單是形形色色的對話:人與人、物與人、跨物種、跨媒介、社會跟個體、不同的文化;而是嘗試越過可能與不可能的邊界,在流連與相逢之間尋找生活基本的質感。就談環保吧,便有黃淑嫻娓娓道來日本人根深蒂固的自然之心,而賴恩慈的近鏡頭則對準一片翠綠而痕跡斑斑的生命體;交疊起來的便是一篇擲地有聲的城市生活啟示。《亂世破讀》就是這樣的一本書。三個人的日記裡傳載了關懷與洞察、角度與軌跡;三人以破爲法,共同呼吸,歸根究底都是牽連著香港。」
曾肇弘 Eric(電影及文化研究者):「也斯生前寄望香港能保持開放對話的能力,Mary正是積極身體力行的一人。新作《亂世破讀》以溫婉的文字,連繫文學、歷史、城市、電影,加上阮智謙和賴恩慈別具風格的相片,構成了一次跨界的有趣對話。在紛亂的世道下,你從哪裡來?你是誰?你要到哪裡去?與其任由權貴指點江山,不如獨立自主重新追尋、思考。《亂世破讀》相信能帶給我們一點啟示。」
樊善標博士(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總以為在強權當道時,文藝虛弱無力。是的,文藝沒法即時反制現實。但文藝提供了可能性的想像,哪怕是依稀微光,仍隱隱指示更合理世界的存在。所以Mary談論詩、小說、電影……,也是談論正視現實的態度,改進現實的可能。」
作者簡介:
黃淑嫻,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博士,現任嶺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近著有《香港影像書寫:作家、文學與電影》(2013)、《女性書寫:電影、文學與生活》(2014)及《理性的游藝:從卡夫卡談起》(2015)。編有「一九五O年代香港文學與文化叢書」六冊 (2013)等。短篇小說集包括《中環人》(2013)及《電影小說》(2014,合集)。電影作品包括《也斯紀錄片: 東西》(監製,2015) 及《劉以鬯紀錄片:1918》(監製,2015)。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黃淑嫻
定價:NT$ 475
本商品已下架
「我們為何如此努力重繪這個隔著灰塵的六O年代?
當下的視野變得如此模糊
我們不妨擦一擦眼睛
從過去的角度回看
或許可以看得清楚一點點,或許。」
有重返六七暴動現場,以文藝作品與紀實史迹,檢視歷史碎片。有雨傘運動前後的閱讀方式差異展示。社會如何改變書寫者,此書可見一斑:〈生活是在混亂中尋找秩序〉從一部看似不相關的電影,談到香港近況、〈還未消失的香港電影〉提到大陸對香港電影的影響、〈山河還有故人?〉從金馬獎談到新移民問題……香港文學在社運熱潮下,產生的影響與變化,此書大可尋得痕迹。
★學者、作家推薦
陳效能博士(嶺南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許寶強博士
宋子江
Dr. Fiona Law
樊善標博士
★名家簡評
陳效能博士(嶺南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亂世當下,我們最需要的並非是驚天動地的大論述,或是石破血流的革命。我們更需要的,是從生活出發的在地反思,點滴的超越和意想不到的聯繫。黃淑嫻的文章從文學、人物、地方,電影作起點,以文字引發破讀;與阮智謙和賴恩慈的合作,以照片帶出想像。我誠意向各位推薦《亂世破讀》。」
許寶強博士:《亂世破讀》圖文並茂,對文學與攝影的門外漢,如我,閱後確實長知識--原來香港內外的文學世界中有這麼多有趣並發人深省的故事,又原來一張張簡單的照片可以藏下千言萬語七情六欲,更妙的是文學/藝術與文化研究/社會觀察能夠如此交叉對話相互參照。誠意推薦這本立足本土、破讀亂世、製作認真的小書。
宋子江:「如果破讀就是以不同讀音來區分不同的意義,那麼人在讀出一個字指涉特定的意義,同時卻又不得不折射其它讀音的意義。猶記去年和詩人璇筠一起接受訪問,她說香港人習慣將「堅道」讀成「堅島」;「堅島」是一個很本土的讀法。當時我意識到文化身份的意象是可以破讀出來的,原來人可以在破讀音上找到存在的體認。不嫌陳腔濫調,借用笛卡爾的句式:「我破讀,故我在。」後來我覺得這種解脫是不停歇地破讀文本,讓意義不斷旁及和延後。因為意義不穩定,我們才有空間構築各種各樣的隱喻,不斷重建自己與現實的關係,不斷與自己在亂世中相逢。黃淑嫻在《亂世破讀》中就和自己相逢了四十九次,書中的四十九篇文章有種共同特質——它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文藝批評或漫談,而是以個人的抒情為依歸,結合文藝品賞和社會狀況,敍述文藝作品或現實中的人如何回應自己生活其中的處境。」
〈與 K 在亂世中相逢〉--《亂世破讀》序
Dr. Fiona Law(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好一本 threesome diary。亂世裡的多聲道不單是形形色色的對話:人與人、物與人、跨物種、跨媒介、社會跟個體、不同的文化;而是嘗試越過可能與不可能的邊界,在流連與相逢之間尋找生活基本的質感。就談環保吧,便有黃淑嫻娓娓道來日本人根深蒂固的自然之心,而賴恩慈的近鏡頭則對準一片翠綠而痕跡斑斑的生命體;交疊起來的便是一篇擲地有聲的城市生活啟示。《亂世破讀》就是這樣的一本書。三個人的日記裡傳載了關懷與洞察、角度與軌跡;三人以破爲法,共同呼吸,歸根究底都是牽連著香港。」
曾肇弘 Eric(電影及文化研究者):「也斯生前寄望香港能保持開放對話的能力,Mary正是積極身體力行的一人。新作《亂世破讀》以溫婉的文字,連繫文學、歷史、城市、電影,加上阮智謙和賴恩慈別具風格的相片,構成了一次跨界的有趣對話。在紛亂的世道下,你從哪裡來?你是誰?你要到哪裡去?與其任由權貴指點江山,不如獨立自主重新追尋、思考。《亂世破讀》相信能帶給我們一點啟示。」
樊善標博士(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總以為在強權當道時,文藝虛弱無力。是的,文藝沒法即時反制現實。但文藝提供了可能性的想像,哪怕是依稀微光,仍隱隱指示更合理世界的存在。所以Mary談論詩、小說、電影……,也是談論正視現實的態度,改進現實的可能。」
作者簡介:
黃淑嫻,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博士,現任嶺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近著有《香港影像書寫:作家、文學與電影》(2013)、《女性書寫:電影、文學與生活》(2014)及《理性的游藝:從卡夫卡談起》(2015)。編有「一九五O年代香港文學與文化叢書」六冊 (2013)等。短篇小說集包括《中環人》(2013)及《電影小說》(2014,合集)。電影作品包括《也斯紀錄片: 東西》(監製,2015) 及《劉以鬯紀錄片:1918》(監製,2015)。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