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圍的有~」
你一定聽過他的聲音!
台灣最低調卻又最烙印人心的聲音,
國家級典禮司儀 —「德仔」的人生紀實
完整陳述與配音工作、廣播、劇場、辯論、政治與同志身分交織的心緒歷程
「對我來說,自己是這麼的普通,我的人生除了好運了些之外毫無神奇之處。」—賈培德
你從什麼角度看待自己的人生呢?
人生的歷程往往是由許多意外與機會形塑而成,重點是你在面對的這些時刻,有沒有辦法接住他們的勇氣!
資深媒體人得德仔,從配音工作、廣播、劇場、辯論、政治與同志身分,他接受不同挑戰(伴隨著些許誤打誤撞?),一路走來不畏懼與他人不一樣的人生。
廣播—「廣播節目是我的私密小房間」,他這麼說
配音—無論是哪種配音員,你絕不能用「老天賞飯吃」來形容他們的工作
辯論—成立「中華辯論推廣協進會」是因為中年危機?
劇場—「人生沒有機會重來」,是德仔愛上演戲的最大理由
同志—身為少數公開出櫃的公眾人物之一,他的初衷只是單純想對社會產生正面的影響
政治—對於公共議題的關注與使命感,是想證明自己比多數人更愛台灣
德仔認為堅持做對的事不只是為了他人,更重要的是為了讓自己快樂。大從事業、婚姻等等人生重大選擇,小到日常生活飲食習慣,都要勇敢的忠於自己,也是這些專屬於自己的各種細節定義了每個人無可取代的存在。
如果我們有一天要總結自己的人生,要為自己這個人下一個評語時,能不能夠很有信心地告訴自己:「我是一個善良、正直的好人」呢?如果在大方向上總是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那麼就可以很有自信地、沒有躊躇與懷疑地讓自己快樂了。
作者簡介:
口述作者簡介
賈培德
從事表演工作時使用藝名「德仔」,1977年生,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畢,為廣告配音員、主持人、網路專欄作者、劇場演員、辯論協會理事長…
不想像自吹自擂的人一樣寫落落長的頭銜,但人生實在很難定義,努力與壽命及怠惰拔河,儘量多活一點。
同時自大又自卑,剛烈且柔軟,期待文化提升但捨不得突破下限的快感。習慣於人格分裂的日常,但因為造成擇偶困難而感到煩惱。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醺醉,條理,叛逆與邏輯,不知為何能如此調和地顯現在德仔身上。」
—「台灣新生代知名女作家(誤)」羅毓嘉
「我好怕德仔,他是個犀利的老實人。」
—「中廣流行網Midnight You and Me主持人」豆子
「這位骨灰級斜槓人生始祖,也該是時候分享他的才華、熱情和生活之間如何達到如此高端的理想平衡。」—「劇場女神」謝盈萱
「臺灣人最熟悉的好聲音!感謝德仔這次不藏私,用一本好書,跟大家分享自己的人生與智慧。從配音到辯論,從婚姻平權,到社會觀察,體現了在不同位置都能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典範!」
—「前行政院長、民進黨黨主席」蘇貞昌
名人推薦:「醺醉,條理,叛逆與邏輯,不知為何能如此調和地顯現在德仔身上。」
—「台灣新生代知名女作家(誤)」羅毓嘉
「我好怕德仔,他是個犀利的老實人。」
—「中廣流行網Midnight You and Me主持人」豆子
「這位骨灰級斜槓人生始祖,也該是時候分享他的才華、熱情和生活之間如何達到如此高端的理想平衡。」—「劇場女神」謝盈萱
「臺灣人最熟悉的好聲音!感謝德仔這次不藏私,用一本好書,跟大家分享自己的人生與智慧。從配音到辯論,從婚姻平權,到社會觀察,體現了在不同位置都能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典範!」
—「前...
章節試閱
這天,是筆者、出版社編輯,與德仔第一次的會面。我們約在東區的一間咖啡館,德仔是這裡的常客。咖啡館裝潢簡約,空間感受上不至於過度喧囂,但也沒有安靜得連講話都必須輕聲細語、擔心吵到鄰座的客人。同時,這裡也有許多藝文活動、電影的宣傳,不定期舉辦座談會與展覽,瀰漫濃厚但質樸的藝術氣氛。
剛開始進行訪問的時候,德仔顯得有點拘謹、嚴肅,但隨著碰面次數的累積,他也漸漸談笑風生。每次的訪談都很流暢,隨著不同主題,我們追溯他早年的一些經歷,有時候他也會分享讓人會心一笑的花絮。
德仔講話非常有條理,思路清晰。更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是,他的言語內容很「實」,沒有太多虛假的包裝詞句,在訪問進行中,也甚少讓人感覺到他想對某些問題做出閃躲或者修飾。德仔對於訪談十分尊重,一旦約定下次的會面時間,他總能依約前來,沒發生過突然取消的狀況,由此可見他對於承諾的重視。
「賈培德」這三個字,在他接了三金(金馬獎、金鐘獎、金曲獎)的司儀之後聲名大噪。但對於變成公眾人物,擁有一定程度的「名氣」,德仔說出了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感覺。 從主持廣播節目開始,他累積了不少死忠粉絲,舉辦不定期的聽友見面會,具有一定程度的知名度。品嘗到許多身為公眾人物所帶來的正反效應,同時也讓他承受了某些心理上的負擔。
「對我來說,自己是這麼的普通,我的人生除了好運了些之外毫無神奇之處,所以一開始總是單純地面對他人,因而無從判斷在認識的人當中,有誰是只想滿足自己的幻想與好奇,又有誰是想與我真實的靈魂相交,所以在大概三十幾歲之後,對於新朋友的防備心就越來越重了。」
廣播劇團
時間要推移至三十年前的警察廣播電臺。德仔與「聲音」之間的故事,一切都從這裡開始。在電臺錄音室裡,有個小孩偷偷躲在桌子底下,屏氣凝神、專注地看著錄音間裡正在發生的事。無論是開得很強、幾乎讓人起雞皮疙瘩的冷氣,或是整齊陳列,看起來就很專業的廣播器材,在在都散發著一種獨特的氛圍。這是種很少人有的經歷,平常從外頭往裡望,錄音間就像個獨立平行的世界,內部的所有聲響都被阻絕。看著廣播劇團的演員們表演:有聲音演出的、幫忙拿道具做音效的,還有在現場督陣的導播……,各司其職、井然有序,就像在某個亙古的軌道上運行著。那個躲在錄音室一隅,專注感受著這一切的小孩,就是德仔。
當德仔躲在麥克風前的桌子下面時,連呼吸都小心翼翼,就好像沒有人發覺他在這裡一樣。潛伏在這個大人們錄音的「軍事重地」,他感到緊張,心情忐忑不安,但更多的是無限放大的興奮以及刺激感。他在幽暗的的桌子底下抬頭左顧右盼,仰望著圍繞麥克風專心演出的叔叔阿姨、大哥大姊們,自己彷彿變成一個隱形人,在大家沒察覺的狀況下,他來去自如地觀賞著演出。就在那一刻,德仔內心由衷感到這一群人好專業、好帥,昇起一種自己也還不是很明白的仰慕情愫。事後回想起來,或許這是他生平第一次,有了想要從事跟「聲音」相關工作的念頭。
這是德仔與廣播間最初的回憶,至今仍歷歷在目。
一開始,德仔只是單純地想跟著媽媽去上班的地方玩樂而已。 擔任職業軍人的母親,當時在警察廣播電臺的廣播劇團兼職。在那個年代,臺灣的廣播圈,與劇場界、配音界,基本上都是由同一群人組成,彼此之間有著很高的重疊性。這些人才幾乎都畢業於政工幹校(現今的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德仔的母親也不例外。他們有些人畢業後去軍隊服務, 有些則散佈在其他的單位,因此,警廣的廣播劇團就成為這些政工幹校畢業生的一個交誼場合。
相較於中廣、漢聲電臺所製作的流行廣播劇,警廣的廣播劇相對而言,戲劇性沒那麼強烈,而是偏重於政令宣導,且長度比較迷你,只有十分鐘,對於這些廣播人員來說並不會有很大的壓力。因此每個禮拜四,有空的人就會來電臺,分配好錄音工作,便開始廣播劇的錄音。對許多人而言,這是一段彼此可以交誼、聯絡感情的時光。
自德仔有記憶以來,三不五時就會跟著媽媽去警廣上班,但是到了十一歲那年,也就是國小五年級,德仔有了人生第一次的「廣播劇演出初體驗」。廣播劇常常會依照當日的劇情需求,而讓廣播人員的小孩們作「友情客串」。人選並非特別指定,端看現場誰有帶孩子來,導播便請他們軋一角。那天德仔恰巧在電臺裡,導播便問他想不想也試試看、進錄音室錄廣播劇呢?
「當然要!」
對於這大好機會,德仔毫不考慮的就接受了。事實上,這個邀演讓德仔小小的心靈覺得備受肯定與重視,內心雀躍無比。雖然擔綱的僅僅是些客串的小角色,但他以慎重的心情,用最認真的態度反覆練習。當懷著忐忑的心情,戰戰兢兢,彷彿自己背後承載著很大的期待般的走進錄音室準備時,他在心裡告誡自己絕不能出錯,一定要表現到「最好」。
廣播劇裡需要小朋友飾演的,通常都不會是甚麼真正的角色,往往只是因應劇情的需要所衍伸出來的部分。可能是一個家庭裡有小孩,劇情裡需要他說一句:「爸,吃飯了!」甚或是爸媽在打罵小孩,小孩要做的就是淒厲的慘叫、哀號,連臺詞都可以省了。說是玩票也好,客串也罷,一開始德仔也覺得就只是沒有酬勞的有趣經驗而已。但當德仔完成了幾次「任務」 之後,劇團就開始為他安排了一些較具體的角色,也讓他賺到了聲音工作生涯的第一份收入。
錄這種廣播短劇的酬勞不算多,在德仔的記憶中,「一本」(指劇本,就是一集的意思)大約才一百二十元。但對一個小五生來說,每個禮拜可以接演個一本或兩本(有時候多的話會接到三本),賺一點零用錢,已經很不錯了。
那個年代,警廣的廣播短劇的主要目的是政令宣導,不難理解的,因應政令宣導所需而衍伸出的小孩角色幾乎都不會是什麼正常、普通的乖小孩。多半都是品格、家庭出了一些問題,才會受到編劇的「青睞」而寫進劇本。舉凡偷東西的小孩、逃家的小孩、父母離婚導致個性扭曲的小孩,到吸食毒品的小孩、加入幫派的小孩、霸凌同學的小孩、被同學霸凌的小孩,不一而足,幾乎都是負面的角色。
但德仔當時年紀小,對「演出」的概念還沒有很多想法,懵懵懂懂的,想說就是唸唸劇本,反正這些被歸類為負面角色的臺詞也不太多。但這些都不是重點,光想著能進錄音室錄音、扮演一些角色,就覺得很開心也心滿意足了。
在德仔十六歲、上高中的時候,差不多變聲完畢,聲音已經富有成熟男性的磁性,便開始接演一些成人的角色。這時可以扮演的角色就多得多了,由於他的聲線、咬字聽起來都具有很明顯的正氣,所以常演出年輕的醫生、律師、小家庭中女兒的男友、年輕的公務員等, 也就是在劇情走到尾聲時,會莫名出現為大家解惑、宣導政令的那種角色。
在劇團中,他與杜滿生、林明、王聰穎、夏治世、梁剛華等前輩共同配音演出。那個環境裡大家都是同事,前輩們也不會一直強調彼此之間的輩份差異。這讓他日後在踏入配音圈時並沒有被當成完全的新人,僅僅二十歲出頭的他, 資歷與人脈都與他的實際年紀不相稱。
讀者可能會看過一些電影,提到早期電影拍攝與廣播錄音的過程中,利用各種道具製作音效的有趣橋段,根據德仔的說法,那些都是千真萬確的。當年沒有電腦錄音或電腦剪輯這回事, 在類比的時代,錄音靠的是盤帶,無法分軌錄製再透過後製完成作品,必須在錄音時把包含人聲與音效在內的大部分聲音一次全部錄進去。就像舞臺劇一樣,所有演出必須一次到位,只要有任何出錯,大家就必須重來一遍。
劇本上若寫著「作出『雨聲』的效果」,錄音間內的某個演員就真的得用竹篩篩豆子。「雷聲」則是用一片特製的,兩端有木製握柄的白鐵片扭曲做出。「接電話」就要把現場真實存在的轉盤式電話用力拿起再放下。
「腳步聲」比較特殊,錄音室因為怕收進平常移動時發出的聲音而鋪了地毯,但有時也真的會需要腳步聲,所以製作了兩條走道,一條是水泥做的、一條是木板做的,用來模擬不同情境下的腳步聲。錄音室裡另外有一幢迷你小房子,有門也有窗,可讓演員模擬開關門窗的聲音,這房子還有門鈴,能發出六種不同的門鈴聲。
這些現場音效,有的簡單有的複雜,當操作音效可能影響聲音表演的穩定(例如走路)時, 就會由沒有對白或該場戲沒有出場的演員負責,通常資歷較淺的演員會主動擔任這項工作。負責操作音效道具的演員,自己的演出經驗也不能太少,才能正確掌握戲劇進行的節奏。也得跟演出對白的演員要有一定程度的默契,否則音效跟人聲撞在一起,或是腳步聲走太久搞得演員一直沒法開始說話,就得整段重來。這對資淺的演員來說還是有些壓力的。
從小五到上大學,將近十年的時間裡,德仔斷斷續續的參與警察廣播電臺的廣播劇錄製工作。一開始他只是當成打打工、做些覺得有趣的事,完全沒有想過「聲音」會變成自己未來職業上的看家本領。
但事後回想起來,這段在警廣廣播劇團的經歷,且稱作年少回憶,卻成為德仔人生中很重要、甚至是日後跨入廣播界、配音工作的養分以及起點。
這天,是筆者、出版社編輯,與德仔第一次的會面。我們約在東區的一間咖啡館,德仔是這裡的常客。咖啡館裝潢簡約,空間感受上不至於過度喧囂,但也沒有安靜得連講話都必須輕聲細語、擔心吵到鄰座的客人。同時,這裡也有許多藝文活動、電影的宣傳,不定期舉辦座談會與展覽,瀰漫濃厚但質樸的藝術氣氛。
剛開始進行訪問的時候,德仔顯得有點拘謹、嚴肅,但隨著碰面次數的累積,他也漸漸談笑風生。每次的訪談都很流暢,隨著不同主題,我們追溯他早年的一些經歷,有時候他也會分享讓人會心一笑的花絮。
德仔講話非常有條理,思路清晰。更令筆...
作者序
想了半天,還是決定自己來寫序。
這是本有點像自傳的書,雖然不是那種從童年身世寫起的傳記,但也涵蓋了我生命中的各個不同面向,找誰來寫序似乎都不是完全適合,自己的生命果然還是只有自己能下註腳。
出版社來找我的時候,我是著實大大的驚嚇了一陣,印象中都是政治人物、歷史人物跟名人們才會出傳記,像是《孫運璿傳》、《賈伯斯傳》之類的,我出自傳是有誰會想看呢?
從我的角度看自己的人生,一直都覺得除了運氣蠻好,上輩子應該做了很多善事之外,沒甚麼特別的。旁人覺得有趣的、厲害的、難得的經歷,對我來說大多都只是生活工作日常,所以我一直沒有辦法領會說崇拜我的、把我當偶像的、覺得我是名人的人們,心裡的想法與感受是甚麼。
這不是自謙,是真的理解不能,也感到困擾,因為我對待世界的方式與世界對待我的方式似乎有那麼一點不一樣。
所以,對於要不要出書這件事,我考慮了很久,擔心自己是不是不夠格,擔心讀者會失望,擔心書的內容沒辦法給這個世界太多。
但是,「出書」這件事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好像是可以解開人生中的某種成就一樣,如果有出版社願意當冤大頭,我也就放縱自己不要負那麼多責任,出就出吧!就算沒人要看,自己爽爽的也不錯。
一開始的時候,是打算自己寫,幾經波折,改成請寫手訪問後撰寫,我再修改的方式。現在想起來,這其實是有些因為沒有自信而下意識逃避的。因為書不是完全自己寫,就似乎可以躲在別人的觀點背後,說著:「這是寫手對我的理解,不是我對自己的評價」。
自己寫自己,實在是非常殘酷啊!即使現在只是修改,都已經覺得那些血淋淋的剖開,挖掘自己的過程令人難以忍受。因為文字與敘述必須符合邏輯,也就得一遍一遍的逼使自己面對生命中曾有的雙重標準、口是心非、謊言與過錯。
也請讀者們不用擔心,雖然我只是修改,但修改的幅度之大,許多篇章已經幾乎是完全改寫了,我想這本書是可以很忠實貼近的呈現我自己,第三人稱只是留下一點距離跟藉口而已。
非常感謝沐風出版社的各位幾年來包容我的拖拉,你們過於無害到我都開始為你們擔心會在險惡的社會裡被欺負,希望書的銷量不會讓你們太沮喪。
對於讀者,很抱歉,我實在無法拍胸脯的說這本書,或是我的人生能夠給你們些甚麼了不起的啟發,只能說我確實是個蠻奇怪的人,觀看我的生命或許也會是件有意思的事吧!
想了半天,還是決定自己來寫序。
這是本有點像自傳的書,雖然不是那種從童年身世寫起的傳記,但也涵蓋了我生命中的各個不同面向,找誰來寫序似乎都不是完全適合,自己的生命果然還是只有自己能下註腳。
出版社來找我的時候,我是著實大大的驚嚇了一陣,印象中都是政治人物、歷史人物跟名人們才會出傳記,像是《孫運璿傳》、《賈伯斯傳》之類的,我出自傳是有誰會想看呢?
從我的角度看自己的人生,一直都覺得除了運氣蠻好,上輩子應該做了很多善事之外,沒甚麼特別的。旁人覺得有趣的、厲害的、難得的經歷,對我來說大多都只是生活工...
目錄
自序
第一章、廣播生活
第二章、配音工作
第三章、辯論教育
第四章、劇場演出
第五章、同志身份
第六章、政治參與
第七章、人生哲學
自序
第一章、廣播生活
第二章、配音工作
第三章、辯論教育
第四章、劇場演出
第五章、同志身份
第六章、政治參與
第七章、人生哲學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